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探亲

2016年7月17日,下午准备去波士顿西北卡纳尔的姐姐姐夫家。从西南的J小姐家出发,路线如下图所示,一直向北。

姐姐的儿子们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随当时的出国留学潮,一个跟一个全都到了北美,老大在加拿大,其余三个在波士顿。兄弟四人全是有数个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的人,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在北美生根,开花,结果。
姐姐姐夫退休后住在北京很安逸。但随着年龄增长,儿子们都不在身边,人老了都会有失能的那一天,这将是非常残酷又无法回避的事实,到时怎么办?犹犹豫豫,最终不得不在退休十多年以后移民。
我们几点能到,无法预料。走了个多小时,女婿把车子开进路边一个院子,说“ 到啦!” 我们下车,看见眼前这座房子。

姐姐姐夫不是住在老年公寓吗?这房子这么漂亮,怎么看起来像民房呢?不对吧。女婿再次核对地址、门牌号码,这次GPS没有骗人,确切无疑,就是这儿。

我并不知道姐姐姐夫住几楼几号房间。围着房子转一圈,不见一个人影。要在国内,站在楼下,拉开嗓子大喊几声就解决问题。在这里,不敢这样胡作非为、公然造次。找到正门,锁著。正巧里面出来两个人,我毫不犹豫蹭进去。大厅里没有人,走廊迎面走来一个大概80岁左右的白人老头,姐姐说过这老年公寓只有两家中国人。于是我跟老头说:“打扰啦,我是中国人,来看我姐姐姐夫,你知道他们住在哪个房间吗?”老头想一想,摇摇头,回答:“ Sorry,I don’t know.” 四顾无其他人,只得走出来。后来姐姐告诉我,第二天她在走廊碰到个老头,叽里咕噜对她说了很多,她听不懂。我猜想老头见到我姐姐,突然明白过来,跟她说:昨天你妹妹来找你,我居然想不起来等等,诸如此类。其实他们平常见面都会打个招呼的,人老了,这不奇怪。
女儿说她打电话,楼下打到楼上,居然要用越洋电话!姐姐急忙下楼迎接,原来他们下午已经两次下楼等候,不见人来,刚刚上去休息一会。
一别经年,异国相见,说不尽的欣喜,聊不尽的亲情。
卡纳尔镇是波士顿最富裕的地区,开发商建的这家老年公寓是面向富人的。这座房子没有像一般的老人公寓那样,设计成传统的长方体形状,而是吸收了北美民居的外观元素,外面看起来就像三栋连在一起的民居,非常新颖美观,为此还获得了设计奖。
这家老年公寓对申请入住的客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是知识份子,在银行有不低于20万美元的存款,即便达到上述标准,也还要面试,面试不过关还不行。住进来的客户根据所住房间面积大小,每个月要交1000——2000多美元不等的租金。地方政府一开始就要求安排几家穷人住进来,每个月只缴纳几十美元的房租,开发商拒绝。政府不依不饶,开发商最终妥协,同意安排两家穷人入住。
姐姐姐夫移民前就提出两人单独居住的要求,到波士顿以后,儿子们兑现承诺。三姨侄得到这家老人公寓要接受两家穷人入住的讯息,征得父母同意后,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另一家穷人是来自江西的一对高阶教师夫妇,丈夫退休前是高阶中学的校长。
在美国没有合法收入的就是穷人。美国人不认为子女有钱父母就有钱,在他们看来,子女没有赡养父母的责任,父母年轻时就是纳税人,老了有退休金的靠退休金生活,没有退休金的就由政府提供补助。
姐姐姐夫住的是二楼一套两居室(单身老人只能申请一居室),厨房、餐厅、客厅就设在一间大房子里,厨房是开放式的,自己装上了抽油烟机。两个卧室,一个卫生间,一个衣帽间,一个小杂物间。
这栋房子一共三层楼,内部结构如下图。走廊像一个“[”,两侧是一套套的房间。走廊地面铺有地毯。

走廊中间有一段是悬空的,下面是一个大厅。每层楼都有洗衣房,里面装有多部自动洗衣机和烘干机,一次投币1美元。洗衣房里放置有座椅、茶桌以及报纸,方便老人在等待洗衣期间休息和阅读。走廊两侧还设有若干宽敞的公共卫生间,里面的地板、墙壁、镜子、马桶和洗手池等一尘不染,马桶旁边的墙上装有扶手。当然,公共卫生间里一定配有卫生纸,并且没有异味。

