第二篇,Zion国家公园,//www.mafengwo.cn/i/12001674.html

第三篇,大阶梯,//www.mafengwo.cn/i/12039666.html

第四篇,Page,//www.mafengwo.cn/i/12089226.html

第五篇,大峡谷,//www.mafengwo.cn/i/12146754.html

第六篇,纪念碑谷,//www.mafengwo.cn/i/12218478.html

第七篇,摩雅/Moab,//www.mafengwo.cn/i/12352986.html

第八篇,国会礁、布莱斯和UT12,//www.mafengwo.cn/i/12818818.html

第九篇,约书亚树,完结,//www.mafengwo.cn/i/13099394.html

大阶梯基本情况

大阶梯,GrandStaircase,在美国国家公园体系里search资讯,大概能够在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和GrandStaircase-EscalanteNationMonument里找到,我这里说的是后者。

在马蜂窝里好像我没找到关于大阶梯的资讯,只有几篇涉及里面2个小众景点的帖子,所以我多写点。不过有关大阶梯的资讯真的好少,即使是NPS网站,也没有单独的网页介绍,而是连结了BLM的网页,里面也没啥内容。

GrandStaircase-EscalanteNM的命名分为2部分。

GrandStaircase,大阶梯首先是个地理学概念,整个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沉积层,差不多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大致从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地区向南延伸经过几个台地的不断下降,直到进入大峡谷地区。经常用到的犹他环线,UtahCircle,差不多就是绕着大阶梯转的。如果是GrandCircle,那就向北到盐湖城,向南到新墨西哥了。

从地质学上,在这个的地区基本上完好无损地展示了过去6亿年的地球连续地质历史。这在地球上可以认为是独一无二的。187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Dutton用GrandStaircase命名了这一地区,按照岩层的颜色从上到下给出了5个大层,PinkCliffs,GreyCliffs,WhiteCliffs,VermilionCliffs和ChocolateCliffs。你去UT和AR各种公园的时候,所发的介绍小册子都有个地层图介绍,标注各种更细分的地层名和地质年代。

你如果在夕阳下看bryce的那些小蘑菇(Hoodoos),应该觉得是粉色的,也许就是PinkCliffs的由来。greycliff我没有具体的概念,从bryce出来的时候满世界要么是雪,要么有树覆蓋,看不见地表的颜色。

如果你上到Zion的observationpoint,你会发现各个峡谷两侧的山峰高度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Zion其实同Bryce一样,也是一个台地深切出来的峡谷群。这个峡谷群山峰的上半截是白色的,估计就是所谓的WhiteCliffs。

如果你从Zion东出口出来一路向上,快到89号公路时,你就能看到Bryce所在的最上层粉红色台地的西侧峭壁。说明bryce高于zion。

VermilionCliff本身是一个地名,在Page边上,被89号和89A公路环绕,我不但绕着跑了一圈,还从中间一条野路穿了过去。大名鼎鼎的thewave就在VermilionCliff里面。vermilion翻成朱红色,在美国的概念似乎是深红色的意思。

89A在VermilionCliff那边有条67号公路,通向大峡谷北缘,大峡谷是ChocolateCliffs(土褐色)。

后面我用大阶梯或者大阶梯NM简称GrandStaircase-Escalante国家纪念地。如果用中文表达,大概是大阶梯-埃斯卡兰蒂国家纪念地。

Escalante是UT12号公路上的一个很小的镇子。googlemap上翻译成埃斯卡兰蒂,后面用到我会用原文,其实哪个敲出来都不省心。escalante镇里有一个大阶梯的vistorcenter。我路过的时候关门,没能拿到有关大阶梯的什么资料。这个帖子都是我根据一些网上资料整理的。大阶梯的管理总部在kanab,但是我在那里抽签时也没有见到有关大阶梯的资料。

大阶梯NM是最后一个绘制在美国大陆地图上的地区。BLM上的原文如此:TheMonumentwasthelastplaceinthecontinentalUnitedStatestobemapped.可能不包括阿拉斯加。忘了在哪个资料上说是1900年前后的样子,好像是修筑百万美元大道——UT12号公路时期做的勘测。

