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回来已有三个月了,现在写游记主要是为了自己,那是一次非同寻常,难以忘怀的旅行。
退休以后,九十高龄的老父亲就对我讲要安排好退休生活,趁还能走的动多跑些地方。这几年去了内蒙也去了西藏基本是跟团游,真正意义上的自游行就是这次日本关西八日游了。
选择日本多少受到日剧的影响,从当年的“排球女将”、“追捕”到现在的“白夜行”“为了N”,有一种对源自中国的日本文化的亲近感,同时对在弹丸之地创造出世界第三的经济大国也充满了好奇;再就是距离较近,从上海两个小时的航程,一个小时的时差,不象到美国要倒时差,整天头晕脑胀,等时差倒了过来行程也基本结束,花了钱还玩的不爽;再有就是语言问题,象我们这个年纪除了中文,英语全都还给体育老师的人,对那些带着纸条就敢满世界游玩的人只有佩服的份儿。所以文化传自我天朝,文字不像把中文彻底推倒的棒子国的日本就成了我的首选。
这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行程,早在半年前就开始筹划,原本想一家三口去,可老伴随单位组织去了日本(绝不是政府机关的公费旅游),老伴就让女儿陪我去,还说她的钱省下来给我们买东西。提到买东西我就头皮发麻,记得以前到香港给人带东西,在尖沙咀和铜锣湾跑了一天脚都打了泡,回来看着他们乐呵我却高兴不起来。出境带东西绝对是既花钱又费体力还耽误时间的事。话是这么说老伴的命令还是要坚决执行的。这有点扯远了。
什么时间去,到哪些地方,看什么东西或以什么为主题成为我和女儿考虑的事情。我和女儿都爱好摄影,日本最值得拍的风景一般是春天的樱花和秋天的枫叶,樱花季时间较短一周就谢了,看到这几年国人赶樱花季的热情,想到满山遍野的人比花多的情景,还是算了。日本的枫叶季时间相对要长,从北到南延续一个多月而且红叶的品种颇多,在一个地方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段时间里总能看到红叶不会留遗憾。看蚂蜂窝的有关攻略,枫叶又以关西地区为优,于是就决定十一月份到大阪、奈良、京都自由行。
选择自由行主要是因为跟团游多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回到家什么都不知道,这对摄影爱好者是大忌,当然跟团游交了钱什么事情都不用烦了(这里指不进店,不遇到无良的导游),自由行当然要比跟团游在花费上多出不少,从行程安排、签证、到吃住行都要自己亲历亲为,加之语言上女儿会些英语,日语就会“啊里呀多”等,我会的日语只有“米西米西”了,自由了不少可困难也不少。老伴虽然已亲身感受到日本的治安不错,日本人民也友善。但对我们自由行颇不放心生怕我们出事,一直忧心忡忡。行前女儿的同事才从日本归来跑的也是关西线,他们对我们行程安排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行程安排:南京—上海—大阪—奈良—京都—大阪—上海—南京
关于机票和住宿我们都是提前三个月通过女儿朋友的线上自由行确定的,因为日本秋天的枫叶季也是热线,提前预定在价格和住宿的地点的选择上余地较大,为了体验日本文化和习俗我提出要住一晚和式的宾馆,这在日本游算高大上了,不提前预定根本定不到。为了出行方便我们将住宿地点选的尽量靠近交通枢纽,虽然价格相对高些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物品准备:
1、照相器材:一台佳能6D加24-105镜头;一台索尼A6000加18-55、55-210镜头;三脚架,关于三脚架在一些摄友赴日的攻略里提到日本有些场合不允许使用三脚架,因此对是否要带我一直在犹豫,后来决定还是带着。实际上的确没派什么用场,所到的大多应该使用三脚架的景点都被告知此地不许使用。
2、手机(提前开通国际漫游主要防备一时之需,女儿的手机还下载了谷歌地图,这是我们在日本旅游的利器,不仅可以导航还可以了解当地的轨道交通的班次帮你合理经济的安排行程。当然在日本复杂的地下通道里也有让我们“懵圈”的时候。)、WIFI(通过旅行社走前已经到手)充电器、纸和笔(大多数日本人不会英语万一需要可以笔代口,中文虽然我们和日本读音不同但大意相近)。
3、衣物和药品:日本关西的气候与我们上海相近,同时可以上网查阅日本气象网站和日本国家旅游网了解情况。药品多是治疗感冒和腹泻的药,这些非处方药可以到日本的药店也能买到,据说现在国人已经不到日本买马桶盖而改买感冒药了。
4、应急电话号码,到日本后手机都会收到我驻日大使馆的短信,里面有大使馆和驻日各领事馆的电话,我是事先在我国外交部的网站上查到带在身边以备急用。
5、旅游保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尤其是自由行,以往旅游也都办过只当一个必要的程式没想太多,这次的经历却让我在庆幸之余,切身感受到办理保险的好处。
一切具备只等启程。

