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母亲与别人一起体验了一次港珠澳大桥的巴士之旅,但仅仅是到达香港口岸后,逗留了片刻便回程了,没有进入香港市区,却白白的浪费了一次香港签注。母亲因此耿耿于怀,心心念念想要再到香港一次,毕竟距离她上次到香港已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

认真想想,我也有差不多十年时间没去香港了,借这个陪母亲去的机会再游一次香港吧。顺便也到澳门转转,去年我带着母亲只去了澳门半岛,这回可要到氹仔岛和路环岛走走了。

到澳门从珠海入境比较方便,于是取道珠海,目标澳门和香港。

1、广州南站——珠海站的城轨票,二等座70元/人,另加3元保险,两人总价146元。

2、澳门港澳码头——九龙中港城码头的船票,普通位160元/人,12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长者可享18元优惠,票价以港币计算并已包含香港离境税,两人总价是港币302元。


3、香港(九龙)红磡站——广州东站的广九直通车票,181元/人,票价以人民币计算,两人总价362元。

回程的广九直通车票我是提前到广州东站购买的,12306网站没有售卖。港铁城际直通车官网(//www.it3.mtr.com.hk/b2c)有售,但每张票要收12元的服务费,且要到指定的香港取票点取票,不甚方便。

1、在珠海依然选择格林豪泰集团的酒店,香洲区格林联盟珠海拱北情侣南路九洲港酒店,适逢周末,价格略高,237元/晚,铂金会员赠送早餐。两晚总价474元。


2、澳门没有格林豪泰的酒店,于是在飞猪网上“广之旅”订了澳门喜来登金沙城中心大酒店,含税756元/晚,两晚总价1512元。这是氹仔岛上价效比最高的五星级酒店了。


3、香港也没有格林豪泰的酒店,且寸金寸土,在网上比较了之后在飞猪上“Agoda”订了一间也是价效比较高的酒店,伟晴轩酒店,含税501.25元/晚,三晚总价1503.75元。选的是家庭房,房间稍微宽阔些。



港币和澳门元兑换:外币在各大银行都可以兑换,且银行不会收取任何手续费,但每个银行的汇率略有不同。我就近到工商银行兑换了一些港币和澳门元,不过没有小面额的零钱。


香港及澳门的电压和我们大陆的一样,都是220V,但插座却是英式的,需要准备一个英式的转换插头,方便手机相机充电。部分酒店也会提供转换插,但自带以备不时之需。



购买港澳流量包:中国移动使用者需要先开通国际漫游功能,按天收费的港澳台三地流量包价格适中,选了6天流量包128元,通过“无忧行”APP购买有五折优惠,实际付款64元。



我手头上的香港八达通公交卡估计还能使用,只需要到港后重新启用或充值。澳门的澳门通公交卡原没打算购买,但在网上检视时发现才55元/张,内有30元可用金额,觉得价格不贵,便预购了2张。




手机上下载“地铁通”APP,里面涵盖了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线网,需要哪个城市的直接下载即可,方便实用。


本来也下载了一个“香港乘车易”APP,但是不知为何,开启使用不到一分钟就闪退了,即使更改手机的繁简字型模式也无济于事,只好弃之。

珠海,这个我第一次来就已经爱上的城市,清新、整洁、秀丽,令人闲适悠然,给我的印象总是那么美好。

到达珠海,一边品味着这里的空气,一边用手机搜寻着下榻酒店附近的餐馆,午饭时候到了。

格林豪泰酒店,是我出行的必打卡之地,多年的追随,感觉却是不及从前了。

休息片刻,出门往左,走了大约一站的路程,便见到了【垚楾居】素食馆。

门面不大,但里面装饰雅致,菜式品种也丰富,出品好,卖相佳,味道一流,可谓色香味俱全。其中一款豆腐,薄片,软滑,一动就碎了,不晓得是如何切出来的。

对于不吃肉的我来说,到大众餐馆吃饭所能选择的素食种类很少,而在素食馆就餐则选择的种类会多得多。

健康素食适合所有人。

吃过午饭,在附近的车站乘坐22路车到白莲洞公园散步,消化消化。

白莲洞公园

白莲洞又称鲤鱼嘴,古有“僧人隐迹于此,遍种白莲”而得名。

白莲洞公园初建于清乾隆年间,民国时期由越南华侨和当地商贾集资重修,抗战时期又惨遭破坏,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珠海市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修建,使之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今的旅游休闲胜地。

