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是越南呢?
过年在家百无聊赖地刷网页,朋友发来一张截图,香港快运往返岘港含税才HKD$690!这么便宜为什么不走?

为什么是4月呢?
无他,唯特价票仅限此时耳……

这是第二次出国,却是第一次完全独立的揹包游。出发前看了很多游记,实话说,心里并没有底,加上国内对于越南治安普遍持有的怀疑态度,一度让我非常紧张。落地越南的第一晚,更在微博上刷到北京和颐酒店案,单身女性在外的安全问题为大家津津乐道,却让身在异国的我忐忑了很久。

曾经被揹包客们奉为圭臬的名言“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及此类自由派宣言,并不适用于我。8天的旅程结束,回想起来,提前做好攻略、保证至少有紧急预案、时刻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络——这些原则既能让亲人放心,也可使旅程更从容。

这篇游记本意是为更多想去越南的朋友提供实用资讯,但回看在胡志明写给自己的明信片,翻翻这一周自己发的朋友圈,可能认真地写下这些字,才算这趟旅程真正的结束……

行前准备

我个人的出游习惯是这样的:
抢特价机票→阅读大量攻略游记→确定游玩城市/区域及内部交通,景点等细节后补→办签证→订酒店→购买电话卡(上网)→打印行程单、机票、保险单→打包行李→下载工具类APP

推荐几家廉航官网:
1、HK Express香港快运 //www.hkexpress.com/en-hk
2、亚航 //www.airasia.com/cn
3、虎航 //www.tigerair.com/sg/en/
4、天巡网 //www.tianxun.com/ 类似去哪儿、携程的比价网站,却比这两家好用很多
5、南航 //www.csair.com/cn/ 每月28号为南航会员日,会放出大量特价票,低至一折,谁抢谁知道爽~

在蚂蜂窝看游记,用穷游的行程助手做日程表,用booking.com订酒店,在淘宝办理越南签证+买越南上网络卡。
签证多说一句,去领馆自己办理需要¥450,淘宝自付运费邮寄给店家办理,30天的旅游签只需¥250。新旧办护照办理有区别,具体请自行询问淘宝客服

出发前几日去了趟香港,深圳过关时用不了E道,拿着护照和打印的电子机票过关,倒也不慢。福田口岸做港铁,上水站出来转九巴A43,HKD30,45min即到机场。返程抵达香港机场已是深夜,只能坐巴士,HKD100,皇岗口岸下。

货币的问题:
之前去巴厘岛都是用银联卡在ATM机取当地货币,华夏银行的卡当日首笔可免国内的手续费。然而我毕竟穷,花不了多少,实际到了越南直接拿招行的普通储蓄卡来取现,绝大部分的机器都有银联标志。以备万一,到了香港机场还是用HKD500换成美金,要求柜员拆成了小额,实际在越南并不是很通用美金,至少在街边小摊吃东西想用美金也是挺傻。
简单说来,日常花销用银联储蓄卡ATM机取现、酒店结算用VISA卡、身上稍备些美金现金,妥了。

每天都会用到的旅行类APP有:
蚂蜂窝翻译官(例句有限,面对多变的现实场景,功能也有限)、谷歌翻译(网页,存至手机桌面,需网络)、极简汇率、booking缤客、GoogleMap(一出国门就能用,无比实用!骑摩托必备!)、TripAdvisor猫途鹰(国外的大众点评,不知道吃什么时拿出来刷刷)

D1:HK—Da Nang岘港

(图片部分来自手机,尺寸不一,导致水印时大时小,大家将就著看吧……)

从香港往东南亚各国飞,都是秒到的节奏。2小时,落地岘港。

岘港机场特别小,我和朋友一人一小揹包,没有行李托运,又提前办好了签证,一落地就出来取钱。具体取现收费政策见下图

取完钱准备打车去酒店,机场门口会有人拦住你问去哪儿,第一个拦我的人穿了件便服,感觉是拉黑车的,没多搭理。走多两步,一个穿衬衫制服、英文明显好很多的人问了同样的问题,我把booking APP上的地址给他看,对方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著,领我们到一个的士旁,又跟司机沟通送去哪里——原来是机场负责疏导的工作人员。和他确认count by meter(按米计车费)后,坐车去往酒店。

司机并不懂英文,一路上聊不起来,好在酒店也不远,二十多分钟的车程,VND145000≈RMB42,其中包含15000的附加费用。

入住的唐哈酒店,评分高,价效比一般,好处就是离海滩近。

取现方便,每次也就没多取。但70万的钞票在手上,还是有种在玩大富翁游戏的不真实感,其实不过人民币200块~

在酒店放好包,一路步行出来觅食。夜晚的岘港多海鲜摊档,虽然相比国内便宜很多,但也毕竟是海鲜,上图这样气派的酒楼没敢去,走走看看,选了一家都是本地人的摊子。

旅游城市的饭店里,基本都备有越南文、英文、中文三种选单。本来在看英文选单,还没留意价格就换上了中文版,朋友和我都担心的游客价问题也无从可查。店员的英文基本无法沟通,借助谷歌翻译,我们终于吃上了在越南的第一顿饭菜。

