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人,特别是在广州生活了二十多年,港澳通行证也办了很久,然而我却从未去过港澳,似乎总是提不起兴趣。尤其是香港有部分人总是骂国人是“蝗虫”,很不友善,我还不稀罕去呢。澳门则客气得多,而且它有个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离广州最近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另一个差不多近的是开平碉楼与村落),自然不容错过。去年11月给全家办了去澳门的签注,今年的金秋十月,阳光爽朗,天气宜人,选了个周末,终于实现了澳门之行。

10月20日周五

香港澳门的酒店都比较贵,随便都会达到1500元/晚,低于这个价位的则很不怎么样,所以我决定提前一天到达珠海,在珠海住一晚。不过珠海也不好对付,我选的是珠海城轨站与拱北口岸东边几百米远的丽枫酒店(珠海拱北口岸轻轨总站店) ,不论是坐城轨还是过关都比较方便,然而因此也要442元一晚,这是我自己掏钱住过的单价最贵的酒店。

广州-珠海

这一天本来预订了19:20广州南-珠海的票,20:30到达。因为孩子17:00才放学,只能赶上这个时间的车。后来孩子因故请假没去,我立刻改签了16:20的票,这样可以在17:30到达珠海站,此时尚未天黑。
珠海站前的出
租车
上客区:

这里有工作人员巡视,只能到车队的最前方才能上车。上图中部的一群乘客想就近找一辆空车上去,立刻遭到了工作人员的制止。我们一看出
租车
队挺长,走到队头还要花好些时间,还不如到马路的左边上公交车。下图便是公交车站:

线路图:

坐两个站到了酒店,其实步行也没多远。
吃过晚饭,因为从来没有去过港澳,无通关经验,所以我单人到拱北口岸侦察情况。

左边是入口:

我们两个大人是新式的卡片式通行证,可以自助。小孩的是纸本的,不能走自助通道(第二天看到拱北口岸的墙上贴著告示,说11还是13岁以下的小孩,即使有卡片式通行证也不能单独过关),所以我盯上了混合通道。
这条长廊还挺长的:

有这样一条长廊,排长队时可以避免风吹雨打。

广场另一侧有官方认可的货币兑换机构:

图片右边那条街上还有几家官方认可的货币兑换机构,我就是在那里以1:1.18的汇率换了350澳门元。这些机构还要求祟身份证,十分正规。虽然澳门也可以用人民币,但它是按照澳门元的标价收取人民币,例如一件商品,标价为50澳门元,商家就要收取50元人民币。人民币比澳门元值钱,这一下就亏了。我不想惯澳门人这种毛病,所以先换点钱再说。
拱北口岸对面的拱北汽车站旁边有很多小店,经常在门口挂个“货币兑换”的牌子。这种非正式的机构我是不会去换大面额钞票的,但我找他们把一张50元的澳门元换成了硬币零钱。因为澳门的公交车居然有3.2元的,我又没有IC卡,只能投币,所以事先换点硬币。

拱北口岸的右边(西边)便是珠海站:

斜对面(东北方向)则是拱北汽车站:

拱北口岸的左边(东边)则是“拱北口岸”公交站场:

10月21日

头一天广州与珠海都是多云天气,天空中的乌云一度很厚。今天起来,天空睛朗,预示著行程顺利。

在拱北汽车站旁边的肯德基吃过早餐,于8:30来到拱北口岸。

拱北过关到澳门

从头一晚侦察好的混合通道进入,沿着长廊走到拱北口岸的大楼前,墙上有很大的字与箭头,说是“出境往澳门向右走”。按照指示,往右进入大楼,把大人是自助式通行证、小孩是纸本的情况告诉一个工作人员,他指示我们去21号通道排队。我看了看,每条通道排队的人都在10人以内,很快就过去了。工作人员会问小孩的名字与父母的名字等问题,以确定小孩的身份。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边的关卡后,要沿着一个有顶篷的走廊走300多米,来到澳门一方的边检大楼。每条队的人数也不多,很快便过关了。拱北口岸的工作区是不让拍照或录影的,所以不敢拍照,所有的流程全靠大脑记忆,以致于到了澳门这边也懒得拍照。很多人有去港澳的经验,但也有不少人从未去过,所以我把过关的程式写下来,希望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
出来之后是一个广场,有各种交通工具。8:30到达拱北口岸的入口,8:47已经来到了这个广场,速度相当地快。如果是9:00以后才到拱北的入口,可能人流会明显密集一些。
下图是左边的停车场:

