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朝圣国家公园,风雪美西环线

对一个国家公园痴迷者来说,美西大环线(GrandCircle)意味着什么?

是大自然用洪荒之力造就的各类地质奇观的展览场;是连缀一长串国家公园、纪念地、国家娱乐区、部落公园、州立公园和景观公路的风景大串烧;是美国地图上闪著金光的一个圆圈;是行摄记录中触目惊心的一页空白…是魂牵梦绕不得不去非去不可的朝圣之地!

那么,对国家公园控同志家四岁多的小娃娃而言,美西大环线又意味着什么?

是纵横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科罗拉多、新墨西哥、亚利桑那6州,近3000迈的风尘仆仆;是每天动辄四五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把车底坐穿的勇气决心;是排著队的一长溜闪闪发光的小徽章;是每晚换一个地方睡觉的新奇;是许多以前没见过、但即使见了恐怕也记不住多少的壮美风景;是远没Disney有吸引力但无奈没有话语权而不得不开启的探索之旅。

圣诞长假临近,庄同志第n次提出“要不去走美西大环线吧”,又被我以“大冬天的走在狂野西部的旷野上会被西北风吹不见的”理由回绝。庄同学深深地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翦水小双瞳里盛满了幽怨:总说要去,你总有理由说不合适…一副受家小拖累郁郁不得志的模样。我顿时浑身一激灵,这眼瞅著就要往夫妻不和上发展了啊…当机立断转身,热情的迎上前去:多大点事呢,想去就去吧。至于团子小妞,正在一旁打着香甜的小呼噜,表示她也从了。

12月20号的上午,洛杉矶一个阳光明媚的温暖早晨,我们收拾了一后备箱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怀揣著满心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上路了。发动机启动的那一刻,我正儿八经的地采访了把庄同志:说说吧,什么感觉?

“忐忑啊!”

会不会说话?这明明是一种混合著激动、掺杂着期待和几分对未知旅程的敬畏的颤栗感,从滚烫内心深处不可遏止涌出,如过电般一波波蔓延至四肢百骸。

好吧,我承认,我也很激动。

忍不住又追问:说详细点!

“完成宿愿吧。”果真详细了,多了三个字!哎,知道你血都奔心脏那去了,明显脑供血不足嘛。

?一路所见是在正午骄阳下反灼着白光的沙漠戈壁,短暂停歇的ValleyWells休息站前的景点简介标示著此处是莫哈韦沙漠的一部分。不走出洛杉矶无法体会到美国西部的荒凉与野性,高速公路两旁似乎一切都是静止的。快到犹他时,忽然前方一片大山横亘,怎么看都没路,我们猜测一贯依地形建路的美国人也不得不迫于地势打隧道了。谁料行至近前,如屏障般山势中间出现一道弯曲且狭窄的峡谷,两侧山峰壁立千仞,刀劈斧凿。穿过山谷,再往前就是红色层积岩风化的地貌,犹他州~~终于到了。

今天的行程堪称下马威,从加州的洛杉矶出发,经内华达,过拉斯维加斯不入,穿亚利桑那一角,直到犹他州St.George,包括中间休息共7小时,长途奔徙400迈,600多公里,最后如期抵达旅馆附近加油站时,满满一箱油只够支撑最后3迈了。

隔着房间的玻璃窗眺望对面的房车营地和营地后的远山,金色的光茫穿透云层缝隙,天空被晚霞大块的涂抹著,粉蓝、浅紫、嫣红…瑰丽又柔软。天气预报说从明天开始是近一周的雨雪天,这样如油画般的傍晚不会是此行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吧,看来,今年注定要过个风雪圣诞夜了。

谈到犹他州,不能不提摩门教。与加州因淘金潮而兴起不同,犹他州完全是摩门教徒们因寻找信仰乐土而一手造就的。

摩门教从建教之初就因不能见容于传统的基督教而持续受到迫害。根据摩门教的教义,上帝将在美州大陆建立新的应许之地,新的耶路撒冷,也就是新的Zion(锡安,耶路撒冷的一座圣山)。因此第二任教主BrighamYoung(就是那个著名的杨百翰)率领教众西迁,向当时还是墨西哥领地的犹他进发,开始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宗教大迁移。开路先锋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最艰险的路段,每天甚至无法推进两英里。其他信徒分批跟进,不少人冻死在荒山野岭。期间穿越5个州,行程大约1400英里,这条用血肉之躯开拓出来的西进之路,后来被称作“摩门路”。在美国大铁路贯通之前,是唯一连通数州的交通要道。最后在大盐湖的滩涂边开始建立他们的精神家园——盐湖城。1896年宣布废弃备受诟病的一夫多妻制后,犹他终被批准作为美国第45州加入美国联邦。

当然,摩门教徒们也从未忘记寻找他们的圣殿~~Zion。1860年,有教徒宣称发现了摩门教义中的锡安山,虽然BrighamYoung亲自考察后予以否认,但摩门教拓荒者的朝拜圣地的形象却与这片红岩峡谷再也撕捋不开,以至于我们这场锡安国家公园的休闲之旅也多了几分厚重。

游客中心造型古朴,与周围环境很是相配,还有冬暖夏凉的节能设计,感觉不错。

团子同学坐在实木长椅上,乐呵呵地看着介绍公园的video,冬季的游客中心人迹寥寥,到其他季节,这里必定是摩肩接踵。

锡安公园这条独一无二的红色柏油路,莫不是昭示着我们即将踏上的红色朝圣之旅?

被Virgin河支流切割出的锡安峡谷在这个没有阳光的冬日早晨,萧瑟而寂廖,似乎凛然不可亲近。

GreatWhiteThrone(白色大宝座)的红色基座由底部往上渐转为灰白,在一片红色砂岩中卓而不群。传说这里是上帝的王座,每逢千禧年,将开启对死者的审判。

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以西有一处断壁残垣是犹太人国魂所系,无数犹太人曾哀哀抚墙哭泣,为国破家亡的痛苦。在锡安峡谷里也有一块特别的石头,伸出崖壁的石头底部因滴水已穿石而仿佛终年在垂泪,称为Weepingrock(哭泣石)。去哭泣石的路因冰雪所阻,不过就算能近前观看,大概也是如此这般,泪凝于睫,无法滴落,更添哀伤。

当当当当,AngelLanding!(天使降临!)

不用说,这当然不是真正的AngelLanding点。AngelLanding是突出高耸于红石崖壁外的一块巨石,据说最后一段山路堪与华山的苍龙岭比肩,如履薄纫,绝壑千尺,带着团子这个拖油瓶是不可能花几个小时去爬那么险要的山路的,我们就在下面看看团子小姐出演的AngelLanding的情景剧就好。

Virgin河下游需架桥凌河而过,但上游峡谷深处最窄的地方只需二人并肩就可触控两侧崖壁。

从TempleofSinawava(吸纳瓦娃神庙)出发,一路溯溪而上,深入峡谷深处,是锡安非常出名的一条徒步线路。可这寒冬腊月的溯溪?!还是去看看上帝的EmeraldPool(翡翠池)吧。

走过仿佛流水般动感柔美的红石走廊…

穿过飞雪凝冰的下翡翠池…

来到这方珠蕊琼花的上翡翠池。

CourtofPatriarchs(族长法院)前,上帝给了我们三分钟的太阳。冬日里淡淡的阳光给这一眼看去险峭凌厉的长老峰增添了些许柔美。一位牧师用圣经中三位长老的名字命名了族长法院里这三座砂岩硝壁,看着标牌上熟悉的字母我却磕磕巴巴念不出长老的名字,团子倒是一口气读了出来。也是,亏这大半年的犹太幼儿园的耳濡目染,我们也算是对希伯来语有所涉猎的人了,哈哈。

沿着Zion-Mt.CarmelHighWay的“之”字形盘山路蜿蜒上升,穿行于弯急路陡的峡谷峭壁之间,钻进悬崖上开凿的美国国家公园内最长的隧道至公园东门。这一路堪称“地貌的圣殿”,各种奇特的大地纹理一一展现,移步换景,目不睱接。

晚上我们住在cedarcity,回程路上,积雪盈尺的杉树林中,各种形态的小屋子若隐若现。尖尖的屋顶盖著如棉花团的雪,屋外张灯结彩,屋内的灯光暖融融的透过积满冰花的玻璃窗,像极了童话书里的圣诞小村。

看着这极美的雪景,我忍不住又开始揣摩刚看到的天气预报:明天布莱斯峡谷的降雪概率90%,雪后初晴多好,真要是漫天大雪,…要不要去祈求那10%的幸运呢?…

正想着呢,车慢慢靠边停了。还没到呀?庄司机苦着张脸说:“怎么办?警车来了。…好像有个stop标志我没怎么停。”果真是为这个。这个时候只能说天黑没看见那个标志,不然轻则罚款,重则上法庭。警察叔叔还挺和蔼,仔细检查了驾照,还帮我们找理由为何看不到指示牌,在反复强调stop停车的重要性后,一挥手放行了。劫后余生啊,可能还是因为圣诞节人家高抬贵手!庄同志心有余悸,忍不住感慨:我看他从车里掏半天拿着个东西出来,还以为是把枪呢,原来是个手电!

tips:

关于住宿:十二月去zion国家公园可以像我们这样住在一小时车程外的圣乔治(价格便宜的只要四五十刀),也可以住在公园大门口的springdale,这个小镇位于峡谷底部红色砂岩下被virgin河冲刷出来的一片绿洲,两岸散布著酒店、餐厅、加油站以及各种与旅行、户外相关的商店,旺季有免费接驳巴士将之与公园相连线。这个地方要是其他季节来肯定很漂亮,冬季多了些荒凉,但这时候是旅游淡季,查了一下最便宜的也只要80多刀(含税),其实是相当不错的,要知道旺季最起码都是200以上的。冬天来还有一个好处,小车可以直接开进锡安峡谷,想停哪停哪,旺季来你只能把车停在外围,然后汗流浃背地与一堆人挤shuttle。

tips:冬天有哪些小径可以走?