搭配海鲜,来了瓶虎牌啤酒开开胃。

出行前预算就不多,海鲜还是从简~点了贝壳吹筒仔各一斤,海鲜只有grill(烤)和steam(蒸)两种烹饪方式选择,都选了烤制。
上面的贝壳(应该是大小不一的蠔)并没有洒深圳惯用的蒜蓉,只是放了葱花,却异常的鲜美!第一口下去我和小伙伴都鲜呆了!
相比之下,吹筒仔就比较普通,这个季节也没什么膏。两人又点了份海鲜“粥”,店家选单虽这么写,端上来才发现原来是海鲜玉米羹。饭毕埋单,VND372000。

排挡对面有家便利店,想着消食随便逛逛,在冷柜里发现了蜂友们交口称赞的越南酸奶!品牌多样,价格折算下来都在1.5-3元左右,忍不住买了5盒回去当宵夜。

继续闲逛,远远就听到几栋高阶酒店下嘈杂的乐器声,两个人一边猜测是不是酒店里的party活动,一边循声而去,才发现原来走到了海边。
Heincken喜力啤酒在广场上搭著舞台,旁边是当地的小乐队唱着早几年流行的欧美金曲,舞台下一排排的座椅上,人们吹着海风听着摇滚乐,和国内的惠民广场演出无甚区别。

夜晚的海岸依旧平静,海风温柔,应该很适合拎两瓶冻啤酒,坐在沙滩上发呆、自拍。

海滩上的企鹅垃圾桶,让我想起小时候路边的熊猫抱竹造型的垃圾桶,不知道有没蜂友有同样印象?

海风黏人,对于海边长大的孩子来说这般景象也很平常,没待很久便回酒店。虽然靠近海滩,还是要在几排民居中七拐八拐,脚踢人字拖自然走不快,远远看见酒店门口的这株挂满彩灯的树,就知道到了。

路灯下,趁酸奶还冻著,赶快揭一盒尝尝。第一口,满腔熟悉的大白兔奶糖的甜美滋味!太好喝了!忍不住再喝一口,再喝一口,再喝一口……越南的第一夜,就在酸奶的美味萦绕下度过……

D2:Da Nang岘港—Hoi An会安—Da Nang岘港

睡到自然醒,向前台租了台摩托车,今天要骑去会安古镇逛逛。做攻略时本来准备坐巴士去,但先我一个月来越南的朋友亲身体验,骑摩托一小时即到,想来我的车技不会比还没驾照的他差,也这么试试吧!

租来的车没什么油,前台小妹画的地图也实在没用,一路连比划带猜问路人,总算找到加油站。VND15000/升,亲测3升油一来一回,再加上各种乱逛,还会剩快1升。
问路过程中,有个大哥完全不懂英语,帮我们指完路后骑着自己的自行车,一路跟着我们,直到我们找到加油站才说拜拜——可能,从这个小经历开始,我对这个国家有了些不一样的感觉。

加油站对面一排吃饭的小店,有类似盖浇饭的快餐,7、8种菜品可选,更少不了经典的河粉。天气热,还是选择了河粉,5W两个人,不用说一定是游客价,但老板给的牛肉特多,价格能够接受。挤好柠檬汁,第一口汤头竟让我瞬间联想到在汕头八合里海记吃牛肉火锅前,喝下的第一碗清汤。也是饿了,几口就吃光。临走时,朋友怯怯地问老板有没开水可以灌到我们自带的水瓶里,老板不仅让我们随便装,还抓了一把菠萝蜜塞给她让我们路上吃。

开往会安的路上,前半段沿海而行,扎堆的度假村和高尔夫球场里,多的是韩国客人。路面宽敞,几乎没有小岔路,部分路面甚至可以飙到85码,强大的阻力频频要把我的头盔吹翻,可算是过了把瘾!
看到这个小水田时,GoogleMap显示,已是会安境内了。

向我们这样骑摩托来会安一日游的人真少,看到更多的是包车大巴、出
租车
,和在会安小住一段的外国妹子,穿着吊带背心结伴骑着自行车在田间地头晃荡。

很多游记都有提到,会安和国内的很多古镇很像,商业化方面尤其,这不,还没进去,街两旁的特产店手工制品店便呈鳞次栉比之势。朋友怕晒,想买条灯笼裤穿,杀价一半不成,老板娘很鄙夷地甩了句越南话就折身回店,搞得我们很尴尬,只好跟门口的狗闹了会离开。

古镇中称得上景点的,都是些中式会馆,除了肇庆会馆,都要收门票。停车麻烦又要花钱,我们在外面张望了几眼,并没有进去。

肇庆会馆免费,停车进来走走,馆内都是中文牌匾,供的是尊女像。多的资料并无,也没人讲解,对于这里扎堆的欧美游客,可能更为吸引。

从肇庆会馆向外看。

一路见到不少鸟笼子,不说这是越南,单看照片,恐怕很多人会以为是北京胡同里拍的吧。

靠近河岸,一排做游船生意的招揽者。正值日中,赶紧找地方避暑,没问价格就撤了。记得连线两岸的桥旁有一凉亭,亭内有卖冰豆腐花的,VND10000一份,下次去千万要记得吃一碗。

