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澳门,娱,购,游都可以成为主题,而我4月8日的澳门之行,却选择了探寻徒步澳门的感觉。
在澳门好像没有晚了这一说,这个城市没有休眠的时间。第一天用完早餐已经是上午的十一点了。当作饭后散步就去购物了。购完物稍作休息,就从住地出发去徒步。由于没找到现成的线路指示,我就决定跟着感觉走。

下楼过人行天桥,经过驻澳部队营地后,前面有一座山,我把目标就锁定在这座山了。

看了路牌指示,可以肯定这条线路不错。

这是嘉谟圣母教堂,是1885年,为方便凼仔教徒的宗教活动而建,同时象征当年葡萄牙人来到凼仔。该教堂是凼仔唯一的天主教堂。

过了教堂就是葡人的老住宅,也称之为氹仔住宅博物馆,是五座一字排开的葡式民居建筑,主要展示20世纪初澳门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

绕过这些房屋就来到山脚,看到指引牌上写着,这座山名叫大潭山,是氹仔的最高的山,固然很好。

上山顶有多条线路,我选择了绕山最大圈的环线路。没登多久,氹仔的珍贵溼地和澳门机场,似乎就被在脚下了。

这块石头可以说是大潭山的宝贝了,也特别适合在澳门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可以做发财的梦,也有装碎梦的棺材。

当绕到山的另一面时,澳门的主要一些标志性建筑在远方展现。

港珠澳大桥也能隐约看见

再转个弯,就来了到最后一条上顶的台阶路

这里就是氹仔的最高点了。
从这里下撤一小段就来到了刚才走环线的起点,刚好绕山一圈。回到出发点一算时间,近三个小时。

第二天有个同伴也想体验一下,徒步澳门的感觉。
我们很庆幸的在陶陶居排上号,用了早茶稍作休息就出发了。

因为同伴是体验,所以先定的目的地是炮台,如果他感觉可以,就继续行进到东望洋灯塔。

在市政署前的广场进入前往炮台的道路

经过玫瑰堂,其正名为玫瑰圣母堂及圣多明我教堂,教堂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教堂于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祀玫瑰圣母(Our Lady of theRosary),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

从玫瑰堂行走十几分钟就来到了,澳门的标志之一,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天主之母教堂(圣保禄教堂,于1580年竣工)正面前壁的遗址。

我们从大三巴牌坊的左侧登上炮台。

炮台看上去很苍桑了,凝望炮台,似乎听到她不停在诉说著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这个角度恰好说明了,很多爱好者去澳门的必然结果

从澳门的城市风貌和建筑看,她是多元的。

这种多元不是简单的共存,而是共处一地,各自生长。

在炮台上转了一圈,同伴感觉太躁热了。天气确实不利新手徒步,加之去灯塔还有较长的距离。所以我决定就此结束。
远方的灯塔您等著,下次我一定来看您!

下炮台后就回住地洗澡休息,之后再次出来,逛逛街,购购物,看看澳门这些标志性建筑。

澳门不大但文化丰富,徒步澳门,一定让你更了解澳门风情,更喜欢运动旅行。

就像这幢老建筑一样,永远焕发出无与伦比的风采。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