锡安国家公园是美国最适合徒步旅行的国家公园之一,大小徒步线路近10条,该公园由锡安峡谷(ZionCanyon)、科罗布峡谷(KolobCanyon)和科罗布台地(KolobTerrace)三个区域组成。锡安峡谷位于公园东部,集中了公园内最精华的景观和徒步小径,我们此行也只是领略了锡安峡谷的风貌,另外两个地方没去。因为冬天有冰雪,很多trail全关或者部分关闭,而且带孩子还要注意安全和耗时,我们这次挑了4条trail。

第1条,riversidetrail,车先开到峡谷最深处的TempleofSinawava,虽然是淡季,停车场也基本满了,由于这条trail路旁的悬崖有冰渣子往下掉,走到一半路就封了,常规来回需要1.5小时,我们半路来回不到1小时。这条trail的尽头就是TheNarrowstrail的开始,这里是溯溪者的天堂,在夏天是最受欢迎的线路,但需要租用特殊装备,在水中行走,往返路程9.4英里,需要近8小时的时间。

第2条是weedingrocktrail,就是哭泣石,这个有点坑,找停车位转了两圈,最后还是停在路边泥地上了,走了50米就看见closed的牌子,浪费了20分钟时间。

第3条是emeraldpool,就是翡翠池,分为上中下三个,来回一个半小时,冬天池子都结冰了,其他季节可能更好,如果只有冬季有时间的话,这条trail是优先推荐。

第4条,thecourtofthepatriarchs(长老的庭院)和沙滩小径(SandBeachTrail),是一片被山峰围绕的台地,我们走了一小段。看看动物还不错,路上有不少鹿和兔子,见下图。

最经典的AngelsLandingTrail没去,这条trail被评为全美十大徒步路线之一,极富挑战性,来回需要4小时,很陡峭,不适合小孩子,只能作罢。

tips,关于锡安国家公园的隧道:隧道位于公园东门以西约8.5公里处,总长约1.76公里。这条隧道竣工于1930年,是美国当时最长的隧道,连通了锡安国家公园和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这是1930年代的杰作,相当于我们中国的红旗渠的挖法,在悬崖里面挖出来一条仅可双向通过小轿车的公路隧道,每隔几十米挖个窗户通风透光。小车免费双向通行,大车比如房车是要收费,可能是因为需要攒一批,交通管制后单向通行,耗了人工且影响了交通,所以收点补偿费用。往东门方向出了隧道,地势地形完全两样,更有味道。

这是进隧道前拍的那面崖壁,当时还很好奇,崖壁上那个洞是什么意思,看这形状大小有如三峡的悬棺洞口,进到隧道后路过这个洞口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为了通风透光用的。可惜里面不能停车,不然以洞口为窗,拍出外面的世界应该是很有感觉的。

12月22日。早起漫天大雪,旅馆窗外的游泳池被雪盖得不见踪影。纠结再三,还是决定慢慢开去布莱斯峡谷(BryceCaynonNationalPark)看看。反正没有封路,公园也没关门,实在不行就游客中心半日游。与我们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丫头的兴奋:一听说下雪了,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翻起,自己搬了个靠背椅跪坐在窗前,一边看雪,一边哼著自编小曲…

车行路上,两边莽莽荒原皆被雪覆蓋,百米开外一片迷茫。这样的荒原,这样的雪,依稀仿佛有种阿拉斯加的风情,虽然我们在阿拉斯加都没下这么大雪。庄同学无限怅惘的感慨:我们在阿拉斯加好歹是辆四驱吉普啊!他闺女也在抒发感慨,趴着车窗,无限向往:Christmas要到了!…

拐上12号景观公路,画风渐变。令人震撼的色调和壮美的西南地貌,使HWY12,Utah跻身于全美十大最美景观路,有“All-AmericanRoad”的称号。

红石峡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分外夺目,难怪美国人说起这条路也不乏溢美之词,称其为“颜色的国度”。这样一条路此刻却人迹廖廖,偶尔与扫雪车的擦肩而过提醒着我们它并不是遗世独立的。

当然,也不是没有不速之客。看着在路中间大摇大摆觅食的野鹿们,团子十分礼貌地说了一句:Excuseme!

BryceCanyon位于科罗拉多高原大阶梯(GrandSuitcase)的顶端,从大峡谷到锡安到布莱斯,三个国家公园的地势依次而上,被流水冲刷的岩层也是由老到新,所以当大峡谷还是阳光普照,锡安只是浓云层层,此时的布莱斯峡谷游客中心门前已是一派北国风光。

尽管如此,公园主干道的一大半和绝大部分徒步小径仍然开放,还是那句话:在国家公园里,请自己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在这样的冰雪路面上,没带雪链也不是四驱的我们开得十分之小心翼翼。

大雪和浓雾遮挡着视野,让我们难以一窥大剧场开阔雄浑的全貌,但雪映丹霞,不掩壮美。

如果说科罗拉多河造就了大峡谷,维京河雕刻了锡安峡谷,那么布莱斯就是自然倾雨雪冰风之力呈现的一出永不落幕的大戏,那或孤独或偎依的个个岩柱人俑,是演员也是观众,有人谢幕,有人登台。这出戏,从亘古洪荒开演,直到如今。

可惜团子小姐的心神全被可爱的小雪人吸引。

立志要做一个自己的snowman!

让我看看,鼻子,眼晴,嘴巴,两只瘦骨伶仃的小细胳膊,三根在风中颤颤巍巍的头发…不错,都齐了!

从此,每到一地,堆个雪人留张影成了习惯,就算是我们团子版的“到此一游”吧。

回到游客中心,团子一头扎进土拨鼠的地下洞穴不肯出来。

快看,一只土拨鼠举著小徽章露头了,赶紧抓住它!

美西之行的第三天,我们见识了雪中的布莱斯峡谷。已然确定的行程让我们不可能守候这些参差林立的岩柱群于雪后初晴时的绮丽多彩,就用这张堪称“风雪走美西”的点题之照来纪念我们的随遇而安吧。

tips,关于名称的由来:布莱斯峡谷区域先后有印第安人及摩门教徒定居,1875年至1880年埃比尼泽·布莱斯(EbenezerBryce)在这片土地上居住,布莱斯峡谷因此得名。1928年,此地正式成立为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公园主要由布莱斯竞技场区域(BryceAmphitheaterRegion)和南部景观区两个区域组成。前者位于公园北部,集中了公园内最经典的石柱景观,南部景观区是指灵感点至彩虹点(RainbowPoint)沿线,冬季只开放北部景观区。另外要注意,公园海拔2400米左右,属于高原地区,徒步要量力而行,冬季时常下雪,而且积雪较厚,开车一定小心。

tips:关于汽车和轮胎。

由于没经验,不知道这犹他和科罗拉多高原原来下雪比北方还厉害,租车只是租了辆紧凑型的起亚,没有租四轮驱动的SUV。不过也算勉强跑下来了,多亏轮胎是泥地雪地两用胎(mud+snow),足以应付一般的溼滑路面。建议如果要在冬天来美西大环线自驾,要么租辆SUV,要么带雪链必要时使用,最起码要有雪地胎。我们是无知者无畏,不知道深浅,好在租的这个车原配的就是泥地雪地两用胎,不然想想有点后怕。

关于轮胎还有一段插曲,我们从旅馆出来去布莱斯的路上,仪表盘一直有黄灯闪烁提示,刚开始以为是低温报警就没管(驾龄不到1年的新手,所以很多情况没见过),后来到了目的地,研究了一下说明书,原来是胎压低了。这下有点慌,赶紧下车看轮胎有没有扎破,看完没发现哪个轮胎瘪掉。然后出来的时候赶紧去最近的加油站,有自助打气的地方投币打气测胎压,还好就一个胎压稍低。但调整一致后还在报警,就有点不明所以了,正好旁边有工作人员,请教了一下,人家说你开起来跑个2、3迈就好了。果然是这样,原来车子测胎压是电脑根据每个轮胎跑的距离推断哪个轮胎压力低了,要跑一段距离电脑重算一把才行,Igetit。

tips,关于cedarbreaknationalmonument:这个国家纪念地公园与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齐名,景观也差不多,离cedarcity很近,离布莱斯峡谷也较近,可是由于海拔高(约3000米),冬天雪厚,整体关闭,只能是自己穿雪鞋或滑雪板进去,所以我们没去成。要是没有关门,建议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国家公园年卡通用。

12月23日。今天的行程是从CedarCity出发,上午先游览圆顶礁(CapitalReefNationalPark),下午抵达峡谷地国家公园(Canyonlandsnationalpark)。

犹他24号高速路在两山之间和开阔盆地中穿行。两山之间浓雾弥漫,厚厚积雪覆蓋林木;穿到盆地,云破日出,露出大片的湛蓝天空,远山之间又却有云雾缭绕,给线条硬朗粗犷的荒野添了些柔美的风情。

车迹廖廖的路边突现一大群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牧羊人吆喝着打着呼哨力图让羊群沿着路肩行进,可这群家伙明显是在旷野撒欢惯的,偏要挤挤挨挨的贴著车走,忙坏了我们家的团子小妞。