乱按的会安街景。

午餐想吃着名的White Rose“白玫瑰”,在Tripadvisor上找到一家Miss Ly Cafe有售,就决定是这啦。小小店面坐满了欧美人,只有我们两个中国人,一进店就被频频侧目,吃完饭快走的时候还被邻桌来自纽约的一家人搭讪。

用Mac做了个超级粗糙的视讯,看看我们中午都吃了点什么。
所谓的白玫瑰,让我形容,就是“虾饺皮包肉馅配白醋汁”,完全称不上好吃,口味相当一般。与之同样闻名的,还有一道炸云吞,但这是深圳任一家茶楼里都有的小点,自然没有尝试。店里的海鲜炒饭非常惹味,配料丰富程度不亚于我在巴厘岛吃到的,十分推荐。
埋单,VND300000,算是价格小贵,但此店非常干净,店员英文水平够高,尤其店里洗手间相当整洁,还提供每客一换的擦手毛巾。

有摩托车就是方便,一个小时就把古镇的几条主要街道逛了好几圈。但到了下午(具体钟点未考证),部分路段就禁止机动车行驶,还会有工作人员在旁监督。

上图纯粹是为了拍“人行道”标牌,小人的动作当时戳中了我的奇怪笑点……

越南的理发店大多还是这样的简单店面,不知烫头要多少钱?

会安的体验专案中,除了量身制作奥黛,就是亲手制作彩灯了。据说夜晚这里满是点亮的彩灯,很值得一看。

镇中心的市场,物价很良心,在这里问过不锈钢咖啡滤杯的价格,是最后在胡志明边青市场购买价的1/3不到。

市场里有一半是这样的小吃摊,价格便宜,当面制作,此行没能体会一次,也是遗憾之一。

遭遇封路,百无聊赖,也骑了一整天的摩托,干脆在路边随便找了个小店,点了杯一块五的茶喝歇歇脚。店里几本厚厚的留言簿,各国语言汇聚,读来很有意思。

总体而言,会安并不像一些游记里所言,不值得一往。相反,我和朋友都愿意下次再来小住上几晚,真正慢慢体会小镇生活。时间充裕的朋友至少放一晚在此吧,相信夜晚的彩灯和游船不会让人失望。

天色不早,不想赶夜路,四点便起身回岘港。回程较为熟悉,四十分钟就到了市区。由于订了今晚7点开往芽庄的sleeping bus,抓紧在昨晚海鲜档对面的河粉店来了碗鸡肉河粉,又去便利店采购些晚上巴士吃的零食酸奶,方才回酒店。

手撕的鸡肉做法类似白切鸡,汤底相比早上那碗更为鲜美。

D3:Da Nang岘港—Nha Trang芽庄

说到这晚的sleeping bus,真是有很多话……之前在新咖啡的网站上查,岘港到芽庄有朝发夕至的车次,便没着急定,心想来了越南再说。结果一路没看到新咖啡的公司,问前台,说岘港只有两趟车往芽庄,中午出发那趟会让我们错过次日在芽庄的住宿,只剩傍晚出发的这趟,当然代价是白交这一晚在岘港的房费。犹豫再三,还是让前台订了晚上这趟车,从酒店到巴士总站的出租自费。

票价28万一人,倒是很便宜,但是一家在其他游记里从来没见过的公司,让前台订Futa,她说没听过……无奈,只好就它了。小小激动地上了车,发现整车只有我们两个外国女生,其他都是当地男性,整辆车也只坐了十来人,根本不是大家描述的“很多欧美揹包客”场景,不免有些紧张。车子开了半小时,检票员突然跟我下铺的男人吵了起来,加大音量的越南话听起来真的特别凶。重点是!吵著吵著,司机也把车停下过来一起吵——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的我,当时心真是揪得紧紧的,生怕他们打起来把我们也牵连进去……

好在后来车子还是开动了,但中途又上了几个越南男生,自上车开始就不停在换铺位,后来还换到我前面——车里那么空,真搞不懂!下意识把随身携带的相机包钱包塞到脚边,用毯子盖好,一路不敢睡,偷偷跟爸妈和朋友发资讯和实时定位……

第一次过夜大巴的体验,配上这种灯光,宝宝心里苦……

凌晨三点左右,车经过一片海域,接下来的二十多分钟里,这里的海面上都亮着这样的灯,非常迷幻,让我一下来了精神!发到家庭群里,没想到五分钟后妈妈回复道“还是要睡一下,注意身体!”——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在越南玩乐的八天,家中二老应是非常担心的吧。

刚上车时,车载电视在放一个酷似费玉清的越南本土歌手的演唱会视讯,放到一半,又换成了枪版《锦衣卫》电影,片中所有角色都有一个人在配越南语,非常鬼畜,但在配音间隙听到熟悉的母语对白,竟让我对“面瘫”甄子丹多了一丝丝感恩。

一路晃荡,天蒙蒙亮时,一夜未睡的心终于踏实了很多。平安无事。
五点多,到了芽庄海滩,没想到这么早就有许多人在晨练,看到这番热闹景象,颇为激动!

