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就在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依旧,区域性地区甚至愈演愈烈。在美国的最后几个月,停课停工,居家避疫,每天盯着魔幻般增长的数字,看着外面一片死寂的街市与社群,不太相信这一切居然是真实发生。好不容易穿过抗议与暴乱(乔治弗洛伊德事件)的“战火”,搭上辗转回国的飞机,被关在10㎡不到的隔离小屋里,活出了一日三餐等投喂的动物园里动物的感觉。想想疫情前的岁月静好,真的是恍如隔世。世界上许多人的命运轨迹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彻底改变,世界格局恐怕也要深刻地为之一变,我们要面对的将是不确定因素骤增的未来。谁知道后疫情时代究竟会是怎么样的呢?至少在可预期的未来1-2年内,在疫苗与可靠的疗法问世前,人们恐怕不能再无拘无束的说走就走了,尤其是境外游。因此,这篇游记,就当是怀念美好旧时光吧——尽管这个西部“往事”仅仅过去了半年,原本根本不算久远,但现在实在是恍如隔世。

行程规划

时间:2019年感恩节(11.28)出发,共10天。
方式:飞到达拉斯-沃思堡机场,租车自驾。
摄影:由于懒,全程华为P30P拍摄。
行程:如下图,最右栏是住宿地。

路线:如下图;从红点处的达拉斯-沃思堡机场开始向东北去阿肯色州,然后折回西边的俄克拉荷马州,然后一路向南深入德克萨斯腹地、直至休斯顿,而后折返回西边的圣安东尼奥,最后一路北归,回到达拉斯-沃思堡机场。相当于走了个巨大的8字。全程里程2000多miles, 约3200 km,全部我一个人开下来。

选择这条线路的理由与逻辑:
人少;机票便宜;想吃牛肉;想体验一下较原汁原味的西部风情。
总游玩体验:
可谓完美达成了所有预期。不过时间稍紧,只能择各地精华而游,日均开车300+公里,需要一定的耐力。

温泉国家公园:百年前健康产业初窥

感恩节下午,我们飞抵达拉斯,机场提车,一秒都不耽误,就近钻进一家Whataburger,他家肥美多汁的牛肉搭配在美国算是极丰富的蔬菜,成就了一个我在美国吃过的最好吃的汉堡,感觉比shake shack, in & out都好吃。

当晚需要赶往阿肯色州的De Queen,途径德州东北部的小城Paris, 这个巴黎也有一个微缩的埃菲尔铁塔——牛仔版的,头上还俏皮地带了个巨大的牛仔帽。它的旁边还有个小而庄严的当地军人纪念园。

当夜悽风冷雨,下车看一小会埃菲尔铁塔,上车得好一阵子才能暖过身子来。道路越开越窄、越走越偏,隐隐的看到路边掠过一些种植园、养牛场,那种符合我想象的美国中部广袤农村的感觉扑面而来。赶到De Queen后,首先去了家当地的沃尔玛——不愧为沃尔玛总部所在地的阿肯色州,连这么小的镇子都有超大的沃尔玛门店,规模堪比其他州最大城市的“旗舰店”了。看了看包好的肥美火鸡,默默吞下口水,虽然才9点多,但店里店外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等著来黑五抢购的人了,我们看了看价格,似乎并没有非常美丽。

次日早走local去往Hot Spring NP. 雨后一切都是清新的,这段乡间小路开得极其惬意。到温泉停好车,对面就是一个温泉水的水龙头,这儿的泉水可以直饮,143°F(61°C)的温度相当合适,当地人拿大桶来接,还有俩人拿了很多啤酒瓶子来接,我简直怀疑他们是不是要用这水来酿啤酒了——稍后,我们真的喝到了温泉水酿的啤酒,这确是当地传统之一。我们也入乡随俗,拿大杯子接了温泉水大口大口喝起来,一股清甜的泉味扑鼻而来(扯吧),一股暖流直通胸腹,真是畅快。


氤氲的温泉冒着热气,我们沿着随处可见的泉眼向小山上的hiking trail走去,很快就到了一个小山顶的瞭望塔,即使不登塔,在山顶的观景处,依然可以极目远眺,领略这片广袤平原的开阔——天仍阴,否则视野应该会更好。

一路沿着溪水和泉水下山,碰到一处与刚才类似的接泉水的水龙头,只是这处是冷泉。山脚下,国家公园的牌子,就立在路边的泉眼附近。泉冒出的暖气,在这溼冷冬日中让人有阳光拂面的感觉,不要说人,就连好几条狗狗,也抻著身子,让热气蒸腾到他们的头和爪上,真是大自然的星级Spa!


