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台湾 ,从未踏足。
关于 台湾 ,无比熟悉。
台湾 ,没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摩登繁华
台湾 ,没有太多让人惊叹的壮丽景观
但是,就是这么一座 “小岛” , 丰满的环绕了自己的整个青春。那里有无数陪伴我们成长的音乐、电影,绘本,那里有珍藏的记忆,熟悉的味道…

在台北,《蓝色大门》里珍藏着属于孟克柔和张世豪17岁的那个夏天…

在淡水,有叶湘伦和路小雨《不能说的祕密》, 那里“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簷”,那里有一个“少年”叫JAY…

在台中,那里有《一一》的序幕和结尾,有可以拥抱的天真“彩虹”…

在阿里山,那里有《星空》中茂密高耸的森林,穿梭在山间的火车铁路,林中的蓝色木屋,也许还有那片属于十三岁少年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在台南,让人不禁想起台湾市井夜市的接地气和热闹丰富,台南对“味道”执著的古早味成为在现代冲击下为数不多的坚守和传承,好似《饮食男女》在一顿顿家宴中紧密相连的人和情 …

在高雄,那里是《练习曲》的 “起点”,是“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的冲动和执著…

在垦丁,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在辽阔无际的海洋,在千古的峰台和平野,曾经的《海角七号》,是7封迟到60年的情书,一艘船,一个地址,一个背影,一生的思念…

在宜兰,那里是几米的童话世界,那里有每个人的 《时光电影院》,“一本”又“一本”的纯真旅程…

平溪线,是连线山谷小镇的铁路支线,是时光在一个连一个的隧道中忽明忽暗的闪烁,是阿远和阿云曾经青梅竹马的青春往事,是查无此人,《恋恋风尘》的无奈和坦然…

我,大大夏。她,小小天。在三十岁的开始 ,用自己的方式去珍藏青春记忆里台湾的样子,九个地方,九部电影,九种印象和气质,一部自己“主演”的台湾 “电影”。

从《蓝色大门》的青春懵懂到《恋恋风尘》的遥遥无期…

在台北

脑袋里曾经对台北的印象多半是一幕幕散落的碎片,故事在街头巷尾,在新旧交织的生活气息中慢慢酝酿,慢慢发生。

初到台北街头的第一个镜头,行天宫捷运站前寻常的十字路口,红灯绿灯交替亮起,每天是无数的来回不停重复,前行的人流后面,也许就有一个个孟克柔和张世豪骑脚踏车追逐与相遇的路口。

雨后的天空安静温柔,风也清澈,脑海中的孟克柔很像在台北这两天的阴雨天气, 含蓄羞涩,犹豫迷茫,又骄傲利落…

大安捷运站出口不远处便是台北国立师大附中的校门,不论是作为《蓝色大门》的取景地,还是五月天,吴青峰的母校 ,师大附中对特意来到的旅行者来说都会有种自然的仪式感。

来到师大附中已是放学后,眼前师大附中的学生们换下校服在教学楼门口排练舞蹈,弹琴,唱歌…在他们身上又将会上演怎样等青春故事呢?
或许“青春是不死的,它只是一直藏在记忆里的蓝色大门内,随时等待我们翻箱倒柜重温它。 ”

走在师大附中的教学楼,排球场、游泳池和社团门前的走廊里,这样的校园的情景很容易勾起以前学生时代的回忆。当初想要赶快逃离学校和教室的少年,现在却开始怀念那些在篮球场肆意挥洒汗水,在课堂偷听CD看漫画虚度时光,在海边大声呐喊畅想未来的少年时代。

如果人生是四季,那么青春一定是夏季,少年时代的记忆永远跟 蓝天、阳光、汗水、自行车、绿荫、大海、泳池、花衬衫有关。就像电影《蓝色大门》里缓慢的叙述一样,它陪着我们,重温了灿烂,穿越了时间的河流,重新找到了一个叫“青春”的渡口,也找到了青春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迅息。


离开师大附中的路上,我故作忧郁的问小小天“你真的很清楚记得自己是在哪一个夏天成熟,变成大人的吗? ”小小天对我挤眉弄眼笑嘻嘻的说“就是这个夏天。”

每到陌生地方的好奇心会让我变得比平常更兴奋,更敏感的观察身边的画面,感慨也不自觉的多了起来。

我和小小天都喜欢游走在台北的旧城区和老街,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对我们而言太过冰冷。走在台北的老街上,虽然建筑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破旧,但却有着浓郁的烟火气,这种气息文藏在街角的咖啡店,二手书店,小餐厅,百年老字号和新兴创意产业园区。

