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对很多人来说,澳门是个灯红酒绿,放纵又刺激的特区,而对我来讲,澳门更是座温情脉脉的小城。葡国人的殖民历史,给澳门烙下了浓郁的欧洲风情:铺成海浪造型的石子路在建筑间延伸,路环岛上岭南风情的小渔村,却都漆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彻夜不眠的娱乐场对面,便是的挂满竹竿衣架的市井街区。澳门在多种历史和文化元素的碰撞与融合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与香港相比,更具有包容性。
不知道是不是太喜欢澳门的原因,香港则像是偶尔逛一逛便走的大型百货商场。普遍来说,澳门人的普通话比香港人整体高出一个等级,或者说,不会讲粤语在香港确实容易被歧视。
第一次去香港是07年,中间陆续也去过几次,12年过去了,香港的整体变化不大,却不再是记忆最初那种闪亮亮的样子,而是在慢慢褪色发黄。
这次就著端午节假期,凑了5天多的时间,可以大致把澳门和香港走一遍。我和李老师分别在南方住了四五年,然而这次是还被烈日炙烤下的桑拿天虐到崩溃。。。

6/5 北京飞澳门

搭乘晚上八点多的班机飞往澳门机场,预计抵达时间是零点十分。然而北京的雷电天气导致航班延误了近一小时,国航的晚餐却只给了一块烧饼,实在是无语。
此外,澳门机场入境在凌晨也是排了大长队,走通行证自助通关可以节约一小时左右的入关时间。

6/6 澳门 氹仔岛+路环岛

主要行程:路环岛+氹仔岛
1、路环岛
路环码头、安德鲁饼店(总店)、圣方济各圣堂、十月初五马路、谭公庙、天后庙等
2、黑沙海滩
3、氹仔城区
4、飞能便度街、路氹历史馆、龙环葡韵、官也街
5、Galaxy银河娱乐场、威尼斯人度假村、新濠天地、摩珀斯

我们在airbnb预定了澳门本岛大堂街的民宿,清晨打车前往最远的路环岛,从南向北一路玩到氹仔。
在路环市政街市附近下车,先去码头转转,路边开着两家海鲜干货店,架子挂的咸鱼飘散著阵阵咸臭味,临海的走廊上正晒著各式海货。

晒到发蓝的鸡胗子。

路环码头面馆的“墨鱼胶海皇角汤面”,鱼饼鲜咸弹牙,汤头甘甜。

圣方济各圣堂是路环市区的地标性建筑,教堂前是波浪图形的小广场,对面有一座为成功击退海盗而立的纪念碑。教堂外墙方方正正,暖黄色外墙与蓝色的门窗鲜艳夺目,充满了浪漫的氛围,因此这里也是很多影视剧的取景地。

沿着海边的十月初五马路一直走,便可到达谭公庙。

澳门最有名的蛋挞是安德鲁和玛嘉烈两家,玛嘉烈是安德鲁蛋挞店的老板娘离婚后开的。吃过这里的蛋挞后,会明显感觉到味多美和肯德基蛋挞里的香草精和奶油味儿太过刻意。

黑沙海滩已经名不副实,记得大学的时候这里的海滩真的是黑色的,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黄沙。

记得11年和李老师来黑沙海滩的时候,他就念叨著说吃烧烤,当时吃的就是肥佬这家的黑椒牛仔骨和烤青椒。这次来没想到烧烤摊还开着,可是肥佬本人已经退休了,是他的儿子在经营。

黑沙海滩总站乘公交回到氹仔城区,花城公园附近下车,走走便看到新苗超市,太有亲切感了,这可是当年每周囤货的地方啊!