温泉镇的主路上,有8家欧式的澡堂,均流传近百年,华丽考究,但现在仍作为澡堂营业的只有2家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来这洗澡的人很多,大家从美国各地乘火车专程赶来,希望这里的神水能治好他们的顽疾。到来不易,他们来到镇上先赁屋而居,隔三岔五的到这8家澡堂泡澡,闲暇时间光临镇子上吃喝玩乐的地方,是以这个地处阿肯色的偏远小镇,陆运、宾馆、餐饮、服务、戏剧等行业在当时都很发达。后来医学发达,这种养生模式渐渐失去了神祕性和必要性,昔日的风光渐渐不再。

以下这个澡堂,现任店主把它改造成用温泉水酿啤酒的工坊。噱头之下非饭点人也超多,我机灵的要求打包,回车里吃,三明治精致美味,当然还不能少了招牌啤酒,很多口味可选,我们完全不懂,只好乱选。持空酒瓶还可以回店免费续,可惜我们在这里停留时间太短,享受不到这个福利了。

以下就是仅剩的两家开业澡堂了。Buckstaff需要预约,都是私密小池,一对一服务,其实价格不算贵;而Quapaw是first come first serve, 还有大池,更为大众。

剩下的澡堂有几家不开门,有几家卖东西,还有一家是私人会所。

温泉国家公园的visitor center也在一家已被用作博物馆的澡堂里。宣传影片清晰介绍了18世纪随着铁路的开通这里的温泉逐渐热门的过程,以及泡澡的N道工序。

泡澡之前,女仆服侍更衣,并用烫好的毛巾敷面,帮助开启毛细血管。看介绍,在19世纪末,泡澡旺季,一名黑人女仆每天能赚到2-3美元,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收入了。

然后就冲,或者浴缸泡。

蒸桑拿的,头从洞里露出来。

Needle bath. 这个放在现在不稀奇,可原来100多年前的人们就已有此享受了。

各种水阀。

更衣室。

泡完澡还有很多花样。例如这些奇奇怪怪的机械-电疗法。在当时看来,应该很新奇先进。

还有专门的社交场所,分男宾女宾,各自换上合适的衣服,品茗阔论一番。

还有许多专供女士美容美发按摩的场所和器具展示。

还可以在这种按小时租赁的小屋中小睡一觉。

醒后,当时女士最流行的社交活动就是……写信。不明白为何不在家写好。

还有健身房,泡澡后如有余力还可以来锻炼肌肉。

在参观的最后,可以看到被玻璃罩保护得狠好的泉眼。

匆忙逛完这个小小国家公园的主要部分,赶往小石城。

小石城:无处不在的克林顿印迹

当晚冒着风雨,转了转小石城的河滨,可以看出河滨市场还是挺热闹繁华的。市场里面的空地还有一支业余的黑人乐团在训练,真是风雨无阻。

河滨公园里的雕塑,很有南方嬉皮风。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博物馆,他出生于小石城,他的生平事蹟中,大概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就是他折戟朝鲜的事情了,其实他经历了一战二战,一生战功彪炳,即使是从朝鲜战场回国去职,在旧金山华盛顿纽约的巡游依然是万人空巷,受到民众极高的敬意,他在国会演讲中那句著名的“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慢慢凋零),更是流传至今。

还上了一座铁桥。这铁桥建得,呃,极具工业味的冷冰。

城里还有有轨电车,给雨夜的城市增添了别样风情。

次日,我们首先来到Old State House,这座古老的政府建筑一度面临被卖,还是州妇女联合会出面保护了下来。

这些南方黑人妇女擅长制作的薄被,不仅可以盖,也可以用作客厅里的别致装饰。

这个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展品,当属阿肯色州历任州长夫人在州长就职典礼上的礼服。除了最早几任州长夫人的礼服由于年代久远无法收藏,绝大多数的州第一夫人都把她们的礼服捐赠给了博物馆,这已形成了一项传统。当中最受瞩目的,自然是后来成为美国第一夫人、国务卿、总统候选人的希拉里·克林顿的物件。

这是她竞选总统的宣传物,野心勃勃的。

历任州长就职典礼上使用的瓷器。

下面就来看看这些风格各异的礼服吧!

