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已经是三月份的事了,因为五月又筹备欧洲的旅行,所以拖了将近半年才断断续续写完。

这次旅行的起因是好友孔老师失恋,加上那个时候我也和女友分手了,所以相伴去近一些的地方散心,所以选了香港澳门。

港澳行已经是很成熟的旅行模式,加上现在L签和G签无异,杭州也可以直飞香港,选的是最喜欢的国泰航空,早出晚归,来回1500一人。

DAY 1 一日七顿大胃王


飞机没有晚点,两个小时准时降落在香港国际机场。

下车充好八达通,如果不赶时间完全可以坐大巴,机场快线挺贵的,110港币一人。

坐机场快线24分钟到港岛再换乘港岛线到酒店所在的铜锣湾。

一出地铁就是满大街的劳力士。

到酒店安顿好行李,刚好12点多,正是饭点,拿起相机就开始一天的逛吃拍。

说起印象的美食节目,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近年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虽然最近的一期口碑跳水,但仍不妨碍它成为一代经典。

作为舌尖系列的总顾问之一,同样也是华人圈最负盛名的老饕,蔡澜先生有一档节目:《蔡澜叹名菜》,私藏许久,今日同外人道。

说来也巧,楼下便有一家荣记粉面,浸淫香港美食攻略多年,自然对这家老字号了如指掌——腩汁汤底配上手作油面,盖上招牌四拼,靠一碗面打拼港岛多年屹立不倒,自有它的缘由。

进店入座,点单,牛腩双丸三拼,加一碟鱿鱼头,阿姨手脚麻利,在香港小食肆,拼桌是惯例,不必觉得尴尬,只需享受眼前的美食即可。

伙计手脚轻快,即使在仅容下一人同行的楼梯中,也可保盛满的汤碗一滴不洒,端至你面前。

先说鱿鱼头,咖哩辣味,肉质筋道,尝的出鲜甜,是当天从流浮山捕捞的,量虽少,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对得起46蚊的价格。

再说三拼腩汁面,汤底过于咸,牛腩松软,筋膜仍在,火候把握的恰到好处。

值得夸赞的是墨鱼丸,墨鱼丸Q弹无比,每一口都要咬的出厨师的手劲。因为荣记粉面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辉墨鱼王,敢在老字号钱另起炉灶,卖的还是同款产品,必有过人之处。

至于面条,无过人之处,果然在香港,竹升面才是最得我心。

铜锣湾商铺林立,APPLE STORE 也在这里,孔老师手机坏了很久,来了香港岂能不购物?当然买个iPhone X开心一下,价格没仔细看,大概是内地的八折多一点。

一碗面自然满足不了我从昨天就空着的五脏庙,港铁过海,来到油麻地,寻找宇宙独一家的‘肥姐小食’。

wow,误打误撞找到了TVB出现率很高的钵兰街,传说中的大姐大诞生地,那句:‘我16岁就在钵兰街做了’ 突然在脑海中冒出来哈哈。

出了地铁按照谷歌地图的指引,很快就能找到正牌的肥姐小食,之所以强调正牌,是因为一路上有许多也卖相似食物的店铺。

宇宙独一号,绝无分店。

创始人肥妈靠生肠、火鸡肾、墨鱼的三串小食,两张纸一折,汤汤水水也不漏,硬是俘获了香港人20年的叼嘴。

说来也怪,我自认是不爱吃芥末的人,更不用说黄芥末,但肥姐家调制的黄芥末,吃的我眼泪不止却还不停地往嘴里送。

走过无数远近闻名的店铺,在大排长龙的主角旁,一般也有一家受到冷落的绿叶,今天的这家牛杂也是这样,相比肥姐家的争先恐后,只有一个老婆婆的叫卖便显得尤为突兀。

如果你在路边看到许多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一族,一手拿着一个小小的纸碗,一手拿着竹签,站在最繁华的街头,无视来来往往的人群,毫不顾仪态地站在路边吃得津津有味的话,不用猜,一定吃的是萝卜牛杂。