第一天 南京—–上海—–大阪

2015年11月14日和女儿起了个大早,赶南京到上海虹桥的高铁再转到浦东机场的大巴,中午11点到达浦东机场第2航站楼,下午1点飞机准时起飞,北京时间下午3点也就是日本时间4点到达大阪关西机场,踏上了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国度。

大阪国际机场是1994年耗资1.4万亿日元在海面上填海建造地1300公顷建成。日本是最早开始填海造地的国家之一,近100年来,日本沿海城市近30%的地区是填海造地形成的,日本通过填海增加了近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阪国际机场比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小了许多,几架航班接连进港本来不大的入境大厅就人满为患,排了一个多小时才办完入境手续,好在行李都按照航班摆放立并了标志牌,让我们悬著的心放了下来,看来他们早已习以为常有应对之策。
我们按照事先计划到候机楼2楼给交通卡充值并预定京都岚山的小火车票。

ICOCA卡是JR西日本(西日本旅客铁道)发行的一种智慧交通卡,关西地区城际间的轨道交通和城市内的地铁都能使用,ICOCA标志的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也可以使用ICOCA进行购物。由于大阪和京都我们需要参观的景点轨道交通基本可以到达,我们只是在京都买过公交一日券。

这里可以预定京都岚山小火车票,但由于是枫叶季车票早已定完,对此我们早有心理准备,因为小火车有几节车厢不能预定必须到车站购买,打算到时候再碰碰运气。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又走了近半个小时,终于到达我们的住宿的” 堺筋本町mystays”宾馆,都知道日本宾馆小可没想到这么小,除了床其他地方转个身都困难,与同样以挤注称的香港宾馆有的一拼,电视机小到我差点把它当成电脑,卫生间是一体式的,值得安慰的是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你想要的他有你没想到的他想到了,居然配了空气净化器和熨平衣物的装置。

已经是日本时间晚上7点多了,稍事整理我们就到外面去吃饭,虽然一路奔波颇感疲劳,但到了一个新的国度新鲜感满满,宾馆外面就有酒屋由于不善饮酒,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规矩,也无意探索日本的酒文化,所以在日本的第一餐我们选择了比较简单的便当,而就是这个选择让我们体验到语言在沟通的重要性。

走了两条街看到一家不大的店面,里面收拾的非常干净,一个U型的吧台,几组餐桌。 店里人不多,女儿到收银台与服务员先用英语沟通对方无法理解,只好指著台上放著的图片选单点了两份就坐在位子上等著,过了一会儿服务员拎着装着两个打包袋走过来,我们顿时傻了眼,难道这里吃饭都用打包的方式?经过一番比划才知道我们点的那个选单是外带用的,既然如此,我们只好坐在店里吃外卖了。

便当饭口感不错,上面浇了不知名的酱料到也合口味,看着墙上的广告才知道在店内点这道餐还有一碗汤,而我们只能就著免费的凉水和自己为什么不多学些岛国语言的懊悔吃完在日本的第一餐。

第二天 大阪

11月15日, 原计划上午大阪城公园下午海游馆晚上梅田蓝天大厦,但夜里我发烧到38.9度。其实走的前一天,一年无病无灾的我有点发低烧,到医院检查血象有些高有感染的症状,医生在开了抗生素后告诉我即使用了药还是可能会发高烧。高烧对与老年人就意味着会引发肺炎,那就不是到日本而是要住院了。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回到家我赶紧吃药每一个小时量一次体温,好在温度一直不高,我只把病情告诉了女儿,没敢让老伴知道,否则她肯定会让这趟行程泡汤的。第一天的行程中我体温一直在37.3度左右,也许平时注意锻炼体质较好,也许到了新国度比较兴奋,并未感到不适,还在暗自庆幸,但还是被医生不幸言中。一夜折腾显然已经无法开始计划中的行程,吃了两天的药效果不彰,我开始对药是否对症产生怀疑,如果任由病情发展下去转为肺炎就麻烦了,我可不想把老命丢在他国异乡,于是与女儿商量要么马上打道回府、要么我回她留,但这都要看是否马上能改签到回程机票,而且女儿一人留在日本又是自由行有些让人不放心。还有一个选项就是马上到医院,按照国内就医的惯例验血挂水不行就拍个片子,赌上一把说不定没啥大问题呢。苦于是自由行在行前做攻略时根本就没想到会有这一出,对在日本就医是一脑子空白,加上语言不通,看病光靠比划如果产生误解可不是吃便当那么简单了。好在女儿有国内做旅游的朋友,于是微信一通联络请大阪的旅行社派一位导游来安排我去看病,开出的导游费用以5个小时计价每小时100元,不是日元是人民币,这工资赶的上国内高阶白领了,当然这会儿不是心痛钱的事,立马答应。早上10点导游来到我们住的宾馆,是位在日本读大学才毕业的中国女孩,她在前台服务员的帮助下开始联络医院,所谓医院也就是社群医院或私人诊所,半个小时过去了打了几十个电话还没有结果,问了一下才知道今天是星期天大多医院不开门,即使是急诊也要分专科,我问大阪的大医院不看急诊吗?她告诉我日本看病都是分诊制,先到基层诊所他们看不了再转大医院,如果真要直接去大医院只有一个办法,叫救护车拉到大医院,“叫救护车”这个办法直接就被我否定了,不说会要多少钱(回来了解到日本救护车是免费的),要是回去大家知道我在日本坐救护车去医院,肯定会成为笑料,说上一年。不行,咱丢不起这个人。在小导游的努力下,终于联络到一家诊所可以马上去就诊,出门导游体贴的为我们叫了一辆的士,路上和导游聊起日本的医疗情况,她告诉我日本医生的地位佷高,医生也佷注重自己的名声,看病特别认真,即使是社群或私人诊所都有不错的医生甚至是东京大学毕业的。一会儿医院就到了,下车一打表1900日元,都说日本打车贵这下领教了。导游说她曾经接待过两个国内的富二代,从大阪国际机场打车到市内花了几千人民币惊的他们都直吐舌头。

