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官方介绍

官方介绍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以“海洋复兴”为主题,力争通过活动,使濑户内诸岛重现昔日自然与人类交相辉映的盛景,让濑户内海成为全球所有地区的“希望之海”。 这也是福武总一郎打造这里意义所在,“当代社会正淹没在物质和资讯当中,我想要制造一片原理城市喧嚣的天地,在这里,人们可以细品‘乐活’的意义。”

策展人北川弗兰曾说过:“这是一个与金钱无关的世界,要是这个环境如此恶劣的地方也能成为一个乌托邦的话,哪怕只有一瞬间,我都想把它一直这样做下去。”
濑户内艺术节的魅力就在于此:治愈力。

其乐,非亲往而不可知也。
看山、听雨、吹风、望海都相当惬意。
包容,跳出固有思维,艺术,岛屿,山海,风雨,小岛居民的淳朴总有能满足你口味的。

好像是刷豆瓣的时候无意中了解了濑户内海这个地方,远离人群,安静,还有三年一次的艺术节,11.4号展览期结束,就是它了!安藤忠雄,草间弥生、西泽立卫、杉本博司、Claude Monet,James Turrell,Walter de Maria……我来了,当然后面几位我是去了才知道的。在爆炸忙的2019年就快走到底的时候,忙完以为的最后一场活动,持续性给boss洗了几个月的脑,我是很认真地在做boss思想工作这件事,而他也是相当敷衍在应付我,于是先斩后奏,机票酒店签证全都settle down后,我提了OA,距离出发也不剩几天了。连续几天OT做好出行前的准备,文字留档,口述交代,列好list每件事该去找哪个对接人,出走前还不忘babysitting到最后一刻,然后“勒令”团队里的小朋友这两周里面非必要紧急的事情不准联络我,最后一天的早晨走到我boss跟前,很平静地跟他说我XXX时间不在,工作已经交代好,明天开始休假,虽然他愣了,但我的假期也到手了。

有点囉嗦,毕竟过去一年了,断断续续写了一些。记性从来很差,感官始终是需要载体去刺激,就算记忆褪色也能有质感的片段存在,所以只有记录下各种细枝末节去还原当时的紧张,雀跃,欣喜,感悟啦。2020与2021年交际之处,做一下整理,毕竟2020sucks,去完日本没两个月就新冠爆发,昨天整理房间又翻出了过往旅途留下的很多票据,照片……不拾掇一下又是一段尘封的旅程,我希望翻出来看时时都觉得历久常新,三年之约,也就是2022年还要再去一次,衷心希望一切重回正轨,生活平平无奇原来也是真的幸福。

艺术祭由13个部分组成,时间关系,我们相对深度地转了直岛,丰岛和小豆岛是挑着来的,路过宇野港,高松港则是每天跳岛游前后的常规节目。日本人严谨细腻的民族性格,所以不用担心看不懂各种指示和时刻表,看好时间准没错。我们买的是Teiennale Passport, 囊括了大部分的展览作品,像一些热门作品地中美术馆是要额外买票的,总体算起来也无功过,留作纪念罢了,不买也没问题的。然后像ferry的4天联票倒是挺划算的,如果你能遵守时刻表的话。像我们这种错过渡轮,重新买快船票还下错港口的人就算了吧。不过相对来说还是会有一些限制,比如快船停运时间比较晚,可以在离群索居的小岛再游离一会。我们没有选择住在岛上,从高松港出发去哪里都很方便,所以基本上每天就是9点多上岛,6点下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不满8小时工作制却觉得无限开阔,时间上被拉长,空间上被模糊了边界。

