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嗟乎!今之日本,教化之功也。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教相随,礼乐相合,处无为之事,显不言之教,点不醒之人,积一界之德。
【目录】
第一部分 行程篇
第二部分 吃喝玩乐篇
第三部分 日本人的教养篇

第三部分 日本人的教养篇
日本呆了两天,自然游玩不了什么美景,但最为震撼的是日本的教养。对,是教养。虽然,说自己家教养不好有点像骂人,但是一家之教、一国之教,也许在相邻省市中感觉不出来,也许正因为走的远了,出了国。从远处望之,才能深切体会。
也许还在拼搏的青春,旅游于我,并不需要寄情山水的怡然自得,也不需要寻找自我的徜徉。如今的我,知道自己是谁,在大地上在属于自己的路上努力奔跑。行走于我,也许是为等待直击心灵的一道霹雳;旅游于我,也许是为求得颠倒世界观的一次海啸。日本之行,就像一道霹雳劈开树木,让真诚飞翔的心在烈火灼痛中升华重生;就像一次海啸湮灭世界,让千疮百孔的灵魂在洗涤中发芽🌱新生。这就是我的行走之意。幸然,日本之行带给我的是这样的霹雳,是这样的颠覆。于是我写下此文,此文于我,是不能忘却的回响,是催人进步的号角。
2017年9月12日,终于躺上异国他乡的土地——日本。闻得日本郁郁葱葱的植被清香,看到街道干净整洁,却被告知日本没有环卫工人,只有高昂的垃圾处理费。法律规定义务让人为垃圾由人带走,自然垃圾交给自然自身净化,没有环卫工人,却成就了日本叹为观止的街道干净。在感怀日本山水之绿、街道之净之时,我想到了日本的教化。
当了解到,日本从小教育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要学会独立、要懂得分享。这里的公交上是不能吃东西,只能喝水,怕影响别人。日本的拾金要昧、不然坐牢的法律规定催生日本一年189亿元的拾金额。在感怀日本国民之礼、国人之序之时,我想到了日本的教化。

当看到,日本只把思想家、科学家、作家、教育家印在钞票上,钞票上的磁石不仅让钞票不宜脏还放在胸前有益健康,识得解冻菜板、速水杯等千千万万生活小科技时,在感怀日本产品之精、国粹之雅时,我想到了日本的教化。

当得知,日本在2020年奥运会前让全国40%的汽车用水做燃料,并做好相关基础建设,感怀日本气魄之雄、人心之齐之时,我想到了日本的教化。
嗟乎!今之日本,教化之功也。日本环保,日本重教,日本重视下一代……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教相随,礼乐相合,处无为之事,显不言之教,点不醒之人,积一界之德。不谈日本篡改教科书,不谈其国际之无耻,单谈国民素质之培养、民俗之传承、先进理念之落实,尤可借鉴。
嗟乎!日本对外军国主义之风萌矣,日本国内少年强则保国之恒强。嗟乎!日本民族真是一个可怕可敬的民族。
今日之中国,非昨日病夫也;明日之中国,是他日土豪否?今暴富之中国,血脉须延续,财富需传承,家族需久远,最基在财富,最深在精神,更重在教养。如,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深深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孙中山弃医从政,是因为深刻体会到医术救人,所救有限,世上最大的权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以为“大善”,也可以为“大恶”,中国人的苦难均源于“不良之政治”。日本所闻,顿然所感。遥看当下,文艺运动多空谈误国,大政方针常务虚偏激,应试教育重试轻质,政之大善、文艺之风应落地于教化。今日之责任,不在于他人,而全在教化。未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国民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教化进步则国进步,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教化胜于欧美日则国胜于欧美日,少年雄于地球则未来雄于地球。
教化成,在教化重视,不能坐等靠。日本重视孩子的独立成长。政府要求小学孩子回家必须自己回家。要统一校服,带小黄帽子,背统一的书包。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自己拿。书包都有GPRS,一旦丢失,家长可以根据GPRS寻找到孩子。国家通过规定和科技去贯彻观念,夯实行动,成为生活理念。

教化成,在榜样力量,重言传身教。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开始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与耐心教导中开始的。而不是从孩子成长的某一刻,忽然之间立规矩,让他的生活模式开始改变。日本从小不仅就教导孩子养成饭吃干净的好习惯,还会在开始吃饭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进行感恩仪式,让孩子学会感恩,在潜移默化中的形成优秀的生活习惯、虔诚的生命意识。

教化成,在教化进步,有观念有规定。日本充分认识少年强则国强。不到一岁的孩子入托,也要参加运动会。运动会,只有团体赛没有个人单项比赛。幼儿园首先教育的是孩子“笑”和“感谢”。无论冬天有多冷,日本要求孩子在高中前都穿裙子或短裤,每天早上洗冷水澡后再围着操场跑步。进步的理念,在规定、要求、标准、礼仪、习惯的推动下,有了高度的执行力。
教化成,在教化普及,善用细节洗脑。日本和韩国,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如今中国古风断层的今天,日本还储存著成人礼(冠礼)等中国当年传入日本的国粹,通过仪式等方式进行潜意识的、深层次进行民族认同感教育、生命实践教育,以使国民对生命、世界、国家的理解、担当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教化成,更在教化化于经济社会政治血肉中,在观念理念之细化、标准化、法制化、习惯化,循环推动、周而发展。日本非常看重母亲在家教中的地位。日本形成女性工作未耻的观念,政府通过福利保障女性生活,并规定男人必须在女性结婚后把工资卡交由妻子保管(当然,老公加班费是归自己所有的,不用上交)。让母亲在结婚后不上班,充分时间照顾好孩子和家庭。日本这种从观念,到规定,到国家投入的为教育、家庭保障,让人叹为观止。
有一种文明叫积累,有一种距离叫差距,就是一出生所学所识和跟从的习惯就是最优秀的,有一种思想叫实践,有一种深度叫理念,就是属于自己的要独立思考和践行中去建立;有一种感悟叫真诚,有一种高度叫担当,就是告白世界的存粹要勇敢、认真、依然地从灵魂最深处发射。
诚然,日本的教育并非完美,中国的明天会更好。人类生存无国界,知识道理无国界,文化政治有国界。我们走过文明的繁华与残骸。我们感叹进步,往往感叹的是行动的细节。我们惭愧落后,常常自卑的是意识和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父母不能把教育扔给学校,学校不能把教育怪罪体制,社会不能坐等靠未来掉下馅饼。教育和传承在今之中国更加显得尤为重要。日本之行,让我更确信了这一点。

最后,由于这次是一个人独自出行。感谢路上认识一起同行热情、真诚的朋友。多亏你们,让我收获了很多美美的照片。
也非常感谢送给我船票的那位朋友,否则我也不会一个人独自来场说走就走的出国轮渡游。

(朱立 作于2017.9.17绍兴)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