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几句,这次旅行是从美国的伊萨卡出发,经过尼亚加拉到的加拿大,然后再从蒙特利尔的布莱克浦过边境回到美国。
关于签证、机票、、租车可以看上一篇游记:《漫天飞雪,走过北纬49度——北美都市游之加东篇》
连结://www.mafengwo.cn/i/19649935.html
行程:


几个连结:
轮渡的详细资讯://nywaterway.com/PortImperialWeehawkenTerminal.aspx
伍德伯里奥莱:www.premiumoutlets.com/outlet/woodbury-common
纽约联票city pass://www.citypass.com/new-york
纽约地铁://new.mta.info/
波士顿自由之路://www.thefreedomtrail.org/trail-sites

一、奥尔巴尼休息一下
12月30

从布莱克浦(blackpool)到酒店也要三个小时。雨雪天,路况很差,一不小心车子就要打滑。看到路边有好几辆车滑沟里了,小伙伴开得很小心。

按照原定的计划,我今天在奥尔巴尼过去一点的一家酒店(La Quinta by Wyndham Clifton Park) 休息一下,小伙伴要回趟学校办点事。很帅的一个大叔在前台帮我们办好入住。

办好入住,小伙伴就带我到附近的泰餐厅(Sushi Thai at The Park)。我把晚饭也一起点好,带回酒店慢慢吃了,小伙伴一人开车回学校了。

二、到纽约了

1、12月31日

睡到自然醒,酒店早餐快要结束了。赶紧下去拿了点吃的,给小伙伴也带了一些。
回房整理好行李,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小伙伴也从学校出发了。我算好时间退房到大堂里等著了。

大概是十二点过了一会,小伙伴睡眼惺忪的来了。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你开车,我在车上再眯会。

好吧!2019年的最后一天,女司机豪情万丈地把车开到了资本主义大本营。

我们住的酒店是在新泽西州的Weehawken,酒店叫Envue,Autograph Collection离纽约曼哈顿就隔了一条哈德逊河。

隔着哈德逊河,我这个大上海出来的人,看着纽约的天际线,深叹一口气!实景领会了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刻含义。

放下行李,我们就赶紧坐轮渡去纽约曼哈顿。我们住的酒店门口就是轮渡码头。
今天紧赶慢赶的,就是要去时代广场跨年的。
一路上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到处都是人,南京路的感觉。靠近时代广场的路口都已经封掉了,游客已经不能进入了。我跟着小伙伴从中央公园的那条路拐过去,沿着第五大道开始排队,好不容易排到49街,好进去了。警察看着小伙伴的双肩包说,不可以带进去。很郁闷的,一路上,连奔带跑的,白忙活了。好吧好吧,不进就不进,明年早点在时代广场边上定个酒店,就不用这样折腾了。
进不了现场跨年,就走走逛逛,看看纽约的灯红酒绿。

小伙伴在yalp上搜到一家日式料理,一人一碗日式拉面再点了份小吃,没拍照就吃完了。

纽约的消费之高堪称世界之最。停车费起步20美刀一小时,最高50美刀一小时。在纽约的这些日子,我们都是公交出行。除了地铁,回酒店我们都是到汽车站坐大巴。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主要的长途汽车站:港务局汽车站(Port Authority Bus Terminal)和华盛顿桥巴士站(GeorgeWashington Bridge Bus)。港务局车站是与纽约市以外全国各大城市联络的长途巴士总站,华盛顿桥巴士站是纽约区开往外州的中途巴士。我们是在港务局汽车站乘坐158路回酒店,说是跨州了,其实一点点路,没几站就到酒店门口了。

2、2020年元旦

新年第一天,睡到自然醒。我们就去乘摆渡车到曼哈顿去了。

曼哈顿的码头正对着纽约总领事馆。

纽约市警察局( NYPD),也是纽约的一个标志。

一队华人在拍照,女领队说著一口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在指挥摆poss。

时代广场处在纽约曼哈顿中城北区,中心位于百老汇大街、第七大道和42街交叉的三角地,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这个地方也是跨年晚会的主会场。昨晚没能挤进来,今天总算是来漫游过了。

广场上矗立著百老汇艺术的奠基人乔治.M.科汉的雕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作品和表演获得过奥斯卡奖。

一路上看过去,都觉得稀奇,好玩。

我们绕到百老汇后面的网红咖啡店蓝瓶子(BLUE BOTTLE),吃了个早午餐。

真的是街角的咖啡馆。小小的店铺,没有座位,只提供一个长长的条桌让匆匆而入的客人站着喝杯咖啡。

咖啡的拉花,赏心悦目;咖啡的香味,沁入心扉!

我很喜欢这样的小店,小资产阶级思想在资本主义大本营里肯定是要泛滥的。

咖啡喝好,精神也来了,一路走到中央公园。中央公园外溜达的马车。

纽约第五大道地处曼哈顿的中轴线,是美国的中央大街,也是美国最著名的高档商业街。在60街到34街之间的第五大道,则被称之为“梦之街”,这里聚集了许多著名的品牌商店,喜欢新品的千万不要错过。

到处悬挂的美国国旗

位于第五大道上的川普大厦

这可是川普的老家,所有的场馆都用川普命名。

金碧辉煌,很川普。

川普竞选商店

感觉这些物品都来自义乌。

圣帕特里克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是美国最大的哥特式天主教教堂,有120多年的历史。这个名字的教堂世界上一共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和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教堂里面不少人在祷告

街头的流浪汉和鸽子在一起。

找地方喝下午茶了。这家店没位置了,貌似准备收工了。

另外找了家LADY M,门口稍稍排了一会队。

原味千层,我的最爱!

帝国大厦是纽约的地标建筑之一,它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筑地位之久的摩天大楼(1931-1972共41年)。游客可以登顶观景。在纽约参观,我们事先买了city pass,参观前一天预约换票就行。大厦的安检也很严格的,小伙伴的三脚架就不能带入,但提供免费寄放。

奢华的大厅

在帝国大厦的顶楼俯瞰纽约的夜景。

晚饭去了纽约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厅:CAFE CHINA,中文名字叫倾城,主打川菜,装修老上海风格。
这顿饭是我出门以来比较对胃口的一顿饭,辣子鸡味道蛮正的,蒜香豆苗很嫩的。服务员一色的华人面孔,貌似留学生啥的,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和英语自如的切换著。老外也蛮多的,熟练的用着筷子。

不过,CAFE CHINA,倾城,川菜,上海风,一点都不搭唉……

新年第一天的夜晚,曼哈顿璀璨依然。

3、元月2日

昨晚在帝国大厦看了纽约的夜景,今天一早就去洛克菲勒中心看看纽约的早晨。
洛克菲勒中心是一个由19栋商业大厦组成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投资兴建的。1987年,被美国政府定为“国家历史地标”,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拥有的建筑群,其象征意义,早已超过建筑本身。

各大楼底层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是奇异电器大厦,高259米,共69层。顶层的硝石之巅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纽约。
阳光下的纽约,高楼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高楼前的那一大片绿化就是中央公园。

哈德逊河就在眼前。

正在建造的大厦,不断重新整理纽约的天际线。

在纽约的那些天,耳边里经常会冒出李宗盛的那首《伤心地铁》的旋律,纽约、第五街、地下铁……

听多看多了纽约地铁的报道,真的乘上了纽约的地铁,感觉车站确实有点老旧,有点像以前工厂里的机修间,轨道间满是油腻;上下楼没有电梯也是真的,不太方便,不知残疾人怎么上下楼;至于臭味肮脏,还是要看地铁经过的街区,有的很干净,有的明显不行了。不过,他们在上个世纪初就有地铁了,百多年的历史。

本来打算去看自由女神的,跑到曼哈顿最南端的炮台公园(Battery Park)船码头一看,排著的队伍弯弯绕绕已经是神龙不见首尾了。小伙伴让我先排著,他去前面看看情况。看下来的情况就是不玩了,找吃的去了。
Shake Shack是家汉堡店,在魔都新天地开了分店,结果就变成了网红店。
我们去的这家店在炮台公园附近,又是饭点,人好多好多的。分头行事,我去找座,小伙伴点单。等了好一会才有座,点了牛肉汉堡和奶昔。咬一口汉堡,面包的松软和牛肉饼的鲜嫩夹在一起,确实好吃;那个奶昔实在不咋滴,又是甜的发齁了。估计是美东这边冬季寒冷,需要高热量的食物御寒?