这位在典礼前脚受伤,只好礼服+阿迪运动鞋。

还有该州民权运动的展览。

二战以来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

阿肯色州的电影工业也很发达,这以前真不知道。

该州历次选美比赛的部分礼服陈列。

美国总统卸任后的传统之一,就是自行筹建一个图书馆,通常在家乡,储存并展出其任期内的重要档案和物品。克林顿吸金能力强,他的图书馆也是总统图书馆中最大的,就在阿肯色河边的一座铁桥边(城区有好几座铁桥)。

博物馆外的萧瑟秋景,很有一种肃杀之美。

这是92、96年总统大选时克林顿的选情和竞选活动。

右侧的串珠链很有意思。

仿建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可以坐在不同的“官位”上过把瘾。

有任期内美国、全世界内政外交的各种大事记。

这里最令人惊叹的就是克林顿8年总统生涯中每一天的日程记录了,一个月就厚厚一本。看到8×12个这样的行程表,唯一感觉就是当总统真是个体力活啊!

这张巴以和平的历史性照片,和探路者登月车的照片,当时年纪尚小的我,都有深刻印象。

国宴女主人的礼服和餐桌布置。

还展示了八年总统任期中,克林顿收到的部分国礼,以及民众送给第一家庭的礼物。

《十四岁的芭蕾舞女》

第一猫Sock的画像比总统的还大、显得更精神。

Buddy the first dog, and Sock the first cat.

知道他喜欢吹,送给他的萨克斯风可真不少。

复活节彩蛋与寻蛋地图。

又是Chihuly风格的玻璃制品。

以下部分是另一个相对独立的展览,关于90年代生活的,真像进了时光隧道,好好追忆一下过去。

总统专车。

Gift shop里的冰箱贴。

离开小石城,城外的阿肯色河开阔壮美;夕阳下的树林,层林尽染;半路的不知名湖泊,静谧深邃。还有那未被拍下的如玉练般的山间公路,车很少,两小时的夜路中,看尽森林河湖、晚霞变幻,和璀璨银河。果然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Talimena景观公路: 爽到极致的驾驶体验

次日的重头戏便是Talimena景观路,我们越过壮美的山巅、幽森的峡谷,从阿肯色州来到放眼尽是牧场的俄克拉荷马州。这条路真是神仙般的驾驶体验,沿途有多处观景平台,实乃车企拍宣传片的好地方……

我们的普通小车都有了大片范。

走完这条景观路,我们就已经来到俄克拉荷马州了。一路上蓝天白云,田园牧场,心情都化作一段悠扬欢快的乐曲。

俄克拉荷马城的惊喜馈赠

直到看到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我才知道原来俄克拉荷马市附近还有个national stockyard, 果断决定加一个店,前去一探!Stock exchange都见过,livestock exchange却是第一次见。即使是周日下午,农民们开着长车源源不绝的运牛来到这个牛栏如棋盘、完全望不到边的超大牛市来,走在跨越牛栏的“天桥”上,真是开眼界。百年牛市,已使得Stockyard成为一座小城市的名字了,各种周边产业也很兴旺,例如,牛市旁就有斗牛表演场(Rodeo),和不少牛排店、牛皮具店、鞋店等等。

牛栏之上,有“天桥”,非常长,我们走了半小时还望不到尽头。那天风很大,在桥上走不稳,有种要被吹到牛栏的感觉。有看到牛仔赶牛入牛栏的场景。这里的牲畜交易,不是一只只的买卖,而是一栏栏的买卖。这样也好,无论去到哪里、结局如何,至少牛牛们始终都和熟悉的伙伴在一起。

牛市旁边的Cattlemen’s Steakhouse占尽天时地利,据说高居全美排名第六,却是白菜价。

进城。日落时分的Hefner湖光影变换,湖畔的灯塔矗立在寒风中,那温暖的灯光仿佛使得凛冽的风也有了一丝暖意。而且由于有了灯塔,明明是湖泊,也有了大海的味道。

入夜,回城。夜晚的Bricktown,节日气氛浓厚,还幸运坐到了运河的免费游船,听着船伕——一名退伍老兵,讲著这城市、这运河的老故事和周边建筑的介绍,真是惬意!开心!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在博物馆开门之前就来到了OKC国家纪念博物馆的外围——时间有限,我们没空参观里面了,但外面一定要看一下。这是为了纪念1995年4月19日联邦大楼爆炸案的168名死难者。这场911前美国本土遭受的最大的恐怖袭击,起因却有些无稽,具有一定反社会人格的凶犯要为被警方打死的邪教组织成员复仇。

左边,是168块墓碑,孩子的墓碑会小一些。这座联邦建筑内部还有员工的托儿所,19名儿童在大爆炸中丧生。平静的水面尽头的拱门上,刻着9:03,那是爆炸发生的时刻。

接下来,我们赶在10点国家牛仔与西部遗产博物馆开门之时赶到。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主题,整个博物馆看下来,也完全可以列入我看过诸多美国博物馆top 5了。进门买好票,就有一位看着非常和善的亚裔老奶奶——一问才知是76岁的越南裔,过来给我们讲解西部牛仔的简要历史,参观路线、要点,并再三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看出口附近的老风貌展览。

