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一边是醉生梦死的声色欢场
一边是市井百态的街坊巷陌
厚重的历史与璀璨的霓虹交融……

这就是我眼中的澳门。

出发当天的虹桥T1,崭新的航站楼,落地窗映出蓝天白云。候机时,老徐除错了下满满一揹包的相机和镜头。继前不久一篇游记上了蜂首,现在每次出游他都格外认真,俨然一副为蚂蜂窝鞠躬尽瘁的决心,只为拍出更好的相片。

一、路氹城——流光溢彩的造梦机

路氹城(Cotai)位于澳门的两个离岛──氹仔与路环之间,该地段本来是一处海面,因为博彩业迅速发展带来的土地需求,使路氹城填海区域成为澳门的新城。如今,以路氹金光大道为中心,20余幢规模庞大、各具特色的酒店赌场将这里塑造成一座璀璨的不夜城。

1)新濠影城——澳门新地标,亚洲好莱坞

这次行程我们入住新濠集团旗下的最新酒店——新濠影汇。酒店主打好莱坞式的怀旧电影风格,外观设计和园林营造打造了南加州风格,标志性的8字摩天轮造型霸气。

入夜后的酒店外景,灯光烘托出奢华复古的腔调。

酒店的后侧大堂Times Square,仿纽约中央车站的造型,华丽的大钟和车次表,让人有时光穿梭之感。

漫步在酒店一层的购物大道,挑高的层高,老电影特有的那种橘色与蓝色交织的色调,香氛中带有甜杏仁的暖意,霓虹灯和店铺的设计无一不用心良苦,每一个元素都在为整体氛围服务,恰到好处地创造出好莱坞片场的观感。下榻此处的旅客从进门起,就把那个炎热潮溼的澳门抛在身后,踏入另一个人造的世界,一个梦境。

新濠影汇的特色娱乐专案,一是8字摩天轮,二是4D电影《蝙蝠侠夜神飞驰》。我们先体验了后者。果然是和影片出品方的独家合作,整个体验非常独特,序幕一开始就把人带入电影情节,而电影本身更是让人惊叹,巨大的球幕、特制的座椅,与蝙蝠侠一起飞驰在罪恶之城哥谭上空,追击犯罪分子,毫不夸张的说,身临其境的爽让人直呼过瘾。这里不再剧透了,绝对是澳门必玩专案!

酒店二层是与华纳影视合作的主题空间,童趣满满。

我们特意等到夜幕降临后才去体验8字摩天轮“影汇之星”。粤语中“8”与“发”同音,好彩头显然让这个原本就十分吸引眼球的异形摩天轮人气更旺。

灯光如倾泻的瀑布,非常梦幻。摩天轮搭乘平台在22层,再垂直向上两个巨大圆形的高度,是亚洲最高,仰望之间有种世外的宇宙星河之美。

乐高大师团队制作的新濠影汇全景模型,细致入微地复刻了酒店的结构之美,多如牛毛的细节和人物都是由一小块一小块的乐高积木拼成,简直让人惊叹。

转一圈全程大约十分钟,8字形的轨道十分新奇,向西望去能看到璀璨的银河酒店和远处的横琴岛。

2)威尼斯人、巴黎人——浮生若梦般的优雅

路氹一带各家酒店赌场无不极尽豪华,设计中融合了各自的主题背景和文化视觉元素,颇具匠心,大多数都可以作为景点一游。

首先是毗邻新濠影汇的巴黎人。从法式建筑和花园,到巍然耸立的铁塔,白天和夜晚的景致都散发著优雅,恍惚间仿佛身处塞纳河畔。

巴黎人大堂,协和广场的喷泉和凡尔赛宫的穹顶,花香调的香氛弥漫在空气中。

酒店内的购物街也是法式情调。

八边形的广场、中心的纪念铜柱、露天咖啡座和街灯,真的把巴黎芳登广场搬到了澳门!

美丽的贵妇优雅地游走在精品店间。

像祕密机关一样隐身在商场各处的小铜人,就喜欢吓唬游客。

离开巴黎人,我们前往最负盛名的威尼斯人酒店一游。

完美复刻的里亚托桥和圣马可广场钟楼,夜幕低垂,暖黄的灯光让我们一时忘了身处何处。

一路沿着运河,走近采用威尼斯总督府造型的酒店入口。

威尼斯人由于成名时间早、占地规模巨大,加上大运河购物广场的知名度,早已成为澳门游打卡景点。

白云缓缓流过天幕,船伕唱起《我的太阳》,似真亦幻的威尼斯运河风景……不知疲倦地造梦,永不停歇的享乐,路氹城夜晚的背景音乐应该是金币滚落满地的清脆声音吧,华彩的乐章和不愿归家的人们——这个星光熠熠的赌城。

二、氹仔和澳门半岛——东西交融的别样风情

澳门是个别具一格的城市,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变迁,东西方文化长期在此汇聚交流,留下不少独特的印记。相比隔海相望的香港,虽然有相似的历史,但毕竟前宗主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后来两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也大相径庭,澳门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形象有点模糊,除了博彩行业和符号般的大三巴,很难说出其他故事。

1)官也街——澳门地标食街

我们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是探访澳门的街头巷陌,体会它中西合璧的独特风味,于是次日的行程便转向氹仔老城和澳门半岛。

仅仅与银河、威尼斯人一路之隔的氹仔老城,街景迥异,仿佛瞬间穿越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澳门特有的深绿色指示牌,中葡英三语的地名,与传统中式房屋的瓦当相邻。

