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早晨,高浓度空气

在日本头一个早上醒来,我看着天花板,躺在干燥温暖的榻榻米上。

那件夹绒的防水大衣还用衣架挂在墙上。真好啊,这种屋子,一尘不染。

我在揹包里翻出昨晚在711买的三明治和饮料,拿到阳台的公共区域吃。青旅的公共区域有点晒,外面的天空没一朵云,天蓝得发青。不得不说日本711里面两百多日元的三明治味道很棒,里面又各种蔬菜和肉(没图我就只能这么描述了)。

带好相机和手机,现金,我就出门了。

今天的目的地大概是浅草寺、上野公园一带,想来个悠闲一点的路线。

我住的地方离浅草寺只有十分钟步行路程,只要不走错就很快会到达。


走过浅草大道十字路口的时候,有消防车开高扬声器请行人让路。
我当时没听懂,一看到斑马线红灯转绿就在人潮里冲出去了。想起来还是有点尴尬,我从小的印象里这里是个怕给人添麻烦的国家。

浅草有些很有意思的街景,像旧日里的梦。

可能是受高气压影响,东京风很大,冬天只有三度的风经常刮到我手疼。但好处就是空气里一尘不染,太阳直直照到地面,天空也像用PS统一渐变了一样。

进入浅草密集的居民区之后,闻到了浓浓的旧日味道。
往东边看,那是晴空树。这里吸的每一口空气里都好像带着高浓度的氧气,晴朗冬日就是这么舒服。

走过一条小道之后,我就看到了浅草寺的高塔。

浅草香火是什么味道

浅草寺除了高塔外,最出名的可能就是雷门了(浅草寺前面的大道有好多门),这里是但凡有旅游宣传片都必拍的地方。确实是很有熟悉的感觉,红色的木门和屋簷,中间挂个红色的大灯笼。


五重塔和门的合影可能最具代表性。

这座寺庙还是老早的汉唐风格,可以看出过去佛教在日本还是很深入人心的。

这里是为了安放江户的渔民两兄弟在海里打捞上来的观音像而建的,我也好奇跟着人流进去。

这里也有大量的日本中学生来见学,他们基本上五人一队,穿的校服我个人觉得挺整洁好看的。

本来以为寺庙都是挺严肃的地方,没想到这么多游客来你拍我拍,享受时光。

寺庙的广场里有一鼎大香炉,其实和国内类似,上香的人可以在里面买香上香。香炉烧起来的烟还是不小的,我看着那些往脸贴著香炉,往自己身上拨香火的人,感觉蛮有意思。

浅草寺的香火就是不成文地可以让你蹭,蹭了会有好运,我当然也去吸了。

正殿里面打坐的大师一刻不停地念经,虽然隔着帘子,但是能看到很大的观音像。外面的人也一刻不停地往钱箱里面塞钱,投币,或许大师就是能每天忍受这种噪声。我用之前做攻略看过的礼仪,在外面的洗手池洗了手(后面再京都参拜了五六个寺庙还没洗对),鞠躬,丢零钱,拍手,再鞠躬。

钱箱旁边还有几个求签的大箱子,放100日元可以求一次。这种事情,好像求一次以上就不灵了。投币之后我抱着签箱摇了好久,那个竹条一直不出来,看着旁边的妹子都求完了,我有点着急,于是直接把箱子倒过来,轻轻的摇。

取了签号,在抽屉里取了签之后,开启一看原来是大凶。用我浅薄的日文水平来看,签文的意思大概是,我的眼前是云雾和群山叠嶂,我看不到前面的路,很容易一直迷茫。感谢观音这么直白地告诉了我

那段时间确实是挺难过的,上学那四年明明痛苦还拼命忍着,人际关系也不太好。那时候介意别人说什么,搞不清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毕业之后终于开始显露本质,这次来日本就是在这段什么都不想干的时期。

在浅草寺临走前我还买了除厄守和心愿守,至于那个签,我已经记住了,剩下的就交给观音吧。

PS:浅草寺旁边的浅草神社也很值得一逛,总觉得举着手机和相机拍这些有灵的人物不太好,所以这部分真的没有图,不是我不想放哈~

浅草神社前有个老爷爷带着几个孩子来参观,老爷爷讲得很有耐心,人也很亲切。除了教历史,他还教孩子们怎么参拜,这种教育国内就很少有。我读小学时去过本地的博物馆,里面展示的内容老师也不懂,去完里面有什么基本上都忘了,回家写的日记基本上是和哪个同学一起坐车,一起吃零食….

