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啡言絮语”,欢迎关注!

趁著离职的间隙,特价机票在手,越南真是说走就走。4月5号香港起飞,8天5城,13号的凌晨终于回到家中。懒散如我,上千张相片还没修完,答应朋友的游记也无限期延后;但受某公众号的北京咖啡馆攻略刺激,是时候把此行所见识到的越南精品咖啡馆分享于诸位。

对于越南这个国家,政治和治安方面的问题此文不赘言,留待日后的游记详述;但在咖啡方面,再不爱喝咖啡的人也应该知道,这个农业大国的咖啡出口量惊人,仅次于巴西,是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到越南旅游,回国必不可少的纪念品一定有咖啡豆,以及形形色色的咖啡滴滤壶——

参观完芽庄的钟屿石岬岛后,在景点自设的水吧里终于喝到此行的第一杯滴滤咖啡!价格感人,不过几元。

大众对越南咖啡的普遍认识,是以G7品牌为代表的速溶咖啡;到过当地的朋友,应该忘不了遍布街头巷尾的咖啡馆,和折合人民币最低仅3、4元一杯的越南滴滤咖啡:炎炎骄阳下,静静地等待咖啡慢慢透过滤孔,落在布满杯底的一层炼乳上,几分钟后黑咖啡滴完,拿小勺搅匀,再投几块冰,三两口饮毕,也是夏日里除了椰汁外的消暑佳品。

实际上,多数的餐厅和咖啡馆只会提供已搅拌均匀的冰咖啡,即使你与侍者确认是要传统的越南滴滤咖啡。口感上虽无差别,但看不到制作过程便觉遗憾的游客心理,仍伴了我一路。

作为一个咖啡迷,旅行中我也会格外关注当地的好馆,无奈有关越南咖啡馆的网络资料实在贫乏,能找到的推荐也多是胜在装修及氛围,并非我偏爱的型别。但也许,正是这种渴望促使我格外留心沿途的咖啡馆,每日骑摩托出行也大大方便了找店探店。本次有幸接触到越南本土4家精品咖啡馆,分布于会安(Hoi An)、大叻(Da Lat)及胡志明(Ho Chi Minh),各附介绍如下——

会安·Hoi An Roastery

骑摩托游览会安,日头正毒,在寻找著名的白玫瑰餐厅吃午饭时,碰巧经过这家咖啡馆。店门口几袋扎实的生豆麻袋,让我有种“就是它了!”的念头,正巧朋友也口渴,停车进店,喝了在越南的第一杯咖啡。

英文选单上,说明店内的豆为本地种植,自家烘焙。

店内均为欧美游人,在吧台落座,条件反射式地点了杯flat white,出品十分迅速,不过几分钟就端了上来。选单还没翻完的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不试试传统咖啡呢?

几款越南特色咖啡,第二款标注的condensed milk即炼奶。人民币与越南盾汇率基本稳定在1:3300,特色咖啡在景区内的价格不过十几元,相当感人。

澳洲白与我平时喝到的相比,杯量较小,口感醇厚,也算不错的选择。

店内一楼布局

早上的越南米粉早就消化干净,一杯落肚,更有些饿,虽然有心再喝两杯,还是先填饱肚子吧。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有和英文不错的店员聊上几句算是个遗憾。

大叻·La Viet

告别岘港会安,在芽庄度过2天美妙时光,转战大叻。在我的想象中,来越南的每一天都可以喝上三、四杯当地咖啡,尽管朋友劝我对品质不要抱有期望,毕竟这里的熟豆常常混合著大豆、玉米一同出售。
但非常幸运,抵达大叻的第一天,寻找民宿的过程中我们碰巧经过La Viet咖啡馆,低调的工厂外表让我完全忽略了它,还是朋友的提醒才让我意识到,眼前是一家绝对值得花费一个下午的精品咖啡馆。后来的事实证明,在这里,我尝到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概念的越南精品咖啡,并获得了下一站城市——胡志明的靠谱好馆推荐。

与大叻多尘、杂乱的街景截然不同,店内别有一番洞天。

美式工厂风格的店面设计,丝毫不输国内的名店,一度让我误以为老板是外国人。

真正的“前店后厂”,保证喝到最新鲜的当地风味;玻璃房内几台烘豆机同时启动,配有专职烘豆师,每日向越南各地甚至境外客户供应大量生熟豆。

常见的手冲工具一应俱全,不同工具的出品,价格稍有不同。

当日提供的两款单品,Typica和Bourbon,我尝试了后者,美女老板娘亲自手冲出品,甜度爆表,果断买些回国喝。

和咖啡师及美女老板娘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这家店是大叻唯一一家精品咖啡馆,拥有自己的庄园,因为大叻的山区地形,这里只出产Arabica,所有的豆子均为自家处理、烘焙。尽管在我这样的游客眼中,店内的价格实在良心,但与大叻本土物价相比,这里的消费不算便宜,加上精品咖啡文化的不甚流行,本地人来此并不多;因此见到我们,店内的咖啡师也颇为惊讶,甚至以为是来自异国的同行。

