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旋律,来自2012年初秋泰南小镇的某个秀场—“梅花梅花满天下,愈冷它愈开花;梅花坚忍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
是异国蹩脚的中文发音,但旋律里却能尝到来自祖国的沁香。这股香气源自一座美丽岛屿,和祖国血骨相连,却若即若离隔海相望,重聚遥遥无期。也许正是那时的悸动让我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思念的种子,总有一种迫切想要了解她的欲望。

抵达

“自由、民主”的理念从中华民国成立至今,一路沿习,于是,我们能在电视上看到台湾立法院的各党派因为政见不合,可以互扔鞋子,甚至打架。这种“自由”在我们上大巴的时候,体现得特别明显:有个伯伯塞过来一份报纸,上面尽是充满耸动言论的文章,导游说,因为他们没有做危害社会的事,台湾就是这样相容幷包地接受一切意识形态,他们会蹲守在每个陆客必经的站点,大肆宣传歪理邪说。

第一天

看着柔和的阳光熨帖在新北市窗外的高楼上,缓缓地唤醒这个城市日复一日的生活。
大巴从新北市深坑区经过文山隧道,大约4、50分钟车程,来到台北市中心的信义区。早晨的台北看不到太多的人,街道两旁的并没有太多的高楼,甚至有些建筑看上去有些破旧。之前就有耳闻,台湾的建筑并不比北上广的绮丽繁华,相反,很多旧街巷得以保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依然能保持一种文化底蕴。难怪团队里的人发出唏嘘:台湾,原来没有想象中的好。他口中的“好”,其实不同人的眼中,有不一样的定义,这需要用你的眼睛去感受。
来到‘国父纪念馆’,因为还没到展馆开放的时间,只能绕在外围拍照;这里聚集了很多晨练的中老年人,和内地的广场舞有些异曲同工,只是这里听不到嘈杂的音乐,取而代之的是舒缓柔和的古乐,俨然是闹区中的一僻净土。
纪念馆内有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大家都簇拥著争相拍照。
走在信义区,有一栋建筑总是时不时映入你的眼帘—‘台北101’。
台北101里有很多商铺,我们到的时候才9点,很多店还没营业。但搭乘电梯的地方已经人头攒动,因为大家要搭乘电梯至观景台,电梯门关闭后,灯光也随即熄灭,随后听到音乐声,抬头会看见电梯顶部的七彩幻灯,凝神摒气37秒,电梯已达89楼。
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台北城,有“一览众山小”的快感。工作人员会分发一个导览机,站在不同的观景视窗,你可以选择导览机上相应的语音介绍,可以了解相应区域的典故。
城市建筑已经被压缩成微小的方块,像极了积木玩具。这样看一座城市,会有一种悲悯、动容。繁华和破败都尽收眼底,仔细一想,若干年前,现在的繁华不也是从曾经的蛮荒经历而来的吗?城市的变迁,会被故人收进记忆,亦会被过客品咂唏嘘。这恰好也能考验作为领导者的洞察、决策,他要展示给人们什么,人是流动的,但文化不会,如何在发展与保留之间做取舍,其实需要勇气与智慧。
当年国军撤离大陆,运回了很多珍宝,现在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这里是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以外,藏品最多的地方。
在展厅里,看到一幅中国历代出土文物的纪年表,横向以年代为序,纵向以各国对应比较,纵横剖解,愈能体现中华灿烂文化的尊贵、独特、罕有。展示馆里禁止拍摄,所以只能默默欣赏,很可惜的是,镇馆之宝翠玉白菜、肉形石运到日本展览,无缘得见。
在人潮里,会看到一些日本学生的团队,他们遵纪有序,虽然展馆里可以任意参观,但他们还是排著队伍跟在讲解员身后默默聆听,反观国人,就有点尴尬。听导游说,这是日本人在做表面功夫,他们是很好面子的。纵然可以说他们虚伪,但国人的表现,为何却连这起码的虚伪都做不到呢?
蒋介石在台湾有27个行宫,‘士林官邸花园’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花园,除了能看到老蒋生前的座驾,还能看到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包括宋美龄生前最喜欢的玫瑰,可惜时间不对,无缘看到玫瑰花开的盛景。走在步道上,能感受到一种平静。老蒋和宋美龄生活了26年的居所也隐匿在一丛丛绿色植被里,那座二层楼的洋房被漆上国民党崇拜的蓝色,远远望去,充满了神祕感。
花园深处,还能看到亭台楼榭、鸟语花香,果真是一处修心养性的福地。

