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在位时就拿到的米国十年签,直到特朗普上台两年多后的2019年9月,我和先生的米国自驾之旅终于成行了!
算起来,这次美国自驾之旅,是我们筹划时间最长,攻略做得最充分,在外浪的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的一次旅行。

说实话,去美国旅游,去美国自驾,对国人已经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所以从美国浪了一个月(这是我和先生出国旅游最长的一次)回来后,迟迟没有动笔写游记!
不是不想写,是不知如何下笔



网上有关美国的游记、攻略,一搜一大把!人云亦云,不是我写游记的风格!

我们这次的美国自驾之旅,总行程将近7000公里,途经八个州,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到了一起在大西北三线工厂一起长大的“校花”


,对哦,还去美国的医院走了一遭


(这在后面详叙)
这篇游记就分章节,写写我和先生这次美国自驾的“游后感”和我们这次自驾游的遗憾吧!

一、美国自驾之急诊篇


就在我们到旧金山的当天,我先生就因意外,去美国医院的急诊室走了一遭!就这一遭,让我对美国医院急诊就医流程开了眼。

活了半辈子,与我们而言,医院急诊部一点不陌生!东方卫视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室为拍摄点制作的《急诊室的故事》纪录片,就是国内三甲医院急诊室的真实写照:
家属脚步匆匆,表情悲伤;病患痛苦呻吟;医生呢,在诊室被病患和家属里外三层的围着……
医生、家属、病患,只要是说话,分贝都比较高,因为低了,听不见或听不清……医患沟通的环境很是嘈杂!病患和医生描述病情的时候,旁听的人一大堆!以至于每去一次医院急诊部回来,我都会下一次决心,一定好好锻炼身体,尽可能不再去!

这次我陪先生去的这家旧金山综合性的公立医院急诊科,是我们住的酒店推荐的,因为先生的眼睛是被酒店房间里很不合理的衣帽钩刮伤的,我要求他们必须为此事负责,于是他们就推荐了这家医院。
酒店为我们叫好了出租车,大约20分钟后,我们到了医院。

进入大门,告诉前台护士(确切的说应该是连说带比划),我先生眼睛被硬物碰伤,要看医生,于是她就用手指了一个方向,告诉我们往里走就ok。

我和先生按照她手指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指示还是挺清楚的,期间走过好几道门,(后来才知道,这些门对病患和家属只能单向进入,看完病,要走医院后门。想原路返回,必须要有门禁卡,是何缘由?不得而知!)走廊上一个病人没碰到,也没看到医生护士,除了我和先生的脚步声,周围没有任何声响,我们对视了一下,彼此似乎想和对方确认一下,这真的是我们要看急诊的地方吗?

大约走了7-8分钟后,终于看到一个服务台,服务台类似国内的银行柜面。


我先生在服务台前面的椅子上坐下来,玻璃隔断对面坐着一个胖胖的黑人护士。见我们是亚裔面孔,问话也就直截了当:
“Japanese?”(先生在外,总被认作日本人)
“Chinese.”
“Can you speak English?”
“A little English”
问完之后,护士就拨通了她右手边墙上挂著的电话,叽里呱啦说了一通,然后示意我先生拿起服务台上的另外一部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操著台湾腔普通话的人,告诉我先生,她是医院委托的第三方翻译机构,很高兴能为他服务,同时保证对通话的内容严格保密并要求我先生说话尽量言简意赅!
感情这是这家医院为语言沟通有困难的病患专门提供的三方通话翻译服务,我这时才长舒了一口气,沟通终于不是问题了!不知道是不是美国所有的医院都提供这种服务。
沟通结束,护士给我先生发了几张表格要求填写,表格里包含个人的一些基本资讯。填完表格交给她之后,在我先生右手手腕上套了一个类似于国内医院住院才需要带的手环,然后示意我们在候诊区椅子上等候。

这时我看了一下表,18:20分。
当手表指向21:00点的时候,看到一扇紧闭的门开了,有个满脸络腮胡子带着眼镜的男人叫我先生的名字,我们走了进去,里面有几台可移动的检测装置,这个也不知道是医生还是护士的男人,给我先生测了血压,脉搏,体温,然后再一次让我们去外面继续等候……


这期间,陆续来了几个病患。流程都一样,填表,带手环,坐在椅子上默默地等候,等待医生的接见!就连那个手指被划破了一直在滴血的女孩也静静地坐着,从她脸上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焦躁!
在候诊区不时可以看到医护人员从不同的房门里走进走出,还看到医院的保安,脚踩着平衡车在巡视,重点是腰间别著枪。
手上的腕表又转了120分钟后,终于服务台边上的一扇门开了,走出来一个金发碧眼的漂亮女医生,叫了我先生的名字,核对了腕上的手环,然后让我们跟她走,一边走,一边反反复复地解释说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这个时候,我先生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因为从酒店出来的急,我们晚饭都没吃!我当时真想说,整整等了4小时又多40分钟才见到真神!太不容易了! 但一转念,异国他乡的,语言又不溜,还要有求于她,忍了吧!

拐七拐八后,金发碧眼的医生最后把我们带到一个有点像国内医院急诊观察室一样的大房间,房间内有些病人还没睡着,用余光瞟著进来的人,还有不断在呻吟的病人,感觉有点瘆得慌。
女医生把我先生安顿在一张空病床上,居然又是:
“Japanese?”
“Chinese.”
“Can you speak English?”
“A little English”
问完之后就走了。
等回来的时候,手了多了个ipad。到了医生这里,第三方翻译接听工具变成了ipad,上了个档次。
虽然在外面等了将近5个小时,但实话实说,医生看病的态度还是非常和善、认真和专业的。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终医生告诉我们,眼角膜和眼球都无恙,只是有些充血,需要用一些消炎的眼药水,不用担心。

然后带我们来到收费处,收费小哥问我们是否有保险?账单寄到哪里?如何付费?
之前和酒店交涉的结果是我们先垫付,然后酒店赔给我们(这其实是酒店给我们挖的一个坑),所以就告诉他们我们用信用卡付款。
小哥很快打出了账单,一共1488刀,应该是我们全款自费支付了,所以优惠了30%,最终交了1041.60刀。

另外给了一张医生开的处方,说是要自己到药店去买,还告知,离我们住的酒店最近的药店早上九点开门。
这一切搞停当,已经快午夜12点了!
去美国之前,好友告知旧金山还是有些乱的,尤其是晚上不要出门。为了安全起见,我让收费处的小哥帮忙叫个出租车。等我们到酒店,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
折腾了5个多小时,就只见了医生,却没有药!唯一让我放心的就是先生的眼睛无大碍。
看着先生泛著血丝的眼睛,心想,这离早上九点还有7、8个小时呢,医生说要消炎,那就拿出从国内带去的金霉素眼药膏就就急吧!
这就是我先生美国看急诊的经历!
第二天,早早起来去离酒店最近的药店买药,结果被告知没有!药师很好,去里面打了个电话,出来给我们画了个图,说是联络过了,这家药店有我们需要的眼药水。我们按图索骥,终于在第二家药店买到了医生开的眼药水,很小一瓶,49.99刀

之前听过一句笑话:在美国看病,你不是在看病的路上好了,就是在看病的路上挂了





在美国感受的这次急诊经历,让我对这句笑话有了自己的感悟





要是能选择的话,我还是会选择在魔都看急诊,尽管环境差距很大,但速度和money还是有优势的






……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