牛仔,其实就是受雇的职业牧牛人,风餐露宿,赶着牛群逐水草,多变的生活与西部的苍茫渐渐给这个群体镀上一层不羁的色彩,而这艰辛的生活被风靡一时的西部片英雄化、浪漫化了,令人心向往之。在这个博物馆里,关于牧马牧牛的一切资讯都能找到。

形形色色的马鞍、马鞭、马刺、马嚼子、马蹬子:

牛皮铺地、牛皮沙发,有点豪横(那短而硬的牛毛,手感是真不错呢)。

半旧的马靴,很有岁月的味道。

这些手工牛皮包用料很足,制作考究,非常非常重,单价是数千美元。

这个博物馆里还有大量反应牛仔日常生活的艺术作品。许多还是“牛仔艺术节”的获奖作品。

印第安人的编织物。这些包包,粗看以为是绳子或线编织,其实是小珠珠编织的,非常费工夫,之前在华盛顿、纽约的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都有见到许多。

西部片中的牛仔形象。

还有牛仔鞋、帽的展示间。不仅如此,套牛的绳子、甚至是牛栏的铁丝的扎法,每个细微的主题都有专题展览。可见馆藏的丰富、分类的细致。

再来一波马具展示。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牛仔形象复原。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有牛“仔”,还有牛女,女性牧牛也是好手。

逐水草而居之余,牛仔也会选择安定下来,开发自己的牧场。

摸了太多的牛皮毛,扎扎的牛毛,手感真好。

除了放牧,狩猎也是牛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如前述,斗牛竞技(Rodeo)也是牛仔生活娱乐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部分的展览里看了许多视讯,我感觉最有意思就是计时赛:甩出绳子套住牛头,把它放倒,并捆住四肢,快者胜。感觉牛真悲催,不仅要被吃,还要被玩。

Rodeo比赛胜者的奖杯。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处近似于电影布景的地方,这就是一进门那位老年志愿者提醒我们一定要参观的地方了。有一种来到影视城的感觉,随便咋拍都是西部大片。

这张牢房照真是……绝了

室内部分看完,不要忘了室外还有个不大的雕塑园。这两个雕塑作为这个馆最知名的两个标志之一,以他们自由而挺拔的身姿和精神,给我们的参观画上难忘的句号。

达拉斯的肯尼迪元素

离开俄克拉荷马(这个州给我的一个出乎意料的感觉,就是开车礼仪十足,很少超速、超车后自觉回到右侧车道,极少像加州似的老按喇叭),一路南行,进入广袤的德克萨斯。德州的第一站,达拉斯。这是肯尼迪遇刺之地,整个城市有许多肯尼迪的印记。

我们把车停在河边,步行过桥、进城。

Dealey Plaza 迪利广场. 这些树也是当年总统遇刺案的目击者吧!

Dallas Old Red Museum. 原来是法院,现在的达拉斯历史博物馆,多么古典精美的建筑!时间所限,我们没有进去。

肯尼迪纪念广场,设计为一个“开放的坟茔”的形式,其理念是:a place of quiet refuge, an enclosed place of thought and contemplation separated from the city around, but near the sky and earth.

这就是著名的Sixth Floor Museum 第六层博物馆,杀死肯尼迪的子弹就是从这里射出。原本这里是德州教科书仓库。杀手奥斯瓦尔德,前海军陆战队队员、曾旅居苏联3年并娶了个苏联妻子,此前并没有什么“干大事”的前兆。刺杀案前十几天,他进入教科书仓库从事临时工作,同事事后回忆,不认为他有什么异样。据信,案发当天,他背了条长长的法式面包进入仓库,以此掩护长枪。当然,这桩世纪悬案的真相,直到现在,也未能盖棺定论水落石出。子弹到底是来自一个枪手还是两个枪手?奥斯瓦尔德被捕后、受审前就被愤怒的民众当着电视直播给杀了,他的动机无法还原。为何有一个子弹穿透了肯尼迪总统和州长2个人并造成了二人多处受伤?这Single bullet理论是否足够严谨?这些争议之下,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一个民主党总统、年轻的政治明星,在共和党的德克萨斯中尤为反民主党的达拉斯,在1963年11月21日下午1点,遇刺身亡了。那个严重割裂的社会,即使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在外患方面有所缓解,而社会的许多伤痕,直到今天,也没有真正愈合。

