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广东连州,山清水秀,画廊满目。那饮誉海内外的刺绣艺术品,就是在这秀丽的山水中加工描绘出来的。
那年秋天,我回到自已的家乡。一下汽车,顾上回家,便匆匆地赶到连州刺绣工艺总厂。走进厂长办公室,看见厂长曾桂兰正在聚精会神地打算盘。我是经人介绍与她相识的,她约我如果休假回家,一定要到他们厂去看看。说真的,我们还是老街坊哩。
当她的心神终于从算盘中走出来并发现我的时候,站起身来热情地说:“哦!你来了,请坐!”
一会儿,她把我带到接待室。窗外,秋风阵阵,枯黄的树叶纷纷落地,而室内却是满目春光,百花争艳。看!窗户的珠绣窗帘在阳光下闪耀着梦幻般的光彩;茶几上铺着精美的剌绣台布;乳白色的墙壁上,一幅幅生动的刺绣画吸引着我的视线,使我感到好似漫步在百花园中:“鸟语花香”、“松鹤延年”、“百鸟朝风”的花鸟画鲜艳夺目;“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西施浣纱”的神话传说和古代仕女图栩栩如生;“山清水秀”、“连江晨曦”、“荷塘清趣”的山水画,或清淡雅致,或苍劲凝重,诗意盎然……我尽情地欣赏著,旅途带来的倦意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时心旷神怡。哦!这些巧夺天工的刺绣画,仿佛把人间春色都搬到这屋里来了!

“请到这边来看看这幅龙凤图吧!”曾桂兰把我带到一幅宽大的刺绣画前。啊!好一幅令人叫绝的龙凤图!曾桂兰自豪地告诉我,这是某酒家订造的,长四米,宽一点五米,是她们厂所有绣品中最大的一幅。
“呵!这要花多少根针线、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绣出这幅钜作呢?”我好奇地问。你瞧!在光洁的红色丝绸上,飘荡著朵朵彩云,一条威风凛凛的金龙和一只婀娜多姿的彩凤,正在顾盼相对,仿佛正在引吭高歌,互诉情爱。绣工们把这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绣得活灵活现,仿佛随时都会飞离绸面似的;在画幅的正上方,是一颗被火焰围绕着的金珠;下方是一个二尺见方的金光闪闪的双喜字。画面颜色鲜明,气氛热烈,富丽堂皇,极富民族特色。曾桂兰说,这幅画在平时既可欣赏,在婚宴中又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我十分佩服设计和绣制这幅钜作的能工巧匠们。从曾桂兰口中得知,这间赫赫有名的剌绣厂,是在1980年12月开办的,开张伊始仅靠镇政府拨给的6000元启动资金、小额银行贷款、租厂房和从外地请师傅来维持运作,为番禺服装刺绣工艺总厂加工绒绣画,不久便成为广东省丝绸公司下属的一个定点厂。几年后,面貌大变,不仅还清了贷款,盖起了厂房,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还发展了线绣、金银绣、珠绣和扎染绸等产品的生产,鼎盛时期还开办过10多间分厂呢……

对龙凤图这幅钜作,他们从设计到针法技艺都进行了创新。设计人员亲自已到某酒家进行调查研究,根据那里的特点和绣品的用途,采用宋元工笔画的形式和吸取民间剪纸技巧进行设计。为了使设计出来的绣稿更适合刺绣,设计人员虚心向绣工们学习刺绣的针法特点,终于设计出既优美、又省工省料、而且又能使刺绣的针法特点得到充分发挥的绣稿。绣工们则采纳了江苏著名刺绣艺术家杨守玉女士生前提出的“善刺绣者必善绘画,否则不能做到刺绣极峰”的意见,向设计人员学习了一些与刺绣密切相关的美术知识,并且对龙眼、凤眼等重要部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经过不断摸索,反复试绣,决定改革传统粤绣以单一绣种刺绣画稿的方式,运用绒绣、线绣、珠绣和金银绣四绣种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画面,在传统针法“密不重叠、疏不露底”的基础上,采用钉、垫、托、串、码等巧妙针法进行绣制,浮沉有致、疏密相间地勾勒出龙凤的栩栩神态。特有的材料组织果然使绣品的艺术效果脱颖而出,具有装饰性强的特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曾桂兰带我到窗明几净的刺绣车间参观。车间里弥漫着年轻女性特有的体香发香。绣工出身的副厂长苏翠娟正在忙着验收绣品;绣工们正在埋头刺绣,呼呼的抽针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响亮;墙上的音箱正播送著轻音乐,给人一种宁静、安谧的感觉。我走到一位脸蛋圆圆的绣花姑娘旁边,弯腰看她刺绣;但见小小的绣花针在她的手里穿梭自如,时隐时现,渐渐地变幻出美丽的图案……
“这位叫陈艳云。”曾桂兰向我介绍这位刺绣能手;“她绣什么都又快又好,而且全部合格;我们厂新产品的第一件绣品大多出自她的一双巧手。”

“这位是谭师傅,是我们厂从广州请来的技术顾问。他十四岁就加入刺绣行业,善设计,懂验收,还会绣花呢!他设计的结婚龙凤褂裙,在我省为数不多的老师傅中名列前茅。”曾桂兰又向我介绍了一位年约七十岁的男性老艺人谭师傅,接着又说:“他身边那两位年轻人是我厂的设计人员,正在跟师学艺。”
我见谭师傅正在指导他身边那两位徒弟在一幅绣底上画著些什么,听了曾桂兰的话,他麻利地套上毛笔,摘下眼镜笑着说:“老了,早就不拈针了……说到画龙凤褂裙,我还有一个故事呢:时,龙凤褂裙被说成是‘四旧’,不能绣;香港客商找到我,我只好晚上在家偷偷地画,画好了再偷偷地发给绣工绣,弄得好象搞地下工作似的……”

绣工们忍不住“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是啊,现在大家可以无所顾忌地笑了,但那时谁敢笑?那时,传统题材的刺绣艺术品被当作“四旧”对待,设计者和刺绣者也难免厄运,刺绣行业因此衰败下来。值得庆幸的是,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刺绣艺术品的销路也越来越好,绣工们加班加点工作,绣品仍供不应求。该厂除生产绒绣画外,还生产刺绣旗袍、结婚礼服、被面、方巾、手袋和扎染绸等,畅销海内外,在香港、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都有该厂的产品。啊!连州刺绣为人间增添了美!这种美流淌在四大洲五大洋;籍著这种美,连州人民和外国朋友之间也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我爱美丽的连州刺绣!我祝福为连州创造美、增添美的刺绣工人!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