这是个小诊所,门口有一块牌子写着就诊时间并明确只看内科和儿科门诊。进门就是分诊台,导游拿来一张表格帮助填写了基本资讯,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交上去后,来了位护士一边给我量体温一边轻声轻气对表格进行核对,37.5度还有烧,路上我曾提到希望能查个血和拍个胸片,导游告诉我日本医院不会像国内医院轻易给病人做各项检查,现在发现这个小诊所根本看不到有放射科,这个念头也就此打住。等了一会儿,护士领我来到诊室,里面的布置和国内的一样,一张桌子一张检查床,周边延墙摆放著不少仪器,一位年龄和我相仿的医生先跟导游交流了一下,再用听诊器给我听了肺部,又让我上床探查了腹部,然后看了我带去的药,告诉我肺部没有问题,自己带的药暂时不要用,先吃他开的药,因为是急诊只能开一天的量,如有必要第二天可以到医院看门诊开药,这和我们国内看急诊也能拿一堆药完全不同,他们急诊开药完全只是应急,你有病还是去看门诊,这还真是急诊。没办法这是人家的规定,岛国的人守规矩也是出名的,根本没有通融的余地。好在自我感觉还好,于是决定下午我在宾馆休息女儿去海游馆,回宾馆我们选择坐地铁再也不当冤大头了。

拿药时护士把病历和处方封在一个信封里,告诉我们到别的医院就诊可以用,同时我们如果买了旅游保险可以理赔,这到提醒了我们,这次看病共花了376.27元人民币,回国后把这些材料交给保险公司居然全额报销。所以旅游保险一定要买。
下午我吃了医生开的药在宾馆里睡了个昏天黑地,体温再也没有超过38度。女儿在海游馆玩的也很开心。

第三天 大阪—–奈良

11月16日,也许是日本医生的药对症,也许是病情就应该到了尾声,早上起来体温恢复正常,看来自己是赌对了。外面天高云淡让人顿感神清气爽,于是与女儿决定改变计划,上午先到大阪城然后去奈良。
到达大阪城公园时间还早,旅游团队还没来,公园里只有早起锻炼的人,路边满地的沾著露水的红叶在朝阳的对映下分外绚丽。

大阪城,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央区的大阪城公园内,为大阪名胜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并列日本历史上的三名城。在桃山时代是丰臣秀吉的居城。后来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家,将丰臣家所建的大阪城石墙和水堀全部破坏,覆以数米厚的土,再兴建更高的石墙,把丰臣大阪城的遗蹟全部埋在地底,用全新且更为雄壮的城郭,将丰臣氏留给世人的记忆彻底埋葬,以此夸耀幕府统治全日本的威望。但这未免有些小家子气。现存的大阪城于1931年由民间集资重建,天守阁外观5层,内部8层,高54.8米,7层以下为资料馆,8层为瞭望台,并且有一些纪念品出售。这座复建的天守阁并未忠实复制丰臣或德川时代,而是基本上以德川时代的白漆风格为主,但最上面一层重现丰臣时代的黑漆描金风格。合两家之长,容两家之风,相容幷蓄,这正是后人超前人的道理。城墙四周建有护城河,附近有风景秀丽的庭园和亭台楼阁。漫步河边,奇花异卉,满目青翠,充满诗情画意。城内樱花门颇为著名,当年大阪城遭遇火灾,仅这一道全部用巨石砌成的樱花门屹立无恙,成为仅存的遗蹟。站在樱花门前抚摩著平整的石壁,难以想象当时是怎样把这些巨大的石块垒砌的如此严丝合缝。我们由于赶时间天守阁只好放弃。从大阪城回到宾馆取了行李直奔地铁再转近铁奈良线,上午10点半到达我们在奈良的宾馆“若狭附楼酒店 ”。

