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参考资料。因匆忙,会有误漏,望谅解。抛砖引玉,供游览策划参考。
吴哥窟Angkor Wat位于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溼奴的神殿”.[1] 。中国元代古籍《岛夷志略》称之为“桑香佛舍”[2]。16世纪,此寺被称为“Angkor Wat”;“Angkor”,来自nagara(都城),Wat是高棉语中的“庙”,“Angkor Wat”即“都城庙”。中国元代古籍《岛夷志略》称之为“桑香佛舍”[2]。它是吴哥古蹟中,储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4]。十二世纪的吴哥王朝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庙山,作为吴哥王朝的太庙。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0年建造[5]。吴哥窟建成于12世纪前半[6]。吴哥窟绝非供大群信徒朝拜的西式的教堂或东方寺院,而是一座宏伟的太庙,供奉化身为印度教之神的国王[7]。 吴哥窟结合了高棉历代庙宇建筑的两个基本的元素:立体庙山的多层方坛和平地庙宇的回廊[8]。吴哥窟的庙山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的平台组成,层层高叠,形如金字塔,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庙山顶部矗立著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三道回廊象征须弥山所在地的土、水、风;庙山周边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9][8]。多年从事吴哥窟维修工作的法国远东学院古蹟维修专家莫里斯·格莱斯认为“吴哥窟是吴哥古蹟中以造型之雄伟、布局之平衡、比例之协调、线条之优美,威风赫赫,可比美世界上任何最杰出的建筑成就,而毫不逊色。”[9]。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0],世界各地来吴哥窟观光的游客一持续增加,从1993年不到一万人次,迄至2007年已达二百万人次,吴哥窟已成为旅游胜地[11]。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从1863年开始就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国旗上.[12]。吴哥窟的上圆下方的密簷石塔,上层实心,叠涩拱顶,下层和长廊有机地结合成为塔门,塔内设神庵。圆形宝塔的轮廓,呈抛物线形,围着八九层美观的莲花簷。 吴哥的石塔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9世纪初,吴哥的塔是一座座独立的密簷式塔,10世纪出现了排列在平台上的塔群,如豆蔻寺(921年)、东梅奔(951年)的双子塔,而空中宫殿的中心双塔则矗立在有回廊的祭坛之上,11世纪初的茶胶寺(1001年)是典型古印度式金刚宝座塔,有五座宝塔在三阶宝座之上。塔布茏寺(1191年)的宝塔和长廊结合成为塔门长廊,这里可见吴哥窟外郭长廊原型。吴哥窟之所以被称为高棉建筑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正因为它有机地融合了前期建筑艺术中的宝塔、长廊、回廊、祭坛等要素:宝塔和回廊融合成为塔门回廊,塔门回廊又和祭坛融合为一体,堆叠成为有多层塔门回廊的祭坛。
吴哥城,巴普昂寺,斗象台,空中宫殿。
1、巴戎寺Bayo,Baphuon。
