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终于实现了心心念唸了多年的台湾宝岛行。一个人,一个小揹包,一个行李箱,前后12天,没有环岛,按地理位置算,甚至连环半个岛都说不上。无论如何,只因为能去,我就已经获得了很多朋友的艳羡目光。

在进入行程的描述之前,我想先回忆一下行前的诸多准备。
关于办理证件:去台湾主要需要两个证件:往来台湾通行证和入台证。这两个证件分别由我国公安机关和台湾移民署签发。台湾通行证的办理手续与港台通行证类似,在行政服务相当普及和便民的今天,我只去区行政服务中心填了张申请表,交了费,大概十几天后,电子通行证和签注便以快递方式送到家里了。我的签注型别是G签,即个人旅游,这类签证只发给已开放赴台自由行城市的申请人。办理入台证会费事一些,为了尽量减少麻烦,我委托了某宝上的旅行社办理。按要求,需要提交以下几样资料的扫描件(或高清相片):入台申请表、身份证正反面、通行证、签注、符合办理入台证规格的证件照、财力证明(三选一:5万元以上银行存款证明并须冻结至行程结束、年薪12.5万元以上的收入证明、金卡信用卡)、紧急联络人身份证明和关系证明(加钱可免交)。旅行社初审后提交台湾移民署稽核,移民署稽核时可能根据情况要求申请人补交一些其他资料。比如我,就被通知补交详细的行程表(包括往返地点、航班号、每天所到的城市,乃至每天具体住哪间酒店以及酒店电话)和切结书(保证抵台后次日起15日内离台的承诺,要亲笔签名)。补齐后第二天,入台证就发到我的邮箱了。入台证自己用清晰度高的彩色打印机打出来就可以用。我之所以费了些周折,是因为财力证明。原先以为去银行开存款证明很简单,却因为自己大意没看清楚要求在提交申请一个月前开具,晚开了几天,白忙活了半天。对于一个没有金卡信用卡的人来说,我只能选择提交收入证明。在朋友的帮助下,我“获得了”一个年薪15万元的某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岗位(工作年限须满一年以上),并提交了相关证明。

关于预订机票和住宿:我算准假期后,便开始上网对比机票价格,最终在携程上订了澳门机场往返台北桃园机场的台湾虎航航班机票(往返机票含税及保险共870元人民币,比我预想中要低不少,不过廉航的不足就是没有免费托执行李额,随身行李也限得很严,且不提供飞机餐)。住宿方面,由于我行前对哪天去哪里没有很细致的考虑,一心想着去到再说,所以一直只预订了第一二晚在台北的民宿。不过办理入台证时要求我补交详细的行程单,只能初步设想一条比较合理的线路,并按此线路匆匆忙忙在携程上预订了每晚的住宿(我只选可以免费取消预定的,在入台证办下来后就第一时间取消了所有预订)。实际上的住宿都是我到了台湾后才根据具体行程一站一站预订过去的(主要在Airbnb“爱彼迎”平台上预订)。

其他准备:买手机卡和悠游卡。某宝上有很多台湾手机卡和悠游卡的套餐。手机卡一般是按天数定的不限流量上网络卡(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含若干分钟通话时长的),因为我行程总共12天,所以买了个15天无限上网加30分钟通话时长台湾“远传通讯”套餐,一百二三十元的样子,实际使用很顺畅,网速也是一直保持4G。悠游卡类似于香港的八达通或澳门的澳门通,在台湾满大街的7-11都可充值,卡内金额可用于乘坐公交车、捷运(即地铁)火车,或骑公共自行车(须与台湾当地电话号码捆绑申请账号),以及在便利店等消费。

然后是普遍被关注的费用问题:
很认真地核算了一下,从办理两证的办证费开始,加上交通、食宿、通讯(上网+电话)、景点门票以及购买伴手礼等等所有专案的总费用约6500元。其中住宿是占大头的,10晚约2000元;大交通约1500元(往返机票及一程岛内高铁等);另外先后分三次用2000元兑换了新台币用于坐车、景点门票和买吃的等在台期间主要消费。

(一)飞跃海峡

1月3号清晨我起床时,外面气温很低,大概10度不到吧。我一边洗漱一边再一次检查了行装,确认该带的都已带齐。6点30分出门去城轨中山北站,7点35分在珠海站下车,接着马不停蹄地办理出入境手续。这个点过关的人不多,在澳门关闸持台湾通行证走人工通道也几乎不用排队。关闸就有去往澳门机场的AP1公交车,8点40分,我已经站在澳门机场一楼大堂了。不得不说,澳门机场真的小得很。办理登机手续有点小波折,主要是随身行李限10公斤以内,而我的两件行李(20寸行李箱和小揹包)总重超了几斤,办理托运要加400多元澳门币。于是,我使出浑身解数整理行李箱,多穿一件大衣,然后把能塞进口袋的东西装满了所有衣兜裤兜,心想着如果还超重,那本书我是舍不得扔的,就只能放弃雨伞,再不行,就轮到便携功夫茶套装了。最后,我是在不需要舍弃任何东西的情况下,以随身行李总重10公斤1两被勉强放行了。

飞机带着我飞跃了台湾海峡,不到两小时的飞行时间,下午1点半左右,已稳稳地落在了台北桃园机场的停机坪上。落机后第一件事就是换手机卡报平安,第二件事就是换钱。在机场兑换新台币需要手续费,但也是不得不先换点傍身的。对于我这个数学白痴来说,花平日里不花惯的货币,总是一脸懵逼,什么都觉得好贵。也好,觉得贵就舍不得花,少吃少喝,省钱之余还不长胖。之后又换过两次新台币,都是专门去台湾银行换的,只为省点手续费,不惜多走好多路。
办完入境手续出来,按照房东的指引,乘坐国光1819路巴士,50分钟后也就是大约下午4点就来到了预定的兔兔窝民宿。这次宝岛行,为了对台湾当地有更深入了解,我基本都选择住民宿。兔兔窝位于台北车站附近的中山北路二段,算是中心又便捷的地带。房东前一天晚上告知我密码,我凭密码开启公寓挂著门上的祕密盒,拿出钥匙,自行开门进入,填写房东上班前留在茶几上的资讯表。这种自助入住的方式相当方便,不需要房东在家等候,也不用在时间有变动时彼此瞎着急。