共和党的达拉斯人有多反对肯尼迪?看看这个社会各界在报纸上刊出的“欢迎”广告就知道了。

神采飞扬的总统和第一夫人。这是他们刚离开达拉斯爱田机场、驶往市区时的影像。

就是在这里,以这堆书箱(都是原来的物件,摆放未曾改变)为掩护,3颗子弹从这扇窗户射出,1颗击中肯尼迪和康纳利州长(均不致命)、1颗打偏、1颗击中肯尼迪头部(致命)。

模拟子弹弹道。

马路上那个×,就是肯尼迪遇刺的地方。之后司机直接驾车驶往医院,时速高达200 MPH(300+km/h) ,但由于头骨已被当场击碎(杰奎琳还爬上汽车后盖拾起一块飞出的头骨)、脑浆流出,总统在医院宣告不治。

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在空军一号上宣誓就任总统。肯尼迪遇刺时,他也在车队中另一辆汽车里。他的毫发无伤,催生了一些阴谋论,说是他筹划的整个行动,后来提审疑犯前又唆使人把其打死。不过应该不足为信吧。

杀手奥斯瓦尔德被移交的过程,全国直播,忽然被一名达拉斯当地的商人,激动地开枪打死。

其实史实并不复杂,网上都可以找到相关资讯,但在这个第六层博物馆,你能看到许多原始的影像资料和事件的详细复原与分析,最重要的是,亲临其境感觉终归更真实震撼。来到达拉斯的话,还是推荐一去。

参观完第六层,我们接着去达拉斯艺术博物馆,这是途中见到的大眼睛,很真实的雕塑。

达拉斯艺术博物馆纵然比不上纽约芝加哥波士顿费城的一众博物馆,但我也还是要打卡一下的,它馆藏十分丰富,珍品也不少,绝对也算一座伟大的博物馆了。具体的作品就不逐一介绍了,懂的自然懂,反正经过一定欧美博物馆历练的人,至少19世纪法国印象派的那些代表人物的风格,应该都把握得八九不离十了。

馆藏的非洲、大洋洲、印第安人文物也是比较丰富的。

超爱这些极具生活气息的精美日本瓷器。

有一个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展馆,来自个人捐赠。这是一名名媛,年轻时做模特赚了很多钱,后来兴趣转向艺术品收藏。最终,在她身后,都捐了出来。

结束了博物馆的参观,我们去一家local的汉堡店大快朵颐,不同于快餐店,这样的汉堡店里可自选肉的熟度,感觉更考究一些。

走回桥的路上,看到了令我瞠目的鸟群,电线都被他们压弯了。

挥别达拉斯的夜景,驱车赶往休斯顿,基本都是这么一天一城的节奏,白天玩,晚上赶路,是太匆忙了些,但也没办法了。

休斯顿NASA太空中心

休斯顿无疑是个极具魅力的城市,但如果只能呆一天,唯一选择当然是Space Center!偌大的NASA Johnson Space Center,其间的道路是向公众开放的,大家都可以在里面开车转转,草坪里时不时还能看到牛、羊,而那一座座不太起眼的小楼,很可能就是昨天今天或明天创造奇蹟的地方。如同NASA在佛罗里达的发射中心以肯尼迪命名,休斯顿的太空中心则以他的继任者,林登·约翰逊总统命名,约翰逊基本延续了肯尼迪的太空政策。

进入NASA Space Center还是要买票的,网上买票,扫码进门,不用在现场排大队了。进门之后应尽快领取两趟tram的票,分别是阿波罗登月计划指挥中心和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然后利用等待时间完成展示中心的参观。展示中心陈列了一些宇航员的训练装置,还有各种制造飞行器的材料、成品、太空生活相关的物品,以及太空名人堂,等等,比较适合科普。此外还有些模拟体验专案。有个show绘声绘色的介绍了太空中吃喝拉撒的种种细节,例如尿液回收后净化为饮用水等等,值得看看。

重头戏之一,就是乘坐小火车去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指挥中心参观。当年阿波罗计划的发射地均位于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但指挥中心均位于休斯顿。这座外表并不出彩的建筑,见证了人类通往星辰大海的旅程中无上荣光的第一步,直到现在也还有NASA员工在此工作,因此,全程为guided tour,不许喧譁,不许乱走,全程要听指挥。

