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海与雨的约会
——–微博@萨摩公主smile(不定时更新的旅行)

每当冬季来临,越是寒冷越向往东南亚的滚滚热浪,反季节旅行成为冬季出游首选。向来都是在北方的寒冬冻成狗,跑到南方露著膘,本以为这次也一样,可是初到芽庄,就赶上了这里的雨季,时而淅沥小雨,时而倾盆大雨,风雨微凉的东南亚还真有点不适应。说好的蓝天白云呢,说好的晴空万里呢,赶上多变的雨季,好吧,就赴一场海与雨的约会……

对越南的兴趣源于一首《Hello Vietnam》,旋律轻快明朗,歌者对故土的深情告白也触动人心,虽然没能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但终有一天她要踏上魂牵梦绕的故乡,抚摸家国伤痛和血脉相亲。同时,这首歌也是越捷航空的落地音乐,不知哪一次的降落会带回苦苦归家的孩子,但每一次音乐声起都是一次呼唤,也是一次问候:Hello, Vietnam!
越南海关显然没有越捷航空贴心,公然索要小费的丑恶嘴脸令人作呕,也使这个国家蒙羞,这里就不做赘述。

都说芽庄是俄罗斯人的后花园,现在这里也遍布了中国人的足迹。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喜欢去逛超市,以最接近当地人的方式感受他们的生活,既有衣食起居,又有本地特色,既不失烟火气,又具有代表性。在去超市的路上突降大雨,终于明白为什么90%以上的越南人出门都穿凉拖鞋了,看似不正式,不雅观,却是符合国情的明智之举。雨越下越大,满街的摩托车密密麻麻急驰而过,甚至在环岛转盘都是一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势,没有红绿灯,没有减速避让,但又都按照各自路径疾驰而过,我们看着杂乱无章一团麻的交通,似乎又有他们自己的章法。好吧,走在摩托车的王国,没有人行道也是可以理解了。

大雨滂沱依旧,使我不得不在路边屋簷下停留片刻,看着夜幕之下路灯车灯照出的坑洼路面,街边商贩暗昏昏的小吃摊,形色匆忙的摩托车流伴着此起彼伏的喇叭声……这也许是芽庄人的日常晚高峰,却颠覆了很久以来脑海中勾勒的芽庄的模样。既然颠覆了,就将想象的画板擦干净,此刻,异国他乡避雨的屋簷下,重新渲染我所看到的这个海滨城市。

走在芽庄街头,法式风格的小洋楼一栋挨着一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每一栋洋楼的占地面积也不尽相同,有的只有3米左右宽的距离也拔地而起一栋漂亮的房子,这些洋楼着实会让人忍不住的多看两眼,这也许是法国殖民后留下来成为了现在的芽庄style。

在被洋楼吸引目光的同时,一定也会留意到这里遍地的咖啡馆。越南人有喝咖啡的习惯,在这里喝咖啡并不是高雅的品味,而是市井的生活,尤其当地人喝咖啡的地方我觉得应该叫咖啡摊更贴切,齐膝的桌椅在房簷下临街而摆,人人一杯滴漏咖啡或聊天或发呆,这喝的不仅是饮品,更是时光。滴漏壶中咖啡粉与开水邂逅,在时钟分针秒针的转动中顺着滴漏孔滴滴答答的落入杯中,这一点一滴的调和是时光的善待,温润了这杯滴漏咖啡!

当然各种有特色的咖啡馆也层出不穷,我就慕名选择了鸟笼咖啡店。独出心裁的设计格局,别有风味的品饮体验,整个咖啡店三层上上下下每一个座位都有不同的视角,开放的空间仿佛置身雨林一般,我在这里研磨时光,看咖啡滴漏入杯,温柔了味蕾!在芽庄的夜晚因为rainforest而更添浪漫与惬意,不敢想象西安刺骨的寒风与爆表的雾霾,彼时的芽庄,晚风轻拂,音乐与咖啡相伴,滴一杯醇香入口,漏一抹清欢入心,这就很好……

芽庄的关键词不仅仅是海滨、沙滩和滴漏咖啡,婆那加占婆塔一定是这个城市图腾般的存在,她虽然不大,却也足以承载这一方水土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古老的占婆文化我们无从了解,但其留下来的建筑可视为文化的标志和载体,展现著又一种文明和信仰。站在占婆塔前,远观风平浪静、渔船点点,近看善男信女、虔诚膜拜,在靠海吃饭的渔民心中,这里是神圣的心灵居所,是朴素的愿望寄托,千百年来守护着芽庄的渔民免受海风海浪袭击……

出乎意料的阴雨天带来了舒适凉爽,虽免去烈日炙烤的烦恼,却也看不到海水的清澈透蓝,坐在海边沙滩椅上,放空思想,看浪花飞扬,一路奔跑,一路跳跃,一路欢歌,一路凝望。一浪一浪的热情翻滚拍打着沉默的海岸,带来往后余生的期许和祝福,带走如烟过往的飘摇与波荡。

你可曾向往浩瀚无垠的大海,你可曾眷恋雨水亲吻的自在,那开阔的视野,那扬起的裙䙓,都不负这一场海与雨的约会,在海边淋雨,在雨中看海!

PS:
芽庄必买
(非代购~~~友情答疑,欢迎咨询哈!!!)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