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旅途前面

1、登场人物——绿的男主和红的女主

这次来台湾,感觉像一场宿命的毕业之旅。

结束了一份工作,也结束了自己的一个人生阶段,这样转变像更像是人生的换季,从六月花开荼蘼走到七月赤日流火,也从怀抱朦胧的美好走到了拥有真实的力量。随着年纪变化的不止是生活图景和人物,更是整个心境的色调,颇值得以一场肆意的旅行作结。

而更宿命的是,先后有两个可能同行的热闹家庭,都因为种种原因或取消或推迟了行程,让这场旅行最终变成了一个人的独行。

翻了很多攻略游记,看到冬季的台湾大多灰暗沉郁,于是我带上了这两个色彩鲜艳的家伙,出发。

2、路线

我有个脾气,不喜欢走回头路。这种喜好体现在旅行路线的规划上,就是如下图的路线。

台北桃园进、高雄出。这个我拍脑袋决定的行程,后来从包车小哥哥的口中听到是比较小众的。也许是航线的关系,听到这样的行程,小哥哥就知道我大约是上海人。倒不觉得有什么不科学的地方,只是高雄的城市格局和游玩专案与台北太多相似,如果采用我这个路线,两个城市重点游玩一个就足够了。

所以我整个行程基本都在东线,其中台北三夜、九份一夜、花莲两夜、垦丁两夜、高雄一夜,共十天九夜,走马观花到处打卡的话其实并不宽裕。只是后来的旅程中,在我不断做减法的玩法下,感觉还是很充足的。

若要说遗憾,就是花莲到垦丁的途中,没有在台东多停留吧。台东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且仍在开发中,相比已经非常成熟且已有程式化的花莲和垦丁,以后再有去闲逛不赶景点的朋友,不妨多给台东一些关注。

认识一下台湾货币

我去的时候,新台币100块相当于人民币22,100元大钞的颜色格局都跟人民币颇为类似。100元以下皆为硬币,新台币10元硬币大小质感跟人民币一元类似,新台币1元硬币的大小质感跟人民币伍元类似,因此最好不要混放。
台湾大半仍然是现金社会,银联卡取台币倒是很方便,便利店和ATM机随地可取。只是入台的时候,虽说机场可以解决取钱、办悠游卡和电话卡的所有事宜,但都是要排队的,所以如果可以去之前略带现金、办好电话卡,直接去便利店买悠游卡就会快捷很多了。

二、在台北生活三天

1、感冒·羁旅


近年有个模式,一放长假容易生病,可能也是精神放松之故。只是这次感冒确实来势凶了点,在家时只是呼吸道辣痛咳嗽,哪知道上飞机开始涕泗横流,到下机当天下午,便发起烧来。
住的民宿是个保护建筑,近百年历史的小楼,水泥汀的楼梯和旧旧的花砖地面,咖啡香氤氲著黑胶转出来穿越年代的气息。百叶窗外车水马龙,天气铅沉时雨,屋里幽幽冷冷,我就恹恹地躺在这样的房间里养病,昏昏沉沉的时候遗憾,想像著如果这时候能有个旗袍高跟再烫个头发,那游玩还没开始,腔调便已融入了十成十了。
酒店叫originn space,在迪化街口繁华地带,早年大稻埕的风情。以条件而言,价格有30%的溢高。喜欢这个调调和情怀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睡眠不好的就算了,身处市井喜的是车马人声,怕的是真吵。

在台湾前两天都在跟重感冒作斗争,药是在楼下药店里买的,折人民币是四十多元,朴素的一个小瓶子,一天9粒,吃了五天,很好用。台湾药店的药剂师小哥是真的温柔,友好细心而周到,那种自然而然基于专业的亲切,有时候比药更能抚慰病苦的旅人。

2、台湾印象·年货街

酒店出门就是迪化街,因为已是腊月,年货街已经开了。所以我到台湾的第一站严格意义来说并不是台北故宫,而是这条热闹的年货大街。

我印象中,上一次逛年货街,少说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是在家乡的县城,总是在腊月二十六七的时候,县城南边护城河两边从前赶集的大街上,就会摆满了各种年货。说是年货,最多也就是瓜子炒货、摇元宵的机器、福字对联、廉价衣服之类,菜蔬肉蛋的那会儿已经有菜市场和集贸市场了,年货大街更多的还是各种零食摊位,冰糖葫芦、炸鸡烤串等等,于是便成了小孩子的天堂。

定居上海以后,赶集的体验是再也不见了,便是回到了家乡,对年货街的热闹烦乱也已经不太感兴趣——现在沿海地区十八线县城的大街上早已被私家车停满,廉价的吃食泛著可疑的油色和香气,似乎“食品安全”四个大字就悬在眼前,路边的斑驳污渍和成堆垃圾,也着实让人头大。

现在迪化街旁边的这条年货街,却实实在在地向我证明了热闹和秩序的可相容性,我想,这是一种管理水平和底蕴的展现。台湾的市容向异乡人展现的,确是一副90年代经济辉煌过而后迅速归于平凡生活的样貌,而其公共管理水平,却带着鲜明的日据时代一脉相承的小而精致的味道,那种人群摩肩接踵而秩序井然的干净感觉,让满街的中国红在灰突突的街巷间,平添了几分融洽和祥和。

此刻,我感冒的症状已经抑制不住,鼻水横流加上年纪大了眼大肚子小,在年货街穿行半晌,路边摊的美食看起来品质不错,却只买了一个三星葱的馅饼果腹——这个小吃后来在台湾许多地方都有见到,可我只尝试过这一回。拿葱当调料的饼我吃的多,拿葱当馅儿的饼,却原来也是很美味的。

然后get到一个台湾人很厉害的共同点:一听说你感冒,立刻一叠声教你去喝金桔柠檬。就是我拿着的这杯饮料。我不耐糖,被这半糖的一杯酸到龇牙咧嘴,但不得不承认,就大剂量补充维C这个功能来说,它比泡腾片至少是生动太多了。

3、台北故宫

原本台北故宫是我来台湾最期待的地方之一了,没想到来了以后一方面身体不舒服,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吸引,这与我念书那几年在紫禁城里几进几出流连忘返的劲头可是大不一样。人说北京故宫看建筑,台北故宫看文物,经过这一番游览,我觉得自己更加喜欢的,应该是文物在他们本该在的建筑里吧。

放一张台北故宫的面貌图——去过多次北京故宫的人,总觉得在这样的一个博物馆里看文物,缺了大半。所以这次来台北故宫最大的感触居然是:我想念北京了。

忍着头痛,在阴冷的博物馆里随意浏览了一下,那知名的三个镇馆之宝早已围满了人,况且曝光率太高,在网上看的怕还要更清晰些,也就不拍了。看着一个个规矩陈列的宝贝,我努力想象还原几分它们在原本环境中的样子,也就拍了这么几张。

每次看到这些首饰就去重温甄嬛传……

有一个展馆里专门展出的是当年中国出口欧洲的瓷器,虽没有宫里那些名贵,倒也颇有意思。

这张列在最后,因为颇似家中母上大人,特意找过去瞻仰的。母上命带一个回家,臣妾没有做到,也是惭愧。也请母上大人明鉴,卖品部但凡有仿品可卖,我都愿意背一个回来的。

4、诚品一日

第二天,发烧,哪里也去不了,又不甘于在酒店坐着,于是便背个帆布包去了诚品。在旅途中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在书店里读书这样的体验,我也是第一次拥有。

诚品敦南店貌似在台北的诚品中不算小,比起苏州的诚品来,体量和气势上却还是小了一个等级。我们大陆在大兴土木这个领域确实是罕逢敌手的,何况苏州诚品在定位上已经是属于城市名片级别的了呢。不过这间店因为其低调和平实,购物休闲的功能少得多,读书的氛围反而更不错一些,倒是更让人能心无旁骛地读完一本书了。

