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香港历史和风俗的《香港故事》常设展正在进行更新。现在有一些经典的展品重新布置在展厅。展品因着不同的历史背景而被搭配不同的灯光和环境。非常喜欢这次的布局,看展览就像在穿越历史隧道。希望这个布局是更新后《香港故事》的雏形。

这个陶盘底部有很多小孔,而且距离盘底有一定距离,感觉在底下放两块碳就可以烤肉了


陶土制的狗、牛和房屋在当时算是小孩玩具还是艺术品?

莲花瓣陶器座的色泽和厚度很像有艺术造型的曲奇饼


这种底部窄的器具总是让我担心随时会摔碎。

要不是说明提示,我真没看出青铜剑上还有人脸。

由东南沿海的惠州、海丰和陆丰迁移至香港的人又称为福佬。他们的儿童会佩戴狗头帽和报平安的锁链。看来大家的习俗都差不多,起个狗蛋、二臭之类的名字好养;戴个锁保平安。

龙船舞舞者当时戴这种帽子应该也不太方便吧,阳光、珠帘和珠帘的影子也挺晃眼的。

以前只知道洋车,现在才知道是从日本传来的东洋车。

小脚皮鞋是我想像中的张爱玲妈妈穿的皮鞋。

这些店铺的颜色换成乳白色可能看着会舒服一些。

曾在中环一个类似图中的绿色铁皮屋的甜品铺吃过一碗绿豆沙,超级好吃,就像是自家做的。

我本以为永和是现在新兴的连锁品牌,原来是很久的老店。

茶庄红墙旁边的灯好可爱。

第一次见凉茶铺是刚来香港读书那年和同学去庙街。当时同学正上火,然后拿出几枚硬币喝了碗廿四味。那感觉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将银子拍在酒铺的案头,然后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






我很少去冰厅,总觉得那里太狭小。早餐来一份窝蛋麦片配猪扒和煎西多士很可以。很想念新加坡的咖椰多士和生滚蛋😋😋😋。

可能我口味算奇怪,很喜欢盆菜中煮过的烧鸭和切鸡。海鲜类的我反而更喜欢清蒸。

隐约只记得小时候吃过花占饼,后来就没见过了。到香港,在超市发现后买了好多,结果腰上不止多了一圈儿肉






历史博物馆藏的70年代的海报。

相隔四十年又要清洁香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不过这次的曱甴是人形的。这是我的二次创作


相比于艾某某的作品,我的创作更像艺术品,更表达了当代心声,应该能被M+展馆收藏吧


这个展览还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利用文字、动画并配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复制品,清楚说明了英国贩卖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香港一步步被清政府割让于英国的事实。

在日占展区也有东江纵队的资料。

结束语也强调了香港自古以来和岭南同属的一个行政系统、文化风俗也一脉相承。

希望《香港故事》更新后能够详尽生动的描述客观史实,让参观者认识到香港本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