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的芽庄海滩,比深圳的海滩吸引多了。

还没到check-in的约定时间,把揹包放在前台,先出来垫垫肚子。我们的酒店名为LeSimoLe Boutique Apartments & Hotel,地理位置非常方便,出门各种餐厅、旅行社、酒吧,工作人员也非常热情,后文再叙。
走了几分钟,就看到街边卖法棍三明治的小摊,三万两个人,老板娘手法娴熟做得飞快,味道还不错(每个摊位味道都不同),火腿肉和菜都很新鲜,只是法棍真的好硬,每咬一口还要扎一圈嘴。不过饱肚又便宜,堪称越南“肉夹馍”,这会儿打着字不免有些想念。

整晚未眠实在抵不住,干脆在还未热起来的海滩租了两个躺椅,VND70000两人价,随便躺到什么时候。我们坐定后,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就被歪果仁包围了,看他们相互擦助晒油,在越来越热的躺椅下晒得开心,舒服了还翻个身把bra解开晒另一面,而我俩恨不得把全身都遮好,真是感慨中外差异。
就在逐渐升温的细沙烘烤下,我听着缓缓的海浪声,竟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过9点,口干舌燥,就想来杯冰咖啡或者冻椰子,赶紧撤回酒店check-in吹空调。

沙滩对面很容易找到这家刺绣博物馆,抬头往上看,看到一个惹眼的书屋就到了。不需门票,有女工现场在织作,可惜没找到导游资料。

随处可见的法棍。

芽庄旅游业太发达,中国人多,连支付宝的广告都在这条街见到好几次。

回酒店倒头就睡,空调吹的舒服,眨眼到了下午,在前台租好摩托,出门随便找了个餐厅吃饭。点了两份单人套餐,没想到份量像是给俄国人设定的(芽庄的确遍地俄罗斯人,连很多店名都是俄文),沙拉+主菜+汤+点心+甜品+米饭,我俩努力地塞塞塞,结果还是留下了差不多一人份。埋单,三十万,这份量倒是很对得起价格。

芽庄的经典玩法无非四岛游、泥浆浴和珍珠岛一日游。但我们身体不适(你们懂的),要下水的四岛游和泥浆浴都没办法去,珍珠岛来回交通票价好贵,折合人民币150多——在越南才2天半,已经不敢拿国内物价来衡量了。那总不能在酒店无所事事吹空调刷微博吧?赶快查查有什么景点可逛,把这下午先好好利用起来~
于是,火速赶往越南国家海洋博物馆——

买完票一看,以为这间“国家级”的海洋馆,不过由几个大池子组成,心里略带失望,但凑近一看,满池的新奇鱼类一下就抓住了我俩的好奇心,跟着一起参观的越南民众蹭听解说员的介绍,有那么一瞬间,好像自己真的懂了越南语。

几个池子逛完,往前的这条岔路通往一个小小码头,日光正佳,海水湛蓝,海风清新,对面的珍珠岛清晰可见……

完全无需后期调色的好天气,惹得我们在这拍了不少游客照,也一度特别羡慕那些有钱坐缆车去小岛的游客——18min的单程缆车,映着脚底绿如蓝的海水,该是何等享受啊!

通往小码头的小径旁,是室内展馆,本来不抱什么希望,进门一看——嚯!可千万别走宝~

养在缸内的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十分新奇有趣。

好像叫石头鱼,静止不动就像一大块布满藻类的海底礁石。

这种生物在广东的海岛见过,也是很多饭店的盘中菜,一个单字名,以前还专门查过资料,现在却完全不记得了。

凶巴巴的海鳗。

出了水缸展厅,另一边通往一个巨大的玻璃缸,里面的生物就大只多了——

鲨鱼,鲨鱼!

玻璃缸高近两米,又在整个海洋馆的背阴面,经过此处不免心里毛毛的。继续前行,是更为阴暗的地窖式展厅——

调亮了图片,实际进去后,地库的构造加上满是福尔马林泡的标本缸,我完全不敢正视里面的生物,总感觉背后有几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唯一敢拍的就是下图的这池活龙虾,其他的标本留待大家现场观赏吧。

地库外,是一面很大的越南地图。本来没想细看,扫了一眼介绍,原来它竟全部由咖啡豆做成,手艺了得!

海洋馆的主楼,是标本楼,一楼一入门,就是下图这样形形色色的福尔马林罐,同样弥漫着诡异的气味。

展厅二楼的标本都是大件,楼梯左手边两只敞开贮放的海豹标本吓了我一大跳,药物的气味更加浓烈了……这层的生物个头都快赶上我了,天色渐晚,我和朋友都沉默著,一种异样的气氛在逐渐弥漫……

“走吧!回市区吃晚饭吧!”“嗯嗯……”

不敢多呆,两人急忙撤走。

标本馆让我见识到这家国家海洋馆的资历,虽然个人胆小,但仍然推荐这处景点,对小朋友来说尤其长见识。

回市区的路上正值傍晚,决定先去海边走走吹吹海风,顺便就到城中最大的商场逛了逛。里面的超市不大,本来想买些熟食晚上回屋配啤酒,但选择太少,最终还是买了一堆酸奶,配了盒红毛丹。

