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完全是乱走。

那阵子追101,再加上一直都想去香港,看见在亚博有fm就马上决定要去了。出境还是麻烦,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去审批啦办通行证啦研究换币机票住宿啦,终于在临行前一天晚上瘫在座椅上,像马上要春游的小学生一样,想着我明天居然要去香港了。

【行程篇】乱走痕迹

DAY1 旺角-金鱼街-油麻地警署-太平山顶-山顶凌霄阁
DAY 2 中环-PMQ元创方-半山扶梯-嘉咸街涂鸦墙-古董街-荷里活道-摩罗上街-香港大学-鲗鱼涌-怪兽大厦-天星小轮-维多利亚港
DAY 3 叮叮车(坚尼地城-筲箕湾-金钟)-旺角-半层书店-花圃街-女人街-彩虹邨-深水埗-佐敦庙街
DAY 4 石澳-许留山甜品店-浅水湾
DAY 5 尖沙咀-维多利亚港-封了的星光大道-香港艺术馆-重庆大厦

Day 1 星星落在数不清的街道里

我还记得29号早上从浦东机场落地窗投进来的阳光,灿烂又辉煌。忐忑与激动的小心思并没有被三小时轰隆隆的声响磨灭,以至于在过关的时候差点弄丢了通行证。

第一眼看见的就是红色双层机场大巴,静静地依偎在同样明媚的,香港的阳光里。大巴经过了一座桥,接着是一片绿地,再来又是桥,海面上是各种货船,毫无心思地互相用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搭配成香港的色彩。云朵像刚刚出炉的棉花糖,浓浓地拥挤在不太远的天穹上。

我住在佐敦的一间民宿里。之前听说香港的房子都特别小,这句话在我开启房门之后简直又被打上了感叹号!但所幸还是个挺可爱的房间,床铺紧邻著窗,晚上能听见淅淅沥沥的雨,早晨又能感知到初起的太阳。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睡得很香甜,早晨一睁眼会有一种六亲不认的恍惚感,要缓上几秒才知道这是在香港。

第一天就开始乱走,在民宿收拾完行李,就去了佐敦附近小有名气的一家“义顺牛奶公司”,点了双皮奶和一份别的什么,味道不太记得了,只记得那边的叔叔阿姨都很友好,我傻乎乎坐在空调吹风口下面吃,大叔便招呼著换个座位,并让我小心感冒。对一座城市有好感真的很容易,一句话就让心情像十月的天气一样晶莹剔透了。

旺角的人密密麻麻,洪流一般地渗入那些横平竖直的街道,涌成了香港最热闹的样子。朗豪坊里的电梯那么长,让你一定要到最顶层看一下才甘心,金鱼街上亮晶晶地挂满了透明的水袋子,里面红色或者黑色的鱼儿盲目地碰击著。

在油麻地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站了一会儿,街道太美,穿梭而过的大巴色彩鲜艳,人行道对面的书局有人走出来,右后方的篮球场上是一群狂欢的少年。光线太好,以至于一切都有着一种极度细腻的油画感。走到油麻地警署的时候,太阳弱了一些,虽然不是tvb爱好者,但看到港剧里经常出现的警察局,还是觉得很神奇。

香港的第一个夜晚在亮堂堂的夕阳散尽之后渐渐涌来,中环的灯亮起来了,由低到高地照耀着起伏的路。去往太平山顶的缆车里坐满了表情明朗的游客,缆车的路有些陡,停的时候还调皮地往后倒滑一下。在这样偶尔停顿的过程中,隔壁坐的小孩子把嘴张成了圆圆的样子,我们一起乘着香港的夜幕升上了太平山顶。

那是怎样的城市和夜呢,丁香花一样的淡紫色天空上,偶尔有飞机掠过,再往远处是深蓝,往下则是数不清的,像繁星一样的建筑群,闪亮着,好像是身在一场盛大的演唱会里,被无数的荧光棒拥抱着一样,这是谁的演唱会呢,也许是来自港口的风吧,也许是安静凝望着她一片观众的弯弯月牙吧。

Day 2 彩虹邨的暴雨和港大的艳阳

今天要见的第一位朋友是中环。下著小雨也依然闷热的早晨,街道上没有什么人,两边林立的高楼显得静悄悄的。要去吃早饭的地方叫做兰芳园,正在一个岔路口处,用红蓝相间的油布伞安逸地接着落下来的雨滴。也许不起眼的地方味道才正宗吧?

