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乱于心,不困于疫,宵禁第一天:异常清静的清迈第一古刹帕辛寺】

昨晚(4月2日)泰国总理巴育宣布泰国自3日起全国实施宵禁。

十天前泰国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同时研究是否实施宵禁。十天后,泰国疫情升级,确诊病例达到1875例,死亡15例,治愈505例。政府终于“升级”宣布宵禁。

今天上午,我特意来到清迈古城内的“一号古刹”帕辛寺(又译普拉辛寺),这是清迈古城内面积与规模均最大的古刹,清迈地位最崇高的两古刹之一(另一座是契迪龙寺),已有775年历史。

寺院内的大金塔,高约20米,建于16世纪,塔内储存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

昔日这里香客云集,香火甚盛,是泰人祈福的首选之地,是清迈泼水节(4月)的主要场地,还是外国游客游览清迈必打卡的旅游热点。

如今寂静空荡,不见任何外人。

这里原本是收门票的,一人40铢(前几年是20铢,本地人免票),眼下收费员已不见踪影。园内空旷处搭有临时棚帐,挂著“茶会”的横幅,显示这儿曾打算举行“春天慈善茶会”,但是因故停办。

寺内几大寺殿全部大门紧闭,但高僧们仍每天诵经不断。我今天见到高僧诵经授经点已移至户外临搭棚内,不过徒弟们所坐的相互间的距离的确较以前疏远。

虽然寺外风云变幻,但寺内什么都没有“变”,仍然到处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如往昔般曲径通幽,寺塔金光耀眼,花草树木葱葱鲜绿,鸟儿快乐自由的飞掠鸣啾。

三年来我入帕辛寺十多回了,头一次遇到这样的“冷遇”——寺院内仅有我一名“外人”。独自漫步,第一次感受这座昔日清迈古城内人气最旺的寺庙如今空无外人时的异常清幽异常静谧,以及花草随风飘荡的清香。

我脑海里骤然浮现唐代常建那首千古传颂的名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画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帕辛寺门前的直道,叫拉差达能路,直通塔佩门,是古城内的第一主干道,长约1500米,蜚声国际的“塔佩门周日夜市”正是以塔佩门为起点帕辛寺为终点、涵盖周边多条街道的“夜市经济圈”。

泰国宣布紧急状态后,所有公共活动场所、娱乐场所、学校、运动场、拳击场、电影院、百货公司等全部关闭。往常风雨不改的塔佩门周日夜市,也要“破例”按下停止键。

步出帕辛寺,回望寺门口那块新挂的巨幅宣传海报,上面的泰语翻译是:“为了你的家人,为了家园,为了国家,团结合作,战胜COVID19”。

选择宵禁第一天的早上登访帕辛寺,我想全清迈只有我这个华人吧。帕辛寺清净,但是清迈市“疫流”暗涌,曼谷汹涌。疫情蔓延全球,天下焉有净土?何处是净土?

欲寻找真正的安宁洁静,除了深山大岭除了寺院古刹,更主要的应该是内心深处的清洁安静吧。

任天下风云变色,任四海惊涛怪浪,若不乱于心,便不困于疫。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