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置顶

⛰️香港麦理浩径二段简述

🏞️香港麦理浩径是香港著名的行山径,全长约100公里。以西贡为起点,屯门为终点。每500米设一标距柱,序号为M001至M200。
麦理浩径第二段,全长13.9公里。起点为浪茄湾,终点为北潭凹。麦理浩径第二段沿途风景秀丽,途径西湾、咸田湾、大浪坳与赤径,被誉为最美丽的行山径。
麦径二段赤径至北潭凹段,全段石板路面,路况良好。坡度起伏不足200米,沿途指路牌及标距柱清晰。适合家庭旅游及自行车越野活动。

麦径标距柱起点牌

北潭凹,麦径二段路标

🏝️西贡赤径简述

🏞️赤径是香港新界西贡半岛的一处郊游胜地。位于蚺蛇尖西南面,三面环山,面对赤径口海面,属西贡东郊野公园范围。麦理浩径二段贯穿赤径,东至浪茄湾,西至北潭凹。码头附近设有名为白普理堂的青年旅舍。赤径村是岭南客家风貌的渔村,由于村民的迁移,如今已荒废。著名建筑“圣家小堂”,是一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天主教堂。香港日占时期,圣家小堂曾是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常驻基地。

赤径

岭南客家建筑风格的赤径村

⛴️交通攻略🚌

🚌西贡码头乘搭94路九巴到黄石码头。
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钻石山地铁站有96R前往黄石码头,约二十分钟一班。沙田新城市广场有289R前往黄石码头,约一小时一班。
🚤平日黄石码头乘快艇过赤径码头,船程10分钟,船票20港元
周六日乘翠华轮渡至赤径码头,每小时一班。船程40分钟,船票15港元
🏃🏿‍♀️徒步前往赤径,可乘上述巴士在北潭凹下车,行走麦理浩径第二段,全程三公里,行程半个多小时。

每日经停赤径的翠华轮渡航班

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的翠华轮渡航班

💝温馨提示

🥾🧥穿着防滑舒适的远足鞋及保暖衣物。
🧂📱带备足够的食水,保持手机畅通。
🚶‍♀️🏔️留意沿途的路牌及标距柱,认清自己的所在位置。
🙋🏻‍♀️👨‍🌾不要乱扔垃圾及口罩😷,自己的垃圾自己带走。
😷🙏疫情严重,减少人员聚集,出入围村切记戴口罩!!!
🚌⛵下午3-5时,返程游客很多,尽量错峰出游,提早安排返程时间。

🏝️行程路线

➡️黄石码头~赤径码头~赤径营地~赤径海滩~赤径旧码头~良友士多~赤径村~圣家小堂~麦理浩径二段~北潭凹
麦理浩径二段标距柱编号: M043~M048

赤径至北潭凹路线图

🎑行程详述

🏕️麦理浩径第二段,是麦径最美一段。一路翻山过海,可观赏西贡东郊野公园迷人景色。而且整段路的接驳点很多,乘巴士坐轮渡均可进入麦理浩径二段。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与爱好,选择其中一段行走。
长期在香港生活,麦理浩径是我最喜爱的登山远足路线。二段走过不少次,随着年龄的老迈,已经不适宜强体力运动。于是经常将麦径分段行走,尽量不走回头路。适度健身的同时又可游山玩水,确是两全其美。
这次计划行走麦理浩径二段的尾段,即赤径至北潭凹段。由赤径码头起步至北潭凹,全程约四公里。名为行山健身,这点里数简直有点叫人笑掉大牙。不过笔者醉翁之意不在酒,观景寻古为主,强身健体为辅。一路走走停停,观景拍照,全程用了将近三个多小时。
这次分两篇游记,为朋友们介绍我分段行走麦理浩径二段的经历,与喜爱麦理浩径徒步的朋友们分享。

