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活本该是平静似水,却被恶童投入的一块大石头搅得一片混沌,绵延的乱波还在不停地撞击著思绪,耳畔不时地嗡嗡作响。
疫情又束缚了躁动的手脚,困在狭小的空间,有些透不过气。想来已经很久没有出门,更不用说回国了。四面白晃晃的墙壁阻隔了所有的色彩,外面的阳光似乎失去了金色的甜蜜,空气都不再夹杂春的芳香,剩下的,只有弥漫着的重重的怨气。
此时真切地理解了“闷”字的真意,为了解救在烦躁中苦苦挣扎的灵魂,释放积压在心头的沉重,终于决定迈出家门,躲开攒动的人群,藏身在青山绿水之中,让涓涓细水洗涤心中的阴霾,让层层叠叠的绿净化脑中的污浊,让皑皑的白雪和湛蓝的天空恢复心底的澄净。
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的新泻,这里三面环山,其间有盆地,地域宽广,地形复杂多变,环境宜人又没有过高的人口密度。选择这里,是考虑到疫情最近有严重的趋势,不想去太遥远的地方,再者想尽量远离备受关注的旅游胜地,躲开人群。于是乎,响指一打,就是这里啦



首先分享一下这三天两夜之旅的行程规划,有些是我们临时增加的行程,总体感觉时间不紧,体验丰富,自然风光和寺庙都值得一去。属于十日町大地艺术祭的梦之家、不老长生之药、收获之家、农舞台、 脱皮之家可依据个人喜好选择是否去,尤其是梦之家,山路不是很好开。


【行程规划】

第一天橘黄色标注的区域:神奈川县出发—JR饭山线Kiss & Goodbye(土市駅)—Kiss & Goodbye(越后水沢駅)—


House of Light(光之馆)下午三点闭馆—


三国街道 塩沢宿 牧之通り
第二天黄色标注的区域:脱皮之家—星峠の棚田—澳大利亚之家—梦之家—


美人林—农舞台(10:00~17:00)—竜ヶ洼—见玉不动尊 正宝院
第三天玫瑰红标注的区域:关兴寺(9:00~16:30)—


清津峡溪谷(8:30~16:30)—


苗场山dragondola(9:00~15:00)—返回神奈川县


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地方。
此外,喜欢开车的人在新泻应该有不错的体验,而我则沉醉在动人的风景之中



此次旅程花费大约在三万日元,和人民币不到2000元。

【前菜—穿梭在十日町市的街头巷尾】

从东京开车去新泻要三个多小时。
途径八王子,这里是个神奇的地方,每次都不可避免的堵车,蜗牛一样的爬行让人痛不欲生。
而在川越,头顶突然飘过一大团乌云,看着远处的蓝天,而自己正经历著大雨。忽而雨滴敲击车窗的啪啪的声音变成呯呯嗙嗙、触目惊心的声音,才发现雨已经变成了一个个硬币大小的冰坨,无情地砸了下来。晴天下冰雹,还真是诡异的天气。

晴天雨以前经历过,遇到五月晴天下冰雹还是头一遭。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讯号所前停下来。”这是诺贝尔奖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里开篇的第一句,《雪国》的原型就是日本的新泻县,地点便是越后汤泽。川端康成笔下描绘的雪国,千里冰封,漫天星辰仿佛要坠落。期待中,当我们穿出隧道,烟雨濛濛的山峦映跃入眼中,远处顶着白帽子的雪山在墨绿色里若隐若现,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种遗世而独立的感觉。
不禁倒吸一口气,舒缓地吐露出来。几经折腾,我们花了四个半小时,终于到达了新泻县内。

第一个目的地不是别的,就是—寿司店,哈哈


。早已过了午餐时间,而这里大多数的饭店下午两点就停止营业,所以Google了一个还没关门且评分较高的寿司店,便迫不及待地钻进去,慰劳一下辘辘的饥肠。

其实第一天游玩的时间不是很多,不想旅途太过匆忙奔波,所以只选择了几个“小巧”的地方,算是整个盛宴的前菜,先开开胃。
外面绵密的大雨划出一道道银色的线。虽天气不如愿,没有明媚的阳光,还有些溼冷,但雨中的新泻,笼罩在薄薄的雾气中,却多了几分韵味。