走进飞能便度街,住宅街区的氛围渐渐褪去,逐渐被泛黄的矮墙和菩提树所取代,也逐渐有了历史感。

穿过龙环葡韵(现在是葡式住宅博物馆),来到嘉模圣母堂,教堂对面原是澳门人注册结婚的地方,常会有穿婚纱的新人在这里拍婚纱照。

北帝庙附近本来是大利来猪扒包的临街铺子,当时大利来猪扒包每天午后限量开售,现在大利来记开了多家分店,总店也换了位置。

官也街特别热闹,各种甜品店、餐馆、小吃店、手信店都挤这里。莫义记的猫山王榴莲雪糕已经卖到MOP68一盒了。。。

钜记的杏仁饼,杏仁粒烤得酥脆,泛著奶香,特别好吃。

大利来记的老板娘还是白白胖胖,可惜总店迁至一条稍微偏辟的小巷,人气不是很旺了。

扎哈操刀设计的酒店落客区

酒店外龙鳞般起伏的石材外墙

冷暖自然过渡的酒店大堂天花

氹仔的酒店和娱乐场集中在一起,威尼斯人、新濠天地、永利、美高梅等等,不同公司下的娱乐场可以乘坐穿梭巴士串场。几家大型娱乐场基本是1000港币起玩的台子,500港币的台子比较少了,玩骰宝(三个骰子猜大小)的台子也变少了。

6/7 澳门 本岛

主要行程:澳门本岛
1、大三巴附近
玫瑰圣母教堂、大三巴牌坊、恋爱巷、大炮台、澳门博物馆
2、疯堂斜巷、圣味基小堂
3、新马路、议事亭前地
4、妈阁庙
5、澳门旅游塔
6、新葡京娱乐场、新马路、大堂街美食

从沿着商业街巷走个五六分钟就看到了大三巴牌坊,早上九点多游客还不是很多。大三巴牌坊原是圣保禄大教堂的外墙,这座天主教堂有这四百多年的历史,由葡萄牙人建立,但不幸几经焚毁,最后只剩下了这片墙壁。

大三巴牌坊下长长的阶梯西侧,有一条几十米的小巷名叫恋爱巷,两侧的葡式建筑以暖黄色、柔和的粉色为主,是电影《伊丽莎白》的取景地。

从恋爱巷抬头望去,正是大三巴牌坊的侧脸。

从穿过大三巴牌坊向上可达大炮台,大炮台与妈阁炮台和东望洋炮台组成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以防范海盗之用。行至大炮台向下,可以抵达澳门博物馆。把这两个地方逛完了,我们继续向西北方走到了疯堂街和圣味基坟场。李老师和UVa的澳门同学约了午餐,学长骑着小摩托把他带走了,我则走回新马路,和我的大学舍友约了午餐。

特别开心是我们之前都不知道彼此要来澳门,是我在微信群里发了张新苗超市的照片,才发现我们竟然都回了澳门,真是缘分啊!果断约起来~
舍友和她老公请我搓了一顿葡国餐后,一起又走回大三巴。

疯堂斜街附近有个文创园,但是公共假期没有开门。

妈阁庙是由福建商人在五百多年前建造的道教庙宇,依山傍海,供奉的是天后妈祖。据说葡国人在妈阁庙前登上澳门的时候,误以为妈阁就是这个地方的名子,因此以“马交MACAU”来称呼澳门。

从妈阁庙步行半个小时可以到达澳门旅游塔。澳门旅游塔高338米、位列全球十大观光塔之一。这里是每年国庆和新年烟花节的最佳观赏点,烟花在对面的海上喷发,在旅游塔上可以看到烟花在眼前绽放的景象。
游客可以在环形观景平台看“高飞跳”和“蹦极跳”。

从旅游塔眺望澳门本岛全景,新葡京的金莲花酒店大楼最有特点。

一海之隔的珠海遍地都是工地。

新葡京酒店娱乐场是何鸿燊与美资的永利娱乐场博弈下的产物,为了扭转老葡京酒店的颓势而布局,在外观设计上也充分融入了风水的因素。

晚上从大堂街走上去,发现大学时很火的大堂街炸鸡和柠檬车露还开着(手作冰淇淋),开心的再吃一次,和记忆中一样美味。

恒友鱼蛋应该算是南方的“麻辣烫”了吧,恒友鱼蛋的祕制咖哩膏入口微甜,没有奶油的甜腻,咖哩味非常浓厚。配上蟹粉包、海胆丸、牛杂、豆泡等等原料可谓是一碗非常豪华的小吃了。