虽然这些老街有些迟暮的意味,却没有衰败感。老街的店铺内干净整洁,店员们面带微笑,平易近人,让我们有时间和心情能细细发觉,那埋藏于时间长河里的人和事。

相比热门景点和打卡点,应该没有太多人会对车站有多大兴趣,游荡在台北,街边的各种站台让人格外喜欢回忆的感觉,是到达和离开,等待和遗憾,是相聚和分离。

小小天喜欢趴在窗前看风景,她告诉我,她喜欢这样疏离又靠近的感觉,这样能让她客观也克制。

而我喜欢拍她靠窗看风景的背影,她一心往窗外看,看到光,却看不到光背后的影子。就像大多数故事一样在背后悄悄的发生。

全木质结构的北投图书馆,和周围绿荫鸟语自然融为一体,安静的藏匿在北投公园的角落里,我和小小天在这里享受了半天“慢时光”,感受着台北式的人文情怀。

“但总是会留下些什么吧,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台北,是在那阳光明媚的青春记忆里自由和梦想;也是长大后想要驻足停留的那扇“蓝色大门”。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扇 “蓝 色 大 门” …

在淡水

认识一个地方,也许只因为一句歌词,一个镜头,
喜欢一个地方,也许是因为一句对白,一首旋律,
记住一个城市,也许是因为一部电影,一段记忆,一个人。

淡水捷运站,台北淡水线的终点站,30分钟的地铁车程,相同的阴雨天气,不同的心情,踏出站台就开始莫名的兴奋,也许因为在我记忆里的那两个人,那段故事,好像就应该在濛濛的雨天里去回忆。

眼前的淡水,是一条位于台湾北部河流的名字,台湾北部最大最重要的河川,也是台湾唯一曾可通航的河道。

眼前的淡水, 是一个从繁华到静谧的河口小镇,历史悠久,有渔人码头的落日和满是古蹟建筑的真理街老街。

眼前的淡水,是一部电影的的拍摄地,更是一个音乐人的青春时光,眼前的画面,是幸好是有他陪伴走过的学生时代…

我和小小天算准了周末的校园开放日,可惜算不准当天有不开放的运动会


,在淡水高中的附近依依不舍的走走停停。可能不需要其他一定要到的目的地,只因为这里特别的气氛,每一栋建筑和幽静的花园都有它特别的味道。

初中的自己一边听周杰伦一边憧憬长大的梦想,可长大的自己现在最怕听周杰伦的前六张专辑。因为听到的是十几年前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是初一自习课上,同桌把她的耳机递给自己一支,告诉我有一个歌手叫JAY,有一首歌叫《星晴》….
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walkman里循环的《范特西》
是毕业时全班一起为班主任唱的最后一次班歌《蜗牛》
是五音不全的自己学的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能揹著唱的《忍者》,
是和初恋分手时躲在屋子里发呆,一边又一遍的《搁浅》
是在宿舍里哼哼哈嘿的甩著双截棍被自己打歪了下巴颏被兄弟取笑的无奈



是聚会K歌时每次都会有人对唱的《珊瑚海》……

其实是否进入校内并不重要了,只是想过来在心里悄悄和你说声,谢谢你,每代人的青春期都会有不同的人陪伴他们,而属于自己的那段学生时代,谢谢是你,陪我走过…

淡江高中的门口,最接近《不能说的祕密里》里叶湘伦和路小雨躲雨时情窦初开的懵懂和羞涩,年少时曾经的第一次爱恋…

红毛城,300多年的历史让它成为台湾现存最古老,最具历史意义的的建筑之一,台湾的沧桑缩影。

这里不是百年琴房,没有吱吱作响的木质地板,也没有浪漫的四手联弹……

那这里有什么,或者说我们希望在这里看到什么…

有的也许是身边莫名的美好,可能就是眼前的简单,清脆的鸟叫,雨后的青草味,天真的孩子,在一起的人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故事,相同的在一起。

真理大学礼拜堂,象征“虚心祈祷的手”的尖拱造型连续的建造在斜坡上的大礼拜堂。附近的建筑 红砖白石都被“时光”抹上了岁月的色调,当时感觉《不能说的祕密》真是就应该发在淡水,不紧不慢地和述说,让你不由自主的踏进想回到过去看看的幻想中…