这些五颜六色的并不是饮料或粥,而是类似凝胶/果冻一样的东西(我捏了捏杯子发现的),没有找到商品标签,一切只能靠猜,也许当时应该拿一杯尝尝~

采购后果断去吃晚饭,之前在穷游上找当地参观,对一家“便宜又多当地人”的69海鲜火锅店印象深刻,借着导航找到,果然就像国内的大排档,劝酒声和著喋喋的交谈声,十分热闹,陌生的语言也让我们两个打扮扎眼的女孩心里有些忐忑。

越南的汽水都是瘦身款,就像他们的民居一样细长。
点了海鲜锅,店内基本都是套餐,光那四只大黑虾放国内都要几十块,一顿下来人均还不到30,确实划算。

不知是不是OTA网站的宣传作用,我们上菜后旁边来了桌客人,加上背后的一大桌,竟被同胞“包围”了。在芽庄见到的国人还是很多,并没有什么想认识的冲动,吃完抹嘴,回酒店吹空调去。

宵夜,两盒冰酸奶,一盒10元的新鲜红毛丹。

D4:Nha Trang芽庄

第二天睡到快中午,愣是被饿醒了。出门时听同屋室友说,晚上准备用房间的炉具自制一顿海鲜大餐,顿时来了兴致,不如我们也试试?

正巧前台小哥下了晚班准备骑车回家补觉,听说我们今天逛完占婆塔和钟屿石岬岛后,要找本地人逛的海鲜市场,表示自己也兼职英文导游,可惜我们没早点告诉他,并大方邀请我们跟着他骑去市场——

“这是…要收费领路的节奏?”
“不知道…走着看吧!”

市场不远,等红灯的空隙小哥问我们要不要试试当地人吃的早餐,我当然愿意,在找到海鲜市场并在谷歌地图上打好标记后,又骑过两条街,早餐店到了——

“这是…我们要付他早餐钱的节奏?”
“嗯应该不贵吧,当是交个朋友呗!”

等菜的空档,小哥向我们介绍著自己,他叫Khan,即“可汗”的意思,发音类似拼音kan(二声),是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读的学生(竟和我同专业~),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本来考上了胡志明的学校,也只能最后选择在家门口的芽庄读书。他平时会做酒店和导游的兼职,赚钱付学费并负担外出旅游的费用,在这过程中练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也交了不少外国朋友。Khan甚至还有微信,我们互加了好友,直到今天在国内,我们还不时给对方朋友圈点个赞。

上菜了,这里的早餐只有两款,都是牛肉制品(名字真不记得了),下图右上角是牛肉汤,咖哩味,除了很多很多的厚切牛肉片,还有土豆和萝卜,十分惹味;铁板上的是牛肉球和肉片,汁水鲜美,两款菜都要用手撕开的法棍面包蘸汤汁吃,挺像咱们的羊肉泡馍。虽然品相一般,但味道非常棒,尤其是铁板上的牛肉汁,鲜甜清香,搭配着蛋黄酱蔬菜沙拉,强烈推荐~

三个人点了三道菜+三个面包,买单才七万五,折合约20块,Khan借着语言便利,还把单给先买了——现在想想,我们之前的担心和疑惑都是什么呀!这个情不能不还,当即邀请Khan晚上回酒店上夜班时,参加我俩的海鲜大餐,让他尝尝中国广东的烹饪之道~

带着满腹的温暖,到了芽庄著名景点——婆那加占婆塔。很有吴哥窟的风格,景点不大,一个小时就能逛完拍完,里面几乎被中国游客包圆。

当天炎热晴朗,相机自动档就够了。

几座塔都可以进去参观,但要脱掉鞋子,穿长衣长裤,并谢绝拍摄。一旁就有免费的长衣提供,想起在巴厘岛乌布皇宫参观还被敲了一笔纱笼费,占婆塔的管理相当人性化。

我换装进入塔内,漆黑的四壁和仅靠香烛照明的内部,弥漫着一股肃穆的气息。焚香笼罩下,跪拜著许多当地虔诚的信徒,他们的祈祷仪式和我惯见的并不同,双手认真地抱着一个碗,碗内扣著几枚铜钱,将碗举过头顶来拜,神圣而又有趣。

塔后的小小花园里还有一些古碑古雕塑,懂英文看简介就有意思。

占婆塔的中国游客太多,看到了许多不文明现象:脚踩景区内公共座椅、手扒塔身拍照、在塔内开闪光灯拍照、大妈们聚在塔旁喝着椰汁大声吵著笑着……看得心里烦闷,又不好多说,匆匆离去,去往下一个景点——钟屿石岬岛。

来这的多是报团游客,也基本是国人,被网上的一句描述“《情人》电影拍摄地”所吸引——高中时曾疯狂迷恋《情人》的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算是抱着朝圣的心态前来。

门票和占婆塔一样22000/人,但此处买票即免摩托停放费,占婆塔还要收多一道停车费。
一进门的大厅是表演当地器乐的地方,观众满10人就开演,乐曲一直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很是符合绝大多数中年游客的口味。我们进去时不凑巧,演出刚刚结束,客人们散去,三个乐师百无聊赖,其中一个开始弹起自己的民谣吉他,唱着当地的语言,我俩都听不懂,但旋律很轻快,一曲听毕,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