公寓不大却很温馨,一个小客厅,一个开放式厨房,两个小房间,一个卫生间,和一个小阳台。客厅中间是张小巧的白色圆茶几,靠墙处是一套看着就特别舒服的布艺沙发。我把行李放进了房东留给我的房间,坐在沙发上填好了资讯表,便到楼下7-11随便填补了一下肚子。虽然一路很畅顺,飞机甚至都只是晚点了半小时左右,但毕竟是大半天的奔波,也是有些疲累了,头昏沉沉的,于是回房间躺下休息。
约莫晚上八点,听到开门声,知道房东回来了,并起身出来打招呼。房东是一位可爱的台湾小妹妹,热情礼貌又亲切。我俩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很是自在。我把带去的小礼物——亲手写了“福”字的年历送给她,没两天她就挂起来了,看起来很和谐哦!

(二)行走台北

睡到自然醒起来,泡了壶浓浓的普洱,盘腿坐在沙发上,边喝茶边查Google map,以确定一天的大致行程。不一会房东小妹妹也起床了,切了些苹果橙子出来吃。她以为我要先去台北故宫博物院,我说 不,我要先去国父纪念馆。作为来自国父孙中山先生故乡的人,这应该是一种很自然的情结吧。

我有一个习惯,出门旅行,在可以步行到达的地方,即使远点,我都更愿意走路去。实在太远,或者已经累得走不动时,就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依次选择骑自行车、搭地铁、坐公交、打出租或其他。从民宿出来,一缕阳光洒在身上,说不出的温暖。台北已经连续下了半个月的雨,一个难得的晴天。阳光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铺出一片金黄,也透过街心公园的植物枝叶投下一地斑驳。我跟着导航,有时走在大路边上,有时穿进小巷子里。巷子里有很多早餐店,卖的大多是“汉堡”、“土司”等偏西式的食品,我偏专挑了家中式早餐店,点了蛋饼和豆浆来吃。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走下来,台北给了我一个很不错的第一印象:地方干净、人和善有礼。不论是大街还是小巷,几乎看不到一点人为的垃圾,只有一些落叶;地面上和其他物体表面很少积尘,汽车飞驰而过也不会带上一股尘烟;所经过的大垃圾箱,基本没有异味……这种干净,一直伴随着我整个台湾行程,包括我所到的其他几个城市。我寻思,环境能保持这么干净,应该可以归结为至少三个原因:一是地理位置,台湾四面环海,气候温暖溼润,植物生长繁茂,灰尘总体会比大陆地区要少得多;二是民众环保意识强,垃圾分类已是台湾民众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三是垃圾清运及时。而当地人的和善有礼也是无处不在,无论你请教什么问题,都是非常热情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问个路吧有些人还恨不得直接把你带到目的地去。

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信义区,落成于1972年,是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的。纪念馆建筑稳重恢宏,造型和色调整体散发著一种东方古典美,屋脊的曲面线条优美而又有气势,正门入口处屋簷简洁有力地向上翻起,屋顶的黄色瓦片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走进纪念馆一楼大厅,迎面正中是孙中山先生铜像,先生端坐沙发之上,我进去的时候大厅里正好在举行三军仪仗队交接仪式,场面更显庄严肃穆。瞻仰先生坐像后,我参观了纪念馆内的部分场室,以及场室中的一些书画展览。

从纪念馆出来,我信步来到附近的松山文创园区。松山文创园区前身为始建于1937年台湾日治时期的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松山菸草工场,也是台湾战后最具代表性的菸厂,1998年停止生产,2001年被确定为古蹟,2011年正式转型定名为“松山文创园区”。行走其中,可以感觉到园区相当注重历史古蹟、厂区环境的保护,老建筑很好地呈现出它原有的面貌,但又被赋予了新的用途;而新建筑也尽量保持了与老建筑一致的风格,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里作为台北市的原创基地,内有不少DIY课程和商店,店里的氛围和一些创意小品,也着实给我带来了惊喜。

中午时分出来觅食,不经意间瞥见一家日料店,店面和招牌都相当不起眼,就是那种即使你专门找都很容易错过的地方,要不是我喜欢边走边东张西望,根本发现不了它。也正因为此,好奇心驱使我推开了它的门。店面装修很是雅致,中间是一个回形操作台,几位日料师傅正在准备食材,操作台外围已有些客人在用餐。菜品价格有些小贵,但也并不离谱。我点了个有蔬菜沙拉、寿司、蒸品和汤的套餐。菜品用料新鲜,摆盘精致,整个用餐过程可谓服务周到又诸多讲究。菜品严格按照顺序一个一个上,连寿司都是吃完一块才会上第二块,上菜时厨师会逐样介绍菜品,并告知将按食物从淡到浓的顺序逐一奉上。服务员一见客人使用完某餐具(如吃完沙拉的沙拉小盘和小叉子),立即走过来说“我帮您整理一下”,然后就把相应的餐具撤走。吃寿司时我不小心掉了两粒饭粒在桌子上,一位服务员居然马上过来说“我帮您整理一下”,接着用纸巾把饭粒清走,弄得我好不尴尬。这么讲究的用餐,见识过也就罢了,实在太不适合我这个粗人了。