奈良是座古城,我国唐朝时期奈良曾经是日本的首都,我国的一代佛学大师六渡日本的鉴真和尚就在这里传经说法。奈良城面积不大,从大阪到奈良就像从城市到了郊区,远离喧嚣,洗去凡尘,给人是更多的亲近和回归自然的感觉,让人能触控到日本文化的根脉。到了奈良我感到浑身舒坦病全好了,这就叫大自然疗法吧。
日本宾馆的入住时间一般都是下午2、3点以后,所以把行李寄存在宾馆我们就到奈良公园游览。在各家攻略里提到奈良公园都会提及鹿,各种萌态各种品性已经成为奈良的标志,而它们不愁吃喝,懒散的卧在路边等著游人喂食,不由想起“诗经”里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幅人与自然的美好画面,只是现在它们吃的已经不是蒿草而是人工制作的鹿食。看着它们大快朵颐也引起我们的肚子咕咕作响,赶紧找地方喂饱肚子再说。

由于是旅游旺季又时值中午,家家饭店人满为患,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也顾不上价格高低挤了进去,点了两份日式的套餐就花了近3千日元,日本的所有消费都含税而且选单上价格和税收都明码标价,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套餐上桌,我由于饿了迫不及待地想揭开锅盖吃饭,这时服务员在一边连忙制止,把一个物件倒过来,原来是一个沙漏,服务员指指在烧的锅意思是沙漏完了锅里的饭才能吃。连烧饭都要计算时间这还真是日本人的风格,但没办法总不能吃生的吧,只好一边咽口水一边盯着沙漏,果然沙漏完了饭也好了。这是在日本的第一顿吃米饭,香糯可口,火候到家,日本人的精细、精确由此可见一斑。有趣的是那块豆腐居然能用筷子夹起而不烂,吃在嘴里异常滑爽。
酒足饭饱,浑身有力,走起。
首先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春日大社”,一路上日光透过绿树浓荫洒在排列两边石灯笼上更显斑驳,适逢第60次维修不少建筑披上了围网不得而入,好在本殿尚且开放500日元就可进入,比起国内的一些景点这个费用是低了不少。

这个鹿神无处不在。

世上寺庙里供的是菩萨,道观里供的是天尊,教堂里供的是耶稣,日本的神社独一份儿供的是神,各式各样的神有各式各样的作用,可以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祈求。就此打住不再妄言。
不知是逢什么节日春日大社里身着日本传统服饰的人不少,有些还是一家老小连家带口的来参拜神社。

出了春日大社沿路来到若草山下,据说山顶可以看到奈良全貌,山虽不高但这会儿有些腿软,想来大病初逾不能勉强,就沿着山脚向东大寺一路前行。

在二月堂上可以看到奈良市。

还有人为自己的新婚祈福

东大寺又称为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1998年作为古奈良的历史遗蹟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佛殿,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等我们到达时已近下午5点有些累,没有了进去的欲望,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就往宾馆走去,路上遇到一队学生,难道是秋游?

这是鹿的各种衍生品。

回到酒店行李已经进了房间,日本这点不错,不管是宾馆还是餐馆都不要小费。前台的一位年龄稍长的服务员能说点中文,但每说完一句话都要带上一句“谢谢”,有些像韩语的“思密达”,颇为有趣。这间宾馆有我们想住的和式房间,也是我们此行中最贵的一间,要1千多人民币一晚,有些奢侈,主要想体验一下睡榻榻米的感觉。

洗浴用品居然是资生堂的。

这和式的房间大约有近20平方米,进门一个玄关可以脱鞋,卫生间在门口,不到2平方米,但设计的十分精巧,洗手池最多盛3捧水,智慧马桶控制键安置在墙上,滑轨门开启就贴在墙上不占地方,真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开启拉门就是起居室有十多个平方米,再向里就是盥洗室,干溼分开,浴室里是传统的日式木桶浴缸,洗浴用品居然是名牌。榻榻米都是席地而坐,对于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无异于是一种折磨,坐也不是,跪也不是,腿又盘不起来,虽然有一把椅子却没有腿,靠着也不舒服,只好躺着。花钱找罪受,这就是体验的代价,我对日本老人的柔韧性顿生敬佩。晚上有专人来铺床,实际就是打地铺,睡上去也挺舒服。奈良名产柿叶寿司就绿茶别有风味,但是当晚餐却填不饱肚子,只好到便利店买了一堆吃的算是填补一下亏欠。