2、巴方寺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公元1050-1066年在位)于1060年修建献给溼婆神(Shiva)的国寺,它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现巴扬寺(巴戎寺)西北200米,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巴方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图样最复杂的立体建筑。巴方寺是一座须弥山(Mount Meru)寺,呈金字塔形。整个寺共有5层台基,在第1、3、5层台基上各有一个封闭式回廊,回廊四边的中央和四角都有塔楼。在第5层台基上建有一座高约50米巨大铜皮包裹着的石塔,它比其东南方巴扬寺中央的金塔还要高。铜塔的最高点象征著宇宙万物的中心,别忘了巴方寺是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哪个国王都希望自己的王城是“世界”中心点,所有的人都要围着他转。周达观《真腊风土记》:金塔至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15世纪后期,巴方寺改成佛教寺院,在第二层台基西边又修建了一尊长70米、高9米的卧佛,铜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因为有考古学家怀疑卧佛上的一些材料取自铜塔和封闭式回廊。由于巴方寺原来是建在沙土地上,地基不稳,再加上工程水平欠缺和回廊、塔楼的重量过大,在建卧佛时整个寺的部分建筑就已倒塌。法国从1960年开始帮助柬埔寨修复巴方寺,当时考古学家把所有坍塌的上千块石头编上号,摆放在寺前的空地上,希望能一点点拼凑上去。1975年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上台后,赶走了法国专家,屠杀了帮助法国人修复古蹟的柬埔寨人,销毁了所有档案。虽然1995年法国人又重新开始了修复工作,但因缺少技术资料使得这些石块再也无法被放置到原来的地方,所有修复工作都只得用新石块,原来这几千块石头只能永远地躺在寺前广场上了,以作为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动荡之见证。
巴普昂寺,罗马化-Baphuon,位于吴哥城内,巴云寺(巴戎寺)西北。巴普昂寺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 建立的献给印度教溼婆神的国寺。巴普昂寺是一座须弥山寺,由三层须弥台构成,底层须弥台东西方向长120米,南北方向长100米。三层须弥台基总高度为34米。宋代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著于1225年的《诸蕃志》真腊条记载:“西南隅铜台上列铜塔二十有四,镇以八铜象”[1]。所指的铜台就是巴普昂寺。1296年至1297年元朝周达观奉命随使团前往真腊。回国著《真腊风土记》。周达观在书中写道“金塔之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郁然。其北一里许国主之庐也”[2]。金塔指巴云寺塔。铜塔指当时巴普昂寺中心的铜塔,原先的24座铜塔,23座已不知去向。巴云寺中心塔高45米,巴普昂铜塔应高50米,今也不存。15世纪后期,巴普昂寺改为佛寺,在第二层台基西边修建了一尊个70多米长9米高的卧佛,铜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巴普昂台基原建立在沙土上,由于它体积庞大,在建立卧佛时可能已经大部分坍塌了。到20世纪,巴普昂寺已大半坍塌。1960年开始的修复工程又遭逢红色高棉上台,而告中断,记录著石头位置的纪录也遗失无踪。自1995年开始,由一组法国考古家为首的考古队又开始修复工作,截至2005年, 工作仍然则继续。2006年5月巴普昂寺遗址部分开放,但修复工作可能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工。
3、斗象台。斗象坛Terraceof Elephants,癞王坛Terraceofthe Leper King。