书是我读的,不是蛙蛙,可合影这种露脸的事,却要由它来做。

这本书是以纪实文学的方式,写了几位不同身份的台湾青年在二战结束前后的命运故事。他们有军人、有医护人员、有技术工人,无不因为一场战争,在人生的上半程,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命运轮转:从殖民地成长起来的二等公民,到通过参与战争改写身份力争成为“皇民”,到战争结束后历经种种困苦才能成为特殊的“民国公民”,他们的身世之颠沛钜变,甚至超过我们大陆许多同龄人。我们这个民族百年沉沦和一个世纪战争带来的苦难,台湾人和我们大陆人在同一时间、不同的空间,以不同的方式在承受。

这书在大陆估计是买不到的吧?其实只是另一种视角和一些记录性的描摹,并没有太多敏感的倾向性。对于二战的胜利,与我们大陆百年耻辱一朝洗雪的纯粹酣畅感不同,在台湾日据时代、愚民教育策略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还多了许多复杂的况味:羞耻、彷徨、身份怀疑。如我的朋友所说,被日本殖民的历史写进台湾文化的中除了秩序,还有迷惘。同文同种的文化中断、写入新的内容,然后又中断和延续原来的,那种熟悉感和陌生感混杂的凌乱感觉,是需要几代人来梳理、消化和接纳的。

5、淡水

冬季来台湾十天,却没有淋到一场雨,这也算是我旅途中的小小福气。在台北的前两天是阴沉沉的,如我病中的心绪。灰濛濛的水泥汀老楼、黑胶和迪化街窗下的车马之声,加上十几度绵柔的阴冷,让前几天的时光变得像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电影般黏答答的。而到了淡水的这一天,太阳出来了,以至于风景和心情都一并明媚了起来。

淡水河就成了此行中最为婉丽的一道风光。阳光在粼粼河水上跳跃着,宽广的河面静静流淌,岸边是美丽壮观的红毛城,红毛城后是宁静的大学校园和淡江中学。从淡水河口坐上渡轮,跟着河水向入海口行驶不出十分钟,便来到旖旎的渔人码头,晚风中和著卖唱小哥跳动的音乐,迎着落日余晖走长长的栈桥。码头常常让我想到的不是情人,而是离别,这是无关爱情和偶像剧的浪漫,甜蜜又惆怅。

我见过许许多多的河流,也喜欢河流,但是淡水河,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河。考虑到我的人生余额尚充足,此处应该说之一。

淡水老街是我在台湾行过的第一条老街,却谈不上最美。看遍了大江南北的那么多古城古镇,这条有着些许异域风情、些许旅游景区的凌乱、些许人间烟火之气的老街,让我想起家乡,想起烟台山下背山面海的二马路上,那些二十多年来卖著几乎没有变化的形形色色贝壳串串的小店。

红毛城,蓝色的天蓝色的水,大片的绿色草坪,鲜艳的红砖建筑,这一切在金灿灿阳光的照射下,美得令人心折。

站在屋外看世界,世界没有边,所以就是世界。在窗前看世界,世界有了边,就成了你家的风景。

淡江大学城,宁静美好。这里并不是一水儿的美或一水儿的欧式,反而是新旧错落交杂。地广人稀的感觉,是国内许多大学,尤其是我母校所没有的……

杰伦哥哥的母校,现在已经不让进了。

渔人码头的轮渡边,卖唱的小哥会唱大陆的民谣。于是我走在淡水渔人码头的栈桥上的时候,晚风轻轻送来的音乐是《成都》。

回来的路上,水鸟们似乎发生了什么故事。

6、舌尖番外—美味得不明显的台北

在台北吃的印象最深的一顿是早餐,可惜本地人太多我没好意思拍。那是到台湾第二天,正发烧,迪化街上随便拐了两个弯,看到了本地人吃早餐的摊头:排排摆放著各式各样的煮菜,真的是煮的,无论是鱼、豆腐还是菜花、各色青菜,全都是煮出来的,没看见什么肉,荤的就是鱼。十几样排排摆放在那里,价格不等,过去自己选菜,去旁边盛上一碗粥,算总账。打菜阿姨动作麻利,态度谈不上冷淡也谈不上热情,味道么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煮的有些过烂了——但是半片咸鸭蛋过粥吃下去,还是服服帖帖地暖了身在异乡的心和胃,因为实在是太像家里的味道。

过了十一点钟吃饭十二点就饿的虎狼年纪,夜市带来的感觉就再不似年少时辣么令人兴奋。做攻略时纠结了台北的各大夜市,事到临头,口罩里包著喘气都痛的重感冒的嘶嘶声,也只是找了风评好、离得近的宁夏夜市去晃了晃,应景儿罢了。这是我在台湾十天唯一逛过的夜市,人太多,站着吃不便,只买了一些凉拌菜,带回酒店当宵夜吃。

路过的随便一家小小干净的饺子馆,招牌上写的豆角肉馅倒是勾引起了病中奇怪的食欲。小时候看台言,总觉得台湾的量词“一颗颗”饺子看起来圆润可爱,却并不是用来形容我家乡胶东那硕大的韭菜三鲜馅饺子的。到此,终于是解开了疑窦。

当然,出租车大哥也跟我说了,眷村老兵也确实把从大陆带来的许多北方吃食在台湾发扬光大来着,比如我们胶东的手工大馒头,只是随着一代老人家的陨落,这些粗粝的吃食当下也是越来越少啦。

在淡水老街,嘴里仍是没味道,点了一人一锅的,看是真好看,味道是真一般。所以这是蛙蛙吃的,不是我吃的。

宁夏夜市的这份双拼的拌菜——时隔半年,我已经记不得他们当地的叫法了。是真的好吃。这种大田螺(也许是海螺),在江南的古镇上,在福建的海边,每次经过我常常忍不住买来吃,但从未有吃到过弄得这么干净、新鲜、可口的。这个肠头在厦门倒是吃过的,口感一流。蔬菜也很好吃,清爽微粗的口感,伴着蒜香。他们做的是有些许甜的,不好甜的我只能说可以接受,辣味倒是非常给力,中和了甜腻的感觉。

在诚品敦南店楼下吃的套餐——味道依然忘记了,所以也是蛙蛙吃的。

在西门町一家店随便吃吃的牛肉面。随便什么东西里面都加麻酱是不会做饭的表现,我坚信。所以味道也就那样。嗯,也是蛙蛙吃的,我没吃。
对了,蛙蛙屁股下面是门口十块钱买的木瓜牛奶,鲜牛奶和鲜木瓜应有的味道,嗯,我喝的,蛙蛙没喝。

在台北的最后一夜,从淡水回来,去了西门町附近吃了著名的鸭肉扁,也是我此行为数不多的吃攻略上的馆子。说是鸭肉,其实是卖鹅的,嗯,为这份别致的倔强点个赞。他们的烹饪方式非常清淡,吃的是盐水鹅肉本身的味道,我非常喜欢。尤其是这盘鹅肠……所以全是我吃的,蛙蛙没吃到。

我住的民宿楼下,有个精酿啤酒的店,还挺有特点的,大众点评上评价也不错。嘴里有味了,就去尝了尝,甜的啤酒什么的最喜欢了。服务生态度么也是那么一般,比星巴克的咖啡师还要冷个一两分的样子——百分制——答言淡淡的不耐,但也不至于不礼貌。

7、正经番外——湾湾式温柔的成分分析

因为感冒,也因为一个人,我在台湾的三天三夜不像旅行,更像是生活。也正因如此,在错过很多的同时,我也能得以体会到更多。

以前看菊与刀,分析日本人的礼貌,说其中更多的是一种对“义理”的执行(大意),用心理学来解释,就是超我。社会通行的习惯,要对他人友善、耐心、提供帮助,所以每个人都如此行事,就如同我们也知道五讲四美一般。

湾湾人在各种游记中的“热情温柔”的印象中,也带有这样的痕迹。也许对于我们来自大陆的旅人,尤其是在北方生活久了的朋友来说,这种友善是非常新鲜的,看起来自然而温和,又不似南亚和东南亚服务业给人的感觉那般职业,更像是由心而发的,人与人之间久违了的那种善意,却又比我们大陆二三十年前习惯那种善意多了些许分寸感,令人如沐春风。可是看久了,如果再加上一些职业的敏感性,你还是会容易察觉那种“义理”下非关本心、必须温柔的味道。