华尔街口的三一教堂,这座哥德式风格的老教堂,于1846年建成。这座教堂当年曾是曼哈顿下城最高的建筑。

教堂内金碧辉煌,有人看到了庄严和神圣,也有人看到了瑰宝和财富。

华尔街Wall Street,全球金融中心。这里进驻的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创造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

华尔街的铜牛边上挤满来自全世界的朝圣者。

铜牛是华尔街的地标,被誉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寓意经济繁荣,股市永保牛市。

当然也是要沾沾华尔街的牛气。

纽约股票交易所是俗称纽伦港(纽约、伦敦、香港)的三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是世界第二大股票交易所,约有来自全球3000家的企业在此上市。

站在华尔街上看过去的三一教堂。

各类金融机构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起草人之一,第一任财政部长。

看看附近的百老汇售票点有啥演出。

布鲁克林大桥的指路牌。

布鲁克林大桥横跨纽约东河,连线著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和曼哈顿岛,1883年5月24日正式交付使用。大桥全长1834米,桥身由上万根钢索吊离水面41米,是当年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落成时被认为是继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后的第八大奇蹟,也被誉为工业革命时代全世界七个划时代的建筑工程奇蹟之一。

上桥了,走了没几步,人流就走不动。来往的人流太密集了,严重堵塞,感觉全世界的游客都来布鲁克林大桥了!怎么没有警察维持秩序?我当时心里不断祈祷不要出事不要出事。
人流慢慢地在动,很慢很慢。几乎是走一步停两步。还好,大家都很有风度,没有推搡,都在随着人流慢慢走。走了差不多要半个小时,快到桥对岸了,才感觉人群松动了,看到小伙伴了。

桥墩后面的小摊在卖画,各种各样的纽约。

从大桥看到的岸边

小伙伴爬到栏杆上去拍照,哪知他又成了我的景中人。
栏杆上待的时间太久了,边上的老外发话了,小伙伴赶紧跳下来了。

挤得够呛,就跑去唐人街吃顿想吃的慰劳一下自己!
纽约唐人街,不懂英语也可以往来自如,国内流行的奶茶、火锅,这里通通都有。服务生也都是中国留学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吃饱了,又跑到曼哈顿的新年集市逛逛。

来杯苹果酒呗!

4、元月3日

上午,睡个懒觉,再去换参观自由女神的船票、买今晚百老汇的戏票,时间也就过去了。

上次去《倾城》吃了饭,大众点评上看到纽约还有家叫《倾国》( CHINA BLUE ) 的上海菜馆,据说这两家店是一个老板。起这样的名字,想必老板是有情怀的,这样的餐馆必须要去吃一顿的!

醃笃鲜、炒鳝糊、上海青(上海人吃的青菜这里有专属的名称)、两面黄,味道还算可以,分量很足,勾芡很重,两个人硬撑著把这些菜吃了个七七八八。在遥远的他乡能吃到这样的上海小菜,满足了!

下午本来打算是去大都会博物馆参观的。

进去一看,人挤人的,暖气开的又足,闷的感觉透不过气,转了一圈就出来了。

附近找了家《LADY M》,换了两个品种,静静的坐一会。

上次中央公园就在外围走了走,今天有时间,再慢慢走走看看。
号称纽约“后花园”的中央公园,不只是纽约市民的休闲地,也是纽约的标志性旅游胜地。中央公园坐落在曼哈顿的正中,占地843英亩(约5000多亩),是纽约最大的都市公园,也是纽约第一个以园林学为设计准则建立的公园。

走了半天,还是只看了一个角。

中央公园出来就是苹果旗舰店,服务生小哥照例是在大门口就站着,欢迎大家。

夜幕下的圣帕特里克教堂

帝国大厦

洛克菲勒中心

百老汇大道(Broadway)是纽约市重要的南北向道路,由于此路两旁分布著为数众多的剧院,是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因此成为了音乐剧的代名词。

进剧场要排队,也要查包。剧场就像上海以前的老剧场,不能带吃的进去,但有服务生挎著木盒子在推销饮料小吃。


音乐节《芝加哥》,是根据真实的事情改编的,看似轻快的歌舞却演绎了一群风情万种的女人如何被指控为谋杀犯的过程。事先做了功课,大致能看个明白。

夜宵,小伙伴去SHAKE SHACK吃汉堡。大晚上的,店里也是人满满的。我实在吃不下,就帮他找个位,看着他吃!

5、元月4日

上午,纽约公共图书馆。
纽约公共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纽约的一个文化地标。图书馆于1895年由阿斯特图书馆、伦诺克斯图书馆和蒂尔登信托公司合并而成。
图书馆门口有两只石狮子,纽约市民根据它们的位置称左面(北方)为“上城”(居住区),右面为“下城”(金融区)。

阿斯特大厅。大厅以Astor命名,以纪念阿斯特家族超过五代人持续不断地对图书馆的贡献,在阿斯特大厅的大理石墙或石柱上,印刻着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捐赠人的名字。

1911年竣工的宫殿式馆舍建筑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

图书馆很多重要的阅览室和公共空间也以捐赠者名字命名。

馆藏中有英美文学名著的最早版本、知名作家的手稿及其他珍贵的古籍资料。就连大名鼎鼎的《古腾堡圣经》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都被收藏在此。因此NYPL也被认为是世界著名图书馆之一。

著名的玫瑰阅览室(Rose Reading Room),长约90米,宽约23.5米,高15米,是图书馆最壮观的所在。

午饭我们去吃了龙虾汉堡,说是网红店,但中午人很少。要了蟹肉汉堡和龙虾汉堡,东西确实不错,龙虾汤吃出了冰岛的味道,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是与北京故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和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它和同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一起,构成了人类(或世界)过去和未来的两大交汇点。

拿好地图、借好导览器开始参观。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等各个地方的艺术珍品330余万件。

埃及政府赠送的丹德神殿陈列在博物馆的萨克勒大厅。

中国馆展出的中国瓷器、青铜器、石像、字画等等。

1981年,以苏州网师园殿春阁大殿及其后院为模式的阿斯特庭院在博物馆的东翼竣工建成。庭院由中美合建。

庭院的殿堂——“明轩”陈列了中国明代家俱。

博物馆藏品之丰富,实在是目不暇接。半天时间,只好走马观花了。

纽约是纽约客的城市,纽约客来自世界各地,纽约客也把家乡的美食带到了纽约。
晚饭,找了附近的这家叫BUA的泰菜馆,换换口味,Yelp的推荐真的不错哎。

6、元月5日

今天的计划是参观自由女神,看完就出发去波士顿。
登岛去看自由女神有两个出发地点:一是纽约的炮台公园(Battery Park);二是新泽西的州立自由公园(Liberty State Park)。之前,到纽约Battery Park去换票时,看到排队的人实在太多,后来就换了新泽西Liberty State Park上船的票。
一早上,退好房,把东西全部搬上车就准备出发了。在纽约的这几天没开车,忘了把停车票放哪里了,找了半天才找到。怕丢了,实在是藏的太好,把它和说明书之类的放资料夹装拉杆箱里了。车子一动没动,停车费110刀。

酒店到州立公园十来公路的路程,一会会就到了。


风好大好大的,这些鸽子到是迎著风很欢乐的。

州立公园是建在了一个已停驶的火车站旧址上的。
曾经的售票大厅。

这里的铁路曾与轮渡码头直接相连,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枢纽。
1900年前后来自欧洲的移民就是从这里进入新大陆。后来,火车站停止使用。1976年由新泽西州投资建成了州立公园,同时保留了这个老火车站和部分铁路。

出了候船大厅准备上船了。
我们的票是联票,先停靠爱丽丝岛,再驶往自由岛,然后由自由岛返回新泽西的州立公园(Liberty State Park)。

船不大,有两层,上面方便拍照;下面可以坐着休息。

游轮也为游客观赏曼哈顿天际线,提供了最佳的移动观光视角。

爱丽丝岛,是纽约曼哈顿区西南上纽约湾中的一个小岛,它是1892年至1943年间美国的主要移民检查站。当年满怀希望来美国寻找自由与机会的欧洲移民,都要在这里接受检查,接受通过或拒绝的命运安排。