?圆顶礁国家公园在大名鼎鼎的犹他五园中算是十分低调的,因犹他24号景观路贯穿公园的一部分,大多数游客可能都只是在奔赴布莱斯或拱门的路途中匆匆一瞥。

尤其是在这么一个有几分阴冷的冬日,游客中心门可罗雀,只余已然凋谢的花枝披着霜戴着雪,在风中微微摇曳,仿佛还带着几分鲜活。

虽然此时的圆顶礁谷地厚重秾丽得如同一幅油画,但实际上这里是红岩戈壁上的一块绿洲。圆顶礁位于抬升的科罗拉多板块的断裂带上,因地势低,周边的雨水在此处汇整合一条终年不干的小河。有水就有家,早期的摩门教徒在此处耕耘劳作,种植了大片果园。直到如今,来此的游客都可以免费采摘品尝当季的水果,也算泽被后人了。

虽然桃李杏梅一样都没尝到,但我们同样在匆匆一瞥间被这片戈壁绿洲惊艳到。沉沉雾霭下红的岩,白的雪,绿的树,黄的草…组合出不属于冬天的瑰丽色彩,难怪印第安人称其为“沉睡的彩虹”。

其实圆顶礁最独特的地质特征应该是5000万年前形成的水穴褶曲(WaterpocketFold),在一次造山运动中礁顶西侧的地层被抬高约2000米,使得整个地层上出现了约100英里长的扭曲,地质学家证明这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单斜褶皱地区,被称为活的地质博物馆。~~对地质一窍不通的我们只能捂脸飘过。

这一飘就飘到了165英里外的峡谷地国家公园。一路是荒凉的高原,一直都没看到加油站,最后只能硬著头皮开到游客中心,停车时油箱计量仪显示只能再开5英里了…然后,我们万分凄凉地发现,公园内也没有加油站…这么点油连峡谷地都开不出去,更别提去最近的小镇Moab了。继上次阿拉斯加4号公路的荒野惊魂之后,我们又一次在这个车轮上的国家陷入动弹不得的境地。啊哈,不是有位伟人说过“有困难找警察”吗,我们去找公园的Ranger同志去!在游客中心声情并茂的一番倾诉后,填了张申请单,交了9美元现金,以每加仑4.5美元的价格(比犹他的平均油价贵一倍,我们还感激涕零得不行)购买了2加仑油,在公园巡逻车专用的供油处加了3加仑油(Ranger忙着和庄同志聊天去了,回头一瞅,多加了一加仑,钱都交了,就算了呗。小庄,快承认吧,你一定是故意的!)

解决了燃眉之急,我们才想起来峡谷地的初衷。可峡谷地的雾浓得化都化不开,哪看出去都是白茫茫一片,还是改天再来吧。就这样,我们花了2小时,往返42迈,进峡谷地游客中心兴高采烈的加了3加仑高价油就出来了。哦对了,还是有收获的,我们还帮团子领了juniorranger的任务书,还把任务书要求的看一遍公园的20分钟视讯介绍完成了,也可以说不枉此行,明天来就可以直接跳过游客中心了!

从峡谷地出来,途经拱门,此时此地竟然没有一丝云雾,庄同志车里有油,心里不慌,要求进拱门溜达溜达再出来:虽然没有落日,好歹也是黄昏嘛,时不我待!此为一进拱门,当然后面还有二进、三进。

ParkAvenueOverview。这是进拱门后的第一个点,虽然此处还看不到标志性的拱门,但呈V字形排开的嶙峋巨石在这黄昏时分看来分外肃穆。

?

沧海桑田的变迁造就了这些巨石,他们看似伫立千年,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这张和上一张照片其实有一半是重复的,但颜色有大大不同,不是我们调的不一样,主要是日近黄昏,光线暗淡,上面那张是iphone拍的(见上图,某人正在拍呢),自动的白平衡使得颜色有了失真,下图是单反的效果,比较真实地还原了暗红色砂岩的本色。

对团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在这片红岩白雪间留下自己的记号。小雪人,乖乖待着,明天再来看你。

tips:圆顶礁国家公园,可大致分为中部弗鲁塔区(FruitaArea)、南部水穴区(WaterpocketDistrict)和北部的大教堂谷区(CathedralValley)。中部的弗鲁塔区在24号公路边上,抵达方便,且有较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公园游人最多的区域。我们也只是在这短暂停留了2个小时,24号公路两边的区域是不收费的,但从游客中心开始通往公园深处的景观大道(ScenicDrive)在平常是按国家公园标准收费的,这条路总长12.7公里,全程柏油路,而冬天关闭了一半,只有6公里可以开一下,天气不好,景色逊色多了,所以收费点也撤了,就是这样,我们开进开出也只是碰到了一辆车。另外两个区域南部水穴区和北部的大教堂谷区路况不好,需要四驱车才能进入,而且很耗时。我们此行走马观花,这些地方全都略去。

行前,一直把峡谷地(CanyonlandsNationalPark)和大峡谷(GrandCanyonNationalPark)弄混。私下里琢磨,单论峡谷,这大峡谷已经是地球上最大的一条裂缝了,其雄浑壮阔无能出其右;峡谷地还有什么能让美国作家EdwardAbbey称其为“这个星球上最精彩、怪异、神奇的地方”?

当我在12月24号早上顶着瑟瑟寒风站在GrandViewPointOverlook极目远眺时,对这三个夺人眼球的形容词似乎有了体会。眼前的画面既弥漫着原始的沙漠氛围,又透露著独有的狂野荒芜风貌。这个荒,是蛮荒的荒,是四海八荒的荒,是天荒地老的荒。大概是这片荒芜激发了美国人在起名上所有的灵感与想象力,我脚下的这块土地才拥有了一个独一无二贴切的名字~~天空之岛(TheIslandintheSky)。

更奇异的是,眼前平坦的荒原突兀的下陷,深深的垂直的陷落下去形成谷地,仿佛巨大兽爪印般嵌刻入平原,用团子的话说就是Dianosaurfootprint(恐龙的脚印)。峡谷地,峡谷地,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远方的景致再辽阔壮美也总是遥不可及,而双脚所能丈量的那方土地却如同八卦阵般,乱石、矮树、灌木、残雪,如果没有这些堆叠的石块引路,我们一定会迷失在这片荒原上。有时,我们会在路边的雪地上发现有蹄类动物的脚印,可细细侧耳倾听,又似乎只有风声从旷野呼啸而过。

徒步小径的尽头是悬崖,悬崖的叧一侧是孤独伫立的烛峰,白雪铺陈在紫红的大地上,唯烛峰红耀。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在这片荒原上留下了无数得意之作。

身处悬崖之巅的小团子,正忙着堆雪人。这是我们即使走到世界尽头也不能忘怀的神圣使命。

两个人热火朝天的创作著,为了小雪人的鼻子眼睛胳膊头发操碎了心。在这样的戈壁荒漠上,拔根草都怕破坏了生态环境。

?终于完成了!团子兴奋得站起来高歌一曲:Letitgo!Letitgo!…歌声被荒原上漫卷过来的风吹得七零八散,但,不掩豪情。

大观景点小径的最后一段路明明已经下起了雪粒子,几英里外的格林河(GreenRiver)观景点却是这么一幅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的模样,依稀可见格林河蜿蜒穿行于红色的荒漠峡谷之中,实在很难想象这般的涓涓细流是如何在戈壁上镌刻下属于自己的深刻印章的。

并不是只有拱门国家公园才有拱门的。走过400米因积雪消融而略显泥泞的小径,看到台地拱门(mesaarch)的那一刻,我真的有被惊艳到。立于悬崖之畔,以顽石之身呈现柔美的弧度,难怪Windows7会将之选作桌面桌布之一。

尤其是自拱门中向悬崖外远眺,峡谷地的孤峰陡岩台地,天尽头与云朵纠缠不清的拉塞尔雪山~~真是一窗一世界。

庄同志坚持要留下这张,一脸从心底里涌出来怎么也压不下去的坏笑,振振有词:这样才能说明悬崖边的风很大呀!

ShaferCanyonOverlook。站在这里,眺望对面的台地崖壁,好像找到了点大峡谷的感觉。这一刻才领悟:大峡谷的观景点都在两侧崖壁,欣赏的是峡谷本身的壮美;而峡谷地是从6000英尺的上方俯瞰峡谷,感受的是上古洪荒的魔兽爪印撕裂大地的震撼。

如果你不能从我的照片和文字中领略到峡谷地那辽阔深远大开大阖的美,请记住,那绝对不是我的错。这样的景致原本就不是几张照片和单薄的文字能够呈现的,需要你身临其境来看看。

tips:途径峡谷地国家公园的科罗拉多河(ColoradoRiver)及其支流格林河(GreenRiver)呈“Y”字型,将公园分为天空之岛(TheIslandintheSky)、针尖区(TheNeedles)和迷宫区(TheMaze)3个区域,各区域相互独立,需从不同入口分别进入游览。天空之岛位于公园北部,靠近摩押(moab)镇,是旅行者最常游览的区域,可通过多个观景台欣赏园内峡谷和台地;针尖区位于公园东南部,以观赏岩石尖塔为主,辅以峡谷、地堑和岩石拱门景观;迷宫区在公园西南部,是全美最偏远、交通最不便(只能徒步进入)、人类最难进入的地区之一,所以访客最少。整个公园除了天空之岛设施完善开发较好以外,其余很多地区都需要四轮驱动越野车才可以进入,我们此行也只去了天空之岛的最精华区域。面对大餐,我们只能每样吃一点,等饿了再来吃吧!

