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缓解之际,不得不前往澳门办理证件,请假半个月。出行前完全没有抱着游玩的心态,来了却忍不住放下一切投入它的怀抱……忍不住记录下来这一切。
这是一篇冒充的游记,这是一篇写给自己的回忆录。

澳门富豪酒店。这次住了十几天的地方。近年来最新翻修的,葡式设计,意外地清爽。非疫情期间一晚1300,最近竟只300左右一晚。

澳门的房子看起来都不高,没想到房间竟然在17楼。当然每一层都特别矮,门廊的地方伸手可以碰到房顶。

7-11的燕麦奶。当时只是看着包装设计很特别就买了,并不知道是“网红奶”,常常鲜罢了,个人觉得没什么特别。过了几天在公众号上看到专门写它的文章,一款小小的饮料,在这个时代也能激起这么多是非的议论啊

近日日常…到了晚上格外清醒,效率达到巅峰,导数压轴大题+葡挞…莫非是夜间最佳伴侣…

酒店对面的粉色房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总觉得能够驾驭粉色建筑的地方,一定不会没有故事。旁边就是加斯栏花园,麻雀,鸽子大摇大摆,无处不在,从此可小见当地人与自然的关系吧!

氹仔岛的威尼斯人酒店。上一次来澳门还是儿时,唯一残留的记忆便是这条大运河,船伕嘹亮的歌声,月牙儿般的小船,投硬币的许愿池,还有天花板的白云蓝天…那时小到甚至不知去的是澳门,长大后常常想起这幅画面,是如梦境般的存在,只在认知中不断探索和搜寻。今而来澳门,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和探索,一切明晰了,只是那条运河比想象中的窄了不少…

连线澳门半岛和氹仔的桥,修的非常低矮,我一度疑惑,涨潮和台风之时,这么低矮的桥和路,难道不会被淹没吗?
和港珠澳大桥不一样,港珠澳大桥修建海底隧道,是为了不影响海轮通过。这片海域显然通不过海轮,只是将两岸相连。若是坐出租车,那师傅一定会竭力向你推荐桥对面的事物,因为只要过桥,那价格一定是70往上。据说过去的澳门总是人挤人,出租车根本打不到。一个疫情的袭击,家家酒店,赌场前都是排队接客的出租车。“以前我们一天可以赚一两千!现在才400左右!油费都赚不到!”…

提到澳门,大概所有人都会想到赌场。那当然不是个太好的印象。第一天来澳门,是个雨天,第一眼看它,便是老旧。毕竟是来办事,不是为了旅游,亦不抱任何期望。可是当我在这个城市游走,当白云和蓝天毫不吝啬地铺天盖地…它在我的心中占下了一个位置

新葡京娱乐场。澳门真的到处都是娱乐场。我其实很反感,觉得很疏远,可是来了以后,我发现它们实际上只有一部分是赌场,余下还有人们都可以去的购物中心

渔人码头的仿古建筑。夕阳下自有自的风采。一条步行街上有各国的料理,日本,韩国,泰国,重庆火锅,甚至有一个茅草屋妆的建筑,我们好奇地过去一探究竟,发现竟然是非洲酒庄!

往日的热闹不见了踪影,安静的码头静静伫立…很多餐厅没有人光顾。重庆火锅店飘来一股香味,看到还挺多人吃,我们便决定进出,结果竟被告知满位!
一时不甘心,特地跑到氹仔金沙城吃海底捞,金沙城楼上有着同样疫情期间的萧条,可是海底捞竟然也是长长的队伍!

澳门最不友好的就是价格!物价甚至远超国外!一盘虾片竟然要50元。在威尼斯人吃的牛肉蛋包饭,竟然要一百多。实在可见澳门地价之贵。当我们问起澳门的房价,出租车司机指著窗外一栋算寻常的住宅楼告诉我们,这不是一般人住的起的地方!
为了促进消费,澳门政府免费为公民发放8000元消费卡!还有一年一万的现金!当地人告诉我们,疫情对澳门(政府)其实影响不算大,因为实在太有钱了!

