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5月在国内休假的时候就办好了台湾通行证,可是重新驻外后心却迟迟没有安定下来,无心工作,白天发呆,晚上加班,早早就开始了下一场旅行的计划,有时白天上班都在搜寻台湾的攻略。一直以来,脑子里就萦绕着要去台湾耍一趟的想法,直至出发去台湾的前一天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台湾既有着类似出国的陌生又有一种亲近的感觉,港澳都去了,不能差了台湾。
在查攻略的同时,还会经常搜寻“台湾好玩吗?”,大部分回答都是不好玩、没啥可玩的、还不如中国二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但是也不乏有人多次游玩台湾并极力推荐,没有一致性回答,我只能作为一只小马亲自试一试水深了。
在去台湾之前,我还面临着内忧外患,公司可能调整休假政策,有可能不能按时休假;面临重要工作,领导可能不放我走;台湾自由行签注停办;台风在去台湾的前一天刚刚过境。可是我已经订好了酒店和机票,如果不能成行,将会损失很多钱,最后,心想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都要去台湾,最终结果也是克服内忧外患,达到天时地利人和顺利到达台湾。

行前准备

拍拍口袋,拍拍脑袋。台湾通行证,签注,入台证,机票,酒店,换钱,手机卡,悠游卡,拼车一日游,电动车,行程,攻略,APP,照相机,自拍杆,充电宝,太多了。想一想,出去玩一趟还挺麻烦的。
提前1个月机票竟然比我提前3个月都便宜,可能是因为签注政策,去台湾的人少了。港澳附近的人推荐从澳门出发,太便宜了。
酒店推荐用adoda订,感觉比国内app要便宜一点,而且释出的房型好像也多一些。
因为我没坐高铁而是火车,买火车票用的是台铁E订通app,很方便,可以用万事达或维萨卡购买,刷二维码进站。订高铁票需要另外一个app。因为现在游台湾的人比较少,现场去买一般都有票,区间车可以刷悠游卡。
在国外,谷歌地图确实要比大陆app更准确好用一些。
手机卡比wifi更便宜方便一些。
在台湾还是需要多备一些现金,小店一般都只收现金,移动支付不是很普及,刷卡倒是还好。我换钱吃了大亏,在台湾ATM取钱,最少1000,最多2万,工行卡一次15的手续费,我4000台币分两次取,就是30。后来现金不够了,用万事达信用卡在711取钱,取了1000,ATM手续费100,信用卡手续费3美元,这手续费有些高啊。台湾接头不像港澳有很多的兑换点,所以一般只能从ATM取钱。
711等很多地方可以刷悠游卡,所以可以多充值一些。硬币太多可以用来充值。