拱门国家公园对犹他州、对美国乃至对世界地质学研究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想到要亲眼看到犹他州的车牌标志~~DelicateArch(精致拱门)了,实在是激动啊!

为了把最好的日落留给精致拱门,我们先驱车直奔公园路尽头的Devil’sGarden(魔鬼花园)。

从远处看过来,魔鬼花园就是荒原上散落的一堆乱石,置身其中却仿佛走入一个巨大的迷宫。一转身,前方千奇百怪的石头就吸引了你全部的注意;再一抬眼,就发现找不到来时路了,魔鬼花园果真不是凡人逛得起的。关键时刻高科技拯救了三个晕头转向的人类,感谢手机的Googlemap让我们终于找著了北。(虽然没有手机讯号,可提前下载的离线地图在GPS定位下精准地指示著公园的每一条小径和每一个有名字的拱门,真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被雪掩盖大半的路牌上一个笔直的箭头~~TunnelArch,我们沿着箭头方向东张西望了半天却不得其所。直到绕到红石山的正后方,才看到被一缕阳光洞穿的隧道拱门。惊喜之余还是不免诧异:这就是拱门啊!怎么长得和精致拱门不太像呢?

这就必须得提提拱门的成因了。孕育拱门的这片土地原是汪洋大海,在海水干涸的几百万年间,海水下的盐层被泥土覆蓋挤压成岩石。然后地壳隆起,盐层风化造就了各种嶙峋怪石、崖壁以及~拱门。虽是一母同胞,但也分早晚,隧道拱门大概是拱门兄弟中的小baby了吧。

很快,我们看到了拱门兄弟中的老大哥。

LandscapeArch景观拱门,一桥飞架南北,横向跨度88米,世界上最长最大的拱门。仰望它,你不能不感慨造物主的神奇。可惜,即使冷硬如岩石,也没法逃脱生老病死这回事儿。由于岩石风化,近年不断有石块脱落,总有一天,它会无法承担自身的应力而坍塌。

魔鬼花园是公园中拱门最多的一条小径(其实也不过八九个,不知道拱门国家公园里2000多个拱门都藏哪去了),只是过了景观拱门后的路会更加崎岖难行,走一圈环线得三个小时,我可不想在魔鬼他们家后花园过夜。就这么小心着,回程一段下坡冰雪路我还摔了屁股墩,安全第一,形象问题暂时靠边,我索性坐在地上一路滑下了坡。后面一对中国老头老太太正犹犹豫豫不敢走呢,一见我带的好头,大为赞同,跟着我就坐滑梯下来了。至于团子同学,先是是连滚带爬,肩抗背驼,后来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合适的平地和下坡路段,爸爸妈妈一人拉一只手,慢慢像拉雪橇一样拉了一路。

看精致拱门(DelicateArch)的选择有两个:Delicatearchtrail和Delicatearchviewpoint。前者从wolferanch的停车场,走来回4.8公里近看,后者隔着个山头远观。我们时间有限,还要赶在夕阳时看到拱门,当然选简单易行的后者了。从停车场走5分钟来到精致拱门的下观景点,抬头一看:哎呀妈呀,这精致拱门也太精致,嗯,小巧了吧?不行,不行,得近点,去上观景点。

又爬了800米山路到了悬崖的边缘看对面的拱门。虽然还是玲珑小巧,但确实精致。其周边的岩石已风化殆尽,只余这道完美的石拱俏生生的立在深橙色的崖壁上。依稀可以辨认出那些拱门下移动的小芝麻点就是从另一条trail过去的游客。原来是距离削弱了它的宏伟,而凸显了它的精致。

团子小妞又在手上把玩了会儿精致拱门。本来正好可以看夕阳斜照精致拱门的盛景,但人算不如天算,看天边浓云翻卷,把太阳挡得连个影子都瞅不见,算了,早点回旅馆过平安夜吧。

圣诞日的第一景~~BalancedRock(平衡石)。拱门公园里有许多的平衡石景观,只是这一块刚好伫立在公园主路的一侧,又是于旷野上拔地而起,所以特别显眼。即使把小团子放在下方作比例尺,也很难想象得出上方那块巨石有三辆校车巴士那么大。与下方的基座石间还有个白色接缝,如果不是国家公园内,我真要怀疑这上下两块巨石是用水泥粘接的人造景观了。不过也许正是由于不同质地岩石耐风化消蚀的能力不一样,才造就了这样看似摇摇欲坠的平衡石奇观。

TurretArch,位于TheWindowsSection(窗櫺景区)。从TurretArch的巨大斗拱下正好看见南北窗拱门。

小团子又一次被当作座标,放到了两个大眼晴间的鼻子尖上。南北窗拱门这么看过去只觉得仿若是带着诡异美感的岩石面具,但我犹记得那幅“北窗望月”:墨蓝的夜色中,满月与拱门同时入镜,美仑美奂。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首。

看这魔眼中的大眼珠子!

个人觉得最特别的还是窗櫺景区的另一景~~DoubleArch。爬到拱门下看着头顶的三分天下,觉得这对双胞胎真是太可爱了。

2019年圣诞的主题词毫无疑问就是“拱门”。我们在23号傍晚、24号中午、25号早晨三进拱门,用双脚丈量著这片红土地,仰望着一个个屹立于苍穹下的斗拱,抚摸著凝固在岩石纹理中的岁月。他们在沧海桑田的变幻中或生或灭,在时间的长河里生生不息,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生命短暂如花火。这样说起来,与拱门国家公园的这次相逢委实难得。

tips,关于哪个季节合适?一般的推荐是这样的:拱门和峡谷地国家公园同处科罗拉多高原,夏季酷热少雨,气温通常超过38℃,谷底气温比谷缘更高,使得室外活动非常困难;冬季凛冽寒冷,虽不常降大雪,但少量冰雪仍可能会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因此最好的游览季节为春季(4月-5月)和秋季(9月中旬至10月),在此期间白天的最高气温为15-27℃,最低气温为0-10℃,适合游览和徒步活动。但仍须注意这里的昼夜温差非常大,温差甚至会超过20℃,所以外出游览请准备好御寒外套。每年3月-10月是两个国家公园的旅游旺季,期间旅行者数量较多,公园内的停车位、露营地及公园外摩押小镇的住宿都会很紧张。其实,像我们这样,在冬季特别是圣诞假期来也是不错的选择,起码可以避开大批游客,不至于汗流浃背地人挤人,反正也是荒芜的高原戈壁,一年四季都是暗红色的基调,景致没啥大的差别,冬天有点雪的衬托还更有意境一些。另外,根据我们这两天在这两个公园的经验,即使下了雪,公园的扫雪车辆也会迅速扫清主干道的积雪,SUV或者雪地胎足够应付这个路况。

这次美西大环线的行程,是爸爸同志一个点一个点敲定的,因此,当我们从拱门出发,前往似乎不怎么听说过的黑峡(BlackCanyon)国家公园时,我忍不住提问:为什么要去黑峡啊?总策划兼司机同志不加思索的丢掷了答案:顺路啊!……我朝天翻了个白眼:拜托,三小时车程,顺路?!你这是在美国大原野上驰骋习惯了吧?里紧羽绒服往舒适的座椅里窝了窝~~反正不是我开车!

三小时后,车窗外已是一片雪原,与布莱斯峡谷的大雪纷飞不同,这里已是雪后初晴。美国人都围炉过圣诞去了,中国人多半也不会光顾这个冷门景点,从拐进黑峡的入口就车影都没见到几个。

不意外地端详了下关门歇业的游客中心,圣诞节嘛,这点人道主义我们还是懂的。(说实话,美帝国主义在休假制度上真是体现了其剥削本质,我曾经很认真的掰著指头数过他们的公众假期~~八天。)

关门的游客中心丝毫不影响南方长大的娃儿看见大雪的热情,深可及膝的雪地里一圈欢快的蹦哒。这种每一脚下去的不可预知感真是让人既忐忑又兴奋呢!

零下十度的瑟瑟寒风中,小团子热情似火的帮游客中心打着义工,举著个比人还高的雪铲清理露台的积雪。

当然,也没忘记酷爱“到此一游”的小雪人!

天太冷,我们决定打道回酒店,明早再来游客中心打卡。在车前跟拍沙子似的拍掉身上的雪粒子,从后备箱拿出备用鞋换上,再把团子的小袜子晾在暖气出口上,三分钟的功夫,刚在雪地里打了个滚的小团子,又暖烘烘的窝到了她的安全座椅里。

第二天一早再入黑峡,原本想交了作业领了徽章就走,没想到和蔼的Ranger爷爷告诉我们可以免费使用游客中心的snowshoes(雪鞋)。

Snowshoes,我们只在Frozen(冰雪奇缘)的故事书里见过图片,在阿拉斯加的博物馆里见过爱斯基摩人用的实物,没想到现在也还在使用,没想到居然还能亲身体会一把。(也许东北的小伙伴会觉得我们孤陋寡闻,可谁叫咱们一家三口都生活在长江以南呢)

花了五分钟终于固定好了雪鞋,我们开始尝试在雪地上龟速前进。

其实穿雪鞋行走并不方便,两腿得略略分开,不然就会左脚绊右脚。但至少能浮在雪面上,不会“雪足深陷”了。

小家伙居然还能穿着雪鞋在雪地上起跳!小心点,差点就突破地心引力冲到镜头外面去了!

无垠的雪地,灿烂的阳光,仿佛一个绝好的舞台,激发著小丫头的表演热情,看咱这小腰扭得!

走在山间的小径上,时不时还能看到深深的雪洞,不知道是不是哪只小雪兔的家。团子突然回头,神祕的冲我招招手。

可迎接我的,是满头满身的雪!这个小坏蛋!

