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年,一般上海人都要包圆子、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在北方过年年三十都要包饺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招财进宝”和“吉祥如意”的意思。越南人过年既不包圆子,也不吃饺子,却是家家户户的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只是这“粽子”并非我们上海人常见的什么“小脚粽”、“三角粽”、“枕头粽”之类的,相对这越南粽子的个头中国人的粽子真是算“小儿科”了。我们的粽子大的有个半斤多就算是大到“南天门”了,你看这越南的粽子首先这外形就“厉害”,方方正正地一大包,外形象个炸药包。一、二斤还是个小弟弟,大的就有个二、三公斤。在岘港凡达酒店吃早餐,老夫就喜欢坐在大萤幕前,边吃边观赏酒店里放的越南美食宣传片,其中就有反复播放的有关粽子的片段,三天看下来,我都学会怎么做了。那糯米是白的,不象我们包肉粽糯米里头还要放酱油。放上猪肉、猪大油、还有绿豆沙之类的做馅,那外边的粽叶用的是芭蕉叶,利用一只类似我们以前战备时家家户户做砖的模具—-木板框成的一只盒子,在盒子里先铺上芭蕉叶,尔后下米下馅,夯实拉平,裹好芭蕉叶,包扎起来这粽子就算是包好了(真没一点技术含量)。老夫喜欢吃粽子,但不会包,每每包粽子,一定是“漏馅”,或者就是“开口笑”的。这不用做标记,那一定是老夫的“杰作”。不过包越南这种粽子,老夫决计不会漏馅。不过人家这粽子的外形不只是为了容易包裹,而是有其寓意的,外形之方取中国道教文化的“天圆地方”(越南居民还有一种用芭蕉叶裹成圆柱型的棕子,不过方形的居多罢了),这方形的年粽象征著大地,绿色表示生机勃发,而那中间包裹着的猪肉与绿豆沙则代表着五畜兴旺、草木繁茂,真够吉祥的。因为个头大,所以烧熟它还真不容易,放在锅里煮少说也要五、六个,七、八个小时。酒店里早餐就有切成小块的年粽,咬在嘴里,清香可口,别具风味。
越南人其实也迷信,传说以前除夕之夜,人们会折下一些树枝带回家,叫作“采绿”。“采绿”同“采禄”谐音,因此“采绿”便象征在新的一年官运亨通、万事如意。这样每年除夕都会有许多树木遭到摧残,为此胡志明生前曾呼吁人们移风易俗,不“采绿”多植树。如今这“采绿”的现象已大大减少,确实反映出了越南人民的环保意识。
说到环保意识,咱还真不如人家。去年老夫年三十是在洛阳过的,年夜饭还没开吃,鞭炮声已经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早晨起来,遍地是鞭炮碎屑,如大红地毯铺地,空气中弥漫着炝人的火药硫磺味。上海禁放烟花爆竹也只是这两年的事,前些年在上海,从年三十、大年初一、初五接财神、十五元宵,那鞭炮声是一浪高过一浪,让人根本就无法入睡,空气质量是可想而知。到越南过年,想想越南汉化程度那么高,大过年的这鞭炮一定是大放特放的。出乎意料的从大年夜到初一,居然一点声音都没有。初四在胡市才了解到,禁止燃放鞭炮,人家越南早在二十年前就做到了。越南革新开放三十年了,全然不象我们开放得沉渣泛起,1996年政府决定春节期间禁止燃放鞭炮,老百姓就很“听话”、很配合,真能做到令行禁止,这倒让老夫心里头是暗暗地佩服。
越南市场里头充满年味的小商品真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过大多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从河内到岘港,从岘港到胡市,老夫见识过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火辉煌,也见过郊区农村大片的荒芜与败落。总的看作为社会主义的越南,三十年的革新开放,发展得真的是很不够,基础设施真的还很落后。但是有一点老夫感觉还是很不错,那就是越南人总体上讲还是很纯朴,全不象我们这儿到处都长了铜绿,改开后人都一个个地变了,变得都钻进钱眼里头了。
这次越南过年,无论是在岘港的凡达酒店还是胡市的西贡大酒店,无论是在岘港用车还是在胡市用车,人家是明码标价,决无坐地起价、乘机斩客的情形;无论是酒店的大堂工作人员、餐厅服务人员,也不论是航班上的空姐,还是汽车驾驶员,个个都是那么地主动热情、彬彬有礼。进出酒店大门自有酒店工作人员为你拉门;上车下车那驾驶员会主动给你拉开车门、关上车门;见你手中有重物他就会主动上前来帮你。说实话,老夫真有点不适应,好象自个是个什么大大的贵宾似的。虽然语言不通,但看那情形,人家表现得都很自然,仿佛提供这样的服务就是天经地义一般,让老夫好生感动。