公园内山清水秀,树木婆娑,拱桥,凉亭,步道,石板阶梯,无不呈现一片绿,养眼之至。

还没来得及拾级上山,老天爷竟然下起了淅沥的雨,夹杂着强劲的冷风,使我狠狠的打了个寒颤。所幸我有备而来,带了厚披肩和雨伞,才不至于狼狈。

不过也没有心情再逛了,还是早早回酒店吧。

在车站等车,雨越下越大,回酒店的车久候不来。冷风凛雨中转乘别的车到九洲城去了,因为那里人气旺,不易着凉。

其时九洲城已接近下班时间,不接待游客了。对面的珠海百货商场以及免税商场则是人气不错,与母亲慢慢看悠悠逛,逛至珠海百货四楼,看见有家【素缘素食】自助餐馆,正合心意,虽然没到饭点,也早早的进内找好位置了。

每位38元,老人28元,很便宜的价格,菜式品种却颇为丰富,热菜凉菜,点心糕类,茶水汤水,果汁炖品,蒸的煮的,炸的煎的,焖的烫的,应有尽有,全都是健康的素食品。

奈何肚量有限,每款取一点也还没取齐就吃饱了,本想坐一会儿消化了再吃,但是客人络绎不绝,也不好意思继续坐下去了。

在酒店用早餐,酒店门口就有26路公交车到梅溪牌坊,沿途高低错落的在建或已建楼盘林立,足见珠海的发展势头强劲呀。

梅溪牌坊

四十多分钟后到达梅溪牌坊,这是光绪帝为表彰清朝驻夏威夷第一任领事陈芳及其父母等人造福桑梓而赐建的,该园区门票65元,老人30元。

进入园区,便是一大片广场绿地,路边一排仿门墙建筑,使这条绿道免于单调。笔直的参天大树,以及低矮的灌木丛,加以红花映衬,令广场呈现一片春色。

穿过广场,就是牌坊群了。

陈芳故居包括一座陈公祠、三座大屋、一座洋房、一座花厅以及梅溪大庙和祠堂。

整座建筑做工精细,麻石墙基,石阶拱门,各种花雕,既有岭南风格,又有西洋风味。门前、屋巷铺设石板,种有芒果、树菠萝、白玉兰、九里香等花木。

陈家戏台,据说会定时安排节目供游客欣赏,可惜我们去的时候并没有节目可看,只一个空架子。

这里还有一间珠海名人蜡像馆,介绍了曾在珠海作出贡献的名人,名人可谓不少呀。

梅溪牌坊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客稀少,周六了,游人还是寥若晨星。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好事,起码对园区的保护有保障。

梅溪牌坊旁隔一条马路便是奥园广场,一个大型的商业购物中心,看样子是新开张不久,估计中午饭有着落了。

果然,里面餐馆不少,选了一家以客家菜为主的餐厅【客语】落座,看到满满的上座率,心想这家店应该出品不错。

事实证明,的确是物有所值。虽然每份菜式很袖珍,量很少,但味道不错,价格公道,且就餐环境干净卫生,服务员热情有礼,也难怪人满为患了。

反观旁边的数家餐馆,却是门可罗雀呀。

奥园广场前的公交车站只有26路这一路公交车,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九 洲 城

在九洲城站下车,再次来到九洲城(也叫珠海市博物馆)参观,所见与数年前所见并无不同,外观恢宏,色彩明快,视野视觉上的强烈震撼感,岂是用普通文字所能表达?这气势足可傲视全城。