小小的地方,有大大的胸怀。澳门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写在建筑上。殖民时期留下太多西式建筑,五颜六色,风格各异。金光闪闪的葡京面前,毅然屹立著几栋摇摇欲坠的危房。晚上仍有亮光,说明还有人住着。多么巨大的反差。
最近在听蒋勋老师讲吴哥,他说他在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看到,说石头都是贵族,祭祀建筑的用材,百姓住的都是茅草屋。他赫然意识到,一大片华丽精致的吴哥宫殿,其实这些遗址不属于老百姓,老百姓的茅草屋,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风雨。
我们在各国各地,总是去参观最有技术含量,最华美的建筑,可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文化其实不是民间的东西。当那晚我们从金碧辉煌的赌场区出来,去一家家庭葡餐,司机我把我们送到了之后,发现导错了航,于是又走了20分钟。一路上,旁边是亲切的居民楼,学校和小公园,有夜跑的居民,等车的白领,小小的店铺一家接一家,坐满了寒暄的人儿,我们才无比真切地意识到,这才是人间风景,人间烟火。走到这里,才算初步领会了澳门吧。

傍晚的渔人码头

澳门塔。天空是天然的炫丽幕布

在大众点评上评分很高的葡餐。店面很小,是一家家庭餐厅。老婆婆据说是葡萄牙裔华人,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外国人。是数年蝉联米其林推荐的老字号了

地道的葡萄牙马休介球。15元一个,逢桌必点。里面是土豆泥和鳕鱼的混合,值得一试。由点了一个海鲜饭,确实是实实在在地现烤。价格不低,所幸味道还不错,总算光盘了

四点多到大三巴牌坊逛一逛。旁边就是炮台和澳门博物馆,博物馆重在讲澳门历史发展程序,因此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复制品,而不是重在陈列珍贵的文物。

四分仪,也叫纪限仪,适用于航海的测角工具!前段时间做到有关的文学常识错了,竟在这儿一见真身!

有意思的历史—葡萄牙人最初,竟是以船难,晾晒商品为由入境澳门。整个理由就好像是说,今天刮台风衣服溼了,所以我要上岸安顿一下~

这些奇形怪状的器具,竟然都是用来放蟋蟀的!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不能够是文化荒漠,不能没有对文化对历史的敬畏。澳门博物馆建在炮台花园,被树根,青苔,流水环绕,这不仅仅是历史和文化态度,更是一种生命态度了。或许让我喜欢上澳门的,也是这些阳光下茁壮生长的生命吧。

光影的魔法

出来已经六点了,可是夏至前后的白昼有那么长,夏天的日光是那么慷慨

没想到在一个“景区”附近,能遇见如此禅意的生命空间。澳门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带给我一种强烈的亲切感,除了友好的人们外,是因为它小小的面积。正因为面积很小,所以处处可以步行到达,步行通过大街小巷,让一切事物从新鲜变为熟悉。一座可以步行穿梭,拥有步行文化的城市,会有一种亲切的力量。大三巴牌坊处在中心区,比起“景点”,它更像是“城市的零座标”,是一个广场般的居民自在的活动空间。或许很多人对牌坊历史不甚知晓,可是他们沐浴著斜照的阳光,由此成为广场文化的建立者之一

从陡峭的石梯上去,便是炮台公园,一片阳光明媚,运动的市民汗流浃背地从我身旁经过,老婆婆带着三只大狗一瘸一拐地爬上去,坐在一片广阔的安静的草地上享受着一天傍晚的阳光,朝远远跑来的黄狗轻快地拍了拍手…

其实没有特别高,可是澳门房屋的平均高度也不高,石梯上去的平台可以俯视整个城市

庄严的石墙,繁荣或欣然掉落的草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如此美好

几天以来,和当地人相处,常常有被他们认真的态度感动。
第一天到澳门,在街上散步,看到第一家糕点店,欣然进入。逛了半天,发现两个店员竟然都只会说英文,实在没有想到会在澳门动用我的英文,她们那么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实在令人动容。
那天晚上,我们在八佰伴买护肤品,店员同样热情得让人不好意思。在路上问路的时候,即使路人不知道,她们却是那么认真地替我们在考虑…酒店的清洁人员,看到你一定会问好,一定是绝顶的客气。酒店旁边的三井日本料理做得无比正宗,我看那服务员摆餐具,一张纸,要反反复复地对齐…治安警察局发号的女孩,我们向她咨询了一些问题,她无法解答,给我们抄下一个个电话号码,用力地道歉…从公务员,到警卫,到路人,到清洁工,无不如此。
我想,居民的面貌,和城市的面貌,大概有着脱不了的相互关系吧。

油画笔触一样的云

从山上可以看见对面的房屋,顶楼有人闲坐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见过最美的一个小公园…

夕阳斜照的广场

西式阳台

牌坊

入夜

步行的空间,自然的空间,是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永葆单纯的灵魂核心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