所有岛上都只支援环行的🚌,自行车🚴‍♀️,或者你可以选择🚶‍♀️

岛屿方位图

Day 1 Nov. 20th 高松港

我是一个人从名古屋坐晚间巴士到高松的,刚好是一个晚上,在日本找路也是个很奇妙的过程,用google map在街区转了两个圈之后,历经问人无果(日本人路盲还十分热心地乱指路)后来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自个儿找著坐车的地儿了,车票主要对上时间就OK了,记得隔壁车也是差不多的方向,时间相差不大,当时就很担心我有没有坐错车。一下车就看到了艺术祭的旗帜,啊哈没有走错地方嘛,心生愉悦,那种感觉就像见到了期待已久的心上人,妙不可言。到达高松天还没亮,在车站里取了些资料,对于一个没有做攻略的人来说,大致了解下岛屿的布局是很有必要的,很有画面感,一边也是因为最早也得7点多8点的样子才会有早餐吃。

夜间巴士

估摸著差不多时间,我就出来觅食啦。不过先找个行李寄存🛅,日本到处都是付费的locker很方便,游客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时长和大小付费。

烟火气

吃了当地特色乌冬面,十分在地人的感觉,除了常规但也十分丰富的乌冬面之外(乌冬面大概都在30块左右)再加上还有很多小吃可以选择,10元小吃,就是一个很丰盛的早餐🥣了。

在地人的感觉

吃完早餐大致在高松港口周边逛逛,高松不大,我喜欢用脚步丈量一个陌生的地方,通过城市的建筑、公共设施、张贴告示、商业广告……各种小细节来观察人和城市的关系。走过好几个町(差不多是街区的意思),看了看地图高松美术馆就在附近,总算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了。

纵横的商业町

犯罪嫌疑人悬赏告示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好奇凑过去认真看了看。

自行车自助租借

乍看上去,比起国内的移动支付和自助可真不是落后半点一点,可是或许人家已经经历过这个粗放增长的时代,想要更稳一些更可持续发展一些呢。想起之前去台湾旅行跟一个本地人讨论起这个问题,对方说:效率是个问题,更多的举措是为了安全。其实这种小而美也挺不错的,共享自行车不是把现成的自行车利用起来,而是凭空又生产了很多自行车,有评论说这样的共享经济是伪共享经济。

126代天皇德仁天皇即位

随处可见的小心机

日本的设计总让人觉得很和谐细腻

高松市美术馆
美术馆正好在做一个“社会之解剖”的特展,参观也是不允许拍照的,展示了两个作品。第一个叫“无名”,艺术家用的100多年前法国一个香水品牌的瓶子作为载体,瓶子上的标签放上了每个慰安妇的名字,以此来控诉战争时期的这种性暴力。

无名

另一个展品是用食物来展示日本各地特有的饮食习惯民俗风情,布艺贴做得很形似。通过正反两个极端的侧面,艺术家在解说词里说了自己常在想历史如果发生了一点点变化,我们对日本的印象也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不管规则由哪一群人决定,国家架构组织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对群体决策持有质疑的精神。
还有一些常设展,已经忘得差不多……
过了午后差不多时间拿上行李去到预定好的民宿会和朋友,日本的民宿4点才可以办理入住,可是全程入住都是自助的,根本没有人,我们也真的是很乖,等到约定的时间才过去。

JR 多坐几次也十分熟悉特急券了

特急券会比普通券贵一些,不同于自由席和固定席还有无座位之分,特急券会比普通券完全看你撞上什么时间。我们住的地方叫志度,高松要坐两站地铁过去,是一个独栋的两层日本传统房屋,旁边还有两栋楼,在同一个庭院里,坐落在一个居民区。每天像个本地人一样往返高松和志度,车上能看到小学生,中学生,上班族……每天回来的时候路过书店也会进去看看,沿途的风景很像集集镇,我还特地发了资讯给台湾的朋友阿胜。

每天在JR上的例行观察

学生大大的书包

很好奇在这个经济不发达的小镇上上班族都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在中途下了车,惊喜重返集集镇

Day 2 Nov. 21st 丰岛 Teshima

这天天气有点阴,风很大,出门太晚没赶上ferry的时间(果然套票不适合我们),到游客中心排队买船票去唐柜港,以为时间很充裕,照常帮衬7仔,又是一顿狂奔,拿着热咖啡那种。