移民博物馆

当年的移民大厅。高峰期,每天有5000人左右在这里接受询问和健康检查。

1892年-1954年的60年的移民热潮中,大约1200万移民从这里进入美国。博物馆展出的照片也有一些穿着长衫、拎着藤条箱子的中国人。

这里上船可以去自由岛或者回纽约。

自由女神像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是法国于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1886年10月28日铜像建成。1984年,美国自由女神铜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由女神像也是美国的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
观看自由女神像的最佳角度是渡轮靠岸前的几分钟,游轮驾驶员也会在此时减慢船速,让大家一饱眼福。

上岛后,我们可以进入自由女神像的基座。基座里面是博物馆,介绍自由女神像的来历和制作过程等等。
这座女神像的中间其实是空的,可以从内部的楼梯等到神像的顶部,女神头上的皇冠是窗户所在地。

从博物馆出来,岛上转一圈,近距离看看女神像。

好像是女神像作者的另外一组的雕塑

下了船,就往波士顿走了,230英里。


服务区歇了会,垫了垫饥,又赶路了。

到波士顿了,先去找家好吃的!有生蠔,还有波士顿龙虾!
LEGAL SEA FOODS是当地一家连锁的海鲜餐厅。在波士顿,LEGAL SEA FOODS就是北京的全聚德。
白天忙着赶路,没好好吃饭,看着选单都想尝尝。
生蠔有很多品种,我们点的叫啥,不记得了。东西绝对新鲜,端上来就有海水的味道,入口有一点点咸,细品就会觉得有点甜;龙虾烤的,一般般;海鲜拼盘,做法太野蛮了,挂浆后油炸的,很新鲜的鱿鱼、虾仁,还有鲜贝!

这顿饭点多了,吃不了兜著走了。不过,两人都吃的笑眯眯的。

酒店在波士顿的南段,离市中心有点距离。客房还算不错,有小餐吧,可以做点简餐,洗衣房烘干机都有。出门在外,我最关注的就是洗衣房,能不能洗好烘干!

三、波士顿的故事

1、元月6日

西式早餐,实在是要吐槽一下,真没啥好吃的,看着热闹而已,尽管这家酒店的早餐已经是蛮好的了。反正,我的中国胃开始想念上海的大饼油条生煎小笼了。

波士顿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波士顿大都会区拥有超过100所的大学。来波士顿,哈佛和麻省理工是必须要去朝圣一下的。今天要去这两所全球的顶级名校看看,去他们的博物馆看看。
哈佛大学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建于1636年。创办至今,哈佛大学共出过八位美国总统和数百位诺贝尔奖、普利策奖获得者。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则是该校久负盛名的肄业学生。
哈佛大学没有围墙,从公交车下来所到之处就是哈佛大学的校园。

约翰·哈佛是马萨诸塞州查尔斯城的一名牧师。临死前,他立遗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和所有的图书捐赠给查尔斯河对岸那所新成立的学院。这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为表示感谢,校方决定,将这所尚未正式命名的学院命名为哈佛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哈佛大学)。
如今,哈佛铜像(John Harvard Statue)是哈佛大学最著名的地标。而且,据说摸约翰·哈佛铜像的左脚能够拥有智慧。铜像的左脚脚尖已被摸得铮亮。

校园里一幢幢风格迥异的教学楼、图书馆。

校园里的教堂

哈佛音乐厅

哈佛大学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研究比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要广博和深湛。她的博物馆主要分两大类:艺术博物馆和文化、自然历史博物馆。
哈佛艺术博物馆,寒假期间闭馆,不对外开放。

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由三个博物馆组成:哈佛标本馆、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和地质学与矿物学博物馆。这里不仅是哈佛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游人到波士顿后驻足浏览的地方。

博物馆展出很多动物标本和矿植物标本。
各种动物标本。

各种植物标本

蝴蝶标本

美丽的矿石

著名的玻璃花

Tatte咖啡馆,终于有机会和哈佛学子坐在同一间咖啡馆了。

麻省理工(MIT),以顶尖的工程学和电脑科学而闻名于世,综合实力稳居世界前列。拥有领先世界一流的电脑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

麻省理工的博物馆,展品以各届学生的毕业作品为主,设计感很强。

底楼展出的机器人。

甲壳虫一样的小机器人

这是一个硕大的机器人。
所有的机器人展柜边上都有一个ipad,展示机器人的运作或表演。

二楼展出的一些机械装置,真的是脑洞大开啊!

从博物馆出来,沿着查尔斯河走,就可以看到MIT的校园了。

穹顶大楼是麻省理工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一个凹型建筑群,穹顶大楼面向查尔斯河,大楼前的大草坪通常作为举行毕业典礼仪式的场地。

落日余晖下的校园

灯光通明的教学楼。尽管还是寒假期间,里面仍有不少学生在忙碌。

波士顿的地铁

路过超市,领领当地的市场行情。

到唐人街 Mala Restaurant 吃了顿川菜,重口味,解馋了。

晚饭后的水果。

2、元月7日

波士顿,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整个美国的历史几乎都与波士顿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
“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是波士顿市政当局为游客设计的一条观光路线,地面由红砖或油漆标出指引,起点始于古老的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终点为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全长2.5英里,串联了16个波士顿的历史文化遗蹟,这条路被认为是了解波士顿历史的最佳途径。
出发了,蓝天白云好天气,正适合漫步。

地图上标出从波士顿公园开始的自由之路的16处古蹟遗址。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了,从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开始走起。

自由之路的标志和红砖指引

1、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
高221英尺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时第一次与英军交战中不幸阵亡的将士。当时由于革命军缺乏弹药,所以就产生了那个著名的命令:“Don’t firetil you see the whites of their eyes”(在你看到他们的眼白之前不要点火)。
邦克山是美国独立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古战场。

纪念碑前矗立的铜像就是邦克山战役的指挥者William Prescott的铜像。

我们从纪念碑内部爬了294级台阶登上了纪念碑顶,透过四面的小窗可俯瞰波士顿的全貌。

纪念碑附近的查尔斯镇古老的街道。

沿着红地砖铺成的路线往下一个景点。

温斯洛广场(Winthrop Square)很早以前是个公共绿地。18世纪时,士兵在此操练,所以也叫查尔斯镇操练场(Charlstown Training Field)。

广场的绿地间有南北战争雕塑(Civil War Memorial),纪念1816年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查尔斯镇人。

2、考普山墓地(Copp’s Hill Burying )
考普山墓地是波士顿第二古老的墓地,建于1660年。这里是波士顿北面的最高点,英军曾在邦克山的战役里以此为据点攻占了查尔斯城。这里安葬了一些在独立战争中的风云人物,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老百姓。

3、宪法号战舰(U.S.S.Constitution)
停靠在查尔斯顿海军码头的宪法号战舰是目前世界上正在服役的最古老的军舰。宪法号由乔治-华盛顿亲自取名,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美国宪法,自1797年下水服役,至今已届两百年,绰号老铁甲(Old Ironsides)。据说在1812年与曾与英国战舰连续交锋44次,没有打过任何败仗。其实宪法号在1881年就已经退役,后来逐渐作为博物馆存在,它的最后一次航行是1997年,为了纪念它的200岁生日。(下图来自网络)

众多游艇停靠在码头

4、旧北教堂(Old North Church)。
这座波士顿历史最悠久的教堂建于1742年,它的的正式名称为“波士顿市基督教堂”,在波士顿北区的撒冷街193号,是波士顿最古老、最活跃的教堂,已经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街角的咖啡店歇会。我自己去买了块点心,五美元以下不能刷信用卡。

雷切雷维广场

雷切雷维广场旁也有一座教堂。

5、保罗.列维尔骑马塑像。
保罗.列维尔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名爱国者。1775年4月18日革命的前夜,列维尔得知波士顿将下令逮捕造反派的领袖,于是他和他的同伴们就发明了一种 报警系统:在波士顿最高的建筑——旧北教堂的塔楼上,如果挂著两盏灯笼就表示波士顿的军队将从海上来袭,如果只挂著一盏则代表军队从陆上进攻。

保罗.列维尔故居门口的铭牌

圣心教堂

如此之多的指示牌在一根铁柱上,下面是个消防箱?

