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出发

港马,是我人生的第七次马拉松,也正因为此,才有了一次不太正经地去“旅游”的机会。
而香港之于我是既陌生又熟悉的,这座城市从历史中、电视上,款款走来。它既没有整齐划一的景致,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情调,它就像一个魔方:一面是山,一面是水;一面是悠闲,一面是紧迫;一面是历史,一面是未来;一面是繁华,一面是落寞……
两个人,五天四晚加上一场马拉松的印象,可能是那种快速和拥挤所带来的切身体验,无关什么景点,更无关什么吃吃吃、买买买。

一. 行程篇

Day 1 从旺角到中环

旺角——九龙公园——星光大道——中环(半山扶梯)——PMQ元创方

去香港的行程还是挺顺利的,早上7点半的飞机,延误了1个小时左右。到香港的时候差不多快中午12点了。之所以选择一大早的飞机,也就是想节省半天玩的时间。
民宿的房东建议我们坐机场巴士A21可以直接到住的地方楼下,非常方便。
一出机场,就看到了渣打香港马拉松的宣传广告,“一起,我们跑更远”

最有港味的街道,繁华与落后有时候就差一条马路。

到了住所赶紧安顿下来,就准备出门了。
楼下就是吃车仔面的店铺,很多当地人正好吃午饭的时候,我们也想试试看。后来才知道,车仔面原是在五十年代香港经济最低潮时兴起的,因当时小贩是推著一架小车在叮叮车站牌旁售面,故得名。当时街头涌现了流动摊贩,最多便是搭起车仔面档摆卖不同的熟食。贩卖车仔面的木头车中的“煮食格”,分别装有汤底、面条和配料,顾客可为面条自由选择配料,通常不费很多就可饱餐一顿。车仔面由三部分组成:面底、汤底、自选菜。老板告诉我们,我们至少得点三个自选菜。面一般,感觉就是方便面,没什么劲道,上面的料还有汤底还是挺好吃的。来上一碗先垫垫饥,一边吃一边看着电视里的八卦新闻。。。

第一站就是九龙公园,因为要先去那里领后天一早马拉松的参赛包。
九龙公园就在弥敦道上,离我们大概3公里不到,所以我们决定走过去,顺便扫一遍街。

在旺角中心还偶遇了富豪雪糕车。10块一个蛋筒,确实挺好吃的。。。

顺利到达九龙公园游泳馆,出示身份证件,拿到了我的装备。

下一站就是维多利亚港了,天气不好,大雾,看出去都是灰濛濛的。
另外一个不巧,星光大道也因为施工而关闭了。

星光大道变成了宣传画报

景色差强人意的维港就这么匆匆一别后,决定过海去中环。

中环 Central 是香港的心脏,这里既是金融、商业中心、购物、美食天堂,也是文艺青年打卡地,它是香港最繁华的代表,精英们的聚集地。

中环也是这次香港之行我最喜欢的第一个地方,因为可以逛的地方太多了。嘉咸街涂鸦墙、引领潮流的安兰街、荷里活道、永利街、都爹利街、半山扶梯。
话说这个半山扶梯,从下到最顶,大概可以坐半个小时之久都不夸张.

站在扶梯,往下拍的街景,也是独具一格。

这个大叔的发型,真的很有港味。这幅画面,也特别有港味。。。

因为香港电影,香港的好多建筑及地点好像更有感情,中环至半山扶手电梯就因为王家卫的重庆森林而有了一层浪漫的色彩,一路延至向上的电梯可以让你沿路看着林林种种的店铺,要是慢慢的摸索其中的每一条小道,进入每一间形态各异的店铺,应该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吧,我们等不及坐到顶就下来扫街了。

网红的嘉咸街涂鸦墙,人山人海排著队。一边要等著镜头里面熙来攘往的汽车开过去,一边还要想尽办法摆着各式各样的pose来迎合这涂鸦的气质。 在一边看着别人拍的我们觉得特别好玩,当然也未落俗套。
那么就用我最擅长的奔跑姿势吧!

