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本次行程所作的插画

行程:名古屋(岐阜,附赠“潭美”体验)——京都(美山町北)——冈山(直岛)——大阪(神户)
签证:按规定找旅行社代办
机票:HK express,一家香港廉航,返程对行李重量及件数有严格审查。三年前天晴却延误了好几个小时,有点心理阴影,不过这次准点。
酒店:全部在booking.com 预订
当地交通:在淘宝买了关西广域JR PASS,和几天通票,也可以买西瓜卡充值据说全国通用。

day1 香港——名古屋


再去一次日本的念头从三年前樱花行后不时在脑海闪现。十月初的东瀛,不是花季也没有秋色,但我想,正好可以静下心来欣赏上次没来得及看的东西。眼下,超强台风“潭美”步步逼近日本,刚刚经历过“山竹”摧枯拉朽的我时刻关心着天气,也做好行程受阻的预备。暗自庆幸著买了29号的机票,这天弱冷空气南下,熬过漫长酷暑的广州迎来期盼已久晴朗凉爽的天气,航空公司也没有发出任何延误或取消资讯。在香港待了一夜后,迫不及待要赶在“潭美”之前到达日本。
飞机上的安全带指示灯几乎一直亮着。
’“潭美,好劲。”空少指指窗外,如是说。他目光敏锐,捕捉每一个要上厕所的身影,让他们乖乖回座位上。
四个钟后,又在气流中颠簸了一段,安全降落在中部机场溼滑跑道上。不知是否台风之故,傍晚时分的机场有点冷清,一些中国出发稍晚到达的航班已取消。
虽说是第二次来日本,但面对火车站的售票机和站台,又迷惘起来,以至于搭错车两次。第一次是坐了非常慢的线路,四周也没有带行李的旅客,不知要猴年马月才晃悠到名古屋,于是下车,上了名铁岐阜急行列车,却发现没名古屋站,再下车等。不知名小站黑夜中万籁俱寂,凉风吹拂
,雨一会大一会小。

酒店离名铁名古屋站较近,风雨中可以走地下商场通道,在某个出口上来就是了。一进门,淡淡的木头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肺。大堂布置满有书卷气,房间有点儿小,不过设施什么都挺好,非常安静,全然不知外头风雨声。

day2 名古屋

上午天气还不错,雨止住了,出于某些原因,按原计划要换个酒店。拖着箱子走在周日的街道上,即将来临的狂风骤雨使城市更加安静,到处是休息的店铺,偶尔有拿着相机的游客。

空荡荡的海产市场

走了约莫十五分钟,来到要下榻的酒店——Lamplight Books Hotel,大堂如同图书馆,非常喜欢。check in时间未到,先寄存行李。名古屋这两整天,我打算去一趟岐阜,也不知台风具体哪天登陆,JR线会否停运,想看前台小哥打听一下,小哥英语不太好,但我总算明白今天交通可能受影响,于是安下心来在名古屋游荡。
名古屋实则没什么古屋,四处是现代大楼,天守阁上一趟已经看过几座,大同小异,况且名古屋城也是重建,便去了德川园。这座日式庭院在德川美术馆旁边,毁于二战,二十世纪初大规模整改后对外开放。

园里有许多日本红枫和银杏,待到深秋,必是观景好地。大锦鲤在清池中,睡莲下游弋,雨阵阵洒下,忽大忽小,天空时明时暗。

离开时雨势忽然加大,恰好路过有中餐馆,躲雨顺便吃午饭。

在树下避雨,非常胆小的流浪猫,有点可怜
在大曾根搭电车回名古屋站,强台风警示开始四处悬挂,JR线、新干线即将停运,商场纷纷打烊,四点多街道上全是急急忙忙的归家人潮,连星巴克也准备关门,只有麦当劳开着,就进去歇脚。天越发阴沉,风在加劲,云在快速移动,我竟然有点期待这次体验。