6、法纳尔大厅
法纳尔大厅是一幢庄严的三层红砖楼,最初作为市场。独立战争爆发前,波士顿市民常常利用这一建筑物集会,讨论独立与自由等大问题。因而被誉为“自由的摇篮”(Cradle of Liberty)。现在一楼为市场,二楼仍习惯性的举行各类集会,三楼是波士顿炮兵本部所属的博物馆。

现在的法纳尔大厅与附近的昆西市场连在一起,成为波士顿市区内最适合逛街和购物的地点。

这个醒目而优雅的钟楼,曾是波士顿海关钟楼,楼高151米,楼顶镶有直径6.7米的大时钟。退下海关重职后,它变为波士顿现今最高的旅馆。

7、旧州府大楼(Old State House)
现为波士顿历史博物馆的旧州府大楼是波士顿最早的公共建筑。

这栋建筑曾是英政府驻美殖民地的总部,大楼顶部的炮楼一度是波士顿最高的建筑。原物已于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时被烧掉了。1770年,英军和市民在楼外发生流血冲突,五位平民丧生,这就是被视为激发独立革命的导火索之一的波士顿惨案。六年之后,正是从这幢楼的阳台上,波士顿市民首次听到《独立宣言》的宣读。此后,这里是马萨诸塞的第一个州政府所在地,直至1798年搬至新址。现今每年美国独立纪念日当天,都会在旧州府大楼的阳台举行宣读“独立宣言”的活动。

8、波士顿惨案遗址(Boston Massacre Site)
以镶嵌在地面上的石头为标志的,波士顿惨案遗址(BostonMassacre Site)是为了纪念1770年3月5日与英国军队冲突时被打死的五位爱国者,其中包括在独立战争中第一位牺牲的黑人阿塔克斯。(下图地面上的圆形图案就是遗址)

9、旧南会议厅(The Old South Meeting House)
这个教堂的历史可追溯到1729年,稍短于旧北教堂,是波士顿第二个历史悠久的教堂。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是由萨缪尔.亚当斯在此地发起的。1773年12月,5000多人聚集在这儿,抵抗英国人的茶叶税。

10、老街角书店(Globe Corner Bookstore)
老街角书店曾是19世纪中期波士顿的文学中心。这里既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出版社的根据地,也是朗费罗、爱默生、霍桑、霍姆斯等当时著名作家的聚会场所,俨然成为波士顿甚至是美国重要的知识传播重镇。
现在是一家墨西哥餐厅。

11、波士顿第一座拉丁学校遗址(Site of Boston First Latin School )和富兰克林雕像(Benjamin Franklin statue),也可以包括老市政厅建筑(Old City Hall)。
“老市政厅”(Old City Hall)、波士顿第一座拉丁学校遗址,就在国王礼拜堂的隔壁,现在只是在人行道上有一个用马赛克和红砖镶嵌的纪念碑。

在旁边又一个标识牌,知道这个学校建于1635年,独立宣言的四个签署人富兰克林、亚当斯、汉考克、罗伯特都曾在此校学习过。


原木质建筑物在1745年拆除,现在看到的是波士顿老市政厅,建于1865年,1969年市政厅搬走。

本杰明.富兰克林雕像(Benjamin Franklin statue),1856年制作。

12、皇家礼拜堂和墓地
皇家礼拜堂(King’s Chapel)是波士顿第一所英国圣公会教堂。教堂原是一座木房子,新教堂建于1750年,但还没有完成尖顶部分,就出现了财政危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座没有尖顶的教堂。

皇家礼拜堂墓地的历史比谷仓墓地还有悠久,这里埋葬了马萨诸塞州第一位总督;玛丽-克林顿,第一位从五月花号上走下来的女人;还有星夜骑奔的银匠:保罗-里维尔Paul Revere。

13、旧谷仓墓地(Granary Burying Ground)
这个墓地实际是波士顿的历史博物馆。美国独立宣言的三位签署人萨缪尔.亚当斯、约翰.汉考克、罗伯特.崔特.潘恩都长眠于此,还有保罗.利维尔、本杰明.富兰克林、波士顿惨案的五个殉难者,古斯妈妈等都暗安葬于此。

14、州议会大楼(The State House)
有着金色圆形屋顶的州议会大厦,建于1798年。除了二战期间为防空袭曾被涂黑,它金光灿灿地闪耀了一个多世纪,是波士顿的著名地标景观。

15、公园街教堂(Park Street Church )
教堂位于波士顿公园东边,建于1809年,被誉为“基督教建筑的经典之作”。1812年南北战争时期,波士顿扮演着“解放黑奴,保卫联邦”的重要角色,教堂的地下室曾被用作火药储存库。在1831年美国独立日那天,这里响起了全美第一次为庆祝国家生日而高歌的美国国歌——《亚美利加》。

16、波士顿公园(The Boston Common)
自由之路的起点从波士顿公园开始。这个号称波士顿最古老的公园,以前是人民放牧的地方,殖民时期是英军的营地,后来更成为公众自由发表言论的场所。马丁路德金曾在这里发表过演讲。现在是波士顿市民钟爱的休闲场所。

公园最北面是五十四团纪念碑(Colonel of the Fifty-Fourth Regiment of Massachusetts Infantry Born in Boston),纪念在独立战争期间波士顿黑人组成的兵团的英勇事蹟。

著名的梅西百货

晚饭,去唐人街吃了火锅。

要了个大辣的锅底,把服务生小哥哥吓了一跳:这个好辣的,一般都点少辣哦!跟他一唠叨,也是留学生。小伙伴告诉他在成都上的学,小哥哥笑了,他在重庆上的学。呵呵,川渝一家!

吃完火锅,来碗冰粉,这个才叫地道。

吃完了,再好好看看波士顿!
著名的波士顿三一教堂(Richardson’s Trinity Church)位于卡普里(Copley)广场。

现在的三一教堂是1877年重建的,典型的罗马式建筑。是波士顿最好的教堂,没有之一。
科普一下:三一是指三位一体,基督教相信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因此有很多教堂叫三一教堂。
教堂边上的那栋高楼就是贝聿铭设计的汉考克大楼,是波士顿最高的现代建筑。

走进看,教堂主体采用花岗岩和红色砂岩,外墙刻有精美的浮雕,中部高达26公尺的尖塔楼亦为红色。

波士顿公共图书馆(Boston Public Library)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仅次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馆。

Philip Johnson设计了这个更具现代感的图书馆,与古老的波士顿图书馆(McKim Building)相邻。

老南教堂在科普利广场的另一侧,属于联合基督教会,已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也是波士顿最受欢迎的婚礼场所之一。

基督教科学派第一教堂。
这个教堂是基督教科学派的母教堂和行政总部。不明白什么是科学派,写到这里时查了资料,原来基督教的这一支在相信上帝造人的同时,也承认科学的存在。所以它的拥护者更多,有庞大的资金做各种研究、建设教堂,它还有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这是一个有文化的教派!

波士顿实在是太有文化了。走在大街上,不经意就路过了一所殿堂级的学校。
伯克利音乐学院,全世界规模最大且最顶尖的独立现代音乐学院,以美国流行音乐与爵士乐而闻名。
已经走过了,小伙伴告诉我这个就是伯克利,小鬼王源就在这里上学。我回过神,返身再好好看了一眼。伯克利音乐学院,可是大神一般的存在啊!王力宏就是这里毕业的啊!

3、元月8日

今天是在波士顿的最后一天,退房时问了一下,车子可以停的几点,问下来,按规矩最晚是晚上六点,不过,稍晚点也行。
计划是参观红袜子主场、伊萨贝拉博物馆和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也是满满当当的一天。
棒球是美国发展最早的职业运动,波士顿红袜(Boston Red Sox)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它的主场就是波士顿的芬威球场(Fenway Park)。

棒球场的参观需要买票,按指定的时间场次进场,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带队讲解。我们这组六个人, 除了我们两人,两位四位是个家庭,父母带着两个半大孩子。讲解员是个大叔,全英文讲解的,我也听不懂,就看到小伙伴和那家子一起笑啊嗯的,我就跟着后面自己看看。
有个展示厅,是原来球队的更衣室改建的,展出了球员的球衣、奖杯等等。

这个戴着棒球帽的小车子很卡哇伊!