无论是繁华喧嚣的油尖旺、还是在狭窄破旧的离岛小巷,都可以见到飘着那种独特香味的萝卜牛杂店,多是一些小店,有时甚至就是一个视窗、一辆小推车。

而那些捧著小碗、捏著竹签在那团团热气里大快朵颐的,或踎(蹲),或企(站),或浓妆,或淡抹,或素面朝天,但个个吃得油光满面,满嘴留香。外地人一看,斥之不雅;本地人却称,滋味认真正(味道真是好)。

香港街头随处可见的赛马会,就跟我们的彩票站一样。

骚气版玛莎拉蒂

孔老师真容,微胖界的颜值担当。

吃完小食,我们打算去油麻地警署打卡,毕竟从小深受港剧薰陶,这个出镜率最高的警署怎能不去。

路过了大名鼎鼎的美都餐室,只可惜实在没有肚子了。

白天的庙街,静谧祥和,一到夜晚变化身热闹的夜市。

摄影师小何,也是笔者本人。

天后庙,如雷贯耳,自然要进去拜一拜。

天后庙外都是老人在乘凉。

这块路牌上的地名大家都很熟悉了吧,虽然不是香港人,却也从小对这些地名耳熟能详。

来到油麻地警署钱的最后一个打卡点,安记海味。不记得在哪篇文章中看到过安记的冬菇品质上乘,比楼上火锅店的良心许多,既然到了,自然要买一包尝尝。

港人钟爱鲍参翅肚,全世界的鲍鱼都能在这里找到。

冬菇记得应该是70港币左右一包,带回家后我妈说这是她见过最好的‘香菇’。

终于到了目的地,正赶上一群学生也在这里,不只是游玩还是采风。

噔噔噔噔,多少大佬在这里被保释,多少警察在这里下班,多少情侣在这里分手…

巡逻的军装,赶紧偷拍下,真的和电视里一样。

改装卡宴,不得不说前脸还是原装的好看。

半岛酒店,可以说它见证了香港的历史。

经过1881,对奢侈品不感冒的我一眼发现了角落里的溥仪眼镜,知道这个牌子是因为《寒战》中彭于晏给梁家辉买的就是眼镜中的奢侈品——溥仪。

精致的艺术品

来到油麻地,自然少不了去重庆大厦走走,王家卫的《重庆森林》让它一举成名,许多香港人对它望而却步。

大量各色人群仍选择在这座“森林”里逗留,因它“便利”和“低价”,也因它是非法活动的“天堂”。

往常,重庆大厦仍然处在香港的“心脏”,却似乎历来不属于香港。

重庆大厦对面有一间极小的饮品店,队伍却排的老长,叫做‘THE ALLEY’。

我一向对于网红店的排队不感冒,觉得这是游客的行径,正要离开,却察觉排队的基本都是香港人,用粤语说著这家的出品多么惊艳。

那就试试吧,抱着尝试的心态,幸好速度快,不到半个小时就拿到了他们家的主打:黑糖鹿丸鲜奶。

先说评价:这是我目前为止喝过的,最好喝的奶茶。不仅口感惊艳,颜值也很高。

鹿丸鲜奶不是奶茶,而是冰鲜奶+黑糖珍珠,最上面的明治鲜奶是冰的,中间交界处是温的,底部黑糖经过两个小时熬煮而成的珍珠,习惯经过三个不同的温度带插入底部,先喝一口,明显能感觉到黑糖的甜度,然后搅一搅,和冰鲜奶完全融合,温度也趋于室温,口感变的醇厚迷人。

我尝过珍珠奶茶发源地台湾的春水堂,也尝过火遍大陆的喜茶和一点点,皆不如今天这杯鹿丸鲜奶所带给我的震撼,THE ALLEY,重新定义了‘奶茶’。

当然,现在杭州都开了好几家鹿角巷了,但味道嘛,可能是奶的不同,查了香港太多。

偶遇剧组拍摄

这位女演员经常在港剧中看到,可惜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有认识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告知一下。

