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的落泊故事

某天乘巴士经过皇后大道东,望见东美中心,猛然想起一段往事,今天就来个旧地重游。

不短的日子以前,我失业了。往黄大仙求签,得一下签 ~~ “白居易叹情”,真黑!我当然不服输,发了很多封求职信,终于一家职业介绍所约见,地点是湾仔皇后大道东的东美中心十几楼。

鬼婆坐在房里 interview 我,她揹著窗,忽然写字楼内的OL很哄动,我以为自己很靓仔,她们要看看我。当我把目光往鬼婆背后那旧楼一看,我呆了!我见到真理!
一个年轻的女人在窗前晒太阳,展示真理!那班女孩高呼:“又来了!全裸,全裸,快来看!” 看来那女人每天都展示她的真理。鬼婆着她们不要吵,我想,“怎么这样黑?真理也得看见?” 结果三个月没工作。

典故:真理与谎言一起去澡堂,谎言很快冲完凉,著了真理的衣服。从此,谎言披着美丽的外衣,而真理是赤裸裸的。(这是国内一位作家的文字,忘了是谁,蒋子龙?)

中学时有同学说,“光天白日见女子裸体,很黑,会输马。”

“我见真理之屋”已经变身新大楼了,十年人事几番新。

湾仔的原由

湾仔早在英占前已有人居住,他们多是渔民。
湾仔原意:仔=细小,湾仔=小海湾。
1843年时称“下环”,与上环,中环一起是海岸的地方。那时的海边是上图的“洪圣爷庙”之前,亦即皇后大道东也是海呢!后来香港人口渐多,填海是当时扩充套件的方法,经过百年,海岸线往北推了几乎一千米,庞大的商业区就在海傍。

山脚的老区也不断兴建新式高楼住宅,在这华洋新旧之间,确乎非常吸引有心的旅人的。

上图来自维基百科,洪圣爷庙建于1841年英占之前。

这株百年老树静静地看着湾仔高速发展,往事只能回味了。

行程与交通

游程:顺序星街,月街,圣佛兰士街,大道东,大王东街,庄士敦道,厦门街,胡忠大厦,湾仔邮局,湾仔峡道,石水渠街,隆安街,坚弥地街,时代广场。这是一条在湾仔老区游走的行程,于古老与时尚之间穿梭,特别在圣诞节这个华洋共庆的日子里,倍觉浪漫。

地铁金钟站,太古广场三期出口,在大厦内往上走,一出大厦便是星街。之后,便随意之所至,任你行啦!

大楼是太古广场第三期,沿那扶手电梯上到顶便是星街。

星街,月街,优皮士的居庭

星域轩,住在星空,你不觉晃荡么?
星街是个“旺中带静”的好居停,上了小丘,住宅享受着宁谧的生活。下皇后大道东,再往北便是繁华世界。
那天我从“繁华”走上“宁谧“,漫步…

我还是嫌星街久不久有车驶过,走到日街再转右…啊!月街,都市中的隐居。
那天是圣诞后,街上没有一个行人,只得我们三人。

想象一下傍晚六点这儿的跳跃吧,每一度门内和街外都是灯红酒绿,华洋杂处呢!不明为什么老外总喜欢在街上喝酒的。

这些楼少也有五十年了。

星街再上的电气街,豪宅林立。在此也回头往圣佛兰士街去。

圣佛兰仕街

St. Francis’ Street,上面有修院和学校英文名都是St. Francis 的,街也因此为名。这儿是湾仔老区,一切与海傍的两样。楼,五十年以上的多。特色小店也不少,咖啡厅,酒吧,时装店,古董…。

来到圣佛兰士,一切都要慢!
最好是上到顶,再走到前面的街往下。这样曲折来回的走,享受旧湾仔的小资氛围。

这间酒吧西餐厅真够“伪小资”,在正午的阳光下,有点透亮的白台布,加上红白酒,没有行人的楼梯,五六十年的旧楼,那小资氛围真个煞人。

Himalaya’s 尼泊尔餐厅

在湾仔吃饭,真个令你有选择困难。什么“龙凤冰室”(茶餐厅),The Pawn (和昌大押,文物,现在是高等食肆),权记云吞面…直是眼花缭乱,不知所从。很多时,你只有走得累啦,随便吧!就走进去光顾了。