买船票嘤~

因为时间太晚没有在网上预约到丰岛美术馆的票,听说会派发一些现场券,看到告示牌还是分时间段领取,十分有希望,所以上岛了就直奔丰岛美术馆去,领到了下午3:10的整理券。

生动活泼的告示牌

啊哈我们上岛啦,坐车要等很久,骑车风太大,还是靠自己的11路吧。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坡路(盘山公路)十来分钟就到了,很幸运拿到了整理券(也就是有了买票资格,相当于入场券),不得不说,整理券真的到处都是,细致“龟毛”的民族特性。
我们没有特别规划路线,仿佛前面只有一条路,走到哪算哪。旅行从来不止景点,重要的是人,我们跟日本的网友会和之后在路上又捡了一个上海妹子,大家交换资讯交流感受。为什么偶尔需要从现实抽离然后全身心扑到路上,厚重的面具负担被卸下之后连人都是可爱纯粹的

丰岛平面图


*暴风雨之家
周而复始的电闪雷鸣,角落边已经有一班人坐着,我们也静静地找好角落坐下,过了一会一个轮回结束就有人起身离开,全程静默,只有闪电雷鸣、瓢泼大雨和冷风交错,很是逼真,有数次我都被吓到。这个装置原意在于展示濑户内岛上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老人到无助和恐慌。

*岛厨房

里面有个餐厅,这是休憩的地方

*十轮寺
路过寺庙,谈论了一番每个朝代审美对映在佛像上,还有鬼神之说:存在能感受得到那个磁场的人,还有为什么小时候完全不相信呢? 因为年纪大了发现没有东西可以责怪了,只好归罪于命运来获得一些心理慰藉;年少时相信努力能改变命运,长大后发现自己有很多侷限性和不可抗力根本无法改变,自己不可靠,只能转而去相信一些虚无。

*窃窃私语的森林
无数的风铃都安装在森林里,在微风中叮叮当当。 每个钟上挂著的透明材料条是过去游客写的亲人的名字。 风铃的声音唤起了灵魂的奥祕,向这些人的记忆致敬,表达了人类生命的活力和短暂性。

我不相信人有来生,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十分特别,由很多种偶然的物质组成,就算时间足够长,千变万化的组合最后又构成了一个你,但这也不是你的人生,只是一个跟你有着一模一样物质组成的人体,记忆才是最独特的。

边走边吐槽,我们都认为吐槽是社交必备专案just for fun,点到为止,为了身心健康远离满满负能量附身的人。

在路上偶遇的祭祀活动

*无胜者—多个篮球
是一个有很多个篮球框的篮球架,有点像小朋友的playground了

*心脏音档案馆
有一个装置让你像是进入到了别人的心里,感受着别人的心情跌宕起伏,可惜没有温度~

一颗心扑通扑通地跳

一边有一排电脑可供登入听取人心的“祕密”,其实就是心脏或强或弱,再加以想象可能可以写出一部小说。另外一边很多人在排队,是等著把自己的心跳声永久封存在岛上,付完钱之后领券排队,之后会进入一个小隔间,有一个电脑和一支像医生用的听心跳的听筒,登入系统跟着指支做就可以顺利把自己的心跳声留下。然后再给自己留一句话,独一无二的编码,还给你一个带子让你随时想重温都可以,比起同心锁我觉得浪漫多了。

我的心脏音存盘

*丰岛美术馆

丰岛美术馆

丰岛美术馆在大海和梯田之间的小山上,远看犹如一滴水,旁边更小的那滴是咖啡厅。售票厅离美术馆其实很近,但从售票厅到达美术馆,必须要沿单行道绕一趟很远的道,整个馆最大的卖点就是尽可能与大自然融合,美术馆的外壳尽可能地压到了最低,线条很柔美。

馆内完全不能拍照,进去之前需要脱鞋子,光着脚踩在冰凉的水泥地上像是在做一种虔诚的仪式,确实也有这种感觉,人不算太多也不能说少,或坐或卧,像是在灵脩,大家都尽量不打扰别人。美术馆里的艺术品就是地上的水滴,圆润饱满,时而冒出消失、时而蜿蜒流淌、时而暂停休止、有些又过了好一会才又和别的水滴汇聚一起奔赴前方,像极了人生。