终于一步一挪到了黑峡边。黑峡如刀劈斧凿般深陷开裂,依稀可见峡谷底的湍流。而对侧的峡谷北缘早就因道路条件更恶劣而封路,只能远眺了。

走了一段环线又回到了游客中心,而我们的黑峡打酱油之旅,也因为这段雪上漫步有了特别的意义。旅行就像生活的浓缩,总在峰回路转间闪烁著精彩。

tips:黑峡的全称是甘尼逊黑峡谷国家公园(BlackCanyonoftheGunnisonNationalPark),直到1999年才被美国国会批准为国家公园,是美国59个国家公园中第58个被批准的小弟弟。公园有两个入口,一个入口位于公园南面,而另一个入口则在公园北面,且北面的入口在冬季是关闭的,我们此次进入的是南缘。此地冬季滑雪,夏季徒步,总有一款适合你。

tips:关于住宿,一般住在蒙特罗斯(Montrose),这是离沟口最近的小城,距离公园大概20分钟车程,各种连锁旅馆、Motel、Hotel都有。我们选择的是一家便宜的连锁Motel——RodewayInn,冬季是淡季,加税只要40多美元,就在主干道边上。入住的那天正好圣诞节,实在没几个房客。院子里有个木质的儿童乐园,秋千、城堡、滑梯都有,团子在零下几度的傍晚,一个人在这玩得起劲。

妈妈的作品到此为止,除了攻略性质的tips是爸爸加的,其他那些堆砌起来的文绉绉的词都是妈妈写的,爸爸只是改了几个错别字。以下是爸爸作品,理科男写不出华丽的辞藻,大家体会下不同的风格吧!

美国有59个国家公园,58个都是保护各类自然地质景观,唯一保护以人造建筑遗址为主的就是梅萨维德国家公园(MesaVerdeNationalPark)。这个遗址也是印第安人的文化遗产,虽然无法与中美洲的玛雅和南美洲的印加遗址相媲美,但在缺乏文化历史积淀的北美洲,还是有其崇高地位的,所以我们不想错过!

梅萨维德MesaVerde,西班牙语意为绿色台地,为18世纪西班牙探险家起的名字(这片土地最早也是西班牙殖民地)。约在2000年前,一个叫作阿纳萨扎伊的印第安部族在此建立了小王国。起初他们在地坑里盖造粗犷的房舍(那种一半在地下,一半用木头支撑屋顶的小房子,就像中国的窝棚),成为这里最早的聚居和以务农为生的印第安人。后为了躲避其他部族的侵袭,开始迁移到峡谷两侧的悬崖峭壁间,开山凿石,垒砌墙壁,构置峭壁石室,在历史上称为峭壁居民(摘自网络)。公园核心区的游客中心有一个小型博物馆,可以全面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黑峡国家公园和梅萨维德国家公园都属于科罗拉多州,但两地相距比较远,开车需要3-4个小时。时间倒不长,可正值雪季,又是两千多米的小高原,周围都是森林和高山,基本都是山路,路面溼滑,现在回忆起来都有点后怕:我们驾驶的是常规小车,不是四驱、没有雪链,甚至都不知道是不是雪地胎,就在雪路上一路驰骋,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如果有人也想在这个季节去科罗拉多,建议还是驾驶四驱车,千万不要冒险。

从黑峡出来,行驶过三分之一的道路,就开始进入山区,全是皑皑白雪,一派北国风光。

一路上很多滑雪爱好者,自己找地方在滑雪,路边有一些提供服务的滑雪小屋,怪不得美国西南部加州德州的前辈都说科罗拉多滑雪好,真的是名不虚传。

看看路边这雪厚的,差不多有一米。美国的道路保障很到位,雪后一定会有清雪车辆铲雪,铲过之后路边就形成了雪墙。

积雪清理完毕后,一般车子都可以直接在上面行驶,只是在背阴的地方还是会有冰渣子,在上面开车真的是如履薄冰!

一些turnout(就是提供临时停车的休息点)就没人清扫,在一处雪薄的地方我们靠边停车,吃自带的午餐,顺便休息一下。结果想开出来上大路的时候,车子真的陷在雪里出不来,轮胎一直打滑,把俩千金叫下车减重,再让妈妈帮忙推,不行,找工具挖轮胎下面的雪,开了一米又陷进去了,还是不行。此时后面一个独行的印度小哥也驾车靠边休息,主动上来帮忙,指引方向并帮忙推车,还真出来了!在此再次向印度小哥表示感谢!其实这位小哥开的也是常规小车,不知道小兄弟有没有也陷在雪里出不来,您有需要帮忙的话就请后面来的人吧,我先走了,不好意思哈!

一路谨慎,到梅萨维德公园外的游客中心已是两点,在停车场检查这辆备受蹂躏的小车,看这轮胎挡泥板,结了厚厚一层泥浆和冰混合的冰坨,踢都踢不下来。不管了,先去游客中心了解这个公园的前世今生,领了juniorranger的任务书,赶紧继续上路。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多,进到里面核心区还要大半小时车程,就两个小时在里面,时间紧,任务重,出发!

结果,在公园入口就被人拦下了。在检票口,我递上我的ID和年卡,一个老年Ranger,问我们是否是SnowTire(雪地胎),问有没有带雪链,我说都没有。老爷子直接就说请回,公园里面路面有积雪,不适合我这样的车子,早上已经有车子发生意外了!这下我们就蒙了,千里迢迢还不让进,赶紧解释我们也是一路踏雪而来,路上并没有遇到车轮打滑的情况,而且我是租的车子,并不清楚是否是雪地胎。老爷子一听,从他的小屋子里出来,俯下身检视我的车胎情况,然后说我们可以进,因为我们的轮胎是雪地泥地两用胎。回来搜寻了一下,原来雪地胎标记是S(Snow),泥地胎标记是M(Mud),如果两用胎就是S+M。我在南加州这长年温暖如春的地方租的车子竟然是两用胎,真是未雨绸缪,考虑周到啊!

行驶在公园里面的崎岖山路上,真的好多路段有积雪,已经被压实那种,心惊胆战小心谨慎靠近我们的目的地。梅萨维德国家公园在1906年就建立了,并于1978年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公园内遗存的印第安人建筑遗蹟主要有两处最集中和最大:一处是峭壁王宫(CliffPalace),一处是云杉树屋(SpruceTreeHouse)。

峭壁王宫约建于11世纪,建筑形式像现代的公寓,分2、3、4层几种规格,总计有房间200多个。在峭壁王宫外缘,还盖有许多圆形地下室,供部族内部社交活动或敬神之用。这些建筑物虽然已废弃700多年,但依旧可看出当年的建筑规模与工艺技巧(摘自网络)。事实上,我们当天去的时候由于季节原因此处并不对外开放(每年只在五月-九月开放),即使开放的季节也需要在游客中心预约,由Ranger带着参观,由于要在狭窄陡峭的台阶和梯子上行走,对年龄和身体条件有限制。我们无法一睹芳容,这只是借用网络照片过过眼瘾。

云杉树屋是第二个最大的建筑遗址,约建于12世纪。共有峭壁房舍100多个。悲催的是,本来唯一开放的值得一看的大型建筑群,结果那几天有风化的石头掉落,为保证安全,也不准游人靠近,只能远观。

来之前一直在给团子灌输古代印第安人是怎样生活的,现在只能远远看一眼,满脸遗憾。

好在旁边有一处小型博物馆——查平梅萨考古博物馆(ChapinMesaArcheologicalMuseum),仍然可以了解梅萨维德的前世今生。北美印第安人在欧洲人殖民之前,已经有灿烂的文化,至于为何会荒废,据研究,原来是公元1276到1299年,这里发生了连续24年的大旱灾,食水断绝,人们向东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园。

大型建筑群看不了,周围还有一些小型建筑群,比如这个,也是建在绝壁之下,规模也不小,可惜还是不能下去近看。

梅萨维德的主要参观区景点集中,转一圈一两个小时,五点之前去云杉树屋旁那个小博物馆找Ranger交了团子的作业,领了badge,也算没白来。

五点多伴着最后一点晚霞下山,山路,夜路,雪路。天边一颗孤星相伴,崇山峻岭。路上竟然没看到车,我们可能是最后一辆,好不容易赶上前面一辆车,正觉得有前车照路好还乡,这家伙却停到了turnout,让我们先走,第一次觉得美国人的谦让也不总是让人愉悦的。

后面星夜兼程,又行驶两个小时去往下一个目的地——纪念碑谷附近的小城凯恩塔(kayenta)投宿,到那已是快八点了。其实也可以选择梅萨维德公园旁边的小镇科特斯(Cortez)住宿,但我们为了第二天多看点地方,只能晚上多赶点路!梅萨维德的最佳游览季节应该是在五六月份和九月份,此时公园所有景点开放,树木葱郁,天气也不是太热,而且白天日长,晚上天黑得晚,一天的活动时间可以顶冬天的一天半。要是我们能在美国待两年就不会赶着大冬天去美西大环线,以后就指望着团子到美国上大学,我们再故地重游了!