第四天奈良—–京都

11月17日,因为要赶到京都,第二天早起,七点半到餐厅,当时登记入住服务员就问我们早上就餐时间,我当时还纳闷难道吃早餐还要预约?到餐厅才知道是日式料理每人一套都是现场烧制,大小碗盘摆了一桌有凉热荤素十多种,材料新鲜,切割讲究,摆放艺术,器具精良,完全是一种视觉享受,口味清淡且爽口,做到了“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谐统一。品种虽多量不大,正好吃饱决不浪费。这是我们在日本唯一含早餐的宾馆,多花点钱值。

虽然只住了一晚,奈良确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街道整洁干净,不宽的道路两边每一户都有一个不大的院落,里面绿植荫荫,都经过仔细的修剪,整个街道就像一个盆景展览。

这是在奈良近铁站遇到的一群孩子,可能是幼儿园的郊游活动,在11月份的早晨我们都穿着带抓绒的冲锋服,可这些孩子却是短衣短裤,看来日本人不怕冷是从小练出来的。但那老师为什么长衣长裤?让人愤愤不平!

来到京都天公不作美下起小雨,在近铁上看到日本人人手一把长柄伞,有点像当年英国绅士的派头,在折叠伞大行其道的当代很让人不解,女儿在朋友圈里问了一圈,最有趣的解答是日本人喜好剑道,拿着长柄伞就像拿着剑,随时准备战斗。专门请教了帮助我看病的导游,得到的解释是长柄伞水从伞尖直接流到地面,公共场合不容易滴到别人身上,而且台风天长柄伞也比折叠伞牢靠,这下是长知识了。折叠伞就成为外国人的标志。
照例京都的宾馆也要到下午3点才能入住,枫叶季京都的许多景点都开放夜晚观赏枫叶,所以做攻略时就确定晚上到清水寺。和女儿商量吃过午饭就到伏见稻荷大社,这就是自由行的好处随时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行程。到达伏见稻荷大社雨势渐大,我带了把折叠伞,女儿干脆到便利店买了把长柄伞充起日本人。
伏见稻荷大社也是神社,最大的特色是“千本鸟居”,数千座朱红色鸟居从山下延山势直达山顶巍巍壮观,鸟居有些像中国的牌坊,牌坊多是青灰色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而这里的鸟居却漆成了使人愉悦的红色。大门外有一石雕开始以为是狗,后来才知道是狐狸,就像春日大社鹿一样狐狸是伏见稻荷大神的使者。稻荷大神是掌管生意是否昌盛的神,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鸟居上会刻有各大商社的名字。雨越下越大,我们沿着鸟居通道艰难地爬到半山腰,俯瞰烟雨朦胧的京都后就下山,回宾馆准备晚上的行程。

难怪有人说在景点穿和服的不一定都是日本人,按照长柄伞理论,这二位就不是。

回到酒店稍事休息就起身赶公交,因为清水寺没有地铁到达。第一次在坐日本的公交,虽然攻略上有关于日本公交的介绍,但心里还是打鼓,怎么才能知道是否到站呢?到车上才发现,在车前方有一个大萤幕上面不断显示即将到达和下面两站的站名,日本的公交车与我国前门上车不同,是后门上前门下,我们是上车刷卡交钱,他们是下车刷卡交钱,从我们出发站到清水寺230日元,所以我们准备了不少钢镚儿,到站往进钱口一倒就会显示出你交的钱数。
清水寺位于京都东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于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后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四周绿树环抱,春季时樱花烂漫,是京都的赏樱名所之一,秋季时红枫飒爽,又是赏枫胜地。我们到达清水寺车站大雨如注但来看枫叶的人还是不少,随着人流来到寺前。夜晚观赏枫叶与白天大不同,在橙色的灯光里所有的树叶都泛出暖色调,即使还未全红的枫叶也被染红了。沿着指定的路线一路前行,在几处经典镜头的拍摄地点有专人引导,不允许使用三脚架,限时停留,拍完就走。我们只好依规而行不指望出片子了。

大雨淋头只能走马观花,让人多少有些遗憾,回到宾馆裤子和鞋子都可以挤出水来,赶紧收拾后和女儿商定第二天把行程放的宽松些。

第五天 京都

11月18日,早上,一缕阳光划开稻荷山顶的阴云,照亮了京都古城,我把相机捆在宾馆的窗台上拍了一段延时片子(可以在头图点选观看,由于条件所限拍的一般)。我们站在宾馆的门外,深深吸了口雨后清新的空气,开始了一天的行程。由于安排的景点只有公交可以到达,算起来购买公交卡比较合算,日本的不少城市为了方便游客都推出了不同时长的公交卡,有一天、两天、三天等可以无限次乘坐公交车,在地铁和公交站点以及宾馆都有销售,我们就在宾馆的前台买了一日卡,500日元一张只要坐三次车已经赚了。第一次下车打卡,再乘车下车时向驾驶员出示一下就行了。