地上的小洞是永久的,而小球和小伞盖装置是可以开关的,它们控制着水滴冒出和消失的速度。水滴从小孔里慢慢涌出变大摊开,又渐渐流回其他小孔里,周而复始,永远循环。

地上的水滴

设计时电脑精密的模拟了水滴的动态,地面微妙的起伏也是精心计算的产物,这些你以为意外的惊喜,其实都是设计好的巧合。
丰岛面积14.5平方千米,才只有大约800人住在岛上,路上随处可见的果树,梯田。

乘船整理券和乘船券

丰岛比较大,我们从堂柜入港,误了船又坐的高速船回去,最后是家浦离港,可怜我们的套票。最后一班船人可真多,排了长长的队伍,又因为下了一点小雨有点冷,排队间隙在旁边的便利店买了热饮。因为展品很分散又不想急急忙忙的,所以只看了很小一部分展品,下次有缘再会。

Day 3 Oct. 22th 直岛 Naoshima

今天是最期待的重点专案,我们又是一顿狂奔没赶上套票的轮船然后就很淡定地转身买了快速车票,在港口候船的时候一顿狂拍,心态也是蛮好的,结果是专列。

熟练地操作

跳直岛今天天气真好


宫浦港下的船,并没有做什么攻略,拿着地图就顺着主干道走吧!一出港口走不了一会就看到草间弥生的红南瓜,好多人在排队想着往后放一放,先去重磅专案地中美术馆。


*地中美术馆

美术馆俯瞰

地中美术馆前的睡莲,在馆内还有莫奈的真迹

安藤忠雄的建筑很多都是这样的水泥结构

利用光影

美术馆里有四件作品
建筑自身是一件,主要采用混凝土、铁、玻璃和木材等材料,把设计压缩到极限,抛弃了把建筑物竖立在地面上的外观设计,将其构建于地下。

Walter De Maria作品
一个具有严谨尺寸的作品空间,在空间里安置了一个直径2.2米的球体和27座镀金的木制雕刻。展厅的入口位于东侧,从日出到日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的表情时时刻刻地发生著变化。

网图

James Turrell作品
将光线本身作位艺术品呈现在观赏者面前。

这件作品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巨大的萤幕(像一个萤幕),除了方框里面中心透出一点光亮其他地方都是黑的,一批批人排成一排拾级而上,等到了边缘处要迈脚的时候因为未知免不了有一些担忧但又跃跃欲试。而且在眼球还没适应黑暗的时候尤其恐惧,会不会一脚下去踩空掉入万丈深渊呢。等走了进去踏上实实在在的地板的时候才放下悬著的心。然而问题又来了到底前方有多远,由于黑暗一点点试探,被蓝紫色的光晕包裹着,很是玄幻,终于到了尽头。返回从旁边撤退,狡黠地和跟下一批人交换一下眼色,出去之后重回光明,回到熟悉的地方,觉得世界真美好。

Claude Monet作品
五幅大小不一的睡莲,我也真的很认真地观赏了,也和旅伴认真讨论其中反应莫奈不同的作画时间的心境,现在全忘光光了。

网图

里面有一家Cafe,买了汽水,来到户外坐在草圃,面向大海,妙不可言。


*李禹焕美术馆
是一个户外的空间,算是顺路路过的,展示了一些看起来七零八落的展品,它们之间似乎没什么关系,很有哲学气息,不过我们倒是很开心地在拱门那里拍了很多凹造型的照片,随意摸摸看看。


