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别行政区陆地部分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经过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蹟。历史城区或澳门历史古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中国“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储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当中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作为欧洲国家在东亚建立的第一个领地,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正因为中西文化共融的缘故,城区当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区内的建筑大部分到今仍完好地储存或保持着原有的功能。
澳门“历史城区”包括:澳门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敎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敎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敎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敎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敎坟场、东望洋炮台等20多处中西式历史建筑。
这次澳门之行,虽然也从南到北穿越了澳门历史城区,但也不过是走马观花,略见一斑,不能面面俱到,详见其貌。只能等到日后再去,继续认知。
妈阁庙
澳门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蹟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年 (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位于澳门的西南方。主要建筑有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殿堂。庙内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称能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难,于是福建人与当地人商议在现址立庙祀奉。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望洋圣堂(主教山小堂、海崖圣母小堂)
亚婆井前地
亚婆井前地(Largo do Lilau),是位于澳门西望洋山北面的广场。由于亚婆井前地及周围古旧建筑,故被列为澳门建筑、历史和文化文物区。2005年开始,随澳门历史城区之一部份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传说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筑水池贮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故人称呼水池为亚婆井。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由此可知,此地昔日为澳门水池之一。有井就有人住,澳门早期的葡萄牙人便聚居此处,故为最古老的住宅区之一。澳门昔日的葡萄牙人有民谣说:“喝过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
原来的亚婆井水泉仍然存在,正确位置是亚婆井斜巷尽头的高地上,而不是位于亚婆井前地。
岗顶前地
岗顶前地古称磨盘山,该地段虽然不大,但自然环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观荟萃。岗顶前地的岗顶剧院、圣奥斯丁教堂、圣若瑟修道院及何东图书馆,都属澳门世界文化遗产中最古老的西式建筑,是中西合璧的代表作。
岗顶剧院
岗顶剧院(葡文名称伯多禄五世剧院;另称马蛟戏院、岗顶波楼),是位于澳门岗顶前地的古老剧院,被认定为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圣奥斯丁教堂
何东图书馆
何东图书馆(大门内)
圣若瑟修院圣堂(三巴仔)
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澳门郑家大屋, 是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位于妈阁街侧,建筑范围约4000 平方米,是一岭南派院落式大宅,建筑沿妈阁街方向纵深达120多米,主要由两座并列的四合院建筑以及由内院连线的仆人房区建筑及大门建筑等组成。其中式建筑特色表现于中式大宅建筑格局与屋顶等;而西方特色则表现于古典建筑装饰风格,可见于部分室内天花、门楣窗楣的式样、簷口线和外墙批荡等。
圣老楞佐堂(风顺堂 )
议事亭前地
议事亭前地,俗称“喷水池”,是澳门的一个广场。位居澳门半岛中区,面积3,700平方米,是澳门四大广场之一。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议事亭前地坐落在民政总署总部对面,整个广场由碎石子铺成波浪状,附近道路已辟为行人专用区,周围有长椅,所以人们都喜欢聚集在这里憩息和休闲。在广场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喷泉,同时它是这里的标志。在广场的建筑物都是重建或重新装修的,包括有旅游司,邮政局和仁慈堂,其中,仁慈堂是亚洲地区最古老的慈善机构。
大堂前地
玫瑰堂
大三巴牌坊
大炮台
圣安多尼敎堂
白鸽巢公园
东望洋炮台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