日本的公交车和出租车驾驶员很多都是老年人。

上图右边的绿色口是京都巴士一日券的打卡口,右边的紫色为换零钱的口,如果你上车没有零钱可以现场换。下图为京都一日巴士券

今天的行程是从三十三间堂开始。该堂进深17米,南北长120米,是日本最长的殿堂。堂内有柱子34根,将殿堂隔成33间,故得名。堂正中供有一尊巨大的木造11面千手千眼观音坐像,高约3.3米,左右两侧各有500尊高约1.7米的金色观音立像。主佛后面及走廊两端有木造28部天神像和风、雷等神立像。门票600日元,游客入内参观要脱鞋。可惜堂内不许拍照,只能在庭院里拍几张。

从三十三间堂出来天又下起小雨,下一站是花见小路,到站后发现近前就是八阪神社,于是就拐了进去,神社不大,中间一座建筑了挂满灯笼,估计晚上亮了灯要好看些,神社后面有一座小山倒是颇有仙气。

出了八阪神社沿路来到花见小路,坊间盛传此处可以看到真正的艺妓,估计到此的游客多是为此目的,我们也不例外。小路不小,比起南京高淳的老街要宽些,长约千米,两边都是典型的日式建筑,现基本都改成了酒座和日本料理餐厅,也有一些买糕点和工艺品的店铺,一直走到深处还没有看到艺妓,擦身而过倒是一批批身着和服的老乡。和女儿买了几个巨大的泡芙站在廊下吃着,突然几个大妈拿手机一路狂奔,嘴里叫着艺妓艺妓,我才发现在不远的地方停著一辆出租车,有一个身穿和服的女子正准备上车,与身穿和服的老乡不同的是,她画了很浓的妆连脖子都涂着白粉,她上车后车子并未开动好像还在等人,可惜等我发现时,一个打着伞的艺妓已从我身边转过去上了车,只拍了个侧影。

这可是地到的日本人都拿着长柄伞,镜头感还不错。

这个不用讲了,看伞识人,是两眼泪汪汪的老乡。

已到午饭时间,但看这店门前排到的人群实在没有耐心等下去,好在几个泡芙填了肚子,决定到二年阪、三年阪再吃饭。沿着花见小路尽头的小道,经过石塀小路来到二年阪,三年阪,这里具有京都独特风情的坡道被列入了日本“重要传统的建造物群保护地区”。 由下而上的石阪路两侧充满古老风韵的日式建筑,有许多和风浓郁的土特产商店。我们在三年阪的一家饭店吃了一碗面,女儿亟不可待地跑到商店去给朋友选购礼品,我则转到一家酱菜店,日本的醃制的小菜很出名,味道清淡爽口,无论是料理还是家常菜都不可或缺,我在店里看到一种紫色的酱瓜问之才知道是茄子。回国前我在便利店买了几款小菜带回家颇受欢迎。

这是拉车的小哥在吃午饭

看到熟人了

从二年阪、三年阪出来,看看时间尚早,久闻哲学之道的红叶闻名,于是坐车前往。哲学之道因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太郎经常来此散歩,思索人生哲理而得名,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石砌小径。春天时,路旁“关雪樱”盛开,形成一条樱花隧道,花谢时花瓣散落水面,别具另一种风情。我们来时已是深秋,小道没有了春天的繁花似锦,两边的红叶在烟雨朦胧中却更显色浓。我想那秋天的红叶一定就是春天樱花的来世今生,每年一个轮回,无论何时都给人们留下美的记忆。人亦如此,穷其一生虽不至一定功成名就,但至少应给亲友家人留下些美好的回忆。

晚上来到宾馆周边寻找吃的地方,在一个百货商店的地下发现了一个烧烤店,爷儿俩点了大阪烧饱餐一顿。

第六天 京都

11月19日,今天是京都之行的重头戏上岚山,岚山是京都著名风景区,也是京都有名的赏枫之地,有“京都第一名胜”之称。山高375米。东北面是嵯峨野,东面与大泽、广泽和宇多野相接,西面有小仓山,著名的大堰川蜿蜒流经其北。其上游的保津川,峡谷深邃,水流湍急,景色别致。下游有长达154米的渡月桥连线两岸,桥畔有龟山公园,周恩来总理的诗碑就在公园内,这也是我岚山之行的目的之一。一大早便动身,因为事先没有预定小火车的票,只有提前到小火车站去碰碰运气,看看是否能买到只在现场卖的5号敞篷车厢的票,等我们提前近一个小时到达龟冈车站时,门口已排了近20多人,我们早有人比我们更早,8点半开始售票排到我们只有站票了,还要了620日元一张。站在月台远眺岚山,细雨中,烟雾缭绕,若隐若现,恰似周总理当年题诗的意境。9点35分开车,站在小火车的敞篷车厢里两边红色的枫叶伸手可触,仿佛开进了枫的隧道,峡谷中的保津川上顺流而下的游船,隐约相见。