这次越南过年,大年初一下午游览了岘港的五行山、拜访了会安古镇;初二去顺化的途中盘山公路上上过海云关、顺化参观大皇宫、天姥寺,顺便也造访了两个皇陵;初三下午在胡志明市参观市容市貌,标志性建筑歌剧院、红教堂、邮政局、统一宫、市政厅、市政广场等都转了转,初四的头顿一日游,在头顿海滩、保大皇行宫、耶稣山等景点逛了一圈。
最初女儿制订的游览计划中还有个美山圣地,其实美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塔寺,是占婆人(Champapeople)供奉国王和神祇的圣地。据史料记载,美山的年代比柬埔寨的吴哥窟还要古老、历史也要久远得多,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而在7至13世纪,美山达到鼎盛时期,辉煌的砖塔建筑达近百座,美山也因此成了占婆王国最重要的印度教圣地。她的地位曾同柬埔寨的吴哥、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佛塔等齐名。在东亚、东南亚甚至亚洲和世界的文化、经济史上,占婆王国都曾经占有过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美山塔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越南,相对那些至多只有百八十年的,所谓的有名的景点,美山塔林是最为古老的遗蹟。这对于喜好历史、偏爱老古董的老夫来说,这地方一定是要到访凭吊一番的。然而老夫临行前做功课发现,特别是检视了驴友上传的游记与照片,其实地情况与历史记载大相径庭,那可恶的越战使美山圣地饱受涂炭与摧残。那些古老的砖塔怎禁得住美军雨点般炮弹、航空炸弹的狂轰滥炸,现在的美山遗址,只剩下区区数座的塔座得以幸存。虽说也在修旧如旧,但无论是她的规模还是精美程度,都是与吴哥遗址无法相提并论的。
战争真是个魔鬼,这可恶的美国人,这该诅咒的越南战争!
吴哥窟刚都见过,这差得远的劫后的美山不去也罢。
计划中的美山没去,初四那天,在前往头顿的半路上,导游小哥带我们去了个原计划没有的景点——陈家大屋。
据导游小哥介绍,这陈家大屋已有百多年历史,地处半岛的海边,导游带我们进去时,只见偌大的建筑冷冷清清,基本都看不见几个人,显得清静无比,与胡市的街景比,俨然就是个世外桃园。
深入宅内却别有洞天。
大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好大,参观者全都是华人。游客们按要求脱鞋参观,重要的场屋还被告知谢绝摄影。依老夫看来,这百年老宅,里头的装璜设施、供奉摆设,无不承载记录著当年闽、粤两省的先人迫于生计不得已下南洋的辛酸经历,显现出先人们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历史沉淀。里面的展品都很精致唯美,那些精美的银器、瓷器与玻璃器皿,也体现出先人们的聪明才智、成功的业绩。当年先人们不怕路途危险漂洋过海,历经磨难来到越南这块荒芜之地,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打拼,彻底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这让我们这些参观者深感震动。
参观了个把小时,这里头倒是蛮有看头的。
可巧的是,陪同我们游览的导游小哥祖籍就是福建人。祖先下南洋,祖祖辈辈都在越南生活。在越南的华人很多,大多生活得都很艰辛,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在越南,华人是很难溶入上层社会的,即便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大多也是基层工作人员,重要的职务是不会让华人担任的。这位导游小哥的上几辈老家都没回过,倒是这位小哥还到过上海,外滩、陆家嘴都去过,亲眼目睹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叹这祖国日益强大,作为海外华人的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