青春对于每一个长大的我们,都是一个不能说的祕密 …

致敬 JAY Chou ,如果我门的青春都曾经是一间剧院,如果每段时光中出现的人和发生的事都有它特定的位置,那我们也许一直安静的在角落里聆听,一个头发微卷,身着红色连帽卫衣的周姓少年,执著在熟悉的旋律中,在我青涩的剧院中,看他弹琴时闪耀的的光芒,并不完美,只是太特别…

在台中

微微破旧的楼房,复古的街道中古早味伴随着街边小店里热腾腾的食物味道飘散开来。

低饱和度的建筑颜色和高饱和度的招牌颜色配在一起呈现在眼前是一片复古且温柔的色彩颜色。

台中没有捷运,出行只能坐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但大多数生活在台湾的人都会选择驾驶机车出行。台中的街道和马路都很窄,马路会在吵闹和安静的两极来回循环,当机车穿过马路带来的是震耳欲聋的马达声响,之后又恢复安静。

在台中生活就是有种,缓慢的,空旷的复古感。这缓慢流淌的时间感跟杨德昌的电影很像。

有一部电影,18岁第一次看的是时候被他缓慢的节奏憋的想骂人。
有一部电影,当我第一次花170分钟把它看完的时候,眼睛里不知不觉的留着眼泪,可又觉得那不是自己在悲伤。
有一部电影,每看一次都觉得自己才看懂,每年都看,可总觉得还没看完,没看懂。
有一部电影,让自己开始喜欢上了“慢”电影,喜欢上了杨德昌、侯孝贤、是枝裕和 …

《一一》这部电影平淡真实,时间在不知不觉中缓慢流淌。就像台中这座城市,故事在这里悄然发生,又在这里黯然结束。

阿弟:“这是什么啊?给我啊?这是我,是我后脑勺!洋洋,你拍这个干嘛啊?”
洋洋:“你自己看不到啊!我给你看啊!”

我们或许只看到得生活在前面,却看不到生命在背面。杨德昌却在《一一》这不电影中拍给我们看了。

小小天不喜欢看《一一》,她不喜欢看到生命背后悲凉的结局。而我,我却愿意用这种拍摄人们背影的方式来对抗冗廖的生活,让更多人看到生命的常态。


“这个世界为什么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呢”

小小天喜欢用旅行的方式来寻找“答案”,而我喜欢用拍摄的方式来纪录“答案”。

东海大学,电影《一一》开场婚礼和结尾葬礼的取景地。

在这里,和煦的阳光,繁茂的绿荫,低矮的白色小房子,让人忍不住驻足停留,静静聆听着时间流淌过的声音。

路思义教堂是东海大学标志性建筑。

在这个周末的午后,教堂周围的草坪上聚集快毕业的学生,游客,情侣,带着孩子的本地人。快毕业的学生们举著自拍杆和聚在拍立得面前笑容四溢,或许他们还没发现毕业后的生活会在不知不觉改变他们的人生。

在草坪追逐嬉闹的孩子们似乎也并没发现世界跟他们的想象有什么不一样。

悠闲地享受着周日午后的阳光,或许是台中人生活的常态吧。

台湾很多的台铁站都很复古。没有安检,纸票人工检阅,复古的车厢。台铁这些微微破旧的火车站更加接近我记忆中火车站应该有的样子。

从火车站出站,小小天的脸转向我故作天真的问道:“彩虹有尽头吗?”
我指著路边的公共汽车站牌自以为很诗意的答道:“走,我们坐公共汽车去路过彩虹的尽头。”

辗转公共汽车,我和小小天到达彩虹眷村已经是正午,第一眼的色彩斑斓,如同这正午烈日热烈也明亮。

穿行在这小小的眷村,无处不在的色彩缤纷像是被彩虹浸染了一般,从屋簷到墙壁,从窗户到门牌信箱,从路面到路牌。

墙面上涂满了色彩鲜明充满童趣的涂鸦如同小精灵一般生动鲜活。

小小天小心翼翼的趴在视窗,像是发现了祕密一样…

彩虹爷爷的工作间
“这里这么好看,你忍心辜负这片明媚吗?快多拍些照片!”小小天歪著脑袋问道。
可我不忍心辜负的却是这般纯粹的童真。

天空蓝搭配明黄和热烈的红色,这个屋子里面会不会藏着另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呢…