我沿着长长的小吃街出浅草寺,这里有很多卖人形烧和出租和服的店铺。

这条小吃街真的很长,随处可见欧美的观光客和会英文的日本导游。我在某个路口看到松本清药店,想看看里面有没有口罩,结果里面的口罩只被抢剩夜晚睡觉的蒸汽口罩。-·-

出了小吃街才真正算出了浅草寺,门口有好多3000日元半小时的人力车小哥!那也算浅草的一种特色,他会拉着你去浅草的各种小街巷游一遍。本来想在网上粘个图来这里的,但是网图那些小哥没我看到的帅,没我看到的帅,没我看到的帅,真的。所以大家最好亲自去坐一下!

上野公园,寒樱是冬天的颜色

在银座线浅草站坐到上野站,也就几分钟的时间。

“上野、上野です。”遮蔽门一开启,报站的男声就融化在匆匆的脚步声中。我想再听一次。

1927年银座线浅草——上野段开通,当时是亚洲最早的地铁线路。铁道化很早的日本,连在现代化的地铁都能闻到火车味。

在地铁站出来走几分钟就能到上野公园。

其实上野公园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因为它的名气和春天赏樱的绝佳景色,想过来打个卡。

这里曾经是江户时代的战场。我身边的老爷子应该是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





冬天虽然不是樱花的季节,但是有一种樱花偏偏在冬天开放——寒樱。东京的正午只有五到六摄氏度,尽管这座城市很少下雪,但平时最低温度也是两三摄氏度。

寒樱不算是数量很多是品种,日本最多的吉井染野是春花,所以冬天这个光秃秃的上野公园里寒樱基本上是独秀同学。开遍日本的樱花无论在哪个季节,总有一个季节的惊喜。

就算孤独,也要开放。


只有不多的人仰望的樱花。

这棵树下有一个本土老法师,一对中国夫妇,还有我。


“真厉害啊,这个时候开了。”,在一棵浓密的樱花树下,一个老爷子跟妻子讲。

寒樱花瓣很少“下雨”,我在地面看到零星花朵。

走过这棵樱花树,我看到好多棒球场、画廊之类的地方。虽然只是个公园,但竟然有这么多让人放松的设施。


广场的喷水池里有种起应季的郁金香,淡黄色特别好看。花语虽然是爱、忠贞和承诺,但它的形象和东京也很配。风大吹不动郁金香,但吹得喷泉更有风情。

往前走不远就是东京国立博物馆了。国立博物馆也是我心水的地点之一,但是想到我在东京才三天,想去的地方又太多,只好在门外看看她伟岸的外墙。

经过一个地图,上面记载了公园里的樱花。樱花的品种难以尽数,每个名字都像有一段故事。

写下这篇游记的时候,我才发现东京艺术大学的演奏厅也在附近,现在我有点后悔没去好好看一下。我欣赏日本人对艺术的尊重,当时我也见到一个艺术中心,看起来是一看就很喜欢的那种,明亮通透,设计人性化。这又怪我没好好拍照,好吧。

Window shopping 和上野车站

从上野公园出来后想找个地方坐着吃饭,没想到被周围的天桥给绕晕了。

上野公园附近的天桥有两层(可能有三层),天桥有个桥心非常庞大,它要穿过两条双向六车道的马路,所以看起来像一个空中广场。天桥四通八达,可以到达附近任意一个人行道。我只想着随缘就好,只要到地面我就随便吃一家。在海外不要花太多精力在找路上。

最后我将终点放在了下图的OIOI上。


这张胶卷相是精品

午饭时间我无意中撞进了矶丸水产,一家被国内点评平台狂赞过的店。

矶丸水产本身是做海鲜烧烤的店,里面人满为患。店里面顾客大多是吃生蠔和青口,一进门就闻到那种清香。

因为下午还想去日本桥,所以午饭就吃个海鲜饭会快一点。看选单的时候我发现店里推荐的沙拉是通粉沙拉(令人回想起黑暗早餐的食物),但是人家既然推荐了,那就试试吧。

海鲜饭的味道还不错,而沙拉反而让我惊艳。通粉和带着奶香的酱料调在一起超级好吃,当时顾著吃,就随便拍啦

饭后在旁边的OIOI商场随便逛了一下,地下二层有MUJI,看起来比国内的店要大得多。深入其中你会发现日本MUJI更像是宜家,床褥、枕头、被套这些居家的物品看起来质量还是不错的。MUJI在日本给人的印象会更平民化一点,在国内的话,大概是一个高冷又骄傲的品牌吧。