下图就是钟屿石岬岛,由几块大礁石组成。

四处都开得正旺的三角梅,在深圳看的多是紫红色的单蕊,越南街头粉色、白色、紫色都有,十分繁盛。

当天还碰到在此取景的国内某节目组,节目嘉宾是名不见经传的N线明星,一众人在岛上叫着闹著,很热闹,也很聒噪。我绕开他们去礁石的另一端取景。

站在“岛”的尽头回看岛上建筑,主体便是演奏民乐的大厅,右边是自设的露天水吧。

海见的多了,但这样平静而湛蓝的海,在深圳已是很久未见。礁石的尽头,一位俄罗斯大娘铺着一方毛巾,独自打伞坐在那享受阳光,我请她为我拍下下面这张照片,她不懂英文,我的俄语只会一句“再见”,靠着你比划我猜,顺利为双方互相拍下了喜欢的照片。

来越南的几天几乎没擦过防晒霜,黑了许多。钟屿石岬岛的大太阳晒得我有些晕眩,告别大娘,和朋友着急去水吧喝点冰饮解暑。

在这里喝到了第一杯正宗的越南滴滤咖啡。

椰子折算下来10元一个,很冰很甜,是我们在旅游区能接受的价格。咖啡不到十元,很是划算。朋友点的mixed smoothie是我喝过口味最棒的,令人难忘!

结束两个景点,也过了晌午,想起在市中心商场见到KFC的店,好奇异国的洋快餐会有哪些不同,便骑车返回。路上油不够,在路边小摊加了两升,也怪我少了戒备,还是被敲了竹杠,再次奉劝大家,加油一定要去正规的油站,便宜又保证质量。

K记的价格不贵,两人花了九万四,我的烤鸡肉串实在不推荐,照烧酱也没能减少鸡肉又柴又老的口感,朋友的炸鸡看起来好吃很多,配的冬瓜萝卜汤很符合我们两个中国人的胃口。

吃完饭到芽庄天主教堂逛逛。

在教堂遇到了成批的中国大妈游客,对着在祈祷的信徒各种咔嚓咔嚓拍拍拍,看得我和朋友都气呼呼的!但暴晒了一天实在乏力,还是在教堂里坐了快一个钟才离开。

晚上,我们要在房间的开放厨房做海鲜大餐!

按早上Khan的指引,我俩下午居然找到了这个当地人才来逛的市场,不宽的街道两旁摆满了海鲜、水果和蔬菜,价格相当划算!还想邀请同屋的乌克兰妹子,就买了不少:3kg的贝壳、1kg鲜虾、0.5kg鲜鱿鱼、2只大木瓜、6支虎牌啤酒……全是鲜货,听Khan的说法都按20%off砍价,加起来还不到20万~就连卖贝壳的大妈都说我们太精了!

我们购买的是中间两款贝壳,外壳比较干净,直接焯水就能吃。

调味品和工具有限,都用了最简单的白灼和豉油+热油淋葱花做法,但好在原材料新鲜,吃起来很过瘾!当天的虾个头不大,却是我好几年来吃过最甜的基围虾。

同屋的另一个中国妹子白天去四岛游,认识了一批同胞,晚上把他们带去房间做海鲜大餐,我们不好意思一起,就和Khan以及面对一堆中国人而不知所措的乌克兰妹子到了一楼吃饭喝酒吹水。但同屋的中国妹子完全用中餐做法做海鲜,又是红烧鱼又是蒸螃蟹,到了晚上9点还差一个菜没上桌,屋里更是烟火缭绕……无奈,我们几人就到夜市去逛逛,消磨时光。

芽庄夜市据说很出名,Khan也一直倾力推荐,但这里卖的东西让我想到吉隆坡的唐人街,和武汉的汉口夜市,全是廉价而粗糙的小玩意儿,没什么用处,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短短一条街,10分钟不到就逛完。

只好又到对面的海滩吹风,很幸运看到了水上表演。朋友和乌克兰妹子聊得很开心,我骑了一天摩托实在是累,同时发现,虽然语言没问题,但文化差异也让我对她们的话题没什么加入的热情。三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著,踢著拖鞋回酒店,祈祷楼上的华人大餐局已经结束……

D5:Nha Trang芽庄—Da Lat大叻

睡了懒觉,起床骑摩托去附近吃米粉。在TripAdvisor上搜的附近一家高分小店,价格公道,干净好味。

我跟翻译APP现学的越南语“米粉”,向服务员点单,上来后的粉就长的这样,汤头跟我们在其他店吃的清汤不太一样,有点淡淡黄咖哩的感觉,配了一大碟青菜碎和炸的葱丝,每桌还有一壶免费的冰冰的茶水,挺不错的体验。

午餐估计在高速上解决,吃完早餐在路边摊买两个法棍三明治备用。

坐上中巴啦,整车都是欧美游客,就我和同伴两个亚洲人。车开得挺慢,沿途风景还不错。

饭点时在一个餐厅休息,所有人都下车上厕所、点餐吃饭。我和小伙伴没胃口,拍拍照喝了两杯冰咖啡提神。

从海边到山城大叻,午饭后走的都是山道,车速竟然还加快了,海拔攀升得挺快,车窗外都是这样的景象。

下了车司机就把我们所有人的行李从后备箱随手丢到地上,我的新包包脏得一塌糊涂……而且最终停车的地方特别偏,类似一个破村子,车上的外国盆友下了车都是两眼懵逼。我们只能靠Google Map一路导航步行去酒店……