站在门外,一种尊崇之情油然而生,毕恭毕敬的进内,小心翼翼的参观。

城楼之外也是风景如画。

美景让人流连,但饭点时候还是得吃饭。

在昨天的【垚楾居】素食馆过一点点也有一家【合璧屋】素食馆,晚饭就去那儿。

但是颇感失望,因为这里的素食不太适合我们的口味,偏辣,偏重口味。翻遍菜牌才找到两个清淡的菜式,匆匆吃罢就离去了。

珠海的金悦轩酒家口碑挺好的,一直没有机会去尝试,这次就去喝早茶吧。

酒店门口就有4路公交车,到达金悦轩还不到8点,茶市未开市。

梯间装修豪华,酒家内也是富丽堂皇,再看价目表,五星级的收费,客人还那么多,心想这里的出品应当不错吧。

点了几款喜欢吃的点心,还可以,没有惊艳,没有惊叹,只有不过如此的感慨。

天空暗沉,太阳奋力穿透云层射进来一抹阳光,在海面上闪出一鳞波光。坐在靠窗的位置,看到这一幕顿有触电的感觉,等会儿过澳门可千万不要下雨呀。

回酒店退房便直接到拱北口岸过关了。

匆匆一别,这次在珠海只逗留了两天,作为到澳门的中转站,珠海成了整个行程的配角,但却是我心里永远的主角。

在拱北口岸通关的时候我走了捷径,陪母亲走长者通道(65岁以上老人可以带一名陪同人员走长者通道),异常快捷。

来到澳门关闸广场,左手边几条人龙有序排著队,那是各大酒店的免费穿梭巴士上落站。

根据指示牌找到金沙城中心酒店的巴士,顺利来到喜来登酒店,下榻在浩天楼。

金沙城附近有条闻名遐迩的官也街,打算到那儿吃午饭。

在巴黎人酒店门口乘坐15路公交车,投币需要6.00MOP,但刷澳门通公交卡是五折,只需3.00MOP,很划算。

官 也 街

官也街是氹仔旧城区的重要组成街道之一,以澳门第81任总督名称命名。这也是手信一条街,杏仁饼、姜糖、榴莲酥、葡挞等一众名小吃,在这里都能找得到。

但凡这类店铺前都是人头涌动,排队购食的场景永不落幕。

随便找了家饭店吃饭,然后便穿街过巷的东瞧西看了。

没想到这里还藏着医灵庙、观音堂、北帝庙和天后宫。

顺着“龙环葡韵”指示牌一路走去,沿路的建筑充分显示著这里曾经的主人身份。

远远望到一排薄荷绿建筑,那便是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了。

龙环葡韵

“龙环”是氹仔岛的旧称,“葡韵”是指这里葡萄牙的建筑风格。这五幢葡萄牙式建筑,原为澳门离岛高阶官员的官邸及一些土生葡人的家庭住宅,现在改造为博物馆了。

色彩鲜明的外墙,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博物馆前的一片红树林溼地,不仅能体会到朴素而古典的葡韵风情,还能感受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在这里小憩也是一种享受呀。

龙环葡韵景区为澳门八景之一,也是澳门重要的文物建筑与文化遗产。

天色渐暗,还要带母亲去威尼斯人的大运河看看呢,故没有逗留,沿原路返回了。

回到金沙城中心,满眼的时尚建筑,视觉冲击的杀伤力真是大啊。高耸的巴黎人铁塔,周围都是举着相机拍照的人群。

大运河购物中心

进入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室内装潢依然,金碧辉煌没有丝毫陈旧感,仍是如此的大气与磅礴,庄重而高雅。

辗转来到位于三楼的大运河购物中心,本以为母亲会惊讶于那人造天空,殊不知她好像熟视无睹,没有任何的表情变化。相比较于我第一次来这里时的那份惊喜与惊奇,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天幕,试图窥探出它的制作与技巧。母亲的表现着实令我吃惊呀。

虽然如今我也没有表现出惊奇,那是因为我已经来过几次了。而母亲是第一次来,可能她压根儿就不喜欢看这东西吧。

在室内造运河,这手法堪称绝妙了。从威尼斯人开张至今,相信每年来大运河的游客只增不减吧。

大运河上不时穿梭著贡多拉船,女船伕一边掌船一边歌唱,声音清脆嘹亮,歌声连绵婉转,在岸边步行或购物,绝对是愉悦的体验。

在大运河购物中心的美食广场简单的吃了个比萨就打道回府了。

璀璨的灯光令不普通的建筑物更加的不寻常,巴黎人铁塔更是成了焦点,塔下周围都是争相拍照的人群。

早上拉开窗帘,视线所及是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我所在房间在30层,可以居高临下的俯瞰窗下城景,美在那一瞬间定格。

把镜头拉近,仍然看不清对岸高楼,微感失落。

酒店三楼有个美食广场,早餐可以在那里解决。路过中庭,看这植被装饰都可以以假乱真了。

时间尚早,美食广场内人不多,选了喜记的云吞面和花菇面,果然不错,足料足味,70元每碗的价格也值了。

在酒店门口的公交车站乘坐26A到路环岛的黑沙海滩,其实不远,半小时左右就到了。

下车后首入眼帘的是黑沙公园,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小孩,估计里面是小孩子的游乐园吧,看介绍有游泳池、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儿童游乐的专案。

另一边就是海滩了。望着黄里泛黑的沙子,有种猎奇的冲动,为什么这里的沙子是黑色的呢?