我们在岚山站下车经过著名的岚山竹林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天龙寺,天龙寺先为后嵯峨天皇的离宫,1339年被改成为禅寺。寺内的庭园借龟山和岚山之景,将贵族文化的优雅和禅宗的玄妙融为一体。时值深秋,寺内红叶正浓,寺内的池塘边假山枫树环绕,方丈楠庭前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的枯山水禅意十足。坐在庭前悠然想起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了天龙寺,已近中午,在有点象大排档的地方吃了午饭,稍事休息就来到龟山公园寻找周总理诗碑。1919年4月5日,留学日本的周恩来游览岚山时,写下了《雨中岚山》这首诗,他借景生情,抒发了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有识之士、部分日中友好团体发起筹建周恩来诗碑的倡议,以纪念他为中日友好事业呕心沥血的伟绩,周总理的诗是由廖承志先生书写,建成后,邓颖超同志还曾亲赴日本,为诗碑落成揭幕。在得知我要到日本并游岚山时,年逾90的老母亲就嘱咐我一定要去看看周总理的诗碑,并拍张照片带给她。按照她的要求我找到了诗碑拍了照片,并与诗碑合影留念。

雨中岚山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
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
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
绕石照人
潇潇雨 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
愈见娇妍
人间的永珍真理
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真愈觉娇妍

离开岚山时间尚早,与女儿来到世界文化遗产的金阁寺游览,金阁寺的正式名称其实是鹿苑寺,由于寺核心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是以金箔装饰,因此得到金阁寺的暱称。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在他的代表作“金阁寺”中有这样的描写“我站在镜湖的此侧,金阁隔池相望,摇摇欲坠的夕阳在其正面洒满余晖。漱清亭在对岸左侧半隐半现。青萍和水草点点漂浮的池面,映出金阁精致工丽的姿影,看上去愈发完美。夕阳将水面上的折光投在各层飞簷的内侧。较之周围的亮度,飞簷内侧的折光更加炫目耀眼,宛如夸张运用远近法的绘画,使金阁给人居高临下甚至不无压抑之感。”可惜那天是阴雨天,无法感受大师的心情。远处的舍利殿虽没有阳光的照射,但依旧金碧辉煌。舍利殿的一楼是延续了平安时代的贵族建筑风格,二楼是镰仓时期的武士建筑风格,三楼则为中国唐朝风格的禅宗佛殿建筑风格,宝塔状的结构的顶端有只象征吉祥的金凤凰装饰。我们所看到的舍利殿是1955年时依照原样重新修复建造的,1987年全殿外壁的金箔装饰皆全面换新,成为目前的状态。金阁寺占地面积不大,转一圈大约半个小时。

日本很多景区里都要这种路牌,你只要按照此牌前行就一定能把主要景点玩到。

跑了一天也很疲惫,又是在京都的最后一天,决定好好犒劳自己。日本的牛肉很有名,女儿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一家烤肉店,但要提前预约,我们干脆在店开门前赶到订了座位。转了一圈,店里已坐了不少吃客。我们凭感觉点了几种牛肉。其中有一碗牛肉用生鸡蛋泡著,我们拿来烤制时被服务业制止了,看着他们的比划才知道那是生吃的,当时有点犹豫怕生吃了会闹肚子,可服务员一再保证他们的牛肉是经过检验保证质量,我们才大著胆子品尝起来,果然入口既化回味无穷。这一顿花了4000多日元,算是在日本最奢侈的一顿饭。

第七天京都—–大阪

11月20日,告别了游历了三天的京都,起了个大早乘火车返回大阪,到达住宿的大阪城广场宾馆,把行李寄放在前台就开始一天的采购之旅。中国人到日本旅游购物已经创造了“爆买”的名词,我们也不能免俗,有朋友所托,有老伴所命,有自己所需,少不了劳尔筋骨。
先从黑门市场走起,市场对面有一家专门销售摄影器材的中古店,走前曾在网上了解过日本二手摄影器材的情况,都说价格较国内要便宜且质量有保障,值得一淘,因此列入行程。日本的所谓中古店就是二手或者是过气产品的商店,也是游客喜欢淘宝的地方。这家中古店面积不大转了一圈没看到想要的镜头,店员倒是很客气,我把存在手机里的镜头照片给他一一看过,他又上下翻找了一会儿摇摇头表示没货,我看了一下其他镜头的价格并未象网上说的便宜多少也就作罢了。
黑门市场说起来就是一个副食品市场,慕名而来主要是有各类海鲜而且价格便宜,可以现做现吃。在一个摊位我们点了大虾、鳗鱼,师傅现场烤制再刷上特制的酱料口味鲜美。