4、空中宫殿,罗马化-Prasat Phimean Akas,原名金角山,位于吴哥城中巴云寺西北,巴普昂寺东北。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在位时(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溼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空中宫殿虽然名为宫殿,实际上并非王宫。王宫在空中宫殿东北约二百米处,因为是木建筑,现已不存。根据宋代、元代典籍记载,王宫极为壮丽,镶金墙壁,地铺银砖[1],王宫的大柱都雕刻佛像,国王的五香宝座镶嵌七色宝石[2]。空中宫殿由三层长方形须弥台重叠成金字塔形,象征须弥山,各层须弥台的四角,装饰著狮子或大象。须弥台由红土砖块垒成,第一层台基长约35米宽约28米高4.6米,第二层台基长约30米宽约23米高4.4米[3],第三层台基长约25米宽约19米高3.2[4],总高度16米。须弥山四边正中,各有陡峭的台阶连通上层。最高层的须弥台周边有一道现已不完整的画廊。空中宫殿顶层须弥台中央,原有金宝塔一座,现不存。1295年随元朝使团出访真腊国的周达观叙述,空中宫殿的金塔是国王的寝宫,国王每夜必到金塔中睡眠。民间传说,金塔内住着高棉人奉为神灵的九头蛇精,夜化女身,与国王同寝交媾,虽王后也不敢入内。二鼓方才出来与王后同寝。如蛇精一日不见,则国王死期将近,如国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灾祸降临[5]。4、空中宫殿虽然不如吴哥窟储存完整和出名,但在仍然是高棉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吴哥寺的前身,它包含着吴哥窟建筑艺术中几项原素,须弥山,中心宝塔,画廊,庙门阁。须弥山:与吴哥寺是三层须弥山式寺庙相同,空中宫殿也是三层的须弥山式寺庙,不同点在于空中宫殿的须弥山范围小又陡峭得多。吴哥寺三层须弥台各有回廊,而空中宫殿的上下层须弥台之间, 没建立画廊的余地,只有顶层建有画廊。后来苏耶跋摩二世将空中宫殿的须弥山发扬光大,大大地扩充套件各层须弥座台的面积,将顶层空中宫殿的回环画廊安放到每一层须弥台上因而成就了吴哥建筑艺术颠峰之作吴哥寺。吴哥建筑中画廊是吴个建筑艺术特征之一。在空中宫殿中,画廊第一次以一个包围须弥台基四周的回廊形式出现。画廊是单簷结构,也有廊顶但比较矮,吴哥寺的回廊则多加一层,成为高大的双重簷建筑,乃是空中宫殿画廊发扬光大的结果[6]。空中宫殿的风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须弥山造型来自印度神话。真腊国人奉蛇神那伽为神灵,在吴哥城的入口大道和吴哥窟的大道上,处处可见多头蛇的造型。印度神话中毗溼奴令92尊阿修罗和88尊天神把蛇王婆苏吉(Vasuki)当绳索搅动乳海的故事,还刻划在吴哥寺的画廊上,足见古真腊受印度文化影响之深。高棉语中的“吴哥”来自梵文naga即蛇。空中宫殿虽没有多头蛇的造型,却留下国王与化为女身的蛇神夜夜共眠的传说。关于国王与蛇女共宿的传说也可追溯到印度神话。古印度普拉纳斯族的传说中,相传印度拔罗婆王朝的缔造者婆罗门斯坎达西司雅(Skandasisya)是蛇女之子[7]。[8]虽是传说但与中国古代“真龙天子”之说,异曲同工。
吴哥古蹟:巴肯寺,圣剑寺,巴孔寺,塔布茏寺,茶胶寺,东湄本,豆蔻寺,女王宫,神牛寺,班蒂喀黛,皇家浴池,塔逊寺,周萨神庙,崩密列。塔寇寺Ta Prohm,塔布茏寺Ta Prohm,圣龙蟠水池Preah Neak Pean,,罗洛古寺群Rolousg Roup,女王宫Banteay Srei,高布思滨Kbal Spean,十二生肖塔等各类寺庙。
巴肯寺(Phnom Bakheng)。