黑沙海滩

通过百度可知,黑色的细沙是由于海洋特定环境形成的带黑的次生矿海绿石所致。海绿石受海流影响,被搬至近岸,再经风浪携带到海滩,使原来洁白明净的白沙滩,变成了迷人神祕的黑沙滩。

但是由于水土流失,使这个原是澳门地区最大的天然海滩的黑沙面积逐渐缩小,澳门当局只好以黄色的新沙补充失去的黑色海沙。现时原有黑色海沙被覆蓋在底层和岸边,看起来比新的黄沙还要少。

有心人在沙滩上筑起了沙雕,惟妙惟肖。

初夏时节,沙滩上几乎没有人,只有几个环卫工在劳作。

据闻在盛夏时节,这里可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常。从附近的大型停车场和各路公交车站就可见一斑。

伫立在黑沙海滩上,感受着徐徐海风的吹拂,凉凉的溼溼的,好滋润。看着海浪一个接一个的扑上岸,在沙滩上溜过,好想赤脚上前让海浪帮我冲刷,那感觉一定非常舒服。

不知过了多久,被母亲的呼唤声打断了静静呆站在海边上的我的思绪,蓦然醒觉我不是一个人过来的。

看看时间,快到中午了,走吧,到街市去找吃的。

路环街市

路环岛曾是海盗出没的地方,地势险峻,渺无人烟。

1969年,连线氹仔与路环的连贯公路建成,路环岛得以原有的自然风光示人,与繁嚣的都市形成强烈对比,成为澳门人理想的休闲和度假胜地。

乘坐26A公交车在路环街市站下车,沿着海边走,随处可见自然清新的建筑和古朴的屋舍。

在教堂旁的一家名叫【雅憩花园】的餐馆吃午饭,地道的广东家常菜,非常可口,价钱也比澳门市区便宜,值得推荐。

这条马路叫做“十月初五马路”,不少港剧曾在这里取景。

在十月初五街尾,有个谭公庙。

还有天后古庙。

当地翻新过的房子,仍是淡淡的彩色,独特而简约。

路环码头,旁边是海关。

这里没有密集的高楼大厦,没有令人沉迷的博彩业,没有车水马龙的噪声和污染,只保持着自己的那份质朴与真实,与世无争,安逸而充实。路环,或许就是澳门人闲适生活的最后一方净土吧。

亚马喇前地

在路环街市站乘坐21A公交车,经过亚马喇前地时下了车,抬眼所及,新葡京的外墙真是亮瞎了眼。

旧葡京虽然显得小了点,但依然瞩目。

闹市区的繁华,除了车多人多外,还有那闪耀着星光的诸多娱乐城。在这附近转了一圈,大大小小的娱乐城酒店不下十家,可见澳门博彩事业的兴旺。

新旧葡京后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家辣堂街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阅书报室边上,红绿植物环绕着数张长椅子供过往行人休息,即便周围都是呼啸而过的汽车,也丝毫影响不了这环境内的休憩人。

不远处的红墙更是引人注目,绿树掩映下显得更加鲜明。红墙蜿蜒伸展,步步向上,引人拾级而上,每一步停留都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前面一幢绿色建筑,在灰黑的马路边上格外惹眼,却不知是何物。

往下走,竟然来到警察局前了。

其时已是黄昏,来到一家台湾美食馆解决晚餐,普普通通,没觉得台湾美食有任何吸引我之处。

在酒店吃罢早餐便收拾行李准备离去了。

由于我入住时没有押金,可以通过快捷通道快捷退房,很方便。

乘坐酒店的免费巴士到港澳码头,体验过海的感觉。

穿过地下隧道到达澳门港澳码头二楼,购票候船。从这里离境不需要排队,比起拱北口岸的人潮真是天壤之别。

坐的是10:35的喷射飞航,担心晕船,我事先在耳后贴了晕船贴。事实上非常平稳,毫无颠簸,坐在船里就像坐在陆地上一样。我有点多此一举了。

船慢慢启航,看到澳门渐离渐远,隐隐有点不舍,却又说不清道不明。

大约一个小时的航程,在临近香港海岸时下起了小雨,不过稍纵即逝,原来只是过云雨。

上岸了,办理入境手续,步出中港城码头,踏上香港的土地,有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在去酒店的途中,路过香港戏曲中心,好漂亮,好特别。曾经看新闻说当时这个戏曲中心的英文翻译颇有争议,后来还是香港粤剧人胜了,必须赞!

我们在一位热心港人的帮助下,顺利地找到了伟晴轩酒店。

稍事休息后便出门补充能量了。在楼下的某茶餐厅用午餐,太多西式做法,不太习惯,勉强将就了。

之后沿着佐敦道到弥敦道步行,慢慢欣赏两边街景。

弥 敦 道

弥敦道贯通了官涌、油麻地、旺角等地区,是一条较长的主干道。而这一段又是最繁华的一段。

路过古物古蹟办事处,看上去也是古色古香呀。

也经过了国人必到的打卡点,重庆大厦,看到门口那么多的“摩罗叉”,就知道这并非等闲之地了。

双层巴士高大的身影常常遮挡着我的视线,走完全程了却拍不到几张可爱的照片。

香港文化中心前怎么那么多人排队呢?走近看才发现原来都是些雕塑。

尖沙咀天星码头

来到尖沙咀码头了,在这里纳凉散步的人真多,有种稍不留神就会走丢了的感觉。

尖沙咀天星码头,由天星小轮公司提供两条航线,可至香港岛北岸的中环码头和湾仔码头。

天星小轮船身颜色为上白下绿,内饰简单,显得有些简陋落伍。但它凭借低廉的价格、不堵车、可饱览维多利亚港海上风光而赢得优势。使得它不仅成为香港与九龙之间的渡海交通工具,也成就一项最质优价廉的海上观光体验。