我走进这家店,里面已经有两位爷爷坐着吃早饭,旁边的一个叔叔则系著围裙看报纸,柜台那里露出一截花白的头发,我猜那位正在低头看账。大概因为是个下了雨的清闲早晨,服务员都有些懒洋洋的,对你笑起来的时候,就好像你是一个每天都来这吃饭的旧朋友一样。

我揣著一肚子冰凉的丝袜奶茶,在中环的街道上惬意地晃荡,嘉咸街涂鸦墙前一对情侣在开开心心地拍照,我站在一边等著,一转头发现旁边的一位也端着相机和我面面相觑。

走着走着雨突然倾泻而下,于是在路边透过橱窗往里随意看着,那里摆了一副怪兽大厦的照片。“真是壮观啊!”我这么想着,每个城市的艺术馆里,大概都会摆上这样地标性建筑的宏伟摄影,它们气势磅礴,冲击力十足,即便你明知道亲眼所见的也许并不如此,也愿意带着欣慰的心情去欣赏这份作品。

PMQ元创方在雨的雾气里显得更加神祕,那里摆着各种各样可爱又让人惊奇的小玩意儿。长长的走廊里偶尔才能看到一两个人,我就挨个儿楼层和视窗使劲儿看了很久,那些形态各异的文创艺术品一动不动,但又让人感觉,到了深夜的时候它们真的都会活过来。墨绿色和白色的墙壁,被雨幕里摇曳著的鹅黄色灯光点缀著,这种气氛让我差点双手合十,要许了什么愿望出来。

刚刚看见半山扶梯,另一场大雨就忽然而至,不得已在一家酒吧对面的屋簷下避雨,一抬头又看见了电影一样的画面。我甚至都不敢挪动脚步,也不肯眨眼,贪婪地想用瞳孔越过簌簌而落的雨帘抓住这一幕,如果说还缺点什么的话,那我再安利一下《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这首歌吧。

沿着半山扶梯缓慢地坐到了顶,又爬下来,上上下下中贯穿了好多狭长的道路,两边分支开来的小道就像一个个单独的万花筒,每一个里面都装着类似又不同的画面。传来低声细语的小酒吧,还有用明亮黄色大大咧咧写出来的“慢驶”、“左转”和“向右”…鸟瞰视角下只有雨伞,沿着这些字和线条正在缓慢移动着。

古董街上的摊铺大方地展览著各种摆件和工艺品,带着圆眼镜的大叔一边把一只泥娃娃放下,一边招手让我不要拍照。除此之外还有荷里活道,摩囉上街…我不太记得每条街具体的样子了,但偶尔能发现一些老式理发店,或者是溜著大型犬走过的墨镜少女,还有在九记牛腩遇见的韩国朋友们,彼此毫不相干,却都成了那天的中环里一块块鲜艳的拼图。

香港大学站一出来,四周就被学院的氛围笼罩起来了。从身边走过的抱着经济学课本的学生,向下眺望时宽阔的路和深绿色的树,指示牌上安静地引导著图书馆的方向。这里很大,大到即使有很多人也不会感到喧闹,大家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长廊的这边有几桌学生兴奋地谈论著什么,那边只有一个留学生正专注地注视著Mac的萤幕,中庭的小池塘边,一对父母试图让孩子们站在“香港大学”的大字前乖乖站好以便拍照。