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蹟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蹟,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山顶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巴肯寺外有长650公尺,宽436公尺的长方形壕沟,可能是罗洛斯旧都建筑的防水患工程用在新建筑上,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著整个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象征符号:7层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层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个月相的108天;33塔: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巴肯山高65米四周有壕沟围绕,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庙山为陡峭的五级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层长76米,逐层缩小到顶层长47米[1];陡峭的庙山象征须弥山。庙山顶部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台基四边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层石阶,每层十级,直通寺顶平台,每层石阶左右,守护着一对坐狮,有些石狮已破损,看不出狮子模样。巴肯寺的109座宝塔,按严格的几何图案对称地布置:顶层的五座宝塔,一在正中,四角各一,如五点梅花;庙山的每一层正方形台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座角塔;四道五层阶梯的每一道每一层,各有一对宝塔伺立左右,共有阶梯宝塔40座;另有44座宝塔环立庙山四周。14世纪初元代航海家汪大渊访问真腊时称巴肯寺为“百塔洲”,当时的百余座塔还是金塔[2]。今日不少宝塔已经残缺不全。
圣剑寺Preah Khan,建于12世纪阇耶跋摩七世时期的主要庙宇。 它紧邻吴哥城东北方。相传该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父亲而修建的。
涅盘宫Neak Pean意思是缠绕的巨蛇,就这么小小的神庙,在水中央,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亭亭玉立,美得像一颗水中明珠。涅盘宫建于12世纪,是佛教庙宇,大水池中央有个小岛,岛上只有一座仿造“须弥山”而建造的石塔小寺庙,石塔上雕刻两只缠绕的巨蛇王(Naga),小岛东侧还有一座白马雕像,而Neak Pean的意思是“缠绕的巨蛇”,就是取自岛上的巨蛇王像而得名。加亚华尔曼七世(JayavarmanⅦ)在位时期,积极进行各项建筑工程,史学者认为他在位37年中,以攸关民生生活所需的公共工程为第一优先,包括盖水库、铺路修桥、建101所驿站、102所医院……,其中涅盘宫(Neak Pean)算是一座寺庙疗养所,在当时是一个大医院。即使在今日,柬埔寨人还是相信蛇庙的神奇药疗,虽然水池荒废已久,柬埔寨人前往蛇庙参观,也想采摘长在水池土地里的植物,拿回家做药浴。而大水池(被称为圣池)是为病人沐浴而设,现在水已经干涸。
塔逊寺Ta Som—女神,寺庙比较小,寺庙周围曾经住过很多的僧人,至今还可以看见他们居住过的痕迹。塔逊寺的墙壁上的很多雕刻都储存的比较完好,女神们姿态优美,表情也很丰富。塔逊寺,达松将军庙(Ta Som),位于吴哥古蹟内,完成于12世纪末,用以祭祀微笑国王加雅巴尔曼七世(Jayavarman VII)的父亲。四周被卡波克树(吉贝)环抱,而西门可以看到巨树包裹了整个门廊的景象。阇耶跋摩七世,后由达烂因陀罗跋摩二世扩建,风格Bayon(第三期。
东湄本寺East Mebon,在东池中央。东湄本[1]寺建设于953年,建筑风格为Pre Rup,正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统治时期。建筑有三层台阶,其上有双子塔。现今东东池已经干涸,寺台显得特别高。鉴赏重点,塔上的门楣,大象雕刻,周围有稻田颇具农村风光。