走了蛮远,小伙伴都不开心了,但在booking上订的民宿好棒啊!一进门就是小花园,房东是一对老夫妇,会基本的英文,人特别温柔~民宿名:Lam Vien Homestay (林维恩民宿)

这应该是两米大床,在一楼,房间大且干净,浴室也很大。

一楼客厅,可以跟房东老爷爷一起看电视~

听说我喜欢吃草莓,二老专门洗了一盘送到房间~这个季节的大叻街边都是卖草莓的,特别吸引人!但他们的吃法有点像潮汕人的芒果蘸生抽啊,配的这一碟是盐和辣椒粉……

民宿环境挺好,就是离闹市区有点远,大叻的整体基建也比较差,好多地方都还是土房子,街道比较脏乱,白天我们找住处的时候还被路边的游民吹口哨戏谑,晚上想出去觅食,同伴妹子出于安全考虑是很抗拒的。老实说折腾了一天,这会我们都累了,情绪有些不好。拌了几句嘴,我带着房东老爷爷的推荐和他的手绘地图,一个人走路出去找吃的了。

然后!就找到了这家推荐的店!店里只有我一个外国人,其他都是说越南语的,但从他们打扮来看倒像是来大叻玩的本国游客,都穿的很漂亮、时尚。小店的服务生英语不咋地,我在店里没找到座位,旁边一桌在吃饭的越南妹子直接问我“can i help you?”,并帮我跟店员翻译,入座拿选单,感动~

店里就卖这一种食物,叫啥我忘了,类似卷饼,只问你是几个人吃,配菜都一样,有生菜、烤香肠(切段,蜜汁味)、和类似果子的油炸物,用越南米皮卷好,蘸黄黄的酱吃,超!级!好!吃!绝对不是因为饿了,而是味道真的棒!希望有吃过的蜂友帮我回忆回忆这叫啥,下次去一定要再吃!

吃完就回家,见到了老爷爷的爱犬,特别胖,摸头逗它都可以,就是认准这个坐垫不准抢,不然可凶。

晚上吃好饱,回去阿姨还准备了水果和蒸紫薯,怕我饿了……

在巴厘岛也见过厕所有这玩意,一直不知道是干啥的,以前朋友猜测是冲屁股的= =……问了老爷爷,原来是洗马桶用的!代替马桶刷子……还好我没告诉他朋友的猜测,不然要被鄙视死……

D6:Da Lat大叻

入住的时候老爷爷就问我们早餐想吃啥,好像是6刀一个人,有noodle和bread两种选择。我们想一人noodle一人bread,他们有些为难,最后就都选了noodle。上了桌才知道,房东阿姨会准备特别多,只是选noodle就会有这样满满一大桌!自家做的牛肉汤粉好好吃,汤头浓郁牛肉大块,还有水果和滴滤咖啡。阿姨还是给我们准备了烤吐司,和自家熬的草莓酱、黄油,吃的特别饱,开心~

饭后骑着爷爷的摩托车去看“疯狂的房子”,这是大叻必游景点吧,全是拍照的游客。本来对人造景观没啥好感,但这个建筑挺有意思,不知不觉就逛了2个多钟。

设计者是前总统的女儿,里面有一整个大厅介绍她和她的家族

其实这里兼营酒店业务,真的可以入住,价格比较高,但每间房格局、装修都不一样。

有些地方的走道还蛮高的,扶手低,拍照要小心!

爬到高处能看到整个大叻风景,远远的小绿坑就是春香湖。

真的,哪国的妹子都爱拍照。我都快晒死了,对面这对情侣还没拍完,走不过去……

有个韩国小哥一直跟在我们后面,一个人带着超大单反来玩,有点孤独。

大叻都是这样的房子,没高楼,都是独栋别墅啊

好热。在crazy house补充了一颗冻椰子,立刻骑车到商业街吃午饭。微信上有朋友强烈推荐我吃fried butter frog,就是炸黄油田鸡,找了个网上评价还不错的店试试,真有这道菜。然而就是干煸牛蛙啊,还是比较柴没啥肉的瘦牛蛙……另外两碟炒杂蔬和牛肉,恩,不评价。

吃完饭去春香湖。沿湖边都是盛开的绣球花,美得我都不忍骑车,只想慢慢走,慢慢游……

天气很好,阳光这时已经不燥了,湖边很多当地人野餐、家庭聚会,还有一家看起来很高阶的咖啡馆。

湖的一侧是家高尔夫球场,路上汽车很少,放手让小伙伴试了一把摩托车。

慢悠悠绕湖一大圈,不到一个钟,时间还早,就去中国游客必去的火车站瞅瞅。

车站里的花店

车票好贵啊!就是坐这种木凳子老铁皮火车去一个小镇拍照,我们穷,没去,就在火车站拍拍照吧

全是中国同胞,见着这老火车都好亲切,疯狂合影。

同伴跟车站安全员小哥合个影,有美女,小哥憨厚地笑了~

车站超级小,除了一个花店和一个礼品店,就是几个流动商贩,和这个画师。还真有生意……

时间还是很早,我们就绕去天主教堂,结果吃了闭门羹。

没事儿干,又绕回湖边,到当地最大的百货商场逛逛。地下是专门停摩托车的车库。

在超市没啥想买的,也没啥逛的,干脆骑车到处溜吧。大叻人真喜欢绣球花,哪哪儿都是。

住所旁边有一个咖啡工厂,离开前专门去了趟,开启了我对越南精品咖啡的新认识!并在店里得到了胡志明市精品咖啡馆的推荐,可以到我另一篇游记了解:《这可能,是全网第一篇越南精品咖啡馆攻略》