这样一碗囊括了重点食材的鱼蛋大概是MOP90多。

6/8 澳门 澳门大学 香港 中环上环

主要行程:澳门大学旧址 香港中环及上环区
1、澳门大学旧址(现澳门城市大学)
2、澳门外港码头乘游轮至香港
3、中环地区
中银大厦、汇丰银行、皇后像广场、环球金融中心
3、砵甸乍街、半山扶梯、域多利监狱旧址
4、荷里活道、兰桂坊

澳门两天逛的差不多了,最后半天打算回澳门大学旧址看看。沿着学校山下的大斜坡走到行政中心,再乘电梯到大丰楼平台的小花园,校园里人很少,没有太大变化。

澳门到处都是暖黄色的建筑外墙,非常温馨和浪漫。校内建筑上,各色的马赛克瓷砖装饰较多。

@王宽诚楼

王宽诚楼的对面是东亚楼宿舍。似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楼都在使用中,何贤中心、蔡继有楼、王宽诚楼还都是教室,但银禧楼已经荒废了,保安室上仍挂著澳门大学的校徽。

原来的图书馆变成了整层的考场,三层改成了教师办公室。

图书馆的这个位置是当时我们最喜欢自习的小角落,大窗子下采光很好,位置偏僻非常安静,空调口不直吹但也很凉快,视窗望出去就是东亚楼的宿舍。

图书馆地下一层有一家安德鲁咖啡厅,安德鲁的蛋挞、各式沙拉、猪扒包、千层面等等是我们在图书馆自习后的首选午餐和晚餐。
最喜欢的是咖哩鸡,咖哩味道柔和鲜甜,蛋黄酱沙拉稍稍逊色。

从澳门大学返回大堂街取行李,准备到码头乘船去香港。在大堂街又吃了一顿炸鸡,整条鸡翅口感比鸡米花要好,炸鸡预先醃制过,咸甜入味儿,裹着的面糊比较薄,炸过之后不油腻。这个炸鸡绝对可以在澳门小吃排前几名了!

香港与澳门之间的船次比较多,搭乘最近班次后到香港转地铁也比较节省时间。

第一站来到中环的中银大厦,独特三棱刀造型据说在中环的风水之战上狠狠的搅了局,隔壁的汇丰银行则在顶楼架设钢炮予以反击。

沿着桥可以看到香港力宝大厦的“盔甲”造型外墙,以及远处由于一面铜镜造型的香港远东金融中心,据说都是为了化解中银和汇丰银行的“刀炮阵”。

从中环向上环行进,进入砵甸乍街开始,便逐渐上山了,阶梯步道的一边是小商贩的门脸,妆点得热热闹闹。

乘了一段半山扶梯,在山腰的域多利监狱旧址下来(中环奥卑利街16号)。这里被改造成了监狱博物馆,既有监狱的开放展览,也展示了监狱古蹟的风貌。

赫尔佐格德梅隆将老警察局与监狱重新定义为一个娱乐休闲、文化交流、集会的新场所。

建筑根据场地起伏关系自然形成了下沉式阶梯广场。

我们恰巧赶上了村上隆的展览,墙壁和地毯上密集的太阳花在视觉给然强大的冲击。

晚餐吃了一家东南亚菜,炸软壳蟹、黄咖哩鸡味道非常惊艳,pad thai相比之下逊色不少。

荷里活道附近有各种古董和艺术品商店。这幅艺术品充分体现了“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镛记!机场200港币的烧鹅腿饭我是忘不掉了。。。实在是太坑了。

还记得大学和朋友们来兰桂坊,点了杯小酒后坐着就不知道该干啥了,身后是外国友人们又唱又跳high到不行,我们一帮学生大眼瞪小眼的特别尴尬。这次再去兰桂坊,街上出现了很多服务员拿着选单在招呼路人进店喝酒,和后海那边的小酒吧差不多,可能生意真的不好做了。