但是台湾人又确实比日本人和大陆人都更亲切,带着老牌的中华民族化外之民、尤其是闽南和客家的那种古道热肠之感,比日本人多一些亲近,比大陆人多一些边界。所以湾湾式的温柔是复合的,外在是礼貌和程式,内在是属于人本身的关切和联接——虽然后者确实正在变得稀薄。在台湾多待几天以后你会发现,台湾人的面貌也有地域的差异的,人们普遍认识上,会觉得越往北部(尤其是台北)人更冷漠,越往台南人更淳朴。当然,台北也更都市化和国际范儿,南部更乡愿一些,商业上并没有北部规范。

我初到台北坐的第一辆出租车,司机大哥就指著满街的年味跟我絮絮地说这些。他说的台北人这些年越来越冷漠、急于赚钱,原来台湾的人情味已经不见了。我在台北的所见也确实如此,这个城市的人们内心已经失去了对外来者的好奇,只保留了外在礼貌的部分,服务行业都能做到专业,却谈不上热情了。从7-11服务员到早餐摊、小吃店阿姨,饭店店员,都是有问有答,客气疏离,除了软软糯糯的台湾国语之外,我其实并没有感受到服务业甩上海太大差距了。

但市民的差距却还是很大的。全台的街头垃圾稀少,可怕的是垃圾桶也稀少,垃圾不落地已经成了共识,甚至人群熙攘的夜市也是如此。查了攻略以后,我此行格外留意手上的垃圾,经常在便利店小饭馆等地请人代扔,他们也很习惯。而半年后的此刻,我所在的上海刚刚开始推广垃圾分类,用一种我们大陆特有的、每个垃圾桶前站一位大妈的、只能说忒实在的方式。这几天我看到朋友圈里时常在流传的都是有关于此的段子,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吧,但还是难掩过程的痛苦,所以便发明了各种打趣。而我如今跟母上大人每天在数着干垃圾、溼垃圾头疼怎么分类的时候,常常都想起湾湾。

更可怕的是,我在台北往淡水的地铁上见到一位独自带三个男孩子出游的妈妈,两个孩子六七岁,一个还在婴儿车里,四口人全程安静。两个男孩自己玩着幼稚的文字游戏,几次按耐不住站起来或者声音变大,妈妈立刻轻声而严肃地叫他们的名字以示警告,孩子也就乖乖改正了。这让我想起在我们自己的地铁上、高铁上常常见到的尖叫的孩子和抓狂的一家大人,不由得略略汗颜。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要始终相信,“熊孩子”带来的公共问题一定只是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突出矛盾,因为越小的孩子,其问题行为所暴露的越不是明面上的规则问题,而是家庭的整体关系和氛围。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水平的提升,经过几代人之后,我们的家庭关系会越来越适应时代,孩子的内心也会越来越安稳。

几天之后,我已从台北到了高雄,度过此行在台湾的最后一个夜晚。在这里,夜市卖盐水鸡的小妹妹听说我是上海人,害羞滴问我上海好不好玩。第二天启程的时候,便利店的阿姨主动跟我聊天,见我是大陆客就主动帮我叫好了出租车。而这位送我离开的出租大哥,又跟我聊了一路大陆的移动支付情况,也跟我抱怨了台湾青年人对自己不负责任、透支信用支援奢侈消费的话题。

我终于有了一点在台湾省内穿行的感觉了。

放几张台北街景,结束这一章。

三、被遗忘的时光——废墟の瑞芳·九份

离开体验双城生活的台北,我正式开始旅游。

这一天一夜,我的行程是从一早从台北乘台铁到瑞芳站,去九份山城的民宿放下行李,先包车简单游览了附近的阴阳海和十三层,中午回到瑞芳去游玩着名的旅游支线平溪线。在平溪线我只玩了三貂岭和猴硐猫村,然后赶回九份,欣赏了九份的夜景和第二天上午的晨景,然后搭台铁去往花莲。

大体来说,这天游玩的这一带都是台湾的矿区,尤其日据时代,大量劳工聚集,在这里开采资源,运往日本。九份山城、包括阴阳海十三层黄金瀑布,都是金矿,而平溪线似乎是煤矿。能源和贵金属,是上个世纪初炙手可热的资源了。作为殖民地的台湾,此前似乎还有别国来开采,而二战时就成为了支援日本远东及太平洋战线的重要后方。据说当年连挖煤的劳工还不是本地人,而是日本人从别处集结的。可见台湾是作为日本整个亚洲战线的一个枢纽,被纳入日军当时的整体部署的。

而几十年后的现在,这片矿区也不知是因为台湾岛脆弱的生态、资源的枯竭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早已废弃了。本地的山民人数是很少的,从九份、十分这些地名上可见一斑。所以,当列车驶出台北,扑面而来的就是在文明遗蹟间卷土重来的荒凉。有一座荒野里拔地而起的废弃立交桥,柱子上满藤蔓和苔藓,当时曾让我非常震撼,可是拿起手机拍照的时候,列车已经呼啸而过了,平添一份遗憾。

台北火车站的换乘功能庞杂,去瑞芳的车种类繁多,有的票有座有的票没座,有的要预定有的可以随到随走。车站工作人员是有问有答的,所以去之前要做好功课,就算问路也最好有的放矢,零基础让人家科普就有点盲目了。具体怎么区分我其实也是稀里糊涂,可以看看其他游记和攻略。

瑞芳车站,有种我没有体会过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感。

1、废墟の阴阳海与十三层

在这些景点中,阴阳海和十三层是我一看名字就喜欢的,特别二次元,且有种肃杀的浪漫感。其实景点相对比较冷门,游览也快,只能远观拍照,想要近前体会恐怕就得有徒步探险的心了。走马观花看看,在瑞芳包个出租车,一个来小时也就够了。我花了大概1000台币,还好,毕竟是专属的正规出租,而且如果人多也许更划算些。

阴阳海其实是一片被染了色的海。从这矿山上下来的水直接流向大海,却流经当年的矿区和矿场,带着说不清是污染还是矿物质的黄色的水色,形成一片海两种颜色的奇观。司机大哥说,也许过些年这些金色的物质流尽了,阴阳海也就没有了。

司机带我找的远眺点,穿过一个山洞,经过半废弃的小屋,阴阳海就在眼前,

这就是阴阳海。当时的手机没有十倍变焦,现在换了OPPO的十倍变焦手机,好想再去一次。

黄金瀑布真是路途中一个小小的景点了,不壮观也不美丽,夹在阴阳海和十三层中间,却也有种荒凉古朴的感觉,所以也放两张。

十三层,碉堡色的建筑,是当年矿山的工厂遗蹟。可惜只能在一片停车场上远眺,我本想这天去攀爬探险一番的,据说里面还有废弃的烟道,总令我想起儿时长大的那个铜矿,那是孩提时代的快乐家园,提起来就有淡淡乐趣和愁绪萦绕心头的,如鲁迅先生的百草书屋般的地方。

可是这里实在太荒凉了,司机说已经禁止游人入内了。加上我病后身体还沉重著,一个人,终是没有敢。只能在原地多呆了一会儿,算是陪陪这沉默的巨人,体会那种带有压迫感的荒废与孤独。

看完这条线,司机大哥方向盘一打直奔瑞芳车站,我的两站平溪线之旅就开始了。

记住这个图片中间模糊的鸡笼岛,未来的我还要在九份的山上远眺它。

2、平溪线上的遗珠——三貂岭

在平溪线上,有许多有名的站,例如猴硐、十分、菁桐、平溪,都不大,各有各的好玩。但是游记看多了,有时候会觉得有些腻烦,仿佛跟着别人玩过无数次了似的,一个人想清静的时候,也可以走走那些小站。例如我这次去的,从瑞芳出发后的第一站,这个叫三貂岭的小站,我基本没在别人的游记里看到过。