于风中打道回府,酒店附近有便利店仍营业,买了些吃的作晚餐。

酒店贴出各种语言的通告,不过中文好像有点错误,哈哈。

这个酒店的房间也不错,不过窗帘有点薄,阳台朝东,晴天的话直接晒醒。

房间里的画册,有点像漂流本,每个插画师一幅作品。

晚上忽然听到很响的类似警报声音,四处看后发现是手机传来的,第一次收到这样的警报,日本对自然灾害应对可以说是非常成熟了。在酒店大堂靠窗的座位看外面狂风骤雨,想起半个多月前在20多楼家中听着“山竹”的放肆呼啸门窗紧闭。这一晚,还有朋友正在高山市旅行,彼此都在忐忑中,思想明天的行程。然而将近睡眠时分,窗外却开始安静。

day3 名古屋-岐阜

预报“潭美”是深夜至凌晨穿过名古屋直奔东京,半夜醒来,静听,万籁俱寂,忽然有点失望。至天亮,睁眼,阳光普照,蓝天白云,街道也不见残枝落叶,积水也几乎没有。风吹动行人衣衫,昨日冷清的路都全是正装来往的上班族。强劲的“潭美”瞬间烟消云散。

酒店cafe的早餐,很西式。

这条twitter上有一条日本热门话题,叫“台风一过”,网友纷纷晒书丽日蓝天。曾担心风雨会损坏铁路设施,耽误行程,真是多虑了。

忽然想去郡上八幡,赶到汽车站被告知只有下午的车,只好按原计划岐阜市一日游。再次搭错火车,摇晃到某个站,看见站台对面停著一列急行车,慌忙换乘。岐阜老城区离火车站有40多分钟步行路程,google地图上搜不到巴士,只好打出租。从名铁名古屋到岐阜的火车,为550日元一人,在岐阜市区打15分钟车,超过1000日元,吓得我们回程走路,却发现路上全是去岐阜站的巴士,此乃后话。按照攻略指引,先来到山脚的公园,此处有缆车登山,票价不菲,却步。往长良川方向走,便是有木屋的Kawara Machi,算不上多古旧,但美观、安静,加上风和日丽,游客稀少,甚惬意。不过这种日本传统建筑,无论营业抑或休息,总闭着门,窗户也看不进里头,欲光顾,不得不先探头探脑再试着进入。

长良川今天也没有鸬鹚捕鱼的节目,鸬鹚们都在河边吹风,吃过饭后便返程。日本一些街道,虽不是著名景区,但刹那间会让人仿佛置身于漫画和动画当中。

就这么走着,半路又进了间吃茶室,选单全部看不懂,除了其中一样有个“茶”字,要了,原来是冻乌龙茶,发音跟中文相似。这种茶室一般由大叔经营,可抽菸,薰得受不了,喝完赶紧上路。回到名铁名古屋,在JR Tower Hall又逛又吃,看到头晕,好东西太多,想把整个日本装进行李带回家。夜色中回酒店,在名古屋的最后一晚,才让我真见识到了这城市的活力。生活恢复正常,四处是明亮的灯牌、广告与大楼。

day4 名古屋——京都

住宿的地方离四条大宫站挺近的,在京都站也有几路车可以乘坐。房子在内街,很安静,老板是位热情大叔,房间有厨房,还有洗衣机!洗完挂在淋浴间,关上门就可以调温调时间烘干。
第二次来京都,是想在淡季,再认真品味古蹟与旧街。流连在那些黑褐色木房子,白底黑色书法招牌中,巴不得搬来一张板凳,躲在无人的角落里写生。热闹街区里仍旧四处是人,身穿鲜艳和服的多半是游客。高台寺附近,有间网红星巴克,藏在百年老屋中,进去转了一圈,非久留之地,老建筑光线昏暗,空间狭窄,人太多太拥挤。没了兴致,另择一间不起眼的吃茶室,为了画速写,忍受了一个小时老伯的吞云吐雾。