刷八达通是2.7元/人,65岁以上长者可免费乘坐。人不多,船舱内座位可随便坐。听着隆隆的马达声,看着船在航行中击打出来的浪花,心中莫名激动,兴奋的向母亲述说着我所知道的有关天星小轮的一切。

坐在船舷边上,视野开阔,的确是可饱览维多利亚港啊。

中环码头

几分钟后就到达中环7号(天星)码头了。

中环码头是香港中环往多个离岛及维多利亚港两岸的渡轮码头,从1到10共有十号码头。

在8号码头也就是有摩天轮的那个地方,可乘坐新巴15C公交车直上花园道山顶缆车总站,中间不停站的,是直达。

由于正值下班交通高峰期,路上堵车严重,原本十分钟的路程足足走了半个小时多,我们到达缆车总站已过18点了。

站前黑压压的人群,望而生畏,队伍绕了好几圈,还有继续延伸的迹象。这是什么日子呀,平平常常的一天而已,不是公众假日,不是特别节日,怎么人都赶在一起来了?

在出游前,我已通过网络购买了太平山顶的来回缆车票+凌霄阁摩天台门票的实体票,本以为这样可以省了购票的工序能够更快的坐上缆车。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排队的人流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已经购了票的。我们只能乖乖的跟着排队了。

工作人员很多,秩序维持良好,缆车广播也很清晰,没有骚乱,没有喧譁,没有争先恐后,第一次为国人的素质感到骄傲(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外国友人),这或许也有赖于香港工作人员维持秩序的作风和态度吧。

排了一个半小时多的队,我们终于坐上了这辆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来往于中环花园道和太平山顶的机动公共运输工具。缆车共有两节车厢,沿着依山势而建的路轨缓缓开上山顶。

沿途可欣赏山边景色,但是在晚上,黑黑的夜色,基本看不到什么。

约7分钟后到达凌霄阁,下车后赶紧拍个缆车全貌留念。

太平山顶

山顶缆车停在凌霄阁内,出来便是购物商场,乘手扶电梯一层一层的上去,也不清楚上了多少层,反正顶层就是摩天台了。

站在海拔428米的摩天台上,在香港最优越的地理位置饱览香江之夜景,大有君临天下之感。眼下的摩天高楼,已是万家灯火齐发,如萤火般闪烁,又如烟火般璀璨,围绕着维多利亚港的高低不一的建筑更是不时闪耀出夺目的光辉。

我记得在数年前的某个上午第一次来太平山顶,那时候雾锁香江,灰濛濛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就连维港也看不到。

这次是第二次上来太平山顶,虽是晚上,视线是出乎意料的好,点点灯火映照着夜空,连绵起伏的高楼增加了层次感,维港倒影更加彰显立体。相当壮观的港岛夜景,可惜拍不出“所见即所得”的效果,照片显得逊色多了(羡慕那些把夜景拍得很美的大神)。

围在摩天台围栏上的人一拨接一拨,争相抢占有利位置。饥肠辘辘的我们没有停留,急着下去填肚子了。

下一层是炉峰酒家,主打广东菜。出品尚可,但价格偏高。我们点了两个素菜加一个主食,结账是六百多元,太贵了,不推荐。

下到二楼,是杜莎夫人蜡像馆,门外的几个蜡像相当吸引眼球。

乘坐缆车下山的人流没有来时那么多了,但仍见长蛇般的候车队伍。

等了约半小时,坐上回程缆车,回到花园道缆车总站,照例乘坐15C到中环8号码头,换乘天星小轮到尖沙咀,再打的士回酒店。

在去佐敦地铁站的路上经过【风彩】餐厅,尝试吃了份中西结合的早餐,这在香港人眼中再正常不过了,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不太习惯。

我们在澳门的时候听香港新闻说地铁荃湾线因故障暂停金钟至中环段,我们来香港的那天故障已经解除,正常营运了。而我们这次要去的就是金钟站。

从金钟站C口出来,右手边便是多路公交车站,往赤柱方向的车不少,上了一辆6X公交车,在赤柱广场站下车,时长一小时多点。

赤 柱

赤柱广场是赤柱的交通总汇点,在此下车会首先抵达赤柱广场购物中心的五楼,有点在山城重庆的感觉哦。

在这里可以远眺赤柱湾和美利楼及卜公码头,那里才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从购物中心五楼下到一楼,便是赤柱大街了。