饭后乘坐捷运到龙山寺。龙山寺地处台北市万华区,临淡水河。那片区域旧时称作艋舺(měngxiá),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便利,是台北开发最早的地方,清道光年间,与台南、鹿港并称“一府、二鹿、三艋舺”,曾盛极一时。龙山寺建成奉祀于清乾隆初年,原建筑受到过地震和风雨破坏,现存建筑多为20世纪早中期改建和扩建。正门石阶两侧的一对铜柱则是早期遗物,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都不可小觑。寺内所供神像甚多,主神为观音菩萨,同时也祀奉妈祖、四海龙王、十八罗汉、城隍爷、注生娘娘、山神、土地公等,为典型神佛合一的寺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诞,寺内都有盛大祭典。平日里也是香火鼎盛。我去到时庙里庙外都是前来参拜的信众,整座寺庙笼罩在青烟嫋嫋之中,各式祭品更是堆积如山。除龙山寺外,我一路走去,见艋舺一带以“寺”、“庙”、“宫”、“殿”等形式存在的大小宗教场所还有许多。
往东北方向走了约莫十来分钟,绕过西门红楼,街上人流量陡然增大,便知已进入到西门町腹地。西门町原先只是在台北西门外远离市区的一个民众休憩场所,现已变成了台北市西区最重要的流行消费商圈,是台北市民假日最喜爱的去处之一,也是外来游客必到之地。而对于我这个对“买买买”没多大兴趣的人来说,既是人多拥挤,打完卡便早些避之则吉吧。

一直往回走,路过总统府时双腿已经有点迈不动的感觉,看看手机显示步数已达三万,赶紧回民宿休整了两个小时,才又步行十几分钟到著名的宁夏夜市体验台湾夜生活。还刚到街口,便已远远看到前方灯旗闪耀人头攒动,食物香味扑面而来。很多人说去台湾一定要品尝各式台湾小吃,此话当真不虚。台湾小吃作为一系列特殊街头食物的总称,已然成为了台湾当地文化的最佳代表之一。待行到近处,数十成百的小吃摊档一个接一个,包心鱼丸、生煎包、蚵仔煎、爌肉饭、肉粽、担仔面、起司马铃薯、卤肉饭、碳烤鸡排、蜜汁烧烤、葱油饼、臭豆腐、猪血糕……林林种种,摆满了整一条街,光看着就已经眼花缭乱了。我挤在人群中缓缓向前,在每个小摊前都驻足一会,我其实对“吃吃吃”本身并没有多大兴趣,而更喜欢看摊主如何炮制那些小吃。

(三)与史对话

写下这个小标题后,我忽然觉得自己很可笑,太狂妄了,无知如我,凭什么能与八千年悠悠历史对话?!我所能做的顶多就是用我那点浅薄的知识存量,用心去倾听历史的声音,然后发出内心的感慨和赞叹。

是的,这一天,我所参观的便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很多人爱拿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对比,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对比并没有实际意义,甚至没什么可比性。首先,就博物院建筑而言,北京故宫博物院本身就是一件最大的文物,只要往宫前一站,就会被那厚重的历史感所震慑。这就是气场,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气场。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座落于台北市士林区,建于60年代,为仿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白墙青瓦,正院呈梅花形,自有一份难得的庄重素雅,但其规模毕竟太小,又无深厚的历史底蕴,故远无大气可言。其次是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各类文物珍宝约65万件,文物主要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北京形势严峻,国民政府将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和国子监的很多重要文物南迁于此。因此,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很大部分本就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乃一脉相承,没什么好比。虽如此,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种之丰和珍品数量之多,以及在文物珍宝储存、修复等方面的做法和成就却也够令人叹为观止。

博物院主体建筑为第一展览区(主馆),文物珍品按照青铜器、瓷器、玉石、书法、绘画、古书等分类在各展厅中展览,我在其中流连了四个多小时,借助语音讲解器和文字介绍,徜徉在八千年历史长河中。由于馆藏文物分批展览,几月一换,我最想一睹真颜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苏东坡的《寒食帖》等书画真迹,竟一件也无缘得见;传说中的三大镇馆之宝,我只有幸见到肉形石和毛公鼎,却不见翠玉白菜的踪影。游客们似乎对肉形石更加关注一些,排了长长的队只为近观一眼肉形石及给它拍上一张照片。我嫌人多,便自揣摩起毛公鼎的铭文来。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重器,因作器人毛公而得名。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5千克,鼎为直耳,半球腹,足为兽蹄形,矮短而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迄今为止镌刻铭文最多的青铜器,珍贵程度世所罕见。铭文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铭文书法体势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结字风貌,笔法饱满庄重,浑凝拙朴,充满无与伦比的古典美,难怪乎自出土以来,书法家们无不为之倾倒。

不知是在历史长河中“游”得太久体力不支,还是宝物太多太美看得眼花缭乱,抑或饭点早过未及进食,从博物院出来一阵晕眩,赶紧吃碗面条压压惊。
同在士林区的士林官邸早期为日本占领时代总督府园艺所用地,1949年台湾省政府在此兴建外宾招待所。蒋介石迁移台湾前夕,因此地三面环山,山清水秀,环境清幽且交通便利,由当时的省政府陈诚亲自选作所谓“总统府邸”地点。从1950年起,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在此官邸度过了26年光阴。1996年,官邸首度开放给市民观赏园艺与休憩使用。士林官邸由外而内共分为外花园、内花园、正馆等几个区域,目前除了正馆,其他区域均免费开放,正馆则需要购票进入。官邸正馆为一幢二层楼房,外墙深绿色,楼下是大会客室,二楼卧室、书房、画室等则为蒋介石夫妇起居空间,外部建筑风格虽属西式,但内部陈设也不乏中式传统元素。官邸里存有宋夫人不少画作。于绘画艺术我是外行,但夫人的国画作品清逸灵秀,古趣盎然,观之养眼。其中不少绘画作品上都有蒋介石的题诗,夫人的书法练习上也有蒋介石的圈点和评语,可想而知他们相处之琴瑟和谐。抛开政治因素不谈,蒋、宋二人也算是颇具才情、珠联璧合的一对。