1881转角便是维港,喝了杯奶茶,去维港吹吹风,惬意。

随处可见的富豪雪糕车,并没有像其他游记中写的那么可遇不可求。

维港那边是港岛,这边是油尖旺。

夕阳西下,该去觅食了。正好周边有人在讨论晚上去元朗吃‘B仔’,B仔凉粉,做过功课的我我也是早有耳闻。

一说到进元朗吃甜品,香港人都会想到‘B仔凉粉’。

据说上一辈儿香港人,拿到驾照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上三五好友,驱车前往元朗,一起去B仔吃凉粉。虽然铺名叫‘佳记甜品’,可是B仔凉粉是它的始创,大多数的人直接把‘佳记甜品’称为‘B仔凉粉’。

有时候在看TVB港剧时,有人说要去什么‘C仔凉粉’,其实就是在指B仔凉粉,不过不能为它卖广告,就改了一个字母罢了。

它每天从12:00(中午)-2:30(凌晨),在宵夜时分最多人。它的店铺不断的扩张,但每天依然爆满。

B仔的招牌是水果凉粉和蒜香鸡翼尖,鸡翼尖炖的酥软,入口脱骨,点了三盆,还是停不下来。最后像豆腐一样软的蒜也被我扫的一干二净。

“B仔凉粉”的份量特大,港币81元。没过多久就端上来了,一看果然是一大碗,堆得高高的!足够三四个人吃的!

这一碗堆满了十多种不同的水果:哈密瓜、西瓜、菠萝蜜、水蜜桃、龙眼木瓜、奇异果、香蕉、菠萝…底部是凉粉,店家还提供一碗炼奶。

一次可以品尝到这么多清凉美味的水果,感觉确实很爽!不足之处是,很多水果都是罐头的,如果都用新鲜水果的话,口感会更好些。

让我意外的是这道马蹄爽,本想只是吃完鸡翅尖后清口用,没想到更胜招牌水果凉粉。

马蹄爽脆,冰凉沁人,有甜味却不留口,夏日的夜晚要是来上一碗,幸福指数更要上升几个level。

榴莲班戟,无功无过

鸡爪不是软糯的那种,有些硬。

元朗新街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美食街,尽头是B仔凉粉,吃完走出来一路都是附近居民从小吃到大的老食肆:鱼丸面,烧肉档,点心铺,花生糖,蛇羹,豆花…

等等,蛇羹?!

说实话我对蛇一直有种恐惧,因此对蛇肉也是望而却步,但省港澳想来以嗜蛇闻名,香港大街上更是蛇店林立,更有摘下米其林的蛇王芬。

我今天吃的这家蛇王品,虽然地处元朗,没有中环的明星食铺那么有名,但在口味上,绝对不弄虚作假。

起初进店只是胡乱喊了店家一碗蛇汤,盛惠39蚊,没想到上来的真是一碗汤,当时我就知道自己点错了,正要解释,但又怕店家为难,便想算了,再叫一碗蛇羹罢了。

没想到店家看我连点两碗,问我原因,我只好如实相告,店家听罢哈哈一下,便端走了我的蛇汤,羹汤同价,换成了一碗蛇羹。回收的蛇汤也倒入后厨垃圾桶,这样做生意,担得起一个‘信’字。

比起中环动辄上百一碗的蛇羹,虽然元朗的蛇王品价廉,但原料却一点也不马虎,一勺下去,满是条条蛇肉,配上木耳鲜菇,蛇肉极鲜,肉质富含韧性,竟然有些后悔凉粉吃了太多,没有多余的肚子再吃一碗。

但更后悔的事又发生了,蛇皮品隔壁的新港鱼蛋王的阵阵香味,让我刚揉着肚子走出蛇王品,便转投到了鱼蛋的怀抱。

鱼蛋之于香港人,便好像小笼包之于江浙人,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专属小食,承载了好几代人的回忆。