那天我光顾了大王东街的“喜玛拉雅”尼泊尔餐厅。
先来烤薄饼,配红绿二酱来吃,美味,特色。

伪文青在凝望。
对面的“文鼎酒家”,吃的是江南菜,朋友的公司请我吃过一次,有特色,不过很贵,不推荐给你。

我们要了烤鸡,尼泊尔炒饭,烤饼,特色饮料(芒果,白色的忘了是什么)。烤鸡和饭是典型南亚(印度,尼泊尔)风味;烤饼是中东至南亚的主食。大概280港元,满意!

有一次再来,要了一个套餐,80港元,也不错。

吃饱了,奉上薄荷,糖。不知是否尼泊尔风俗。

上:和昌押,名店啦!
下:喜玛拉雅,很好很好!

湾仔的新旧之间

吃过饭,继续行程。皇后大道东傍的利东街(喜帖街)曾经掀起了不少风波,也令一些人忽然念旧起来。香港人就是那样,什么也一窝蜂。之前不见人谈什么喜帖街,因为人们结婚已经开始不用喜帖,用电邮,用FB了。现在起高楼豪宅,仇富啦!

下:这里看到新与旧混在一起,有十年的,三十年的(右前),五十年的(右中)。

还有,五十年与今年的。

这株树的后面便是豪宅的界线。

湾仔邮局,你是文物,也是博物馆了

旧湾仔邮局于1915年启用,香港现存最古老的邮局,是香港法定古蹟。

这些邮箱应该不再用了,成了文物。

一角钱的自动售邮票机,少也有45年吧?

它被活化,也是好事。

蓝屋,黄屋,玉虚宫,中西文化交流之地(石水渠街)

因受”蓝屋“的影响,区内很多旧楼都涂上不同颜色,绿,青,橙,黄…

蓝屋

蓝屋位于石水渠街72至74号A,是香港一级历史建筑。72,72A 和74被髹上蓝色,74A(最右)乃私人拥有,外墙一直是灰色。
为什么涂上蓝色?1990年代,香港政府为它维护时,因物料供应处只有蓝色漆油,所以只得涂上它,从此大家叫它“蓝屋“,政府还敢髹其他颜色吗

历史:
蓝屋建于1872年,原两层高,注册名为”华佗医院“(亦称湾仔街坊医院)。现在地下左边的”林镇显医馆“1886年时是华佗庙,1950年代”猪肉荣“林世荣的侄儿林祖在哪儿开武馆,1960年代由他的儿子林镇显转为中医馆。它的上一层当时是”镜涵义学“,第二第三层是”一中书院“,二战前湾仔唯一英文学校。
1920年,原有的两层高建筑拆了,兴建四层高的唐楼,储存至今天。蓝屋的楼梯间的墙壁,单位内的窗户皆用木材制造;露台则用钢筋水泥。
那”香港故事馆“是”联兴酒庄“旧址,1980年代结业。

这屋有点像“我见真理的屋” ,明显二,三楼没人居住了。

这里已有一些新浪潮的店子,显出旧湾仔的中西文化交流。这也是保育的招数,有人用就活。

上面黄色的屋和橙色的屋都不是”黄屋“或”橙屋“,二者皆另有其屋。

玉虚宫

由蓝屋一路往上走,到顶便是玉虚宫。
玉虚宫就是北帝庙,建于1863年(同治二年),是”一级历史建筑“。大门的对联是光绪九年(1883年)岁次癸未仲冬(农历11月)吉旦书写:“廿八星宿周天北辰君其而不动;卅六度出地上帝位乎极以无为。”

三宝殿,为啥不开门啊?

斜阳下的印度榕树,那些透进的光像告诉我今天行程快结束啦!

夕阳照得隆安街的旧楼有点活力起来,二楼的装潢还很西洋呢!可惜,那时经济已亮起警号了,看看那些招租广告。

时代广场,世纪人流之最

末了,来到时代广场,看到同胞们的踊跃,新旧,凭谁问啊? 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不是今天。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