以美国的发达程度,这么晚才去系统性地勘测,说明大阶梯NM大体等同于我国的四大无人区或者双湖的普若岗日冰原的地位。其实除了印第安人,其实18、19世纪就有西方先驱者在这一地带活动,摩门教在这里有个据点。

大阶梯NM由克林顿总统在1996年9月签发的6920号总统公告上宣布成立,原文大概有5页纸,我也没细看,不过设立一个我首次知道的名词——荒野研究区(WildernessStudyArea)。然后有意思的是老特在2019年12月又释出了一个9682号总统公告,里面先是囉里囉嗦猛夸了大阶梯的各种好,景好、历史遗蹟多、野生动物独特等等,最后说tnnd的整了20年我终于搞明白了,你克林顿就是仗着有钱胡整,大阶梯太大了,要保护的好多东西没那么独特,有联邦的其它法律照着呢,你BLM就别管了,然后在公告里重新缩小了大阶梯的边界,由原来的170万英亩缩减到100万英亩。从这个总统公告能够看见很多纸面后面的东西,有意思。

现在大阶梯NM的范围大致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西边的GrandStaircase地区,中间的Kaiparowits高原,和东边的EscalanteCanyon地区。大阶梯的南边基本上就是鲍威尔湖管理的地盘,西南隔着89号公路是vermilioncliffNM,西边是89号公路,西北和北边大体上依次是dixie国家森林、Bryce、CapitalReef,东边是个上百公里伸到鲍威尔湖的峡谷。

我此行两次进入大阶梯地区,一次心惊肉跳,一次胆战心惊。第一次进入沿着cottonwoodrd北上,差不多是跟着paria河和它的一条支流向北,这条路好像是西部GrandStaircase地区和中间Kaiparowits的分界线。第二次是从capitalreefNP去bryceNP的路上,向南沿着Escalante河谷的HoleintheRockRD走了一小段。这条路差不多是中部Kaiparowits高原和东边EscalanteCanyon地区的分界线。中间有很多小路。

Cottonwood Canyon RD

实话说,在去之前的1个月内,我也不知道大阶梯是个啥,偶然在同学群里说起去美西的事,一个同学说道之前某年的3月份从Page到Bryce,走了一条土路,去了一个叫GrosvenorArch的双拱结构景点,并且给我发了照片,我觉得很好,既然是在犹他环线内,决定要走一趟。

当时做计划时,看地图就觉得大阶梯那旮沓好空,也没路。把google地图放大很大的时候,能够看见GrosvenorArch的位置,但是如果设定从Page出发,导航会建议你绕一个大圈,甚至要途径Bryce。当然也给了一条近路的第二选择,这个选择就是CottonwoodCanyonRD。

地图中最左侧的9号公路是去Zion的。

最开始设计路线的时候,目标是GrosvenorArch,曾经想从CapitalReef出来的时候从UT12号公路拐过去看一眼,后来在那段行程里又加了大阶梯里的另一个景点,因此只好在Zion到Page这段解决这个需求。

于是设计成从Zion出来到Page的路上,在玩过TheWave或者WhitePocket后,去GrosvenorArch,从89号公路过去正好30迈,但是需要原路退回到89号公路,往返100公里土路,在我想象中也就是2个小时搞定。

到达Zion的第一个早晨,在zion的canyonpoint看了眼日出后,立马赶往kanab去抽签(抽签的事后说)。这个时候我已经收到了鲍威尔湖度假公司的邮件,说去彩虹桥的游船取消了,这样Page会空出大半天来,行程大乱,怎么安排是个大问题。抽签结束后,结果没中,想着第二天傍晚可以安排到达whitepocket去拍日落,为了少走回头路,于是决定先去GrosvenorArch。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估当时这个决定,因为连续出现了太多的情况。蝴蝶翅膀在任何一个角度的微小转动偏差,都会扇出截然不同的风。

从kanab出来,沿着笔直的89号公路向东狂奔,左侧就是红色还是粉红色的台地悬崖(我觉得属于vermilioncliffs地层),当时觉得很鲜艳。

大概开了快80公里后,来到了cottonwoodcanyonrd的入口,入口离一组惊艳的红色造型hoodoos不远,后来看地图,这组红色怪石是一个州立公园——ToadstoolHoodoosStatePark。

道路入口处立著一个牌子,上写“RoadTemporarilyClosed”,道路临时关闭!