总体感受

711比饮水机多,饮水机比垃圾桶多。台湾711很多,所以大陆那种个体商店就比较少,很像淘宝和京东。很多公共场所有饮水机,省了不少喝水钱。垃圾桶少到我要把一个垃圾捏一两个小时才能扔了,很多店都让把外带垃圾带走。
台湾爱说公德心,大陆则是道德。台湾很讲忠孝信义,这四字很常见。
在台湾,可能在国外常住时间太长,一提到大陆就说是国内,要政治正确。之前在大学上大国兴亡课,中间穿插一节课讲台湾,老师就提到,想要统一台湾,就要在心理和感情上统一,不能把台湾人民当做外人,不能将他们推出门外,推给敌人对手。
有几次服务人员在向我打招呼的时候先说的不是国语而是英语或者日语,我看着像外国人吗?这么黑,典型的中国人啊。
相比而言,我同台湾人聊天听到的多是“同胞”、“交流”。他们从你的口音很容易就听出你是大陆人,就会很好奇的问你是哪里人,不要回答大陆人,而要说具体的省市,当我说出我来自新疆的时候,我很高兴他们都知道这个地方,可能新疆在国际上确实比较有名,他们惊讶我会从那么远的地方过去,新疆是他们非常想去的地方,问我来自北疆还是南疆,哪里更好玩,什么时间去最好。同时,很多台湾人都去过大陆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去的会更多,以前可能是去大陆台企出差,现在多是旅游。反而可能中青年如果没有父母的带领就很少去过台湾。
台湾人真的很客气热情,有着和人点头致意的习惯,而且谢谢常伴嘴边。有位去过大陆的阿姨直言大陆没有台湾人热情。在垦丁my home青旅,我早上准备出发去玩,前台美女提醒我打满水再出门,其实如果她不说我还真不是很好意思。等到我第二天准备退房的时候,听到我拉行李箱的声音,她走出前台,问我怎么走,拼车还是坐公共汽车,我说拼车,她又问车到了吗,什么时候到,如果还没到,就先在这里坐着休息等一会,还又让我装满水,好感动啊,在台湾感受到最温暖的一次。其实我原本准备在门外路边等车的。
台湾的车速很快,主要是因为人车都很遵守交通规则,行车很有秩序,即使是在十字路口,车几乎都是不减速就冲过去了,几乎不需要担心有人突然横穿马路。另外就是台湾道路比较宽阔,虽然楼之间间距不大,但是因为人行道建在楼下,没有自行车道,留给机动车道的空间就比较大。在台湾,机车真的是机动车,跑的飞快,和轿车并肩,因为机车确实很多,有些道路有机车专用道。有青旅舍友说台湾市内绿化少,说实话,台湾行车道两边确实没有绿化带,这确实是为了拓宽道路而做的牺牲,这样的好处就是道路实际占用宽度较小,城市不至于摊大饼。但其实台湾在一些公园和公共用地的绿化做得非常好,弥补了这点缺陷,从机场线两边茂密的树林就可以看出。
台湾公共交通都有博爱座,虽然只是老弱病残孕群体有限乘坐,但是很多人还是宁可站着也不坐,我站着实在太困了就坐在了博爱座,但是如有需要我就立刻站起让出座位。台湾下车一定要提前按下车铃,不按有可能就错过了目的地,我有两次因为没有按到位,司机没有看到提示坐过站了,所以要长时间重重的按下去。
说起博爱座,很多公交地铁上的座位是可以折叠后用来停放轮椅的。台湾的公交车,到站后会向车门方向倾斜,应该是为了方便乘客尤其是轮椅上下。在高雄旗津,我看到一辆大巴拉的都是坐电动轮椅的游客,他们通过大巴的升降机上下车,很是方便。在台湾,我看到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残疾人专用区和轮椅坡道,所以我在台湾比在大陆看到更多的坐轮椅的残疾人。正是因为便利的公共设施到位,残疾人才能走出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在大陆,因为相关设施不到位,所以残疾人选择被动宅在家里。我以前一直以为太多的的服务于残疾人的公共设施显得多余,到台湾我才意识到很多残疾人的存在被我们忽视了,他们只是潜藏在家里,外界有限的公共服务将限制他们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目前的公共设施更多是照顾了坐轮椅的残疾人和盲人,但其实有更多的残疾人需要我们的帮助。
怎么样算深度游?来台湾后我觉得过去在国内很多城市游玩好像是浪费时间,与其在大同小异的城市街巷里游荡,还不如欣赏更美的自然景观。当然不是说人文景观不值得逛,但是走的城市多了,景点也慢慢重复的多了,除非你真的慢下脚步,深入当地传统风俗习惯保留较好的地方,比如公园、集市、小街小巷等,否则你真的很难深切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你逛仿古和现代商业街,品尝当地美食都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般在国内旅行,在一个省市最多停留三四天,这点时间不够你深入了解这个城市。你的目的地是各种景点和网红店,你不是在早起晚归的上学、上班、经营一家店,你没有在当地为生活奔波。在台湾,待得时间长了,与刚来时取钱、坐桃园机场捷运、向陌生人问路的紧张、不好意思,从不知道吃什么,在景点之间赶路,渐渐地变得轻车熟路,会停在路口的街边摊前买个早餐,和当地人搭话互相了解并聊聊两岸关系,坐在公交车上欣赏夜色下的街道,走累了就停下来歇歇,不再追赶时间。虽然你还是在旅行,但你已经渐渐融入了当地生活。

