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摄影,有很多设想,但设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并且很多时候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2018年的旅拍,把原本的计划分割成了若干单元,这种两三天短暂的逃离既无奈也有趣,它至少能让我在忙碌紧张的工作生活中得到一丝喘息。
今年的第一次逃离选择在了香港。这个弹丸之地7年前曾经来过,几年后的回访,给我的感觉依然不好:潮溼闷热、拥挤人杂、人情冷漠,相比日本,这里无论是在环境、待人接物方面,还是在服务意识、交通便利方便,都与日本有着较大的差距,不过这也许就是HK的特点:我做我自己,其他跟我何关?
对于香港的旅拍,之前也做了不少功课,如果不是因为其中的一些机位让我有了拍照的冲动,我想我是不会再踏足这块土地的。几天里,香港人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好,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待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和对待大陆口音的内地人的态度是不同的,至于对谁态度更好,你们猜呢?
旅游提示:
1.如没有太多的需求,去香港只需要一张八达通和足够的港币;
2.出关入关时记得走E通道,能节省很多时间。
没有严密的出行计划不是我的风格,但这次计划里却有一半没能完成,这一切的不顺利始于自己的懒惰以及4月4号北京晚上的那场雪。

原本晚上8点起飞的航班,却因为一场突来的雪延迟了4个小时,“你在朋友圈里赞雪时,我在飞机上呆坐无能为力”,这不是南山南,这是急上急。

自己给自己定义的旅拍模式:一个揹包、一个人,把自己规划的路走完。

Unit1-1:登高远眺似乎是适合绝大多数城市的一种浏览方式,几年前去过了太平山顶的凌霄阁,但在网上却发现了另一处更好的制高点:卢吉道。

自由、不受限制、视野开阔,蜿蜒平坦的山边栈道,能够取到更有层次感的港岛全貌。

蓝天白云,薄雾弥漫,经常起雾也是HK的一个特色。

那上面就是凌霄阁吧。

卢吉道一路走来美景不断。

Unit1-2:西环泳棚,海岸线风景。
港铁坚尼地城到西环泳棚到的直线距离是1.2公里,对于日均2万步的人来说本算不上什么,但去程其实是上坡路,再加上揹著双机+三脚架,最后也是走的溼透了后背。

此处比较有名的便是这座海边的“断桥”。

各种角度、各种高度、各种焦段

摄影让我知道:“眼见不一定为实”,不要以为这里人迹罕至,下面这张照片就告诉你:不但有人且等待照相的人已排起了长队。

欣赏海景、吹干衬衫,最后远远地偷拍。

Unit1-3:海山楼。变迷们不会陌生,这里曾作为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之一,吸引了很多游客在此打卡。

这种仰拍的照片我认为是不太好拍摄的,如不借助三脚架和可旋转液晶屏,单靠取景器手持拍摄,要想做到完美控制畸变,有难度。

即使你做到了横平竖直,却还要面对大光比的过曝和阴影问题。所以这些照片都是经过了后期处理,不过业余的就是业余的,跟大师们的手艺不能相提并论。

Unit1-4:维多利亚港夜景,号称世界三大夜景之一。那不勒斯和函馆山夜景,何时能收进相机的取景器呢?
日落前到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几乎没有架设三脚架的空间,只能在人缝中求生存。

三大夜景之一的维港夜景果然名不虚传:对面便是世间的繁华,只是身边缺少一个陪伴的人,手里缺少一杯咖啡。

8点,维港灯光秀开始了,过程却令人失望:灯光寥寥无几,缺少变化,很难与节奏感极强的背景音乐匹配。

最后这张图的亮点,可能只有我的同事们才会明白。

Unit1-5:彩虹邨,个人认为这里是被过分神话的一个地方,原因始于手机、相机的美化照片功能,那些你在照片里看到的五颜六色,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强烈。

来打卡的人很多,想抓拍到一个空旷的画面很难。

Unit1-6:坪石邨,坪石邨是众多特色港式居民楼的代表之一,当你抬头仰望,看到的是极具对称感的视觉冲击。

这种仰拍的照片我觉得很有魅力,管它叫时空隧道可好?

Unit1-7:九龙公园,无意间路过的一处景点。

很赞叹香港人对于植被的保护,那些粗壮的树木,随便一棵也得有几十年的树龄,树叶枝干随意生长,不受拘束。

Unit1-8: 中港城,在九龙公园里能看到几栋黄金色的楼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黄金城。
中港城附近的海景。

天气阴沉,索性尝试一下黑白照片。

中港城不但颜色有特点,结构也颇具特色。当我再次仰面朝天时,发现了与众不同的景观。

取景器里充斥着各种线条和形状,眼花缭乱……

这张像是给雪佛兰做广告?

Unit1-9: 嘉咸街,危险的打卡地。曾以为整条街道的墙壁上都会涂满涂鸦,但在找寻了很久后才发现只有不到50米。

来这儿打卡的人依然很多,这里最大的隐患是马路上时不时驶过的汽车,而很多人为了照相冒险站在了马路上。

Unit1-10:中环IFC夜景
便利的机位,取景、架设脚架都很方便。IFC的摩天大楼与地面的车流相呼应,香港虽不大,但却很繁忙。

最近一个时期迷上了延时摄影,使用相机自带延时短片功能,拍摄了一段此处的夜景延时短片,技术含量并不高,只是很浪费时间。


Unit1-11:香港中文大学。依山而建的校园寂静空旷,处处流淌着人文底蕴。

校园里一步一景,其实,到一个城市去看看它的教书育人之地,早已经成为了一种旅行潮流。

你可以选择走盘山公路,也可以选择更为艰难的上山捷径,就像选择自己人生的道路。

而港中大的底蕴,是在山顶的“合一亭”完美展现。这里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亭子和一小池水,但只要你换个角度,便会告诉你什么叫“天人合一”。

那天风很大,除了没有倒影,其它都很完美。

在这里碰巧遇到一位香港的摄影同仁要给一位芭蕾女孩拍照,在征得了女孩的同意后,就有了下面的照片:完美的一刻。

当闪光灯打亮的那一刻,仿佛这个世界也跟着亮了起来。

Unit1-END。忽然觉得此次匆忙的行程就如同这座城市的节奏:紧张而繁忙。香港人的步伐频率世界最快,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是一个适合年轻人奋斗拼搏的地方,在这里你也能找到让自己安静下来的角落。但在沉默思考许久后,你还是会选择继续上路、继续劳累、继续奔波、继续生活,继续在路上。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