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香港,更多为世人熟知的或许是维港两岸的绚烂灯火,是中环商圈的人流如织,是红馆演唱会上的星光熠熠,或是夜幕下兰桂坊里的酒精和狂欢。然而,在香港工作的五年,我却好像置身于另一个小世界,这里少了几分忙碌和追逐,多了几分海浪拍打出的轻松自在。酒肆里新出锅的食物散发出来的香气,交织著海洋的气息,肆意挑逗着人们的味蕾,安抚著游子疲惫的心灵。这里是一个叫做西贡的小渔村,有山有水有美食;在最艰辛的日子里,这里是唯一可以让人抽离的地方。

上图中的极限运动叫做“走扁带”。连通山涧的东西是只有五厘米见宽的橡皮带。

大东山秋日丛生的芒草

往返一些离岛需要到码头乘船,有时能碰到这种装满集装箱的大货轮。

曾经有一段时间,爱上了远足。最频繁时,每周末都会出去走上一段。有时是灌木丛间奋力攀爬,有时是海岸线上悠然漫步;有时是在明艳的阳光下,有时是在萧瑟的秋风里;有时结伴而行欢声笑语,有时孑然探寻走走停停。

啤酒瓶砌得矮墙,创意十足

港大附近的“坟景房”

每次远足归来,总少不了去街头巷尾晃荡一阵,寻觅不同的小餐厅。西贡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她没有其它地方的高楼大厦,西装革履,却有着也许是全港最为国际化的居民结构。这里原本只是一个偏远安静的小渔村,绵延的山峦和碧蓝的海水将不同种族和肤色的人们吸引至此,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甚至就此定居下来。真正意义上的杂居在这里变得容易起来,因为对自在轻松生活的向往是这里人们共有的价值观。当然,和人们一起定居下来的还有世界各个角落的美食。这些外观并不起眼的小酒肆就坐落在西贡的街头巷尾。不用刻意去寻找,不用事先做攻略。晃荡街头,随便走进一家就是。可口与否,总归让生活多了些许惊喜与期待。

西贡的应该算是香港对大陆最友好的地方了。回归之后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让这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热闹起来,这里的人们也靠着勤劳和友善富裕了起来。

西贡渔村的村民至今仍保有节日期间搭台唱戏的习惯

这里是我最喜欢的一间法餐厅。照片中餐厅的老板原来是法国人,来西贡旅游时爱上了这里的海,同时也爱上了这里的一个姑娘。于是他将自己在法国的小餐馆搬到了西贡,用美食将浪爱情之火延续。有好几次在酒吧喝啤酒时碰到这对夫妇,一来二去居然聊熟悉了,也有机会跑到他们的厨房参观了一番。

电视剧«好先生»里,身为主厨的孙红雷有这样一句台词,”好的牛排就像好的女人,柔软,多汁”。虽然粗鄙,但是此言得之


这道鸭腿是我最爱的一道菜。烤得酥松的鸭肉配上半熟的鸭蛋芯,绝对是对味觉美学的完美诠释。

这里的每道菜都做得和艺术品一样。尤其是甜点,他们最擅长用梨的清爽调和焦糖或者冰淇淋的甜腻

偶尔也会来杯红酒,人模狗样的小资一把

就在这几个街区的区域里,还能找到上百家类似的小餐厅。从浓汤到肉排,从海鲜饭到咸猪手,从海鲜到寿司,还有我常去的蒸鱼和鸡煲。。。。。。

传说中的佛跳墙

上海婆婆的招牌大汤包

这是我在香港吃到最坑的一道菜,出自学校一家独大的南北小厨。整道菜由两片用水泡发的柚子皮组成,除了神似两片硅胶,再无其他亮点。。

佐敦的烤鱼,和当年还年轻的我们

下面是另一家我常去的小酒馆。住在西贡时,每天我都会在这里吃早餐或者午餐。周末也会在这里吃晚餐。到后来在这里妥妥的可以刷脸。老板原来是渔民,后来因为修万宜水库拆迁到西贡市中心,便开起了这间小餐馆。一家老少一齐上阵,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小酒馆的生意自然红红火火。

他们有自己的船,每天早晨会出海捕鱼。个头小的就做成下面的午餐,一份只要40港币。新鲜的蒸鱼,热腾腾的老火汤,成为附近工人或者学生的午餐首选。当然,这种大碗装的老火汤是我这个老顾客的福利~