🌤️黄石码头的清晨

⛅清晨乘96R巴士到达黄石码头,开始了这次的麦径远足观景活动。依旧是独身而行,这倒是符合防疫限聚令的要求,不会因为人员聚集而惹上官非。旁观在码头候船的郊游者,好像都不很在意,成群结队谈笑聊天好不热闹。要不是个个都带着口罩,真看不出如今是防疫严控期。
按计划乘搭9:45的船班到赤径。时间早了点,有快艇船主过来搭讪,载我到赤径,船费二十元。本人婉拒,船主又介绍说快艇会节省时间,数分钟便可到达。而轮渡需绕道湾仔(南风湾)码头,行程将近40分钟。我又不赶时间,再次婉拒。其实我坚持搭乘轮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希望观赏到大滩海的海豚🐬。尽管机率很低,还是希望有缘见到这些鬼精灵。

清晨的黄石码头

候船的游客不多

准备登船的郊游客

🌊横渡西贡大滩海

🐬9:45轮渡准时出发。船上的游客不多,有一群南亚人带着大包小包的食品上船,看样子是去野餐。我找了个船头位置坐好,一路欣赏大滩海沿岸美景,留意四周有没有海豚出现。我近期在大滩海域见到过两次海豚,都因距离太远,没能清晰拍摄到它们的身影。
船行二十分钟,到达湾仔码头,南亚人上岸,船上就剩下我与一对露营者了。
轮渡离开湾仔码头,朝着赤径方向行驶,大约二十多分钟,抵达赤径码头。下船只有我们三个人,但上船的人很多。大部分是露营者,揹著大背囊,有些头上还带着圣诞头饰。我这才想起今天还是圣诞假期,咳!这日子过糊涂了。

开往赤径的翠华轮渡,船舱很简陋

中途停靠湾仔(南风湾)码头,大部分乘客下船

湾仔南风湾海面风光

运气好,能在大滩海遇到海豚🐬(较早前的视讯截图)

🏕️赤径码头与白普理营

赤径码头是到赤径露营远足的唯一交通集散地。小小的码头每日迎送不少登山露营的游客。到黄石码头的街渡班次很少,往返主要以快艇为主。黄石至赤径的快艇,单程二十元。香港青年旅舍管辖的白普理堂就在码头前的小山上。三座赤红色的堂舍是赤径的地标建筑。白普理堂的营地设在一独立的小海滩。在此露营要网上预订。原想到白普理营地转转,怎知因疫情暂停开放,无缘入内。
码头上有人在钓鱼,看了一会儿,没见到有鱼上钓。没瘾,继续走我自己的路。

轮渡离开湾仔码头

赤径码头,灯塔旁的钓鱼客

搭轮渡的露营者,头上的圣诞装饰很抢眼

宁静的赤径门海面

赤径码头风光

小山上的白普理堂青年旅舍

🏝️赤径海滩与赤径营地

🐾顺着海边小径一路前行,遇到不少揹著大背囊的露营者。我这一身便装的闲人,相比之下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前行不远,来到赤径营地。今天是圣诞假期的最后一天,营地里有人在收拾帐幕准备撤离。也有人刚刚入住,搭营设帐的忙个不停。快到午饭时间,不少人正在准备午餐。营地上飘着烤肉的香味,令人垂涎。
不敢久留,继续前行。经过一座小桥,来到赤径海滩。海滩上有不少游客,游玩观景拍照。
赤径海滩美得很奇特,与西贡其他海滩相比,确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由于海滩布满赤红色的碎石,致使整个海湾沿岸呈现出赤红色。想必此处的地名“赤径”,应该是源于赤色的海湾吧。
沿着海岸旁的石板路前行,这条小径就是麦理浩径二段的其中一段。前后都是山路,一边通往北潭凹,另一边通往大浪湾的咸田湾。一路有不少行山客向咸田湾方向走,很多都是准备经大浪坳爬蚺蛇尖的年轻人。登蚺蛇尖可是强体力运动,对我这老者来说,蚺蛇尖就免了,过两天翻过大浪坳走一趟咸田湾还可以。

清幽小径通往赤径村

岸边的石滩

岸边随处可见赤红色的火山沉积岩

赤径营地上的帐篷⛺

营地旁的山泉,为露营者提供淡水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海滩旁的小路,就是麦理浩径二段