而复刻这段回忆的最佳方式,便是一碗净鱼丸。

人们将乌头、门鳝等鲜鱼打鳞,起肉,去皮,除骨后,加入冰水、盐将鱼肉打成起胶的鱼浆,力度、时间的把握全凭著师傅多年以来的经验判断,这是机器没办法做到的。

再用手和勺子挤出一粒粒鱼蛋。严格来说,用“弹牙”来形容手打鱼蛋是不准确的,真正用鲜鱼做的鱼蛋,应该是入口“腍滑”(绵软爽滑),加点紫菜滚汤就已经很鲜美了。新港鱼蛋王亦是如此,清汤打底,鱼丸鲜入骨髓。

有了B仔的前车之鉴,既然鱼丸这么好吃,其他的菜品会不会还有惊喜?我拿起选单,一眼看见了‘捞面’二字,捞面,顾名思义,将面用水焯过,盖上浇头,淋上蠔油,吃的时候拌开。

曾经在新加坡的米其林餐厅了凡油鸡吃到了惊为天人的叉烧捞面,那么来到它的发源地香港,又怎能不试试?

但此时肚子已经实在没有空间,赶紧去药店买消食散,囫囵吞下,去街上漫步一圈,回来再战。

绕街三圈,消化了不少,赶紧尝尝捞面如何,面条筋道,牛杂入味,蠔油更是画龙点睛,只需少许,便可将捞面的鲜味提出,化在口中。

就算吃得一口一嘴油,也一刻停不下来。

刚刚消食的时候,在一路上看到家长带着小孩站在街边吃火热豆花,街坊打包刚出炉的烧鹅加菜,老年人虽没有牙,也要啃上几口花生糖…这些都是相熟数十年的邻居,食铺亦是代代相传,多少老店林立于此,一代代喂饱元朗。

开心的糖炒栗子大叔

细细数来,今天已经吃了七顿,时间也过了12点,赶紧回酒店休息,明天6点起床奔赴生记…

DAY 2 太平山顶好风光

对生记的认识,也是《蔡澜叹名菜》来自这档节目,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店主每天早上3点多起来熬粥底的举动,二十年来风雨无阻,日日皆然。

一锅好的粥底,原料少不了猪骨、干贝、粉肠,先熬成汤,再放进米,每隔5至10分钟就要搅动一下,避免粘住锅底,让粥绵柔,化在汤中,一直到清晨六点半,粥底终于大功告成。

我时常感慨,都说香港是一个快节奏的国际化大都市,但这里也有保留了最古法的烹饪,坚持食物的本味,极少毁坏食客的味蕾,却不以此为宣传,因为在店家心里,这是最基本的良心。这种良心,我同样在东京、在新加坡、在台北见过。

生记粥品专家,藏身上环的巷子里,附近还有一家著名的食肆:九记牛腩。

粥品选择很多,配料自由搭配,我的选择是鱼腩猪润粥和鱼片粥,猪润,即为猪肝。众所周知,广府人以水为财,每迎新铺开张,亲戚朋友往往会送上猪笼入水的祝福,即财源滚进的意思。