洗得锃亮的绿在眼前慢慢蔓延,无限伸展,隐于云雾之中。这梦幻的场景宛如一幅水墨画,色彩层层叠叠,模糊的边界,晕染的很柔和。
空荡荡的马路上,偶尔几辆车与我们做伴。突然觉得飞奔的车就像奋力前行的我们,形单影只或许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里该有的模样。前方不知会遇到什么,但我们却不曾停下脚步,甚至是一刻不停地奔跑着,只为不去回首过去的痛苦,只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只为驶向更好的未来。
沉浸在思绪中,静静地望着,望着远处,是黛色的长眉一样的山峦,云吞噬了它的脚,它却欣然任自己消失在梦似的烟云中。偶尔拂走一片不经意的淡雾,露出惊鸿一瞥,撩的人心波荡漾。穿梭在山间的溪水宛若一条仙女遗落在人间的飘带,轻盈地浮在水灵灵的绿上。清新幽静的街道或是因为这场大雨,不见了繁华的踪影。干净整洁的街道在雨后显出了清亮的灵动。如针的细雨缝补著大地的外套,雨水落在水洼里,跳出一个个泡泡,仿佛是撩起了晶莹的欢笑。
渐渐的,天气一样阴沉的心情好了很多,在我的身体里,大自然的力量已悄无声息地发挥了作用。旅游让我快乐!

①土市站&越后水沢站

十日町市的交通并不是很方便,日本四通八达的铁路似乎在这里也只是一个陌生的角色。JR饭山线是这里为数不多的铁路线路之一,它很不起眼,却有种老电影里才会看到的质朴。
土市駅以及越后水沢駅都是那种小小的站台,没有冰冷的高大建筑,没有现代化都市的气息,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甚至没有车站的服务人员,只有乡村的简单。
这里与众不同之处还有它们再现了几米在《Happy Ticket Kiss & Goodbye》图画书中以饭山线为背景绘制的场景。
人烟稀少的街道深处,隐藏着的车站旁,富有童话色彩的建筑,其实是小型的美术馆,收藏着几米的画作。可惜没有开门,遗憾无法一探究竟。

还在细细端详土市车站,突然眼角一抹浓郁的红画过,撕开了连成一片的绿。
我们幸运的迎来了一班车,要知道时刻表上显示,一两个小时才有一辆车通过,而我们在此短暂的停留竟恰巧目睹了如车站一样古朴的火车,心中不免有些庆幸。
保有以前原汁原味的列车一共只有两节,看起来也如从图画书里跑出来的一样,可爱的让人忍不住慌忙地掏出手机,想去记录下它的倩影。可惜雨水打溼了手机,指纹识别不了,最终只能目睹着它缓缓地离开,任其在脑海中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

越后水沢駅藏身于一片居民区的深处,沿街都是二三层高的一户建,街道很寂静,若不是晾起的衣服,你几乎会以为这里压根就没有人居住。
幽静的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房屋错落有致,木质房屋偏多,雨水将它们冲刷的干干净净,也涂抹上了深浅不一的色调。
小木屋外观来看很有日本特色,就是不知道住在里面会不会很潮。

站台沿溪而建,包围在绿草红花之间,若是到了盛夏,定是更加迷人。

坐在小小站台的椅子上,看着对面的住家,以及它拥抱着的美丽小花园,似乎眼前浮现了一个动人的画面一双父母眼中充盈著慈爱的目光,静静地守护着园中玩耍的子女。想象著这温馨的场面,不知为什么心头一酸,脑海里回荡起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②光之馆house of light

光之馆是2000年新泻第一届“大地艺术祭 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时候光影大师James Turrell的作品。
这里本来提供参观和住宿,让客人可以慢慢的体会光的魅力。但因为疫情,它三点就闭馆不让参观,且不提供住宿了。我们只能在外部草草地观摩了一下。
这里之所以被称之光之馆,是因为它巧妙的运用了光影,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
因为无法入内参观,只能回来在网络上搜寻一下以解好奇之心。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处是1楼的浴室在昏暗的光线下,水池被光包围,想象泡在其中,大概就是躺在浩瀚星空下沐浴星河那种空灵玄幻的感觉。
另一处是在主卧。主卧是传统的日式房间,唯有天花板是特殊的可滑动开启的天窗。拉开天窗,躺在地板上,看着不断变化的天空,该是美不胜收吧。室内变化的光与自然光的融合和包围,又会是怎样一种奇妙的体验,情不自禁地幻想起来。
光欣赏别人的图都觉得这里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如果预算充足可以住上一晚,这应该是一个静心冥想,放松心情的好选择。

③三国街道 塩沢宿 牧之通り

三国街道可以说是一个意外惊喜。因为光之馆闭馆,我们很快就结束了计划的行程。时间尚早,随便搜寻了一个回旅馆途经的公园,就是下图的塩沢中央公园,没想到它旁边就是一个宝藏。