“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不愿长大的小孩子…

在嘉义

从台中到嘉义的火车上

阿里山,在嘉义县东方75公里,嘉义的月台,一个小时后踏下车厢扑面的淳朴和平和温暖。小小天好奇地问我:“站内的窄轨铁道究竟通往哪里?”我假装神祕的说:“从阿里上回来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坐上嘉义站前拼客到阿里山的私家车, 两小时蜿蜒的盘山路终于到了阿里山国森林风景区。

身处海拔两千米的阿里山森林火车道,据说是世上仅存的三条高山铁路之一,一条锈迹斑斑的铁轨,安静的旧旧的, 火车汽笛不时轰隆响起,混合著铁轨和车轮咣铛咣铛的摩擦声,在森林里穿梭蔓延,开往有点灿烂,有点梦幻,有点安静的祕境…

电影《星空》里的阿里山,给小小天太多的期待,那场13岁的私奔童话,小美和小杰搭乘森林小火车穿梭在森林“迷雾”中翻山越岭,抵达心灵深处的港湾,看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此时的阳光穿过林叶,穿过小小天的指尖, 闪烁的光斑在一路的山林里流动,让人感觉绿色梦境的序幕正式奏起,一种随意想象的自由。

阿里山的空气清新到让你感觉大口深吸后的口腔似乎有一种溼润的清甜。

山间小路里布满了苔藓和叶草的幽绿,毛茸茸,溼露露,厚实实的覆在树干中、石阶上,泥土里。

神木群中深入,整片的原始森林,无数百年甚至千年的笔直生命高耸在我们身边,很震撼。让你相信也许真的有值得敬畏的力量在保护滋养这里。

”愿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偶尔有野鸡的咕咕声,有零星的鸟叫,有虫鸣,甚至让此时此刻感到更静谧,更出世,更隐匿…

风吹过,草木也发出细碎的响声。


眼前就像绿色生命的特写和拥抱、似海洋一样广阔,自由,好像到处都是宝藏,哪里都有“精灵”。

在城市生存的我们,可以非常坚强
在原始森林的我们。可以如此脆弱。
一股味道,一抹绿意,一阵清风,一声鸣叫,一道明媚
心里的柔软就会慢慢延展,轻松的感受,幻想着做场小梦…

蜿蜒的森林步道,通往更深的祕密。

卧倒的这颗神木曾是阿里山的神奇象征,矗立了接近4000年,几十年前在雷电和台风中“放平了心态”。

鲜艳磅礴的受镇宫,山林中路过全台海拔最高的庙宇,供奉的神灵滋养保佑这片神奇的土地和人们。

树影溪流间到处弥漫闪烁的光斑,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

因为实在太大,阿里山不为常人知的祕境很多,不“一样”,让人好奇到底藏了多少祕密在这里生根发芽,又都“一样”,一样得高耸,一样的神奇。

这里的巨木参天笔直,这里的步道崎岖幽静,这里的气息跳跃灵动,这里的空气水润清甜。

木质森林小火车站浓浓的古风味,恍如隔世,又那么自然。

山中的下午逐渐变冷 起初的薄雾升腾闯入眼前的很突然, 行走中有种恍惚飘渺、仙境边缘的神祕感, 准备离开时遇到的架桥上铁路好像是特别的入口 , 好奇落日后的雾中是不是会有不同的神奇世界。

一小时的车程,到奋起湖车站,森林铁路中的中转站,我们到前几天嘉义到奋起湖的阿里山小火车刚发生出轨事件,正停运检修。

两个少年坐着古老的小火车, 在森林穿梭,在黑夜飞翔,停落在偏僻的车站。

奋起湖站旁的铁路平交道路口。

奋起湖老街不远处一家甜甜圈店身后,有一所蓝色的小木屋,是《星空》里最难忘的拍摄地。

所有看过《星空》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所在森林中的蓝色木屋,小美爷爷的林中木屋,那里有让人动容的故事,据说,在这里抬头仰望星空,世界是就会变得好大好大…

就算抛开它的意义,只是单纯置身于这栋被郁郁葱葱的森林包围的木房子外,也会让你忘记年龄,单纯的回忆年少的梦想。

心里一直有这样一间林间小屋,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山谷,薄薄的山雾漫漫的飘。

木屋里面的摆设虽然没有和电影中的场景完全一样,但已经足够了,这就是当初打动自己的气味, 那种独特的温暖和童真夹杂着淡淡的忧伤。

小美爷爷的工作台

每个角落,生动的期待着后续的演绎

可爱的木雕和小画儿

太阳一点点落山,月亮还要多久才能爬上头顶。

星空不一定在天上,或许也是一片湖,涟漪闪烁的蓝色光芒 ,像年少时的梦想一样没有形状。每段青春里的梦想就像缺了角的拼图,因为缺少的那部分,才更独特,更难忘。
致敬 藏在每个人心底 最灿烂、最寂寞的那片《星空》…