三年前碰上雨天,狼狈不堪,这次终于看到京都的蓝天。吃茶室里静静放著从古典交响到英文旧曲的纯音乐,没有别的客人,一墙之隔,断绝了外头的热闹,不知道阿伯孤独不。但日本不就是这样吗,独自面对寂寞,无论享受或抗拒。
从高台寺走回四条大宫,有好一段距离,路灯昏暗,行人稀少,但并不担心安全,途中还光顾了一间中餐馆,老板是香港人,年轻时来日本,又在美国开过店,还是回到日本。人很好,也健谈。

day5 京都——美山町北

临行前,朋友推荐了美山这个地方,距离京都府不很远,地属南丹市,交通不太方便,没有火车。南丹这区乡村特色是房屋上据说为了保温而建的巨大茅草顶。交通是在京都站information咨询的,碰上有说中文的工作人员,她说有两种方法到达。一是在网上预订每天一班的美山周游巴士,相当于团队但没有导游,好处是包括酒之馆等几个点都可以看完,需自行坐JR线到圆部乘坐。

单张可在问讯处索取。我们没有预订,因为觉得时间不自由。另一种方法,是自己坐JR,方法如下图,但是我们在京都没有找到去日吉的车,而是在园部转车。不得不说小火车的司机大叔人太好,因为语言不通,特意走出来到车厢里为我们作指引。

在日吉有巴士去美山町北,车站就在JR站前,接驳很方便。巴士在山路上绕来绕去,车上连我们才四个人,约莫一个小时终于来到美山自然文化村。村庄不大,从公路可以一览无遗。有几间民宿和咖啡馆、餐厅,自驾的话可以住上小住,逛逛周边景点。今天餐室只开了一间,游客不算很多,午后便更清净了。

开满格桑花的小径,走上去是一间民宿。

候车亭,里面干净,还有坐垫

烈日高悬,村里没什么树荫,幸亏是秋高气爽。这是我第一次游日本乡间,坐在cafe榻榻米上品尝点心,嗑口抹茶,阳光下,几位长者坐在门前坐垫上小声聊天,气氛静谧祥和,我仿佛走进某部电影或动画中,不由想象著各种情节、对白。

离开时的巴士,乘客仍寥寥无几。回京都的火车路过嵯峨岚山,心血来潮想故地重游。同样是打烊中的傍晚,电车站彩灯柱廊仍旧浪漫,音乐盒般叮咚响的歌声还在轻奏,只是天气更温暖。渡月桥的一边,尚在修补“飞燕”留下的痕迹。

两次来岚山,都碰上傍晚,商店准时收工,四处觅食,又来到这家店。

day6 京都——冈山

之前已经去过后乐园和冈山城,这趟再来,目的是明天直到一日游,既然冈山已看过,今天就在京都多待会儿。即便不去任何景点,仅是在错综复杂的内街里乱逛,也很陶醉。精品咖啡连锁blue bottle亚洲内据说只日本有店,特意光顾京都这家,所有店铺来到这里,都不得不改头换脸,或是招牌颜色低调,或是装修也入乡随俗。咖啡店靠近京都美术馆,离南禅寺较近,建筑由仓库改造,变成古色古香的雅致木房。

日本建筑、景观空间改造或建造,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说是源于我国,早已自成一格,独有的东方美学,为世界认同,建筑界也人才济济,享誉全球,此后直岛行,给了我更深的感受。其实两趟日本之旅,早深有感触。再说blue bottle,咖啡很纯粹,正如它标志那么简洁舒服,没有新增过多香料。
之后又在东急hands买了些零碎物品。

贵重的手作也买不起,就在东急入了这个人民币一百多的陶杯。每只都独一无二,有不同釉彩、窑变,木盒里面的纸片有关于此系列的艺术家简介。

随意地走,无论新房旧房,都颇具韵味,松树、木门,竹围墙,看似无意,却营造出质朴的美感。

下午,回旅馆取行李,与大叔微笑道别,他还赠送我们小小纪念品,遗憾我们没有准备好回礼。京都站很大,我们出示关西广域JR PASS入站,到新干线区域又有一个闸口,这里不能只用PASS坐车,工作人员示意要到柜台办理,我嫌排队慢,直接在机器上买了6000多日元一人到冈山的票。过闸机时票被吞,工作人员前来帮忙取出,再次示意去柜台。经过几番沟通,柜台小哥让我们出示优惠票证,说我们的票买贵了,退回起码一半钱又重新出,显示到新大阪票。但我由此至终不明白,机器售卖的那张贵价票为何没法用。