三国街道有点像国内的影视城,拥有海报一样的复古景色,走在其中,迎面而来的就是淡黄色的复古的气息。

这里街道很宽,布局整齐划一。周围的建筑物都很有历史感,白墙黑瓦,重现了江户时代白雪皑皑的驿站街道的肃穆和威严。

来到这里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几乎停止,街道如刚洗过澡的婴儿一样水嫩。流动的云彩低低地压了下来,不一会儿又飘向了高空,天空有点透出淡蓝色。
顿时我们宛如穿梭了时空,置身在动漫的景色中,一切都美得不真实。

这是一个商业街,但疫情加黄金周,好多店只在11点到14点营业。傍晚十分,紧锁的大门已经封存了往昔的热闹与繁华。闭上眼睛,站在街心,仿佛身边,过去的流光溢彩飞速闪过,熙熙攘攘的鼎沸人声萦绕在耳畔。
睁开双眼,一切幻像消失不见,街道一个人都没有。此时此刻我们好像是这里的主角一样,银行,邮局,医院,饭店通通都是我的



悠哉悠哉地漫步于此,感觉走在历史的回廊中,古老的海报,传统的装饰,每个细节都能让你深刻的感受到历史的深度。

去一个地方游玩,最有趣的就是去到那里的老街,因为老街总会浓缩当地的特色,也可找寻到残留着的那些历史变迁的痕迹。
徜徉在三国街道,品尝着它的文化底蕴,感受着它的生活气息,虽然仍然不是很通透的了解这里的文化,但似乎与它走得更近了。
新泻之所以称被称为“雪国”,当然与降雪有关系,这里可是日本降雪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日本滑雪的发源地。时至今日—五月本已温暖宜人,却还能看到积雪,甚至还会偶遇滑雪爱好者,他们千里迢迢赶来,只为抓住滑雪的小尾巴,可见它的雪量有多大。

这个很有趣的螳螂仔细打量,才发现是丈量积雪的标尺。雪国就是雪国。

除了街道的主干道,小巷深处也是别有风味。古香古色的日式庭院,源于江户时代的鲤鱼旗,流淌著时代感的海报和建筑,不同于大道的风格统一,小巷更像集众生相的百子图,每一处都彰显著自己的个性,让你一眼过目不忘,之后还能不停地回味着它们的独自美好,口留余香。

突然觉得阴雨天和三国街道的氛围很契合,昏暗的天色似乎是一个天然滤镜,给它涂抹上一层浓重的怀旧色彩。

瞧瞧这隐祕在角落的小可爱!一个平凡的邮筒都被装扮的如此富有童真童趣,难道这不是这里的居民快乐享受生活的最纯朴的写照吗?

【主菜—险峻的山路+绮丽的风光+艺术】

我们住的南鱼沼市就像是隐藏在山水间的世外桃源,没有急匆匆的身影,没有聒噪的车鸣,一切都透露著安逸与和谐—广阔的田地犹如一块块格子布平铺在两旁。溪流蜿蜒穿梭在其中,仿佛一根根银线缝补在布上,又好似流动的乐谱,奏出叮叮当当悦耳的乐章。点缀著的小矮楼,色彩艳丽,形状各异,宛如洒落在棋盘的棋子,星星点点,给山水画注入了活力和灵性。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天边。山尖还挂著雪,忽隐忽现的银白色,分不清是云是雪。
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的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及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在飘渺的云烟中,群山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刚才还在笔直的大道上畅快淋漓地奔跑,欣赏著满眼开阔的景色,转眼间驶入了山里,马路就像被巨人用力挤压了一样,一下子变得蜿蜒陡峭,心不禁提到了嗓子眼。
随着车子摇头摆尾,此时耳边自动响起了背景音乐—让我们一起摇摆


①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祭

说到新泻,不得不提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祭。这个构想是在1994年,以新泻知事提出的“新新泻里创计划”为准则诞生的,目的是以艺术振兴地域、扩大交流人口。作为其中的一环,出身于此的策展人北川富朗,决心在越后妻有这个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带,举办大型的艺术祭。
2000年,第一届大地艺术祭成功举办。从7月-9月的50天时间里,展出了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作品153件。大地艺术祭的传统从此延续,每三年举办一次,从夏到秋为期50天,在众人的期待下创造了三年一度的艺术嘉年华。
大地艺术祭不仅成了日本国内地域再生的典范,在国际范围内也称得上声名显赫。这些年来,各地类似的艺术祭层出不穷,包括同样在北川富朗策划下于2010年开始举行的濑户内海艺术祭。然而,大地艺术祭俨然已是先驱般的存在。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地艺术祭一直坚持的理念,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贯穿了每一件作品的始终。
不同于其他的创作,大地艺术祭的作品都是工作人员和艺术家们长期扎根于此,与村子里的老人们共同生活之后产生的。他们通过对这片土地的理解进行创作,这使得一件作品的诞生不是突兀地移植,而是像一颗种子的自然生长。
而在众多艺术创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新泻有了新的符号,它成为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展览馆,村镇的街道、场馆、田野都是展示的舞台。游客在看展的同时一定会融入当地的风土之中,感受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自然之美,与本地人面对面近距离交流,这就让观赏更加立体,体验更加丰富,因为你可以获得与一般艺术展截然不同的乡土体验。与其说是看展,很多时候更像是一场置身于山野的艺术漫游,每一刻都有所期待,每一刻都可能有偶遇的惊喜。
我们的观赏并不顺利,第一天大雨,光之馆下面半山腰的雕塑也只是开着车远远地看了看。因为疫情,光之馆提前闭馆,梦之家,澳大利亚之家闭馆。因为错过了路口,我们并没有去到脱皮之家。我们的艺术之旅可谓充满了坎坷和遗憾。
但我还是要介绍一下这几个地方。