原来的售票厅,现在仅供参观了。

从售票厅视窗看进去

红袜子所打破的历史记录

正在改建维护的球场

伊萨贝拉博物馆是一间著名的私人博物馆。
伊萨贝拉.加德纳是十九世纪末波士顿著名的艺术收藏家这间私人博物馆收藏了超过2500件的艺术品,其中许多是无价珍宝。

这个博物馆以一个意大利风格的内部庭院而闻名。美丽的室内庭院摆满了私人藏品,是一个由各种艺术品堆砌起来的有机整体。

博物馆收藏有各类绘画、雕塑、家俱、珠宝等等,不乏大家之作。

最有名的《伊萨贝拉.斯图尔特.嘉娜》自画像,一个典雅的女人。

快要出门时,下雪了。一会会,雪又停了。
夕阳下的大厦都变成金色的了。

穿过一个有大树、有小河、还有鸭子的街心公园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是全美四大博物馆之一,馆藏极为丰富,其中亚洲艺术品的收藏最为丰富。

亚洲馆馆的藏品

2018年,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对外公布,接受史上数量最多且意义最为非凡的一批中国书画捐赠:翁同龢后人翁万戈家藏。这批文物包括翁同龢及其子孙六代的捐赠文物共183件。
时年一百岁翁万戈先生是翁同龢的五世孙,也是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长期资助人。

波士顿最后的晚餐是在这家Neptune Oyster,网红海鲜餐馆。生意很好的,要预约的。店堂好小,一色的老外,边上一桌坐着的两个长得像华人的,说得也是一口流利的英语。
两个土老帽在服务生的指导下点了好几种生蠔,吃口确实不一样啊!偏咸的,先咸后甜,入口就甜津津的……今天的海鲜烩做的好吃了,海虹、龙虾鲜嫩肥美;鱼排煎的刚刚好,外脆里嫩、肥美多汁!
其实这个餐馆还是个酒吧,晚上要开车,不好喝酒,有点遗憾!

真的好喜欢波士顿,好喜欢这座有历史、有文化、有内涵的城市!

计划第二天去购物。为了能早起到奥莱,吃好晚饭九点多从波士顿出发,住到了靠近奥莱的一家酒店 La Quinta Inn & Suites by Wyndham Danbury 。

4、元月9日

一早酒店出发,也开了差不多一小时才到奥特莱斯。估计,在美国开个把小时的路程是常态吧!路上看到有个中国女孩独自开着一辆小车,后排座椅上放著一个大大的行李箱。儿子调侃说,这就是标准的中国留学生啊,独自异乡流浪。我心里嘀咕著,尽管孤独,日子过得也是不差的。


位于纽约州中央山谷 (Central Valley)的Woodbury Common Premium Outlets是全美国规模最大、品牌最全的奥特莱斯,拥有多达250个大小品牌,占地面积超过72000平方米。
去奥莱的交通一般是自驾,如果从纽约出发,一个多小时差不多了。官网指引如何乘坐大巴,网上也有很多乘坐大巴的购票攻略。

可能是去的早,也可能是错过了最疯狂的打折季,整个商场人不多,有点冷清。到下午,人才慢慢多了些。

实话说,里面大牌不少,价格也蛮吸引眼球。但是,里面的服装、包包大多不是新款,尤其是大牌的款式都比较普通。我们在第五大道看到的几款包包,这里都没有。以后一定记得,第五大道看到喜欢的就买了。还有就是适合中国人小尺码的衣服鞋子都不多。
当然,还是买了斯凯奇的鞋、Toryburch的包,还有伊丽莎白雅顿的化妆品等等。
最后要讲,餐饮区有各种快餐,包括McDonald’s、Subway、美式炸鸡、披萨和日本快餐等,小惊喜是有ShakaShack、Lady M。

四、伊萨卡的日子

著名的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坐落在风景旖旎的伊萨卡小城。它是常春藤八校中最年轻、规模最大的学校,创办于1865年,是一所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著名的常春藤盟校的八个成员之一。议员安德鲁.迪克森.怀特(Andrew Dickson White)和企业家、庄园主埃兹拉.康奈尔( Ezra Cornell)共同建立了康奈尔大学。截止2018年,共有58位康奈尔大学的校友或教研人员曾获诺贝尔奖,在全球高校中列第十二位,居全美第十位。
康奈尔大学是全美率先开设中国语言课程的大学。我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在1917年获得康奈尔的硕士学位,还有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等大师都曾在康奈尔上过暑假预科班。胡适也曾在康奈尔就读,一开始主修农学,三个学期后将专业转向了哲学。1915年,赵元任、杨杏佛等众多的先辈在康奈尔大学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的前身——中国科学社。

从波士顿回来,我在这座小城待到一月底才回家。租的车要还了,小伙伴开着车带我在校园和伊萨卡城里转了一圈。然后帮我准备好地图、乘车卡,教我怎么乘车、换乘,他上课去了。我也给自己确定了几个目标,事先做好功课,独自一人走走看看逛逛。

1、康村校园

康奈尔校园景色壮观、气势开阔,四周是原始的嶙峋山石和参天古木,到处有喧譁的溪谷和石拱吊桥;有山顶静谧的碧笔湖水(Beebe Lake),还有山脚带状的卡尤加湖(Cayuga Lake)。自然环境之美,北美大学里堪称独一无二。
当年白话文先驱胡适先生把伊萨卡(Ithaca)诗意地翻译为“绮色佳”,徐志摩则译之为“我的家”。

小城距离雪城50分钟、纽约5小时的车程。因为身处于偏远的城市,康奈尔被大家俗称为“康村”。

康奈尔所处的高纬度,使它的冬天威力十足。365天里的200天,康奈尔的人都在过冬天,10月份就开始下雪了。大雪的雪量会导致伊萨卡机场停航,学校停课。旷日持久的冬天里,所有的学生都穿着黑压压的羽绒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行,加拿大鹅是康村人的标配。

康奈尔校园约有700座不同风格的建筑,均以捐献者命名。

怀特的雕像。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怀特先生担任了康奈尔的第一任校长,长达十八年。

正对着怀特像的是康奈尔另一位创始人,企业家和农场主埃兹拉.康奈尔雕像。为了学校的安全,康奈尔捐出了位于伊萨卡东山上的私人农场作为校园土地。

传说他们两人在夜深人静时会走到这里倾心交谈。白色是前来的脚印,红色是返回的脚印。

塑像面对的主校园草坪称为Arts Quad。这个不封闭“四合院”成为艺术和科学学院人文校区。四周有麦格劳楼、莫里尔楼和怀特楼等早期石砌建筑。
莫里尔楼(Morrill Hall)建于1868年,是康奈尔大学的第一幢建筑。

怀特楼(White Hall)

麦格罗楼(Mc.Graw Hall)

麦格罗塔(Mc.Graw Tower),是康村的一个地标。塔楼于1891年兴建,高173英尺,有161级台阶。钟楼每天都有学生表演敲钟音乐,每天太阳下山时演奏校歌和其他乐器。
钟楼的钟表盘是会变颜色的。南瓜橙色的万圣节,粉色怡人的情人节,还有绿油油的Dragon Day。每种颜色都有其不同的意义。可惜了,天寒地冻的就没看到它的变幻。

麦格罗塔在开学期间是定时开放的

走上161级台阶,可以从里面看到钟楼的萤幕和大钟运转的机械装置

康奈尔编钟(Chimes)

演奏编钟的是康奈尔的学生。新年期间,还会演奏中国名曲。

我和帅哥

从钟楼看出去灯光闪烁的康奈尔、伊萨卡。

与麦格罗塔连在一起的是古老的尤里斯图书馆(Uris Library)。

其中AD White Reading Room的设计颇为梦幻,各个书架之间有楼梯联通,好似哈利波特魔法学院。

古老的Uris,Library内有一层全层翻新的“鸡尾酒廊”(Cocktail Lounge),是康村娃最爱的刷题去处。

临窗的位置,抬头就可以看到山下的万家灯火。

这面橙色的墙上,方块可以自由拼图、拼字,有些家长会把孩子带来,让他们在这里自由玩乐。后来,在微博上看到这面墙上出现了“武汉加油”的字样!这场疫情,这些留学生打满了全场。其中的跌宕起伏,真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心疼这些孩子们!