我沿着每一条走廊,每一步台阶行走,这些宁静也温馨的画面就像簌簌的溪水一样,浸润着这座庞大的,温柔的校园。天台上只有我一个人,风很大很舒服,热情地向我涌来,狂热地提醒我别错过眼前的景色:鳞次栉比的楼房,积木似地累积在密集的街道之间,偶尔没有连线起来的地方,倒是故意留了一片空隙,更远处的海面顺势挤了进来,和城市以互补的关系友好地穿插著,重叠起来。

在中环橱窗里见到的那幅画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又反过头去了鲗鱼涌,宽阔的马路高低起伏著缓慢流动到远方,不用走到跟前就能看见那栋浓重而沉闷的巨型建筑。入口的地方看上去是一个旧货市场,这里没有绚丽的广告灯牌,墙壁上斑驳地悬挂著各式五金件,穿着灰色背心也掩盖不住啤酒肚的叔叔,坐在小板凳上,眼神黯淡。

怪兽大厦的气氛令我有些汗颜,庞大,浓郁,密集,又热闹,好像头顶不是那一方U 字型的天空,而是一只马上就要把你吸纳其中的黑洞,不自觉就屏息了几秒,转而又开始数起这座陈旧的大家伙被涂了几种颜色。前面的男生支起了三脚架,左顾右盼地寻找著拍摄的最佳角度,而这些数不清的窗户、看不出颜色的油毡布和难辨来源的低声细语,恐怕很难被准确记录在一张单薄照片里吧。

九月的最后一个夜晚属于维多利亚港。通往天星小轮的过街天桥上人来人往,自成乐队的黑人大叔忘情地歌唱,让我驻足听了好久,摩天轮周围璀璨的灯光在起风的海面上欢快地跳跃着。海风无比温柔。岸边渐渐站满了人,对面高楼上也渐渐出现了好看的光影,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赶上了国庆节的灯光音乐秀。(或者是叫一个别的什么名字)建筑楼群里五花八门地放射著各种灯光,这边的人群随着每一束灯束的摆动发出阵阵欢呼喝彩,虽然没太明白他们在庆贺什么,但这样的气氛总是能让人心情愉悦。

Day 3 跟着叮叮车四处游走

叮叮车大概是我在香港最爱的出行方式了!强迫症让我一定要从始发站坐起,总感觉这样才不会遗漏掉什么(就好像吃玉米绝对要绕圈儿啃一样)。那天早晨的坚尼地城总站没有多少人,还飘着一些暧昧的雨丝,我撑伞站在站牌下,猜着下一辆来的车是什么颜色,是黑色就好了,之前在路上遇到的时候觉得帅的不行!红色也不错,蓝色就感觉不太香港。

我最后还是爬上了一辆蓝色的叮叮车。这种车很窄很高,瘦长瘦长的,慢悠悠的,周身都披盖著慵懒闲适的气息,慢条斯理如同老绅士一般,在车流密集的街道上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复古的味道又时刻强调著:这是只有香港才能呈出的特殊礼遇。

叮叮车滑行过各种街道,将香港的样子用胡桃木色的窗框剪成一张张胶片,从宁静到喧闹,从破败到精致,从海到树,从树到桥,从牵着孩子过马路的妈妈,到聚集在一起盘腿而坐的菲佣们,从摇著蒲扇守在店铺门口的老爷爷,到衣着鲜丽整洁的上班族们,香港的全部模样,都在叮— 叮— 的声音里被尽收眼底,唯一没变的,就是层层叠叠望不到尽头的,沉默不语的楼房。我趴在窗沿上感受雨过天晴的气味,不作为这座城市的记录者,也不是它匆匆一过的独游人,我有幸成为了香港暂时的一部分。

旺角的中午有些炎热,街道的四面八方似乎都有火气蔓延而来,半层书屋成为了此刻最合适去的地方。这里小而安静,稀稀拉拉的几个人都在安静翻阅着手里的书。数不清的书籍像外面的那些楼一样累积在一起,就好像是要和你捉迷藏似的。