各地点评

顺时针行程,感谢@ffyayigoo,基本参考了她的行程

台北

台北:市内主要景点一天即可逛完,如果走街串巷再加一天。北投淡水需要一天,红毛城附近一带还是值得一逛的,从淡江中学大门进入仿佛又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走在校园内,《不能说的祕密》画面浮现在眼前。有了路灯的映衬,渔人码头的夕阳显得更美。

九份

九份:好像重庆的洪崖洞,依山而建的老街,卖的东西和其他地方无二。但是走在大红灯笼映照下的窄窄的古街,走几步就是一家老字号,站在山腰上眺望远处的烟雨朦胧的港口小吃,还是挺悠闲惬意。菁桐站和平溪老街没必要花太多时间逛,因为和其他地方无异。所以不如报个一日游的团,还可以去野柳看看。

花莲

花莲:因为我是顺时针游台湾,所以花莲是我在台湾感受蓝天白云碧海的第一站,深深的震撼了我,和垦丁不分伯仲。住在花莲站对面,早上出门后看到椰树、高山、白云蓝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坐在车上心情都开始荡漾了。清水断崖、太鲁阁、七星潭,真是充实的一天。可以不玩飞行伞,但是不能不出海赏鲸,因为我从没有坐船出过海,所以还是很激动的。当深入碧海,海真的是深蓝色的,显得很幽深,原来大海也会有泾渭分明的现象,黄海、绿海、蓝海,渐渐深入。虽然遗憾没能看到鲸鱼,但是看到海豚对我就够了,拿着单反高速连拍的咔咔声让我留住了很多海豚越出水面的精彩瞬间。

纵谷线

说是纵谷线,其实是半田园半海岸。先是乡间别墅,再是奶牛牧场,再是池上车站看打谷蒸饭,然后是伯朗大道看种稻,最后是海岸线。 伯朗大道如果不骑车,一个小时正好可以走个来回。 瑞穗牧场,除了冰激凌,好像别的都好吃。 盘山公路后中途可以停车拍夕阳,很美。

垦丁

垦丁:垦丁是和花莲比肩欣赏蓝海的地方。如果你只是游玩景色,那报个一日游的团,东西两线的十个景点可以在一天内看完,别说是坐大巴,就是你骑电动车,只要电量够,一天时间也差不多能跑完。垦丁不只有美景,还有美食和娱乐。东线,人烟较稀少,沙滩较少,多是礁石和高崖,基本只适合欣赏景色,我猜站在龙磐公园或者风吹沙的高崖上看日出肯定很美。西线,在后壁湖吃海鲜生鱼片,一片一块多,说实话我吃不惯,在南湾和白沙湾的沙滩还有后壁湖都可以玩水上专案,后壁湖南勇浮潜和水上专案价效比非常高,在西线当然非常适合欣赏日落,除了关山,还有当地人常去的红柴坑、山海和万里桐。

高雄

高雄:铁道馆挺有历史感的,老火车头旁就是轻轨站。西子湾没什么,但是不妨去中山大学看看猴子,领事馆是真没意思。高雄最适合玩的应该属在旗津骑自行车了,当然情侣们坐爱之船夜游爱河也很浪漫的。

台中

台中:高美溼地因为太远没能成行,不知道到底如何,但是市内除东海大学,真的没什么可逛的,彩虹眷村实在是太小了,不如改叫彩虹眷屋。台中老车站保留在新车站旁,还是很有历史意义的。还有清境农场、阿里山和日月潭,因为出身农村对农场没兴趣,听说阿里山和日月潭景点不够大气,就没有去,不能斩草除根,留待以后再去吧。

台东:行程确定后才听说台东六十石山和绿岛很好玩,尤其绿岛作为一个离岛,很适合出海和浮潜等。

总结

总结:我认为如果去台湾看海,最值得逛的就是台北、花莲和垦丁,所以安排6-7天就足够了。台北市内和淡水北投各1天,如果再逛逛老街购物吃喝再加1天,九份野柳1天,花莲1天,垦丁2天,所以7天就可以玩的很好。台中、高雄、台东等地就作为次要景点看个人喜好再决定了,不过很多人都是从高雄进出台湾。