好几个下午,外面下著大雪,我也在里面找个舒适的位置,自助咖啡机里来一杯星巴克咖啡,捧著iPad,刷刷视讯,看看一个标准的老外,说著一看流利的普通话在主持“小马在纽约”。

更多风格迥异的阅览室。

尤里斯对面就是奥林(Olin Library)图书馆。

贝利大楼(Bailey Hall),康奈尔音乐厅。

斯伯利大楼(Sibley Hall)

正在修建中的伦斯莱尔大楼(Martha Van.Rensselaer Hall)曾是美东最大的学术大楼。

斯塔特勒酒店(Statler Hotel)是康奈尔的教学酒店,是常春藤联盟中唯一开设酒店管理学院的学校。美国最火爆的汉堡店Shake Shack的CEO就是酒店管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

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本科专案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设酒店管理本科学位课程。

学校的行政大楼(Day Hall),留学生办I20就要到这里递交材料。

我身后的这栋楼就是威勒史佳特大楼(Willard Straight Hall),曾经是全美最早的学生联盟所在地。

校园里的各种雕塑

康奈尔商店(THE CORNELL STORE),出售一些纪念品和文具用品,还有一个咖啡吧哦!康村的娃几乎人人都穿的有康奈尔logo的卫衣就出于此处吧!

通往HO PLAZA的地面上有同学们用粉笔字做的小广告。

康村著名的大斜坡(Libe Slope)。每年毕业季的狂欢就在这里,只是2020年的毕业季被新冠冲击的有点遗憾。

好几次,我拿着地图,站在斜坡的高处,会有康村的老外(看着年龄好像老师)主动问我,是不是来观光的,有啥需要帮助吗?有一次,一个大叔交流了几句后问我孩子在那个apartment,讲了几遍,我才反应过来,告诉他在读ECE,那种豁然开朗!老外在知道我不需要帮助后,还让我慢慢enjoy。

大雪后的斜坡成了滑雪的滑道,家长带着孩子在嗨皮。

斜坡下漂亮的回廊。

穿过回廊就是宿舍区了

看着色彩单调的宿舍,里面的自助餐食堂可丰富了。

2、康奈尔博物馆

康奈尔大学的约翰逊艺术博物馆(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是全美数一数二的大学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美籍华人贝聿铭设计,朴实无华、简洁,是校园的著名一景。
不过,总感到几何形的结构和校园的总体建筑不太协调。

星星点点的穹顶是一个模拟星空。

我特意找了个晚上来看星空的变幻。

博物馆的永久收藏超过三万件艺术品。参观是免费的,楼下还可以寄存外套和包包。

楼层指引

我先去了地下一层。看到还有展馆在布展,已经展出的藏品摆放显得比较侷促。

一个古老的中国传说,由日本画家创作了一幅写意画。

后来,又有两位美国人根据这幅画设计了这个中国风的庭院,庭院就在博物馆靠近小河的那一边。

我从地下一层上到一楼,直接坐电梯进入顶层。顶层所以的窗户都是巨大型的,是贝聿铭建筑的独特创新。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向下俯瞰,康奈尔校园和伊萨卡小城尽收眼底。

一览无余的康奈尔校园。

远处的卡尤加湖。卡尤加湖是“五指湖”中最长的湖泊。

顶楼是亚洲馆有不少中国珍品,各个朝代的陶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等等,藏品极为丰富。

唐卡

除了出色的亚洲馆藏,博物馆还收藏了众多的欧洲和美国的版画、雕塑、油画等等。

精美的玻璃制品。

博物馆边上就是这条经过Beebe Lake,最终流入Cayuga Lake的小溪叫Fall Creek,巨大的落差造成的轰鸣很远就能听见。

跨越Fall Creek的Pedestrian Suspension Bridge。

河水从山上流下,在落差大的地方又形成一个个瀑布。

早期的康奈尔大学几乎是全美科技的象征,并在历史上一直注重将其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付诸实施。借助丰富的水资源,1883年,康奈尔大学是全美最早通过水力发电来照明校园的大学之一。

湖边民居旁,有一个装有图书小橱。这个就是悄悄“红遍全球”的Little Free Library(小小免费图书馆)。
创始人波尔先生的初衷用以这种方式来纪念母亲在得到邻居社群的积极回应后,他用极大的热情,进行这个小图书馆的推广,理念就是“拿一本,捐一本”。后来他又注册了以Little Free Library命名的非盈利性组织。
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之后,好多小图书馆的“管家”,把小图书馆的书换成了生活用品和食品。这些东西仍然是免费。

3、康奈尔种植园

康奈尔种植园(Cornell Plantations)位于康奈尔主校园东面,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包括一个植物园、数个植物学花园以及自然林地、小径、小溪和峡谷。

从EAST HILL PLAZA坐公共汽车,到下图这个车站下,能看到有个石砌的围墙,上面有COENELL UNIVERSITY。

有个中国娃经过,帮我拍了照。

再往前走,看到一栋玻璃房子Stocking Hall,著名的Dairy Bar就在这幢大楼的底楼。

康奈尔富有盛名的Dairy Bar,学校官方的冰淇淋店。康奈尔有自己的农场和奶牛,这里的牛奶和冰淇淋都是自产自销,十分新鲜又美味。

买了什么口味的忘了,也没拍照,就记得奶味很浓很浓!

Dairy Bar对面有很多暖棚,这里叫做Green House,里面种植一下蔬菜和水果。

跟着手机导航,从暖棚边上的小路向康奈尔种植园(Cornell Plantations)走去。

路边一栋栋漂亮的小屋。可能是学校的教工宿舍吧!

这户人家的屋外建了间阳光房,院子有木栅栏围起来,好喜欢!

用树枝扎起的小木门。

这个地方很少有行人经过的,马路上都是车轱辘印。

有些地方看不出道路了,我就沿着仅有的一些脚印往前走。

有些地方积雪还是蛮深的。

流往Beebe Lake的溪水。

溪水经过一个落差形成了一排小瀑布。

这块石头碑文刻着:我们将这个地点和康奈尔植物园周围的林地奉献给那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康奈尔花艺系学生们。

有台阶,走上去。

倚著大树自搭的小凉台,还有木扶梯,好喜欢。

跑到上面一个平台时,突然窜出一只大狗对着我狂叫,吓得我拔腿就跑。跑了一段路,听不到狗叫了,站定下来,看到有个人牵着另外一条狗和刚才那条狗在一起玩……
吓死我了,不跑了,往回走了。
慢慢走着又看到马路了。

终于看到有欢迎来康奈尔的牌子了。

总算回到刚才出发的地方了。

走了两个多小时,种植园的门也没摸到。
也许就没有门,满山遍野的花草树木都是种植园的。
晚上告诉小伙伴,他有点吃惊。特意关照我,别乱跑了,这边都是汽车进出,没有人这样玩的,危险的。想想也是的,就没遇到啥人了。不过,这个地方真是漂亮,依山傍水,森林环绕,如果是春暖花开的日子,肯定美极了。

4、大学城College Town

从康奈尔校园通往college down的Ho Plaza是赌王何鸿燊捐助的,所以以他的姓氏粤语发音命名。

从这里过去可以看到一座小桥,也有个康奈尔的校名。没有围墙的学校,在伊萨卡随手一指,这都是学校的。

college town有各式餐饮店、咖啡馆、便利店、小超市以及UPS快递等等,满足了学生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西饼屋。

有几次在外面跑累了,想歇歇脚,就进来买杯咖啡坐一会。买过一次叫不出名字的甜点,里面是糖粉做的馅,甜的发齁,吃一半扔一半,后来再也没买过甜点了。

西饼屋过去有一家UPS快递,小伙伴让我帮他去寄过一次回收的咖啡胶囊。
联邦快递对面就能看到一家星巴克。去拿过一次咖啡,打包带走了。

越南料理店的牛肉粉。儿子也常去的这家店。老板是个越南华侨,看到我们进去,真是一脸的亲切。解放前离开广东去的越南,后来又辗转来到美国,开了这家小店。闲聊中,老板问儿子妈妈现在过来,是不是要毕业了。得知我们是过来旅游的,很是感慨。

韩国料理店,一人吃了一份部队锅。店堂很小,布置蛮走心的,文青风。

还有奶茶店、中国料理、亚洲料理……

5、伊萨卡Downtown

伊萨卡,是纽约州汤普金斯县的首府,是纽约州人口最少的都会区。
某天,小伙伴说要剃头了,就一起去了一趟伊萨卡城里。巴掌大的一丢丢地方,到也蛮有意思的。

大冬天的,苹果节的标志孤零零的待在那里。据说,伊萨卡非常重视当地的特色苹果节(Apple Fest)。每年秋季苹果飘香,游人和居民都可以摘苹果、吃苹果、烤苹果派,再喝上一盅热腾腾的苹果酒。

Ithaca Mall底楼,有好几家快餐店。

二楼的理发店,理发一次20刀。小伙伴找的那个发型师貌似已经很熟悉了,两人说说笑笑的。其实college town 也有理发,价钱也便宜。

理发店过去就是一个警务室,门关的紧紧的,没看到警察。

Ithaca Mall所在的这条街就是小镇的中心了。

马丁路德金的雕像。

涂鸦的山墙

教堂

漂亮的民居

汤普金斯县医院。这家医院在新冠病毒爆发期间,收治了纽约转来的新冠病人。

又是一座教堂

一战、二战纪念公园,。

美国国旗后面的石碑镌刻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汤普金斯籍的阵亡将士名册。

对面的石碑上镌刻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汤普金斯籍阵亡将士名册。

这幢建于1892年的房子现在已经是一家酒吧了?