下午四点出发,经松山车站公交车到新北市瑞芳区的九份山城。这里原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落,清领初期村子里住着九户人家,每当外出到市集购物时都是每样要“九份”,“九份”慢慢就成了这村落的名字。清光绪年间,九份地区发现金矿,这个小山村从此繁荣了起来,大批淘金客蜂拥而至,迅速发展成三四万人的小镇,结束了它的平静和荒芜。在九份金矿鼎盛时期,九份大大小小金矿坑有80多个,坑道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入夜后的山城灯火辉煌。但自金矿于1971年结束开采后,九份的繁荣就褪色了。80年代后期,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悲情城市》在九份附近取景拍摄。随着这部电影斩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九份山城重回世人视野,八方游客慕名而至给九份再次带来新的繁荣。我是傍晚时分到的九份老街公交站,彼时正在下雨。一个人撑著伞拖着行李箱,一边拿着手机看导航,一边打电话到客栈问路,鞋袜尽溼的境况着实有些狼狈。我穿过整条熙攘的九份老街,在老街尽头处找到了“九份听山”客栈。客栈并没有网上评论的那么新静舒适,房间甚至出乎意料的狭小和简陋,但因为不在老街中,倒还清净,而且不远处就有一个观赏九份夜景的绝佳位置。我来到观景台,朦胧夜雨中的山城灯火若幻若真,别有一番意境。

(四)十分幸福

清晨被雨声吵醒,看看烘了一整晚好不容易才烘干的运动鞋,心想今天估计出不去了,一出门鞋子铁定又溼透。送早餐过来的客栈小哥说,山城里这种天气很常见,你只要穿上雨衣换上拖鞋就出得去了。随后,这位小哥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中国大陆,广东。他问广东是在北京那边吗?我当时感到很不可思议,就给他画了张中国地图的草图,分别指给他看北京、广东、台湾的所在,告诉他北京和广东两地相距两千多公里,坐飞机也要三个小时,告诉他中国地大物博,山川雄壮秀美,告诉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他问我看不看得懂他们的字,我说中国大陆和台湾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现在虽存在简繁差别,但都是三千多年前甲骨文演变过来的,同源同脉,然后写了好些字的简繁对比给他看。
我套上雨衣,趿著几年前在斯里兰卡买的人字拖,穿过九份老街去公交车站。好在气温也有十八九度,穿拖鞋打溼脚也不觉得冷。老街上难得碰见三两个行人,偶有店铺老板在不慌不忙地做着开张前的准备,昨晚的熙攘热闹恍如隔世。

在瑞芳火车站售票厅,我和另外几位旅客正在抬头看时刻表,一位志工(相当于我们的义工、志愿者)大叔热情地建议我们买平溪线通票(凭票可以于一天内在平溪线任何车站不限次数上下车),并且一再提醒我们务必注意火车在每个车站停靠的时刻,以防错过要久等。
上午9:25,火车开始从瑞芳车站往菁桐方向开动。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台湾的火车。台湾火车主要分为高铁和台铁两种。西部从台北一路南下至高雄都有高铁连线,东部由于山势陡峭,仅有速度较慢的台铁运营。台铁是台湾的普快列车,速度比高铁慢,线路也比高铁深入,遍布台湾各地,主要有西线、东线和南回线三大干线。列车按照速度快慢分为自强号、莒光号、复兴号和区间车几个不同的等级,速度越慢,停的站点越多,价格越便宜。其中区间车是运营在城际铁路间的短途列车,速度最慢也最便宜。总之,台铁就同公交车一样,是台湾民众最普遍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可以拿着悠游卡直接“嘀”上车。

平溪线属于台湾传统铁路支线,最初为了运煤而兴建,后来兼办客运,是目前仅存的台铁三大支线铁路之一,也是仍继续营运的台铁支线当中历史最悠久风景最漂亮的客运线路,因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而一炮走红。
我根据志工大叔的建议,在首站猴硐站下了车。猴硐原名猴洞,据说附近有猿猴,所以得名。这里原是台湾最大的煤矿所在,而今的猴硐却因聚集了上百只猫而声名远播,被称为“猫村”。不少爱猫人士慕名而来只为跟“猫星人”们来一次亲密接触,小镇上随处可见与猫有关的纪念品以及猫形小吃。因为我到猴硐的时候雨势颇大,猫儿估计都躲起来避雨了,只有几只肥猫慵懒地躺在车站的凳子上,憨态可掬。我冒雨沿铁路大略走了个来回,街上店铺冷冷清清,附近有煤矿工场旧址及一些相关旧装置被围蔽著储存起来,还有一段旧时深入矿坑的运煤铁路供游人体验。大雨使我有些索然无趣,回到车站等车时发现手机摄像头竟进了一层水雾,无法拍照,心里更是郁闷。所幸揹包里还有个备用的佛系小米5,执行速度虽然慢得出奇,拍照功能毕竟还比较正常。

我直接坐到平溪线的终点站菁桐火车站下车。菁桐火车站外观和内部陈设都还保持着原有风貌,尤其是售票柜台,特别有年代感。菁桐老街很短,街上多是以售卖纪念品为主的店铺,其中有一段挂满了许愿竹筒,颇有特色。

从菁桐一路返回瑞芳,下一站就是平溪。从平溪车站出来右拐,沿铁路边几乎都是卖天灯的店铺,店主站在门口招揽客人。店主说不同颜色的天灯有不同的寓意,有些代表健康,有些代表发财,有些代表职场顺利,有些代表学业进步等等。我选了个浅绿色的天灯,只因据说绿色代表着健康平安。我用店家提供的秃头毛笔在灯上写好祈愿语,准备在铁道上放天灯。这时雨基本已停,铁轨及其下的石块被雨水冲刷得一尘不染,明净清新。店主大叔秒变总导演,他一边熟练地指引我持灯、放灯,一边用手机给我拍照、录影。之后每次回放当时视讯,听到镜头外大叔“一、二、三——放手——看灯——很好”的声音都不禁莞尔。沿一个小斜坡下行,便到了平溪老街。老街上到处飘散著烤香肠、烤花枝的香味,我买了一些拿在手上,边走边吃。平溪有台湾最古老的邮筒,也有日据时代的防空洞,这些都告诉我这里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我在老街上慢悠悠地走着,偶一抬头,竟恰好看到一列火车凌空而过,越过民宅屋顶一路呼啸而去……