•脱皮之家

首先是脱皮之家。其实自2006年开始的空屋、废校专案,几乎成为了大地艺术祭的代名词。在艺术家们的巧思之下,越后妻有数目庞大的空屋作为艺术作品重获新生。一部分在展示后变成了美术馆,一部分则成了住宿设施。
比较出名的一栋就是脱皮之家,由150年的古民宅改造而来。由于长年使用地炉、炉灶,房子内部已经被薰到发黑。日本大学艺术学院雕刻系的教授安桂纯一带领学生便用雕刻刀,在柱子、地板、墙壁等所有能看到的地方进行“去皮”雕刻,展露出了这座老宅崭新的一面。据说前后花了2年半,经过3000人的努力才最终完成了这个作品。

光看图片都会不自觉地被布满整个房间内部的雕刻纹路吸引,更不用说置身其中了。
脱皮之家其实和星峠梯田很近,我们是因为拐错了路,直接去了星峠梯田。本以为可以原路返回再去看,没想到梯田里面路那么窄,根本无法两车同时通行,更不用说原路返回了。又不想绕一个小时再回来,于是只能选择放弃。
回来一查,脱皮之家也因为疫情公开终止,算是一种“安慰”吧。


不过记得一定要先去脱皮之家,再去梯田呦!

•梦之家

梦之家坐落在深山里,一路蜿蜒盘旋的小路,一不小心就会错过这不起眼的建筑,因为它看起来实在太像一座普通的废弃房屋,如果不知道它的背景和它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你可能根本不会多瞅它一眼。
旁边的农舍很有生活气息,依山傍水,可以相像当地居民过著怎样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
小小的拖拉机很是可爱。

梦之家是前南斯拉夫出身的行为艺术家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在2000年举办的第一届大地艺术祭中用一间百年民宅改建而成。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之所以选择这间深山里的老屋,将其改造为住宿体验型作品,就是为了完成“面对自己,请来做梦吧” 的心愿。
两层的民宅里,一楼有可以让住宿者用餐、洗澡的空间,还摆放著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书籍。二楼是一间间不同颜色的房间,和式的房间中央各有一个像棺材一样的床,在各色阴郁的光线烘托下有些恐怖。勇敢者在睡醒后需要把梦的内容写进枕边的梦之书中,而经由众人完成的梦之书也成了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这整个庞大的艺术创作下的作品之一。

•不老不死的药

有点好奇这不老不死的药是什么东东。一查也是一件艺术作品。
它是由一个传统的木制仓库改造而成的,里面有一个迷你酒吧,提供各种植物调制的烧酒。围绕小空间的木墙覆蓋著玻璃板,上面刻有从古代草药书籍中提取的草图和文字。
该作品是将现代休闲娱乐与药学相融合,通过当代艺术表现手法将保留下来的该地区草药的传统知识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了解了不老不死的药,觉得很有意思,只可惜也是闭馆。

•澳大利亚之家

澳大利亚之家是澳大利亚的资讯传播基地,也是日澳交流的基地。它是于2009年通过翻新和修复私人住宅而建成的。但不幸的是,建筑在2011年长野县北部地震中被完全摧毁。后又由澳大利亚设计师设计,日本建筑师重建而成。
现有的澳大利亚房屋除了具有常规功能外,还具有预防灾害和融合环境的特点,它已不仅仅是一个房屋,更是日本从地震灾害中复兴的象征。2013年,该建筑获得了澳大利亚建筑师协会颁发的“乔恩·乌森(Jorn Utzon)”杰出海外专案奖。现在它被应用于艺术家策展与演讲,来展现他们的才华,并当做传播有关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资讯的基地,促进澳大利亚和日本各界交流。

