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えつよ / ins:etsuyo623)

日语里有句话,

常常在吃饭前说:いただきます。

吃饭后则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

大致是一样的意思,就是感谢上天赐予食物,或者感谢神明让我又能吃饭等等。

有人说这是与恶劣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习惯用语。

因为火山多、地震多,还有海啸、台风等等,所以总是惶惶不安,觉得有口饭吃就是自然的恩典、神明的佑护,所以动辄感谢这、感谢那。

这恐怕是一种误解。

日本的自然灾害并不比其他国家更多,比如吾国,地震、洪灾、旱灾、蝗灾,规模更大,但是却未流传下来类似的日常用语。可见,自然灾害不是引起、形成某种习惯的必然原因。

以历史的维度来看,日本的资源也不算匮乏。所谓匮乏,主要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因为缺少某些工业原料而给人这样的印象。但是,在这之前农业主导的一千多年历史中,适合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称得上充足且丰富。日本农业多样性特征明显,成熟的农田种植业、发达的渔业、规模可观的林业及相关动植物产出等等,同为日本农业的支柱,相比于众多以农田耕种为单一支柱的国家,曾经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而若单从审美的角度看,日本列岛真可称得上得天独厚。

一则富于变化。

在狭小的列岛上,难得集中了海滨、平原、森林、丘陵、火山、湖泊、河流等几乎所有的景观资源,千姿百态且密集度高,以致交错绵连,相映生辉。并且,受海洋及纬度影响,列岛四季分明,景观在时间维度上也呈现极其丰富的变化。比如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夏日的流水、冬天的白雪,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风景。

二则小而灵秀,可亲可近。

日本虽然山多,但是都不高,并非巍峨迫人的崇山峻岭。平原也很少广袤到广阔无际的程度。河湖也都不大,汹涌泛滥的情况也很少见。总之,少有使人类心生惧意之威严宏大而不可及之风貌。人们居住在山海之间的小平原、小盆地或者河流沿岸,周边近在咫尺的景观培养了笃定的审美意识——比起高远、气势磅礴的壮美,更习惯于可亲可近、纯朴洗练的秀美。

此等景观以及审美偏好,逐渐塑造形成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并以朴素为美的民族意识。进而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日常用语。

饭前饭后说那样的话,起源并非出于对自然的恐惧,也不是类似西方人征服自然后的心有余悸,更不是类似斯德症患者般扭曲的感恩情结。它体现的乃是面对美好山川时,发乎于心的愉悦并甘愿对自我定位的放低。

一句话,因为倾心,才说出谦逊的话。

而听到这样的话,有时会让人想起龙猫居住的大树,以及树下抬头仰望的小女孩。

(图片来自:えつよ / ins:etsuyo623)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