第二天

知道南投的‘清境农场’,是因为小柚的《墙后面的人》。从那时起就对这个被称作“小瑞士”地方充满憧憬,瑞士估计去的机率不大,可是来到这里,还是可以轻松实现的。清境农场位于台湾的中部,海拔1748公尺,据说当时为了安置从中缅边境战场上退伍的老兵所兴建的。
因为高山天气适宜,可以种植多种果蔬,饲养马匹羊群。于是,便造就了这样一处清静安逸的田园盛景。
于是,就有了和绵羊亲密接触的时刻。走在步道上,随时都可能冒出胖乎乎的绵羊,它们一只两只、或者成群结队,优哉优哉地在游人身旁散步,偶尔会有慷慨的游客喂食,它们就腻歪地跟在那个人的身后,鼻子使劲往施物者的身体里凑。这时候,它们就是你豢养在家里的宠物,绝不生分。
说到台湾的景点,大多数人能脱口而出的大概就是‘日月潭’了。对于这个景点的典故,估计百度能解释得更清楚,这里就无需赘言。说实话,这里的湖光山色并不能和内地的山水相比,充其量只能说这里的潭水清澈,而且量大,坐在船里,会有种恍惚身在海面的错觉。我们乘坐的游船叫“维多利亚号”,船里贴著各种乘坐过此船的明星、政客照片,包括志玲姐姐、还有成龙大哥。
登船的码头有三位身穿传统服饰的原住民在弹琴唱歌,招徕游客。导游说,他们几位都是日月潭的原住民,但唯独没有邵族。在日月潭唯一一处外人只可远观的拉鲁岛,正是邵族的最高祖灵所在,因九二一地震的关系,严重毁损,只剩不到20坪。现在游客已经无缘进入岛上,这也是政府的一项保护措施吧!
晚上抵达嘉义,仍是乐此不疲的夜市之旅,目的地当然是当地最有名的文化路夜市。
林聪明砂锅鱼头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可是偶然听到的店家的故事,却有那么一点点励志的味道。
林家孙女毕业以后选择在台北工作,一切都过得平平静静,忽然,有一天接到父亲的电话,老父年迈,需要有人继承家业,于是,孙女毅然放弃了台北的事业,回到南部,接替了父亲的家业,实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生活不会永远顺风顺水一成不变,画地为牢有时候会让机会从身旁溜走。
这就是林聪明砂锅鱼头的故事,虽然在我看来,这又是一道名声在外的美食。