当年的控制室,一切仿佛就是电视直播中的老样子,仿佛还能听得见大家的激动与欢呼。

加载史册的阿波罗11号机组。

返回后,再坐上另一趟小火车,前往宇航员训练基地+载人运输空间实验室,和土星五号运载火箭仓参观。

下图中人们围着的那个锥形小东西是Orion登月计划的载人舱——猎户座太空舱,按目前计划,将于四五年后发射。

一派忙碌的实验场景。

火箭公园。露天展示的是水星-红石火箭运载火箭和阿波罗计划试验阶段的Little Joe II运载火箭。

巨巨巨大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待在一个巨巨巨大的仓库里。

在这里你能清楚的看出火箭的三级推进结构。

回到最初的展示厅,通过一个等比模型展示区,去往独立广场。

独立广场是个室外展示区,展示了由波音747改装的航天飞机搭载机NASA-905,搭载着独立号航天飞机的全尺寸模型的场景。注意,这里的航天飞机只是模型,美国也从没有独立号航天飞机服役,美国拥有的6架航天飞机分别是:企业号(实验用,未进入太空,现于纽约的“无畏号”海空博物馆展出),哥伦比亚号(2003年失事),挑战者号(1986年失事),发现号(现于华盛顿的Smithonian 航天航空博物馆展出),亚特兰蒂斯号(现于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展出),和奋进号(挑战者号继任者,由小学生命名,现于洛杉矶的加州科学中心展出)。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发射、水平降落的航空器,发射动力借助于火箭,降落则是以无动力滑翔的形式完成,因此,它自己不能飞,若要运输,只能靠一架经改装的波音747驮着它飞。这架NASA-905是美国2架航天飞机运输机之一。

航天飞机内部,还可以看很多细节。

不知不觉,一整天过去了,我们居然从开门逛到关门,还意犹未尽。不得不说美国众多的军事/航天航海主题的博物馆给出的资讯量都太“慷慨”了,展示与科普做得非常认真,绝不是给游客看个空壳子、糊弄人的。出来之后,直奔心心念唸的Taxes Roadhouse!!! 牛肉管够!

最后看一眼水墙公园——当然少不了被溅一身水,一路狂奔抵达很墨西哥的San Antonio.

圣安东尼奥:德克萨斯精神寻根

德州之所以独立之心不死,是因为人家确实有独立的资本。始于圣安东尼奥的Alamo要塞,德克萨斯的独立是一群野心勃勃的投机者、探险者通过与墨西哥的反独裁战争争取来的。赢得德克萨斯独立战争后,他们从墨西哥独立出来,就是德克萨斯共和国,后来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美国,那如果现在想独立出去,好像也没毛病


。作为德州解放与自由圣殿的Alamo,始终展示著德克萨斯的独立精神。这场战争简而言之就是200德克萨斯民兵 VS 3000墨西哥政府军,德克萨斯人流尽最后一滴血,尽管暂时未能守住Alamo要塞,却激发了更广泛的德克萨斯独立运动,Alamo战役仅仅1个月后,德克萨斯人就赶走了墨西哥军队、生擒墨西哥总统,赢得了独立。

这是一位日本僧侣歌颂Alamo战役以汉字作的诗!

意外捕获喵一枚,盘踞在fountain上舔水喝。

Alamo周围的街道,仿佛电影布景。

风情万种的圣安东尼奥River Walk. 走在水边是如此惬意,只愿一直徜徉下去。

河边购物中心,里面的食物选择之多,在美国是罕见的。

河边还有个La Villita Historic Arts Village,村如其名,很安宁,也很有风情。

这有一家做香氛蜡烛的店,手工制作,40年历史了,从这家小作坊做到五洲四海,他家的香味虽然很人工、很浓烈,但真是好闻,忍不住也买了点。

携著一缕芳香,继续漫步河边。这是整个旅程中最舒心的一段了。

软萌可爱的小鸭鸭

这里的同心锁还真是工业风啊!

沿河走得忘乎所以,路过几个教堂,信步走到著名的墨西哥市场。

浓烈的色彩,轻快的音乐,特色的工艺品,像极了《寻梦环游记》中的墨西哥市镇。其实加州圣地亚哥的Old Town也是这个调调,只是没有这里那么大。墨西哥的皮革制品质量不错,价格不贵,设计得都很有原住民风;还有瓷蔬菜串串,特别鲜亮接地气,当风铃挂,很别致。

各种辣酱和云呢拿酱。

离开圣安东尼奥,折返向北,路过德州首府奥斯丁,进城一转,德州Capitol也很气派嘛,和DC的国会没什么两样。

Dr. Pepper: 小众却不简单的可乐公司

尽管没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那么著名,Dr. Pepper的可乐应该算是德州名片之一吧,此前我就喝过他家一些口味的可乐,姜和各种奇奇怪怪的香料赋予它的辛辣味还挺醒神的。此次从圣安东尼奥到沃思堡路上,正好路过小城Waco, Dr. Pepper的起源地,这令我回忆起在亚特兰大可口可乐世界里喝可乐喝到撑的美妙记忆,虽然已查知Dr. Pepper博物馆并没有任喝可乐的福利,但也还是果断把这个博物馆安排上了。