比粒寺PRE RUP,位于东梅奔寺的南侧约1.5公里的地方,也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筑,通东梅奔寺建造在同一时期,但规模比其巨大。比粒寺又名变身塔,是坚德拉跋摩给我们留下的伟大建筑。这位伟大的君主在他的晚年修建了比粒寺以及女王宫(Banteay Srei)。就像女王宫并不是给女王或者妃子住的一样,变身塔也不是什么可以幻化为神魔的地方,而是坚德拉跋摩给自己造的主庙。但是由于坚德拉跋摩在公元961年才开始建造比粒寺,而他又在968年就驾崩了,因此君主自己并没有看到塔的完成。相反倒是有种说法,比粒寺成了君主火化的场所。比粒寺很可能为坚德拉跋摩进行过火化仪式。其次,要说到比粒寺的结构了。公元1000年前的吴哥寺庙多为砖墙结构,且多为红砖。这种火红的颜色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很火热,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曾经是君主的“火葬场”。是进行火葬仪式的地方。 比粒寺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又称变身塔。可以看到烧焦过的痕迹,千年前在此举行仪式,定是达官云集,不能随便进入的。是典型塔山建筑,基座上建造砖塔。它的结构与塔松寺(TA SOM)很相似,因属红砖结构,在夕阳照耀下泛著暖暖的红; 加之这里开阔的视野,吸引著一些游客在此看日落。
班蒂喀黛寺Banteay Kdei(班迭哥迪寺),班迭哥迪是座建于12世纪的佛教寺庙,皇家浴池对面。每个入口都有阇耶跋摩七世喜爱的观音菩萨头像。据说这位50多岁就开始起兵平叛,经历反叛,入侵,劫掠;作为长子他却没有从父亲手中继承王位,作为王族,又未能从弟弟手中接到王位的国君,经历生死,争斗,复仇,兴衰、荣辱的他,改变了信仰,这座班迭哥迪寺由此而来。陀罗跋摩二世时又再扩建斑黛喀蒂寺,因为紧邻“皇家浴池”,传说斑黛喀蒂寺是国王和皇后泳后小憩的地方。每个寺院历史都有不同的解说,说法甚至相互矛盾,这恐怕是源于文献记载的丢失或毁灭吧。随便怎么解说,任你怎么理解它依然是他。
皇家浴池Sras Srang,皇家浴池是一个大湖 (700X300 米, 2297X984 英尺 ) ,一直都有蓄水,周围绿叶环绕。有大规模的优美平台通向池中。这个平台由红土沙岩建成,呈十字形,周围是巨蛇栏杆和两樽石狮。前面有一只揭路荼骑在一条三头蛇上。后面是一幅传说中的画像,由一条三头蛇、低一点的地方是一只揭路荼,蛇尾有更多的小蛇头。蛇身在一个台子上方,这个台子由传说中的和尚们举著按一位法国建筑师的话说:它在黄昏时分带给人以最美丽的吴哥园林景观。浴池建于十二世纪末,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建成,用来供奉菩萨,属拜云式建筑。皇家浴池是吴哥窟看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在这里看日出的人不多,而可供作为前景陪衬的水面比吴哥寺大多了。皇家浴池位于班提卡黛东入口的马路对面。可以从这条路上进出皇家浴池。
豆蔻寺Prasat Kravan是吴哥古蹟中的一座印度教寺庙,现代名字为“Cardamon Sanctuary”,罗马化:Prasat Kravan),又称:喀拉凡寺,位于皇家浴池(Srah Srang) 之南,在小吴哥和斑蒂喀黛(Banteay Kdei)、皇家浴池之间的路旁。豆蔻寺建于921年,风格-Bakeng到Koh Ker。19世纪由法国人重建。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绘印度神话中毗溼奴骑大鹏金翅鸟(Garuda),西塔壁上浮雕描绘毗溼奴的神妃吉祥天。特有的红砖浅浮雕,特有的五座砖塔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开,后来修复时新增的砖块会标以“CA”的符号,为“Conservation Angkor”的缩写。