向往美好生活的广府人怎忍心财源枯竭?而肝却刚好与干同音,无水无财犯了大忌。于是乎,带有溼润义的润字便取代肝字,猪润一词就此在广府流传开来。

鉴定一碗粥的标准,是熬出油质与否,万幸时间这味调料,造不得假。

先喝粥,鲜入骨髓,猪润嫩滑爽口,丝毫不沾腥气,鱼腩硕大饱满,肉质紧实,仍有丝丝甜味,再尝一口粥底,绵到心底。

重口味患者可以加入适当特调酱油,再埋进一块油条,待滚烫的粥攻破油条脆弱的防线,金黄的外衣裹上一层米浆,油条渐渐软化,一口不够,再来一口。

早餐食毕,出发太平山。路过中环的沾仔记。

皇后大道

随处可见的汇丰银行

3月这时候的碧桂园,还没有爆发诸多丑闻。

李嘉诚的帝国

爬山装备不可少

王家卫镜头下的半山扶梯,彼时正在维修。

扶梯结束,走过一段蜿蜒的小路,正式开始爬山。

昨天走的太多,今天刚爬一会儿就要休息了,体力不支。

越往上,越能全方位的俯瞰香港。

孔老师也是虚胖。

路上的外国友人很多,他们兴致勃勃,很喜欢爬山。

不知是否是大哥真迹

半山腰有一个转角,能完整的看到维港。

两个孕妇结伴爬山,精神可嘉,体力可嘉。

这个洗车房在视觉上很像一个平面,有点意思。

老外朋友对山顶豪宅赞叹不已。

一路豪宅林立,风光甚好,3个小时的脚程却也磨人,粥水不持久,肚子也开始咕咕叫,幸好山顶有家店,可以抚慰疲惫的五脏庙。

麦奀记,奀读音同‘恩’,形容人瘦弱,正如同他家的面一般,瘦弱却有力。

这要说说云吞面的历史。话说广州的云吞面的起源地。由于战乱或无人继承等原因,正宗的云吞面的传统制法和叫法没有在广州留存,反而在香港保留至今。据说以前的云吞面按份量不同称为“大用”和“细(小)用”,因为云吞煮熟后像一朵芙蓉花,也把“细用”改成了“细蓉”并在香港沿用。

也因此,倒推回去,“用”就是云吞面的简称。

一碗标准的”细蓉”云吞面的卖相,应该是面上云吞下。详细说来就是汤匙在碗底,四粒云吞在中间,上面放一层面,而面要浮在汤上。

面,必然是竹升面。加有鸭蛋,而且是必须加有碱水才能保证爽口。也因此如果碱水比例份量控制不好,一碗面入口就是碱水味,什么兴致都没有了。

一碗好的云吞面从汤,面,皮,馅的等每个环节都非常讲究。汤是要由猪骨,大地鱼,虾籽等材料慢火熬成,讲究‘汤清味浓’。

云吞皮要擀的非常薄,而且包完馅后外皮要有金鱼尾才是正宗;馅的材料也是越来越精,大部分面店都会用虾肉来提升云吞的整体质感和鲜味。

麦奀记符合上述所有标准,好面之称当之无愧。

这次来麦奀记还有一个小彩蛋——肉桂味的红醋,和云吞的搭配有奇妙的口感,这种口感,恕我水平有限,实在不可描述,欲知详情,亲临便可。

一些可爱的文创用品,狗包深得我心。

太平山下即是中环,经过长江集团,没想到过了几天,李嘉诚便在此宣布退休,每个人的人生,总是在不经意间参与了历史。

超人也罢,魔鬼也罢,都与我无关,此时的我,只想寻找一块叉烧。

律政司

火柴盒一样的公交车

再兴的叉烧在香港属于平、靓、正的第一名,肉质松嫩皮又香脆。要是经过湾仔,一定要试试这家的叉烧。

虽然店铺很小位置很少,但大家都是属于吃了就走的,轮候时间不会很长,加上服务速度非常快,不想坐下吃也可以外带。

尝过镛记的飞天烧鹅,新崛起的一乐烧鹅,米其林常客甘牌烧鹅,来了再兴,怎能不试试这里的烧鹅?

100蚊一只的鹅腿,外形犹如苗条少女赤裸在你眼前,等不得一秒就要兽性大发,咬下她若影若现的脆皮,仿佛亲手解下少女最后一层羞涩,胆固醇赤裸裸展现在你面前。


油脂带给人的高潮,绝不逊于妙龄女子,古人云:食色性也。诚不欺我。

是比特币吗?