突兀的彩蛋-森林之歌

嘉义站北侧文化路旁绿地公园中央,一个有趣的装置或者建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森林之歌,是用废弃的阿里山铁路铁轨、漂流木,黄藤等当地材料建造的艺术空间。

穿过黄藤缠满的隧道,架高的木栈道偶尔咯吱两声,

走进里面,无数的方形木板韵律般的演奏了一曲气势、天然纯粹 又有点让人目眩惊喜的的‘’森林之歌‘’

旁边的铁道不时响起火车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而它一直在低吟浅唱,用阳光,用铁轨,用对自然的赞叹,唱它自己的歌…

是呀,多美好的愿望,唱自己的歌…

为啥彩蛋要这么明显的标注?因为,远看,它就是一个巨大的蛋


在台南

到台南之前对这座城市几乎没任何印象,因为它很少出现在我们看过的电影或听过的歌词里,也没有多少期待。它并不刺激新奇,不包罗永珍,不大开大合,不耀眼夺目。
它更多的只是默默和你安静的相处,用一间间传统地道的“古早味”和善意温暖的微笑让你想留下久居,想一直在这里陪它“过日子”的惬意和踏实,一种恰到好处令人舒服的“旧”。

这里遍布的庙宇和闹市相处的融洽和谐,是当地老一辈人对传统的坚守。

台南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老城,而这座城市的所有特点几乎都和“时间”和“传统”相关。台南的老树极其茂盛,走在成功大学的园内,满园的草木和红砖,随处的惬意在空气里流淌,童真的孩子在和煦阳光下玩耍。

此刻静谧的像角落…

成功大学里标志性的百年大榕树,是岁月的样子,但又大的不真实,像一颗膨胀的西蓝花…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只是坦然的看着时光,可好。

400年历史的安平古堡作为台湾的第一座城堡,郑氏王朝的宅第,饱经风霜后只剩眼前这堵攀爬老榕的斑驳砖墙。

古堡内最醒目的瞭望塔,安平标志性的建筑。

经过并不高耸的旋转楼梯,眼前是密密麻麻的小房子,是新不太新,旧并不旧的过渡和交融。

从安平的古堡到不远处的安平树屋,废弃多年的英商洋行仓库被周围的大榕树茂盛的环绕、撕裂,盘踞,交融·,半个世纪的共生形成现在“树以墙为干,屋以叶为瓦”的奇观。安平的“时间”用这种方式缓慢拓下了无声的力量和留痕,让曾经的遗忘被重拾。

当时安平树屋正在举办名为“爱的台南”写真展。影展里台南的市井人情,自然治愈,看影展的父子何尝不是“爱的台南”质朴的陪伴…

安平树屋旁边的英商德记洋行,粉白色的墙面可爱的不像小小天印象中的古蹟…

小小的一个洋行,同时容纳了各种画风的风景 。

明朗的大片树荫包裹着有日式风格的咖啡小屋。

不期而遇的台南,不期而遇的一起走下去…

神农街据说是台南储存最完整的小巷,现在的这里既保留了古老的外观和结构,又有年轻的人热情和活力融入其中,新和旧在一起交融的交融唤醒了老街别样的新生,有一种寂寞且有趣的感染力。

大卫头上枝繁叶茂。

“给我钱”

可爱的比诺曹们。

不论在哪里,和城市的交流中,味道都更容易拉近和人的关系,美食永远是最有温度,最接地气的方式。台南则是台湾公认的“传统美食博物馆”,“美食之都”,尽管此次因为时间比较紧,没有太多特意留给奔赴美食的时间,基本都是在哪饿了就在哪儿吃,十几天的旅程中,有新奇人气的有趣小店,有传统正宗的古早味,在随走随听的的吃吃喝喝中感受最烟火气的饮食文化。

尤其是那些代表台湾饮食最纯粹的台南众多老店,和门口排著长龙等候的食客,在这个时代仍保持对传统味道的坚持。和吃有关的故事,记忆中最难忘的就是李安的那部《饮食男女》,开篇的前四分钟朱老爷子准备家宴的行云流水简直让人大呼过瘾,酣畅淋漓。自己一个人吃饭时就著这几分钟下饭,不只看了多少遍,每次看仍忍不住的咽口水。

