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本文不介绍香港风景,也不介绍香港各色小吃(虽然很好吃),更不介绍各式买手钟爱的店(这对我来说难度太高);所有照片均是随手拍。写一下只是便于回忆,分享心情感触。

走马观花看香港

这次去港,日程虽长但行程绵密:跑了很多地方,但与景点商店无关,也基本和美食无关—-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一天多一点,但这并不妨碍对香港有一个粗浅、表面的认识,对它的活力产生喜爱。每日早出晚归,停留的只是辗转间从车窗眺望远方或者驻目路人的一瞥。周末偶得闲暇,在西贡与九龙、海港与商圈的落差中,体味香港独特的一面。随着如梭的人群在湾仔和旺角的街道间穿行,寻找喧嚣之下香港深处的特色。

铜锣湾,并不只有这一个

之所以起这个标题,是有原因的。
从落脚地出来,对面就是MTR香港海洋公园站。(呃…….是的,黄竹坑,一个很安静的地方。)
初到香港,大概绝大多数人先买的第一样东西是八达通卡,我也没有例外。这多少说明了香港公共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备。香港地少人多,地势复杂,江河湖海、丘陵平原,高楼大厦、斑驳旧屋互不相让,发达的公共交通是首选,开车和走路可能会比较令人绝望。
举目无一人相识,也不知道怎么走—-手机导航在手,天下我有。一头扎进地铁。
车厢没有想像中的拥挤,也没有听到“猴赛雷”,大家都很安静。等钻出地面,迎面而来是这样一副影像。

呃……大概感觉上,世界各地的华人街区都是这样的风格吧。—–标题的由来。
铜锣湾位于香港湾仔区。广东话中“仔”是不是“小”的意思,不少地名、人的叫法都有“仔”,比如香港仔。我的理解是湾仔原来这个地方是个小海湾,香港仔就是相对香港本岛而言之类。
铜锣湾估计是起初在这个小海湾,经常有人敲铜锣召集大家议事,或者这里曾经是聚会的地方。在港剧帮派聚会讲数等场面中也经常出现铜锣湾这个地名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在街头乱走。女生已经一头扎进各种小店大店专卖店,其余东西全是浮云。这个时候男人的劣势暴露无遗–说实话我不知道我要买什么、什么可以买以及哪个店买。问题很严重,我选择放弃,站在街边看行人。

药店、化妆品店、珠宝店、各种品牌奢侈品店,转头就是sasa,街角遇见万宁,熙熙攘攘,大家各做各事,互相影响又互不影响。
作为 一个具有历史的自由港,香港街头人种之多变是我仅见,而互相之间之包容也是我仅见。各类团体、宗教人士,各做各的事情,不会干涉对方。行色匆匆的人不多,很惬意。

在我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香港足迹范围内,湾仔区或许是最能体现香港之现代繁华与传统保留交杂的地方。既有苗条之极的高楼,也有浓重的上个世纪血统的老式建筑。更奇妙之处在于这两种建筑紧挨着,相安无事,没有谁准备把谁怎么样的趋势。很有趣。

香港建筑之四重奏。四个高度,四种风格,大概也分属于四个时代。紧贴著,有的甚至是共用一堵墙。新人不嫌旧人老,旧人感觉依然好。

顺便关心一下房市。这个价格应该是CBD区域住宅楼的价格。
简单换算了一下,再心里想了想我微薄的工资在这里能够过上怎么样的生活。我想了三秒钟,就断定这不是一个愉快的思考,当即用鱼的四秒钟的记忆忘记这个问题。

又经过一家房产中介,视窗的广告倔强地跳入我的眼帘。经过前面一张图片的刺激,商业楼宇的价格已经不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反正自己一年的收入也只能买一个平方。

继续漫无目的地走,走到了时代广场。时代广场里面或许很大,但时代广场外面的广场确实有点小,或许可以说小到几乎没有。或许叫times centre更好一些?也许当年时代广场落成时,还是当得起广场二字的?

