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在香港的地下斗争

1937年11月12日,即上海沦陷前夕,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博古、潘汉年和刘晓,对上海沦陷后党的工作作了布置。
12月25日,潘汉年在安排布置完上海的工作之后,与夏衍一起,乘船撤离上海去香港。从上海到香港后,在长达七年时间里,潘汉年在香港、广州、武汉、延安、上海和安徽等地,从事党的统战工作和沦陷区祕密工作。
1938 年初,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新四军驻香港办事处。当时,党中央派廖承志、潘汉年作为八路军、新四军驻香港的代表,并负责南方各省的工作。
在廖承志、潘汉年的领导下,继八路军、新四军驻香港办事处和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共同努力,团结大批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援中国的抗战,把他们捐献给八路军、新四军的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和其他物资,通过武汉、重庆及时转运到各抗日根据地。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大力支援坚持在敌后艰苦抗战的琼崖游击队、东江游击队;他们在港澳同胞、国外侨胞和上层爱国人士中积极开展工作,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们还结交了许多国际友人,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成绩,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援。
他们利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有利形势, 正确执行党的政策,使香港成为党的对国内外宣传和联络的一个重要基地。
在香港期间,廖承志、潘汉年还经常一起去广州从事党的工作。八路军、新四军驻香港办事处成立初,廖承志和潘汉年曾在广州会见各抗日青年团体、进步文化界和各救亡团体的负责人,热情坦诚地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阐述党的方针政策、中国革命的战略任务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救亡日报》从上海迁到广州出版后,受到廖承志和潘汉年的关心。他们每次从香港到广州,都要到救亡日报社去,给报社的同志谈抗战形势和党的政策,了解报社的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困难。
潘汉年到香港后不久,曾到武汉中共长江局工作过两个月。1938年11月7日,他从广州起程去武汉。行前,会见了广州《救亡日报》记者,阐述了对政治形势的看法,并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1月9日,潘汉年曾出席正在筹办中的《新华日报》在汉口江春餐馆举行的招待会。1 1 月 月 3 23 日,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在汉口成立,陈立夫、张冲、周恩来、董必武等129人被推举为分会理事,潘汉年也是其中之一。
约在1938年3月间,潘汉年返回香港。8月间,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潘汉年从香港赴延安,出席 9月29 日至11月6日的六届六中(扩大)全会。会后,潘汉年留在延安参加中央社会部的领导工作。
1939 年4月,潘汉年奉党中央命令离开延安,4月底途经重庆返回香港。在香港,他经常和廖承志在一起,交流彼此听到的讯息,分析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然后由潘汉年写成电报稿交张唯一译发,向党中央汇报。
9月,他又从香港到上海,对上海的隐蔽斗争作了部署。同行的有刘人寿。1940 年秋,他领导建成了同延安通报联络的祕密电台。在此期间,他曾为党蒐集了许多重要战略情报。11941年年6月,潘汉年曾向党中央提供过苏德战争一触 即发的情报。
以后,又向党中央报告了日军准备南进等重要情报。当时,潘汉年还在上海先后设立了整合皮毛公司”和“裕通运输公司”等商行,作为联络同志的见面地点。
1941年1 月,“皖南事变”爆发,李一氓在战斗突围后辗转到达香港,向廖承志和潘汉年讲了事变的经过,潘则把事变情况报告了中共中央。
在香港,潘汉年陪李一氓到澳门去看望了叶挺夫人。随后,又亲自护送李一氓到上海,并通过党组织设法安排他去苏北根据地。在上海,他还和刘晓约见于伶,商议应付事变的对策和措施。
1941 年 年 7 月 3 日,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 化,致电毛泽东,希望中央派人加强香港的领导力量,以开展与英美人士、华侨、各党派、文化界的统战工作。9 月8日,毛泽东覆电周恩来,表示同意加强香港工作,但中央一时派不出人来,仍由廖承志、潘汉年继续负责。
1941 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廖承志、潘汉年和刘少文,指示开展与英美等国人士建立广泛真诚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做好在香港的文化界人士和党的工作者的撤退工作。同日,周恩来两次急电廖承志、潘汉年和刘少文,具体布置在香港的各方面人士撤退、疏散工作。
根据党中央和中共南 方局的指示,经过各方面紧密配合和几个月的努力工作,至 1942 年5 月,从日军的严密封锁中撤退疏散了各方面人士800余名,其中包括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陈济棠、茅盾、金仲华、夏衍、胡绳、张友渔、刘清扬、宋之的、杨刚、梁漱溟、邓文钊、胡风、蔡楚生等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和党的干部。其中大多数顺利安全地撤往东江,再转往韶关、桂林和重庆等地。
此外,他还安全护送了一大批国际友人到内地和海外;接应了2000余名回国参加抗日的爱国青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派在香港几位从事对敌隐蔽斗争的同志和祕密电台处境危险,潘汉年主动报请中央同意,利用他的特殊社会关系,从上海派人去香港,掩护他们全部安全撤到上海和内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上海的公共租界,上海从孤岛变成了沦陷区。
1942年11 月初,江苏省委领导同志刘晓、王尧山等,都在潘汉年所发展的特殊关系掩护下,同潘一起,从上海到淮南顾家圩子,再到达华中抗日根据地后,潘汉年担任了华中局情报部部长,分管香港的情报工作。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