再平常的人生,嘴里的味道都丰富,不同。记忆里开始的味道有可能就是长久的陪伴和念念不忘。
而台南这座古老城市留下的味道,
是像老朱每周精心准备家宴的心情,
是杀鱼,片肉,过油,去骨,煲汤,擀面中的日常和踏实,
是传统在现代文化冲击下细腻不做作的情感,
是平日里一碗碗不将就的担仔面 ,牛肉汤…
是时间在这座城市的文火慢炖里溢位的‘滋味’…

在高雄

2006年的那个春天,
《练习曲》的明相开始自行车环岛旅行,
清晨六点,
从高雄出发,第一天。

大一入学我在电驴下载的《练习曲》现在还躺在8年前的硬盘里,明相的那句“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依旧会不时的搅动着曾经青春的热血,现在看来未免鸡汤,可那场从高雄开始的逆风向环岛旅程,让万里之外另一座海滨城市里生活的自己深深记住了这个起点的名字——高雄。

这个名字 ,热血,明媚,活力热情。

驳二艺术特区是高雄的气质一部分,生机勃勃、涌动活力…

是年轻的艺术家们用创意和热爱让装满集装箱的废旧码头仓库重获新生。

是要爱就大声说出来。

是墙壁上的披肩散发,胸中有爱飞吻遍地,有爱比划的剪刀手神父。

是想飞翔,是还未出发时满是期待的眺望和越来越多的好奇心。

是抱着生命的种子就算流浪也要优雅的漫步在世界的尽头。

是敢爱敢恨的大声呐喊。

是这里频繁举办的艺术节和展览所点燃的创作热情。

是整个台湾最有意思的诚品…

来往高雄鼓山和旗津岛之间的轮渡在平静的内海准备航行。

我和小小天踏出旗津轮渡站开始了骑行三轮车环“旗津半岛”的半日迷你练习曲

从旗后山脚下沿着步道爬上来一路的,高雄港一直在身后忙碌。

百年历史的旗后灯塔精致的矗立在山顶,旗津半岛的最高点

曾经的灯塔都是寂寞的,在岛屿,在海上,给人们照亮希望,
现在的灯塔倒是热闹了,却更多只是作为地标式的景点存在。

想象海的那一面,享受一阵阵海风吹来,永不停息的海风,简单,安静…

半日的环岛一切几乎都和海有关,蓝天,绿意,白云, 拥抱此刻的温柔、知足眼前的纯真…

旗津南边的海滨公园里显眼的黄色风车慢慢转动,半日的练习曲也到了尾声…可那场旅行,那个背吉他的失聪少年,骑自行车沿着海岸线奔驰,顶着”太平洋的风”,逆时针环台湾岛,一路上所遇见的人和风景,每次重温都触动自己十年前埋在内心深处的执念和悸动。

高雄的旅程没有刻意的安排,这里的陌生简单美好,脱下面具,灌注到身处的风景。30岁的自己,告别了青春,仍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笨拙的练习…

高雄西子湾山岗半坡上,试图将这轻抚的海风凝固在镜头里,听海浪拍打礁石,看没有尽头的远方,日夜不停的潮汐。

打狗英国领事馆,和淡水红毛城似曾相识的味道, 连续的半圆拱回廊总让人有穿越时空的错觉,红砖木构,白色格窗,特别容易凝固已逝的历史。

沿着山下滨海大道一直走便是国立中山大学,海水浴场就在校区内,让人羡慕的校园。..

有人说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会被虚幻不切实际的美梦”勾引“,最“意气用事“。少年与青春可以不再, 暗涌的梦想和冲动但愿依旧一直都在,在如同往昔的路上,在未来的每一天,“我们都是赶路人 珍惜光阴莫放松 匆匆匆匆 莫等到了尽头 枉叹此行成空”…

相信每个男生年轻时都曾有过骑车远行的梦想和冲动,那句“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做了”藏在在心底慢慢发酵,是呀,“有点希望,总比绝望好”,起点可以是高雄,可以是台湾,可以是任何地方,不管从哪里开始,在哪里奏响,那颗种子就像风的召唤,海的呼喊,候鸟的思念,灯塔的火光,像一首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练习曲。

在恒春 在垦丁

《海角七号》在台湾意外的巨大成功,把台湾最南端的小镇,原本安静的恒春拉进人们的视线。
说实话自己并不是特别钟情这部电影,也不太能理解为何这部电影会在台湾火的那么一塌糊涂,
不过它让我想起了垦丁的海,和恒春古镇的那些生动的“小人物”,7封惦记60年的“旧”信,一个尘封已久的地址,海角七号…