这个月台,总觉得一回头,就会看到有一个何书桓或者许三多向我跑过来。

从小站出来,是一段大概一两公里的山路,沿着铁路,有步道、好走,却贴近自然。最神奇的是,完全没有人。来回的路上,我见到的只有一对夫妻。

绿灯亮了,蛙蛙踏上了旅途。

路边废弃的小房子,望出去就是山溪流水。

瀑布我是没见了,就这样一路沿着河水与铁路探索。

过了这座桥,就是我最后到达的村落了。桥头的那个蓝色房子,我就是在那里,吃到了此次旅途转折的一道菜——烧酒鸡。从此感冒进入尾声,旅途愈发热闹了起来。

3、平溪线打卡地——猴硐猫村

在平溪诸大站中,猴硐猫村是网上人气较高的,也是离瑞芳车站更近的。因为家有一只警长,所以我还是特意去打了这个卡。可是猫却只拍了这一只,不知道为啥,总觉得它们更像网络上看到的日本猫岛那种猫,细长的眼睛,轻捷妩媚的,让我信了猫也有和风的,看着不似我家警长憨厚、落实。加上被围观得多了,这些猫眼里嘴里只有猫粮,给人感觉像花果山上的猴子,职业化得很。

对此一下我家的警长。

猴硐这个地名,在站台上的注音是“houtong”,此刻打字却是“houdong”,也不知到底如何发音。这里是此前的煤矿区,景致倒是很有特点的,很贴今天的主题——废墟。看这蒙尘褪色的艺术感十足的过道,和宽阔却锈迹斑驳的铁路,这里几十年前工业的辉煌和如今的陈旧,便都铺陈在眼前了。

这个矿区不知道为什么,一切景物都特别巨大,桥是在某些瞬间看起来像是被什么文明建造了又遗弃了似的,只沦为猫咪的嬉戏之所,看起来壮观又落寞。

小站旁的人家,似乎还有一生活的气息。

就不另辟章节了,从猴硐回到瑞芳,在站台外老街上随便逛了逛。

4、九份山城,不是童话的味道

九份老街的夜景旖旎,据说是千与千寻的拍摄地。可惜我并不喜欢宫崎骏,红灯高挂的景色,在各大古镇也是常见,所以更偏爱九份的白天。依山傍海,远眺基隆,近踏小巷,精致与壮阔尽览。在九份的第二天早上,我在客栈的观景平台上解锁了手机的全屏拍照功能,从次以后,我拍的照片就变长了许多。对于辣么多美腻的景色而言,这拍照还是非常遵循一寸长一寸强的真理的。

图片中最遥远的若隐若现的岛屿就是鸡笼岛,中间一条长长深入海里的,据司机大哥说是一个走天然气石油之类能源的工业港口,在右下角的山脚下,是一带先人的墓地,偶然入镜的,因为据说不吉利,也就不放上来了。我自己倒是没有辣么多忌讳,对我来说,寺庙坟墓都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组成部分,湾湾人的坟墓形制气派,风格各异,色彩丰富,其实是很有风味的。

老街夜景,随手几拍。

九份老街遍布民宿,这只猫猫带着几分和式的精致,在某客栈后院墙上晒暖,看着比猫村的野猫亲和许多。这只狗狗在我下山途中加入了我,我曾以为他落寞而无辜。在跟了我七八百米的距离之后,试图把我带去矿工博物馆未果,肆无忌惮地当面撒了泡尿,终于与我分道扬镳了。

在台湾住的绝大多数民宿都有进门在大堂换拖鞋的习惯。这家不厌晴民宿价格虽不便宜,但干净清爽,大堂精致舒服。位置在老街入口处沿着公路往下走五分钟,五层有观景平台,没有电梯。老板和老板娘人都友善,是我住过的民宿中比较推荐的。我这间并不是观景房,但落地的窗子和黄绿配色也很让人心情明快就是了。

当晚入住后遇到了一件尴尬事——旅行箱拉链卡住了拉不开。虽是小事,也够麻烦的,问了老板山城里是不大可能有买箱子的地方了,急出一身小汗之后,只好借了工具回房,一点点地耐心地抠。半小时之后,拉链复位,旅行箱开启了,终于松了口气。这种独自解决各种问题的体验,从我当年租房半夜里独自修保险丝的时候就开始了。作为一个不会哭只会解决问题的女汉子,解决的每个问题都常常带来自豪又自伤的感受。细品品个中滋味,自豪植于灵魂,自伤只是装饰,仿佛还是自豪多一些。

4、舌尖番外—荒村烧酒鸡及其他

在这一天的旅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台湾此行中最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顿饭,就是我在平溪线三貂岭线那条荒村里吃到的这顿烧酒鸡。这顿好吃,算我吃的,蛙蛙只能看看。

从小站一路跋涉,我到达小饭店的时候已经一点半多了,在小店门口牌子上写的的各种菜肴中,我一眼看中了传说中的、向往已久的烧酒鸡。店家只有一个人,是一位动作麻利干练一看就很能干、脸上冷冷的心里又有点热的大姐。不是热门景点又过了饭点,在听说我感冒了要吃烧酒鸡之后,她是从冰箱里现拿出来的半只鸡肉解冻,和著一包药草料,点起了这个暖暖的锅。

烧酒鸡,非常容易顾名思义的,就是用高度酒煮的鸡。我点了全酒,也就是说里面只有高度酒,没有别的汤水的,吃起来酒味很重,蘸着酱油碟聊作一点咸味。大姐跟我说煮的越久酒精会慢慢挥发,鸡肉会越来越好吃,会吃的人是不会醉的。后来看我吃得香甜,她在一边边干活边见缝插针地聊了几句,她弟弟在大陆做一种类似于果冻的生意,昨晚刚回来,就坐在这个位置上慢慢吃了一晚上,吃了一整只鸡。

旅途中的吃食体会是很受时空心境的影响的,原本就是年前,这个故事一下子勾起了我乡游之意,这顿饭也就吃得格外人情味厚重一些。吃好之后觉得身上暖暖的,嗓子辣辣的,掏出手机一查,啧,原来感冒发热需要疏散的时候,倒不该吃烧酒鸡的。

但我毕竟从这天起就大好了。对了,桌上那盘生菜味道一般,我是在选单上跟着稀奇的菜名瞎点的——在这里,生菜的名字是“大陆妹”。实不知此名从何而来了,是言其水灵呢,还是嫌其青涩?

这是我在瑞芳车站外随便一家糖水店吃的豆花,从这里开始,爱上了豆花和芋圆。上海也有这样的糖水店,但无论价格还是口味,实在与原产地相去甚远。小吃之类弄得太过精致或隆重的,反而会失去了那份家常平实之味了。嗯,这个我和蛙蛙一起吃的。

在九份老街,为了找一个观景平台而随便进的老先生开的快餐店,味道么……也是太过于老年人的味道,水煮带勾芡的腰花,滋味全无。嗯,这个不只是蛙蛙吃的,是他俩一起吃的,我可没吃。

这是民宿提供的早餐,样子开胃,分量却欠奉,莫说没给蛙蛙吃,我自己吃也是勉强够罢了的。所以拍照都不给蛙蛙拍。

5、正经番外——湾湾与日本不得不说的故事

在诚品看《终战那一天》的时候,有一段描述很打动我,说的是一个二战时被从台湾征召到日本的军工厂学做机械的青年,在战争结束后被辗转送回台湾时的感受。站在码头上,他看到一群群衣衫褴褛叫花子样的军人——从我们的视角看,那是刚刚赢得了惨烈的抗日战争、过去接收台湾的国民党将士——他感到的,只是一阵陌生。他不理解也无法感知什么是“解放”,但他能感知什么是“脏乱”。

这就是后来一批台湾人茫然的感受。不再作为殖民地,不再有人无偿地夺走这里的资源,孩子们读书受教育也不再只是为了成为纺织女工、护士或维修学徒、产业工人,这些变化都是缓慢的、潜在的、隐含的,更何况后来国民党据台,还带来了更复杂和更令人迷乱的局面变化。而南腔北调军容并不整洁的大兵、宵禁和被几十万外来人塞满的城镇,这些变化却是人们立时可以感知的。

所以,湾湾人骨子里对日本的一些文化是有认同的——我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戳伤某些我们自己人的玻璃心,但如果事实会戳痛你的心,你该检讨自己的心为何承受不了现实——这种认同与政权无关,与岛与岛之间类似的环境、秩序、审美和习惯有关。但湾湾人又很难为这种认同发声,因为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对台湾的占领和殖民是非正义的、掠夺的、恶的,作为一个理智和开化了的公民,又不能认同这些。

