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宾馆没有电视,唯一的娱乐就是“卡拉OK”。K房是一间单独的厢房,挂满又黑又厚的窗帘,进门扑鼻而来是一层浓厚的霉味夹杂着好象永远消散不去的烟味;装置也极简陋,一台功放,一台VCD,一台电视,谈不上什么音响效果,一不小心,音响还会发出刺耳的嘎嘎声。小镇晚上没有什么娱乐场所,除了一家灯光羽毛球场地外,其他的都是小饭店,供客人吃喝,玩乐的地方就只有这一家“卡拉OK”了。我们也光顾一回,越南语,韩语,日语,国语甚至粤语歌曲都有,但都是80至90年代的歌曲,加上语言不通,要找到想唱的中文歌曲也绝非易事。
    没有娱乐,不能吃饱就睡,于是便散步。街上是没有路灯的,一到晚上,一片漆黑。沿街的楼房灯火如豆,蜿蜒跳跃,余光照射到路面,斑驳游离。沿着一条条河岔般的泥巴路,走到不想再走才掉头返回,有时运气好的时候,还踩中余温犹存的牛粪,边走边骂,引来如青居民好奇的观望。
   一日,径直向东,沿着主街往清化方向走,在一个拐弯处,发现一个可爱的去处。原来在这小镇,还有一个风格特别的“中原咖啡”店。
   小店毫不起眼,跟普通民居没有什么差别。在夜色中的昏黄的灯光下,也看不清楚它的真实面目,但依稀可以看出装修还是别出心裁的,门楼是竹片镶嵌而成,房顶是当地的特产蒌叶覆蓋。房内布置也简单,沿墙是一排盘景,房子尽头就是吧台,吧台间年轻的老板娘正在调制果汁。朦胧的灯光下,使老板娘显得俊俏神祕。
   从吧台的傍边小门走进,则是另一个天地。原来这里是一个小花园。花园里有柚子树、芭蕉树、西番莲树、荔枝和龙眼树,树与树之间用彩灯相连,浪漫闪烁。每棵树下安置一张桌子,人们就在树间品尝咖啡、聊天、消磨时光或仰望星空。
   我们在一棵西番莲树下落座。我要了中原咖啡的最高等级8号,这里的等级高并非质量和价格,而是浓度。中原咖啡分有八个浓度级别,1号,2号,依次类推,后来还增加一个9号级别,那是女士专用。
    越南咖啡是我的钟爱,爱上它,因为它平易近,价格不高,风味浓郁。第一次品尝是在河内,那是在1992,在一家不大的咖啡厅里, 一边与朋友聊天,一边欣赏曼妙的越南音乐。咖啡的炮制也别致,咖啡放在一个小漏杯里,下面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接着,咖啡一滴一滴地漏下。半个小时过去,朋友才示意咖啡已经调制完毕。朋友建议我不加任何东西,这样可以体会咖啡的原汁原味。朋友轻轻搅拌咖啡,然后举杯呷了一口,一副陶醉的样子。我学着朋友的样子,呷了一小口,苦中带涩,一股中药味道,与我们在国内享受的3合1截然不同。朋友见我皱眉,笑了:“慢慢就习惯了。”半杯过后,稍稍适应,唇齿间居然有耐人寻味的回甘。以后到越南,只要有空闲,都会在咖啡厅小坐,一边等候咖啡慢慢滴漏,欣赏音乐,或者邀上三五朋友,谈天说地。有时干脆就在街边小摊来一杯,感受越南人的悠闲。在这里咖啡不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在国内,咖啡也许是一种时尚,咖啡是喝给别人看的,对男人而言也许是品位,对女人而言则是心灵鸡汤,是一种快感中的苦涩。在越南,咖啡是一种习惯,一份乐趣,一点悠闲,咖啡是喝给自己的,是一种苦涩中的快感。
   从此中原咖啡成了我们常去的地方,慢慢和老板娘熟络。她年轻,芳龄25岁,已是4岁小孩的母亲,她跟很多越南妇女一样,早婚早育。她漂亮,身材高挑,丰满,如果不说,还真的不知道她已经为人妇,为人母;一头黑发,光亮润泽,两只酒窝,笑起来俊俏迷人,尤其是那双水灵灵的眼睛,好象会说话一样。
   我们很少看到男主人,听说是镇上的干部,平时应酬较多,偶尔会回来帮忙。店中还有一位矍铄的老者,原来是老板娘的家婆,婆媳关系融洽,当地人相当羡慕。
   据老板娘介绍,再过两年,他们准备起一栋三层楼房,再添一个小孩。边说边露出她可爱的酒窝。
   品著浓香的咖啡,看着老板娘嫋娜的身影蝴蝶般穿梭在席间花下,我默默祝福她,到时候她一定住上小楼,小楼里咖啡飘香。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