话说我出发前曾经查过BLM网站的道路情况通报,可惜政府停摆,网站早在11月底就停更了。老婆大人说要不我们掉头回去吧。开了近80公里跑过来,回到zion都12点了,加上吃午饭,再去走observationpointtrail就来不及了,这样会让我非常郁闷,影响游玩心情。

想想在藏区什么样的路没走过,自己单人独车爬山涉水,第一个把北京牌照的车开到布加北坡的焫荣冰川脚下,当然这些都是瞒着老婆大人做的,可不能同她说,省得以后被限制自由。

眼看着前方的路没有任何驾驶难度挑战的样子,还有些貌似比较新鲜的车辙印,于是决定绕过警示牌,进入大阶梯。

最初这段路在google上是这样的,从89号公路进入cottonwoodcanyon,翻过一个低矮的土梁,前面出现一片荒凉的旷野。

车头向北,对着上面地图上部灰色的区域

虽然地面上有些荒漠植物,但是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生命迹象,加上要走的是一条closed的道路,那种被废弃的荒凉气息扑面而来。

看看车多干净。

这个小山包,应该就在入口旁边那个ToadstoolHoodoos州立公园里,我2次路过这个州立公园居然没能进去看一眼,就在路边,但是我估计停车玩一下大概要1个小时。

在上面地图的标志的终点,我把车开离路基,沿着一组车辙印跑到边上一个小山包上(下图),路表面有些浮土,不影响驾驶,但是老婆大人没经历过,直说别过去别过去。

这时可以看见西侧的粉红色山脉

顺着这条路下去,就来到了Paria河边上,Paria河的源头看地图似乎发源于Bryce峡谷。

来到河边,两棵树吸引了我,停车跑到河边。

土路夹在河与峭壁之间

卫星图上完全感觉不到的冲击力,现场看着那些跌落的巨石逐渐化为齑粉,再不断地跌落,不断地变成尘土。

居然找到了下面几张沿河照片的准确拍摄地点

随着道路与paria河分开,开始缓慢爬坡

车后道路远方的缺口,就是去PariaBox的步道起点(里面有啥不知道,步行挺远的,但是从89号公路北边的一个入口有条土路可以开车过去,走的少些,看地图有个野餐区),地图上部的图钉是拍照位置

在这个拍照位置可以清楚地看见风化后的山脊,片状的红色沉积岩悬空戳著,其实前面几张照片里,那些巨大的悬崖上端的石头也是悬空的,像个帽簷。

爬过上面这个小坡,道路右侧的一组高大的石扇在道路右侧一路排开。左侧有一个YellowRock的景点,看地图就觉著很黄很暴力的那种,我喜欢。

可惜当时不知道,路过时完全被山挡着,而且要趟过一条名字叫hackberry的小溪,进入一个峡谷。所以看见了trailhead也没有停车进去看看。看地图直线距离大概也就是800米的样子,要不要爬山就不知道了。

道路东侧的石扇

道路西侧的

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没有各个角度多拍些,估计是赶时间的原因

往前继续走,看见小溪那边的这组石扇,蘑菇配竹笋,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毒

车辆行驶到这个拐弯处之前,一路小爬升,到这里时地面已经有些雪了,道路有些泥泞。这个拐弯是个UP-Down的小山包,上坡时就有些溼滑,一拐过来,下坡很陡,处于阴影处的道路有泥有冰,车子突然甩尾,车身一下子横了过来。右侧就是一个小山谷,虽然掉下去没生命危险,但是如果有车损,行程一定是全乱套了。