花圃街和女人街上全是人,可能我还走了别的什么街道,但实在无法记住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名字。各种小巷子里都摆满了商品架子之类的东西,人们穿过这些架子搜寻要买的东西,这里什么都有,丰富到让人眼花缭乱,每条街都裹挟在火辣的阳光里,甚至有了一种扑面而来的窒息感,我怀疑地想:怎么能有这么多小玩意儿同时出现在一起?没逛多久就有点晕厥,于是早早逃离了。

彩虹邨的暴雨和骄阳都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无限明亮的光线,将整个楼都变成了一块柔软的马卡龙,靓丽的女孩子们有摆不完的姿势,打篮球的青春们在这样的色彩里尽情散发著过剩的活力。我沉浸在这样的场景里,都没注意到头顶跑来的乌云,突如其来的大雨浇得我愣了一秒,抱着相机就冲到车库里,哭笑不得之余,又觉得这种孩子气的天气粗暴得有些可爱。暴雨之后天空湛蓝,鹅黄、宝蓝、亮红色相间的操场上聚起一个个透明的水洼,彩虹楼干净地倒影在里面,地上镶嵌著五颜六色的玻璃碎片。

深水埗是香港最早的工商业中心,本来以为会很繁华,但好像不小心走进了一个大大的旧市场。已近黄昏,到处都有点灰濛濛的落寞感觉,路边守着摊贩的老奶奶用干涩的双手抱着右腿膝盖,看着那双浑浊的眼睛,脑子里出现是《1984》里的一句描写:皱纹里都藏着灰尘。

这里的一切都是陈旧的样子,不管是贩卖五金电器的窄巷,还是左前方没什么生气的警署楼,或者是随处可见的灰黑色的、有各种印记的老墙。这里让我有些浅浅的难过。

回到佐敦时天已经全部黑了,庙街却趁著夜色降临逐渐喧闹起来。大排档一样的地方,每一桌都坐满了人,啤酒瓶迫不及待地碰撞在一起,人们兴奋地谈论著,这才是夏末的夜晚里该有的样子啊。我悠闲地穿梭在这些油光满面的笑容里,在富豪雪糕车那儿要了一支甜筒,背离著热闹的方向,告别著这疲惫又满足的一天。

Day 4 在石澳的浪花里亲吻夏天

关于是去石澳大澳还是南丫岛,我犹豫了很久,最后用抽纸抓阄的无脑办法决定了去石澳,这一天也遇到了很酷的小伙伴,这大概也是旅行过程里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从未见过的人,在完全陌生的城市相遇,并乐于去交换和分享彼此的故事。一期一会,也许是这种相遇最好的诠释——“相遇即告别”,但我则非常幸运地拥有了新的朋友。

去石澳需要乘坐城巴,我碰巧坐在了二层一排最右边的座位,这几乎是个观景vip位置了:前方是路,右边是海,还不会错过偶尔落在前窗上的雨滴。坐在隔壁的男生突然问我,你是大陆来的吧?我看你有在打简体中文。

雨非常懂事地没有下很久,一下车又是白花花的大太阳,这里就像个小渔村,四处是矮矮的,漆满明亮色彩的小屋,卖冰水的阿姨头上搭著一块毛巾,拧著眉头看着我们这帮东张西望的游客。

我跟着男孩和他妈妈走到了海滩,坐在租赁的阳伞下休息。这里的海像宝石一样蓝晶晶的,海浪自由自在地亲吻著沙滩,人们在沙滩上一动不动地享受日光浴,或者三五成群地穿梭蹦跳在珍珠色的浪花里,小孩子们在松软的沙堆旁打滚, 五彩的阳伞整齐地排著队站在沙滩边,给巨大的浅黄色画布绣上可爱的彩边。