如果说梅萨维德代表的是印第安人的前世,那我们今天要去的纪念碑谷则表现的是印第安人的今生。昨晚住宿的小城凯恩塔(kayenta)是纳瓦霍(Navajo)印第安人聚居地,现在则主要用来接待来纪念碑谷(monumentValleyNavajoTribalPark,全称应该是纪念碑谷纳瓦霍部落公园)的游客,距离公园25英里,半个小时车程。

一早就出发往北,路两边散落着印第安人的住所,都是那种平房,不知道是不是地广人稀的原因。

再次进入犹他州的地界,这块WelcometoUtah的界牌上贴满了远道而来的游客们贴上去的贴纸,纪念碑谷公园坐落于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由本地的纳瓦霍部落经营。

交了钱(一个小车好像是20刀,两天有效),来到游客中心,在观景台上远眺公园,暗红色的荒凉大地上矗立著平台状石峰,是典型的西部风貌,事实上,这里确实是很多西部片的取景地。

换个视野来欣赏一下大地,在游客中心的纪念品商店,透过玻璃窗眺望窗外,就像墙上的三个萤幕。

这些纪念品是当地印第安人的木偶,手舞足蹈,形态自然。而窗外的景色,越看越像是一幅画。

还有这些充满原始气息的手工陶器,曾经的生活必须品已经转身成为了旅游纪念品。印第安人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找到了维生方法,靠着旅游业和相关附属产业,这一大片区域的印第安人,包括亚利桑那、犹他、科罗拉多和新墨西哥等州,都过得不错。印第安人作为美洲大陆曾经的主宰者,现在被禁锢在有限的几片保留地中,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讨讨生活,过过小日子!

在游客中心的历史展区,我们还了解到,原来吴宇森在好莱坞拍摄的《风语者》,反映的就是纳瓦霍族人用他们的语言作为密码,为二战期间的美军传递情报的故事。这是一个被人诟病的题材,一个华裔导演在种族话题敏感的美国拍一部有种族问题倾向的电影,结果可想而知:不叫好也不卖座!

那块立方体一样的平顶山造型实在特别,团子同学要求合影,那当然马上满足!

游客中心待了好一会儿,才出来驾车继续往里深入。后面有一条17miles的自驾线路等着我们去挑战。先来挑战这块突出于悬崖的石头,好多人坐在石头边缘照相,虽然掉下去也就几米深,那也危险呀!

我们就只是站在石头中间,没有太靠边,主要是拍照的妈妈一个劲地喊:“不要再靠边了!不要再靠边了!”为了照顾她那脆弱的心灵,还是听话的好!

与国家公园那种完善的道路设施不同,这17迈基本是单行线,全都是没有铺水泥或沥青的石子路,简直就是车轮压出的原始路面,坑坑洼洼,尘土飞杨,快要把骨头颠散,好在是租来的车,颠坏了也不心疼,但我开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辈子再也不会来这开了!所以,当团子看到路边的马儿后,觉得还不如骑马来的爽!

其实这17miles路程并没有多少惊艳,对于已经走遍了大半个美国的我们来说,这儿的景色略显单调。妈妈决定还是多拍拍小车模吧!

奇异的土黄色石峰,深蓝的天空,白色的小车,淡蓝的团子,颜色还是很丰富的,只可惜团子腿短个矮,还裹得像粽子似的,这怎么拍也出不了大片啊,妈妈!

妈妈今天纯粹练手,光线太亮,没有朝阳或夕阳那样艳丽的色彩,也没有云朵的映衬,拍不出大片,就留点回忆吧!

这片荒凉的土地景色缺少变化,偶尔有一些柱状石山稍微调节一下地平线,沿着线路继续往前走吧!

还是有一些惊艳的,比如这张,如蝼蚁一般的小团子托举著巨石,真有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感觉!

今天的纪念碑谷只是第一站,计划单上还有鹅颈弯州立公园和自然桥国家纪念地,下午吃过饭,一路往北继续出发!

163号公路,没有1号公路和66号公路那么著名,但是只要你看过《阿甘正传》,就一定记得这个画面——阿甘停止奔跑的地方,就是这儿,在纪念碑谷和鹅颈弯之间的163号公路上,面向纪念碑谷的方向。

这个地方在地图上没有特别标示,但不用找,只要从纪念碑谷和鹅颈弯之间开过,看到人多的地方停车就是了,很多人在路上摆pose,路边已经自发成了停车场,过往车辆基本都会在这停。大家心照不宣,各自上路摆拍,就像我们团子一样。一部美国电影,影响的不只是美国人,竟然全世界人民都来朝圣,这好莱坞的魅力还真不一般。

鹅颈弯(gooseneck)是犹他州的州立公园(statepark),科罗拉多河的分支圣胡安河在此形成三个弯,这绕来绕去的弯势的确就像鹅的脖子一样,故被命名为鹅颈。

只有超广角相机才能拍全2个弯,我们一次就只能拍下这1个弯。

团子第一次看到如此大回环的河流,也来凑热闹看稀奇。这个州立公园太小了,充其量就是一个观景点,看一眼足够!需要提示的是,就这么小一个观景点还是收费的,停车场进来后自助交费,五美元一辆车,没人管理,靠自觉,你看一眼也是五美元。当然交不交你自己决定,不要问我交了没有,反正我们待了不到五分钟就略带失望的撤了,还有下一站呢!

从鹅颈弯往自然桥国家纪念地(naturalbridgenationalmonument)的路上,行驶10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高高在上的台地,约有两三百米高,那种几乎垂直的崖壁,正纳闷呢,我们要开上去吗?怎么上去啊?

然后就上了贼船,行驶上了一条此生难忘的高难度道路——MokiDugway(崖壁的盘山公路),3英里(接近5公里)长,没有铺沥青,石子路,自行车道,没有护栏,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错车困难,全都是180度发卡弯,弯多坡陡。好在没有其他的车跟我错车,小心谨慎上了顶。来到顶上又感觉豁然开朗,一马平川,时速又可以达到60mile了,但想着待会儿还要原路返回就有点头大。

当我们四十分钟后赶到自然桥,发现由于是圣诞假期,游客中心关门歇业,拿不到JuniorRanger的任务书,也拿不到公园的地图,哎,只能自己随便看看了!

团子由于没拿到任务书,一直闹情绪,后来回洛杉矶为了补偿团子,在网上找了一份任务书,打印出来团子做好后寄到这边,公园Ranger批改后连同badge和回信再寄还给我们,服务真周到,满满的爱,这个要点赞!

这个国家纪念地有三座著名的自然桥,分别名为Kachina,Owachomo和Sipapu,均以美洲原住民部落霍皮(Hopi)的名字命名,忘了上图拍摄的是哪一座,其实跟拱门(arches)国家公园的类似。

国家纪念地(nationalmonument)也是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属于仅次于国家公园(nationalpark)的一种公园形态,她的成立只要总统签字就行,不像nationalpark,需要国会投票通过。当然很多国家公园也是在国家纪念地的基础上升级而成的,但这座自然桥国家纪念地规模小,地质形态单一,虽然很早就是国家纪念地,但我觉得已经到顶了,没有上涨空间!

自然桥国家纪念地的另一卖点是被国际暗夜协会(InternationalDark-SkyAssociation)认证为世界第一个国际暗夜公园(InternationalDark-SkyPark),目前仅有四个公园得到认证。暗夜公园就是光污染最少的地方,适合晚上观星。我们去的那天在那待了一个多小时,就看到两台车,但在离开时却碰到一位刚来的帅哥,一个人,正在搬装备准备露营,这么冷的天在野外露营,就是为了拍星空!

我们没观星的计划,还要连夜赶回佩吉(page),三个半小时沿原路返回,到page已是晚上八点。

这次自驾路上,基本都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再加上圣诞假期,老美都在家围炉夜话,路上更显萧条。唯独到了佩奇(Page)感觉就不一样了,人声鼎沸。

佩奇所在地区也是个印第安人保留地,周围有很多世界级景观,近的如马蹄湾、羚羊谷、盖伦峡谷、波浪谷,远的如纪念碑谷、大峡谷等。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羚羊谷,这是个限速步骤,因为需要预约,结果等我们提前两天预约的时候,发现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都约满了,看攻略下羚羊谷可以现场排队买当天票,决定第一步先去下羚羊谷现场买票。

此地有两家公司竞争,都在沟口有停车场和购票集合场地,据说是同一个家族的人开的,两家差不多,价格和路线也是一样的。随机找了一家,排了二十多分钟,约了个中午十二点半的(来晚了一点,最早就这个点了,但中午阳光直射,谷里更漂亮),此时不到十点,还有两个多小时,先去马蹄湾和盖伦峡谷国家娱乐区(GlenCanyonNationalRecreationArea)的游客中心逛逛。

车行十来分钟就到了马蹄湾(HorseshoeBend),位于Page南侧89号公路的沿线,路旁拐弯处会有清晰的标志指出。停车场很大,但基本已停满,下车要走近二十分钟的沙土路,才能到达景点。马蹄湾故名思议是呈马蹄形状的峡谷,被科罗拉多河(ColoradoRiver)环绕而形成的。十点多钟,太阳斜射,照片上一半是阴影,看来最好还是中午来。

河边的悬崖绝壁上到处有人摆pose,好在上百米的崖边都可入镜,好几百人都分散了。我们也找了一处,抱着团子来了一张到此一游的标准照!

其实这个地儿和昨天去的鹅颈弯类似,只是这里更容易到达,在中国人中炒作得也热,游客人数起码是鹅颈弯的十倍,回停车场的路上,周围全都是操各种方言的中国人,目测一下几百人一大半是华人面孔,在那一刻中国人占领了这个山头。

还有时间,赶紧去盖伦峡谷国家娱乐区游客中心看看。在荒芜的西部,这里之所以是国家级水上娱乐区,就是在科罗拉多河的盖伦峡谷(GlenCanyon)上建了水坝(GlenCanyonDam),蓄起了很大一个湖——鲍威尔湖(LakePowell),在缺水的西部,有碧波万顷,美国人趋之若鹜!