重新走上人行桥,我想去上野车站看看,顺便买后天到京都的车票。

说实话,买车票还是个挺考验人的活。选车厢,人数,停靠站点,列车型别都是要想的,如果第一次到日本,最好还是把自己的要求写在纸上,方便工作人员给你截票。

我在售票机上买了一张西瓜卡,原来西瓜卡还能记名!

从东京坐新干线到京都约14000日元,在品川/东京站坐东海道山阳新干线就能到关西各个大站。

瞎转了几圈之后,我又上地铁了。

日本桥的怪兽

不久之前在国内看《祈祷落幕时》两个男主经常在日本桥吃饭,没猜错的话是东京的日本桥,所以想去打个卡。

真正的日本桥其实是写字楼林立的办公区,电影里那个人头攒动的街市我是找不到了。

不过这座桥挺有意思的,电影里介绍的这座日本桥有”洗桥”的传统,延续了多年的习惯到现在就变成了拿大水管喷洒。

桥下的灯桩尤其夸张,有各种铜雕的野兽,中间最大的桩上有飞龙。


我猜自己应该是和电影里那个街市无缘了,正好旅行那十几天里手机的定位功能也莫名的差,只好留给秋叶原多点时间啦

秋叶原的午后

秋叶原本来是东京的电器一条街,随着日本的文化产业兴起,这里成为了二次元同好寻欢的地方。

只要是跟动漫、二次元沾边的东西都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女仆咖啡厅、二手手办商店、sega游戏厅算是存在感最高的实体了。在这边工作的年轻人应该都是怀着很热烈的喜爱之情吧。

国内没有这类衍生产业,或者说动漫城之类的地方并不像这里。动漫产业真的是一个依赖出口国家自然孕育出来的东西。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因为没有太多的电视节目,所以i将一些优秀的漫画改成动画放映,慢慢也被日本人接受了下来。

日本是每个月出产数不胜数漫画杂志的国家,日本自称比肩迪士尼,做世界二流的动漫,但日漫的粉丝群体实在是太大了,它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让这里兴旺了多年。


路过某个玻璃墙,我看到显眼的AKB48

秋叶原大路的路口都很宽,这里不得不说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本来在一个路口等红绿灯,可能我站得有点累了,习惯单脚发力的我想换换脚,于是往旁边挪了一下。不幸我身后正巧有个女孩急速在我身旁冲上来,我稳稳地踩在了她的新鞋上。那双应该是短靴,鞋子油亮油亮的,看着都有点心疼。

我当时也不是很清醒,慌忙讲了句“sorry”,但那个女孩看起来很愤怒,戴着口罩的她没有讲话,只是用眼神用力瞪了我好几秒,然后都不想跟我走一个路口,拐到旁边的路口等红绿灯了。

这是最有力的日式表达吗?有了真实的接触,才知道什么是内敛的民族啊,在日本这十几天,她是我遇到的最能发飙的人了。

当天我外穿了一件橙色风衣,里面贴身穿了一件薄羽绒,就是硬壳+软壳吧。走在秋叶原的人行路上,我到处找著那家“有很多扭蛋机”的商店。在这素净的街道里,橙色的衣服特别引人注目。走着走着我都有种“去买件黑色外套”的想法了。

跟着国内的攻略,我打算先到友都八喜六七楼看看扭蛋机。


友都八喜本来是一个巨型商场,里面有各种电子配件、生活用品、家电和玩具销售。

这里还有我挺喜欢的cd铺。

搭扶梯上楼,我看到某层有售给幼儿园小朋友的迷你手表,有位男士想给自己孩子买个,问著工作人员各种问题。国内的小天才手表是给小学生用的,日本这边已经打进幼儿园了??