我在这样金光闪闪的海边遇到了非常重要的朋友园酱~之后的经历几乎可以写一篇名为“不再独自旅行”的故事了哈哈哈,这些以后再谈吧。

两个人的走走停停更加热闹一些,对那些彩色小屋的感叹也从心里被一股脑儿提取出来,那些玫红色的小花和缠着婆娑藤蔓的栏杆,还有下坡路尽头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都像是从油画里剥离出来一般。

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找那棵《喜剧之王》里的树,在这期间又认识了另一个北京妹子,三个人各种打听询问,终于在一番周折以后找到了那里。比起那颗需要排队拍照的树,她背后有一块广袤的海与天,克服了一面粉色的墙体所形成的小巧四方形则显得更加可爱。

夏日的海边到处散发著热量,之前漫溢的兴奋如同一只充满气的气球,遇到这样的温度便被一下子戳破,瘫坐在小吃摊边流着汗,身边突然爆发出的笑声或者是开啤酒瓶的声音,尖锐地划破这凝固的热空气,让人有点心惊肉跳。

也许是因为热得晕头转向,我把八达通弄丢了,回到香港市区时告别了园酱和胡老师,有点懊恼地去补办交通卡。之后多亏一顿许留山甜品,又全身抖擞地看起地图了,果然吃甜的能让人心情大好。

大概是把乱走的本事发挥到极致,才会在刚看完石澳以后又去了浅水湾吧,幸亏海是怎么看都看不够的。浅水湾显得更加商业,四周都是笔直的高楼,人要比石澳多很多,真实地模拟了那种下饺子的感觉。海的颜色更深,风成了街头小贩不熟练的手,把云朵拉成一条长长的棉花糖。

已经是接近黄昏的时间,太阳一点也没有服输的意思,放肆地直射著这片海湾,经过的人要么是去洗澡,要么就是要去海里,我这样衣着齐全还撑伞的人难免显得有点羞涩,但并没有人注意到我,于是也继续漫无目的地踱著步。

回程的公交绕过了深水湾,透过树枝我看到有人或者鱼在水里扑腾著,夕阳的余晖一下子又温柔起来。车上是一派接地气的景象:阿姨们坐在一起唠著什么,虽然我听不明白,但那脸上眉飞色舞的神色,全世界怕都是雷同的。吐槽也算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吧,我望着她们,心里泛起一阵亲切的感觉。

晚上在铜锣湾那边和导航斗智斗勇,我绕着同样一栋建筑走了有两三遍,终于放弃转而去吃了池记。香港的路真是太让人费解了,捉迷藏式的探店体验未免有点痛苦,倒不如就站在街头,看看路边的各种摊贩,那也同样是夜幕下香港的风景呀。

Day 5 和维多利亚港的船只挥别

耳机里的阿信有力地唱着“任意门”,还没有播到那句“从回民街再飞到尖沙咀”,我就已经站在尖沙咀站了。热气让周围的一切都软绵绵的,维多利亚港的白日没有夜晚那样光鲜亮丽,只有一些船只在水面上“突突突”地游动。栏杆前伫立著的老人,安静地望着对面的高楼,而后者迄今为止已接受了无数次目光的洗礼,在不同的时代里,那些眼神的意义也都截然不同。

维多利亚港附近是一处艺术馆,本来我只是为了蹭一把冷气,却意外发现这里展览著不少有意思的摄影作品,于是又把贪凉的心情转成好奇,借了别人的眼睛,浏览了一番别样的香港。

后来,我的闭馆体质再一次作用起来,星光大道暂时被封了。站在那块绝情的公告牌前,我整个人几乎要坐在地上,当然最后还是潇潇洒洒地去了港口边,听着车流的声音对着港口放空了很久。

重庆大厦真的只是路过的时候碰巧看见的,毕竟要在聒噪的人群里发现那块牌子,还是需要东张西望一下才行。前面的男生隔着马路对着那块匾拍照,等了一会儿老不挪开,无奈只能把他也留在我的取景器里潦草收场。