在这个游客中心,除了介绍景点,更多的是科学教育模型,与水坝发电有关。团子对这些更有兴趣,每样体验一下。时间不早了,领了JuniorRanger的任务书(国家娱乐区也归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也有小小护林员的活动),赶紧去看膜拜羚羊谷喽!

羚羊谷分为上羚羊谷(UpperAntelopeCanyon)和下羚羊谷(LowerAntelopeCanyon),不是根据上游和下游区分,只是在地面以上的就是上羚羊谷,在地面以下的就是下羚羊谷。上羚羊谷底宽顶窄,下羚羊谷相反,是顶宽底窄,更不好走。但两者景色类似,只不过上羚羊谷有所谓的一束光,更受摄影爱好者青睐,炒得更热,价格更贵,更难预约(预约上羚羊谷网址www.antelopecanyon.com)。

到了约定时间来到聚集地,会有一个导游把这个时间点的游客聚在一起,讲一些规则,然后出发去沟口,排队等待进入下羚羊谷。

在排队这段时间团子没闲著,正在做刚才领的JuniorRanger的作业,真是敬业,好好表扬。

轮到我们了,沿着旋梯下到谷底。

一下来就淹没在各种赞美声中,虽不能听懂各国语言,但“wow”这个音在大家口里发出来,代表的都是赞叹的意思。

整个峡谷道路狭窄,主要是由于长期的洪水侵蚀和风蚀形成的。

由于被侵蚀的峡谷内部表面极不光滑,又有洪水冲过的痕迹,在阳光的照射下就显现出不同的光线和纹路,仿佛置身仙境。

团子小仙女在前面引路,带领大家继续探索。下羚羊谷以前是河道,一旦下大雨就会淹水,曾经发生过淹死游客的意外,看看这狭窄的道路,一旦淹水真是躲都没地方躲!

每队的导游都是神人,阅人无数,能说多国语言,跟我们说了几句中文(比如借过、跟上、继续往前、谢谢……可能就会这几句),还主动帮我们拍合影。这些导游绝大部分是当地印第安人,装扮还是当地土著的样子,但日常交流全都是英语为主了!

导游除了帮我们合影,还指导我们在哪个地方哪个角度用哪种滤镜拍出来的照片最漂亮(PS:他们只会调教苹果手机)。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光与影的缠绵,造就了这举世无双的奇异景象!

沟底难得这么一块开阔地,导游小哥又主动上来给我们来了一张全家福。

下羚羊谷据说比上羚羊谷长,但再长也有到头的时候,要结束了,享受了这一路视觉饕餮盛宴,不舍是难免的,爬上这个阶梯就是地面,让我们再看一眼吧!

出了羚羊谷,谢过了导游,已是下午,接下来几个小时,我们将要去盖伦峡谷,欣赏美国版的“高峡出平湖”。

过了这个桥就是游客中心,游客中心修在盖伦峡谷大坝(GlenCanyonDam)边上,上午来的时候已草草看过,下午过来又仔细研究了一番。向Ranger讨教,半天可以去干些什么,这些Ranger真是nice,百问不厌,指点之后,我们再次出发。

先去鲍威尔湖(LakePowell),这是科罗拉多河上的一个人造水库,其蓄水量位居全美第二。蜿蜒曲折通常是形容河流的,不过这沿着ColoradoRiver蓄水形成的湖用蜿蜒曲折形容同样恰当。LoneRockBeach是一个野营地,车可以直接开到湖边,湖边的大片开阔地,无拘无束纵横驰骋的感觉超级棒。

西部太荒凉了,有水都没什么植被,照片太单调,只能拍拍自己的大长腿。

团子同学也在寻找新玩法,捡石头拼了一个“TUAN”出来,当当当当,成功啦,样子好威风。但这湖边的景色实在泛善可陈,找个制高点去。

WahweapOverlook就是这么一个制高点,来这的人还真不少。夕阳照射下,狭窄的湖面、金黄色的土地,典型西部荒凉的美,如果没有远处位于下羚羊谷旁边的发电厂烟囱就完美了!

另一边就是更典型的荒凉美,湖面稍宽,开辟了一个游艇码头,老美特别喜欢水上运动,难得见水的西部更甚,经常可以看到房车或皮卡后面拖着游艇。

太阳下山了,寒气逼人,但此时的光线却是最美的。留下这个倩影,我们就此结束今天的行程!

回旅馆的路上,天边的晚霞和水电站的输变电高塔遥相呼应,这个组合似乎比纯自然风景更有味道。我们特意停车,在佩奇留下这最后一张照片。

page只待了一天,常规的景点都到了,除了一个抵达难度颇大的波浪谷(TheWave),因为去这个地方需要运气和毅力。

这就是波浪谷(网络图片),看一眼就知道名字的来历。为了保护这奇美的自然景观,美国国土局每天只准许20个人进入波浪谷参观,而且必须办理许可证。20个许可证的名额,有10个在网上抽签获得,有10个在当地国土局管理办公室现场抽签。网上抽签要很早参与,提前布局,现场抽签需要很早从page驾车一个小时到国土局办公室。就算抽到了,开车到达步道入口,然后跟着GPS也要来回徒步6、7个小时。所以,我们带着团子这么大一个拖油瓶,直接连抽签都放弃了,还是对着美照咽口水吧。

本次西部自驾,团子同学已经乖乖地陪着爸妈在这片广袤荒芜的土地上驰骋了十多天,而事实上,我们却一直在科罗拉多高原的版图上转圈。科罗拉多名字来自于西班牙语“Colorado”,意为“带点红色的”,指的是该地区红色的砂岩地层。地域包括科罗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西部,内华达和犹他南部,以及亚利桑那东北部,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海拔2000-3000米,比较类似于我国的黄土高原。科罗拉多河贯穿整个高原,经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冲蚀,科罗拉多高原形成多条深邃的峡谷。

这所有峡谷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峡谷(GrandCanyon)国家公园,是中国人中知名度最高的国家公园之一,峡谷由于受到科罗拉多河的强烈下切作用而形成,所以又称科罗拉多大峡谷。这是我们短期内的第二次拜访,一个月前的感恩节,团子的外公外婆来探亲,带着他们走马观花待了两个小时,妈妈觉得玩得不爽,这次准备在里面住一晚,好好探索一番。

大峡谷分为南缘、北缘和谷底,每年500多万的游客绝大部分都是去的南缘,从拉斯维加斯驾车过去需要单程4小时多,上次来回八个多小时就为那惊鸿一瞥。这次我们从佩奇过来,只花了两个小时就到了东门入口。

从南缘眺望30公里外的北缘,红色的山石,从谷底到顶部分布著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就像地球的年轮。

东门进来后不远就来到DesertViewWatchtower,就是这个碉楼一样的建筑,既是游客中心,也是观景台,就建在崖壁。

这个塔参考了印第安人的建筑风格,装饰画采用的也是印第安人的绘图方式,在墙壁上绘满了各种当地风格的岩画。团子一马当先,迅速爬到了二层,然后开始催促妈妈和爸爸,妈妈先跟上了,我留下来给你们拍照哈。

在顶层靠峡谷一边有几个望远镜,短腿的团子哧溜爬上小梯子,高度刚刚好,就是不知道她小人家看到什么没有!

今天天气真好,虽然气温还是很低,路上还有深深浅浅的积雪,但在太阳底下走走,心情无比舒爽!

站在崖壁,看着亿万年形成的地球上最大的峡谷,心胸也会变得开阔(这照片看着像尿尿,千万不要误会,我可没那么豪放??)!

今天时间充裕,我们就沿着南缘,从东到西一个点一个点扫荡,直到天色渐暗,夕阳西下,挑了一个地方(HopiPoint)欣赏峡谷日落!温润的余晖洒在团子小脸上,团子眼中那闪烁的光芒告诉我们,她应该已经记住了这美好的一幕。

太阳降到了地平线上,团子小手一托,似乎想托起弱弱的斜阳。

晚上,我们住在大峡谷村(GrandCanyonVillage)的MaswikLodge旅店,这个大峡谷村就是一百多年来为服务游客逐渐形成的居住、服务和办公的聚居区。有七八家百年旅店,由国家公园自己经营,在国家公园网站预订。地理位置好的旅店价格较贵,淡季都要两三百刀,我们这家离峡谷最远,挑了最便宜的房间(朝南的,背向大峡谷,只要100刀出头,朝北的,大峡谷方向的也要200多刀,虽然看不到大峡谷),这已经是我们一路上住的最贵的了!到了旺季这里一铺难求,也可以选择住在公园外面的图萨扬(Tusayan),那里有很多品牌连锁酒店,只是价格不那么亲民!

晚上妈妈快速做了饭,吃完已挺晚,但妈妈还是鼓动大家出门,因为今晚上有Ranger带着大家观星。虽然团子和我都有点不大情愿,因为晚上太冷了,零下好几度,但还是得乖乖配合,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裹得像个粽子似的出了门。

开着车来到游客中心,此时观星的大部队已经出发去了崖边的一个停车场,我们在游客中心借了一个专为观星准备的红光手电(其实就放在那边随便拿),赶到崖边,哇塞,竟然有上百人。讲解的Ranger是个中年白人男子,手里拿着指星的镭射笔指指点点,声音洪亮,侃侃而谈。因为隔着两层障碍,一是英语听力不好,二是星座知识不够,我们似懂非懂听了几段,就当是凑个热闹!