第三天

前往‘阿里山’的道路是沿着盘山公路一层一层往上绕,是晕车者的克星,但晕车这种事3分是自身原因,7分是开车师傅。幸运的是,这趟旅程分派给我们的大巴师傅技术一流,即使坐在最末一排,仍然很安稳,没有头昏目眩的感觉。
我们坐车到达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准备体验10来分钟的高山小火车。火车行驶在密密叠叠的千年古木丛间,红皮小火车镶嵌在绿色里显得格外出挑。
下车后,我们沿着步道深入这个庞大的天然氧吧。树林里古木参天,雾瘴缭绕,即使阳光能漏过细微的缝隙,还是会感到一股幽幽的寒意。虽然大伙都争着和古树合影,但导游却不以为然,千年万年的古树,或多或少沾染了山精树怪的气息,和它合影,多少有些不妥。
山道里有清透碧澈的潭水,也有淙淙流淌的山溪,更多的是千年“神木”。“神木”是台湾特有的名叫“红桧”的树种。红桧长势盘根错节,树干粗大,让人在惊叹之余,不得不佩服自然界的伟大。可惜,在日本殖民时期,这些珍贵的树木被大量砍伐,现在能看到的都是所剩无几的了。
‘邓丽君文物纪念馆’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精致,相反地,看到的是破旧、商业气息重。虽然馆内珍藏的都是邓丽君生前使用过的衣服首饰,但是在我们这些过客眼里,它们也只是装饰过巨星的陪衬,巨星陨寂,这些东西也就变得黯淡无光。
傍晚,华灯初上。我们来到爱河游船。
爱河原本是高雄这个工业重镇在发展早期排污的臭水沟,后来经过治理,才有了眼前清澈的水流。在驶过高架桥的时候,能看到一些白色点点,它们是守护爱河的夜鹭,桥墩上有光源,能吸引鱼群,它们像木雕一样一动不动地静守猎物的到来。
游船上讲解员轻声细语,娓娓道来关于这个河川的前世今生,其中,还有一个稍微感伤的故事。
从前,河边有一家“爱河游船所”,一次台风后,招牌被吹的只剩下“爱”、“河”二字,而后,一对情侣因为家人反对相约在此殉情,一个菜鸟记者来到这采访报道,因为不知道河川的名字,却无意看到“爱河”的招牌,在报道里标上爱河情侣殉情的标题,从此大家都好奇这个陌生的河川究竟在哪里,最后高雄川渐渐被人们称作“爱河”。
入夜,我们来到高雄最著名的观光夜市—六合夜市。
夜市热闹非凡,每个摊位的招牌明艳醒目,加上煎炸烹煮冒出的阵阵香气,让人挪不开行进的脚步。来之前已经做好美食攻略,打算去康熙来了推荐过的“烤肉之家”、还有人气饮品“郑老牌木瓜牛奶”。郑老牌摊位前的队伍排成长龙,看到招牌上尽是台湾艺人的签名,甚至还有马英九的莅临,让这个小小的摊位蓬荜生辉。听说台湾的苦瓜苦味不重,我就要了苦瓜蜂蜜水、木瓜牛奶,前者微苦但清新解腻,后者口感醇香绵密,还能吃到木瓜的碎末,真是货真价实。最后一口气把土魠鱼焿、棺材板、胡椒饼、大肠包小肠统统都尝过一遍,胃已经在抗议了。
出发前看了不少美食攻略,到了当地的夜市,循着攻略去寻找美食,多少有点负担,不仅是心理上的,也是体力上的。其实,食物这种东西,见仁见智,别人的攻略真的不具有普遍性,就好像日月潭的阿婆茶叶蛋、文化路夜市的砂锅鱼头、六合夜市的郑老牌木瓜牛奶。。。都是名声在外,尝试过后,才发现不过尔尔。
记得在有一天在大溪镇,游人很少,走在两旁古旧的街道,才稍微能体会到古镇的幽游自得。
街道上豆花店很多,决定尝试一下,然后就撞见这家名叫“小镇豆花”的店。
打理生意的是一位年迈的老阿伯,我先喊了两声,他没听到。走近一看,原来是陷在电视剧情里了,豆花可以任选三种果料,我就让阿伯推荐,最后我选了红豆、花生和芋圆。糖水喝起来有很浓郁的黑糖味,花生也炖煮得软烂甜腻,这就是所谓的古早味吧!
这样子遇见美食,感到一种满足和虚荣。做自己的美食攻略,其实没那么难!

第四天

来到‘西子湾风景区’,让我感到新奇的不是眼前的海景,而是位于景区内的中山大学,它是全台湾唯一一所海滨大学,在这里唸书,每天能欣赏海风、落日,该是一件多么惬意幸福的事啊!
西子湾景区内还有一座红砖回廊建筑—‘打狗英国领事馆’。
“打狗”是当地平埔族原住民对高雄的称呼音译,后来日本殖民时期才正式更名为 “高雄”。这座英国领事馆历经岁月更迭,破坏重建,因为地势较高,在这可以俯瞰高雄的景色。
吃过午饭,我们驱车赶往垦丁。
对垦丁的印象其实就是电影《海角七号》了,沿海的公路,热带的海风,让这个南部的海滨小城呈现出一种爽朗豁达的气质。
‘猫鼻头’是恒春半岛西南侧突出的一处海岬,因为长期的海水侵蚀风化,才形成如今形似一只匍匐的猫的样子。这里海风很大,阳光肆意,导游推荐的“那个鱼”和“飞鱼”因为店家歇业,所以很遗憾没能品尝到。
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朋友,应该会对少年派最后获救的墨西哥小岛有印象吧,其实拍摄地就在垦丁的‘白沙湾’。这里有连绵数里的绵软细沙,更有湛蓝深邃的大海拍打着海岸,岸边生长著一丛一丛热带植物,虽然不是很漂亮,但是一想到电影里那只老虎头也不回的往这里的草丛里钻的,就感觉很兴奋,可能我们内心没有猛虎,所以再怎么看也是徒劳,只能将就著揽著景区门口那只雕塑老虎合影了!