对于那些特别的地方,我都记得很清晰,唯独香港的街道总是让人混淆,而恰恰又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我的脑海里只有那些细碎的剪影尚存,比如排队到天边的LadyM,比如“百德新街”指示牌附近黏在一起的情侣,比如揹着手看着街边群众慨当以慷的警察,等等。层层叠叠的店铺广告牌,写满褪色的字,像电影里一样依附在高楼上,努力侧出身子想让过往的人们看见自己。

叮叮车还是不紧不慢地穿梭在这里,不去在乎身边湍流的一切,我和香港的平行时空,马上就要裂变成两条渐远的线条了。走马观花地经过了香港,希望以后再踏上这片土地时,会想起这几天听见的软语和穿过的小街。

去机场的路上,外面的景色和来的时候别无二致,只是心情由好奇和期待变成了平和与不舍。我尚且找不到一个准确的词来形容香港,潮流、发达一类的词语,未免有些太过僵硬,她是温柔又特立独行的,宽容地保留着最原始的港味,也乐于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空气,最后融为一体且美不自知。她是音喉嘹亮细述历史的交响乐团,也是充斥着各种鼓点声的街头乐队,即便是在我这样的过路者视角里,也照样奇幻得不可方物,浓郁得化不开了。

【出行篇】有个捉迷藏要和你玩

港澳通行证办理

需要的材料:
申请人居民身份证原件,申请人未满16周岁,也可交验居民户口簿;《中国公民出入境证件申请表》,提交符合《出入境证件相片照相指引》标准的申请人照片及采相回执。须留存影印件或者电子扫描图片;按规定提交或者核验指纹资讯;按照公安部有关规定在非常住户口所在地申请往来港澳通行证的,还须提交符合在非常住户口所在地申请条件的证明;军人、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提交本人所属单位或者上级主管单位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后出具的同意办理出入境证件的函。

办理流程:
线上预申请(可选)→提交申请→数码照相→采集指纹→受理申请→缴纳费用→制作证件→发放证件。
地点就在当地的出入境管理局,时间大概两周以内就可以办好了。

办理费用:
港澳通行证每本100元。赴港澳从事旅游、商务、培训、就业签注(一次有效)20元,(二次有效)40元,多次有效(三个月/一年)100元。

L签与G签

G签:“个人旅游签注”,类似“个人游”,是有城市限制的,这个网上可以查到。可以自由出入香港,不用跟团出境,而且从内地可以直飞香港。

L签:“团队旅游签注”,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是L签注,要跟团出境,L签注不能直接飞香港。

之前G签和L签过关唯一的区别就是L签需要团表,拿L签却想自由行不跟团的话,可以在某宝上搜“香港送关”,有很多商家都会提供送关服务,可以自己选择通关关口和时间段哦。

20181008更新:现在L签也可以直接过关啦!谢谢评论里小天使们的提醒哦!

八达通 电话卡 门票 机票

类似公交卡,一卡在手,香港你有。
八达通几乎适用于香港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大型连锁店,例如便利店、快餐店及超级市场等,这些地方也基本都可以充值。
可以去了香港再办理,也可以出行前就准备好,某宝上可以买到,事先选好充值的金额,离开香港的时候在机场或者地铁站便利店再退掉就可以。

这个在某宝上也能轻松解决,有很多都会提供一日卡到八日卡不等的套餐服务,里面包含一定的流量和通话,可以根据出行时间进行选择。
取货方式可以是邮寄也可以在几大口岸自取。