造访猪扒包老店大利来记,尽管早已成为游客的打卡之处,却仍保留着怀旧气息浓重的门面。

店里的陈设布置,时光倒转的老港片味道。

整整一块带骨猪扒口感很嫩,咬一口有鲜甜的肉汁渗出,配着香软的菠萝包,值得一尝。

向著名的手信一条街——官也街进发。这一带有点像上海田子坊,沿街有大量招徕游客的饮食纪念品小店,同时也保留了本地居民生活化的气息。

人潮汹涌的官也街,首尾只有一百来米,却聚集了大批老字号特产铺子。

到了澳门怎能不吃蛋挞!安德鲁的葡式蛋挞,现烤出炉,色泽鲜亮,焦糖味浓郁,蛋奶比例刚好,口感顺滑而不过分甜腻。

猪扒包和蛋挞下肚,胃里实在没有空间再去尝试这满街的小吃,只能眼馋。

街口卖怀旧小物的摊子。

榴莲爱好者一定要来尝尝莫义记榴莲雪糕,看起来包装简朴毫不起眼,用料却不马虎,雪糕质地松软细腻,果味保留得真实而浓郁,还能吃到丝丝榴莲果肉,和标准化生产的香精雪糕完全不是一路货色。

在飞速发展的内地,只有广州、上海等老城市还保留了少数这种怀旧咖啡店,大多已翻新成时尚的样子,或者被连锁咖啡店取代,在澳门却随处可见,旧时光仿佛停住了脚步。

2)龙环葡韵——澳门文化遗产

由官也街前往龙环葡韵,步行约十分钟,一路是淡绿色外墙和雪白立柱的葡式别墅,碎石路和欧式路灯,南欧风味越来越浓。

这一带过去是葡萄牙人聚居之处,至今还有不少土生葡人居住,保留了住家、教堂、政府职能部门等不少十八、九世纪的老建筑,让我们得以一瞥澳门独特的历史底蕴。

这是一个小型展览馆,别墅里保留着当年定居此处的葡萄牙人的家庭陈设,地中海风情的清新色调和天主教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

澳门所有的路牌都是这款白底青花的素雅模样。

从龙环葡韵沿着长长的自动步道就能返回威尼斯人酒店,从昨日的历史故事中走出、进入星光熠熠的崭新商业区,恍若隔世。

3)澳门历史城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半岛比凼仔更有旧时光的味道。南方的丘陵地形,让半岛上的大多数街道呈蜿蜒起伏之势,通行方便的小电驴保有量极高,街巷逼仄,两旁的民宅显得拥挤而破败。

澳门半岛交错的巷陌中隐藏着诸多中西老建筑,有中式大屋,也有葡式教堂,每幢房子经历时光的打磨,美得低调,静静地在某个街角等著游人去发现。

用脚步丈量这一历史城区是最好的游览方式。

来到议事亭前地,这里有环绕着广场的美丽欧式建筑,还有海浪型的碎石地面,可惜在汹涌的人潮中,无法一一记录。

4)大三巴——东西方的糅合,澳门的印记

顺着人流往大三巴牌坊所在的高地走去,所到之处都有一种被时光遗忘的老旧破败之感。或许在新葡京和路氹城的华丽璀璨背后,这般景象的老城区更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澳门。

大三巴街拥挤得摩肩接踵,并没有过多流连之意,匆匆买了一个莫义记的椰子雪糕便继续向前。

在充满市井味道的前景衬托下,大三巴牌坊显得庄重而圣洁。

圣保罗教堂,毁于大火,奇蹟般地只剩下一片极尽华丽的巴洛克式前壁耸立不倒,不管多少年过去,它仍在这个山头俯视著这片名叫Macau的弹丸之地,俯视著为生计奔忙的众生、交替更迭的政权,还有多少纸醉金迷的奇闻轶事。

很有意思的雕塑,一名身着中式服装的本地女子手持一株莲花,把它递给远道而来、表情似乎还有些迷惑的葡萄牙远洋海员。

登上牌坊前的大台阶,不能免俗地来一张游客照。

从不同角度欣赏大三巴牌坊的沧桑之美,夕阳下的视角堪称绝配。

一旁的炮台山是城中心的高点,十几尊青铜大炮默默诉说著历史的风雨,而如今前来的人们却喜爱拍摄“炮打新葡京”的有趣角度。

夕阳西下,位于炮台山顶的澳门博物馆,窗前的一汪水面倒映出动人的晚霞。

这天我们在炮台山顶看到了绝美的晚霞。炎热的白天雾气蒸腾,并没有美丽的天色,然而黄昏时却突然惊艳,飘逸的片状云彩,青黛色的远山,一湾之隔的珠海高楼,近处破旧的老澳门居民区,华灯初上的大三巴牌坊,看似矛盾冲突却又和谐共存的文化元素,如此独特。

特区区旗高高飘扬。旗杆被设计成船桅的模样,葡萄牙人擅长航海,冒险家的精神曾驱使他们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遥远的东方,留下他们的印记,远去的历史已经黯淡,但文化却已融入这片土地,如今的澳门仍然在以自己的方式纪念航海者的荣光。

这不是我以往写的记录行程和攻略的游记,更像是趁著记忆还新鲜而随手画下的速写,记录2017年初秋我所看见的澳门。

就像老旧民宅到新葡京的距离,街坊小民迈步即可进赌场一搏运气,但距离统治自己家乡的权贵阶层却是命定的不可及。这样的澳门,如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装满了隐祕的历史和隐忍的现世。

***全文完***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