每层楼都有宽敞明亮的休息室,里面有电视机,图书等。

在走廊两端和中间设有楼梯,还装有很宽大的电梯,电梯内设有扶手。

公寓里配有专门的管理员,清洁工。整栋楼里里外外特别干净整洁,没有人大声喧嚣,非常安静。
不一会,姐姐二儿子携家人赶到。二姨侄是他家最先闯美国的,在国内硕士毕业后到美国留学。那时候的自费留学生,有几个有钱的啊,他边打工边学习。美国鸡肉比蔬菜便宜,他为了省钱尽量吃鸡肉,以致后来很长时间提起鸡肉就反胃。就这样读了两个学位,工作后又接妻子来深造。二侄儿是个兼具胆识、才干和远见的人,多年打拼终于苦尽甘来,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在纽约华尔街工作,儿子读小学。08年美国“次贷危机”,大量房屋被银行收回,低价拍卖,他趁机购进许多房产。奥巴马时期,房产升值,他们夫妇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妻子已离职,在家相夫教子,他本人还在美联储上班。
姐姐安排大家今晚在餐馆聚会。去餐馆途中,先顺路到二侄儿家参观。

二侄儿家这栋房子包括房前屋后共占地一公顷(15亩),房子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属于私人永久财产,没有时效限制。

后院。

姨侄岳父母从武警部队退休,早已跟随女儿移民。闲来无事,在后院开辟一个菜园种菜,国内的各种蔬菜瓜果几乎都有。森林里的鹿经常跑来啃食蔬菜,所以菜园设定很高的围栏。

还养了不少鸡。

姨侄的小儿子弹得一手好钢琴,国际象棋还拿成人组冠军。不是说美国的小孩功课简单,放学以后没有作业,只需要玩吗?侄媳说:我们几个孩子从小就是用金子堆出来的。大女儿小时候学击剑,教练是国内来的世界冠军,十多年以前就是每小时100美元。小儿子学钢琴,学象棋,还要学帆船。美国的好学校都要求学生在功课之外有体育特长,所以中产家庭的孩子哪个不是从小就忙着学习各种技能啊。至于功课难度,儿子的一些数学题目,连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解出来的!(侄媳可是学理工的硕士啊。)

全体合影留念。

到达川菜馆。这里有不少川菜馆,我看见有网友说“国外川菜馆的菜比国内的好吃,不知为什么?”我想大概是川菜大厨到了国外,为了迎合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人,进行了改进吧。川菜确实不仅在国内大受追捧,在国外也吃香。

三姨侄和四姨侄也都带家人来了。没有国内那种可以坐十多二十人的转盘大圆桌,两张圆桌拼起来,大家热热闹闹庆祝团圆。

晚餐后,先去三姨侄家看看,时间不早了,只稍作停留。下图是他家的房子。

三侄儿在国内读了硕士,来美国又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其后,妻子也读了同样的学位,夫妇都在IBM公司供职。三侄才华能力出众,在公司是一个职位不低的管理人员。有一个女儿正读初中,她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从小就运动能力超群,拿过很多网球冠军。一家子其乐融融。
三姨侄岳父母也已移民。老人离开一辈子熟悉的环境,尽管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孤寂。岳父不喜欢在美国没有熟人、没有社交圈的枯燥生活,经常回国,后来干脆不来了。岳母双膝关节坏死,在美国从做手术换人工关节,到术后半年康复,自己不用掏钱。
最后到了四姨侄家,因为天气已经全黑,他家的房子是后来去他家时拍摄的。

四侄儿家的这栋砖房在波士顿市区。我说:“两个哥哥的房子都在郊外,你的怎么买在市区?”侄儿说:“这样将来就不要再去换学区房。二哥的儿子要读中学了,正在买学区房呢。”原来美国也有学区房的问题啊。
据我姐姐说,美国砖房值钱。我想起前面J小姐的房子,二姨侄和三姨侄家的房子,姐姐姐夫住的老人公寓,全都是木板房。木板房是半成品,建造施工快,造型漂亮。突然一组经常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的镜头浮现眼前:台风一来,美国的房子连墙带屋顶全飞上天,难道因为这些都是木板房?
四侄儿跟哥哥们走的是同样的路,不同的是他妻子系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大学毕业在美联储下属单位工作,夫妇有一个儿子还在读小学。这个小侄儿是个智商和情商都极高的人,处理问题周到细致,人缘极好,所以他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他们也有不少房产,小日子过得幸福而又充实。
因为明天要去考察波士顿大学,所以我们一行人暂时告别姐姐全家,住进在波士顿市区租赁的房屋。(未完,待续)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