因为有优惠券我们来到位于心斋桥的日本最大型的连锁便利店和折扣店“唐吉诃德”,该店开设了免税店可以刷银联卡,是游客采购圣地。在里面转了近一个小时买了一堆东西,双手拎满。转战心斋桥,这里是大阪最大的购物区,店铺鳞次栉比让人看花眼,有多少钱都能丢进去。即使我们目标明确还是在里面泡了两个多小时。扛着大包小包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宾馆,逛商店真比逛景点累多了。

计划晚上到梅田蓝天大厦拍大阪夜景,在宾馆休息了一个小时就又踏上了地铁,已经在日本地下穿梭多日,靠着手机导航基本可以来去自由,更何况一些地铁车厢里的站点显示牌除日文、英文、韩文已加入了中文。轨道交通在日本大都市里四通八达,已经成为快捷的标志,以至于日本汽车销量年年下降,奔波与两地的上班族更是把它当作生活拼图的组成部分,他们在车上有的看书,有的在手提电脑上快速地敲击著,一到站就汇入匆匆前行的人流中,有的人则用百米冲刺的速度一路狂奔去转车。有一点值得点赞的是,即使座位空着他们也会把自己的大包小包抱在胸前绝不占空位,要在国内空位早就变展台了。快到站时发现隔壁车厢内饰的颜色与众不同是粉红色,乘客都是女性,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女性专用车厢,下车果然看到车厢的门边挂著女性专用的牌子。

到达蓝天大厦正赶上日落,夕阳辉映下,远处的海湾泛起金波粼粼。当我看到平台上一架架竖立的三脚架真把肠子都悔青了,谁让我自以为是的认为此地不许用三脚架呢!悔之晚矣!太阳落入大海,鸟瞰大阪城灯光璀璨,车灯在街道上拉出的光绘使大阪充满了生机。等一切汇入夜,平台上铺设的荧光石地面,星光点点有种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意境,让人衷心感谢设计者的匠心,此时此景虽然秋风凛冽却不忍离去。

从蓝天大厦下来准备回宾馆,在梅田地铁站发现一个书店就进去看看,时间已近晚9点,书店里还有不少人,收银台前居然排起来长队,早就听说日本人爱看书,百闻不如一见,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传媒介质多样化的当今社会,看纸质书籍往往被当作老八股,而日本人却能坚持下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也是弹丸岛国的日本成为当今第三大经济体的原因之一。让我们这些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来客为之汗颜,至少自己已有许久未嗅到书香,感受翻动书页的那份愉悦了。

第八天大阪—–上海—–南京

11月21日,因为担心前一天马里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机场会加强安检延误时间,早起就赶车去机场。再有就是还有近万日元现金未花完,带回国很快就贬值不如花完了事,只能在中午飞机起飞前在机场“爆买”了。到机场并未发现紧张气氛,由于去的早排在前面,办完了登机手续,回头才看到在排队的同胞里还真有人买了几个马桶盖。最近有统计中国游客2015年在日本花了800亿人民币,让“爆买”这样一个日本商家专门为中国游客创造的词汇,成为了日本年度词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游客在日人均消费额为28.38万日元(约合1.6万元人民币),比外国游客在日人均消费额多10万日元(约合5590元人民币),位居榜首。回到家女儿算了一下,我们连吃带住花了1.6万元人民币,(其中机票4000,住宿7200,交通850,门票400)虽然算不上“爆买”,但也计入那800亿里。
相遇总有说再见的时刻,当飞机跃上蓝天,透过玻璃看着渐行渐远的关西机场,心中荡起一丝涟漪。下午3点,飞机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望着机窗外淅淅沥沥的雨雾,记起八天前在大阪机场落地也是下著雨。八天时间很短,短的来不及细细品尝,短的容不得深入体味,在不久的一天我们一定还会再去。

终于可以搁笔了,一个月来,断断续续拉拉撒撒居然码了一万多字,大多是现场的情景和观感,也有回来后查询的相关资料,几十年来多半写得是官样文章,文字涩涩,很少象这次文思泉涌直书情怀。正如开头所说,写这篇东西完全是为了自己,通过相关资料的解读和思考,我对日本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文化是需要亲历的,这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人生在路上,我将翻开新的篇章。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