•农舞台

农舞台是座有四只 “脚” 的建筑,位于十日町的松代。
据资料显示农舞台里能欣赏到约50件作品,可是我并没有看见那么多。发现平躺着堆在一角的铅笔,隐隐地觉得有些作品已经收起来了。
不过其中最为有名的草间弥生的户外装置《花开妻有》和俄罗斯艺术家在梯田里的一组人物雕像《棚田》还是可以欣赏到的。

世界的波点女王,日本国宝级艺术家草间弥生,她的作品鲜艳、野性、梦幻,称她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艺术家也不为过。她的作品也在世界范围内开出遍地奇花,使草间的无限之梦得以无限延续。
下图就为家草间弥生在大地艺术祭创造的又一个梦幻—《花开妻有》,创作于2003年。巨大的花朵造型,标志性的圆点图案。草间弥生在大地艺术节的官方网站中留言称这是她最喜欢的作品。室外雕塑鲜丽的颜色与越后妻有的各种神态,你可以同时拥有。

远远还能看到矗立在梯田间的雕刻——正在劳作的农民们的人形剪影,形象地再现了耕田、播种、除草、收获时的姿态,透明的诗歌看板在风中摇曳。
这是俄罗斯和美国艺术家制作于2000年的作品。诗歌与雕刻完全嵌入了山林、梯田之中,稻田里的作物在生长,山林的色彩在变化,这个名叫“棚田”的作品每一刻都不会重复。而此刻,色彩在眼前萦绕,文字在风中飘,雕塑的影子在文字里穿梭,多好美的意境。

当然还有很多艺术作品星罗棋布在越后妻有的各个角落,等待着艺术爱好者慢慢去找寻,去咀嚼个中滋味。
有些可能看起来没有惊世骇俗的视觉冲击,甚至让你觉得“大概是自己没文化,欣赏不了它的美”,但事先查查资料,带着背后故事仔细观察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你会发现每个细节都蕴含着它独有的意义,也会逐渐明白它被珍视的原因—融入其中的,那作者的匠心独运,才是它们真正的魅力所在。
有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放缓脚步,腾出心里一角,感受一下那幽幽的寓意。

②星峠梯田

在新泻县十日町市松代地区,拥有当地引以为豪的梯田景观,这梯田甚至被评选为“日本之乡100选”之一,它就是星峠梯田。
星峠梯田是充满怀旧风情的田园风光,有着不同的表情—不同季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情。盛夏充满生机的层层绿地,毛茸茸的,仿佛一块块绿色的毛毯错落有致地堆叠在一起;冬季它则披着一望无际的白色新衣,与白雪皑皑的雪山交相呼应;春季则托著一捧捧雪水,远观如无数镜子的碎片散落一地,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6月下旬和9月的清晨,气象条件适宜时,如果幸运的话会看到如仙境的云海在山间蔓延舒展,乳白色的薄雾中,水镜如掉落的调色盘一样,揉入绚烂的色彩,美不胜收。此时朝阳沐浴下的梯田堪称绝景。

我们出行的三天前两天都报著有雨,第三天才能久违的放晴。因此,我们计划第二天先去踩踩点,感受一下它的魅力第三天清晨再去看一次日出和晴天下它灿烂的容颜。但因为险峻的山路着实不敢铤而走险的黑夜前往,最后无奈放弃了第三天赏日出的计划。
放一段我们在山路上飞奔的视讯,让你感受一下翱翔在绿海之上,碧空之下的快感


各种变态的弯道,每当看导航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感叹道:“又要开始了!”



如果想将日出的壮美和梯田在初阳照耀下的风韵尽收眼底,建议提前一天入山,在附近找一个住宿的地方。


最后去往梯田的路还是很窄,又没有护栏,需要小心。
阴天下的梯田虽缺少了一分仙气,但也是很美的。
站一会儿,享受登高远眺的快感,将满眼的绿收到心底,似乎心里都透着丝丝薄荷的香气。

幸运再次眷顾了我们,突然之间天气开始放晴,蓝天从云朵的缝隙中钻出来,阳光愉悦的跳入水镜中打起滚。

和万里无云的景色不同,梯田上不是一片明晃晃的耀眼,而是明暗相隔。光和影随风飘荡,不断变换。它们就像一个魔术师,将梯田变得更有趣味,更加生动。

③美人林

全球推介日本各地魅力的媒体《ZEKKEI Japan》曾评选出来最能代表日本的春天绝景里就包含了美人林。
在到达美人林之前,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暴雨洗礼过的天空变得更加澄清,太阳也露出头来。