所以许多湾湾人就对此沉默、回避,不去看也不去想。从脑海中,他们切割掉过去,背靠大陆,面向海洋,以一种不关注根基的方式,去关照现在和未来。他们在国际关系中关注现实的利益,在电视台里分了蓝绿红去就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吵来吵去,在文化生活上,嗯,我只能说,有,有点那个,贫瘠……形式大于内容,热闹多于深刻。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在斯里兰卡的茶山上见到的伊斯兰蒙面妇女和她T恤短裤的丈夫和儿子。当时我默唸的那句话:文明之间没有冲突,只有竞争。此刻依然应景。我还记得十几年前在报道上见到大陆游客出现在台湾、香港、欧洲、美国的样子,而现在,互联网上关于旅游中文明规范的讨论已经连篇累牍。前面说了,此刻座标上海的我家楼下,垃圾桶旁还站着一位尽忠职守的爷叔。在移动支付方面,我离开高雄那天已经可以得意洋洋地跟出租车司机科普一路。我们与台湾、与日本、与美国、与世界的距离,在文明的互相浸润间,都在缩小了。

文明发展程度近似,陌生感就会越来越少。我们要相信,湾湾人自己也要看见的是,文明与秩序早已经不是只属于美国和日本的了,它现在也是湾湾自己的,以后也会是大陆的。也许只有在跨越了文明的藩篱之后,湾湾人才会更有勇气去往身后回顾,才能够体会什么是同文同种、一脉相承,什么是历史岔路、时代伤痕,也才能看清自己是谁,明白自己要往何处去吧。

四、国家地理之花莲

我在花莲呆了一天两夜。到的时候坐着台铁从瑞芳南下,到达时暴雨刚过,已近黄昏。离开的时候包车走绿野仙踪的纵谷线去垦丁,清晨启程。中间在花莲的这一天,跟的是小车拼团,玩的七星潭——清水断崖——太鲁阁一线,上山下海,景致不啻于一部台湾版的国家地理。

花莲是标准的旅游城市,也是我印象中台湾地震最多光顾的城市,因这两个缘故,呈现出整洁明朗、高楼稀少的面貌。夹在山海之间的狭长平原上,周边有些农业,没有太多工业。

1、坐着台铁去花莲

从瑞芳到花莲,坐的是台铁,高铁时代之前最快的火车。虽不是绿皮火车,但是站头很多,速度肯定也就快不到哪去了。台湾东海岸因地理缘故没有建造高铁,在西海岸,是有从台北直达高雄的南北纵贯高铁的,据说速度跟我们大陆的动车差不多。

这程火车票是一个多月前就在网络上定好了的,随便的便利店里都能取票,但我还是觉得不及我们的高铁站自动取票来得方便。放几张沿途风景,这一路贴著海边,穿过田野和村庄,也穿过暴雨和艳阳,还是挺美的。

我在花莲住了两晚的民宿叫花漾夏卡尔,英文名“Flower Young”,让人一下子想起F4来。在booking上一眼就看中了这高瘦高瘦的童话样的小楼,实地一看也确实很童话。民宿以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主题来设计,可惜我没订到公主房,住了个床头画著城堡的骑士房,非常男孩子气。

因为花莲的行程都要远行,所以这个民宿是我此行所选中价格最低的,房间设施也确实一般。最不便的是热水要下楼去拎,没有电梯,洗手间也很简单。更要命是如果有熊孩子在公共区域吵闹,那滋味就只能自己体会了。但这里胜在有趣,房子有趣,装修有趣,管家也很周到,所以总体而言还是推荐的。

放几张傍晚的街景,图二是管家推荐当地人认可的王记茶铺,奶茶味道不错,我还吃了套餐。饭后沿着主干道想溜达去夜市,奈何走到一半就遇到了宿命的卤菜摊头,拎了两份就打道回府了。进门五分钟,外面骤然暴雨倾盆,管家不放心发微信来问候的,得知后都感慨我真的命好。

2、七星潭和清水断崖

第二天晨起狂风大作,我在携程订的7人拼团一日游,路线包含七星潭、清水断崖和太鲁阁。司导接齐了所有人之后,考虑到天气变化的风险,便决定先去七星潭。

七星潭名字叫潭,实则却是一片海,嗯,又是这熟悉的“你估我不到”的倔强。这片海应是很美的,萤石般淡蓝通透的海水,有着固体一样的质感,此刻因着狂风而卷起了巨浪,那浪也有着固体般澄澈的磅礴。司导就站在这样能吹飞人的风浪前,跟我们讲七星潭的故事:这里是七八十年前,日军的神风特攻队起飞的地方。

因为我并不是在抗日老电影里、而是在《三体》里了解到神风特攻队的故事,所以他们在我印象里也不仅仅是穷凶极恶的战犯,更是人类在极端到变态的集体主义下的异化产物。极端到冷酷的理性带来了极端到狂热的反人类战争,年轻的生命裹挟在其中,就如乘着此刻有毁天灭地之势的风,看起来轻如鸿毛。

自花莲南下,一路见到的海都如眼前,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颜色。而不远处蓝到幽黑之处,就是太平洋的深海。台湾东面的海岸线就是如此的陡峭险峻,以大陆为中心去看,台湾是僻处亚欧大陆边缘的一叶小岛,而以台湾为中心来看,它的西面背靠地球上最大的大陆,而它的东面,直面著的就是能装下四个半亚洲的、地球上最大的海洋。若从我此刻站立的地方驾快艇出海,大约不出十分钟便能驶入那片无边的幽蓝,而若再继续南行几个小时,就可来到这个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

这也是为什么我第一次来台湾,选择先来台湾的东海岸看看,而不是待在西边隔着清浅海峡换个角度看厦门的原因。那是一种只有站在这里才能体验到的开阔,也是一种久居辽阔大陆所难以体会到的、真正意义的离开家的感觉。我不知道当年那些赤红著双眼准备起飞的神风特攻队战犯们,是否也吹过同样的烈风,有过同样的感受呢?

离开七星潭,来到清水断崖,风小了很多,蛙蛙可以坐着拍照了。

清水断崖是苏花公路上一处景观绝佳的峭壁。海水的双色在这里更加清晰,这片海岸的陡峭也就更加可见一斑。而在从停车点沿着公路走向观景台的途中,依稀可见公路凿山而过,铁路穿山而出。自然有鬼斧神工的造化,人类有移山造海的功德。

从七星潭往太鲁阁途中打尖,随手拍的路上景致。

3、太鲁阁

太鲁阁族是台湾的一个原住民少数民族,真正的山中土著,狩猎采集为生,有纹面的习俗。其聚居区就在花莲县的辖区内,就是旅行者通常意义上的太鲁阁。现在,真正维持原来生活方式的原住民已经很稀少了,除了那些投入山下滚滚红尘的年轻人之外,留在太鲁阁的,也有很多涉足了旅游产业。

我们在太鲁阁游览的景点包括:东西横贯公路牌坊打卡拍照、长春祠、砂卡礑步道、燕子口。

台湾岛形状狭长,中央山脉横贯南北,阻隔东西。因此在位于东海岸中部偏北的花莲,打通这样一条东西横贯公路,其战略意义就不言自明了。这条公路是蒋经国带军队打通的,过程艰险自不必说,而长春祠就是在山崖间建造的、修路过程中牺牲英灵的祭奠之所。

砂卡礑步道,是太鲁阁人沿着溪水在山壁上开凿的通行之路,全长八九公里,可以一路通往太鲁阁族人驻地,是徒步爱好者的路线,我们跟团游览的也就是浅尝辄止。现在,溪水上游建有电站,溪中是会开闸放水的。而山里居民不多,步道白天对游人开放,下午四点以后,会允许山民用摩托车运输物资进山,这都是张榜明示了的。

途中,我们转进了一个太鲁阁文化传播的营地,建有小小影院,滚动播放一部剪辑过的讲太鲁阁文化的获奖纪录片。负责影片放映和讲解的是一位年迈的志工,非常的温善热情,令人心生好感,所以大家也都认真地观赏影片,再带着对这个民族的一点了解离开。