说起平溪线,对台湾旅游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想到“十分幸福”这个词,因为平溪线上有个地方就叫十分,这是一个被誉为“十分幸福”的地方。十分站是平溪线最大也最热闹的一个火车站。我在十分站下车时雨下得很大,但似乎丝毫没有影响游人逛十分老街的热情。其实平日里大多时间都在为生活奔忙,好不容易出来走走,就该好好放飞心情,尽情投入到旅途当中,去感受路上的人和事,享受途中的风雨和阳光。要是随随便便被一场雨赶走了兴致,那么你就输了。十分车站里充满了怀旧铁道文化和“十分幸福”的元素,而与车站紧紧相连的老街上开满了各种店铺,其中以天灯工艺品店为最多,一盏盏天灯以及与天灯相关的工艺品琳琅满目,天灯元素纪念品造型精美,让人爱不惜手。还有很多手创店,售卖一些很小清新的手工艺品、手绘明信片等,为复古的十分老街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的游人的确比平溪多很多,除了逛店的,还有很多人会跑到铁轨上去拍照,当然少不了一堆一堆放天灯祈愿的人,随着一阵阵欢呼,远远近近数十盏天灯带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冉冉向天上飞去……听到好几拨游人说要去看十分瀑布,我也是想去的,但低头看了看脚上的人字拖,便默默地拐进了旁边的店里,买了一沓明信片,找了个角落坐下,静静地填写着姓名和地址,然后把它们和我的思念一起投进邮筒。

晚上就在九份老街上看人看伞看灯笼。

(五)台中印象

虽说行前并无确定路线,但我心底里其实是想去台湾东部的宜兰和花莲的,想面朝大海等春暖花开,想感受断崖的壮美。然而我实在不想看那黑压压云层下灰濛濛的太平洋,也不想雨伞无情遮挡我抬头观崖的目光,更不想一脚泥泞地欣赏被雨水拍打得无精打采的花草,于是果断放弃了以“看风景”为主的东部,而选择了基本不受天气影响的以“看人文”为主的西线。
一早从瑞芳站乘坐区间车往台北车站换乘自强号火车去台中。因为是刷悠游卡进站的缘故,在自强号上没有固定座位,便直接在车厢连线处以行李箱为座了,如此,从车门玻璃往外看的视野也更为开阔。火车一路南行,天空逐渐放晴,日光照耀下的田野尤其养眼。我不由得为自己的临时改道而沾沾自喜。

我入住了一间由几个年轻人经营的客栈,距离火车站只有十分钟的步行距离,多路公交车经过,交通相当便利。非常值得推崇的是,乘坐台中公交车前10公里免费!所以在台中选择公交出行,可以省下不少费用。当然此举也极有效地降低了台中的汽车使用量。
台中的旅程从下午两点多客栈对面第二市场的一碗卤肉饭开始。饭后我便开始用双脚丈量台中市区的大街小巷。台中作为台湾的第二大城市,是台湾中部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在清光绪年间曾一度成为台湾首府。这里拥有四季舒爽的天气,冬夏温差大概只有10度,清风宜人,花香四溢,身在岛屿却不受台风打扰,耸立在东面的中央山脉又阻挡了来自太平洋凛冽的东北季风。这样的气候条件让台中非常宜居。好天气带来了好心情,我那因已暴走几天而略显拖沓的脚步也不由得轻盈了起来。

“宫原眼科”在日据时期是宫原武熊医生开设的眼科医院,后因自然灾害,原砖木结构的老洋房遭受到严重的结构性损伤,后被台中知名甜点品牌“日出集团”看中买下,得以留存并修复。专业的建筑师和古蹟修复博士花了一年多时间,在红色砖墙、木质楼梯、楼板和书架的基础上,增加了足够的钢板和钢柱,上层采用了玻璃幕墙设计,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老洋房的复古风情,又增添了一份现代感,新旧建筑之间毫不违和。我尤其喜欢环绕着整幢建筑的拱顶红砖走廊,置身廊内,午后温暖的阳光斜照进来,宁静而安逸。现在的宫原眼科已成为了甜品爱好者的天堂,甫一进门,香甜的气息便从四面八方笼罩过来,各式糕点、冰淇淋、巧克力、奶茶、冰品、咖啡、台湾传统料理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这种味觉和视觉上突如其来的强烈冲击,会让人迅速升起浓浓的幸福感。货架和柜台大多采用古老中药柜式样,仿佛一拉开那一排排小柜筒,里面装的就是党参、白术、金银花、五味子……然而,这想象中的草药味与实实在在闻到的甜品香味又风马牛不相及,真是有趣!我的目光最终被锁定在一个个旧书架上。书架上摆满了一部部用木头做成的极逼真的“旧书”,古朴文艺。 突然好想自己也有一幢老房子,我一定也整几个这样的书架来做装饰。

台湾的日落时间比珠三角要早些,看完“木头”出来,太阳已经大角度偏西了。我在google map上简单搜了一下,便径向西走去。地图上真正吸引我的不是人们说得更多的“勤美术馆”和“勤美诚品”,而是“草悟道”这个透著禅意的名字。
“草悟道”位于台中市最繁华的商业地段,是一块宽30米、长3.6公里的中央绿地,其上绿草茵茵,树木葱茏,俨然一座城市森林公园。绿地两侧高楼林立,而市民却抬足就能轻易地走进这遮天蔽日的林荫中,或休憩或游戏。时近黄昏,我漫步在林荫小径上,见不少老人在打太极或散步,也有不少父母带着孩子在绿地上奔跑嬉闹,更有不少游客在观光拍照。在我看来,能在地值千金的繁华街区拿出这偌大一块地来做绿化,“草悟道”无疑是城市建设中的大手笔。然而,台中人的精明也尽在此中。人们看完了玩累了,穿过林间小道走几步,就是大百货和众多小资餐馆。用绿化来满足休闲,继而聚拢人气,最后带动商机,这大抵就是台中的“草地市政学”吧。
“草悟道”北端是台中市民广场,广场边的“勤美诚品”从来都吸睛无数。这栋高14层的建筑物,原本是座停车楼,后来在四面外墙挂上十几万株可循环自生的绿色盆栽,包装成了绿意盎然的街头奇景。微风起时,仿佛整栋大楼都在轻轻摇曳。这栋楼曾被评为全球卓越建设奖首奖,一直是台中人引以为豪的地方。现在这栋外观极具特色的大楼已被改造为巧妙结合艺术与商业,充满创意、时尚与都会潮流的卖场。走进大楼,迎面是一堵与大楼外观相呼应的巨型植生墙,植满整片的绿色。卖场内有主题餐厅、精品、超市等,三楼的诚品书店还设有音乐馆、儿童馆与诚品酒窖。临近岁晚,卖场内到处都是中国红,年味儿十足。在这里,你尽可以渡过充实、小资、知性的一天。