高达粉总想来看看高达模型,尽管都不是特别想要。

新的高达作品我也渐渐不熟悉了,这个月(2020年9月)GU和BANDAI合作把高达SEED的剧照印在t恤上让我感动的不行,你看我这个老粉还在你们的捞金计划里面吗,BANDAI

上面这张图里的模型都挺想入的,自从大一那会被一个师姐说玩高达不好之后,我确实已经好多年没碰过了,好像没了以前那种开心,尽管她说的不是我。是我太依赖别人的肯定了吗,被说了几句就傻了,而且好多年过去了。

人和人本来就很不相同,什么是快乐?这真是件很主观的事情。没有快乐就不会有梦想,没有梦想这个世界就会慢慢凋零,我是这么觉得的。

而且,怎么会有老师跟学生讲“你现在不好好学政治,以后就去xx路拍手吧”这样的事情呢,唉。

友都八喜的音像区真是令人落泪的地方,我喜欢看摆在架子上的cd,感觉每一个精致的盒都封住了不得了的祕密。门口这个纸牌是七龙珠电影《卡卡罗特》的拍照立牌,2d也看着好真实,还是贝吉塔帅啊。加入战斗中,但是我一个人就不站上筋斗云了,等下跌下来没人扶我咋办。。

实话说,走了三四圈,六七楼的扭蛋机我还是一个都没有碰


,算了,反正后面大把机会。

秋叶原站还真漂亮。

秋叶原站附近就看到了高达cafe,阿斯兰都出来煮菜了,不去看看吗?
我还真的没进去,因为女仆咖啡厅好像更吸引我。
“我,我就是高达!”,“零式,引导我吧”,“我只是想保护这个世界!!”

第二个牌子上夏亚和哈曼的活动好像挺有趣的,连饮料都是角色配色。

好的,看完了,去下一个地方吧~

Radio会馆是个二次元同好聚集地吧,有好多日本动漫在这里取景,这块大招牌我猜十年内也不会怎么变了。我在里面从上到下逛了一圈,没怎么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我老了吗?还是一个人觉得很多东西都没意思呢。

我看到SEGA一号馆的时候两眼都放光了,谁还不想打个游戏,还是街机!

不过也不得不说这张照片也太壮观了,急行的人流,头顶是被建筑物托起的JR轨道,列车时不时啪嗒啪嗒在空中飞驰而过,旁边的建筑物一脸淡然。


进来SEGA的消费我全都花在高达EXVS2上了,EXVS2肯定也是主力机台,因为当场几乎没座。

刚刚在高达cafe还说著夏亚和哈曼的对决,现在夏亚和哈曼一队。对面是17胜的艾比安呢,有点可怕啊哈哈哈。反正这四个人都打到少佐了(游戏的评级)都是很厉害的人物。

我盼了那么久,在油管云游戏了这么久,终于来到日本了,怎么著还是要打一下的!这个游戏只能来日本玩,因为它没有移植到家用游戏机里。

我是从next来的玩家,next是同一个系列的作品,但那已经是超过十年的游戏,所以玩这个游戏真的很不习惯。这个网络已经给我匹配了最初级(菜)的玩家,但我玩了好多局,印象中只赢了一局。

这个游戏的收费方法是这样的:单纯玩一局(三分钟限制的四人互殴)的话,投100日元;但如果投200日元的话,最少也可以玩三局。为什么有个范围呢,因为游戏机制就是胜者续玩,换言之一直赢可以一直玩,只要用100日元。如果你并不熟悉这个游戏,玩200日元的局会实惠一点。

游戏是好游戏,但玩过几局之后我感觉整个人空空的,没心思玩了。

那就去找女仆咖啡厅吧。

天慢慢黑起来了,我沿着手办店和漫画店,围着秋叶原又转了几圈。不知道为什么,走在这个曾经很向往的地方,我感到一股很强的孤独感。

小时候很喜欢这样的日本街区,有很多可看的广告,有很多新奇好玩的东西,而又不显得杂乱。

斑马线上是努力生活的人。

这就是大城市吧,秋叶原有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留意到天渐渐黑下来了?