乘坐赌场大巴与旅行社大巴的在此上车。
据说不管你是否参与博彩业,都可以乘坐赌场大巴。然而它也有自己的准则:未成年人不准上,因为未成年人不能参与博彩业的活动。这也算是盗亦有道了。另外,我也不打算去各大酒店,所以赌场大巴对我没用。
指示牌很明确:

由于孩子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复原,所以我选择了的士。按照箭头往前走几十米到了的士站:

这里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没有争先恐后的现象。

很快乘上了的士,跟司机说去“东方基金会会址”,不料司机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于是改口说去大三巴牌坊,这下司机当然知道了。从关闸到大三巴,出
租车
走了整整20分钟,计价器上显示为75澳门元,折合成人民币60多元。路程也就五六公里,真贵啊。

我这次就是冲著澳门历史文化街区来的,带着孩子吃吃逛逛。
25个世界文化遗产点分布图:

上图借用自同样来自广州的“Quincy启越”的游记《时光旅行 ★ 澳门》://www.mafengwo.cn/i/3317188.html他写得很详细,对我的帮助很大。
我把这些文化遗产点分成了几个区域,用黑色的圈或线表示,以便一目了然。也有几个孤零零的,幸好相隔也不太远。

我本来想按照上图,从上往下走,第一个去东方基金会会址。不料司机不知道这个地点,所以改为先到大三巴,然后再返回东方基金会这一带。
接下来基本用图片说话,因为我对澳门历史文化街区缺乏了解,来这里纯粹是为了填补空白。在我看来,有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专案,虽然本身有一定的价值,但能够入选,或者很早就得以入选,是因为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就以澳门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它的入选时间是2005年,开平碉楼与村落则是2007年,正好把2006年的殷墟夹在中间了。然而这两者跟殷墟相比,价值明显要低得多。我估计,澳门历史文化街区得以早早入选,是因为中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与澳门,那时还没有世界遗产专案,所以优先入选了。开平碉楼则可能有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这种可能也是优先照顾的,不然它怎么比五台山佛教建筑群(2009)、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杭州西湖(2011)还早入选。再看看近年来入选的一些专案:元上都遗址(2012)、元阳哈尼族梯田(2013)、土司遗址(2015)、花山岩画(2016),这些都有少数民族的背景,估计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优先。2017最新入选的厦门鼓浪屿也有中西合壁的因素。总之,“一带一路”(中外文化交流)与少数民族文化成了主流。相比之下,一批辽代的建筑,如山西应县木塔、大同华严寺与善化寺、天津蓟县独乐寺、院宁义县奉国寺等,因为没有套上这些“光环”,鬼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入选。澳门历史文化街区是我不太重视的,否则离广州这么近,我不会迟至今日才去。反正我拥有在古城古镇古村活动的经验,一天内搞定二十几处文化遗产点不是什么难事。

一、大三巴片区

(一)大三巴牌坊

这地方成了澳门旅游的标志了。

上午9:25,此处的人已经很多了。

这批雕塑非常精美。

这家伙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教堂经历了三次失火,最后基本烧得精光,只剩这个前壁了。
牌坊后面还有一个展览馆:

只是陈列了一些宗教物品:

大三巴牌坊的背面:

大三巴牌坊的西面是旧城墙与哪吒庙。

(二)旧城墙遗址

就是这样一堵墙:

(三)哪吒庙

就是这样一个小庙:

二者是连在一起的:

接下来向白鸽巢公园那边的东方基金会等行进:

从大三巴牌坊走到圣安多尼教堂也就200多米,途中经过了老人院:

老人院的建筑还挺漂亮的。

二、白鸽巢前地片区

首先来到圣安东尼教堂,这个词在大陆一般译作“圣安东尼奥”。

(一)圣安东尼教堂

这教堂朝西,上午处于逆光状态。不过看得出来,还挺宏伟。

内景:

里面也挺亮丽堂皇的。

对面的普通民居:

旁边是白鸽巢公园:

公园东侧是圣公会的马礼逊堂:

这个教堂规模比较小,基督教墓园就在这个教堂的后面。

(二)基督教墓园

下图这个门口的左边有块牌子,写着“内有恶犬,非请勿入”:

我一看这么凶,只在门口拍两张。

这个墓地相当于少林寺的塔林了,还是不要打扰教士们身后的清静为妙。
教堂的另一侧是东方基金会会址。

(三)东方基金会会址

开头它是关着门的,后来居然开启了。跑到里面拍了几张:

不过没有进到室内。

从东方基金会走另一条路返回大三巴:

再从大三巴上大炮台,在小山顶上的花园绕一圈,看完澳门博物馆再下来。

三、大炮台与澳门博物馆

(一)大炮台

从大三巴沿着山坡上朝南的台阶一直向上走,可以来到大炮台的正门(南门)。
还剩了点城墙与古炮:

从正门进去还有圣母抱圣婴像:

向东的大炮:

向西的炮:

东望洋山灯塔可能没时间去了,先在这里向东遥望一下:

北面的城区:

西面的城区:

远处的水道对面的楼,及其背后的青山,属于珠海的横琴区域。
大三巴牌坊就在山下:

这孩子上周末去丹霞山感冒发烧了,后来一个星期精神都不太好。本来说这周在家休息就算了,然而她力主继续前来澳门。可是来了后却无精打采:

(二)澳门博物馆

外观:

从上图的正门进入之后,要乘电梯下一层,才能到到售票处与入口。

门票:15澳门元,小孩免费。

官网:www.macaumuseum.gov.mo

澳门的早期历史 (一楼展区)
一楼展区展示澳门早期历史、华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贸易、宗教和文化的接触,以及数百年来逐渐形成的澳门文化。

一进门是一些世界史的概况介绍,这些就没必要看了。
后面有一些澳门本地的考古情况介绍,这才是值得看的。

黑沙遗址的出土物:

葡萄牙人最先上岸的情形:

中国的外销瓷器:

丝绸:

莲峰庙:

这莲峰庙比哪吒庙像样多了,不知为什么没有入选到世界文化遗产点里面了。可能它强调的是连成一片的街区,而莲峰庙孤悬在澳门半岛的北部,与那片街区的关系不大。
由于没有专门去莲峰庙,在这里看看也算可以了。

后来发现圣老楞佐堂进不去,在这里看看模型也好。

朱元璋洪武年间的瓷瓶:

葡萄牙人的大炮:

勋章:

描金漆屏风:

用中国的传统工艺来描述葡萄牙人的故事,显然又是中西合壁的典范了。

澳门民间艺术与传统 (二楼展区)
二楼展区展示澳门传统文化,包括民间艺术、宗教仪式和民俗庆典。

一楼到二楼的路上,先是一批中西合壁的民居。
中式民居的木雕:

西式建筑:

二楼有一大批各种铺子展。
中式茶叶铺:

面粉公仔(小人)铺:

爆竹铺:

这里还有个模型,按哪个铺子对应的键,模型里的铺子就会亮起来:

孩子把这当玩具玩了好一会儿。
香业铺:

杂货摊:

木偶戏表演:

各类玩具:

寿俗:

婚俗:

迎亲仪式:

中式厅堂:

土生葡人居住的西式厅堂:

西式住宅的走廊:

丰盛的食品:

当代澳门 (三楼展区)
三楼展区展示澳门今天的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特色,也展示了以澳门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
不过三楼展区在装修,无法参观。

携程网上的点评,有一些把澳门博物馆骂得狗血淋头,认为既要收费,就应该多摆一些文物,而不是以复原展览为主。我则认为,复原陈列也是博物馆展示的重要部分。类似澳门之类的地区,其文物不能跟国内相比,特别不能跟黄河流域的省份相比,那么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复原陈列上。认真品味一下,澳门博物馆还是不错的,其布展水平与南海、顺德博物馆差不多。来这里了解一下澳门人近四百多年来的生活,也是有点意义的。

原来可以从这个电梯出入:

