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共赏

交通

水浪窝与企岭下位于西沙公路,交通十分方便。有多班巴士经过,也有小巴行走。299X号与99号九龙巴士由西贡码头巴士总站开出,终点分别在沙田新城市广场及马鞍山乌溪沙的恒安。巴士班车频密,每隔十五到二十分钟一班。由西贡到水浪窝站,大约需时二十分钟。由沙田到水浪窝站,大约需时三十分钟。

西贡码头巴士总站。

行走在西沙公路的299X线巴士。

正文

上篇游记谈到乘搭299X巴士,经西沙公路到沙田漫游。沿途见到水浪窝、企岭下一带山明水秀、景色宜人,便计划抽时间到此登山远足。
近日,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远离市区,到郊外野游的市民明显增多。西贡郊野公园最为明显。像黄石码头、北潭涌、万宜水库及桥咀岛,这些旺门景区已是人满为患。每逢周六日,西贡人流攒动,巴士总站排著长长的人龙。西贡码头、西贡海鲜街一带那股热闹劲儿,简直就是现代港版的清明上河图!
我是很不愿意凑热闹的那种人。如此喧闹场面让我望而却步,便想独身尝试新的郊游路线。而西沙公路的水浪窝、企岭下一带,游人少风景美,成了我最想踏足的景区。
三月二十八日,天阴有雨。趁著清晨的短暂晴天,我出发到水浪窝踏青远足。水浪窝附近的企岭下,是麦理浩径三段及四段交汇处。我没计划登山,主因是天气实在不好。不顾后果冒雨在深山老林行走,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乘299X巴士,人不算多。车行没有几站,便到了水浪窝站。下车停下来看了看环境。水浪窝位于半山,属西沙公路中段。公路将两个郊野公园分开,一边是马鞍山郊野公园,一边是西贡西郊野公园。公路更是麦理浩径的分段点,三段及四段在这里汇合。

水浪窝

首先上山到水浪窝,这里属马鞍山郊野公园管辖,企岭下树径在这里起步。由于地处偏僻,游人不算多。水浪窝入口处遇到四位行山女士,要我帮忙为她们合影。为靓女效力很是荣幸,赶紧帮忙拍照。拍完还叫人家看看效果,不成再拍,保证满意为止。四位女士是由马鞍山行麦理浩径四段过来的,接着要走三段到海下湾。见我独身,便好意约我同行。我赶紧婉言谢绝。提醒她们今日开始,为了防范疫情蔓延,政府已立法禁止四人以上聚会。她们四人同行,我再加入她们的小团队,便是超员违法。假如遇到较真的执法人员,罚上两千港纸,破财事小,影响情绪就太没瘾了。几位姐姐领悟的也快,赞我风趣各走各路。

西沙公路水浪窝入口。

几位大姐翻山越岭走到水浪窝,真不容易!

水浪窝远眺企岭下海。

水浪窝烧烤地点指示牌。

水浪窝远眺企岭下海,远处是吐露港与赤门海峡。

观星台

继续独身走我路。水浪窝入口上山,来到古蹟景点观星台。观星台是仿照告成镇的古代天文观测台而建,年代已无从考证。告成镇位于河南登封县城东三十里,原台高九米,建于元朝初年。中国天文学家郭守敬(公元1231至1316)曾用此台观测日影,以订回归年的长度。故此台又称为测影台。
观星台不算太高,约六米多,比河南登封县的要矮些。慢步登台,仔细观赏,由衷赞叹先人们的智慧。由于观星台位处山野丛林,很似宫崎骏笔下的天空之城奇幻境界,被人们称为香港的“天空之城”。早就听说这里是观赏流星雨的最佳地点。每到深秋观赏流星雨的最佳时节,这里会聚集不少观星的爱好者,在营地搭营设帐,通宵观赏流星雨美景。
参观后走下观星台,台下是一颇大型的烧烤场。配合景观,烧烤炉及台凳全是由石块砌成,与观星台相映成趣,十分和谐。