而且到现在为止,一路上除了我们夫妻两个,没看见任何动物,手机讯号也早就没有了。

当时是吓了一跳,之前这辆explorer表现还可以,高速非常稳。看着路上积雪和泥,似乎还有暗冰,于是在坡上刹住车,去调节驾驶模式。这时候发现个问题,explorer要么设定为陡坡缓降模式,要么雪地模式,没法两个一起用,这是啥设计?先是使用缓降模式,好像没啥ABS介入的感觉,也不知道怎么设定下降速度,于是踩着刹车靠着启动下冲的瞬间修正了车头,下坡后转成雪地模式继续。

越往前走,红色越多

到了一个小垭口

实际上这个垭口的西侧就是hackBerry的一处深切峡谷的narrows!我路过时完全不知道。不过垭口附近的风光也堪称惊艳。

垭口南侧

垭口北侧,路上虽然全是泥,我们还是下车,跑到我认为是精致盆景的红白相间hoodoos里面去拍照

面积不大,但是有移步易景的感觉

走进hoodoos,没法再往上爬了,全是泥,很滑。

地面看着不觉得有什么,踩一脚下去陷得很深,也很滑

再往下走,画风就变了,只有那300米的道路东侧构成了盆景,可惜错过了西侧的narrows。

再往前走,路旁的山梁逐渐向远方退去,道路凹陷在荒原之中,道路两侧是半人高的土壁,像一条河道。大概是海拔又有所升高的原因,加上中午太阳的直射,道路上冰雪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泥泞。车子开始不断甩尾,根本锁不住以前的车辙印,我则是频繁地大幅度打轮修正车头。从没有过的经历。

这是到达GrosvenorArch岔口的最后3公里,道路已经很直了,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小上坡,前方的路已经完全是泥浆路了,最开始油门踩下去,车子摆来摆去,随着油门加大,车子变成了前进方向与车头方向成60°夹角的状态往前走,车屁股几乎贴著左侧的土墙。高速车轮甩起了大量的泥点飞溅在风挡上。下面传来轰轰的泥巴撞击底盘的声音。

把油门踩到底,转速已经进入红区,车子几乎不走,即使是雪地模式也不管用。

就这样开了2、300米。现在已经不是甩尾问题了,而车屁股蹭不蹭土墙也已经不重要了,是车子打滑根本不走。而且我知道这么高的转速,差速锁随时会出故障。老婆大人已经脸色惨白,右手紧紧抓着车顶把手。

终于,差速锁过热保护了,中控台显示了四驱错误资讯。现在只有2驱了。这种离合片式的适时四驱在极限情况下就是不靠谱,可是我是来看景的,不是搞穿越的,之前看的资料说这条道路需要高底盘4驱车,我的车符合啊,而且我那个某年3月份来过的同学甚至只是开了辆轿车。

停车歇了5分钟,重新打火,没用,四驱依然告警。

我的冷汗也下来了,我们现在的位置大概处于cottonwood两头的正中间,具体在哪里,因为没有手机讯号无法确定(忘了加载犹他的googlemap离线图)。没有手机讯号,也无法与外界联络求救。问题不知道怎么求救。

虽然有车辙印,但是这几天大气都比较稳定,谁知道是哪天留下来的。而且来的方向,别忘了路口那块roadclosed的牌子,估计本地人不会往里走,像我这么胆肥的人不是没有,但是能碰上两个要在一天里都走cottonwoodcanyon,而且时间还要差不多,算算这个发生的机率是个好课题。

自救吧,接着地板油,左右前后地轱悠,又往前走了几百米,实在是走不动了,我已经闻见不知道哪个部件发出的焦糊味了。停车,熄火。看了眼老婆大人,看出来她很想埋怨我痛斥一番,但是这时候已经没力气说话了。

我想这时候等待外部救援是个很不靠谱的事情,记得在做capitalreef的攻略时,也是计划走条野路,网站上说你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旦有问题救援可能会延迟好几天!