第五天

这几天在7—11喝到最多的就是花莲瑞穗产的牛乳了,我们去的前几天,天后王菲还来这附近拍广告来着,这里也是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外景地。今天,我们途径瑞穗乡,来到位于花东纵谷的光复乡的‘马太鞍溼地休闲农业区’,这里依傍中央山脉,三面环山,面对花东海岸山脉,是台湾阿美族最大的小区部落。
走在溼地景区,能看到当地人饮食起居的灶房,还有溪流中设定的特殊的捕鱼工具;走在栈道上、木桥上、阁楼上,处处都会被各种野花、异树环抱,因为不是盛夏的缘故,莲塘里只能零星看到一两朵莲花,莲叶田田,池塘被各种绿藻占据。池塘边还惊现几只肥胖的大白鹅、花丛间交媾的黑翅蝴蝶,充满著乡间野趣。
在大巴上,导游会播放一些台湾的纪录片。其中很多情节都提到国军老兵,他们因为战争的原因,离乡背井,原以为能回到大陆,可是光阴荏苒,青春奉献给了这片蛮荒之地的开垦上。
‘太鲁阁大峡谷’旁的中横公路即是一部关于老兵的血泪史。中横作为台湾第一条横贯公路,因为开凿条件恶劣,很多老兵都因此殉职。长春祠就是为祭祀筑路英雄灵位而建,听导游说,曾经还有大陆的老人家来这边寻找失散的兄长。

第六、七天

今天可以体验短短一个小时的火车之旅。火车站位于花莲,本来这趟车只是提供当地民众的,但当旅行团一拥而入后,火车增开了班次,工作人员也增加了。导游说,很早以前,售票员会在午夜休息,有客人买票时就叫一声,现在这样的情况估计是不会出现的了。
开大巴的师傅会走苏花公路,沿路能看到太平洋,但因为地势险峻,曾经就发生过陆客团大巴坠崖的事故,所以观光局就取消了大巴的行程。
在火车上一样可以看到太平洋,虽然距离有些远,但还是能看的很清楚,远远望去,太平洋就像深浅交叠的玉石镶嵌在地平线上,加上天空的蓝色,几种不同层次的蓝重叠在一起,看着树影婆娑,渔船点点,天清气朗,放佛都能感到迎面而来的热风。
‘野柳风景区’是环岛游接近尾声时最值得一逛的景点了。
这是一处造山运动形成的奇特地质景观,也是许多摄影党聚集地,当然越美丽的地方越充满危险,曾经有游客因为拍摄风景而被海浪卷走。这里看到的海的确很凶猛,而且风大浪高,走在岬角,总有一种要被风卷走的恐惧。景区内划有安全区域警戒线,只要不逾越就好,当然也有一些视而不见的游客,越过线站在奇岩怪石上拍照,亿万年的岩石再如何坚不可摧,也经不起人类的踩踏。
女王头是景区内最有人气的区域,可经历岁月的侵蚀,女王头因为长期风化,渐渐看不到当年绰约的风姿,相反地,越看越像一只狗头。
当然这里的海蚀奇观还是让人叹为观止的。

从台北出发,西海岸到东海岸,我们的大巴用一个环形经历著这1800多公里的路程。虽然和想象中的有些差距,但用眼睛去看过,用耳朵去听过,用身体去感受过的这个美丽岛, 也就了解了真相的一部分;短短的8天,对她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也正因为如此,心里仍会为她留一个位置,用时间,透过发达的资讯媒体去丰满对她的印象。
不存在完美的旅程,只要旅程中的某一刻,你实现了内心某个小小的心愿、抑或是明白了一些事情,这就足够了。

风景篇

人物篇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