观星台入口。

水浪窝烧烤场。

观星台。

观星台一带,环境清幽。

烧烤场边的避雨亭。

观星台正面。

两旁的石阶。

台顶的面貌。

观星台下的凉亭。

小窗远望水浪窝步道。

企岭下树径及麦理浩径

烧烤场旁的月亮门,便是企岭下树木研习径入口。此径沿着西沙公路半山行走,一路可走到瓦窑头、 三杯酒,沿途可观赏企岭下山海美景。
原路回到西沙公路,往回走不远便是企岭下营地入口。上山入口处有明显的指示牌与地形图,按指示上山,经烧烤场及休闲凉亭,就是麦理浩径四段入口。该段是麦理浩径最险峻的路段。由此行走马鞍山半山,绕道大金钟山,可到达昂平营地。随意转了一圈,原路回到西沙公路。过马路便进入西贡西郊野公园。西沙五号烧烤场规模很大。这里是麦理浩径三段入口。设有厕所及小食亭,是行走麦理浩径登山客的食水补给点。三段在此登山,全程山路陡峭难行,十公里山路可走到北潭凹。我的目标不在于此,稍事休息便走出休闲处。

树径入口。

企岭下树径指示牌。

清幽的树径小路。

西沙公路4号烧烤场。

严防山火的旗帜随处可见。

马鞍山郊野公园企岭下管理站。

麦理浩四段起点。

四段地图指示牌。

西沙公路旁的企岭下休息处。

企岭下烧烤场。

麦理浩径途中的避雨亭。

三段与四段的分界路标。

榕树澳鱼排码头

经榕树澳西沙公路入口进入,向企岭下海方向漫步前行。一路是平坦的单程乡间小马路,不远便有一处会车处。不时有私家车经过,要停下来互相礼让。沿途可观赏企岭下海的美景,走走停停十分写意。
走下坡路,来到一三岔路口,左手到企岭下老围,右手到榕树澳。路口有一警岗,有人员把守,严禁没有通行证的车辆进入。此处是西贡西郊野公园范围,掌控防火工作十分重要,随处可见严防山火的标语。
过岗亭进入榕树澳路,前行不远来到一处休闲公园。这里为防山火严禁烧烤,却是观赏马鞍山及企岭下海的最佳地点。
继续前行,就来到榕树澳鱼排码头。榕树澳鱼排是著名的海水养殖场,也是垂钓娱乐,品尝海鲜的场所。鱼排上设有钓鱼俱乐部,假期上鱼排消闲的人很多。沿着一条石阶走下沙滩。沙滩旁有一不大的供电站,专门给鱼排提供电力。海边望去,多条电缆直接沉入海底通往远处的鱼排,感觉有点悬!
说是鱼排码头,实际上只是两条二十多米长的木板,绑在几块发泡胶上形成浮桥,替程式码头。浮桥尽头绑有几艘机动舢板,也就是渔民常说的大飞。冒险走上木板,尺余宽的木板晃晃悠悠,部分已经霉烂,感觉比行走高山玻璃栈道还紧张刺激。望着脚下的木板,到没感到惊恐,反而觉得这两条老旧木板,绝对是车珠子做手串的上好木料。
原想在此乘街渡到鱼排玩玩,然后再渡我到对面的企岭下新围。怎知等了半天不见有船过来,只好离开码头回到公路,原路回返。

西沙公路榕树澳入口。

乡间的小路。

山花烂漫山野葱葱。

十字路口的郊野公园检查站。

海对面的企岭下新围。

休闲公园远眺马鞍山。

企岭下海景色。

远眺榕树澳鱼排。

榕树澳鱼排码头在此。

沿石阶而下,便是海滩。

美美的企岭下海。

电缆直接由海底通往鱼排,看着有点悬!

风高浪急养鱼户,人命关天渔护署!这标语真不知啥意思?