亭亭玉立的“美人林”里成排成行的山毛榉树高大挺拔,笔直纤细的树干直戳蓝天,枝叶舒展开来,抬头看去,就像一张密实的大网,罩住了一团青葱。
微微的春风中,树冠轻柔地拂动,瞬间,树林像被注入了生命,刚刚还像钢铁战士一动不动的榉树仿佛被唤醒,化作一群身着绿装的柔美仙女,开始翩翩起舞。春风染过的嫩绿扩散蔓延,潮溼的空气似乎都噙著娇艳欲滴的新绿,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都化作了一点绿,充盈著无限的生命力。

云朵随风快速飞去,阳光抓住机会,穿破云朵倾泻而下。它们透过密密叠叠的叶片,像一缕缕金色的细沙照进来,斑斑驳驳地洒落在溼软的地上。地上密布著树叶,还积著雪。雨后,叶片上残存著晶莹的露珠,与冰雪折射的光芒交相辉映。
林中散发著青草和溼润的泥土的芳香。我吮吸著沁人心脾的香气,享受着时有时无的阳光的沐浴。仰著脸,感受着抓不住的风,风一吹,绿色的波涛一个接着一个,叶尖上的珍珠滑落,落在脸上,冰冰凉凉的,滑入嘴角,竟有一丝丝的甜蜜。
闭上眼睛,大自然的歌唱如此悦耳—
沙沙声,分不出是海浪的声音还是树叶的窃窃私语。
叮咚声,脚边潺潺的溪水缓缓地流淌,仿佛诗人在吟诵浪漫的诗句,字字句句敲击着你的灵魂。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几乎忘记了呼吸。
双脚不自觉的挪动着,眼前美景如一个个惊喜悄然而至—一池碧水,宛若一块碧玉从仙境落入凡间,镶嵌在这绝景之中。看到它的瞬间,眼前犹如有千万发礼花一起绽放,整个人差不点失控的跳了起来。
树影倒影在池中,好像一股外太空力量将世界复制,颠倒著,在面前展开。忘我地凝视著虚虚实实,陷入了无限虚幻之中。

偶尔清风袭来,微微拂起美人林的笑容,吹荡了我的心扉—
疏影浮于水面,一阵清风,雨水飘落,滴入平静的水面,击起阵阵涟漪,波澜中倒影模糊了。
风停了,慢慢地,朦胧的色彩再次聚在一起,美人们又可以清晰地欣赏到自己妖娆的身姿,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虚实地不断变化,让你永远得不到满足。美人林的一颦一笑都牵绊着你的心,让你忍不住想要看看,下一眼,它会呈现怎样的模样。

如果可以,真想在美人林坐一下午,静心冥想,摒弃生活的繁杂,获得心灵的平静。

④竜ヶ洼

龙之洼,至今可能还没那么被世人所熟知。传说古时候这里有龙居住,为人们带了雨露,所以取名为龙之洼。
龙之洼并不大,一路走来不过半小时,这里植被富饶,优越的自然环境赋予了清澈的泉水,使得它入选了日本的“全国名水百选”。

⑤见玉不动尊 正宝院

正宝院是平清盛的臣下宫本清左卫门在1186年为了安置不动明王而建立的古庙。而此处的不动明王在当地很有名,据说可以治愈眼疾。
正宝院本身的庭院建筑并不是很特别,但庙旁的苍天大树以及倾泻而下的瀑布,给它渲染出一种神祕幽远的意境,也让它变得与众不同。

主庙门前一条小路会引领你接近瀑布的上端,并带给你一个小惊喜。

那个惊喜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发现的,需要徒手攀爬一个大石壁,不危险,但需要点力气。

这个惊喜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祕面纱,它就是藏在最上端一个石洞里的小佛像,在绿藻中它红的那么热烈,似乎在散发著强大的力量。虽不懂它守护着什么,但深隐在山岩顶端,定是一方神圣。

观赏完玉宝院,夕阳已经踏上了归途,留下一片金灿灿,给静谧的乡间小路披上了温暖的薄纱。

⑥松之山温泉街滝见屋天妇罗

去找寻梦之家时路过松之山温泉街,瞬间找到了午餐的希望。经过筛选,最终决定了滝见屋。

一进店,就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古老的唱片机,充满记忆的卡带,复古与现代相互冲击著的画作,不谈料理,只是这氛围就可以打四分。

这家店是疫情防护做得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它限制入店人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且需要留下基本联络资讯,以便万一有人感染,立即联络来店者。

再说说料理,1200日元的天妇罗套餐,量着实很大。荞麦面没什么惊喜,毕竟只是日本最普通的酱油面。但天妇罗盖饭真的是让人回味无穷,可以算得上我来日本吃的最好吃的天妇罗盖饭了。
天妇罗的面皮又薄又脆,香而不油。蔬菜新鲜清香,而且算得上是日料里种类比较丰富的了。
米饭不愧是著名得新泻大米,粒粒饱满油润,而且它似乎经过了精心的料理,吃起来总觉得里面饱含了用心与对大米的热爱。对于我这对米饭并不讲究,且吃不出好坏的人,居然对着这酱油米饭,忍不住赞叹好好吃。
强烈推荐