我思我想

我对旅行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深刻的过程。
真正意义上的旅行是从大学开始的,在此之前都是高中学校组织的游玩和在家附近的游山玩水。
排除回甘肃老家,第一次长途旅行是高三去河北秦皇岛的毕业旅行,学校组织,同学陪伴,无需担心费用也无需操心行程,只要开心就好,真的是高三最开心和印象深刻的一次出行了,尤其是出身内陆的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第一次独自旅行是在新疆乌苏结束千人百村调研,团队解散后去喀纳斯找二哥游玩。这次出行一是因为乌苏距离喀纳斯较近,充分利用此次机会,二是二哥在那边工作,三是早就听说喀纳斯的美景并被他深深吸引,确实非常想亲身体验。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和之后更多的旅行。
其实学生时代部分旅行其实是顺路性质,如高中去西柏坡素质拓展、学习,社团去保定、高碑店调研,大创去河南周口调研顺路游玩了洛阳和嵩山少林寺。
随着零花钱的积累、胆量的提升、视野的开阔、诱惑的增加,也多了一些计划后的单纯旅行,大二骑车去天津、延庆,如大三去湖北湖南找同学,大四毕业去山东,虽然出行,但花费总体还是扣扣索索,玩的不够痛快。
更频繁的旅行是从工作真正实现财务自由以后才开始的。2017年元旦去了恒山。年底出国常驻,回国休假中转途中总会利用机会多玩几个地,比如广州、香港、澳门、无锡、苏州、南京,西安、成都、重庆,伊犁等。因为回国休假期间多不是什么节假日,虽然没有拥挤人群,但只要当地没有同学朋友,再好玩的地方,也只能独自欣赏。在南京,虽然一天只拍了一张照片,但并不影响在同学的陪同下玩的很开心。在重庆,虽然之后就被冻感冒了,但是能有当地同学请吃饭也很满足。在西安,虽然冒雨爬华山冻成狗,但有同事陪着,也觉得没有那么糟糕了。
这一阶段,虽然经济较为自由,但是旅行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并没有太大提升,主要还是因为大部分行程都是自己独自完成,喜也是我,悲也只有我,无人分享,虽然在看到美景的那一刻是无比快乐激动,但是很快就陷入了一种想要借景抒情、诵诗一首却无人倾听的孤独。我猜这也是知乎一人独自旅行体验分享者倔强傲娇背后难言的悲伤。当然不排除在独自旅行中总是能够遇到可以同行的人。
人作为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生物,毕竟还是要和人交流才能释放自我,沉默内向的人只是更能压抑自己的渴望。一个人的旅行,记忆很快就会褪色淡忘,同行旅行则总是印象深刻,时不时的被当时同行的人提及,想起都是美好的回忆。印象是由事件组成,事件是一种联络,独自旅行,产生的联络多是任何景之间的,景给人的是一种被动联络,而人和人之间的联络则是主动双向的互动,要更复杂更容易通过这种互动被巩固。
另外,这段时间游玩的多是现代大城市,说实话,每座城市值得游览的景点也就两三处,其他多是类似的人造景观,例如每座城市都少不了一个仿古商业街和现代商业街,这也是城市功能决定的。除非是长期居住一地,否则真的很难体验当地人文风俗。除了美景,美食是一座城市的另一个特色,但是在交流方便、商业化的今天,在一处地方也能吃到各地美食,这个城市和其他并没有什么大不同了。这些城市造成了审美疲劳,可能之后我不再会去此类大城市了,而是转向各地各具特色的自然风景。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自然风景比城市风景好,同行比独自旅行好,无论是去哪,只要有伴,依然也可以玩的很开心,我需要个伴。
订了飞机票的我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台湾,回来后会不会像网上所说后悔?
当你对去一个地方犹豫不决,那你需要重新思考一下旅行的意义和此行的目的。
不是无论什么样的景点,只要两个人一起就好吗,那还去旅行干什么?旅行是一个发现真善美之旅,本地的真善美毕竟有限总会匮乏,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另一面,新的真善美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受,激发你的灵感,陶冶你的情操,给你新的启迪,让同更广阔世界的接触使你成为一个更全面更优秀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的井底之蛙。
听说台湾风景比较小气,基础设施建设也落后中国,食物也不是很好吃,至少是吃不惯,所以很多人后悔。这次,我时间不紧张,可以更从容的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