正对时代广场的,是一幢颇具时代的楼。看得出一二三层是商铺之类,不知道 四五六层是什么用途,民居的迹象也不明显。香港寸土尺金,这房子体量不小,要动它也不容易。有历史的建筑值得慎重对待。

站在时代广场对面仰望这座高大的建筑,我找到了一个吸菸点。烟桶周围围着几位烟友,总体来说香港的禁菸工作甚至比美国更好,更普遍。街头很少看到吸游烟的行人,基本上都是在街角吸菸点。室内更是没有人吸菸。说起来好像香港本地居民吸菸的不多。
抬头这个讯号灯杆上各种小广告也让我感慨了一番。还有各个店铺角落、通道出入口大量的艺术创作也很让人有“灵感”。当然,这些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小广告,基本还是在老式楼宇上出现,新的楼宇有人管理,很少有涂鸦之作。

湾仔,铜锣湾。一条条街道,一幢幢或新或旧的高楼。我看着街道的路牌,揣测著中文路名与英文路名背后的差异与故事。那一个个英文诉说这个城市的历史,背后都有着一段往事。
除了工作,偶尔有一个夜晚,包括休息日,我都在湾仔-旺角-九龙这些地方毫无目的地留连。为了找一件女儿要的衣服,从湾仔又跑到了朗豪坊。朗豪坊是香港曾经一个颇有点小名气的综合型商业体,或许也有可能是因为它坐落在著名的钵兰街侧的缘故吧。

记得周六这天下著雨,我套著连帽衫穿行在油麻地的各条街道,从钵兰街至上海 老街,一路走过无数大小弄堂街道,路过各式菜场和五金店,犹如就在自家附近漫步。寻找著电视、电影和儿时记忆中的地名和场景。九龙冰室让我想到了这家九龙餐室。

一路走来,看到了很多印象中的地方,有记忆中的,也有现在的网红店。比如这家佳佳甜品店,虽然以前早就在网上传说中知道 捉 到过野生发哥出没,但也是同行朋友在微信群中的呼叫才想起这茬。大概是我走路走得脑壳坏掉了。

小店一点也不起眼,甚至 不算好的档口,至少没有把门口开到大路上。店里座位紧张,要等位。但像我这样就一个人悄悄进村的,随便找个空位和别人拼下位置就可以翻牌子选择吃什么安慰一下自己走那么远的路才找到。

话说,本来在地图上搜到了好几个佳佳甜品,一时拿 不准是哪个才是想去的佳佳。立刻在蜂窝上找了下确定了真身。店里服务员阿姨一口明显的山东普通话,自豪地说平时发哥来都是她端的甜品,顺便向正在研究食谱的我推荐了几款热门甜品,说这是进店必吃,不吃白来。我。。。好吧。我全点了,一碗碗流水席慢慢来,我吃会歇会再吃。一共四碗,有一碗忘记拍照了。这个是宁波姜汁汤丸,不喜欢繁体字的那个“姜”,让我想到僵尸的僵。

这个是椰汁西米露?呃不是,是精制杏仁露。这个时候我没时间去记名字了。

连续两碗后,我决定稍事休息并开始向边上一桌的几个美女搭讪。嘿嘿。顺便向她们推荐了我吃过而且 已经只剩空碗的两款甜品,并以空碗表示实在好吃,并在她们开始吃之前 扬长而去。但愿她们没有说误听人言,哈哈。这个是。。。。白果薏米腐竹。

西贡–桥咀洲

辗转找到了开往西贡码头的小巴士。巴士站秩序很好,每个人都很自觉地按照地面上标识好的巴士编号位置排队上车,没有莫名其妙的无序和焦急推搡。小巴士司机开车很老司机,一路曲曲弯弯恍若秋名山车神但抬头看车内车速器还是没超过80码。

说小巴真是小巴,不整齐但也干净,车上也没有站立的乘客,想来在香港是不允许有站客的。地图上上看西贡不近,上车却是很快就到了。

西贡区地处香港东部,要去的西贡码头是一个渔港,也是个吃海鲜的好地方 ,出海不远还有一些零星小岛可以遮挡风雨作为渔船避风港湾。西贡的街道就像内地一个小镇的规模,安静但也干净。有公寓楼,也有老式的独栋农宅。稍微留心了一下路边房产中介的张贴,心里略微换算了一下,oh,这地方也要十万软妹币一平。原谅我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下面这种房子。

坐巴士的路上,和家里人汇报了一下今天打算去的地方,说是去海岛散心,远离尘世。老婆说你要去的地方 是一般去香港旅游的人都不会去的,何况是那些买客。我说,我不是一般人,洒家法号丹尘子。
富豪雪糕才是我的最爱。然后演示了一下富豪雪糕的正确开启(吃)的方式–底部咬个小洞,一吸。。当然你要学星爷我也不阻止你。

看到了西贡的渔港,味道十足。开来开去的都是老式的小渔船,渔民在岸边拴了软梯,轻盈地爬 上爬下忙碌著。

码头上静悄悄,接送游客的也是不大的客船。肥婆 号,猫记号,够肥才够稳,才能安稳地把我送到远离人群的海岛。上船,开往桥咀洲。

看这些游船,不知里面有没有本山大叔的停泊在此处。原谅我又想到这事,想起上次去三亚也是导游指著一艘颇大的游艇说这是赵本山的。我说本山兄弟打我电话说带我出海,我说我很忙的一分钟几百万上下你叫我出海干嘛。