如果徒步出去,想想前后两个方向差不多都要25迈也就是40公里的距离,估计要走1天!我还真走过这么长的距离,大概走了16个小时。

先解决定位问题。即使车能动,也要判断下是往前走,还是原路退回去。别忘了往回还有那个差点掉沟里的陡坡,虽然不长,目前这个情况不好说能不能安全地冲过去。

因为当前是上坡,不知道前方啥情况,于是决定下车徒步往前走走看看。

推开车门,往泥地里一踩,一抬脚,要不是包裹性极好,那双刚买的重灌鞋差点被泥吸在地上。合著那些构成漂亮风景的红色土壤,遇到雪水后变成了胶泥,就是烧砖的那种。靠!!!

再看车轱辘,糊了一层厚厚的胶泥,完全看不见胎纹了,怪不得甩尾和不动了呢。好想念我的KO2,可惜没法拿美国来。

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地里往前走了大概100米,眼前忽然一亮,前方就是GrosvenorArch所在的山崖。大概还有2公里的样子。过了这个小坡,基本就是下坡和平路,看着似乎路面有些雪。有雪好啊,有冰都行,只要不是这该死的烧砖胶泥。

剩下的问题就是解决这个100米的问题了。回到车上与老婆大人说了下情况。大人表示采用推车的方式,被我坚决制止。这要是轮胎一转,那还不全身来个冰泥水浴。

既然是轮胎与地面完全没有摩擦力,那就想办法增加摩擦力试试。

老婆大人也下车了,打算用捡的树枝刮掉轮胎上的泥。我认为这样效率太低,而且刮完了马上又滚上一层,没有效果。于是我们两个爬上路两旁的荒原,捡了些树枝垫在车轮下。

老婆大人已经不敢坐车了。我让她先走到坡顶,省得被甩一身泥。

点火启动,车子动了,趁著有速度,迅速冲到坡顶。

脱!险!了!

上面这张是冲到坡顶后照的,之前根本没心情照。再之前的时候,老婆大人还会用手机拍一段随车视讯,这段路上她一直攥著车顶把手,以至于第二天说手肿了。

不过站在坡顶,没敢多停留,怕再陷在道路中间,忘了照一张对面黄色崖壁的照片,挺大气的风景。

这段3公里的路我开了40分钟!平均油耗由22mpg(每加仑22英里)降到了不到18mpg,都是地板油惹的祸。

剩下的路虽然好些,但是依然侧滑甩尾。但是能保持着30公里左右的速度,既可以控制车身,又防止陷在泥里,路过GrosvenorArch路口的时候,发现完全不像有人在里边的样子,路更窄,要是陷进去,连掉头都不行。忍痛放弃吧。

GrosvenorArch在这组崖壁的东侧,我们是从西侧过去,去arch大概从“大路”上再往东开2公里左右。

提心吊胆的又翻过了一个小垭口,路面全是雪和冰,虽然也滑,但是控制下车速就好,至少还能动。

翻过垭口后,再次豁然开朗,眼前是佳能山谷(CannonValley),好像是这个名字。谢天谢地,远方的道路上是雪不是泥。

在离柏油路还有几公里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头,开着一个拖拉机似的ATV走在路中间,跟在一群牛后面悠闲地溜达着。看见动物了,还有人!重返人间的感觉。

老头根本没想到身后有车过来,直到好一会儿才发现我们跟在他车后,很惊讶,赶牛让开路,我们与他打招呼后聊了两句就继续走了。

冲出CottonwoodCanyonRD留念。

这段原计划1.5小时的穿越路线,花了4个小时完成,还没到达最开始设定的GrosvenorArch目标。

Kodachrome Basin State Park

Kodachrome?柯达克罗姆胶卷吗?

