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家人游玩香港,很开心,特别是儿子,第一次送这么豪华的地方,到处都是新鲜的,连那里的游乐场也很感兴趣,其实比家附近的还小。吃的东西也比较贵,等于在香港和老婆、小孩狂奔了一天,,一看到车上就睡,我还要开车。男人 很辛苦的,不是忙吗?
顺便科普香港,不知道对你有益处吗?希望能帮到你。
但今天的香港已经不是昨日的香港了,港独一闹腾,国人很看不起他们,也不去了,没有大陆人去的香港,也许就不是香港了。
名称来历

香港景色(6张)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也就逐渐为远近所认可。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可后来,村里人不肯种植了,香料的种植和转运也就逐渐消失,但香港这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5]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这个词来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5]
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香港岛)的称呼,最后,到了19世纪初,才成了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 [5]
香港的英文名称,是照广州语音,原译作HeungKong,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香”为“康”,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Kong。
宗教

香港的生活(6张)

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几乎都有人信奉。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1841年已设罗马天主教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教传教区。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约有25.8万人。天主教会在香港办有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基督教1841年传入香港,现已有50多个宗派,信徒28.5万人。它在香港也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其他宗教还有:伊斯兰教教徒约5万人,其中半数以上是华人,印度教教徒约1.2万人;还有少数锡克教和犹太教徒。 [5]
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受《基本法》和有关法例保障。香港人信奉不同的宗教。佛教、道教、孔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印度教、锡克教和犹太教,都拥有不少信众。很多主要宗教团体除了弘扬教义之外,还兴办学校和提供卫生福利服务。
公众假日
香港的公众假日融合了东西文化的特色,全年共17天,分别是:元旦日,农历新年(三天),清明节,复活节(三天),五月一日劳动节,农历四月初八佛诞,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一日特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翌日,十月一日国庆节,重阳节,圣诞节(两天)。香港长期以来把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列为假日,也深深影响了内地,中国内地于2009年起把部分中国特色节日列为国家统一的法定假日。 [71]
博彩娱乐

香港庙街
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至1871年的四年,香港曾经容许合法赌场,当时有合法赌场12家,1871年,基于内外压力和社会问题,香港禁止赌场赌博,用四年之间收取的赌饷和赌场公益慈善金建立了香港首家华人医院,即东华医院。 [72]
赛马与赛马博彩(赌马)是很多香港市民参与的娱乐。每年由9月开始至翌年6月为止的一个马季内,共六十多天的赛马。日赛多于星期六及日在沙田举行,夜赛则多于星期三晚在跑马地进行,观众可购票入场观看及投注。赛马日有火车直达沙田马场。香港赛马会在各区设有一百多间投注站,除赌马外,六合彩和2004年开始的足球博彩也由香港赛马会经营。
盛事之都
香港每年都主办各种型别文化、康乐、体育活动,较大型的活动包括香港艺术节、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国际电影节、法国五月艺术节、中国戏曲节、国际综艺合家欢、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六人木球赛和国际赛马。香港运动员也参与过多个大型国际运动会,如亚运会、东亚运动会等。香港在2009年12月主办了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73-74]
西九文化区是包括艺术、教育设施及公共空间的综合文化场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计划于2022年开幕。 [75]
香港中环兰桂坊、“苏豪”区、湾仔骆克道一带、铜锣湾和尖沙咀(弥敦道、亚士厘道、诺士佛台、北京道),都有很多酒吧、卡拉OK场所、夜总会和酒廊,都是居民和游客游览光顾的场所。 [34]
语言文字
香港通行“两文三语”(即中文、英文,普通话、粤语和英语),中英文同属香港的法定语文。根据2016年统计资料,香港居住人口中,日常习惯用粤语的占88.9%,用英语的占4.3%,用普通话的占1.9%,用中国其他方言的占3.1%,用其他语言的占1.9%。由于中国内地推行简化字的时候,香港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汉字书体是繁体中文。 [5] [76]

特产美食
编辑

香港美食
香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港旺角、铜锣湾、尖沙咀东部和九龙城等地有些街道尽是食肆。充满亚洲风味的餐馆遍布香港,辛辣的泰国汤、香浓的印度咖哩、韩国烧烤、越南沙律卷、日本寿司等等特色美食。香港的中国菜餐馆,提供中国各地的特色佳肴,广东菜餐馆尤其多,其他地道菜包括潮州菜、湖南菜、四川菜、北京菜、上海菜等,还有讲究素淡的素菜。还有以传统的广式点心作早餐的饮茶。
香港传统本地菜以广州菜为主,盆菜则是新界原居民在节日时的传统菜。由于香港临近海洋,因此海鲜也是常见的菜色,亦发展出如避风塘炒蟹的避风塘菜色。
香港饮食也深受外来饮食文化影响。中环苏豪区、湾仔及尖沙咀酒吧林立,慕尼黑啤酒节由1991年起每年于尖沙咀广东道举行。快餐方面,美式快餐主要由麦当劳及肯德基经营,而香港也发展出自己的港式快餐,当中以大家乐、大快活及美心快餐为代表。
香港是流行于民间的传统食品一直扎根香港,如年糕、粽子、鱼蛋、蛋挞、小桃酥、杏仁饼、盲公饼、鸡仔饼、小椰堆、花生饼、芝麻饼、相思酥、棋子饼、炒米饼、格子饼、花生糖、袋仔面、鸡蛋仔、花生豆、南乳香酥角等等。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