D7:Da Lat大叻—Ho Chi Minh胡志明

有点后悔在大叻只待了一晚,老爷爷帮我们定了FUTA客运公司的车票去胡志明,还有中巴免费接送我们从住处到车站,一路经过好几个酒店,上来很多游客去坐车。很神奇地还遇到几个中年大叔阿姨,竟是我老乡,人家英语不怎么好,也是揹包自由行,好亲切~

有了之前吓人的夜宿巴士精力,FUTA的服务和装置真的太让人感动了!价格又平,从买票到进站都很有秩序,上车前放行李,每个人会发和行李一致的号码,方便下车时拎包对号。车子新,每人送水,好多我们这样的外国游客坐,乘务员的口语也不错。满满一车人,心里可安稳了,终于敢睡觉了。

只是到胡志明,竟然才凌晨4点,订了范五老街的hostel,一下车整街都是酒吧和泡本地妞的老外,乌烟瘴气。青旅也没开门,打电话给前台,服务生很冷漠地让我们在外面等,好久才开门,告知我们订的房还没腾出来,只有一个单人间先能用。困得不行,只好又多付一个多人床位间的价,将就睡了2小时。

起床后好饿,在青旅旁边的便利店买点零食吃。和国内的7-11啊全家啊卖的熟食差不多,还有包子。

对胡志明的第一印象真的不好。起床换到标间,前台也换了一个好说话的妹子,找她租了摩托出门逛。然而好悲剧,车到半路就罢工了,怎么都打不着火,又电话催他们来修,下面省略1000字的不爽……

唉,总之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能正常上路了。早已经饿疯,我还是坚持要去吃wishing list上的那家店:lunch lady。

特别难找!用导航绕了好久终于在一个住宅小区楼下找到了。也是吃米粉的,我们好饿,又加了春卷和一种不知名的小吃。

粉偏粗,味道很浓郁,咸香微辣,料特足!当然,价格也贵点,我身上现金不够还拿美金跟邻桌的越南美女兑换了点越南盾才吃上。配的熟虾有黑虎虾那么大,牛肉是大薄片,春卷里是生韭菜配熟大虾,依稀记得春卷是7万,米粉是12万,一份。

味道重,天儿又热,旁边有个小推车卖这种饮料,写着“frog egg”,就是国内卖的“兰香子”,干的时候像黑芝麻,泡开就这样。加点甜水,冰冰凉凉,3000一杯

吃完饭去邮局,真的太热了,先在邮局旁边吃个M记甜筒。换算下来麦当劳价格跟深圳一样啊,这物价有点可怕。

胡志明的邮局应该是我看过最大的邮局了。都是来寄明信片的游客,一开始没搞清楚怎么寄,直接问工作人员吧,他们都会说中文。简单说,就是在这买好邮票和明信片,自己写完贴好,再交给柜台的工作人员就好。

矫情一把。

傍晚还去了边青市场,买了俩滴滤咖啡壶。每家店的东西都差不多,砍价很不容易。市场里有好几家做小吃的,看起来不错,有吃过的朋友可以说下感受。

D8:Ho Chi Minh胡志明—HK

胡志明就是个大城市,市民素质高,英文水平好,遇见好几个主动用英文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的当地人。时间紧,没玩啥,喝了两家精品咖啡馆就差不多结束了。

对咖啡感兴趣可以看看这篇:
《这可能,是全网第一篇越南精品咖啡馆攻略》
//www.mafengwo.cn/i/5461935.html

回家咯!返程有点折腾,现从胡志明飞1个钟到岘港,再转香港。机场都挺小的,本来预留了很多时间,想逛逛买些手信,但啥也没。

唯一的“手信”就是这个越南旺旺仙贝


……在胡志明机场吃了碗米粉,到了岘港就饿了,但岘港机场餐饮太太太贵了,我们穷,饿得不行只能拿包里这个几天前买的零食充饥……

回国咯!很搞笑这台飞机是叫叉烧包吗

后记

这个游记拖了整整一年才写完,真是服了自己……可以发现从大叻部分开始,我的记忆就开始模糊。因为前面都是在回家后立刻动笔的,大叻及后面是一年后的今天,我在办公室一时心血来潮码完的。去年还信誓旦旦地说,嗯,以后每年都要来次越南度假。然而现实好骨感,已经和Khan小哥失去了微信上的联络,新的工作也忙得几乎没有假期。如果有人真的能耐著性子看到这里,也别向我提问了,我对越南的记忆已经变得很遥远喽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