赤径海滩

海滩遥对赤径码头与白普理堂

麦理浩径第二段路标

行走麦径二段的行山客

海滩旁的营地

横跨海滩的小桥

赤红色的海滩

海滩上游玩的游客

沿着麦径二段继续前行

海滩上拍照的行山客

赤径旧码头风光

赤径村小码头

穿梭于黄石与赤径之间的快艇

码头旁的红树林

🍱麦径二段补给点~良友士多

🍜麦理浩径第二段的景色美,徒步者与骑行者很多。诱人之处不光是美景,还有便利的交通,良好的路况,及沿途的补给点。中段的咸田湾及大浪,有不少士多食店,为远足者提供补给及渔村美食。而在赤径段,良友士多便是个驰名全径的中途补给点。
良友士多位于麦理浩径赤径段路旁,对正赤径旧码头。良友士多已经经营了很多年,是著名的麦径二段补给点。士多经营渔村美食,为游客提供食饮补给,同时还提供住宿。岸边的露天茶座,是游客喜爱的歇脚观景地。士多还租赁独木舟、遮阳伞及帐篷,提供烧烤用具及烧烤食品。
坐在茶座小歇,听一位胖大叔侃大山。茶座前人来人往,嘻嘻哈哈非常热闹。走下士多下面的旧码头看看。小小的码头显得很古旧,码头前有一纪念碑石,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被海水腐蚀得难以辨认。只看清最后一段字是建成码头立碑日期,是公元1955年的4月6日。

位于麦径二段的良友士多

海旁的雅座

良友舍为游客提供住宿

啤酒瓶做围墙,环保又别致

待租的独木舟

很友善的狗狗,这玩意儿绝对不能看门护院

良友士多旁的村屋,大部分已成废墟

看样子也是只傻狗,看着两只破拖鞋

古旧的石磨

小码头前的建桥纪念碑,日期是一九五五年肆月六日

🐚行将消逝的赤径村

🏡赤径是个很小的渔村,村民多为杂姓客家人。赤径村历史悠久,是西贡少数的富裕村落。村内有不少青砖建筑,属于典型的岭南客家建筑。
进入赤径村竟然有惊喜发现。在半荒废的赤径村屋中,竟然见到一间老私塾遗址。
这是一座客家风格的建筑,楼高两层。房间大部分已经凋空,有些看似有人居住,但也大门紧锁。这间私塾名为“宝田家塾”,位于村屋的中间位置,楼高两层。宝田家塾校名牌为赤红色,虽然年代久远,依然很是醒目。校门口另有横幅“德贵日新”四个大字。香港的围村大多是教会学校,像这种儒家风格的私塾确实少见。很想近距离考察一下,怎知院门都用木桩封住,只好远距离观赏,拍下几张照片留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香港的围村居民大多搬到市区,围村文化已经到了消逝的边缘。尽管香港政府很重视文物保育工作,但很多颇有价值的围村建筑,正在逐渐的破落消逝。这些都是笔者所不想见到的。

麦理浩径横穿荒废的赤径村

荒废的村屋

客家建筑风格的村落

大门上方的“天水流芳”牌匾

宝田家塾全貌

到处是残墙断壁

不少游客到此寻幽探祕

通往圣家小堂的小路杂草丛生

🔥曾是抗日基地的圣家小堂

⭐赤径村最出名的建筑应该是名为圣家小堂的小天主教堂。这座教堂不单是西贡半岛著名的天主教堂,更是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常驻基地。
本人对香港的历史建筑颇感兴趣,这次行走赤径,主要是为了圣家小堂而来。怎知进入圣家小堂的路已经被封,兜兜转转费了不少力气,才找到另一条通往圣家小堂的山路。
圣家小堂(The Holy Family Chapel)重建于1874年,取代了1867年被台风摧毁的早期教堂。赤坑村的村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孩子们自小受洗礼。圣家小堂由三部分组成,礼拜堂、牧师宿舍及铭新学校。1980年,它的领导地位被大埔的圣母玛利亚教区所替代,后转变成青年营,如今已经荒废。
值得一提再提的是,在日本占领香港期间,西贡是抗日战争重要活动区域。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港九大队,1942年2月3日在大网仔黄毛应村成立。曾以赤径圣家小堂作为常驻基地。
港九大队凭借西贡山高林茂的地理优势,与日寇进行顽强的游击战。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保家卫国史篇。
圣家小堂是香港二级历史建筑。不过据我所见,如今依然是破烂不堪,形同废墟。
像圣家小堂这样的抗日战争遗址,在香港并未受到重视。换了在国内,早就开发成“红色经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的香港开始拨乱反正,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拥有保家卫国光荣传统正能量的圣家小堂,应该担负起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使命了。🇨🇳