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好自己故事的主角,茶室也好,游戏厅也好,玩具店也好。

探探女仆Cafe吧


寒冷的大风刮到我流鼻涕,街边穿cos服的妹子还是一样向行人伸出手来,发出一句软软的问候++

我犹豫了半个小时,终于鼓起勇气问路边的妹子,问她是不是女仆咖啡厅的店员。

她好像突然来精神了,跟我说会一点日语也可以去玩,还简单介绍了日本女仆咖啡厅要遵守的规定。

1.“每位客人都要收取一定进场费,入场费是固定的。”
2.“咖啡厅里面不能拍照,如果需要和女仆拍照的话,会提供收费服务。”
3.“进咖啡厅之后需要任意消费一杯饮料”

跟我讲话的妹子穿着黑裙,看样子不像是刚从高中或者专门学校毕业的,我比她高出很多。

她带我拐入马路边的小巷里,边走边和我聊“你从哪里来呀”、“第一次来日本吗”、“觉得来秋叶原好玩吗”…

说着我们进了一幢大厦的大厅,大厅里摆满了各种“生意招牌”,有女仆cafe,执事cafe、本店(书店)、二手玩具买卖店之类的。看到这些,我突然感慨国内过去也有好多类似的地方,给我留下的感觉都是很美好的,只可惜互联网化对他们打击太大。

姐姐工作的店是Ghost town风的。这是她们给我开的积分卡,尽管可能没有第二次光顾了(大哭小蜂)

店铺地址:东京都千代田区外神田4-6-2いすゞビル四楼
网站://akibamindes.com (登陆需挂vpn,现在可能已经过期了)

在这里广告第一次去的女仆咖啡厅,并不是因为这里就最好,而是我很感谢她们所做的工作。

这家店的装修我个人比较喜欢,因为是ghost town,到处都是神祕的符号和文字,黑暗风也挺可爱的。

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位客人,看起来有三十几了,他在跟一个女仆玩像塔罗牌一样的游戏。

这家cafe和传统的女仆cafe不太一样,女仆会坐在你对面和你聊天。收了入场料之后,点一杯饮料就能在这里坐一个小时。

因为我还没吃饭,所以我干脆跟姐姐推荐吃这里的蛋包饭。

蛋包饭上来的时候并不是这样,茄酱绘画是姐姐画的。

我看着她很熟练地在卷蛋上画猫咪,身体慢慢开始感觉自己真的来到传说中的女仆cafe,自己真的来到了,不是看电视网络的宣传,而且我要尝这里的饭了~

刚刚讲的话好像有点中二,不过它就是很真实。

至于我点的饮料,是碧蓝碧蓝的,颜色很好看,味道非常甜。

我吃完饭之后还有半个小时和姐姐聊天的时间,她问我喜欢秋叶原的什么。
“我很想去世嘉打游戏,而且听说这里有很实惠的手办店”
我不会讲フィギュア(手办),在纸巾上用笔写下了“手办”,后来一番沟通之后对方明白了。

姐姐可能想让我放松一些,她后来拿了店里的女仆资料册给我看,是一本厚厚的大黑皮簿。

里面有店里女仆的名字、爱好、身高、个性签名之类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照骗。

单看照片的话,我会觉得每个人都很可爱很漂亮,特别是女仆装那个裙褶和领子上的花,萌死了!

根据这份资料本,这家女仆cafe的女仆平均年龄不到十岁


,感觉大部分人都是很会玩的阿尼girl啊(热爱二次元文化的girl)。

这本本子里唯一真实的资料——她们的爱好,可能是她们来这里工作,甚至想在秋叶原开店的原因。

我和姐姐说:“你喜欢唱アニソン(动漫歌曲),还喜欢穿女仆装呢。”

“对呀,我会去卡拉OK里唱,会唱的还不少呢。我今天穿的就不是女仆装啦,只是普通的裙子。今天东京好冷呢,楼下风好大。我们是所有人都需要到街边发发传单的,我在楼下手都冻干了。”

她说著就萌萌的笑了/

“刚刚还是要感谢akira君上来cafe呢,我就不用挨冷了,真的太好了。”

哎,竟然被这样说了。有股暖流出现,自己就像就身处日本高中校园电影里一样,有种纯纯的感觉。

我继续说:“你们在这里可以每天都穿女仆装啊,你的爱好变成了职业,那不是很棒?”

