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出发去Ottawa沙滩公园,一路绿树鲜花,还有掩映在树丛之后的人家,宽大美观的房舍,房前屋后平整的草坪,门前停放的游艇,优雅干净的狗。这个沙滩公园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光里,见证著密歇根湖畔的变迁,不变的,是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对自然的热爱。今天天气晴好,湖上大小游艇穿梭往来,岸上游人或散步,或骑行,悠闲自得。

远处的红色讯号塔,已经矗立在这里一百多年,过往的船只全凭它安全进港。历经风雨,这座塔依旧屹立不倒,坦然接受往来船只和四季的旅人前来膜拜。

路旁的The lily of the valley含羞绽放,Pisgah山上这树朴素的小花儿也在等我们爬上四百多级木台阶,去看它。

沿着Pisgah公园的小路前行,路旁一片低低的绿叶吸引了我和娟子的注意。正在想没有花儿的衬托,显得好无生趣啊,不想叶子的缝隙间透出一点白色来,于是蹲下身去,才发现每片叶子下面都藏着一朵花儿,这些花儿是为了躲开阳光的炽热才生在叶子下面的吧!


这是下午六点的沙丘公园,其实就是一片通向海边的森林,之所以叫沙丘公园,是因为这些树和树间的草木都长在沙质土壤上,林间的小路大部分也是软软的沙子,走一路,鞋里就灌满了沙子。走到尽头,就是密歇根湖!湖边,是松软的沙滩,热的细沙,凉的湖水。

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湖边的沙子,距离湖水不过三五米,很难想象这山上的树木要花费多大的力气多久的生长,才能盘住这些给点风雨就能走掉的流沙。

沿着湖边沙滩走了一小时光景,傍晚七点的阳光依旧热烈。不敢任性流连,怕天黑下来归程匆忙,于是拍掉脚上的沙子,蹬上鞋子,穿过另外一条林间小路折返停车场,坐进车里时,又从鞋里倒出半捧沙。纳闷的是,虽然鞋里有沙,脚却还吃得住,可见这沙是有多细,细得叫人喜欢。
去Holland city寻那家名叫Muzu Sishi的日餐馆,着实感受了一把进城的欣喜。餐馆就在Hope College的剧院对过,这里人流大了许多,街上也热闹了许多。吃罢舒心的晚餐,出门沿着街道溜达,街上人来人往,热闹中透著安详,有人气的地方,让人安心。

一个男孩坐在那里拉着手风琴,面前放著一个盒子,过往行人看心情给小费,给钱时他羞涩地笑笑,不给钱时他眼里也没有多少渴望。人们三五成群坐在街上乘凉,也有行人匆匆而过,琴声送他们远去,不缓不急。男孩身后,是一个小雕塑群,一群孩子在升国旗。一根短短的雕塑旗杆上,挂著一面美国国旗,孩子们目光向上,表情肃穆而庄重。28号是美国的Memorial Day,全美放假,路边的墓地上也多了许多色彩,为国捐躯的美国士兵墓前,全都插著美国国旗,放著颜色不同的鲜花,许是亲人敬献,许是市民缅怀。

Holland市今年的郁金香节已过,偶尔见到阴凉处有瘦瘦的郁金香,也是过了花期没了精神。满街的花坛中和店铺前的花圃里,唱主角的是白色或粉色的杜鹃,还有这些颜色艳丽、神似鬼脸的小花。拍这张照片时,一位优雅的女士坐在旁边的长椅上看着我,笑。


Downtown的建筑风格多样,53银行透著华贵,建于1892年的商场显得古朴厚重,地中海风格的市政厅看着清新,西密歇根社群银行因为这座雕塑多了几分文艺。

建于1866年的基督教大学Hope College位于繁华热闹的市中心,连着几条街区,规模可观。晚上八点半时,我们走到这座楼前,知道它叫Lubbers Hall,里面有英文系、历史系、哲学系、政治科学系、宗教系。这座楼风格独特,远远看去,这堵墙显得卡通又典雅,除了楼梯处有光,其它屋子都在暗处静默著,透著知识的神祕感。

这是这所大学的音乐艺术学院,整栋楼可谓华美堂皇,里面灯火通明,透明的玻璃墙显得大气通透。我正感叹著,娟子来了一句,不够节能。想想也是,夏天这里耗费的能源很可能比外墙是砖混结构的建筑多很多。管不了那么多了,赶紧回宾馆吧,夜空里那轮月亮眼看着越来越亮,再不走,天就黑透了。
回到宾馆,已是夜里十点多了,若在蒂芬,这个时间是绝不会在外面的,那里人少得让人害怕黑暗,路上除了偶尔的犬吠虫鸣,夜里是听不到声音的吧。此时的荷兰城才完全暗下来,几乎圆满的月亮斜挂在低矮的楼顶上,夜空里没有星星,没有闲云,不知道这孤独清冷的玉盘是不是也在寂寞游荡。
整理白日里的照片,拍得随意,看得却用心。想起中午在餐馆里跟老板娘的那番对话。这两天去了两次那家buffet,老板娘是辽宁人,结账时娟子问她这里的蓝莓市场是不是开着,她说,这里草莓树莓蓝莓黑莓啥莓都有,可是现在啥都没有,还不到季节呢。她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说从俄亥俄州开车四小时过来,她问来干嘛,我们说来旅游。她说,这里啥都没有,来看啥?就一个郁金香节,还过去了,剩下也没啥了。我们笑。
旅行,很多时候也许重要的不在于看到了什么,也不应该期待在目的地看到什么。旅行,重要的在于“行”,离开自己久居的地方,走在路上旅行便已开始。所以,旅行其实最让兴奋的,也许不是踏上目的地的那一刻,而是把家门甩上拖着行李箱去赶车的那一刻。总看到有人抱怨去了某座城市某个地方,结果大失所望,早知道还不如呆在家里,哪儿都不去。于我,不会这样想,也许每个人旅行前都会有憧憬有想象有攻略,也许每个人旅行后都会有疲惫有失落有抱怨,但是从离开家门到抵达目的地这一路上目之所及心之所想,其实已经是一次丰富的心灵旅程了,只想着比较和抱怨,恐怕再也没有心思去关注细节,用心感受了。吃过难以名状难以下咽的食物,住过蟑螂老鼠上床上脸的宾馆,看过质次价高的景区,遇见过楞往里拉的导游和餐馆老板,这些糟糕的旅行体验却从未让我对旅行失去信心和兴趣,其实这些也都是旅行路上的人生百态,不走出来,不亲身体验,印象也总难深刻的吧。
所以,不觉得来到这里或者去到别处会失望,来过,看过,体验过,走过,听过,思考过,就很值得。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