周萨神庙Chau Say Temple,建于公元12世纪初期索亚娃曼二世统治时期。与其北边相距170米的托玛侬神庙为同一时期建造,二者建筑布局、结构形式完全一样。但这两组建筑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只是在19世纪后期,驻柬法国军官迪科在发现这组建筑时,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该庙是供奉周萨神(Chau Say)的,故法国人将其命名为周萨神庙(Chau Say Tevoda)。 从以王宫为起点的主要通道向正东方向前进,会看到分布在道路南北两侧有两个差不多同等规模的小寺院,在两旁互相呼应。北侧是,南侧是周萨神庙。两个小寺院都是同时期的建筑,都是平地式的寺院。周萨神庙里存着数量众多的蒂巴特女神的浮雕,其中朱红色颜料的女神像是建造当时就存在的。周萨神庙虽然规模不大,但值得中国游客特别关注;因为它是由中国工作队负责维修的。中国工作队经过多年努力,使其状况有所好转,以达到它的姐妹殿托玛侬神庙的水平。
茶胶寺Ta Keo,是吴哥古蹟中一座金刚宝座塔式庙宇,位于吴哥城东、塔布茏寺西北。1000年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兴建,但半途而废。茶胶寺遗蹟可见祭坛上的五座密簷式方塔。
塔布茏寺Ta Prohm,又译塔普伦寺,为古寺庙建筑,位于吴哥城东约一公里处。兴建于1186年,为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其母兴建,神殿内则是供奉“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般若经),传说是依据阇耶跋摩七世的母亲形象而塑造雕刻,当初被发现时即被当地人称之为卡波克(吉贝)的大树所盘据而放弃整修。由东门走进来,会经过一道长长回廊,长廊顶端有成列仙女Apsara的浮雕,透露出飘逸浪漫气息,所以有“舞者长廊”的美誉。尚有一处内室称为“回音塔”,站在塔里面的某一定点,用力拍胸脯会产生宏亮的回音。
崩密列,英文Beng Mealea,距离吴哥古蹟群以东40公里,自暹粒沿公路有77公里。它是吴哥建筑群第一座完全用沙石建筑的庙。[1]目前它依然被丛林严密包裹着,并且尚未大规模的修复。由于所处位置比较荒僻,所以许多浮雕和塑像已被掠夺。庙宇内遍布树木,以及许多石块倒至四处。大约建造于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即苏利耶跋摩二世时期。这座印度庙宇是用来供奉溼婆神的,虽然它是一座印度教寺庙,可是它有一些雕塑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1]它是一座破败、隐祕,未经修缮的寺庙,这座神庙从来没有完工,原本应该有浮雕的寺墙上都空空如也。与暹粒市的距离约77公里,乘搭嘟嘟车需要约两个小时。
女皇宫Banteay Srei,又译为女皇宫、班蒂斯蕾,是位于大吴哥东北约21公里荔枝山(Phnom Dei)旁的一座印度教寺庙,供奉著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溼婆。建于967年的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王朝,而于1002年的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该寺以朱色砂岩构成,充满精致的浮雕,有“吴哥艺术宝石”之称。规模与尺寸较其它吴哥古蹟的建筑为小,一般认为即是“女人的城堡”之名称由来。看似火红的神庙,称为”女人的城堡”。位于暹丽省西边”女人的城堡”,原名为”班德斯蕾”,照柬埔寨文来翻译,是”谋求幸福” 的意思,当地人则习惯称这儿为”女皇宫”,那是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其实,称她”班德斯蕾”也好、”女皇宫”也罢,因为不论如何称呼,这座神庙所散发的光彩,都是难以形容的。女皇宫,建于公元967年,之后,她也曾被埋藏在丛林中,长达数百年之久,直到1914年,一位名叫马瑞克的法国军人才又发现了她的踪迹。这整座神庙,总共有三层围墙来作区隔。最外围是参道,左右各有两间小庙;走道中央第二层的外侧,则是护城河;最里边一层,则是主要的T字型庙宇,而在她的前方,有着两间藏经阁。第二层城墙里,才是迷人的精神所在。