电梯有好几层,可以直接上到澳门博物馆的售票处及山顶花园。下来后则直接面对大三巴牌坊,十分方便。
大三巴牌坊下面的建筑:

这里好像搞成了咖啡馆。
牌坊南面的大三巴街人非常多,拥挤程度高,接近苏秦说的“连衽成帷,挥汗成雨”。往南走了几十米,前面有个女娲庙:

旁边有个棕榈树茶餐厅,有工作人员在路口派餐单,拉生意。我们一看主街道人多,而棕榈树在西面岔路口之外10米的地方,显然清静得多,所以走了进去。
顺手拍了一下餐单:

可以看出,价格并不高,跟广州市区内的许多港式茶餐厅差不多。夫人与孩子各要了一碗面,我要了咖哩鸡饭,一共95澳门元,折合成人民币80多元,在澳门这种地方不算贵了。
吃完饭向玫瑰堂与议事亭前地这一带行进。

我在澳门活动非常从容,因为这里还是粤文化区,文化与语言与广州非常接近,广东方言在这里畅通无阻。

四、议事亭前地片区

(一)玫瑰堂

挺喜欢这种明黄色:

内景:

这里不仅豪华,更显庄严。

楼上好几层都是宝物库:

这里向东可以到达大堂与卢家大屋,向西南则是三街会馆与仁慈堂:

我们选择先去三街会馆与仁慈堂。

(二)三街会馆

三街会馆其实就是关帝庙:

这种小庙在珠三角一带很常见,它只是作为中西合壁的因素入选了澳门历史文化街区,从而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际上,它根本不能与承德避暑山庄、武当山古建筑群、云冈石窟、曲阜三孔等相比。

(三)仁慈堂大楼

正面:

侧面:

它的一楼现在搞成了一个药店,所以没有进去了。

(四)议事亭前地

它具体指哪一座建筑物,我也不清楚,反正把这一块街区从北向南拍下来了:


经过这一段的观察,发现澳门历史文化街区的风格与广州的沙面比较接近,都有一批教堂及西式近代建筑。所不同的是,沙面没有中式的庙宇及传统住宅。

接下来往东去大堂。
回到玫瑰堂前,向东走百余米,再向南拐上山坡,尽头有这样一个明黄色的建筑物:

大堂的对面的建筑(好像是邮政局):

上述两座建筑同框:

大堂西面的小广场:

(五)大堂

外观:

大堂是朝北的,午后很容易逆光。
从西面看大堂:

这时候发现卢家大屋走过了,所以回头去找。向玫瑰堂方向走到这个路口:

卢家大屋前的巷口在建房子,所以挡住了路牌。拐进去一看,有一个店子十分火爆,排队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六)卢家大屋

外观一般,杂人又多,没有拍。

厅堂:

侧楼:

这样的大屋在广州西关很常见,拿到这里居然当作宝了。不过还有几分古韵。
孩子依旧昏昏欲睡:

(七)民政总署大楼

它前面搭了个棚,有碍观瞻。而且它也是朝北的,午后逆光。

里面有个小庭院:

接下来前往岗顶前地一带:

六、岗顶前地片区

从民政总署大楼西边的小巷向南走,经过一个不知名的建筑:

然后上了这样一个大斜坡:

来到了岗顶前地:

(一)圣约瑟修道院

绿色建筑是圣约瑟修道院:

铁门是锁著的,在门缝里拍了一张:

(二)何东图书馆

旁边的黄色建筑是何东图书馆:

孩子还是没精神:

里面还有阅览室,与普通的图书馆没什么两样,就是人少。

(三)圣奥斯定教堂

“圣奥斯定”在大陆一般译为“圣奥斯丁”,这教堂正在大规模维修:

(四)岗顶剧院

对面是岗顶剧院:

正门:

没有进里面。

一路向南,接下来几个点都比较零散,相隔的距离都有200-350米。

七、圣老楞佐教堂

“圣老楞佐”,大陆一般译作“圣劳伦索”或“圣洛伦索”。
外观:

这个教堂的内部在装修,所以无法入内,只能看看外观。

八、郑家大屋与亚婆井前地

(一)亚婆井前地

小广场:

有两座建筑物:

马路西边是郑家大屋。

(二)郑家大屋

大门:

上图是个当地的导游,正在讲解。

从上图的圆门回望出去挺有意思。

整个建筑的西墙:

一楼大厅搞成了民乐演奏场所:

一楼的院子:

这批木屏风很精美。

另一批雕花窗子:

二楼:

这些窗子的花纹挺典雅的,令人想起了《古诗十九首》的“交疏结绮窗”。

从二楼看院子:

又下到了一楼:

这座住宅挺不错,精致之余又不失大气,同时不显得过分奢华。

九、港务局大楼

这大楼在山坡上:

走上山坡看外观:

二楼长廊显得深邃:

尽头的柱子很有力度:

另一条长廊:

这办公大楼建得真不错。

十、妈阁庙

正门:

进门后的牌坊:

背面:

第二道牌坊的背面:

这个可能算是正殿了:

大门南边还有另一组建筑:

灰塑挺精美:

正门、牌坊、正殿的全景:

这个庙内的摩崖石刻比较多:

半山有个小庙:

一路往山上走,都是摩崖石刻:

最上方有个“太乙”石刻:

旁边还有“海觉”二字:

这个庙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庙了,沿海地区的妈祖崇拜不用多说了。据说葡萄牙人上岸后问路,当地人答曰“妈阁”,葡萄牙人根据这个音,以为此地叫”Macao” 其实这两个词的发音还是有明显差别的,不知道是葡萄牙人的耳朵有问题还舌头有问题。
妈阁庙前地:

此处很难看到的士,于是过马路走到对面的“妈阁庙”公交总站乘车。澳门的车辆是靠边左行驶的,靠近妈阁庙这一侧的公交车站是向南行驶的。我按照国内的习惯,还以为是向北行驶的,等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赶紧过马路到对面去。对面只能去公交总站了,这里的公交总站有好几条线路,车都停在广场里,发车位只有一个。轮到哪路车发车,该车则从广场开到发车位上客,秩序较好。
孩子体力已经不支,所以让夫人带着她上1路车前往关闸广场,先回珠海。我则随后上了2路,自行前往东望洋山炮台,这回硬币派上了用场。不料澳门的公交车多是单行线,来回的站点不完全一样。我只查到从东望洋山西边山脚可以乘2路车到妈阁庙,没想到反方向不行,只能在前一个站或后一个站下车,步行一站路。澳门的街道窄,走走停停,很久才走了四五个站。我一看不妙,此时已经接近16:20,回程车票是18:35的,要预留过关的时间,还要南辕北辙地去酒店拿寄存的行李,一算之下,如果坚持去东望洋山,时间很紧张。加上不放心孩子,于是放弃了前往东望洋灯塔的计划。掏出地图一看,2路车的终点离关闸广场也就300米左右,这就更好办了。我每到一处都要购买当地地图,这从澳门地图花了25澳门元,这下派上了用场。澳门街道不宽,2路车用了近50分钟才走完全程。夫人说1路车的用时也差不多。
在关闸广场跟着人流往前走,这次我一个人,可以走自助通道,无论是在澳门这边还是拱北这边都很快,前面都只有三四个人,几十秒便搞定了。在澳门边检与拱北口岸中间的走廊里,有几处货币兑换点,可以把澳门元换回人民币,但低于700元人民币的每笔交易要收5元手续费。我身上还有90多元澳门元,赶紧换回人民币,5元手续费就5元吧。

总结澳门的24处(欠东望洋山炮台与灯塔)世界文化遗产点,属于中式的有六个:妈阁庙、三街会馆、郑家大屋、卢家大屋、哪吒庙、旧城墙,其中妈阁庙、郑家大屋、卢家大屋有些看头,但与内地知名的古建筑、古民居相比则差得太远。其余三个三街会馆、哪吒庙、旧城墙则差得更远了。倒是那些教堂或西式办公建筑,色采华丽却不过分眩目,给人以明朗大气的感觉,值得一看。总的来说,澳门历史文化街区,如果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没有问题的,弄成世界文化遗产则夸张了点,显然有政治因素在起主导作用。

更多游记请看:《我的中国游——行程与游记目录》//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