房子的进门口有块牌匾,是在伊萨卡音乐学院成立三十周年之际竖立的,以表彰他们的勇气和合作者的决心。

下图这幢大楼是汤普金斯法院大楼,建于1933年。
汤普金斯县建立与1817年4月17日,以Daniel D. Tompkins命名。他出生于1774年,过世于1825年。1801年担任纽约州制宪会议议员;1804年至1807年担任最高法院法官;1807年至1817年担任总督、纽约州大学校长、边防卫士;1814年至1815年,担任第三区民兵司令;1817年负责关于废除纽约奴隶制的新闻公报;1817年至1825年担任美国副总统。

这个铭牌是由美国国家社会和美国纽约州女孩团体竖立的。

镇议会大楼

还有喝咖啡的小姐姐哦!

没有想到,大山深处的一个小镇,也这么有意思。多年的书香薰陶,小城也变得好有文化了。

6、斯图加特公园

从学校的Libe Slope往山脚方向走,一路的风景也很漂亮。
贯穿整个校区的Fall Creek小溪水。

water is power,肯定有瀑布。很好奇,过去看了。

这块铭牌,写着最早来到伊萨卡的定居者在瀑布附近建起了房屋和磨坊,后来,有利用这里的水力资源建起了面粉、石膏、纸张等工厂。

这段红砖残墟,大概就是当年留下的遗蹟吧!。

有人在钓鱼,不知里面有啥鱼?貌似美国钓鱼也要办证的!

瀑布就在路边的峡谷中,落差较大,水流湍急。边上有些结冰了,瀑布变成了冰凌。

下面的河水还没有完全解冻,瀑布泄下的水流推著冰块往前流淌。

沿着主干道再走一会,就可以看到这幢小房子了。这是个游客中心。

从游客中心后面走过去,穿过铁轨,就可以看到一个很大的广场。

远处的木屋全部关闭着。如果夏季来,这里可以借到烧烤用具,带上新鲜的疏果、面点和烧烤半成品,支上烧烤炉,开始烹饪美食,欣赏美景。

介绍斯图加特公园(Stewart Park)的来历

附近几个景点的路线图

卡尤加湖(Cayuga Lake)上还有冰封。

湖畔水边,杨柳依依。

乌云渐渐散去,蓝天渐渐展现。

游艇码头,正在等待春天的来到,等待冰消雪融,前来休闲的康村村民熙熙攘攘。

伊萨卡曾经是美国黑白电影历史上的好莱坞,1931年的美国大片《魂断蓝桥》(Wdinedrloo Bridge)的故乡。沿卡尤加湖往西的高速公路边的Wdinedrloo Bridge至今犹在,《友谊地久天长》还在传唱,只是电影里的悲情已成往事。

回去了,回家的路是上山路,走不动的。算好时间乖乖的坐公共汽车回去了。

7、East Hall Plaza

East Hall Plaza是伊萨卡东面的一个广场,位置有点偏。

但是这里也是属于康奈尔的。

边上有个康奈尔大学的办事部门。

停车场边上的一排房子,有超市、餐馆、酒庄、杂货店、健身房,另一边是银行、加油站等。这里还有个公交车站,有好几条线路可以换乘。下图尖顶的地方就是P& G Fresh超市的大门口。

超市里的东西很丰富的,牛奶的品种好多好多。100%脂肪含量的,50%、2%、0脂肪含量的,刚开始无从下手,拿着手机一个个拍照翻译过来,认准一个就一直买了。

猪肉要比国内便宜好多,可能老美不太吃肉吧!

我们住在East Hill Plaza后面的Summer Hill社群,平时购物乘车都很方便的。

超市的后面有一家蛮像样的西餐馆。

有一天下大雪,白天两人都没出门,晚上就来打牙祭了。

开学后,学校食堂开放了,一般晚饭都会去学校吃。

学校有十个食堂,大多是自助餐的方式。吃完了,还可以带个水果、倒上一杯咖啡到图书馆继续用功。

这天去晚了,食堂里已没啥人了。我也敢拿出手机大胆的拍了。

墙上挂著大福的油画,估计都是学生的作品。

当然,也会买菜自己做饭吃哦!

伊萨卡城里还有华人超市、沃尔玛、Target、Wegmans。不过,去这些地方最好有车,坐车不方便。刚回学校那几天,还有车,差不多都逛了一遍。

Wegmans,24小时营业,主要是生鲜食品,还可以预定网购哦,不过要隔天预定。水果都有自助称重,反正是一定要学好英语。

华人超市里的中国调料。这家超市是个福建人开的,看着小伙伴有点陌生,问是不是刚来。得知小伙伴平时不太做饭,还很关心的说,还是自己做饭吃健康啊!不过,没车真不方便。买好东西出门,就看到一个女孩子拎着两大包的东西,在寒冷的风中等Uber。

伊萨卡城里有家德州牛排馆,人气很旺的。没预约就要等位。牛排很大份的,两个人一份就够了,牛仔风!最近有看到美国有家类似的牛排连锁店倒闭了,蛮可惜的!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都能恢复正常生活吧!

8、过好年,要回家了。

买了1月29日达美航空回上海的机票,在伊萨卡和小伙伴一起吃个年夜饭就准备回家了。
年三十,本来打算自己做饭的。小伙伴说同学们约了一起吃年夜饭,每人做一个菜。让我和他们一起,还要做一个拿手菜哦!
中午,和同学们一起在食堂吃了午饭,就回家准备晚餐了。
这时,武汉的新冠疫情已经爆发了。这边的孩子多多少少已经有点受影响了。寒假回武汉的同学也很自觉的,年夜饭也没出来。沃尔玛已经没口罩了,校医院的口罩也开始限量供应了。小伙伴帮我在亚马逊上定了口罩。

尽管大家都牵挂著国内的家人,年还是要过的,年夜饭还是要吃的!
有好几个同学是住在一个社群的,年夜饭就约了那里。大家一起回家,先将冰箱里的牛肉猪肉排骨鱼的拿出来解冻,然后按照事先的分工,男孩子和面采购,女孩子洗菜做准备。真没想到,康村的娃,书读得好,干起家务一个个也像模像样。大家一起动手,一下午,一桌像模像样的年夜饭就出来了,红烧肉、咖哩牛肉、栗子鸡、红烧大虾、水煮鱼片……连饺子都拌了好几个馅:白菜猪肉馅、玉米猪肉馅、鸡蛋虾仁馅。我烧了个牛尾汤,再做了个芋圆甜汤。芋圆没有木薯淀粉,就用玉米淀粉代替了,没想到,挺受欢迎的。

为了营造过年的气氛,孩子们特意把春晚开启,按著那个点开始吃饭、倒计时。

酒喝完了,还没尽兴,又跑去P& G Fresh超市买酒了。
年初一,下雪天。

在家刷完《囧妈》,就跑去图书馆找小伙伴一起去college town找了家亚洲餐馆吃饭,一点也没过年的气氛唉。小伙伴讲,好像听到钟楼在演奏中国乐曲。
好多朋友都在叫我不要回去,我想想上海应该没啥问题,路上小心点就是了。
后面几天开始零零碎碎的做回家的准备了。
到The Cornell store又去买了带有康村标志的帽子、杯子等等,带回家做小礼物的。
一个人跑到钟楼听了场演奏。
亚马逊的口罩也到货了。开始整理回家的行李了。

年初六,康村的最后一天。
盖茨楼是盖茨夫妇捐建的,主设计来自于普里茨克奖得主Thom Mayne。
本来打算叫小伙伴带我到楼里好好转一圈的,看看走廊里一扇扇门都紧闭着,也就算了。