没错,这个名字来源于国家地理探险协会(NationalGeographicSocietyExpedition)在1940年代末对柯达公司的创新产品——柯达克罗姆胶卷的致敬。

柯达克罗姆盆地公园是个州立公园,特色是里面沙质的烟管型石柱。管理上这里已经不属于大阶梯NM的管理范围了。

cottonwoodcanyonrd北端的尽头,这个尽头的标志是再往前的道路是柏油路了。这是一个岔口,继续向北通向UT12号公路,向东则是去柯达公园的。

因为是州立公园,所以国家公园的年票不管用,8刀一辆车。我给了管理员10刀,这哥们在自己兜里摸了半天,才找出2张华盛顿给我。这个季节公园里没啥人。

公园不是很大,一进公园不多远就能看见主要的景色

再陷车不怕了,走到公园门口也就1、2公里的样子

公园里有60多根菸管,最高的有170英尺,不知道是不是下面这个,有条trail通向一个叫chimneyRock的地方,但是往返要走近1个小时,不知道哪个烟管是地标。

公园里有条PanoramaTrail,按照介绍的说法是不可错过的风景之路,不过小圈下来要6公里,大圈要10公里,这时候已经3点半了,只能放弃。从结果看,我们也没能赶回到zion的小桥上拍日落,还不如好好玩玩这里。

PanoramaTrail就是绕着这座山峰转了半圈

有条trail可以爬到最高点,叫eaglepoint,冬天给封了,属于高难度级trail

为了赶时间,在里面就呆了不到1个小时,出来到UT12号公路的这一路上,依然是风景不断。

下面这个图挺明显的,pink和vermilion的区别

这天赶回Zion的junction小桥时已经6点了,不过好歹算是回来了,没有在荒郊野岭里茫然不知所措。

Devil’s Garden

我是1月31日走的cottonwoodcanyonrd,再次进入大阶梯NM的时候是在2月5日,从capitalreef前往bryce的路上。

Devil’sGarden这个词,在各个美国各个地方也是烂大街了,其它的比如cottonwoodrd(木棉道),pinecreekrd(松溪路)等等也是满世界都用。如果你要求救,你要说我在哪个地区的xxRoad上才不会混淆。向他们贫穷的表达能力致哀。

前往大阶梯NM的Devil’sGarden,需要走的是HoleintheRockRD,是一条近100公里的盲肠路,北端入口在Escalante镇的东边几迈,南段通向鲍威尔湖的一个峭壁,没有码头。有关HoleintheRockRD的情况我在后一个小节里再说说。

从北端入口沿着HoleintheRockRD向南走12迈才能到达通向Devil’sGarden的入口。打算去Devil’s

Garden的前一天,刚刚下了一场雪,沿着UT12号公路过Boulder山口的时候,雪有半人高,是跟着推雪车过的山口。

之前除了在cottonwoodcanyonrd侥幸脱险外,后来还有一次真正的遇险,那次是叫了救援了,后面的游记会讲。老婆大人是吓坏了,我自己也有点信心不足了,导致我取消了后续计划中的很多野路穿越计划。

车到HoleintheRockRD入口的时候,道是没有封路的标志,但是昨晚刚下过雪,进还是不进?

想着被取消了那么多计划的内容,很多地方没有去成,这是最后的疯狂,说服了老婆大人,去一趟吧,往返也就25迈,差不多40公里,真有事腿出来也能接受。

一路过去,路面也是溼滑有雪有泥,不断地甩尾不断地修方向,不过都属于控制范围内。来回各半小时的煎熬,尤其是去程,不知道前方啥路况,不断地看行程表,想着:啊,又开了1迈。

Devil’sGarden里没人,停车场边上就是景区,景区是一堆粉嫩的小蘑菇(hoodoos),面积不大,主要区域在500米*500米的范围内,远端河道处还有些零散的hoodoos,我们没过去。

我们差不多呆了整1个小时。阴天,拍的片子效果不好,这个这次行程就没出啥片子,郁闷。

一路扭著车屁股冲回了UT12号公路,车身又是溅满了胶泥,然后又发生了一段惊魂的故事,有些前因后果,放到bryce那篇去说。如果还能坚持写到那里……

再说大阶梯

无论是地质眼中的大阶梯,还是大阶梯NM,丰富绚烂的颜色,不知道哪里就会冒出来一个让你眼前一亮的景致,被我列为下一步的重点游玩地区。前提是能够到达。

尤其对于大阶梯NM里的道路系统,可以行车的backways和走路的trails,由于是个荒野地带,甚至是无人区(当然比不了中国的四大),没有手机讯号,在你打算去之前,需要好好自己了解下。

我这里也只能简单地说说,想去的人可以参考下,要是在里面出了状况也别埋怨我。记着米国国家公园的提示:自己负责自己的安全,救援有可能在几天后到达!