赤柱是香港南部的一个小镇,别具历史,曾是英军军事据点,也曾是香港岛的行政中心。

如今,它是香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景色秀丽,充满异域风情。也因此而成为外国人与香港富商的别院。

屹立在赤柱广场上的美利楼,是移址重建的,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蹟。

美利楼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古欧陆维多利亚式建筑物,也是香港一级历史建筑物之一。楼高三层,揉合了东西方建筑特色,别具风韵。

如今美利楼内有高阶餐厅,有衣饰店铺,给人怀旧的浪漫感觉。

美利楼旁是赤柱卜公码头。

卜公码头前身是毕打码头,后更名卜公码头,曾作为港督履新及访港英国皇室人员登岸的踏足点。

香港政府在改造赤柱海滨工程时,把卜公码头富有历史价值的铁铸上盖重置在美利楼旁的新建码头上,并命名为赤柱卜公码头。

再往里走,是马坑公园,但门口告示有野熊出没,令人却步。

赤柱大街上有间天后古庙,据考,已建有六百多年历史,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天后庙之一。

一队队的中外旅游团队,始终盘踞在天后古庙前,走了一拨又来一拨。

靠着赤柱湾的是赤柱海滨长廊,在长廊上散步吹海风本是惬意,奈何阳光猛烈,长廊上的绿荫不足以抵挡住强劲的紫外线,只好躲回赤柱大街上行走。

赤柱大街上聚集了不少的酒吧和茶座,各国特色食肆云集,充满异国风情。加上来此地的大都是国外友人,感觉就像走在外域一样。

大街的尽头,及海滨长廊的尽头,也是一个极佳的观景点。

绕过去,却是一个小集市。莫非这就是赤柱市场?

售卖各式各样物品的店铺,还有不少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丝质衣物及布料,运动服装,牛仔服装,都是超大码数,恐怕国人少有能穿。

穿行其中的是外国人居多,讨价还价的也是外国人,可见这里的魅力已远播海外。

赤柱远离市区,远离繁嚣,远离勾心斗角的社交,自得其乐地享受阳光,享受沙滩,把观光、消闲发挥到了极致。

喜欢赤柱,喜欢这里的一切。

在赤柱广场上觅得一家【金记冰室】茶餐厅,在那里享用午餐后回到购物中心5楼,乘坐6X公交车返回市区了。

中环半山扶梯

汽车行经毕打街时母亲说下车到中环走走,于是下了车,站在路边,仰望高耸入云的商业大楼,人显得格外渺小。

中环是香港的心脏地带,是香港的政治及商业中心。很多银行,跨国金融机构及外国领事馆都设在中环。香港的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终审法院、以及前港督府(现称礼宾府)也是位于中环。

密集的高楼,繁华的街道,各式各样的商业广告牌,川流不息的车辆,行色匆匆的路人,这就是作为金融市场中心的中环的现实写照。

我们随意走着,边走边看,不时有义工捧著募捐箱过来募捐。

不觉间来到半山扶梯了。

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是为方便半山区居民往来中环商业区,并舒缓半山区狭窄道路的繁忙情况而兴建的行人交通系统。这是全球最长的户外有盖行人扶手电梯。

半山扶梯系统途经多个街区多个景点,可随意在中途上下。

我们意在体验,因而一直往上,直到扶梯终点,沿着新建的人行天桥过去,意外发现了一个好地方。

大 馆

前面一幢红墙房子吸引了我,走过去发现别有洞天呢。

一个宽阔的大广场跃然眼前,不少途人在拍照,在参观,在休息。原来这里是检阅广场,属于大馆建筑群里的一部分。

广场边上一排红色的楼房是警察总部大楼,如今改造成历史故事空间、复式展室、商店及餐厅。另一边一排黄色的楼房是营房大楼,如今改造成历史故事空间、访客中心、商店和餐厅。

大馆位于中环核心地带,是一座被围墙围起来的由三项法定古蹟——前中区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监狱和原有的十多座古蹟组成的建筑群,是香港现存最重要的历史遗蹟之一。