这一天的最后一站,是附近的“审计新村”。审计新村面积不大,由一些旧时的员工眷属宿舍改造而成,是台中新兴的文创聚落,里面以经营创意手工和咖啡甜品等小店为主,颇具小资情调。我抵达时天色渐暗,华灯初上,人不多,很安静。看着小店内透出来的暖暖灯光,心里也觉得很温暖。

台湾人管摩托车叫“机车”。很多人都知道,机车是所有台剧的标配,可谓“无机车,不台湾”。台湾人喜欢以机车代步,这应该与台湾人多、大多城市道路老化拥挤有关。尤其在上班时段,马路上到处都是机车的马达声和喇叭声,场面相当震撼。台剧里常常能听到这样一句对白:“某某人真的很机车啦”,其实就是形容这个人很囉嗦,像嘈杂的机车一样让人很心烦。这次来台湾,我本也很想感受一次宝岛的机车文化,租上一辆机车四处游荡,想想都拉风。然而我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环:我没有国际驾照!机车游计划彻底落空。我想退而求其次,找一辆“小电驴”之类的来代替机车,可转悠了一大圈,始终未能如愿,只好老老实实地继续迈腿。

前方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走近一看,见上有“台中市政府”字样。这幢典雅气派的建筑原是台中市政府大楼,为日据时代的台中州厅所在。市政府主要办公室搬迁后,这里成了台中市环保局与都发局的办公大楼。楼外是一个大广场,有两群人正在取景拍婚纱照。我见路边停有一排公共自行车,决定取之代步。租车手续相当简单,只要用悠游卡系结一个台湾电话号码,就可在专用的app上申请账号,然后把悠游卡放在停车柱上嘀一下即可取车走人,还车时把车放好在停车柱上,再用悠游卡嘀一下,就完成了还车扣费。在台湾骑公共自行车的感受主要有二:一是车把上有三个变速档可以选择,上坡省力;二是自行车道安全、平整,凡有一点落差的地方都设计了顺滑的小斜坡。这两样都很贴心,比我在其他地方骑车都要舒服许多。

骑车所到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彩虹眷村”(注:台湾的“眷村”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国共内战失利的国民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导航上显示骑行距离大约9公里,我虽然是慢悠悠地边骑边看,却也因为日头太猛,骑了一身汗。途中客栈小姐姐微信找我,得知我骑车去彩虹眷村时,很是吃惊,说我是她所知道的第一个从客栈骑车去彩虹眷村的人,太不辞劳苦了,而且放著前10公里免费的公交车不坐,也是笨得可以。哈哈,无所谓了,来都来了,各种交通工具都体验一下又何妨。
彩虹眷村位于台中市南屯村的岭东科技大学附近,原是一处特别小的普通眷村。几年前,政府对当地一些旧眷村进行拆迁,眼看着这个小眷村也难逃厄运。眷村里的退伍老兵黄永阜老人,因为怀念在村内生活的岁月,拿起刷子用油漆在自己老旧的房屋墙壁上作画,画上人物、动物和有关眷村的故事。邻居们也纷纷邀他作画。于是,一个小小的眷村慢慢被明快的色彩填满,并受到了当地艺术家的关注和年轻人的追捧,使其逐渐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从而避免了拆迁的命运。人们也把这个色彩鲜艳的村子称为“彩虹眷村”。对我来说,黄永阜老人和彩虹眷村的故事比眷村本身更具吸引力。我觉得那铺满墙上地下的色彩都太过于艳丽了,以至有些人物造型竟让人产生出莫名的诡异感。
午饭后改乘公交车往东海大学。不得不说各种app太方便,随时随地都能掌握实时公交,坐车转车没难度。

东海大学是台湾地区顶尖的私立综合大学,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是国民党退守台湾后,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董事会为传承包括燕京和金陵在内的大陆13所知名教会大学的优良传统而在台湾拨款建立的,被视为台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素有“台湾最美大学”的美誉。学校定名为“东海大学”,意为“在海之东”,以彰显传承大陆大学教育学风的理念。1953年11月,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亲自主持了东海大学奠基破土典礼,以象征中美两国的教育合作。此后,建筑大师贝聿铭、陈其宽、张肇康等应邀负责校园设计,积极进行校舍兴建工作,195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一进校门,我马上被优美的校园环境所深深吸引。整座学校就好像隐藏在一个大森林里一般,树木高大挺拔,校道曲径通幽,校舍古朴清雅,错落有致,颇具唐风。午后太阳虽大,但漫步于浓密的树荫底下,居然不觉得很热,偶尔一阵微风拂来,倒十分清爽宜人。

我看了看校道旁的指示图,直奔路思义教堂而去,我要第一时间去看看那座坐落于这所大学的草坪之上,入选美国Getty Foundation视觉艺术基金会于2014年评选10个全世界最美20世纪建筑的教堂。眼前的路思义教堂造型简洁独特,线条优美柔和,看上去就像一双合十祈祷的手。据说贝聿铭先生起初想用教堂较常用的砖砌哥德式建筑,但因为考虑到台湾地震频仍,而提出了目前所见的六角形底座、像“倒船底”形状的方案。教堂外观由四片“薄壳”构成,这种双曲线设计既使得屋簷曲线更具美感,又与内部的交叉补助小梁相结合,使建筑物本身可以承受复杂的结构力量。可惜这天教堂并不开放,无法一堵其室内风采。我企图通过镜头从各个角度反映这座建筑精品的妙不可言,却碍于技术的拙劣,最后只余顿足捶胸了。
由于要赶在日落前到达高美溼地,所以参观文理大道、图书馆以及各处院系建筑等都只能点到即止,实在遗憾。好在在乳品小栈购得一大瓶东大牧场自产的鲜牛乳,就著热辣辣的天气咕咚咚一通豪饮,好不痛快!