经验告诉我,选择酒店还是离车站近方便得多,放下行李后,想去哪儿都方便。酒店大堂弥漫着的那股淡淡木头清香很醒脑。

day7 冈山——直岛

直岛是三年前的遗憾,当时樱井住宿的老板很热心地为我们查了交通,我们将去姬路,他说姬路往返直岛一天太费时。现在我交通基本依赖google地图,出错还算少。似乎姬路去直岛也蛮近。
天气预报又频繁出现台风讯息,第25号台风再虐冲绳,但不冲击关西及广岛,传闻中的雷雨大雨没有来临,好天气是去海岛的首要条件。从冈山坐巴士将近一小时到宇野,下车直走便见码头。忽见工作人员上前招呼,说去直岛的船马上开了,于是立即狂奔,售票阿姨也极配合快速找钱,我们只取了票就慌乱离开,还差点跑错隔壁去其他岛的船,水手在上面一个劲的挥手,慌忙回头,那个招呼的工作人员正拿着找的零钱冲向我们。边笑着边上船,感觉他们行为挺暖心的,也许是我习惯了冰冷。

冈山巴士座位后面,都有指引,看来去直岛的游客也不少。

还有怎样从车站去码头的地图,好贴心。

船好大,没什么人

连船身都“感染”上斑点啦

显眼的一只大南瓜

直岛原本是渔民居住的小岛,后来打渔生活渐渐式微,日本最大教育集团倍乐生公司进行艺术活化,最著名当属安藤忠雄的地中美术馆和草间弥生的斑点大南瓜。原有的村落加上后期改造,成为旅游热点,好些欧美游客拖着箱子就住在岛上,租个自行车游个两三天。在码头的问讯处,有村巴穿梭于各景点,而倍乐生艺术区里则有免费接驳中巴。

临海的一些艺术装置

斑点涂装的村巴。
在地中美术馆下了村巴,等候进场,门票固然不便宜。美术馆内不允许拍照,理由是会影响别人参观。展品不多,皆是较为当代的作品,多是与空间结合,光与影体验。单单安腾的设计,本身就是艺术,他的风格可谓弃绝一切装饰,日光照耀下,阴影棱角分明。唯一架上作品,当属莫奈油画,进展厅前需换拖鞋,这是我头一回如此神圣地看莫奈作品。三张大幅画作为其晚年所绘,用笔似是更急促。

地中美术馆cafe可以欣赏海景,风景可随便拍摄,但不能拍建筑。建筑主体最佳欣赏视觉,应该是俯视,只能从航拍图感受。
下一站是韩国艺术家李禹奂艺术馆,主要展示摄影作品,因时间缘故没有下车,直接到倍乐生House Museum。仍旧是清水混凝土风格,习惯欣赏具象造型艺术的观众可能会不太懂这里的装置作品,不过空间、景观设计仍值得一看。海边广场除了一些彩绘雕塑,还有著名地标——黄黑色斑点大南瓜,乃直岛必打卡之地。

游览完倍乐生区域,坐村巴到村子里,参观艺术家计划,几个被改造的老屋。快到闭门时间,只去了安腾博物馆,不大,也是他本人设计,展示了一些模型、手稿及施工现场,一些著名专案建造过程。