不远处的小河,充满了冬日的萧瑟。

Dr. Pepper博物馆,不算很大。

里面讲述了一家街角药房如何从当地的自流泉开始,搞出苏打水,通过宣传它的治疗作用而获得了初步的声誉,进而通过药剂师的努力尝试(魔性调味),和得当的营销策略,达成了现在的成功——按照他们的营销策略,零售固然重要,餐厅却似乎更为重要。

100多年前,取自自流泉的矿物质水/苏打水,被冠以crazy water(神奇水)的名号,这个名字仿佛自带包治百病的功效。是不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对了,早期日去的温泉国家公园,也是这样被吹火的。

博物馆煞费苦心地收集了一百多岁的老瓶子和老的广告纸片,下图那个娃&狗的意思是狗狗抢了娃娃的神仙水,自己愉快地喝光了,娃娃就生气了……

开始往苏打水里加味道了,除了第一行,下面2行的味道都有点黑暗……

复刻了当年的街角药店

这个蜡像制作的老爷爷药剂师,会动一点点,并介绍最初是如何从药店一步步做出可乐的。

橱窗里的老物件

那个thirst aid station的广告很不错。

老机器

用来做可乐的spice,辣椒粉+八角+姜的可乐是什么味的?想想就爱了。

随着产品线的逐步增多,Dr. Pepper也收购并经营了一些其它的汽水品牌,如7up等。琳琅满目的产品线。

美国二战期间曾有一段时间全国禁酒,然后这些甜甜水的销量就大增。在那个时候Dr. Pepper开着这样的货车去一家家杂货店送货。

复古的杂货店。

接下来到了介绍Dr. Pepper前老总的功绩部分,大概是说他从一个普通业务员干起,不忽视细节,注意倾听每一个使用者和合作伙伴,终于把品牌做大做强的事情。有个细节真的很有意思,那种快餐店的自选饮料机,因为大多数为右利手,会习惯于随手取右边的饮料,他就把自家的可乐放在右侧,从而显著提升了销量。

最后可以看几条较为现代化的、模拟展示用的可乐生产线(可口可乐博物馆送给他们的),然后可以免费品尝一杯可乐。虽然只有一杯,但小哥现场混糖浆(我要了姜味的)和苏打水,糖浆的量给的很足,味道比外面浓烈。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show,“药剂师”现场依次给你尝纯苏打水、混了各种味道糖浆的奇怪可乐,例如,芹菜可乐。其实就是糖浆+苏打水,混一下,发挥想象,自制可乐不是梦。

沃思堡:牛牛与牛仔

喝完可乐,驶过辽阔的牧场(之前在德克萨斯州的穿行几乎都是夜晚,看不到一路风景),目之所及全是忘我吃草的牛群,没多久便来到了Fort Worth. 它与达拉斯算是双子城了,也是兴起于牛市,初入城时看到的路名就充分说明了它与牛的密切联络:Rodeo路,Stockyard路。城里的Rodeo也很多,我觉得不会有比沃思堡Rodeo场馆更多的美国城市了吧!但城市——至少我们走的那一片,干净而现代化,已经完全褪去了曾有的草腥味和牛马味了。沃思堡有很多棒棒哒博物馆,真要认真起来,一周也逛不完。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间走马观花的逛一逛了,那就是Kimbell Museum. Kimbell是工业大亨也是收藏家,博物馆是他的私人博物馆,是免费的。来这里不仅仅是要看里面的藏品,更要品建筑本身。作为建筑大师Louis Kahn最得意的作品,这个建筑我觉得,从功能上来讲,非常实用,分割槽非常明晰,外形怎么看起来有点像联排的棺材呢……对自己的脑洞感到无奈。

馆藏不算多,对于私人收藏而言,精品算不少了。志愿者很和善,看到你看得仔细,会主动前来与你介绍作品背后的轶事。

熟悉的风格,熟悉的作者。

欧洲油画中光影运用的典范。

这副牌桌上的4个人,表情各异,暗潮汹涌,实在是佳作。

钙华,看起来与博物馆墙面的材料类似?这么弄成小块还挺有艺术特质的。

当晚的最后一站:Water Garden,它分为动态水池、静态水池、喷泉、山和广场,加在一起其实很大,各水池间,水相通,而水和石的配合实在精妙!这看似简单实则负责的布置,把水不知切割成了多少股,置身其中,被不同流向的水包围着,甚至有点眩晕,这种感觉只看图片有点难体会。