其实相比于那副网红涂鸦墙,其实还有更多有个性的墙

还有这幅涂鸦墙,也特别好看啊,还没人。。。。
从这面墙拍完,就往上走去PMQ元创方了。

楼梯街,非常有特色的街道,四通八达,虽然要靠步行,但可以感受香港中环人民的日常生活。笔直长梯倚山而建,文武庙与西洋教堂交相呼应,香港特有的融合文化在此极尽描摹。

拾级而上,就到了PMQ。
原创方PMQ拥有功能迥异的神奇tag:前已婚港警宿舍?文化产业工坊?时髦复古boutique汇集地……?
为了具体表达战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元创方的建筑都被翻新改良,住宅的单元转换成了一间间工作室和商店。不同的单位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元创方本身也是不是举办活动来吸引参观的游客。宿舍使用半开放式的设计,原本的厨房现用作展示商户的艺术品及货品外,也用作休闲区供游人随意休息。四楼的平台作为通道连线两幢建筑物,并且通过设计变成了空中花园。

这个背景墙的一小块一小块还是丝绒质感的,很是精致。

我们去的那天,正好有个chanel no.5的小展览。

下午一点多的车仔面,一直支撑到晚上8点左右。实在也是有点饿了,找了附近的“翠华”餐厅。虽然去香港的好像都要去翠华啊,兰芳园什么的,其实就是一家连锁快餐厅,完全没有特色可言,味道都差不多,大同小异。为了填饱肚子还是可以的。如果要花时间排队的话,还是算了。不推荐。

途径兰桂坊。
作为摄影爱好者,夜晚的兰桂坊,真的是让你看尽香港的繁华与众生相,微醺状态下的兰桂坊,有着整个香港的中西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多元、自由。

华灯初上,渐入佳境,路过了星巴克冰室,也就是有名的都爹利街。
都爹利街承载了香港的“历史”,是香港最著名也是目前仅存的煤气灯街,曾经有很多TVB剧集都在这里取景!晚上伴随着煤气灯的暖色调,特别有复古的感觉。而且不要错过旁边的那家星巴克,与其他星巴克不同,充满了香港老街情怀~

Day 1的行程结束了,拖着疲惫的两条腿回家休息。

Day 2 网红打卡点

香港中文大学——彩虹邨——怪兽大楼(益昌大厦)——叮叮车(到中环)——天星小轮

早上的早餐,是在住所对面的当地菜场三楼小餐馆吃的,特别接地气。老板娘还大方地送了我们一个煎蛋吐司。

就是这一顿早餐,也撑了我们一天,都没觉得饿。。。。这个通心粉真是神了。

今天的行程,围绕着许多热点拍摄地。
第一站,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港铁坐到“大学”站出地铁就到了。台湾诗人余光中写的一篇散文《沙田七友》,其中将香港中文大学描述得美不胜收,让我觉得说什么也要去看看。
香港中文大学由三所中文专上学院(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组成。而我们重点要去的“天人合一”就在新亚书院,学校门口有免费的巴士,2路可以直接到。

校园是沿山而建的,所以有很多爬山路。花园、绿地、各种建筑物都是掩映丛中,一步一惊喜。

第二站,彩虹邨
彩虹站C4出来可以看到一所小学,小学旁边停车场上2楼就是彩虹邨拍照的地点。
不知道这个点怎么那么红,也说不上哪里不对,反正我们有点失望。不过也许这就是香港特色。

彩虹邨就是香港的一座公共屋村,每幢大厦的外墙都涂上不同颜色,形成一道彩虹。而且,村内七条街道的字首都以彩虹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开首,仅此而已。

看这背景里面,多少人啊多少人!

沿着港铁继续,准备去鲗鱼涌怪兽大厦。
说是鲗鱼涌,后来看攻略才知道,我们要去的怪兽大厦并不在这一站下车,而是需要坐到太古站更近。
而偶尔经过的这一站,正红色的广场特别好看。由于太古站建在花岗岩地底,所以车站大堂是广阔的无柱地底空间,也曾是亚洲最大的人工石洞。

香港,石屎森林,这个貌似已经画上等号的名词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每天营营役役、穿梭在不同的区份,上班,下班,种种的一切都只为的是活下去。在香港,速度和冷漠总会把人压迫的喘不过气来。而这个怪兽大厦,就是典型的代表。
之所以去这里,就是因为这里也是变形金刚5的取景地。

从压抑的空间出来,另一番繁华朝气、熙来攘往。

坐上叮叮车,回中环码头坐天星游轮回九龙。

我眼中的叮叮车就像个流动的大广告牌,每辆电车都有专属的颜色,自由穿行互不打扰。这种古老而传统的交通工具也只有在香港才是独特,有味道的吧。

前往码头的天桥上看出去的蓝天,还有摩天轮。

这就是中环码头了。

天星小轮上岸就是海港城。周末,人山人海的。想着第二天一早还要跑马拉松,匆匆吃了晚饭回家休息了。

Day 3 马拉松日+上山下海

2018香港渣打马拉松 ——坚尼地城(西环泳棚)——太平山

第三天去的地方不多,主要大半天的时间都被跑马拉松占据了。
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港马的现场。