燕子口,据说是燕子的迁徙之所。只是现在燕子不大见到了,却时有落石,因此在这里徒步时,是会被要求带好安全帽的。这一带确实山势险峻,地质独特,是结结实实的大理石山体。硕大的山体被水流破开,顺着大理石层层叠叠的纹路,你能看到这里的地质故事:何处断层、何处下沉、何处平稳,都在年轮般的纹理里,被展示得明明白白。

4、舌尖番外——没吃什么的花莲

在花莲的行程是晓行夜宿,没在市区闲晃过,也没有特意去觅食。做攻略的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炸蛋葱油饼,好多游记说拼车司导会带着去品尝的,我们这一路也没人提,所以竟也错过了,给自己留下了再去一次的念想。

从太鲁阁回到市区的时候,天刚黄昏,夜市未开,就随便晃了晃。

花莲的豆花也很好吃,这个楹联格外带感,比豆花更带感。

随便一家很多本地人在吃的粥饼店,这个刚出锅的牛肉馅饼,秒杀我在上海点过的任何一家粥铺馄饨铺的馅饼,好吃八倍,嗯,八倍。

刚到花莲吃的那家王记奶茶的套餐,中规中矩,我和猪猪一起吃的。

去太鲁阁途中打尖的套餐,味道也是普普,没有照片里看起来那样好吃。我和蛙蛙一起吃的。

让我躲过了暴雨的那家卤味摊养的野猫,丑但特别会撒娇,赢得了那个卤味摊糙汉老板的心,甚至让老板娘吃醋,赚得个吃喝不愁,来去自由。

5、正经番外——有一种温暖的守护叫志工

小时候看台言,晓得了义工这个概念,并形成了印象:温柔善良的女生要想邂逅暖男或备胎,就去做义工。刻板印象还包括,义工一般都在老人院或者孤儿院,再牛X一点的,就是在医院的绝症病房,做临终关怀与陪伴,

长大以后,在大陆我们也有了类似的机构,只不过我们不叫义工,叫志愿者,从语义上看,更像志工。

志工跟义工在我这里概念是很类似的,只不过顾名思义,前者偏重强调志趣性,自主性更强,后者强调义务性,道德感更强。而在现实里,志工大多数也是无酬或低酬的,义工也多数是遵从著本心的意愿的,所以算其实大同,略有小异。

在太鲁阁营地见到的那位老志工,就将这种自主选择的志趣性演绎得真实鲜活。他看起来既不冷漠也不过分热切,更没有那种急切要展示什么或证明什么的用力感,情绪轻松愉快,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友善耐心。游客跟他问路,他就微笑地娓娓告知,游客询问哪有热水,他便微笑地接过杯子帮人家灌满。我问他太鲁阁族的问题,他拿起一份免费发放的科普印刷品给我,指著上面的地图给我讲解。游客们进了放映室,他就落落大方地拿起麦克风,给大家做个简单的科普讲解,然后认认真真地鞠躬,退下去放映。

他想多讲一会儿太鲁阁的,他站在台上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但他很克制,在游客们感觉不耐烦之前,他就退出去了。他一个人服务了三四十名游客,井然有序,并不主动去宣贯些什么。只有在最后有人围着他好奇地探问时,他才指著胸前别著的什么东西,有些小小骄傲但又努力平淡地说,哦,我是志工。

在知乎上,有一个长长的许多答案的问题,是交流怎样应对布道者的纠缠的。我无聊时会翻著当笑话看,看的时候,我常常被另一个问题带走,那就是:身为一个布道者,该怎样做才能不被人视为纠缠。我不是宗教人士,但跟各种宣传工作略有交集,人总会遇到想把自己相信的东西推介给别人的时候吧。

也许在志工们身上,我们能部分地找到答案:对于宣扬你所相信的东西而言,最有价值的,是你自己的相信。唯其相信,你才能淡定、安稳、不焦虑,你也才能找到真正把资讯送进一个人心中的方式。

就如我,去台湾的时候不知道太鲁阁是何物,回来的时候,太鲁阁族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概念,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讲给任何朋友听。究其原因,也许至少有60%,是因为太鲁阁的文化有这样一群鲜活的守护者,他们的名字叫志工。

五、绿野仙踪之纵谷线纪行

为什么叫纵谷线呢?先做个预告,我会在本章的番外里,讲解一些台湾的地理知识。

这是我台湾之旅中最奢侈的一天,我一个人,独自包了个7座商务车,穿过相当于环岛线路1/4-1/3左右的里程,从花莲一路玩到了垦丁。车子是我在到台湾前几天担心拼车游的体验,临时起意包的,在经历了花莲的拼车游之后,我更感激自己做了这个决定。

包车我用的皇包车软件,司机接单后又把我转手给了团队的另一个小哥,我花了一些精力和口舌去证明小哥的身份和保证自己的安全。为此,小哥有些不高兴。我能理解他不理解单身女性出游的顾虑,但希望他以后最好能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什么的,如果能建立在规则的保护下,其实大家都会轻松和安全很多。PS:小哥人不错,车技稳,不算外向,话不多,小帅,略直男,历史学得不咋地,喜欢推荐刺激冒险的活动例如滑翔伞,车载音乐还行、不吵闹,其他了解的就不多啦。

这段路可以有两种行程,一条海线、一条山线。但由于我任性的包车,最后走的也许是一条半山半海线?我只想游玩两个景点,牧场和农场。后来还是在司机小哥的建议下加了一个:林场。

专属司机,独自上路,穿越森林、草原和田野,奔向热辣海滨。这样的行程,让我体会到了一种绿野仙踪般奇妙的欣快氛围。

北回归线打卡照,这一刻,我一只脚在热带,一只脚在温带。

1、林场

这个林场名叫林田山,如上文,日据时代也要给日本供应木头。林场里有非常和风的房子和小铁路,铁路旁的路灯也是打卡拍照的热门。下面有照片。林场外不远有玩滑翔伞的场地,小哥建议我尝试来的,我放弃了。总体来说,这是个小而有着淡淡韵致的景点。

现在林场里也展出木雕,也出售纪念品。我买了几支木头提炼的驱蚊精油,不贵,芳香。正好馈赠亲友,我自己也留了一支。

这个小滑梯不知为何让我畅想良多,我想象出了一幅当年日本殖民者家眷的生活图景

这个如来佛的五指山一般的柱子,我建议读者点开来放大看,读读上面的时代印记。

2、牧场

牧场叫瑞穗牧场,台湾各个超市都能喝到他家的牛奶,所以必然不会只有这么几头牛,够谁喝的。作为一个景点,这里更多的应该看作是瑞穗企业的形象宣传吧。

来瑞穗牧场最大的动力不是牛牛,而是鸵鸟。它的表情不知为何就让我想起一个卡通人物。其实比起凯鲁王子,它可能更像娜姬雅王太后?讲个悲伤的故事,鸵鸟本来应该有两只,被从遥远的澳大利亚漂洋过海运过来,用以标志奶牛们高贵的澳洲血统。可是就在我来之前不久,其中一只死了。我以为它死于衰老或疾病,但是司机小哥带着幽深莫测的表情告诉我,它好像是被牛踢死的——我怀疑说这话的时候他是不是想笑,可能因为我自己是想笑的,为这无常而又无情无耻无理取闹的命运啊。

奶牛我拍的不好,但是司机小哥这张拍得特别好,我就从他的朋友圈里盗了这张图,并且无情无耻无理取闹地把它设为了头像。小哥哥,如果你看到的话,阿里嘎多哇!

瑞穗牧场吸引我的另一个卖点是它的小吃部,我把这部分放在本章的美食番外了。

3、农场

是伯朗大道,有金城武树的那个地方。这里地属台东,是台湾的粮仓,也是我游记开篇推荐的新的旅游热点。花莲的旅游业太成熟也太程式化了,想玩些特别的,试试台东吧。

油菜花开的时候,伯朗大道是一个可以作为台湾地标的存在。而我选择在春节前淡季来访的代价就是,它变成了这副灰突突的鬼样子。我在寒风中解锁了电瓶车的初体验,一天之后,这个新技能成为了我游玩垦丁的技术保障。

群山之下,雨云涌动,波诡云谲。四野茫茫,小黄蜂去向迷茫,蛙蛙陷入了沉思。

油菜花还是有的,只是青涩,但也有青涩的味道。

我喜欢在游记中展示镜头背面的视界,也算是一种独特的审美爱好吧。

4、你好垦丁

从伯朗大道出来,车就开上了临海的公路,贴著太平洋的海岸线,一路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蓝与黑的交界线,清楚吗?