电影开头阿嘉把吉他一摔,骑上机车,沿着西海岸从台北回恒春,看上去是一段妥协的旅程,不过卸下的头盔终究是要重新迎风飞驰的。

”过不去“的西门

电影里阿嘉住处的拍摄地已是影迷在恒春必到的打卡地。

头顶上满城的彩色风车装饰。

恒春突然的大雨打断了深入街巷的行程,在街角的小店待到日落。

新一天的开始,鹅銮鼻公园内算是海角尽头一个小型原始生态园,穿过响着海浪的小树林,飞虫和小动物不时出现。

如果说到恒春是《海角七号》温存传统的一面,那此时的垦丁也许是它更纯粹明朗的那面。
园内的鹅銮鼻灯塔,曾经台湾岛最南端的标志,通体纯白,眺望太平洋,巴士海峡,台湾海峡三面,蓝天绿地白塔,清新梦幻….

作为一个 生活的海边三十年的大连人,对海其实并没有太多期待,可到达垦丁龙磐公园后,还是被眼前辽阔的太平洋所震撼,此时耳边只有太平洋的风和海浪,想要用力的拥抱,可早已不是曾经也想追风的少年


草原 悬崖 大海 红土 ,奇妙组合下蜿蜒耀眼的海岸。如你所见的海天一色,太TM蓝了,蓝的不真实,又真切的翻滚,小小天说这儿的照片看上去好像站在大喷绘前面合的影



一口宝矿力敬未来。

这么美的海,这么美的天涯,为什么不说再见呢…

关于海角七号,和喜欢相比,更重要的也许是一直记得,和七封已经寄出的信 。
关于垦丁,和蓝天与大海相比,更喜欢的你明媚与包容。
关于爱情,和分别相比,更怕不敢丢盔卸甲的去爱,如果一定要上船,那我会在归航的甲板上等你。

在宜兰


如果宜兰不是几米的家乡,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来到宜兰,这座台湾东北部的城市。
如果我也可以许一个愿望,我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我想去听“森林里的祕密”。
宜兰以几米的绘本故事《向左走,向右走》《星空》《忘记亲一下》《地下铁》《世界别为我担心》为蓝本,把铁路局旧宿舍,废弃空地,车站等地重新规划, 在宜兰火车站附近集中呈现了几米主题的广场和装置艺术公园,缤纷的绘本世界。

不论几米是否也陪伴你走过曾经哭不出的日子,从踏出火车站的那一刻,我们便进入了几米的插画的“小”世界,慢慢感受它的陪伴,走走,停停。

这里有火车站对面,一条马路之隔的丢丢当森林。

起飞的火车在绿色的钢铁森林里翱翔,一趟开往星空的列车,一次拥抱崭新的难忘旅程。

女孩的眼睛里闪耀着好奇的光芒,期待神祕浩瀚的星空, 享受灿烂星月的拥抱。

这里有“小兔子变成大兔子” ,有 “一个人的世界”变成“两个人的世界”的车站。

有不知终点在哪里的飞天公交车,载着过去的告别和未来的想象,空中跃动的小鹿的停不下来。

有男孩“神奇”的房间,很大,大到整个屋子装满了鲸鱼和海豚,它们翻滚,跳跃,喷水,转弯,打哈欠,它们在哈哈大笑,在晒太阳,它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的游。又很小,小到装不下一个孤独的灵魂….

这里有街角水族店里,男孩给每只鱼取的名字,有他的朋友们…

这里是悠闲,柔软,最让人留恋的车站,微笑的地铁车厢似乎在提醒我们这些旅客要珍惜记忆中片刻的风景,定格的片段就是完整人生的轨迹,多点微笑,多些回忆。

有两条平行线相交的一天,有相遇前彼此珍惜的开始。

这里有幸运的转运站,车站不只为了等候,也可以邂逅,这里有趣,美好,简单,可爱的忘记了自己已经长大,忘记没有翅膀就不能飞翔。

忘记了没有魔法可以让我们乘风破浪,忘记了不可以做白日梦。

但是,忘不不了每一次的拥抱,何况,这里的每一个拥抱都闪耀着动人的祕密。

这里的世界不用为我担心,Don’t Worry ,Be Happy !