港马是分批出发的,我是第一批(马拉松挑战组)早上6:10分发枪。
4点半起床,5点15分出门。

就这样,我以3小时38分49秒完成了让人望而却步的三桥——昂船洲大桥、青马大桥、汀九桥,和令人乱掉步伐的三隧——南湾隧道、长青隧道、西区海底隧道。

跑完回家洗好澡,实在肚子饿,就去了附近的华星冰室。
也是一次不太愉悦的体验,实在是太小了,四个人的桌子一点点大,还要和人家拼桌。两个人肩并肩挤得手机都没办法从口袋掏出来。
所以点的菜也没法拍照片了。。。。

小金刚上午跑完全马,下午又负重准备出发向坚尼地城的西环泳棚进军采风去。

来到坚尼地城,不得不去一趟INS上也红透半边天的西环泳棚。
从地铁站出来,就看到一个很大的麦当劳,红色的背景也特别好看。

去往目的地沿途风光极佳,而且空气清新,时不时还会看到很多人上上下下地在跑步。只是我这个刚刚跑完全马的人看着他们在跑,觉得特别累。

到了目的地了,又是一段连续的下楼梯。一边下去,一边看到上来的人都气喘吁吁的。

Ins上知名的泳棚照片,就是在这个出海平台拍出来的。然而周末的时候实在太多人了。大家虽然非常自觉地在旁边的走道排队逐个等候拍摄,估计轮到我起码要一个小时以后了。放弃,就在另外一个角度拍了几张收场。

此时已经下午三点半多了,还想等著日落前赶往太平山顶看日落。
上山的过程也是曲折离奇,option 1想着体验一把上山缆车,谁知道缆车站乌压压的全是排队的人,放弃。遂选择option 2再次回到中环码头,坐当地人的15路大巴上山顶。这一坐,晃了将近1个小时才折腾上山顶。好吧,既来之则安之。

其实很期待,结果那天晚上去山顶上雾大风大,总算也没白来,终于拍了一张夜景。

观景台上,耀眼霓虹带来视觉刺激,一栋栋建筑物的轮廓被灯光冷峻的线条勾勒出来,比白天更加清晰,像是有了生命气息似的。写字楼上密密麻麻的灯光,多半不是装饰灯,而是那些迟迟未下班的白领在工作,他们用一盏盏灯点亮了香港高度的繁荣。
这时候,大家才能看清满是华丽“装饰”的维港,不只是一个景点,它是中国,亚洲,甚至世界的重要一站。

回到旺角,找了一家附近的烧鹅,这一顿吃的特别的满足。

Day 4 Shopping Day

东荟城名店仓——中环——铜锣湾

今天是在香港的最后一天了,该买的不该买的一样都还没买。所以主打线路就是shopping.
早上睡了个美美的懒觉,9点半出门去喝了早茶——稻香。时间掐的刚刚好,再晚一点就又要排队了。
上半天花了点时间去了outlets东荟城名店仓。

港剧中经常有两人迎面过马路,却依然擦肩而过的情景,其实只要站在香港核心地段尝试一下,大家就会真真切切体验这一场景,因为真的有太多的人,摩肩接踵,太多的事,应接不暇。

马路上熙熙攘攘,到处是混杂着各色面板的人群,他们在行人红绿灯的“噔噔”声中,齐整了步伐,然后迅速从一处屋簷转移到另一处屋簷下。如果路口是在坡道上,绿灯闪烁的瞬间,人潮就如洪水般倾泻开来,快速流入大街小巷,然后继续孕育下一次的“喷涌”。
那高峰时段的中环,仿佛根本不是一条条大街,而是一个个市集,热闹非常。

能这样静下心来看着匆匆过客,也成为一种享受。

香港风景就是在这些侷促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让人看不清其中瑰丽的色彩,却因此而更加神祕了。

偶遇网红Emack & Bolio’s,这家的网红卖点就是他们的雪糕桶,确实是颜值取胜。

那些街的故事,在夜幕中慢慢淡去。
也许香港是一座特别现代的城市,但是站在街角,细细品味却又那么怀旧。

二. 攻略篇

第一部分 行前准备 (住宿 机票 交通 )