开了漫长的海岸线之后,司机小哥问我:你晕车吗?然后车子就开始了半小时的盘山。我们到了垦丁所处的屏东县,要在这里翻过中央山脉的尾椎,进入台湾的西南端。

小哥说,台湾每个县盛产的水果是不同的。我们路过台东的时候,他带我去买释迦——不熟,没买到——而到了这山里,他说这里的水果是西瓜。

翻过山路,台湾最南部的海就展现在面前。太阳从层云中露出了脸,洒下了灿烂的光辉,一路风光美到令人心醉。小哥看我趴在窗上狂派,就跟我说,我知道一个地方拍照很美。

于是我看到了这些。

你好,垦丁!

5、舌尖番外——盛名之下的池上饭包

池上是台东下辖的稻米产地,因此盛产……盒饭?

我排在乌嚷乌嚷的旅行社队伍里,回到七十年代供销社般的氛围里买了这盒饭。价格是不贵,味道么……让你觉得这价格也不是那么的令人赞叹。

如果你好奇这个饭盒里是什么,如果你在上海,现在掏出手机,开启饿了么,搜寻池上便当,随便买,你吃到的,不会比这个难吃多少的,所差只是略贵10%而已。

盒饭就是盒饭,不会变成海陆大餐,带着这样的觉悟,去打卡池上饭包吧。

瑞穗牧场的点心。咖啡真的soso,乳酪蛋糕也就是中规中矩,所以是蛙蛙和我一起吃的。不过这里的环境,作为一个打卡景点的咖啡馆,还是相当不错的,人不至于太多,

6、正经番外——不可不上的湾湾地理课

前面说了,台湾岛狭长,总体呈东北、西南向倾斜在我国版图的最东南位置。

在台湾岛纵向的方向上,正中间部分,就是中央山脉,日月潭就藏在里面。这山脉把台湾岛切成东西两半,山体又高又赢,不是花岗石就是大理石,所以从东海岸到对面的西海岸,要么翻山,山若太高翻不过,就只能环岛。

在东海岸中间偏北的花莲,蒋经国先生带人打通了一条横穿公路,付出了上千生命的代价。

这些都是上文我们说过了的事情。下面是两件我们没说过的事情:

第一,小哥跟我说,在东海岸的南部,还有过一条东西横贯的公路,按辖区算,也不知是在屏东县北面还是在台东县南面,但是呢,这条公路塌方了,据说也没有钱修,就废在那里——如果是很有价值的一条公路,那么这种荒废在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大陆,会是非常难以想象的。

第二,除了中央山脉,在台湾的东侧,从花莲到屏东的海岸线上,还有一条小的山脉,叫海岸山脉。这条山脉比中央山脉矮、短,却跟中央山脉平行。所以从花莲南下的车,如果走在海岸山脉和中央山脉之间,那么就叫山线,也就是纵谷线,而如果走在海岸山脉和太平洋之间,那么就叫海线。

第三,由于台湾岛整体地形狭长,被中央山脉一切,西部相对平缓宽阔,东部就更狭长,再被海岸山脉一切,就更更狭长。在纵谷线的很多地方,你能看到两边的山脉,这种在“谷”中行走的感觉,还是挺形象的。如果你去过兰州,知道兰州被山和黄河夹在一个狭长地带发展的逼仄感觉,那么就不难对台湾东南部这边的地理环境形成想象了。

第四,引申一下,想象一下上古的地质活动把台湾从大陆的机体上撕下来的体验,就如同从带卷边的香浓干酪披萨上扯下一块。与大陆相连那部分带了较多披萨,牵丝挂绺的干酪沉入海底,那就是台湾海峡下面的底下的大陆架。那个卷边就是中央山脉,背对大陆那部分,就是披萨的卷边这边,坡度陡峭,在千万年太平洋的冲刷下,维持着窄窄的陆地。这也是为什么原住民大多住在山林里,耕作的才是后来的外来人吧。

好,这节湾湾地理课上到这里,PS一个,小哥告诉过我这些水泥桩子的名字,好像还自带三分萌感的,但我现在忘却了,只记得他说这是破浪用的,海浪太大时会淹没道路,这时候他们就把这些水泥桩子扔进去,把浪拆分掉,减少海浪的力量。怎样,对湾湾的自然环境条件,是不是更能体会一些了呢?

六、冲上云霄,游向垦丁

垦丁是个海滨旅游小镇,属于屏东县恒春镇。本来只是个小渔村,因承包了台湾最南头的那个角,伸进太平洋里又有着比花莲那边平缓而悠长的海岸线和连绵的白沙滩,便得天独厚地发展成了旅游度假的中心。此地风大,风化地质也奇特,海滩上适合发展冲浪、恒春镇有古城遗蹟、还有龙坑自然保护区和风吹沙的景观,后壁湖有海鲜交易集散,总之,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我本来年年去海滨度假,来台湾想看看不一样的风光,不太想再去垦丁了,奈何被一部港剧叫冲上云霄的给勾引了——我不太看台剧,对台湾产生情感连结的来源要么是小说里描写的花莲,要么就是这部港剧了。最后没想到的是,垦丁居然成了我此行最愉快的一站,那种莫名青春飞扬热辣轻松的氛围,是此前的任何一次在热带海滨度假都没体验过的。

1、上山下海小绵羊

垦丁也有个特点,资源不集中,各个景点相距离总在几公里到十几公里这样,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赶点打卡的话,就得包车,或者,驾驶小绵羊。

我规划了一堆,临到跟前,却只能拼命做减法,原因就是这曾经向往的小绵羊。电动车的驾驶虽然跟自行车有点像,但还是不同的。一个是车体特别重,不像自行车灵活,二是速度比自行车快。所以从安全上说,这就是一个从风险可控到不可控的变化。加上我骑自行车养成了一个扭车把手的坏习惯,而电动车这个动作就意味着加速。在垦丁的许多地方,公路就是双车道没有非机动车道,有些地方山风有特别大,加上一些新手游客的不规范驾驶,所以你在垦丁总能听到许多来旅游的女孩子摔伤摔死的悲惨故事。

最终,在一次提心吊胆的夜骑从垦丁大街往返恒春镇之后,我纠结了一夜,决定把行程缩短到只去鹅銮鼻和台湾最南角,然后就归还了小绵羊,开启闲晃模式。

2、蛙蛙,我们去打卡地标!

鹅銮鼻,本身就是个灯塔,没有第二句话,就是美!

我特别好奇这种洒进镜头里的一束阳光,感觉特别灵性。在日照强烈的垦丁,特别多这样的的灵性。

鹅銮鼻不只是个灯塔,还包括灯塔下面的一片公园。

玩个游戏,大家来找蛙蛙。

台湾最南角,我在淘宝的旅行青蛙游戏里看到这个雕塑图的时候,只觉得它怪模怪样的,后来查台湾攻略的时候知道了居然是台湾最南脚,这才萌生了此次带蛙入台的念头。

最南角的停车场到雕塑有十几分钟的上下山步行,我就这样拎着蛙吃着冰激凌晒著太阳走完的。

这个顶着硕大足球的建筑,不是什么足球场,而是气象站,没想到吧?