这里有不那么忧伤的长颈鹿在耳边温柔叮咛你要好好长大。

这里有心急的粉色大象,不过喷出的不是朵朵白云,而是悄悄长大的我们。

这里有已经熟悉了的长颈鹿,这里有一个特别的下午,好玩的下午……

几米的宜兰,宜兰的几米,这里是终点也是起点的地下铁, 这里可以向左走,也能向右走 ,这里的火车真的在天上咣当咣当, 这里有一本本在遗憾中相信希望的童真世界和奇妙旅程…
致敬几米 ,差点忘记和你说谢谢,
谢谢你,让曾经孤独的我们感到并不孤单
谢谢你,让平凡的我们觉得自己也是一个特别的人
谢谢你,几米,谢谢你的那些故事…

在平溪线

坐在只有三节的平溪线火车上,进入隧道的漆黑,耳边列车咣当咣当的步伐,远处的一点亮光越来越大,出口越来越近,突然迎面的绿林葱翠,然后继续在山间的轨道上不紧不慢的行驶,穿过一个个隧道的黑暗,迎来一片片绿意的明亮,蜿蜒在山间,忽明忽暗。眼前的画面难道不就是“恋恋风尘”开端的那个长镜头么。

每次的即将到站,眼前的列车长都会略带沙哑的报著站名,瑞芳-猴硐-三貂岭-大华-十分-望古-岭脚-平溪-菁桐,平溪线作为被保留的传统铁路支线,山谷中一路的穿梭连线了一个个偏僻的小镇。

火车即将开动铃声响起,乡间古老的站台, 月台上不那么清晰的人影,看着镜头里要远去的列车, 从轨道上一站站是是驶离。

车尾窗外,渐行渐远。

菁桐站,平溪线的终点亦是起点,因煤矿曾经繁忙的矿场小镇,破旧的轨道,沧桑的建筑,像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电影里30年前旧时光的模样和质感, 停滞在这山谷里。

山间的一角旧屋,几户人家,一座小桥,在葱郁绿林里,在溪流山谷中。

平溪线的时光,是一段持续的长镜头,移动的视线都是淡然的风景,是远离尘世的诗意。

此次台湾行的最后一个背影,它似乎也在努力望去,望着在身边,在远处的回忆,在风里,在尘土里,在无言的留白里。

临别的列车缓缓离去,留下那封来自旧时光的邀请函,和过去的我们说一声再见。曾经少年,回看关于青春的纪念,也想把它比作下雨天,不同的美好终将逝去,但屋簷下的记忆不会褪色,未来的故事也值得期待,在梦想的路上曲折前行。

献给你我, 献给已经长大仍拥抱梦想的倔强咸鱼…

一个让清洁阿姨皱眉的冗长彩蛋^_^…

关于吃的
————————————
一个海鲜和寿司爱好者的一撇

每次到海滨城市,总喜欢去那里的海鲜市场逛逛,这个由原来台北传统鱼市改造的上引水产很有意思,一家融合了水产市场的综合餐饮体验空间。整体的规划和布置比较考究和时尚,水产区的海鲜要比普通鱼市场看起来精致 干净。新鲜是最直接的感受,当场处理,现杀现做,既没有传统市场鱼腥味又比一般餐厅有更多可以互动和参与感。

自助超市区

已经忘记了当时它们具体的名字了,只记得那海胆和海蛎子的味道好吃的特别……


有趣的门店橱窗
———————————-
对于一个细节控而言,我想以下是小小天喜欢的内容。

无意间在台中勤美术馆附近发现的魔法主题餐厅,橙红色的建筑外观和无处不在的装饰细节让人对这个天真可爱的魔幻小世界充满了好奇…

南瓜色墙面搭配黄铜质感的门牌号码,复古的手摇门铃。

红酒懂上面黑熊的一家小盆景。

主题感很强的蓝色、黄色的路牌,蓝色飞天小魔女的招牌非常可爱。

黄铜色公鸡风向标充满童趣。

看,水龙头上的金色青蛙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被定格住了。

在台中,水表也似乎变得很文艺。

在勤美术馆附近街角里的“另类”小店。

还没营业的居酒屋,一目了然。

DIY甜品车

小小天最想删掉的照片,她和台湾街头的它们



——————————-

忘记亲一下

鳄鱼在笑,她却在“拉屎”。

彩虹般的时光隧道

最后

十四天的台湾旅程,我们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留下一段回忆,感谢每一位读到最后朋友,有些记忆,有些往事,有些青春,不仅仅是一个祕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