两条木板,几块发泡胶做成的小码头。

这木板也有年头了。

停泊在码头旁的机动舢板。

脚下的木板,部分已经霉烂。

远方的马鞍山,山雨欲来。

静静地观赏企岭下海景色。

美美的榕树澳鱼排。

马鞍山确实像个马鞍。

走回头路时,有点阴雨绵绵。

企岭下围村

离开榕树澳鱼排码头,琢磨著还继续往前行。此路再往前,沿海可走到荔枝庄码头。盘山路而行,经过坳门、嶂上营地、猴头溪营地,可到达海下湾路。但又一盘算,感觉时间不够,又见天色越见阴沉,便放弃前行,回返。
回到三岔路口检查站,转入企岭下老围村路。走不远来到村口的低地蓄水站。蓄水站不大,总面积不足一个篮球场,稍停片刻转身进村。沿海边行走,一路都是茂盛翠绿的红树林。企岭下海在此形成一个尖角,景致十分奇特。一直向前行走,海旁栈道越来越窄,有时需由树丛中穿过。路遇一名鬼佬,正在整理独木舟,看样子是准备下海。海边小径旁,一名渔民大姐正在开生蠔,身边的一堆蠔壳,显示出收获甚丰。
企岭下海的生态环境非常不错,游客也不多。红树林里孕育著多种动植物,浅水泥潭随处可见鱼蟹及贝类。站在一小桥上,见到有成群的大乌头鱼,穿梭于红树林中觅食,搅得浪花飞溅。
海边的栈道越走越窄,景色更为清幽。企岭下海老围与新围之间的交汇处,海面有一石砌的防波堤,是企岭下的著名景点。黄昏站在堤上,可观赏到吐露港与赤门海峡日落美景。不远处海面有一圆圆小岛,名乌洲,俗称“一㗕饭”,与远处的“三杯酒”遥遥相望、相映成趣。
防波堤内应该是渔民的避风港,但不见有船停泊,看来是荒废了。堤上有人在钓鱼,很想上去看看。怎知正赶上涨潮,岸边红树林被水漫过,泥泞难行,只好放弃。岸边观景拍照,流连好大一阵,踏上归程。

村口的蓄水站。

村口的告示板。

坡上的老围村屋。

海边的塑料桶,生满了海蛎仔。

海旁葱绿的红树林。

岸边剥生蠔的渔民大姐。

将出海的鬼佬与他的独木舟。

新建成的别墅区,圣淘沙海湾别墅。

清幽小路。

穿越树林的栈道。

美美的水乡景色。

企岭下海的防波堤。

荒废的企岭下新围农庄。

伸向海中的简易浮桥。

丛林废墟中发现了胖虎与老虎哥。

通往防波堤的小路被海水淹没。

清幽的防波堤,有人在钓鱼。

防波堤外的乌洲小岛。

避风港内的小船。

静静的防波堤与海湾。

穿越红树林的海旁小径。

宁静的海湾。

回程

走出西沙公路,走到澳头巴士站候车,不大一阵,来了一辆99路,上车回西贡。到达西贡码头,雨开始下。本想在西贡海鲜街吃午餐避雨,见到就餐人太多,只好放弃。冒雨跑回家中,浑身上下已经溼透了。

回程的村路。

西沙公路澳头巴士站。

后记

近日香港的疫情十分严峻,每日都有几十位确诊者,大多为外来患者。这也难怪,政府对市民照顾有加。大量留学生返港,飞机不停的接回滞留在外的香港人。近日又在研究到祕鲁及摩洛哥接回港人的可行办法。说到这儿,不得不佩服香港政府对市民的责任担当。今天,为了控制疫情,政府又推出新的严控措施,关闭娱乐场所及酒吧会所,严禁四人以上的聚集。对此措施,自己表示坚决拥护。也希望人人自律,控制好疫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看来今后,留在西贡郊野公园的日子会更多,希望在防疫的日子里,独身游历更多原生态自然景点。撰写成游记,与马蜂窝的朋友们分享。

全文结束,祝朋友们安康!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