1. 住宿
弹丸之地却寸土寸金,无论你在港岛还是九龙,住宿都不便宜。而我还是选择了airbnb民宿。
因为考虑到要离马拉松的起点方便,这次选择了距离起点2站港铁的Mong Kok旺角中心,机场大巴A21可以直达,也免去了我们拖着箱子来回穿梭于机场快线和港铁。关键是,温馨之余,还能有可以同时开启两个28寸大箱子的客厅。
预定连结://www.airbnbchina.cn/rooms/4253961

2. 机票
飞香港的机票很多,我选择的是时间适合、服务也还不错的东航。
之前在预定的时候是用护照预定的,所以等通行证拿到之后一定要再次致电东航,可以免费把护照资讯更改为通行证资讯。因为香港出入境不需要带护照。免费托执行李20KG。
这次两个人去香港的来回机票是2400元。

3. 交通
在香港的交通,你只需要几样东西:
一 、八达通
关于八达通的使用和购买等,请参考如下攻略
//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983.html
二、百度地图
虽然google地图在国外是很好用,鉴于香港很多英文名字也不熟悉,所以超好用的百度地图这时候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实践证明我们这次去的每个犄角旮旯的地方都靠了它。
三、MTR的app
在手机上下载MTR app, 无论你是要离岛还是换乘于各站点之间,这个app都会很清晰的告诉你。
如果你事先要查询,还可以登入网站。//www.mtr.com.hk/ch/customer/jp/index.php

叮叮车
香港的“叮叮车”,即双层有轨电车,东西向行驶,贯穿整个香港岛的北部,经过香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如今全世界只在香港岛才见得到,它成为香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深受游客和本地人的喜爱。
关于叮叮车的坐车攻略请参考://www.mafengwo.cn/weixin/article-1435.html

天星游轮
现在过海的公共交通多了许多选择:过海隧道巴士及地下铁路,但是天星小轮依然以其低价、免塞车、可以饱览维多利亚港海上风光的优势,一直受到广大香港同胞的喜爱,而今更成为到港游客体验香港风情的必然之选。//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51012.html

第二部分 摄影tips

在香港边走边拍的日子里,除了尽情宣泄快门,沉浸式体验独特的文化,还时不时会有懊恼,告诉自己回来后要写心得反省。所以下面不仅仅是香港街拍的分享,也是得失的检讨攻略。能帮到的是缘分,帮不到的就看看图咯。

日期:2018年1月19日~23日
天气: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阴晴间隔的天气,气温在14~22°C。
器材: 佳能1DX2,70-200, 35,三脚架
后期: 主要Lr,部分用PS

最主要的教训:没有带上16-35,哪怕24-70!

这次主要使用刚入手不久的35/1.4进行拍摄。完全被这支镜头深深迷倒而不能自拔,甚至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但是35mm的焦段,在拍摄香港中文大学的“天人合一”的场景和“怪兽大厦”时就明显不够广了。这是主要的遗憾。怎么破?厚脸皮呗。安静的守在一边观察游客,如果有16或者是24焦段镜头的,就上去搭讪,商量著借用一下。

70-200是扫街必备的利器。但是这次用的不是太多。至于三脚架,按照我的经验,是属于不带不安心,带着基本没用的东西。有几次几乎一次都没用。如果对自己的行程有充分的了解,甚至制订了详细的拍摄计划的,就会有更清楚的判断是否要带。这次背去香港,就只在太平山顶撑开过一次。

相机基本使用Av(光圈优先)档拍摄。光圈开到最大。拍摄风景时收小到F6。ISO自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设定到L(50)。白平衡一般是自动,只有在夜晚或者是室内环境下,视情况切换。这样的设定可以让你最快速度举起相机完成拍摄。记得养成每次拍摄后立即检视的习惯,使自己有机会补救。

这张是坐在机场A21大巴前往旺角途中拍摄的。当时做的位置是大巴二层的右边靠窗座位。在车上拍摄,因为车速较快,记得使用快门优先设定进行拍摄,不然容易糊。后期修正了水平,稍微裁剪了下,去掉了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加了logo。