村里随拍

三分一博志作品,直岛大厅

这座不知是什么,也很新颖

黄昏时分返回码头,接触一天的建筑朝圣之旅,台风只是擦过,也刮起阵阵大风,此时有了几分凉意。

码头也是简洁设计

船上欣赏落日

day8 冈山——仓敷

再见,冈山

仓敷和冈山挨得很近,因为冈山的酒店只能住两晚,就订到仓敷来。这个名字今年夏天的关西暴雨中新闻中经常出现,似乎是重灾区,其实不然。

民宿在仓敷美观地区,临出发前被告知十点前不能入住的话要傍晚才有人。房东态度也和蔼,一楼很多漫画书。第四次住日式榻榻米旅馆,也许是最后一次,这种传统民宿一般没有独立卫浴,隔音不好,洗澡要到一楼公共浴室,有点不便当晚。台风掠过,老式窗户嘎嘎响,影响入睡。再者,年纪增大,老是坐地上腰痛。
于是先在车站寄存行李,前往美观地区。台风作用下,气温30多度如盛夏,风狠狠地刮,热浪阵阵袭来,。老城区看不到雨灾的损坏,游客也不像传闻般稀少。

美观地区,名副其实,处处是我喜欢的铺子、店面。这里的房子异于京都,墙身有很多“格子”,窗户有木栅。备前烧和帆布是特产,作坊和商店很多。

壮观的柏树

午后躲进林原十郎商店三楼cafe,点了冻饮,写生。

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

大原美术馆门前立著罗丹的铜雕《施洗约翰》。这几年美术馆泡多了,开始疲劳,从前看到鲁本斯、莫奈、罗丹,欣喜若狂,现在心里不免:又是鲁本斯,又印象派…需要缓一下。

day9 仓敷——大阪

仍炎热,一早离开民宿,搭乘新干线来到大阪。酒店在新大阪站附近,离市中心有段距离,胜在环境幽静,设施完美——有洗衣机和烘干装置。大阪是个吃和买的城市,三年前已逛过,不住市区也无所谓了。

为了购物,又卷入道顿堀人潮。相比上次的大雨,终于看到蓝天下的招牌。

心斋桥里一间吃龙虾汉堡的店,靠近道顿堀,人气不错,旁边没记错的话是吃抹茶的。肉很多也新鲜,推荐。

卖完东西,头也被汹涌人潮晃晕,好不容易在星巴克一个角落里找到位置歇息,从日落画到入夜。

蟹道乐门前买的凉菜,带回酒店吃,美味。

daty10大阪——神户

神户和大阪,都是花花碌碌的城市,车站周边,眼花缭乱的餐厅招牌中,大部分都是神户牛肉。作为一名非美食家,没打算去找正宗牛肉,临时看到一间客人也不少的,就进去吃了。午饭就两种套餐,没什么选择的。从前菜到甜点,一道道上。

总之,当做是一块不错的牛肉吃,就对了。

吃完牛肉拍拍街景
在神户的另一目的,是去J联赛球队神户胜利船专卖店。伊涅斯塔这赛季从巴塞罗那转会到此后,球队票房和周边创新高。

店面有点寒酸,跟欧洲豪门比起来确实差好远。之前去过在巴塞罗那和切尔西专卖,都设在主场外,但神户胜利船的却在一家商场内,面积小得多,且球衣都是印好了名字号码和广告全套售卖。伊涅斯塔的球衣被单独放在显眼处,比其他球员更贵,人民币900多,价格超过欧洲联赛球衣。至于做工,却不算精美,若非在门店,还以为是盗版。但既然千里迢迢而来,怎能空手而归。

神户胜利船还有另一位球星,德国前国脚波多尔斯基,现在据说还罗致了西班牙射手,伊涅斯塔队友大卫比利亚。
买好球衣,开始寻找blue bottle coffee,他们家豆子很香,大阪没有店,神户有一家。

刚好遇上日本三连休,周六日和周一,因此店里超多人。

咖啡店离神户港很近,天气晴好,适合散步。

一只截瘫柯基,靠轮椅也能好好过活。

神户的天空,可能当地人见惯了,我们却觉得甚美

日落前速涂一幅。

day11大阪——香港

出发之前,收到最大的喜讯,是关西空港全面恢复,被船撞坏的桥也通车了。后又迎来“潭美”,不免有点担惊受怕,然而一切如常。二次游东瀛,欢喜满足依然。相比于三年前的兴奋,这次缓缓而行,看到是别样的风景。

最后一个上午,三年后,在同一间cafe,等同一趟航班,坐几乎同样的位置,做同一件事。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