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活动区域遍布港九新界。(资料照片)

上: 港九大队的领导人。下:1987年12月,港九大队老战士重访赤径圣家小堂。(资料照片)

进入圣家小堂的小路

圣家小堂现状

典型的岭南教堂建筑风格

窗门紧闭

屋顶上的十字架

整座圣家小堂被杂草树藤覆蓋

圣家小堂部分建筑已经荒废

🏞️麦径二段徒步

🏡离开荒废的赤坑村,继续向北潭凹方向前行。经过一座小桥开始上山,正式进入麦理浩径二段。这段麦径约两公里,山路坡度不大,最高点高度不足二百米。而且全程石板路面,对于行山者来说,几乎没有难度。可算是老少皆宜的家乐径。沿途的景色很美,近距离俯览大滩海景色的同时,还可远眺西贡东的高峰蚺蛇尖。
轻松行到半山,这里有一三岔路,路口有清晰的路标。箭头所指,一边到北潭凹,一边经土瓜坪到黄石码头。
继续向着北潭凹方向走。沿途遇到不少行山客,反方向往赤径走。自己突然想到,要想轻松行走这段路,应该反向而行才对。也就是说,应该由北潭凹做起点步行到赤径。这段路全是下山路,别说步行,跑步都可以毫不费力。于是暗下决心,过几天再来试试长跑,由北潭凹跑至赤径!

中途的标距柱

回望赤径,风光无限好

最高的山就是蚺蛇尖

沿途的行山客

三岔路口的路标清晰

远眺大滩海及黄石码头

🏡行山客集散地~北潭凹

🌠慢步观景拍照,不足一小时到达终点北潭凹。北潭凹是西贡郊野公园的著名景区,位于北潭路旁,是行走麦理浩径的补给点及集散地。麦理浩径二段到此为止,横跨北潭路,便是麦理浩径三段起点。
到达北潭凹已临近中午,时段不对,没见到太多行山客聚集。检视九巴APP,见96R巴士约十分钟后到达。还有时间,就走过马路,到麦理浩径三段路口看看。这里是一个小小的休闲场地,设有座椅及清晰的行山地图。一支很高大的地标柱,为行山客指点方向。其中麦理浩三段为上山路。经嶂上到达西沙公路旁的企岭下。
三段我很少走,主因是全段山路,要穿越四百多米的牛耳石山等多条山脉,很耗费体力不说,中间还没有补给点。看官看我的游记,都会以为我是个坚毅的户外徒步者。其实不然,俺只是懒汉一枚,行山远足最讲求轻松舒适。这也是我将麦理浩径分段行走的主因吧。

到达北潭凹郊游场地

北潭凹的公厕及垃圾分类回收箱

免费的饮用水加水站

麦理浩径的地图

路牌上的休闲凉亭

自助饮品机及自行车停泊处

北潭凹路牌

路口休息的骑行者

过马路便进入麦径三段

北潭凹麦径三段前的郊游场地

清晰的指路牌

麦理浩径三段由此起步

🚏归途

🚸回到北潭凹巴士站等车。时间尚早,等车的人不多。不大一会儿,96R巴士进站。啪卡上车回市区,这次的远足漫游结束。
提醒各位朋友,别以为北潭凹巴士站如此冷清会持续很久。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情况便不会这样。大批的返程游客杀到,该巴士站会大排长龙,有时要等数辆巴士才可上车。有些人等着着急,更要走回黄石码头总站上车。如此经历,确实给美好的远足行程添堵。因此,行走麦径二段,合理安排好归程时间很重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错峰出行”。
(注:为保持游记的完整性,部分照片为近日补拍)

北潭凹巴士站

全文结束🔚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