附赠旅店老板推荐的当地特色店,我们在此处享用的晚餐。店内氛围不错,想体验日式料理,可以去感受一下,但没有那么惊艳。毕竟我们来自美食大国,什么美味没吃过,这些醃渍的食物对我而言略显单一。

他家的自家豆腐还是要竖大手指的。

【饭后甜点—享受安静的新泻生活】

时光飞逝,三天两夜的游玩已经过了大半,意犹未尽。
最后一天我们的行程也不满,一个是距离旅馆很近的关兴寺,一个是著名的清津峡,还有一个是旅店老板推荐的苗场dragondola。
最后一天还是主要以自然体验为主,青山绿水,治愈心灵。出发

①关兴寺

关兴寺在南鱼沼还是很出名的。这里有着庄严的气氛,特别是早上,柔和的阳光穿过浓密的绿树照下来,更有种清冷的感觉。虽然如此,却没有那些大型寺庙带来的压迫感,相反的,让你有种沐浴在圣洁气息中,放松心情的奇妙感觉。

这里雕像的神情都很和蔼慈祥。

寺庙被各种植物紧紧包围,阳光在叶片上愉悦的跳跃着,就像此时我的心情,轻松自在。

虽已是立夏,但依然可见如烈焰燃烧的红叶,给复杂的绿新增了一抹新意。

简洁大方的主庙立于正中间,参观里面要投币300日元。

殿内一尘不染,地板被打磨的锃亮。这次所到之处人都不多,有时甚至是只有我们,很是安静惬意。在关兴寺参拜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使之成为了真正清心养性之处。
这里有很多尊佛像,此外还有古字画。走走停停,看看拜拜,坐在园中听着瀑布的隆隆声,沉思冥想,时间仿佛都静止了。

关兴寺也是一个小小的日本园林,日本园林本就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散落在园林各处的佛像,一潭清水,精心修剪的植被,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
这个寺有着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它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却让人心情舒畅,似乎有着含而不露的特别之处。

佛像身后,巍峨的雪山清晰可见。突然有种来到西藏的错觉。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无心的落花,却好像点中了禅意,付出和奉献是它最美的颜色。

②清津峡溪谷

清津峡是日本三大峡谷之一,全长约12公里,岩石上嶙峋的柱状节理和清津川湍急的河流相映成趣。
初夏时,清津峡可见残雪,秋季则红叶漫山,为此美景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清津峡溪谷隧道也是“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Art Triennale 2018”的作品之一。来清津峡,这个隧道是必去之处。


疫情期间需要预约买票,票价800日元。

隧道全程750米,每一节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艳丽色彩。走在其中,犹如来到了科幻世界。昏暗的灯光下,缓缓前行,像是在探究外星人的祕密基地,神祕又充满新奇。

隧道里有一共有四个展望台,除去最著名的最后一个展望台,第一个简单纯粹,且能清楚看到岩石的柱状文理。

第二个则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幽默绚烂。猜猜这个圆球是什么?
公布答案:是厕所

第三个内壁悬挂多面镜子,并点缀著绚丽的霓虹灯光。镜子反射天光山影和洞内过往的行人,让洞中有画,画中有你。外与内,实与虚,自然与人力,难分彼此。
有趣的是本以为镜子全为圆形,实则不是噢。这巧妙的构思打破了规矩死板的格局,让它有了生气。

而重中之重就是被中国建筑师马岩松打造的清津峡溪谷隧道景区的终点观景台,在此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令人惊叹的V字型溪谷,而且建筑师高超的运用了光影,将自然引入了钢筋混凝土之中,简直美不胜收。因为这些巧思与独到之处,这里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胜地,许多人都沉醉在这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里,无法自拔。

看,隧道墙壁上覆蓋著不锈钢板,山光水色通过观景台拱形的洞口跃入人们的眼帘,就像一个巨幕被切割成圆形的梦幻,又仿佛一幅镶嵌在圆形画框里不断随时光变换的油画。洞口地面上延绵着浅水滩,溶在水中的绮丽风景,随着波纹摇曳,更平添了一丝浪漫。

现在应该算是人流很少的时候了,但也很难拍到单人的照片,下图是好不容易抓拍到的瞬间,好希望那里面的主角会是我自己啊


③苗场dragondola

最后一站是旅馆老板推荐给我们的地方,只知道那里风景不错,有山,有草地,有滑雪场。不爱滑雪的我其实也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
跟着导航抵达到苗场山附近,心有些凉,平凡无奇的山,似乎啥都没有。心想着来都来了,就乘坐缆车上去看看吧。
缆车票价很高,往返居然要2000日元。要知道一般的缆车不过800~1000日元,这,难道是景区的“敲竹杠”?
不过,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这个缆车全程5481米,是日本最长的缆车。坐在其中,堪称新绿空中散步。