老板与老板娘均是越南人,时间所限,是否有过留学背景不得而知,但5月中旬的越南首届咖啡师大赛上,店内会有一人代表前往胡志明参赛——可以说,在La Viet的所见所闻,完全改变了我对越南咖啡的理解与认知。正如十余年前的中国,越南精品咖啡的经营者和爱好者,也在努力赶上世界的步伐;而这样的店面和出品水平,早已比目前国内诸多打“情调牌”的咖啡馆,高出许多层次。

店内鲜榨果汁用料足,适合不喝咖啡的朋友;喝多了咖啡,来块自家烘焙的糕点,吃过胡萝卜蛋糕的朋友不要错过店内能吃到玉米原粒的corn cake。

我对于一家店的喜爱,能通过点单的数量体现。一杯手冲哪里够?再来杯卡布!

很喜欢店里的波旁,正赶上出了一锅,询价60万越南盾1kg,要上一小袋喝个新鲜。结账买单,两个人吃吃喝喝了一下午,不过30多万,折合人民币100元——想想国内主流咖啡馆一杯焦苦难咽的拿铁动辄¥40的价格,这里实在是咖啡爱好者的天堂!

临走时,不忘请老板娘推荐些胡志明的店子。要知道,最靠谱的推荐,往往来自于同行。

胡志明·Workshop

胡志明的景点并没有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在邮局寄完明信片,就着急找La Viet推荐的咖啡馆。时间所限,距离最远的[a] coffee无缘一去,而是选择了位置相邻的两家店。

尽管跟着GoogleMap慢慢找,Workshop狭长的底层门楼还是容易被错过。一楼是摩托车停放处,二楼经营著一家雪茄吧,三楼才是这次要喝的咖啡馆。

不愧是越南的大城市,店面格调竟让我瞬间想到沪上名店,质馆和Seesaw。店内各国面孔都有,服务员的英文也不错,只是不太健谈。选单十分丰富,饮品加上餐点,Menu花了我十多分钟还没看完。当日提供的单品2款来自越南,1款来自印尼,鉴于之前波旁留下的美好印象,还是点了杯red bourbon。

不愧是越南的大城市,店面格调竟让我瞬间想到沪上名店,质馆和Seesaw。店内各国面孔都有,服务员的英文也不错,只是不太健谈。选单十分丰富,饮品加上餐点,Menu花了我十多分钟还没看完。当日提供的单品2款来自越南,1款来自印尼,鉴于之前波旁留下的美好印象,还是点了杯red bourbon。

胡志明·Klassik Coffee Roasters

骑车拐过两条街,便是此行最后一家精品咖啡馆。小巧的二层店面,服务热情度果然不同。拿到选单后仔细翻翻,着实吓了一跳!店面不大,但提供的单品种类多达十余种,且遍布全球各产区,有几支豆子看英文还真不知道产自哪里,连忙用谷歌翻译。纠结许久,决定试试一款Geisha,毕竟巴拿马的标王声名在外,只要有钱总是有机会能喝到,但这一产区的瑰夏还没刷到过,折算下来三十元的价格(已是店内最贵的单品),放手一试吧。

满满一页的豆单,可惜选单是轻透的硫磺纸,手机萤幕上的显示效果并不如意。

一楼一半的面积给了吧台,出品过程清晰可见,还能与咖啡师很好地沟通。

店内同样提供自家烘焙糕点,来一块干酪麦芬搭配咖啡。

朋友饿了,点了份意粉,出餐速度、味道和分量出乎意料,pasta狂人满分推荐!

二楼除了餐点厨房外,空间更为宽敞,从大玻璃窗向外可以看到沿河的雕塑。

Klassik也是自家烘焙,老板兼任烘豆师,身材微胖,却很儒雅,态度格外亲切,不瞒大家说是我的理想型(大误…),听说我们两个中国女孩是受La Viet推荐来此,表现得有些意外,亲自上阵冲了我的单品。

店内出售的越南滴滤壶有多种颜色可选,材质更佳,但价格比起胡志明著名的边青市场自然贵了不少(当晚市场关门前花4W越南盾买下两个,如有时间好好砍价,或搭配市场里的咖啡豆购买,价格更优)

很喜欢店家的态度,喝完手冲还不够,店内特色饮品很多,简直要犯选择困难症。几番沟通确认原料和制作过程后,点了杯Deep Chai Latte,融合了南非茶粉,透著些许香辛料的特殊风味,可惜在我的要求下做成了冻饮,热热地喝来应该更惬意。

后记

坐在电脑前认真敲了三个小时,越南的经历又仿佛历历在目……越南是一定要再去一次的,即使只为了一杯咖啡。文中所提及的4家店并未附地址,如有机会一访,使用GoogleMap搜寻店名,即有详细地址及导航。

多一句提醒,探店拍照请先征求店员意见,即使绝大多数的咖啡馆欢迎拍摄,也请不要打扰其他客人的悠闲时光。

此文一开,后续将慢慢搬运早几年的探店笔记至订阅号及蚂蜂窝平台,分享更多我所见的美好生活。对此文如有更多想法,欢迎留言交流 : )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