高美溼地位于台中市清水区大甲溪出海口南侧,隔着台湾海峡与福建省厦门市遥遥相望。溼地距离市区有些远,坐公交车过去貌似有很多很多个站。还没到站,远远便望见前方矗立著好多大风车。尽管那些巨型风车叶的转动已经向我发出了大风预告,但脚一碰地仍然被猝不及防的一阵狂风刮得险些倒下。风实在是大,车上下来的人被吹得接二连三东倒西歪,大家扎稳马步后,看着彼此的一片凌乱,都相顾大笑了起来。
眼看离日落时间只有半个多小时了,我赶紧跟着路牌所指向高美溼地方向走去。一路上顶着狂风,努力走稳每一步。越往前走,眼前景色越是开阔,一条长长的木栈道向溼地腹地延伸,一直延伸到大海的怀抱。这时潮水已经退去,广袤肥沃的溼地从海水里展露了出来,在天边的落日红霞映照下熠熠生辉。由于高美溼地同时拥有泥质及沙质滩地,加上河口沼泽地带交会在一起,孕育出丰富复杂的溼地生态。这里潮溪、草泽、沙地、碎石、泥滩等多样性的栖息环境,成为了各种底栖生物、鱼贝类,鸟类、水禽类栖息的最佳场所。站在栈道上,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好多叫不出名字的水鸟,更有为数甚多的各类螃蟹在淤泥的小洞里进进出出,可爱极了。我在栈道边上坐了下来,双脚吊在栈道外,脚底都快触到溼地滩涂了。就这样,我一边欣赏著壮美的日落,一边想着会不会有一只调皮的小螃蟹突然垫高脚用钳子夹一下我的小脚趾呢?

回到市区,分别到附近的中华街夜市和一中街夜市逛了一会,觉得没什么意思,关键是已经累得够呛,便折回客栈洗了个热水澡,再泡上一壶香浓的普洱,两杯热茶下肚,回想着这一天所见的缤纷色彩,怎一个惬意了得?!

(六)文艺之约

由于接下去想去台南,所以计划留在台中或附近的时间最多只剩一两天,有朋友建议我参加当地的“清境农场+日月潭”一日游,然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确非吾愿,考虑再三,终究作罢,而决定以“一个伪文艺中年赴一场文艺之约”的方式来结束我的台中之旅。
位于六号公园内的台湾美术馆,四周是大片绿地,台中市政府特意将这片绿地公园规划为美术公园,公园内陈置著为数不少的大型景观雕塑。

“台湾美术馆的诞生,来自台湾房屋以‘深耕台湾、热爱台湾、了解台湾’的企业精神为出发,怀抱着对台湾的情感,提供多元文化空间,支援艺术并推广公益活动。借由集团海内外的资源,扶植台湾本土艺术家成长持续创作,提供艺术发扬的平台,支援艺术家站上国际的舞台。台湾美术馆除了一般的展示空间外,还有两间特殊展览室,专供镭射艺术、光艺术、动力艺术、录影艺术及电脑艺术使用,使得展览主题更全面而多样。馆方典藏室以已故的美术家作品为主,也有明清时期台湾地区美术家及当代美术家作品;馆内的资料中心蒐集了国内外美术图画、影片、录音带、幻灯片及美术家资料等;开放式展示的美术街及美术广场,设有文物供应部、咖啡座等,兼具赏展与休憩功能。”(这段话来源于互联网,我只理顺了一下。之所以摘录这么一大段话,是为了弥补游记的空白,因为除了饶有兴致地欣赏了一阵馆外碑林的石刻书法外,进入美术馆后我对眼前所见几乎都是‘看不懂’和‘不明白’,实在是尴尬之极!所以也不敢过多地去描述或谈感想,以免越写越显无知,此处就省略若干字吧,只上几幅图)

午后,我死心不息地转去了另一个美术馆——勤美术馆,试图再次验证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艺术细胞。说好的下午2:30开馆,过了20分钟却依然大门紧闭,看着门前草坪上的“很多把刷子”,心中说不出的沮丧:是不是没两把刷子的连门都不让进了……

无奈之下,只能提前到了孔庙。台中孔庙与忠烈祠毗邻而建,地处双十路与力行路的交岔口处,此处环境清净幽雅,树木枝繁叶茂,与不远处的闹市和高楼仿似不在同一个世界。穿过力行路口那两座冠以单簷青色琉璃瓦顶的“道贯古今”与“德侔天地”牌坊,左侧便是孔庙了。台中孔庙的建筑格局乃参照曲阜孔子庙缩小规模,并为与隔邻忠烈祠的清代宫殿式建筑与彩绘有所区分,采取仿宋代四方形宫殿式建筑形式,给人感觉浑厚、肃穆、朴实而壮观。其正门为与照壁相对的檽星门,两侧各立金声、玉振二门,均以华表为柱,栅篱为门,中央双柱柱头有一对狮子,气势庄严。依古礼只有皇帝与状元方能由檽星门进出。门后泮池采半圆造型,其上跨有“碧水桥”,桥栏亦仿照宋朝的勾栏抱鼓形式。沿池泮后的林荫通道,经观德门、毓粹门、大成门,到达孔庙中心大成殿。大成殿屋顶为歇山重簷式,庄重威严,而斗栱梁柱皆释以宋代彩画,颇为典雅;殿内供奉孔子及其72弟子。大成殿两旁有东庑西庑,奉祀历代先儒神位,两庑连线礼乐室,后方则为供奉孔子祖先牌位的崇圣祠。我行走于孔庙之中,感受着我泱泱中华数千年文化的灿烂辉煌,品读著万世师表孔老夫子的儒学精华,内心一股自豪之情、景仰之意油然生出。

回客栈取了行李,到台中火车站买了一张到台南的火车票,两个小时后,我便置身于嘉南平原上的府城台南。客栈房间的陈设和电器都好有怀旧feel,我喜欢!
台南,这个台湾全岛开发最早的地方,又将会给我怎样的惊喜呢?