该建筑群自2006年进入休眠状态,后经修葺活化成当今的“大馆”,于2018年5月对外开放。

对于警察署、法院庭、监狱这些机构,向来是令普通市民敬而远之的,如今有幸得以参观,着实难掩兴奋。

这个监狱操场的围墙这么高,轻功好也不易逃走呀。

监狱共有A仓,B仓,D仓,E仓,F仓,我也不晓得我参观了多少个监仓了。

B仓内以光影重现当时的狱中景象。

大馆内还有两幢新型建筑——赛马会艺方和赛马会立方。

赛马会艺方内有展览室、观景台和餐厅,并连线F仓的展廊。

赛马会立方内可供举办电影放映会、研讨会及教育活动等。

这个楼梯的设计非常艺术和唯美。

大馆保留了历史建筑原貌,并赋予了建筑物新的生命,让参观者能深入探索香港的历史,了解当时的法治和秩序对历史的影响。

能够遇到这个地方,也算是我此次旅行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离开大馆,却发现半山扶梯这个时段是只上不下,要下山,唯有徒步了。

坡度大的路不好走,我们选择了坡度较缓的路慢慢下山,并不忘欣赏路边景色。

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上环,上环是住宅区,有着香港的旧时风貌。

路过一家【细蓉记】茶餐厅,顺便在那里解决了晚餐。店面不大,但品种多样,各式点心都很地道,个人感觉不错。

餐毕在上环地铁站乘坐地铁回酒店了。其时正值下班高峰,地铁车厢内比较拥挤,然而车厢内的两张贴著笑脸的爱心座椅却是空着的,没有人落座。母亲毫不客气地坐下去了,我虽然很累,却也不敢坐呀,只能站在旁边陪着。

车厢内大多都是年轻上班族,其中不乏中年人,却都能保持高姿态不占用爱心座椅,这种素质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反观我们内地,那种争先恐后抢座位的情形,着实令人汗颜。

在昨天吃早餐的餐厅旁有一家【青叶海鲜酒家】,门口贴著7点的营业时间表,知道那儿有早茶市,我们自然不容错过了。

餐厅内大小桌子都坐满了人,老年人居多,我们只能选择“搭台”,就是与别人拼一桌。

这种在老人氛围里喝茶,与别人拼桌吃点心的情形已经久违了,在广州喝早茶基本不会出现与人搭台的了。

原计划是要坐缆车去大屿山的,这也是母亲的念想。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昂坪缆车在例行保养,暂停服务。而昂坪缆车是到大屿山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最省时最方便的方式。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去都不是首选,因此放弃了大屿山之行。

改去湾仔码头了。

坐1X公交车到尖沙咀码头,天色渐暗,乌云压顶,总不能就这么回酒店吧,于是继续乘天星小轮到湾仔码头。

在香港坐过渡轮,坐过巴士,坐过地铁,坐过的士,我还是钟情于这天星小轮,不挤,不堵,便宜,快捷,舍我其谁?

看到香港会展中心了,这个角度看不出它大鹏展翅的架势,倒像是一只伏在岸边的龟在伸著脖子。

再靠近些,是有点像大鸟展翅了。

香港会展中心

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于1988年11月开幕,是世界上最大的展览馆之一。其向海一面对开为金紫荆广场,临海位置可俯瞰维多利亚港。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大典在此举行,香港会展中心更是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香港的贸易展览事业也是蒸蒸日上。

在会展中心三楼眺望维港。

金紫荆广场

金紫荆广场因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赠送给香港的一座金紫荆铜像安放在会展中心旁的广场上而得名。

在金紫荆广场上飘扬著中国国旗及香港特区区旗,广场一角还矗立著一座香港回归纪念碑,与金紫荆铜像遥相呼应。

金紫荆广场还是不少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的必到打卡点。广场上停著十多辆旅游大巴,均来自内地旅行团,团队客一拨接一拨,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前呼后拥的,络绎不绝。

也难怪,这么有历史意义的地方还是免费的,旅行团当然会首选了。

广场边上有一条长四百米的海滨长廊,供游客漫步观赏维港两岸景色。各种造型的动漫人物分布在广场各处,不仅吸引眼球还增添快乐气氛。

乌云渐渐散去,太阳探头探脑的亮出来少许白光,有点闷热,还是走吧。

回湾仔码头乘坐天星小轮到尖沙咀码头,再由尖沙咀码头乘天星小轮到中环码头,下一步出海到愉景湾。

愉 景 湾

找到中环3号码头,这里每天有多个班次往返愉景湾。

14:10有一班船开出,而后就是15点后的班次了。看看时间快14点了,还没吃午饭呢,只好匆忙在码头入口处的面包店买点面包和牛奶充饥了。

刷八达通是46元,母亲刷的是长者八达通,才2元。急急忙忙的上船,坐好,在船上吃饱喝足后才发现在船壁上贴著告示语禁止吃东西。当时真是羞愧呀。。。

半个小时后到达愉景湾。

愉景湾坐落在大屿山的东北海岸,群山环抱。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发至2018年初,40年来仍在持续发展,整个专案开山劈石,从无到有,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有别于香港其他大型的发展专案,愉景湾内的所有开发工程基本都属私人建设,私人的人造沙滩,中央公园,儿童游乐场,游泳池,健身室等。