巴孔寺Bakong,位于暹粒市西南15公里的一座供奉溼婆的印度教寺庙。此寺庙乃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当时的都国都在罗洛士(Rolous))。巴孔寺原为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蹟维修专家莫里斯·格莱斯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65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公元802年,吴哥王朝的第一位国王阇耶跋摩二世令柬埔寨独立于爪哇的统治,不久之后,他在诃里诃罗洛耶(Hariharalaya)建都,在公元9世纪后期,他的继承人在吴哥兴建巴孔寺作为第一座庙山型祠庙(temple mountain)。
神牛寺Preah Ko,吴哥寺庙的游览分为小圈、大圈和外圈,也许是想把最经典的放在最后,我第一天先游览的是外圈,第一站来到了神牛寺。这里也是罗洛士遗址群的第二个重要建筑,罗洛士遗址群位于暹粒市东南12公里的地方,分为3处遗址:巴公庙、罗莱寺和神牛寺。神牛寺就在路边,在寺前有检票的工作人员,核对完门票的日期和照片后他会在门票上打个孔,然后就可以进去了,而神牛寺并没有围墙,建造者是因陀罗跋摩一世,是典型的红砖式建筑,而吴哥外圈的建筑也大多都是这样的。神牛寺寺底座为高高的台阶,在台阶上有六座塔,塔中供奉著不是林迦而是因陀罗达摩一世的父母、外祖父母、阇耶跋摩二世及其王后的神像,前面的三座塔供奉溼婆和国王的男性祖先,后面三座供奉的是女神和女性祖先,神牛寺的得名于它中央庙塔面前的三座砂岩公牛雕像,这些雕像的主人公是南迪(Nandi),就是身为溼婆坐骑的白色公牛。 据记载,神牛寺是吴哥建筑群的第一座寺庙,是吴哥辉煌的开始,我们现在来到这里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圣牛的塑像守护在塔群的前方。我想神牛虽然沉睡在此上千年,但它的灵魂却永远会守护在这里。神牛寺,吴哥寺庙群的第一座寺庙
十二生肖塔在通往吴哥通王城胜利大门的道路的前端,离在吴哥古皇宫前约 1200 米(3937英尺)处。可从东侧进出。这座塔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于十二世纪末建成。属拜云建筑风格。十二生肖塔之所以称为十二生肖塔,是因为各塔上雕有不同的动物,和中国的十二生肖类似。十二生肖塔是用来关押犯人令其忏悔的地方,怪不得塔形抽象,不具形,看不出哪一座是龙、哪一座是蛇。再从塔群看过来,正对着最高法院遗址,巍峨矗立,可想见高棉当年,也有法治威严。
1、Angkor Wat吴哥窟[吴哥寺、小吴哥、寺城、威什努庐]
2、Angkor Thom 吴哥王城[大吴哥、大城、吴哥通王城、吴哥城、州城]
3、South Gate南门
4、Bayon 巴戎寺[巴扬寺、巴戎庙、百因庙、巴壤寺、巴云寺、巴阳庙、拜云寺、巴雍寺、拜容寺、大金塔]
5、Baphuon巴芳寺[巴本寺、八方寺、巴普昂寺、巴扶恩、巴本宫、巴奔寺、铜塔、巴方寺、贝弗昂神庙]
6、Phimeanakas 皇家围地和吴哥古皇宫[空中宫殿、王宫、菲米内克斯庙、金塔、非敏那卡寺、绯明纳卡寺uhyjbjyj]
7、Preah Palilay普拉帕利雷寺[普拉巴利奈、圣琵丽寺]
8、Tep Pranam提琶南[泰普拉南寺]
9、Preah Pithu普拉皮图寺[普拉比图、圣皮度寺]
10、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癞王平台[麻王台、癞王台阶、利泊王坛]
11、Terrace of Elephants 战象平台[象台、斗象台、象群、大象坛、群象台、战象台阶]
12、Kleangs[North Kieangs 南北仓、南科郎和北科郎]∮ Prasat Suor Prat仓库和十二塔庙[北仓库、南仓库、十二生肖塔、审判塔]
13、Royai Paiace 皇宫遗址
14、Victory Gate胜利门
15、Baksei Chamkrong 巴云寺[巴色占空寺、巴克隆寺]
16、Phnom Bakheng 巴肯山、巴肯寺【巴恒庙、普侬巴肯、百塔洲、巴庆山塔林、巴克恒神庙]