(七)迟到的台南

(2021年4月25日。由于某个已经记不起来的原因,游记竟没接着往下写,一直拖到两年多后的今天。为了勉强保持完整,决定把当时在微信朋友圈简单记录下来的图文填补余下的空白。抱歉,我让台南迟到了。)

2019.01.10
府城台南,是台湾最早的发展中心,历史悠久。这里与台北台中的气质与风格截然不同,建筑和街道都有一定年纪,甚至连汽车也是旧款的居多;中西方宗教气氛都更浓,庙、宫、殿等与教堂随处可见;小吃的品种多得无法想象,各种食物香味充斥着大街小巷……在台南,你能看到的除了旧物,就是食物。

2019.01.11
今天算是一个伪文化人的文化之旅:
骑公共自行车到台南火车站,坐南下线一站便到了很有历史也很有味道的保安火车站。
从火车站步行一公里就是奇美博物馆。博物馆建筑本身已是相当震撼,其馆藏更是出乎意料的丰富,而让我最叹为观止的是布展的用心和细致。
午后参观台湾文学馆,依然被布展的认真和一丝不苟所折服。
而台南孔庙作为明永历年间便存在的台湾第一座孔庙,也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所建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虽然不大,却很值得看看。
孔庙门前马路对面是一家二手书店,可供市民借阅或坐下阅读,文化气息很浓。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忍不住选了本书在角落看了好一会。
走出书店,不远处便是纪念郑成功的延平郡王祠,可惜临近闭馆时间,只能步履匆匆走马看花。
晚上是体验饮食文化的时间。大东夜市比之前去的台北宁夏夜市和台中中华街夜市、一中街夜市感觉都要好,很多人本地人和游客在逛吃逛吃。
今天,我还路过了一间感觉很中式的天主堂。

2019.01.12
来台湾这些天,今天最轻松,睡到自然醒,收拾好,跟房东道了别,拖着行李箱去坐到台南高铁站的免费接驳车,在高铁站吃了个台铁便当,然后不用两小时就又到了台北。依然选择了台北车站附近的民宿,与前几天住过的民宿在同一条路上,周边道路和环境已经比较熟悉,出门逛吃基本可以不用导航了。一下楼听到唱戏的锣鼓声,循声寻去,原来是戏剧团进社群义演,听了一会,觉得演的大概是闽剧或潮剧。早早地转了一圈回来,泡了壶单从,手机轻声地放著“快乐888”,就著柔和的灯光,静静地看会书。

2019.01.13
起了个大早,去附近的菜市场逛了一圈。
逛完早市,便乘捷运去了淡水。沿淡江骑自行车还是挺舒服的,可惜天气并不给力,一直阴天不见放晴。
教堂里信众们正在唱诗,神职人员过来很有礼貌地邀请我跟他们一起做礼拜,我说谢谢,我只是看看。 随后是参观校园,淡江高中和真理大学,都是有一定历史的学校。淡江高中因周董拍《不能说的祕密》而为大众所知,校园也确实漂亮。路过红毛城,没进去,直接去了渔人码头。喜欢看江面上泊得整整齐齐的渔船。
往回走的时候,淡水老街人流涌动,到处都是排队买小吃的人龙。我只能推著车慢慢向前挪,顺便欣赏欣赏这沿街的美食。

2019.01.14
抓住行程的尾巴,一早出去再次感受了一回路边摊的白粥小菜,然后信步来到位于淡水河畔曾经风光无两的大稻埕码头。码头极清净,只有寥寥几个市民再晨运。附近的迪化街是台北自古以来南北货运转的集中地,现在也仍有不少参茸店、药行等,很有年代感,与二十分钟步行路程之外的现代化都市景象反差颇大。
这次台湾行的前段和后段都在台北,天气就没怎么好过,不是阴就是雨。今天这个大蓝天是出来欢送我的吗?
一路奔波,终于又回到了温暖的家,终于又吃上妈妈做的可口饭(xiao)菜(ye),终于又可以躺在自己的床上舒舒服服地安然入梦……明天,努力搬砖!

(八)我的脚印(以往的部分游记连结)

西游记——记我们的甘南、青海湖之行(2019年)://www.mafengwo.cn/i/780185.html
走在天路上——2010年9月四川西藏之旅://www.mafengwo.cn/i/780181.html
新疆行(2012年6月)://www.mafengwo.cn/i/5393186.html
暑假,泰之旅(2018.6.30-7.6泰国曼谷普吉岛)://www.mafengwo.cn/i/9936586.html
行走香江(2017.03)://www.mafengwo.cn/i/8170326.html
吴地印象:轻巧灵秀与厚重沉稳的完美结合之一:姑苏 城里城外(2017夏苏州无锡南京行)://www.mafengwo.cn/i/7988985.html
吴地印象:轻巧灵秀与厚重沉稳的完美结合之二:梁溪 书香乐韵(2017夏苏州无锡南京行):
//www.mafengwo.cn/i/7989099.html
吴地印象:轻巧灵秀与厚重沉稳的完美结合之三:金陵 古往今来(2017夏苏州无锡南京行)://www.mafengwo.cn/i/7989294.html
2017.06 云南 行之 坝美 、 普者黑 实用攻略(食住行等资讯,福利贴,纯干货): //www.mafengwo.cn/i/7136258.html
心之回归——2017.06 云南 行之 坝美 、 普者黑 (一): //www.mafengwo.cn/i/7131947.html
心之回归——2017.06 云南 行之 坝美 、 普者黑 (二): //www.mafengwo.cn/i/7133255.html
心之回归——2017.06 云南 行之 坝美 、 普者黑 (三): //www.mafengwo.cn/i/7135238.html
心之回归——2017.06 云南 行之 坝美 、 普者黑 (四): //www.mafengwo.cn/i/7138847.html
心之回归——2017.06 云南 行之 坝美 、 普者黑 (五): //www.mafengwo.cn/i/7143041.html
心之回归——2017.06 云南 行之 坝美 、 普者黑 (六): //www.mafengwo.cn/i/7165871.html
心之回归——2017.06 云南 行之 坝美 、 普者黑 (六): //www.mafengwo.cn/i/7171772.html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