桥咀洲是西贡码头往东南方向众多小岛中的一个,沿途就是常规景色,海水加海岛,海风把我本来乱糟糟的头发吹向了一个方向。船上没几个人,没有内地那种不满 员不开船的规矩,船家很惬意,半坐半斜歪着边玩手机边开船,没有导游解说,一切 全靠领悟。

船至中途,船家绕着这座小山停留了一会。后来自己查了一下,这个地方原来叫象鼻洞,倒也有几分神似,不过比起桂林的象鼻山,无论从外形还是体积都不可相比。这个洞,看来也是以前渔民歇脚避风的常用地,小洞几位可以停进一艘小船。

台风山竹刚刚离开,到了香港就一直感觉哪里有什么不对,但一直说不上来。到了西贡才知道问题在哪里 。城市里,各式树木姿势诡异,生长造型不符合自然规律,较为低矮的灌木更是凌乱,以为是政府部门城市居民崇尚自然不事雕琢。等看到西贡海边的大树的惨状,才明白原因。

小岛的码头正在修复中,山竹以十级风速携万吨海水轰击建筑,人造的混凝土弱不禁风轰然崩溃,只留下一地残垣。还好我来时,灾难已经过去 ,一切都在恢复,海面很平静,有游客嬉戏,家庭郊游,各国人士访港竟也跑到了小岛。

同伴冒充熟客,带领大家往山顶发起自杀性冲锋。山不在高,在于陡;林不在深,在于不透风。刚走小半路程大家相继要求走回头路,表示自己还是适合到海边去吹风思考人生。毕竟大家都 是文化人。

我觉得我还是适合在这种地方 发呆。比如,也可以手足并用爬几下石头。

两座小岛之间有一条石头铺就的小堤,潮涨没潮落出,登岸之前远处看到这条石堤还没有水下,等走到附近时,已经部分露出水面。有游客赤足涉水而过,也有勇敢的外国小朋友在父亲搀扶下连鞋带裤趟水而去,玩得不亦乐乎。

在桥咀洲发了一会呆,起身坐上肥仔快艇返回码头,开始向回程小巴士站走去。路上七拐八绕的,也算深入到村间屋头了。

西贡地处远郊,大概还没有通有线电视吧?

大树底下,有一座老宅子,忍不住拍一张,不知道若干年后我再来,它还在不在等我?

等对面 的满记甜品,初以为是满记扩张到了西贡,后来马上网上查了一下,原来,它才是天下所有满记甜品 的祖宗。这是满记的总店,满记甜品的发源地,从一家小店做到如此规划,真是对香港人民充满敬佩,更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地方 。

离开西贡,转战赤柱。赤柱 因监狱闻名,香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一个别具历史的地方。曾是英军军事据点,也曾是香港岛的行政中心。香港戒备最森严的监狱也在这里。

赤柱晚景

英治时期作为香港的印鉴和代表香港的香港徽章下半部份阿群带路图就发生于赤柱。阿群带路图大意讲述英军初抵香港岛时于赤柱登陆,获女原居民陈群引路到港岛中上环区一带,当英兵行经香港村时从陈群以客家话回答中得知“Hong Kong”为记,因而成为全岛的总称。
初到赤柱,天色尚早,有位歌手正在广场开演唱会,边上观众很安静,更有可以点歌的环节,看这位小哥唱得也很卖力,不时擦汗喝水。

赤柱的码头稍小,港湾里停泊著不少小船,适合拍照。可惜夕阳还没照进来,光彩略逊。

香港因为地窄人多,视野开阔的地方虽然多,但看出去不是楼就是车。一般来说到了晚上,都是这样的景色。

即使在太平山顶,望出去,也是这样的繁星点点。(盗自好友符兄半夜爬山所拍照片)

或者 说,你可以抬头向天空看,还能看到空旷。

然而,赤柱的正滩望出去,没有这样的情况。海面空旷,建筑不多,难得的休闲之地。

好吧,打道回府。香港公共交通发达,半夜还有公共汽车。好好体验吧。

后记

没有深入的购物经历,更没有像游客一样有足够的时间消费。我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像每个普通 的香港市民一样,在街头匆匆行走,融入街头的人群之中,眨眼不知所踪。也曾在坚拿道西天桥下观看穆斯林姐妹们的聚会和她们的舞蹈。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繁忙的人群中,总还能有人找到自己的天地。
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或者 快乐的方式。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