最后一天,重头戏,沃思堡Stockyards! 因为下午要赶飞机,我们很早就来了,晨曦中的牛市,刚刚从沉睡中醒来。几乎还没有游人,正好让我们安安静静的欣赏它。

几处大门,都风情各异。街道两旁的店面还没有开,砖石路仿佛与牛马的蹄子天生搭配,空气中仍然弥漫着牲畜的味道,复古的氛围营造起来了。

工艺品小店,当然是极尽发掘牛仔题材,哪怕只能驻足窗前,都很有看头。

Rodeo stage. 一左一右两座雕像,都是Rodeo的经典动作,绳索套牛和抓牛角。

沃思堡的姐妹城市,中国的是贵阳。脑中一闪而过贵阳的花溪牛肉粉,也算是贵阳与牛相关的城市名片了,哈哈……

继续逛,离开主街,看到牛栏了。牛栏规模比OKC的小多了,而且,后面我们了解到,现代的牛马交易以网上交易为主,不再需要货主亲自带牛来牛市让买家相看了,因此这里的牛栏,大多空着,为数不多有“住客”的,看得出它们也是用于旅游目的。例如下图这小矮马,后面我们在游乐专案中有再碰到它。

沃思堡Stockyards有个引以为傲的传统,就是每天2次赶牛游行表演,所谓cattle drive, 全年无休。我们逛到了这些美丽牛牛演员的牛栏旁,看到他们的名字和证件照被列了出来,莫名喜感。后来看表演时,旁边一个小朋友拿着手机,对着这张名册,与街上游行的牛牛相认,超级认真。

这些牛牛果然是颜值高又傲娇,隔着围栏拍照,好几只竟然低吼著走上前,怕了怕了。

Hey!没认错的话你就是Brown Sugar吧?我最喜欢你的毛色啦!

……你要干嘛?!真没想到他那么弯而庞大的角,还挺灵活的,一瞪,一歪,一挑,我唯有秒怂。

以下这些不是牛演员了,但也挺漂亮的。

还有骑假牛的游乐设施,牛皮牛角是真的。

牛栏紧邻着火车站,这很好理解,以前货主都是坐火车运牛的。其实火车站的地下层也是牛栏,准备上车前,先把牛赶到火车站地下牛栏里,车来了就能零距离赶牛上车,节约时间。

再次见到这个Turntable的装置,可以与各方向的铁轨对接。

昔日的车站,我们刚逛时店还没开,后来渐渐开门了,我们买了点牛肉干,很不错。

马鬃编的手绳,爱不释手。

带有牛毛的牛皮包包。

牛皮剪出的德克萨斯州形状。

我们那天其实是幸运的赶上了Stockyards的big day:圣诞游行!十里八乡的村民开着皮卡,支起摊子,提供很多有意思的互动专案,其实他们并不向参与者收钱,反而还要拿出些小礼物鼓励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在他们,大概就是一项社群传统吧!市长,穿着燕尾服,携狗,拄手杖,亲自出来吆喝迎客。

犰狳!有2只,都是男娃,参与者可以跟在它们屁股后面吹气(但不能碰它),它们就会跑,先到终点的,可以奖励犰狳奶一小罐!

刚才见到的小矮马,出来营业啦!这是旋转真马啊!

旁边有个博物馆,介绍牛仔养牛驱牛的征程。

论一头牛身上有多少种肉。

直到现在,还有人活跃在驱牛赶草的路上,明星养牛人会登上荣誉榜。

博物馆旁还有各种养牛协会的办公室,挂著鼓励牛肉消费和讽刺挖苦素食主义的漫画。

两个重头戏,其一是牛仔枪秀,砰砰砰的,仿佛他们真的在shoot each other.

重头戏之二自然是cattle drive啦。表演前,市长讲话,算是为今天一整天的活动致意。非常激动高亢,非常可爱喜感。

然后,他们来了!他们迈著整齐的步伐走来了!多么威风凛凛的马,多么不可一世的牛!

随后,我们看了看一家带有一段铁路的大庄园。最后再吃一顿牛牛,吃得真是愧疚又享受呀!

坐上飞机,回到同为西部、但风格迥异的加州。尽管只是匆匆一瞥,但我真的喜欢这次旅行去过的每一处地方。阿肯色的宁静优美,俄克拉荷马与德克萨斯的辽阔粗犷,都是极致的美好。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