愉景湾还配有购物中心和露天广场,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有豪华酒店,有游艇会所、康乐会所等。俨然是一个大型的成熟社群。

沙滩上有摄制组在拍片,据说香港TVB经常在此取景。

这边阳光灿烂,紫外线强烈,不敢走在沙滩上,太晒了。走在林荫绿道上,却是蚊子太多,把我的手臂及脚踝咬出一个个小包,惨不忍睹。

看着连排的别墅,看着院前的花花草草,心想这里的住客恐怕早已跟蚊子达成交易了,不然怎么住下去呀。

不敢停留太久,蚊子太可怕了。15点多就往回赶了。

乘坐15:40的回船,靠窗边坐下,透过窗玻璃看到窗外海面上的船只真不少呀,而且都很美丽壮观。

半个小时后回到中环3号码头,过人行天桥可到对面坐地铁,站在天桥上往下看,这景象也挺美。

旺 角

由于时间尚早,母亲提议到旺角转转,于是从中环坐地铁到旺角出站。

旺角在九龙西部,交通十分发达,这里新旧楼宇林立,人口密度极高,大街上小巷内尽是各种特色小铺,潮流店、传统店比比皆是。

步行在旺角的如砵兰街、女人街、金鱼街等特色街道,感受其与弥敦道上摩登风格完全不同的地道的市井味,体验真正的香港风味。

就这么走走逛逛,来到花园街的一家【香积厨】素食馆,很小的店面,却是坐满了人,本以为这么多熟客该店出品应该很不错吧。孰料我期望过高了,一顿饭下来,只能用大失所望来形容,不会有第二次的光顾了。

饭后继续逛街,权当散步,直到走累了才拦的士回酒店。

在去佐敦地铁站的路上有一家【新苑酒家】,早茶市挺旺的,我们在那里喝早茶时竟然发现有旅行团也在这里吃早餐。不过他们速度很快,风卷残云般扫遍了早点便匆匆离去了。

而我们仍在悠哉游哉地吃着喝着。

乘地铁到钻石山站,从C2口出来,便看到“南莲园池”的提示牌,顺着指示走,不到5分钟便来到南莲园池了。

南莲园池

南莲园池以唐代园池为建筑蓝本,布局以水为主体,堤谷地貎为骨架,花木柏槐等植物为主题,辅以供游憩的园林建筑物,构成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园林风貌。

南莲园池于2006年11月15日对外开放。

进入园区,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这个中国木结构建筑艺术馆了。

顺着路径来到盆景园,盆景园后是石馆。

园内绿树成荫,红墙灰瓦,正在玩味欣赏之际,忽下起了小雨,让人猝不及防。所幸雨量甚微,不一会儿就停了,一切又恢复如初,甚至看不出下过雨的迹象。

临近中午,我们回到刚才经过的人造瀑布后,那里有家素食馆——志莲素斋。南莲园池是由志莲净苑负责管理及营运的,这个素食馆自然属于志莲净苑。

这里的菜式以菇菌类为主,新鲜美味,地道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午膳后步出南莲园池,转而步入旁边的志莲净苑。

志莲净苑

沿着有点深沉的小石板路往里走,来到西门,天色阴暗加上周围气氛肃穆,忽有种进入龙潭虎穴的阴森感觉。

看到有人出来,壮著胆子郑重的踏上台阶,穿过西门,眼前豁然开朗。

位于钻石山的志莲净苑,始建于1936年,背山面海。数十年来致力安老、教育、社会福利及宗教文化事业。

1989年进行整体重建,按照唐代建筑风格,没有用到一口钉,全是瓦片及木材构成。所有木柱均是原木,懂得呼吸,极具生命力。四周回廊环抱,既对称、又平衡。

整个建筑群雄伟古朴,庄严肃穆。踱步其中,幽闲舒适,仿若梦回千年,心为之宁静。

无奈时间紧迫,没有过多逗留,匆匆从东门出去了。不曾想东门外还有惊喜。

有观音堂,还有安老院。

小花园的布置也很独具匠心。

乘地铁返回酒店取寄存的行李,穿过人行隧道到柯士甸站,再乘地铁到红磡站,从这里出境并乘坐广九直通车回广州,时间掌握得刚刚好。

在香港的几天时间里,网络成了我心头的痛。或许是香港的高楼太多太密集,手机讯号受影响,我购买的港澳流量包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基本上不了网,中国移动在香港实在太不给力了。

还好我遇到热情的港人,每每在我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为我指路,给我愿景,使我心头暖暖。

此一别,不知何时会再来。不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与香港澳门会更加融洽,我们往返香港澳门会更加便捷。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