17、Chau Say Tevoda周萨神庙 [朝塞特沃达寺、朝塞帖达、召塞]
18、Thommanon 托玛农神庙[塔玛嫩、托玛龙寺、托马嫩、桐末能寺]
19、Spean Thmor 思宾玛[石桥]
20、Chapei of the Hospitai医院遗蹟
21、Ta Keo塔高寺[茶胶寺、大高城、塔凯歌寺、塔空寺、塔凯欧、塔丘、拓坷寺、塔寇寺、达高]
22、Ta Nei塔内寺[塔奈寺]
23、Ta Prohm塔布隆寺[塔普伦、塔布茏寺、他蓬寺、特般窟、达布罗、达布隆。罗阁毗阿罗寺、塔勃珑寺、塔普罗姆寺、塔波隆、达波隆、达布罗]
24、Banteay Kdei∮Sra Srang班迭哥迪和皇家浴池[班蒂喀提、班黛喀蒂寺、斑黛喀德、斑迭格堆、斑迭克德寺、巴拉瓦塔哥德寺、邦迭克岱、班提可德寺、班蒂克戴寺、王家浴池、御浴池、色思壤湖、是士芬、沙拉松池、色拉斯色容]
25、Prasat Kravan豆寇寺[喀拉凡庙、普拉萨特克拉梵寺、浮雕塔。琶撒卡云寺、巴刹克拉万、普拉萨特克拉温寺、帕萨克拉万寺、格罗瓦]
26、Preah Khan 圣剑寺[卜力坎、宝剑塔、普瑞克汉寺、普力坎寺、布列坎、波列坎寺、普里汗、别烈坎、普瑞克汉寺、阉耶斯雷寺]
27、Preah Neak Poan[Neak Pean] 龙蟠水池[盘龙寺、盘蛇寺、涅磐寺、涅盘宫、金方塔、尼奔寺、尼匹池、妮宾庙、罗雅室利、尼亚克波安、盘蛇水池、涅本、那伽斑、妮宾蟠寺、罗阁斯雷寺、普尼克平恩寺、阿耨达池、尼亚克波安]
28、Ta Som塔萨寺[塔颂寺、塔逊寺、达松寺、塔颂将军庙、塔索姆、达绍姆寺、达逊、塔桑寺、达索姆、它森寺]
29 、Eastern Baray∮Eastern Mebon东人工湖和东梅奔[东美朋、湖中央岛庙、东梅篷寺、东巴莱湖、东湄本]
30、Pre Rup 比粒寺[卜里卢、变身塔、普里卢寺、布列鲁、布来鲁、勃利禄、白鲁]
31、Banteay Samre 班迭萨雷[班蒂萨瑞、班提色玛]
32、Western Baray∮Western Mebon 西池和西梅奔[西湖、西湄本]
33、Ak Yum阿约寺
34、Banteay Prei班德普瑞寺[班黛普瑞寺][ 圣剑寺与龙蟠水池旁]
35、Kroi Ko格劳尔哥寺[牛场、龙蟠水池北100米]
36、Prasat To 普萨托寺[菩萨托][ 在班迭萨雷旁]
37、Prasat Bat Chum 巴琼寺[豆蔻寺旁]
38、Prasat Chrung青戎塔
39、Krol Romeas养生寺(罗梅寺)
40、Prasat Prei普赛普瑞
41、Kutishvara库提斯拔罗寺
42、Prasat Leak Neang因佗罗三象寺
43、Phnom Bok博山寺
44、Chau Seri Vibol因瑟玮博遗址
45、Roluos Temples罗洛寺[罗洛斯遗址、罗洛士遗址群、劳来、罗鲁豪斯建筑群、哈利豪莱古城、劳路士群、诃里诃罗洛耶城遣址]
46、Preah Ko神牛寺[神牛庙、圣牛庙、普利哥、波列科寺、波利科特寺、波列古、匹寇寺、普里柯庙、布里可]
47、Bakong巴空寺[巴孔庙、巴孔寺、巴公寺、巴谷庙、巴重、巴刚庙]
48、Lolei洛雷寺[罗来庙、罗雷寺、洛利寺、龙莱寺、罗蕾寺、洛累]
49、Phnom Krom荣寺[格罗姆寺、科荣寺、猪山、普侬克罗姆、普侬格罗姆、克隆山、狮山][城南12K, 俯瞰洞里萨湖、日落最佳点]
50、Phnom Bok 布寺
51、Chau Srei Vibol寺
52、Banteay Srei女王宫[班蒂丝蕾、女皇宫、女王庙、溼婆宫、斑黛丝丽寺、班蒂斯蕾古刹、女子避难所]
53、Kbal Spean 高布斯滨[科巴斯宾、千林迦河、千阳之地]
54、Phnom Kulen 荔枝山 [古兰山、古冷山、昆仑山、固连山、库伦山、八角山]
55、Beng Mealea奔密列[奔美利亚、崩密列、班美列]
56、Tonie Sap洞里萨湖[大湖、淡水洋、金边湖]
二、暹粒名称
1、Cambodia柬埔寨
2、Siem Reap暹粒
3、Angkor National Museun吴哥国家博物馆
4、Cambodia Landmine Museun 柬埔寨地雷博物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