第二天又是个大晴天,能见度很高。

这是此次行程的最后一天,待会儿就要驾车8小时回洛杉矶,赶紧带着小妞出来撒撒野,在这段精华区域再逛逛。

在路边还是有一些积雪。

眼尖的团子同学看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爱好化石的小小科学家又来劲了,非要带回去。好在是块小石头,那就带着吧!

大峡谷村的历史街区,这一片是100多年来逐渐形成的接待游客的区域,现在还有好几家百年旅店,每家都很有特色。

这家曾经也是老旅店,现在则改造成了很有味道的游客中心。在游客留言处,团子来了兴趣,要求写几句。

只是团子太矮够不到大黑板,还好,旁边有块小黑板,足可以满足需求,赶紧拿来粉笔写上TUANZI大名。

写好明信片,寄回洛杉矶,回家后还有额外的期许,真好!

刚过完圣诞,到处都是圣诞节的布置,浓浓的节日气息!

在峡谷边缘看到的景色雷同且单一,如果想感受独特景观,可以徒步下到谷底。在北缘和南缘,有三条小路通往谷底。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光明天使小路(brightangeltrail),起点就在大峡谷村的旅馆聚集区,全长12.9公里,由南缘蜿蜒至谷底的河边。落差达到1000多米,来回需要七个小时以上(接近26公里路程),如果你有体力有毅力有时间,那就准备好行囊来挑战吧!我们只是在另外一条通往谷底的隐士(hermit)小径走了半个小时,看着那些揹著全套露营装备的男男女女极其艰难地往上移动,第一感觉就是:这是自虐呀!但马上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累的是肉体,充实的是内心。

大峡谷国家公园仅仅是科罗拉多高原南缘的一小块,高原上更多的仍是浩渺的荒野。在野外徒步时,看到郊狼、长尾鹿与响尾蛇的机率,永远要大于见到人类。在高原的心脏地带,科罗拉多河、格林河、圣胡安河合作雕刻出迷宫般的地貌,造就了整个高原的壮丽多彩。这里有十来个国家公园,及各种其他型别的保护区。我们已经在科罗拉多高原完整地转了一个圈(这就是经典的美西大环线GrandCircle),经过了八个国家公园,包括犹他州五园(锡安、布莱斯峡谷、圆顶礁、峡谷地和拱门)、科罗拉多两个(黑峡和梅萨维德)以及亚利桑那一个(大峡谷);还有国家纪念地(自然桥)、国家娱乐区(盖伦峡谷)、印第安部落公园(纪念碑谷、下羚羊谷)、州立公园(鹅颈湾),以及一条条充满驾驶趣味的景观公路。虽然此次出行是在隆冬季节,并不是这条线路的最佳季节,但冬天有冬天的景致,而且人少,给了我们非常特殊的体验。

今天不敢多待,因为还有八个小时的回程路等着我们,十点多钟,正式踏上归程。经过多次自驾,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路上,这次与之前稍有不同,一路上,我们一直在求雨,因为车子表面满是红色的尘土,期盼下点雨帮着洗尘,这样在还车时就不会被扣钱了!最后终于得偿所愿,半路赶上了一大片积雨云,阵阵大雨给小车洗了个干净。

tips:亚利桑那州的油价大概是加州的2/3,建议回加州前在亚利桑那把油加满!回程走的是40号州际公路,在两州交界(州界就是科罗拉多河)的加州一侧,有个检查站,检查你有没有从亚利桑美带水果回加州,需要开启后备箱,但检查不仔细。两个州搞得还真像两国边检一样,在美国自驾那么多,这是唯一一回,但基本上是形式主义,没啥鸟用。

回到洛杉矶已是晚上七点,当我们收拾妥当,做饭、吃饭、洗漱、睡觉,看着旁边进入甜美梦乡的团子,已经开始回味这段旅程。旅行就是探索未知的世界,我们的这次风雪美西行完全体现了这点,行程不完美,景色不漂亮,天气太寒冷,但这是属于我们——团子家的精神财富,我们会时时记起,经常谈论,偶尔自豪,特别是当我们把这段行程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后,这段历程将永远陪伴我们,陪着我们变老,陪着团子长大。

在美国游学一年,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带着团子出门接触大自然,除了必需的飞机和邮轮,其余地面交通基本都是自驾,一年行车里程达到3万英里,美国的59个国家公园我们去了28个,本土西海岸从最北的西雅图到最南的圣地亚哥,东海岸从最北的缅因州阿卡迪亚国家公园到最南的佛罗里达keywest我们都已经探访过,本土之外的阿拉斯加和加勒比海,甚至墨西哥坎昆都留下了团子同学的倩影。有了那么多素材,光有照片是不够的,妈妈和爸爸决定把我们的美国之行全部用文字记录下来,既为了自己时不时重温这些美好,也可以让团子长大后能够知道她成长的历程。妈妈爸爸一起抽时间创作,妈妈小时候是看金庸古龙梁羽生和琼瑶长大的,文采好,游记写成了散文,是第一作者;爸爸是从小看着课本长大的,纯粹理科男,游记实用性强,可以直接当攻略,是并列第一作者。在妈妈作品里,团子永远是主角,在爸爸作品里,团子只是一根用来串联的主线!看着游记一篇篇产出,很有成就感,全部16篇,30多万字。由于团子旅行时总喜欢骑在爸爸肩上,我们称之为“骑在爸爸肩上看美国”系列,总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洛杉矶及周边

游学洛杉矶——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资本主义的免费资源,用最小的代价让四五岁的小朋友体验美式生活!

//www.mafengwo.cn/i/7284662.html,整整一年的经验,一篇篇小游记整理汇总出来的,文绉绉的是妈妈写的,条理强资讯多的是爸爸写的,两者都有的是爸爸改的,我们俩对团子的爱全在这5万字记忆里!

滑雪那点事儿——丁酉鸡年我们在洛杉矶的滑雪胜地大熊湖过了个特别的春节

//www.mafengwo.cn/i/6656039.html,妈妈作品,文字很轻松!

在正确的时间去正确的地方——春游洛杉矶的马里布海滩和海峡群岛国家公园

//www.mafengwo.cn/i/7052498.html,回国前去的最后一个西海岸的国家公园,也是妈妈作品,文字字斟句酌,照片精挑细选,美啊!

徒步、观星、露营、攀岩、赏花,洛杉矶周边好去处——约书亚树国家公园,

//www.mafengwo.cn/i/7564076.html,爸爸写的,实用性很强哦!

第二部分:加州(除洛杉矶外)

在加州画一个圈儿,从优胜美地到一号公路,带着团子去露营!

//www.mafengwo.cn/i/5717456.html,宝藏游记,妈妈的顶峰之作!

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带着父母带着娃,一号公路怎么安排比较合适?经过两次自驾的我们自然有经验要传授!//www.mafengwo.cn/i/7474829.html,综合了两次旧金山之行,除了前面两段煽情的,绝大部分是爸爸后来写的,感觉还不错!

南加州度假遛娃胜地——SanDiego,我们都帮你踩好点了,快来看看吧!

//www.mafengwo.cn/i/7391087.html,回国后,爸爸为了不让这段记忆淹没,挤时间写的,基本是攻略的结构!

第三部分:美国西部(除加州外)

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蓝——大提顿、黄石的最美季节!

//www.mafengwo.cn/i/5718596.html,我们的第一次长途自驾,妈妈发表在蚂蜂窝的第一篇美国游记,每次阅读都觉得像是又驰骋了一遍,美好的记忆!

徜徉在西雅图迷人的城市里,露营在壮美的国家公园里!

//www.mafengwo.cn/i/6346406.html,妈妈作品,又一篇宝藏游记,满满的回忆!

“爸爸,我最喜欢阿拉斯加的Aurora啦,还有salmon,还有glacier!”“我也是!”

//www.mafengwo.cn/i/6606782.html,最美好的回忆,就在阿拉斯加,妈妈呕心沥血之作,自我感觉优于前面两篇宝藏游记!

人类战胜自然建成的极乐世界——赌城拉斯维加斯VS人类敬畏自然建立的国家公园——大峡谷、死亡谷,//www.mafengwo.cn/i/7613213.html,还是回国后写的,爸爸作品,还是那个原则,实用性强,可以当路书。

朝圣国家公园,风雪美西环线。//www.mafengwo.cn/i/8370054.html。此行历时10天,自驾3000英里,游历八个国家公园,妈妈一回来就开始创作,可惜完成一半后就停工了8个月。为了不烂尾,爸爸狗尾续貂,毕竟曹雪芹的《红楼梦》只有高鹗续完了才能成为经典!

第四部分: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

大雾山——每年1000万人次的全美最热门国家公园究竟怎么样?看看我们的金秋自驾亲子之旅,//www.mafengwo.cn/i/6621275.html,妈妈作品,秉承妈妈一贯轻松幽默风格,值得慢读!

加勒比归来不看海,跟着团子坐邮轮。

//www.mafengwo.cn/i/6721298.html,在妈妈作品里,团子永远是主角。

超乎想象的墨西哥坎昆带娃自驾自由行经历(一半游记一半攻略,既有美图又有干货,总有一款是你要的!)//www.mafengwo.cn/i/6764462.html,爸爸力作,真心是干货啊,绝对有参考价值!

庄哈佛与黄耶鲁,//www.mafengwo.cn/i/8084137.html。这篇是美国东海岸的毕业旅行游记,此行历时2周,自驾行程接近3000英里,探访的自然景观包括南面的仙那度国家公园,北面的阿卡迪亚国家公园,靠近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走访的城市包括华盛顿特区、费城、纽约、纽波特、波士顿、波特兰;游历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还拜访了老同学老朋友和老同事,可谓收获满满。顺便说一下,这是爸爸的呕心沥血之作!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