坐在缆车上,你都不忍心眨一下眼睛,生怕错过一秒它的模样。

随着缆车的移动,风景在不断变化。脚下各种奇景惊得我目瞪口呆,我和小伙伴一路连连发出赞叹声。
一条银色的丝带缠绕在山中,在绿树间若隐若现,那状态宛如娇滴滴的美女半掩着迷人的容颜,发丝间的惊鸿一瞥便让你如痴如醉。定睛一看,那是雪水形成的小溪,正顺着起伏的山欢快地流淌而下。

碧蓝的清津川因山上冰雪融化而水量激增,湍急的水撞击在岩石上,碎成万千白色的花朵。

毛绒绒的山峦中突现一块闪著耀眼光芒的翠绿的湖,此湖叫二居湖。二居湖美的摄人心魄,如果说美人林的池水像一块碧玉,那二居湖一定是王公贵族贴身佩戴的绝世佳品。它美的不浅显,而是像一首抒情诗,余韵久久萦绕在心头。

这个缆车还有一个从未有过的体验,就是犹如做过山车一样惊险刺激。由于建在几座山中,它时而陡然攀升,时而急剧下降,虽然速度没有改变,但视觉冲击却没减分毫。
看着茂密的森林,享受着被缤纷的绿环绕其中,大概经过了20多分钟,我们终于登上了最高处。

迎接我们的是dragondola的吉祥物。

山顶小屋

还有迷人的雪山,以及在雪山之间吹奏小号的人。

悠扬的小号声回旋婉转,回荡在空旷的山间,环绕在耳畔。它嘹亮的声音清脆、高亢,音色强烈、锐利,与此时此景简直是绝配—雪山绵绵长长,仿佛是小号中流溢着的嫋嫋颤音。而雪山的辉煌,也衬托的音乐恢弘磅礴,仿佛此音是从天上来。
突然胸中流动一股暖流,感谢机缘巧合让我免费聆听了一个演奏会,感谢大自然赠予我的如此美梦,感谢我在经历那么多之后还能保有向往美好,感谢生活的勇气。

坐在草地上,晴天丽日,和风习习,圣洁无暇的雪山,坐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格外巍峨雄壮。
山顶的白雪似乎是头顶的几朵云彩飘落,轻盈地覆在雄山之上,山脚下是一片浓绿,亦幻亦梦,雄视人间。
上次登燕岳雪山后好像就再也没有直面过雪山,而一晃四年过去了,当再次置身雪山之中,恍如回到了那时。
记得那时,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攀爬,终于站在雪山之上。遥望着阿尔卑斯山脉,激动的想要摘下一片浮云作嫁纱,撷来一捧银雪作捧花,把一切幸福紧紧握在手里。
四年后,雪山已经不是那座雪山,脚下走过的路也截然不同。在经受过岁月的洗礼之后,究竟还能保有多少那样的清纯简单,不得而知。
扫去思绪,我贪婪的呼吸著新鲜的空气,真凉啊!真情爽啊!真怀念啊!生活,真美好啊!

结语

新泻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前天还对抗著大雨,刚才还感受着入夏的温热,现在却像来到了南极,凉风收紧了衣领,大雪晃得睁不开眼睛。脑袋晕乎乎的,好像一回头,还会看到调皮的企鹅从雪地里探出小脑袋。
踩在雪地上,听着脚下咯吱咯吱的声音。
如果说以往的旅行是一场视觉盛宴,那新泻的三天两夜绝对不只于此。
它是一段听觉的交响乐—鸟鸣虫叫声、树叶摩挲的沙沙声、咚咚的泉水声、隆隆的瀑布声。各种大自然的哼唱,唯独没有机械的轰鸣和人生的喧嚣。
它是一剂治愈灵魂的汤药—舒缓的乡村生活节奏,淡然的生活态度,平和的气氛让心态变得平稳。洁白的雪山,翠绿的树林,清澈的流水,经过自然的洗礼之后,心灵似乎变得更加清澈干净。而受到越后妻有艺术祭里各种作品的艺术薰陶,我单调无趣的内心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终于,积压在心底的抑郁随着春的到来,雪的融化而烟消云散。
真是充实而体验丰富的旅途,心中满是感激,嘴角不禁微微翘起。

笑对人生可能不容易,但对自己笑,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所以多对自己笑一笑,这样,或许生活也会对你露出笑脸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