大阶梯NM里的道路系统大致分为5个部分,相互基本独立自成体系。

东北角的BLM1xx道路系统,这部分现在已经不属于大阶梯NM了。BLM100的名称是BurrTrailRd,东西向,30多迈。这段是柏油路,但是到CapitalReef辖区的waterpocket峡谷地带还有几迈是土路,有一个峡谷陡坡路上下,沿路的trails集中在东边。

东南部分的BLM2xx道路系统,BLM200就是前面提到的HoleinaRockRd,盲肠路,单程近100公里,但是需要按照4个小时做计划,沙质路面、粗糙岩石路面、峡谷路等等路况。

HoleinaRockRd看介绍是大阶梯的精华所在,除了前面介绍的Devil’sGarden,还有斑马谷(一个堪比下羚羊谷的景点,因为无知路过了,完美错过)、DanceHallRock,以及大量的峡谷trail。令我心驰向往的反射谷(ReflectionCanyon)在到达道路尽头后,还要再走上30公里(有没有路不知道)。所以这条路上的很多“景点”已经不是daytimehiking了,需要夜宿,好像需要申请,而且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要求都带出来。

中部的BLM3xx道路系统。这是最复杂的道路系统,小岔路很多,好在很多能绕回到大路,中间甚至还能切到BLM200上。被我完美错过的WahweapHoodoos,离著BLM200南入口BigWater镇的不远处,在BLM327旁边,应该没有任何风险。当时看一个纪录片,以为WahweapHoodoos在Devil’sGarden里。其实我更想去看看WahweapHoodoos。这个道路系统我只知道一个地下燃烧的煤矿景点。在BLM300主路旁边。

BLM4xx道路系统,就是CottonwoodCanyonRd。

BLM5xx道路系统,在西部,被89号公路包围了西边和那边,北边靠着bryce,里面小路成网状,trail很多。主路JohnsonCanyonRd是铺装路。觉著这里的路况应该很好,有什么玩的不知道,想想两侧全是粉红色的峡谷,自己去发现吧,别迷路。

关于自救的反思

回国后我问自己,如果预知了这天发生的情况,我还会不会走这条路,估计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但是也不好说,取决于现场的心情,如果有两辆车肯定就进去了。

这次能够脱险有运气的成份,路面上的泥还不够厚。那么问题是,BLM的道路情况网页更新没那么及时,下次进去前要做什么,遇险应该做什么。

报备:告诉在美国的朋友我的计划,路线和车号,如果超出多少小时没讯息让他们帮着报警,记着这个地带没有手机讯号。

车辆:对于租车给的车辆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次的关键点在于这辆explorer的轮胎属于普通公路胎,如果换成AT胎会好些,但是这个不可控。这次遇到的情况已经勉强算是极限越野了,explorer没有扭矩放大,当时已经是地板油了,没注意这时候是几档,不知道强行切换到1档是否能好点,直到后来才发现这车有换挡拨片。

辅助装备:我估计带个防滑链可能有点用,但是用处不大,泥地毕竟与冰面不同,防滑链上的小钉子早被胶泥淹没了。

还有啥措施:最后脱困是靠垫草垫树枝的方法。当天的温度在0°上下,如果当时没有脱困,前后去找救援又太远,可以考虑等到晚上气温下降,地面冻硬了,应该能够脱困。这是个决策问题,风险也很大,你不知道路面能不能硬化。万一不行就准备在郊野的车上过夜吧,零下10°的晚上,在车里,带够衣服了吗?油够吗?有吃的吗?有水吗?好在这些我都习惯性地在车上备着,经常有人揶揄我带那么多没用的东西?因为他们没有用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不断的打火转转车轮,防止车轮被冻住,会不会把路越刨越深?这个我也没答案,需要实战才知道。

这一篇终于写完了

下一篇:Page,这次的经历是真的绝望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