坐在我身后座位上的是位非常可爱的四川小女孩。一直欢乐的说个不停。我把相机开启实时取景,反转,放置在车窗边上,一心想捕捉到女孩子看着车窗外,美丽的眼睛透出欣喜新奇的表情的画面,更妙的还有车窗的倒影,这将会是张多么生动有趣的照片啊!可惜一直没有等到这个画面,尝试了几次,拍下了这张。想说的是,人文拍摄,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想应该怎么拍。我认为形成拍摄决定的思考循环是:哪个画面和场景进入你视线的时候已经打动到了你,脑海中立即条件反射的形成了一张图片。这是个长期训练的结果,玄虚的叫法是“美学修养”。这个条件反射,包含的自己所有的美学品味,如构图,光影的投射方向,元素的取舍,有时候甚至可以看到细节并形成后期的思路,比如玻璃面的反射、飘扬的发丝……接下来的反射,就是比对目前相机的设定是否能够满足拍摄的需求,然后就是立即调整。比如是否要高速连拍,是否要把快门设定到500以抓住拍摄物件在快速移动中的影像,抑或是降低点快门速度让主体周围在移动的物体拉出虚影形成动静对比。以上的拍摄决策基本上都是在1秒的时间内完成。要拍出好的街拍作品确实很难,但这也是街拍魅力所在。拿着相机走上街头,动人的场景每时每刻都在自己周围发生,留给摄影师的问题就是能发现多少?能抓住多少?

走在香港的街头,繁荣会告诉你它来了很久。抬头看到林立的住宅楼,惊讶它的破旧,在我们这儿拆迁改造的都比它新很多,但又感叹居然有这么多吸引人的颜色,而且还搭的刚刚好,褪的也刚刚好,不艳不亮,晦暗的色调诉说曾经的活力。这张特意做了倾斜的构图,纳入了更多的颜色,也抓住了高耸密集的感觉,留白的天空正是放logo的好地方。

天气不是很好,阴沉沉的。中环码头看对面的摩天大楼没有想象中的繁华。前期拍摄没有什么特别的。后期拉低了高光,让云层的形态体现出来,适当降低了点曝光度,增加了点饱和度,为的是还原当时现场感受到的情绪。

来之前也算是看了点其它摄影师在香港街拍的作品,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和基调。叮叮车,拥挤的街道,各式招牌,雨天路面灯光的反射等等元素。当自己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真实的场景迅速引起共鸣,但又不甘心照搬别人的创作。这张图是在过街天桥上从高角度拍摄的街景。里面有吸引自己的香港元素,又不同于多数低角度的视角。不过由于急着赶路,懒得换上长焦。否则,可能会有更好的画面。

这是沿着最长的自动扶梯一路向上的半途,从天桥向下,抓了一张香港特有的红色出
租车
。同样的这个场景,应该还会有更好的画面设计,比如等一辆这样的出
租车
停在路边,用1/30或者更慢点的快门靠在天桥栏杆上俯拍,路中间快速经过的车辆拉出虚影……
后期增加了点暗色调,使得整个画面有种岁月的凝重并突出了马路的质感。logo的新增也顺应着整个画面线条的方向而不至于打破这种协调。顺便提一下这个logo,这是在去香港之前就提前做好的,潜意识里采用的颜色也正是来自这样场景的元素——白色的划线和暗红色的车身。

35头拍的怪兽大厦。这是个经典的画面,很多人都会拍。由于镜头不够广,自己当时躺在地上也只能拍成这样。心有不甘啊。终于借到一个16的头拍了第二张。

16头拍的果然是广很多,带来的很好的冲击力。

下面两张也都是用35头拍摄的。尝试着在镜头限制下是否能有意想不到的突破。

拍摄地点在怪兽大厦外面的叮叮车站。换了长焦准备扫街景。发现路上会有一道从楼宇中间投射出来的阳光,于是等到画面中这两叮叮车行驶到阳光中的时候按下快门。突出了主题,又交代了街景。

花了50港币上了太平山顶,这个观景平台上人山人海。和多数中国景点一样,最好的拍摄角度被拍照卖照片的商家圈起来霸占了。不甘心自己幸幸苦苦背上来的三角架都没用就这样放弃了于是装好了相机调整好 了引数,和卖照片的各种商量最后没办法只能硬来,过程就不多说了,反正在最佳的那个点位撑开脚架快速拍了一张,30秒内完工,等阿Sir来找我说话的时候我已经拍完收摊。好吧,这张照片价值是50HK$。
至于设定,和通常的夜景拍摄一样,ISO调到L(50),光圈收到6左右。调整快门到正确曝光。后期把白平衡调冷,再拉出些暗部细节。

—— 以上,来自此行最大的功臣, 摄影师 jAMES

第三部分 行程

Day 1 旺角——九龙公园——星光大道——中环(半山扶梯)——PMQ元创方
Day 2 香港中文大学——彩虹邨——怪兽大楼(益昌大厦)——叮叮车(到中环)——天星小轮
Day 3 2018香港渣打马拉松 ——坚尼地城(西环泳棚)——太平山
Day 4 东荟城名店仓——中环——铜锣湾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