楼里的咖啡吧还是蛮灵的。

这是我在康村闻到最香最淳的咖啡了,暖心的小姐姐还搞了个漂亮的拉花。

拿着咖啡去了隔离工程学院大楼(Philips Hall),小伙伴就在这里上课。

大厅底楼也有卖简餐的。

先吃个早午饭。

这栋楼外面看着像一栋楼,里面其实是三家工程学院大楼连在一起的。
Upon Hall,机械和航天工程学院。

Duffield Hall,材料工程学院。

Philips Hall,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院。

小伙伴带着我到飞利浦楼上上下下转了一圈。

橱窗里展出的模型

实验室

学院的教授们,有好几个华人教授。

工程学院的图书馆还是中规中矩的,学院风。

美国一般称藤校的本科生才是爬藤,这个才是大牛,其次是PhD博士生,然后才是研究生。当然,能到康村做只汰浴蟹,读个研,当妈的心里也已乐开了花。

下午,我和小伙伴在uris图书馆泡了半天,他做他的功课,我看我的视讯。卫衣是在cornell store买的。大红色是康奈尔的校色,鲜艳热烈,热情奔放。待在康村的我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奔放一下。

康村最后的晚餐去了中央校区一家有点亚洲风格的食堂。
这里有点中国年的味道。

大红灯笼,击鼓表演。

餐点也是亚洲风味,拿春卷和水饺的地方排起了长队。

回家了,又是一场大雪。

所有的东西外包装都拆了,又把小箱子换成了28寸的大箱子,硬生生加进去半箱口罩。

航班是29日早上5:50从伊萨卡飞底特律,然后底特律转机飞上海。这时美联航、美国航空已经宣布停飞国内了。我内心祈祷著一切顺顺利利。
晚上也睡不着,按照国内的习惯,提前三小时到机场准备安检,二点就让小伙伴叫车去机场。从家里到机场差不多十来分钟就到了,Uber20刀。然而,到了机场,机场大厅大门紧闭着,附近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乘客!什么情况,我赶紧联络小伙伴,再到处找人。冰天雪地啊,要冻死人的感觉!还好,出门前,怕着凉咳嗽不让上飞机,前心后背贴满了暖宝宝。好不容易,看到大厅有个保安模样的人出来了。我赶紧拍拍玻璃问:open ?保安回我:four o’clock!哎呀,我的妈呀!四点开门,还有一个多小时。回去吧!小伙伴帮我又叫了辆车,还是刚才送我的那辆车,司机很奇怪看着我,嘴里叽里咕噜不知说啥。我告诉他要四点开门。然后,我又很郁闷的告诉他:Shanghai,airport,open,all day。完整的句子说不来,几个单词把我的意思都表达了,司机也听懂了。他告诉all day,money!我也明白他的意思了!走的时候,看到又来了一个乘客在拍候机大厅的门。唉,这趟又是20刀。
回到家,更睡不着了,刷刷手机,一会会到四点了。小伙伴又叫了辆车,又是20刀。还没出伊萨卡呢,差不多四五百元钱就这样没了。

伊萨卡机场很小,都是直飞美国国内的航班,基本是小飞机。值机柜台也只有三家航空公司,美国航空、美联航和达美航空。值机、行李托运、安检都蛮顺利。昨晚装箱后,两个箱子反复称重好几次,都刚刚好。
等我坐到登机口等候时,看到刚刚为我们值机的空勤大妈又过来检票登机了。这时,我才刚刚悟道,这边的机场其实就是代替了我们国内长途汽车站的作用,晚上没有航班起降就关门了!是自己少见多怪了!

到底特律很早,只有七点多,飞上海的航班是下午3:45。很忐忑,不要在这里取消航班啊!

直到看到大萤幕上跳出航班资讯才安下心来。

到机场免税店看了看,没有要买的东西,来回逛了两圈。
候机楼的上方有一排轨道,有小火车不断的来回,不知是怎么回事!
去麦当劳吃了汉堡,要了杯热茶。

然后定定心心到登机口等待登机。

陆陆续续有乘客来了,还好没有旅游团。聊了几句,口音基本都是江浙一带的,心就更定了。看他们的样子,比我还紧张,口罩、手套都戴着,脚上还套著塑料袋。好吧!这样才好呢!

上了飞机,人一下子就放松了。机上很空,差不多三分之一不到的上座率。我找了个没人的位置,一人就坐下了。吃好飞机餐,还没上冰淇淋呢,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醒了,上海也到了。

五、后记

一、对于加拿大,我的认知除了白求恩,还有就是很多的中国人选择移民、定居的国家。这次旅行重新整理了我的认知。
1、是它的发达程度。加拿大领土面积为998.467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二,人口只有3707万(山西3702万,国内排名18位)。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加拿大是世界上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社会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的移民博物馆提到了加拿大的发展就是外来移民和本地印第安人的斗争和妥协的经过。曾经被法国殖民的魁北克省就是一个小欧洲。
2、是与美国的紧密程度。同属英国殖民体系建立起来的国家,具有社会习惯、风俗上的相同。同处美洲大陆的美加人民的生活习惯也十分相近,薰牛肉汉堡、乳酪薯条、高热量的甜品,就连在大学校园串来串去的小松鼠也都是一样的黑色。北纬47°一根直线将北美分外美、加两个国家,长达8000多公里的边境几乎不设防。在几个主要的国际公路口岸设定了一些哨卡,对来往车辆、行人进行简单检查。我们从彩虹桥去加拿大,再从布莱克浦回美国,真正体会了这种方便(当然,加拿大的签证也是要办的)。高速公路边的植被也完全一样哦!经济的高度发展使之一体化,美加没有墙,美加不用墙!
二、这些年,国内的经济高速发展,《厉害了,我的国》也占据了国内的舆论场。当我站在哈德逊河边看纽约的天际线,看着天空中飞来飞去的私人飞机,我被震撼到了!短短的一个月,我真正领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中美之间的差距不是一点点的。
1、美国的公共交通历史悠久,地铁、飞机及高速公路构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
考虑到环保和缓解交通压力,大城市的美国人一般出行会选择公共交通。地铁、火车等轨道交通保障了城市内和城市间的公共。尽管设施显得陈旧,但是路网发达,相当方便快捷。像纽约的地铁始建于1904年,至今已有472座车站,营运长度为394公里,保障了大纽约地区居民的进出。
美国也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发达的高速路网为灰狗巴士和私家车的出行提供了便捷。全美至今已有89203(截止1997年)公里长的高速路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二辆以上的汽车,都要用到高速公路。美国也是标准的汽车上的国家。
美国的每天起飞的航班有七十多班,主要城市也至少有一个以上的机场,快速、便捷,成为美国人出行的一个基本选项。富人们更是将私人飞机作为日常出行工具。
2、美国的发达不单单大城市,还在于农村的发达。伊萨卡小镇位于美国的大农村地区,从纽约出发有近五、六小时的车程。小镇没有高楼大厦,木制的房屋也已老旧。但是,这样的小镇和美国城市生活一样,餐厅、咖啡馆、服装店、银行、超市、医院等等,生活上的需要应有尽有。大型购物中心就要三、四个,深受当地人喜欢的Wegmans超市商品之丰富,进去一看你不会相信这里是乡下,实在令人感叹!城乡生活水平差别很小、甚至没有差别,这是我到美国最大的感受。
3、美国的高等教育在短短的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建造了当今世界最为庞大、最为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完整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保证了分类施教。社群大学主要是进行职业教育和转读大学提供准备。研究性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着力培养高水平的科学人才。相比之下,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重在普及,还在打基础。美国是富国办强教育,重在精英,已经硕果累累。
三、一月初,伊朗的苏莱曼尼在伊拉克巴格达机场遇袭身亡。美国各地加强了安全措施,华盛顿等地处于戒备状态。外交部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提醒即在美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安全角势,提高警惕。接下来,国内疫情爆发。一月底,美国航空、美联航宣布暂停飞往国内的航班。很多朋友劝我暂时不要回来,我权衡再三,还是按原计划回家了。30日回到上海后,得知达美航空也停了,赴美签证也暂停办理。随后,剧情反转,美国和欧洲的疫情也相继爆发了。学校停止线下授课 ,改上网课。中美航班更是大面积的减少,想回家的孩子们变得好难。这几个月,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理闻、刷疫情,我的心也在太平洋的两端大幅度的摇摆。花了好长时间才定下心来写这篇游记,真心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病毒,国泰民安!We are the world!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