大公报

孔老师受不了肉眼可见的脂肪,却对路边雪糕车的糖分视而不见,难以捉摸。名声在外的富豪雪糕车,和麦当劳KFC无异,不值一提。

第一次来香港的孔老师坚决要来金紫荆广场打卡,没办法,只好前去。

从小受TVB的薰陶,对家人好友在一起吃火锅的场景有深深的执念,这次下定决心试试港人的火锅,亦称边炉。

时逢《使徒行者》大火,想起卓sir和钉姐接头的金海阁火锅店,正好以食材新鲜,汤底丰富闻名,正中下怀。

进店落座,店员会拿来调料,自由搭配,我嗜酸辣,因此多放了几颗金桔。

点了招牌醉鸡锅底,怕底料不够另点醉鸡一份,上菜时才知多虑,锅里料足,除了鸡还有两大块带肉猪骨,最后也没吃完。

招牌四宝丸:牛丸,猪肉丸,虾丸,墨鱼丸,全部新鲜手打。

炸响铃,是广东打边炉的特色菜品,原料是豆腐皮和肉末,最特别的是方式在火锅里涮过有奶香味,是我个人比较钟爱的一道菜。

锅底有药材味道,用的是我不喜爱的黄酒,尝了一口汤,竟然有些清爽,用来涮菜应该不错。

雪花肥牛,看这纹理就知道不是一般的肉,与和牛类似,但是不是和牛,是产自美国的安格斯,因此价格没有那么夺人,268蚊的价格有这样的分量,知足。

墨鱼丸最佳,弹性十足,咬在嘴里,一口爆汁。

但最让人惊喜的不是这些,而是唐生菜。

唐,同糖,意为含糖量高的生菜。香港的蔬菜都是内地的上品,入口甜味十足,爽脆饱满。本来为了安慰自己吃点绿色蔬菜的附属品,反倒成了这顿火锅最惊喜的地方。

这一顿吃的有多饱,拿出消食胃药才知道。

一共700多港币,没有海鲜,价格中规中矩

吃饱喝足,看一圈维港夜景

从早上六点开始,到晚上10点,吃了一天,想着散步回酒店消化一下,没想到路上经过了义顺牛奶公司,有什么办法?继续吃呗。

地道的双皮奶端上来,可以明显看到它的表面像老奶奶的脸一样,有着皱皱的奶皮。第一勺入口以后,奶皮醇厚,香甜浓郁之余,还带点奶羶。

味道中规中矩,不如顺德的水牛奶做的双皮奶,奶滴粘附杯壁不流走,原料还是很重要呀。

正宗pony老师洗剪吹

回到百德新街的住处,结束落胃的一天。

DAY3 澳门风云心慌慌

今天的行程是去澳门

去澳门之前,又来到上环附近,寻找早餐。

随便走进一家茶餐厅,煎蛋牛肉面,转出前一丁,配丝袜奶茶。

孔老师双蛋通心粉,味道差评哈哈。

去澳门很方便,在上环码头买票,随买随走。

50分钟即可到达。

吃饭的时候,我好说,吃完我们买点手信就回香港吧,别留在这里了,澳门太恐怖了。

但是吃完我反悔了,我对朋友说,威尼斯人那么豪华,房间肯定也不错吧,要不买完手信我再去试试手气,要是能赢个房费住一晚也好呀。她说我疯了。我真的疯了。

买手信的过程不提,因为我只是挑最贵的买,给同事买点,也算没有白来。

买完一分钟都没停,打车直奔威尼斯人,进场。

老规矩,我把吃完鱼翅和买完实训买完手信后的6000,让我朋友保管4000,我赢2000去赌。这次的目标是赢3000,两间大床套间的价格。

这回我朋友也在一边看着我,一把下注,1000,大,赢了。第二把,押大2000,又赢了,房费到手。

DAY4 虽回家乡仍向往

第二天一早,孔老师拉着我早早回了香港,真是用心良苦啊。

在香港的最后一天,除了继续吃吃,剩下的就是购物了。

闻名遐迩的添好运,可惜不是深水埗的总店,总觉得名过其实。

报摊上有一些少儿不宜和敏感词,见怪不怪。

本命年,买个黄金保佑自己和家人。

可惜时间来不及了啊,镛记出品,必属精品。

安德玛全场六折,买了T恤和短裤。

提前在IFC办好了托运,轻松坐上机场快线,到了机场吃了顿便捷晚餐,便匆匆回到杭州。

每每看到香港密密麻麻的城市空间布局,一种紧张和压力便会莫名袭来。这几日,奔走在高楼林立的水泥丛林间,夜里十二点坐着夜班巴士从元朗返回铜锣湾,挤过早高峰中环的地铁,在太平山感慨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是香港的压力,是香港的动力,也是香港的魅力。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