景点的门票可以到了售票处再买,也可以在网上先买好。我是去之前就买好了去太平山顶的缆车票,这样就不用排队买票了,直接去等缆车就可以,能够节省不少时间哦。

再一次安利飞猪啦。

市内交通

地铁足够四通八达!用八达通就可以乘坐,不过有些地铁站很大,略微有点复杂,一定要看好指示牌哦。

叮叮车

从筲箕湾到上环的西港城横贯整个港岛区。叮叮车行驶在香港岛的主要区域,叮叮当当几乎无处不在。

价格:
成人 港币2.3
儿童(3-12岁以下)港币1.2
老人(六十五岁或以上)港币1.1

路线:
坚尼地城——跑马地
坚尼地城——筲箕湾(最远路线)
石塘咀往返铜锣湾
石塘咀往返北角
上环(西港城)往返筲箕湾
跑马地往返筲箕湾

可以下一个Ding Ding叮叮车 app,里面可以查到路线~

城巴 公交

我感觉两个差不多啦,用高德地图app就可以查到怎么坐,包括去石澳也是坐城巴过去,机场大巴也是相类似的,总之交通很方便。

的士

出租车我没有坐过,我觉得它作为香港街道的装饰品意义更大一些,哈哈。
在香港,出租车有三种颜色:红色、绿色和蓝色。红色的出租车可以跑新界、九龙和香港岛,什么地方都可以去,起步价20港币;绿色的只能在新界跑,起步价16.5港币;蓝色的只能待在大屿山,起步价15港币。不要坐错了哦。

【住宿篇】有阳光的完美小屋

我是在Airbnb上找的民宿。
香港惜地如金,房子空间都比较小,我因为是一个人出行,对这些也没有很大的要求,除了洗手间里稍微紧张一些,其他都很舒服。

一些房东提供的图片~

交通很方便,就在佐敦地铁站出来不远的地方,楼下就有711可以充值八达通哦。

最好要提前预订,去找那些评价多的民宿,不然到后面就会没有啦!

顺便说下天气情况:
我是国庆期间去的,还是很热,穿T恤也会出汗的程度,三十出头的温度,阳光也比较强烈,间或有雨,晚上和早晨会比较凉快一些,可以再带一件薄外套哦。
香港公共区域的空调温度都开得很低,身上冰冰凉的感觉…我是比较怕热所以觉得很爽,怕冷的朋友一定要记得带外套不要冻感冒了哈。

【美食篇】拼桌也可以大快朵颐

emmm先小小地解释一下,香港的很多餐厅都是需要拼桌的,所以我就没好意思用相机拍,只是拿手机火速留影就开吃了,所以照片会比较随意哦。

义顺牛奶公司and澳洲牛奶公司

两家都是佐敦店,卖的东西好像差不太多,不过我更喜欢澳洲牛奶公司的炒蛋啊,超级超级嫩!双皮奶也是,虽然大早上吃简直冰到清醒。

兰芳园

位置在中西区中环大厦,店面比较小,就有种早上去吃包子炒面那样的店,超级亲切哈哈哈哈。冰丝袜奶茶(虽然我没拍)很好喝,猪扒包和多士也还不错,就是我喝了奶茶以后那些都没吃完= =

九记牛腩

中西区歌赋街21号
推荐推荐~其实我是碰巧路过看到有人在排队,那个时候才十一点多,他们家中午12:30开门,周日不营业哦!
牛腩很好吃,小小的一碗但是料还是很足的!

金华冰厅

油尖旺区旺角弼街47号
表扬一下这里的咸柠七哦,大热天一口下去感觉要飞起来了。
这里的招牌是菠萝油和一个得了什么奖的多士,菠萝油蛮好吃,多士我觉得有一丢丢油。

麦文记面家

佐敦白加士街51号
我本来点了三种,老板跟我说你一个人吃不完的啦!😂非常贴心了!
菜心好吃好吃好吃!云吞皮薄馅足!

许留山甜品

Que它是因为它超级可爱啦
我不怎么爱吃芒果的,不过许留山我觉得味道不错~

特别表扬!

香港的麦当劳,汉堡里居然加了炒蛋!
超级好吃。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在香港才能吃到这样的汉堡kkk

其他一些吃的

【预告篇】下一站我们去哈尔滨

好啦 香港就到这里吧,下一篇哈尔滨见哈!
微博 @酸奶啊_
来找我玩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