* Benson House
展品没有太惊艳,放几张照片。


*100 Live and Die
这件作品是Bruce Nauman以霓虹灯作为素材的重要作品,颜色各异的霓虹灯管,弯折成各类的文字符号,整齐地排列在墙上,好像有个人在你耳边不停地说“Love and Die”、“Kill and Live”、“Play and Die”、“Sleep and Live”……宛如不可预测多变的人生,最后全部同时亮起。这是倍乐生之家的奠基作品,好好生活(Benesse拉丁文Bene=好 esse=生活)
还值得一说的还有杉本博司的摄影作品《Time Exposed》,同一个场景的不同程度的曝光。这组照片的创作起源于他突然一次的思考“今人看到的一切是否与史前人类一样?”他想来想去,千百年来,物换星移,山、河、草木都不断变动,只有大海,那纯粹的景象,永远不改变。

这是美术馆也是酒店,酒店房型分山下本馆 park、海岸边的beach、美术馆楼上的museum、山顶的oval 四种主题,有很多不对外开放的空间和作品,不仅贵且难订,10万日元且要提前至少半年预定,但是下次来我也要住这儿!

岛上居民的家

今天天气好还赶上了轮渡,心情自然是非常不错。

很美的晚霞

Day 4 Oct.23rd 小豆岛

高松港展品

有水有神兽就会有钱

高松港雕塑

小豆岛是最大的一个岛了,我们在岛上迷路了一阵子…..不像丰岛和直捣一样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但却拥有更多的自然风光。

小豆岛平面图


小豆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巴士路线图和时刻表实在太欺负人了,以为自己看懂了还是下错站,当然不能到对面去反方向坐回去,好不容易等来开着车的本地老奶奶手脚并用都交流不了,最后还是凭著一点点逻辑走到下一个巴士站点数着时间等车。迷路这件事还挺有意思的,你们是使出浑身解数一起想办法还是互相指责,就跟旅途上遇到的无数意外一样这时候就很考验旅伴,会不会就此闹掰,下次再也不想跟这个人出门了。看上去是很小事但折射出的是两人的生活态度。我们到现在提到濑户内海的这次行程时候还常常打趣起小豆岛的迷失,绝美的自然风光、拂面的清风、和煦的阳光……

真的没去几个景点,印象中就是酱油厂和橄榄公园边上拍的扫帚魔女🧙‍♀️,远眺了一眼不确定是不是天使之路的天使之路,白色的迷宫和几个说不上名字的展品,彻底迷失在小豆岛上。
天使之路是在海水退潮时才会露出水面两次的细长沙洲道。据说和喜欢的人一起走过,会收获幸运的事情。虽然知道美好祝愿的成分居多,但人们就是愿意相信啊。

Day 5 Oct. 24th 直岛 Naoshima

阴晴不定,今天是个阴天下著小雨。活动区域是直岛本村,家计划。

草间弥生红南瓜

安腾博物馆

直岛大厅

护王神社

除了第一现场,地面上的神社——天神,还有第二现场,地下石室——黄泉和第三现场——通向天堂的通道,整个参观感官被层层递进 。天神和黄泉用透明阶梯联络在了一起,透明阶梯是杉本博司选择了一种造价非常昂贵的制作相机镜头的光学玻璃,将神的旨意透过玻璃以光的形态传达到了地下石室,突然地下就有了一道来自天上的圣光。最深刻的还是第三阶段 ,走在狭长黑暗仅供一人通过的通道里,从黑暗到一片光明,出洞口就是濑户内海,就像从黄泉来到了天堂,豁然开朗,确实工作人员会给你手电筒。

护王神社

南寺

南寺要预约,进去之前会要求手机关机,跟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摸著墙壁进入一片黑暗 。 室内其实是一个ㄇ字型的空间,但刚从明亮到黑暗,眼前是完全一片漆黑的,极度渴望能抓住些什么,很想抓着前面人的衣服,但只有耳畔工作人员的语音提示,接着来到最深处的板凳上静坐5分钟。等待眼球适应了黑暗后出现淡淡的幽蓝。工作人员说这就像是一块萤幕,当你走上前,伸出手去感受时,却发现那里没有幕布,只是一个人造的空间。

钱汤I ❤️Yu 很想在这泡个汤可惜时间不对

Day6 Oct.25th 高松港 Takamaksu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