冬天卖的芋头鸡煲,暖意十足

这个长相难看而且诡异无比的东西叫做鬼脚,是生长在海边礁石上的一种有壳类生物。它们的触角附着在岩石上非常牢固,靠蛮力无论如何是弄不下来的。正确的方式是用大铁锤敲击岩石,它们会因为受不了震动自然脱落。记得是有个周六我跑去吃午餐,老板很神祕得把这玩意儿拿上来,问我敢不敢试试。他们往往在打渔闲暇敲一些鬼脚下来,回去用清水过一下就直接食用。我这种啥都敢往嘴里塞的吃货自然不会放过尝鲜的机会,掰开外壳尝了一个,味道居然鲜嫩无比。可能是由于长期在海水里浸泡,鬼脚的肉本身就是咸的。这竟是大自然赏赐给渔民的一道无须加工的凉菜。

2014年的最后一刻,在这件小酒馆里和几个热情的大叔一起迎接了新年

当然,最为难忘的自然是奇哥的鸡和菜市场十块钱一个的的西瓜~

也常有周末慵懒无比,宅在家里的时候。一直觉得西贡的小院是一个有灵性的地方,住在那儿的时候,人是放松和平和的。有时会在院里喝喝茶,面对着满院的花草和小池塘,逗一逗房东老奶奶收养的断尾的小喵喵。

这只翠青蛇倒是害我不浅。记得第二天上午九点是我博士的qualify,晚上十一点回去,它就赖在进门必经之路的把手上,我还差一点摸上去。当时以为是竹叶青,我们几个都不敢进去。最后折腾到凌晨两点,才叫来动物保护组织的人把它弄走。后来通过学生物的同学才知道,它只是一只翠青蛇,就是《白蛇传》里的小青,不仅无毒,还慵懒得很。

石头上成群结队晒太阳的王八们

再后来,和球球一起搬到了井栏树,同样是一个有院子的山头儿。

房东梁大胖儿还养了两只狗,温顺的Lucky和老爱上房揭瓦的Bobby

自己挖自己煮出来的紫薯,美容养颜,补肾壮阳~

梁大胖院中种了好多菠萝蜜。每年秋天成熟时节,总会引得野猪家族携老扶幼半夜光顾,常常把防护的铁丝网都拱破了。每到这时,也能看出平时欢蹦乱跳的Lucky和Bobby就是俩怂货。这点倒是和我很像~

比起西贡的小青,这里的野生动物也是大大升级了。下面这位可是如假包换的竹叶青。

学校里的生活其实也并不无聊。最后一年准备论文时,常常离开封闭的实验室,来到图书管完成文字工作。无论昼夜,这里都亮亮堂堂的。东西写累了便在书架间溜达一圈,随手翻翻有意思的东西,很是惬意。

实验区石头缝里顽强生长的小植物

学校的海景也是不错的

在学校的一大爱好是射箭。箭协混了两年,二十米开外平均八环已然不成问题

研究生第一年的时候,曾经心血来潮买了个望远镜。可惜香港天空太亮,只能每年中秋用来欣赏天上那轮明月。离开时这台望远镜也顺便留在了实验室

南门小巴站的“孤星伴月”,据说还是“大凶之兆”。不过或许是“大胸之罩”呢?因为不久我就和媳妇儿在一起了。Who knows~

专心用高科技赏(tou)月(kui)的奇哥

下面是4135棋牌室

食堂边草地上总有自由奔跑的孩子

还有骏哥投篮的英姿

一直觉得学校星巴克的小票很搞笑,直到很后来才明白’SB’原来是’Special Bargain’的意思。

照例,最后来几张杂图。西贡街头动物保护协会提供领养的狗狗,浑身长满疙瘩的树,海洋公园的熊猫和骷髅,街头的涂鸦,和学校偶尔投影到地上的彩虹。

自然也少不了中环的摩天轮和随处可见的高楼。摩天轮里可是和媳妇儿腻歪的好地方哟

说实话,香港是一个让我很矛盾的地方,也许就像这个社会自己状态的一样。就在同一时刻,西贡红旗飘飘,中环却是黄伞环绕。但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会从无论多么刻骨铭心的阵痛中走出来,让时间弥合伤口,也让时间驱赶着,继续向前。

来韩国三个多月,心境愈发平和了。感恩媳妇儿一直鼓励和支援着我。此心安处,回首过往萧瑟,也无风雨也无晴。愿香港一切安好。

P.S. 写完这篇游记我算是明白为啥离开香港时,银行卡的余额是个位数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