皇后大道中 人民如潮涌

6/9 香港 彩虹 太子 旺角 尖沙咀

主要行程
6/9 周日 香港
1、彩虹邨、坪石邨
2、太子——金鱼街(宠物街)
3、旺角——波鞋街
4、柯士甸(或佐敦站步行) 香港西九龙站
5、尖沙咀——重庆大厦、星光大道
6、海港城

彩虹邨是香港于六十年代兴建的公屋之一,建筑外墙也如其名,自下而上呈现彩虹的七色,这里的居民不管刮风下雨都能看见彩虹。

从停车场走上楼去,是一个开阔的广场,有几个小型篮球场和网球场,球场地面的颜色比墙体更为饱满。最佳拍照时间应是午后,阳光斜照在楼体上颜色更艳丽。

坪石邨距离彩虹屯比较近,步行十分钟即可。从正方形的天井向上看,建筑内部的黑暗和天空光亮形成一种强烈的明暗对比。

中午回到太子附近的金鱼街,这里是香港闹市的大型花鸟鱼虫市场。走到附近的通菜街,便是有名的“女人街”,女人街没什么好逛的,就是小商品和假货市场而已。

店主把鱼装进塑料袋里,再打上氧气系好挂起来,香港炎热的天气非常适合养热带鱼。

奔驰在旺角的红色小巴,是老港最自由的灵魂,不讲粤语的游客就不要挑战了。

从波鞋街扫货回到尖沙咀,傍晚出发去海边逛逛。途径著名的重庆大厦,进去转了一圈,基本是南亚和非洲人的天下,特别印巴两国人最多,与大厦外的繁华完全隔绝,总有着一丝危险的味道。

走到维港附近时,雷雨渐渐停了。

来到维多利亚港,吹着海风散步,心情也和刚才在闹市区完全不同,这可能也是维港的独特魅力吧。

晚餐选在了中港城的唐宫小聚,貌似是唐宫海鲜坊都是一个饮食集团的,味道真的是非常赞!
我最喜欢的是这个陈酿醉蟹,微甜的酒香盖住了蟹肉的腥味,好吃的没话说。

这家餐厅最出名的是烤乳鸽,外皮酥脆,肉质鲜嫩,一口下去还有肉汁出来,也是偏甜口的。

这个黑金流沙包胜在颜值,咸蛋黄口味也不腻。

6/10 香港 九龙 鲗鱼涌

主要行程:九龙、调景岭、调景岭
1、中港城、码头
2、西九龙车站、西九龙戏曲中心
3、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4、鲗鱼涌巨厦

从尖沙咀出来,穿过九龙公园即可到达中港城。

中港城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金色玻璃幕墙建筑物,楼宇间反射加强了建筑的几何美感。

从中港城望过去可以看到西九龙车站和戏曲中心。

西九龙戏曲中心的中庭完全开放,将海风引入室内。遥想读书时做过的西九龙规划研究,整个片区被Foster与OMA描述成未来的文化圣地,巨大的城市广场承载了数座文化戏剧类建筑,将中华传统文化深耕在这篇曾经的殖民地上。

外立面上流线型的图案重新诠释了剧院的幕布与华丽戏服的裙䙓,由CNC切割的航海级铝管构成的模组化系统为建筑赋予了优质的效能和引人注目的外观。

再往前走便是AEDAS设计的西九龙高铁站,拉工可以带着老婆从北京直接坐高铁回家,比坐飞机要方便。

阿劳推荐的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很像我研究生时期在Atlantic City做的一个专案。

鲗鱼涌巨厦,外观宏伟的,密如森林。抬头看去,万户窗户如蜂巢一般,应该是最有港味儿生活的地方吧。

尽管居民楼里遍布了禁止拍照的牌子,但是来这里打卡凹造型的乘客络绎不绝。。

香港的最后一餐,在水泥怪兽下的兴记面馆,一碗云吞面,一碗牛杂面,一瓶可乐解决了。

写在后面

六月港澳的溼热让曾经在南方住了好几年的我们不再适应。这几年港澳城市变化不大,略显杂乱的城市环境,比美国还要高的物价,这里也不再是曾经心中的购物天堂。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