她说:“是啊,我觉得这就是幸福。”

我一时讲不出话,看着她真的幸福的表情,有点想流泪。

回忆


走出cafe之后,我整个人都有点呆,脑海里都是刚刚那个画面……我以为女仆咖啡厅当女仆是一群高中生,大学生的短期工作,跟国内的麦当劳差不多。

“是啊,我觉得这就是幸福。”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职业群体里其实有很多人是真的抱着理想当女仆的。

其实我在cafe吃晚饭时还遇到个高大的短发姐姐,我特别喜欢。她染了很不羁的金黄发色,跟她黑色制服很配,特别帅气,但真实交流起来感觉很亲切。

她看了我的中文版《孤独星球》秋叶原地区地图,聊了一小会,后来她还祝我在日本玩的开心。

如果不是真正热爱这份职业,我不太相信这两个姐姐可以打动我,让我也分享到她们的幸福。

我稍稍流泪了。风很快又吹干了。

“如果你现在学不好,以后就等著去xx路拍手(招揽生意)吧!”多年前那句话又出现了。

今天,家乡那条xx路,那个被鄙视为低端的地方,已经鲜有人烟。

讲这句话的是我的初中老师,我有个初中好朋友的确就没学好,每周带mp4回学校宿舍看动漫,又经常被级长训斥,后来上的学校也不符合我们“好”的标准。但是他很独立,靠着没日没夜的动漫经验过了语言关,去日本留学,现在我很欣赏他,因为他的投资眼光很棒。

在我遇到的大部分老师看来,未来是很沉重的,不是我们可以创造的,它甚至不是给我们幸福的。

你告诉我未来有一套鄙视链,对吧。我也看到很多同龄人都在上面爬,还要和上一辈人争夺。

这就像催眠一样。但这描述的不是真实的世界。

走过秋叶原这片小天地,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中华小当家》,我到现在都会流泪,到现在都会崇拜小当家身上的光芒。

因为他教会我做一个更好的人,为别人带来幸福,健康,而绝不是成为更优越的人。

女仆咖啡厅的姐姐也一样,我从心里尊敬她们。

六本木: 17岁的乃木阪,14岁的东京塔

在东京六本木地铁站出来,是这番景色。如果说银座是奢华的象征,那么六本木是文艺着的奢华。

这夜色谁不爱啊。

在出行前我就听说这里艺术馆林立,又有各种设计师开设的个人展览。

上地面之前我一直在找洗手间,于是去问了地铁站的警卫。他告诉我最近的洗手间应该在地下商场,于是我跑了好远,地下通道都没有走到商场。最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很高阶的地方……

这里的地下空间也是令人惊叹。

路上我经过一个人行桥,看到这个名字我忍不住拍了下来。

因为我高中时非常喜欢乃木阪46的“命は美しい”~~~~

只要是听这首歌的时候,都是做不完作业的深夜和周末。

天气很好又出不去的那几年,我觉得自己也在那群高中生跳舞的海滩。

再会乃木阪

走着走着我终于看到了夜里的东京塔,由于晚上实在太冷,只是用手机快速拍了下来。

终于,这些年被好朋友、电视剧渲染得无比浪漫的东京塔,现在终于出现在眼前。

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就站在离东京塔一两公里外。那些在过去被描绘得太美的事物,都让我有种飘渺的“幻想”错觉。

我既相信它存在,又不相信它存在。

天是漆黑的,无比明朗。

走过一段路之后,在一个窄小路口爬上斜坡,东京塔就在这里。

还记得我身边的楼房,窗户上倒映着东京塔的身影。

读初中时在翡翠台追过一部日剧《东京塔》,虽然是不久之前的事情,但那时在家里也只能用电视追剧,每周一集,所以连片头片尾都要好好地看。

我已经不记得《东京铁塔》的剧情,但是周日早晨10点那种清爽阳光,一辈子都忘不了。

每一次片尾的《蕾》播放起来,都极度不舍。我没有什么活动,只有一直学习学习学习。

电视播完,只有等下一周才能接着看这个故事了。接下来的五天,是学校学校学校。

14岁的我就觉得自己是个大人,总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什么开心不开心的,都是小孩子的事情了。

和我对抗无聊、压抑和惶恐的,是那几个小伙伴,还有一位我尊敬的老师。

东京塔讯号有多强呢?即使不再联络,我还是想传达给他们的感谢,和他们一起看看东京塔。


呆了一段时间,今天就玩到这里了。

回去路上有首小诗:

为了承载了所有的“今天”

这里是舞台
从某个地方来、去往某个地方的人们,在这里擦肩而过。
从起点到终点,不同的人生在这里交汇。
寒暑更替,时光流逝。
这样不同的的场景变换有无限多。
今天将要遇到的事情无法改变,但我们会面对今天的所有。


(待续)
感谢阅读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