船帆石,我从垦丁大街往返鹅銮鼻的途中路过,我看它分明是个头,他们非说是个帆。船帆石一带也有很多民宿,我的车就是在这里租的。

3、热辣海滨,度假心情

还车之后,我从船帆石打车去后壁湖吃海鲜,然后溜溜达达坐公共汽车回来,转了转附近五公里左右的沙滩,最后回到酒店看夕阳。

先放一些垦丁的海,温柔深邃,阴晴不定。

最后吹一波我住的酒店位置。我选择了垦丁大街后面一条街大湾街的民宿。民宿本身很现代,一切都还好,没有太大的特别,但是这个位置真的是newbility,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逛垦丁夜市零距离,跟大海也是零距离。这一排的民宿,都推荐。

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我去的那一天,民宿门口水沟反味儿,我一度以为排水有问题。可是第二天风向一转,味道就没有啦,估计还是气候原因。

这就是酒店门口的海滩,我在这看目送夕阳,感觉此行圆满,心满意足。

垦丁大街,虽然都说这种夜市没有其他城市的那么地道,太过于旅游景点,但我喜欢这种宽阔大街上的摆摊夜市,热闹却不嫌拥挤,开阔而闲适。

在这里品尝了几种神奇的美食。一个卖盐水鸭的大叔,以开课演讲的方式,要求每一位顾客听完他科普的吃法讲座之后才能购买,他的科普内容包括鸭翅膀怎么敲骨吸髓,鸭杂碎什么跟什么搭配着吃。我买了两盒,真的很美味。还有一个现烤披萨的摊子,我买了一份,也是令人迷醉。另外有许多摊头在卖的辣味小海螺、洋葱配猪肉什么的,味道都很好,关键是,搭上啤酒,在民宿的阳台上坐着听海,超配海滩的氛围。

4、舌尖番外——后壁湖的海鲜大餐

后壁湖海鲜的卖点是这个100块台币吃到腻的生鱼片,我找了一家风评不错的,奈何都是接待旅行团,所以水准必然有差。这生鱼片价格确实感人,品质么,并不及在上海吃250-400的放题日料的新鲜。

这个蔬菜叫山苏,特别好吃。我回来之后推荐给马上要举家去台湾旅行的表姐,她也特别喜欢。最哏儿的是,他们两口子在台湾爱上山苏以后,回家之后发现阳台上种著的一盆多肉就是山苏,于是成天盘算著把人家炒来吃,也不知道现在吃掉了没有。

民宿的早餐,真的……不太够吃啊。

5、正经番外——自由的味道

许三多离开军营的时候,有一句旁白:自由的味道,很硬,带着柏油和轮胎的气味,让人很想远行。十余年来,我对此心向往之。

自由的味道,从来不是浪漫的粉红色缤纷泡泡,它很硬,有阳光和风的气味,也有着坚实和粗粝的质感。太阳照在自由上,责任就是它的影子。自由的面前,是重重纷乱的岔路,自由的身后,是一步步行走的印痕。

我在抵达恒春的当晚,骑着我的小绵羊往返恒春镇的时候,我的腿肚子在打转。风呼呼地吹,夜幕四垂,海在黑暗中像是无边的深渊,发出诱惑的沙沙声,汽车从我身旁擦过,我骑在小绵羊上两股战战,想象会不会有一个不长眼的司机因为离得太近,后视镜挂上了我的揹包带子,把我狠狠滴甩进海里去。

晚上回到酒店,我陷入纠结。洗澡的时候我想,老子宝贵的一条生命,不能浪费在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探险上,明天一早就把车还了去吧,去他的天涯海角,去他的千里走单骑,就窝在酒店里看看海滩和阳光又如何?可躺在床上的时候,半梦半醒间,我又仿佛回到了小绵羊上,感觉40码的风吹过头发和身体,带来对轻盈和速度的真切体验。我在甜梦中猛醒,对自己说,日,我原来是喜欢骑机车的。

然后才有了后面的旅行,这些公路片,一人、一车,小心翼翼地掌握速度,安全驾驶,享受旅程。我在每一个风景停下来拍照,因为我知道自己为此放弃了什么。我鼓励自己勇敢,而代价是只去一个地方。我放弃了对风吹沙、白沙滩、龙坑、地火这些打卡点的幻想,选择了认认真真地只走这一程,所以,它就格外值得珍惜。

也所以,当小绵羊拉起的风卷在我脸上,当我战战兢兢地骑下一个山坡,看见一片湛蓝海湾,当零星汽车从我旁边呼啸而去,留下空阔的长路通向远方。或者,当我归还了车以后,徒步走在不是什么景点的沙滩旁挥汗如雨,当我从后壁湖回来时迷路了,爬了半天坡、查了手机才找到公交车站,我在垦丁走走停停,觉得这一切都美好到值得深深地被记住。

汗是咸的,我跟自己说,尝尝吧,这就是我选择的味道,这就是自由的味道。

放几张旅途中的萌物

七、国瑜兄,替我妈来高雄看你!

母上大人是中央四台的忠实观众,听说我最后一站是高雄的时候,她老人家马上说,那是韩国瑜的地方。所以,看在母上大人在台湾难得熟人的份上,先放一张国瑜叔叔的肖像。

这里是此行的终点,我在这里除了游玩和休憩,还需要完成伴手礼的采买。到家便要春节了,采买时便要把偌大的亲眷朋友们在心中盘点一遍,加上高雄通街也开始打点着放假过年,令人思乡之情顿起。

高雄这个城市,现代而整洁,街景就足够的好看。温度比台北高10度左右,建筑比台北新20年左右。据说之前是渔港,如今一派都市风范,不知道是不是过年的缘故,街上行人稀少,感觉非常的清净。

1、旗津,熟悉的味道

高雄的旅游格局与台北高度相似:打狗港像淡水,旗津岛像渔人码头,殖民旧迹,异国风情。还有我在台北和高雄都没去游览的的现代艺术区,不一而足。在这个城市匆匆一瞥,总感觉像贾宝玉见到了林妹妹,疑似旧相识。

但这不代表高雄不好玩,只是时间有限的话,台北和高雄,确实只玩一个也够了。

在旗津,我选择了更熟悉的自行车,骑自行车带着蛙蛙去看海,倒也非常的青春偶像剧。

2、舌尖番外——王品牛排

2、 我喜欢在旅行的最后,给自己安排一顿大餐,既能增加动力,也能冲淡离愁。在高雄,我开启大众点评,发现了王品牛排。

这个馆子,最早是我十几年前刚出社会时,老板带我开洋荤时吃过的,所以也算是我对西餐的最初记忆。它全称王品台塑牛排,起始算是一家台湾塑料大王的私房菜。品牌故事是,这位塑料大王发迹以后,吃不惯西餐半生不熟的牛肉,但又有商务宴请需要,因此要求家厨研发出事先经过醃渍,可以做成全熟但不会老的牛排。没想到因口味符合中国人,渐渐就红火起来,从台湾开到了大陆,我才能在上海吃到。

高雄这家价格与我在上海吃的差不多,味道么……不知是因我几年没吃过了口味变化,还是确有不足,总之感觉非常普通,牛肉不功不过,酒的品质不高,甜品过甜,其实是乏善可陈的。也许我过几天可以再去上海的王品试试,比较一下便知端倪。

这是去渡口到旗津的路上尝到的鹅肉,是越南菜馆,口味清淡,真材实料倒是不假。我虽然点得多,却没有全部吃掉,嗯,蛙蛙也有吃过。

这份手撕盐水鸡,是我离台前最后的味觉惊艳。他们的吃法是,卖盐水鸡的小姑娘带着手套帮我把鸡肉拆好,加上你自选的几种蔬菜,例如我选的山苏、小玉米和笋片,再加些洋葱,加蒜汁和辣椒,凉拌而成。吃口非常清新爽口,毫不油腻,吃完真的不想回家了。

3、正经番外——不见不散的湾湾

此行台湾,由于是一个人,旅行跨度又大,上山下海的,感受便有些幽深,千回百转,复杂难言。以至于回来好久,我都不太清楚自己喜不喜欢这次旅行,所以这篇游记延宕良久。如今经过了足够的沉淀,我尽了自己的所能,把那些复杂的感受和所思所想逐渐条理化,再表达出来,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停笔的此刻,已是上海的梅雨天,气温不足30度,天气时阴时晴,低压溼热,将将够我回忆起离开高雄时的感觉。这几天,我跟着照片又回忆了一遍全程:台北的阴冷和淡水的明媚、瑞芳白天的萧索和九份夜晚的梦幻、花莲峻峭的山和壮阔的海、纵谷线童话般的穿行和垦丁如人生十七八岁的阳光,高雄的现代与简洁……

至此,我终于确信我是喜欢台湾的。

台湾我只看了东半边,还没有转完。所以跟自己预约了下一次的台湾之行,此刻,就拿出通行证,道一句湾湾不见不散罢。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