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由于港澳在珠江口的毗邻关系加上又都是特区,往往到香港旅游都会兼顾到澳门漫步一下。近几年在香江漫游都会绕道澳门然后回大陆。
历史的原因,香港,澳门这两个小渔村原来都有一些别称叫什么什么江,为了更显得接地气一些,澳门的游记也就冠以濠江作为题头,以后有续即以序号区分。
澳门(葡语Macau、英语Macao),别名妈港、濠江、梳打埠等,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个国际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有澳门历史城区、大三巴牌坊、观光塔等。
城市百科是这样介绍的:

澳门的行政区划图如下:

海滨风光

经友谊圆形地直达关闸,遂开辟了一条新路- 友谊桥大马路。沿途可见一些海滨风光,天气好的时候在镜头前是很漂亮的,,,

(本图源自网络)

澳氹大桥

嘉乐庇总督大桥(Ponte Governador Nobre de Carvalho ),连线澳门半岛与凼仔岛之间的第一条大桥。是葡萄牙桥梁专家贾多素设计。大桥原为澳督的名字命名为嘉乐庇大桥,后因市民通称澳氹大桥,便取而代之。
澳门镜海长虹,大桥全长2569.8米,引桥长2090米,桥面宽9.2米, 对开各两车道,两侧还留有0.8米的人行道,横跨澳凼海面,弧度很大,有如长虹卧波,设计独特,予人既雄伟又玲珑的印象,给古老的澳门平添现代气息。大桥由葡萄牙桥梁专家贾多素设计、建筑,线条简洁大方,色调明快,与两岸建筑风格十分和谐。入夜后,桥灯吐亮,如珠连串,又给濠江夜空增添璨璀光彩。在不同季候,无论日夜,大桥都被烘托出秀丽的身影,成为澳门的风景线,也成为澳门发展的标志。

澳门街道

澳门街道的形态,正如其他城市一样,与其地理特征和历史轨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澳门地狭而岗陵满布,周边河道又带来大量泥沙,为澳门街道格局带来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十九世纪初,澳门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工程,为澳门街道布局带来新的机遇。二十世纪末叶,澳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交通的需求亦为澳门的街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澳门历来出现过的街道种类有 (以中文为准):大马路、马路、街、路、石级、公路、围、圆形地、前地、巷、斜巷、斜坡、牧羊巷、里,以及另外几个特殊的名称为“海景花园”,“聚龙旧社”,”嚤囉园路”,“亚马喇土腰/关闸马路”,“炮兵马路”,“路氹连贯公路”和“玛利二世皇后眺望台”。
澳门的街道名牌,以葡萄牙瓷砖画(azulejos)艺术作为蓝本。其蓝色和白色的主调,配以中文和葡萄牙文的街道名称,成为了澳门的地方特色之一。在葡萄牙管治时期,街道名牌的葡文名称一般占了名牌四分之三的面积,中文则占四分之一。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便把街道名牌的设计修改,中葡文街名各占名牌面积的一半,中文在上,葡文在下。而街道的中文名称也由原来的直书改为横书。民政总署正逐步更换澳门的街道名牌,其中离岛区的街道名牌已全部采用新的设计,澳门区旧有的街道名牌设计也正逐渐减少。
澳门有不少名字冗长的街道名称,在华语地区来说十分罕见。这些街名大多以葡萄牙军官政要,或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然后以粤语音译出来。比较多人认识的有:沙嘉都喇街、士多纽拜斯大马路(官方名称或作士多鸟拜斯大马路)、爹美刁斯拿地大马路、华士古达伽玛花园等。另外有一些主要街道的原名很冗长,大家习惯另取较易记的名字甚至使大众忘记原名。如俗称新马路的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俗称荷兰园正街或荷兰园大马路的肥利喇亚美打大马路、俗称提督马路的罅些喇提督大马路、俗称澳氹大桥的嘉乐庇总督大桥等。也有一些以街名的谐音而衍生的谑称,例如把沙嘉都喇街称作“沙煲罂罉街”;“巴素打你屁股街”或“揸把扫把打你屁股街”作巴素打尔古街等。

澳门大三巴

澳门大三巴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蹟,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邻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下连68级石阶,极显巍峨壮观。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该教堂始建于1637年,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教堂正门大墙,此墙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牌坊壁上雕塑精美,其中的中国石狮头,是西方宗教艺术与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相结合的精品。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标志之一,也是澳门八景之一的“三巴圣蹟”。
澳门有很多天主教堂,其中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的是圣保禄教堂。圣保禄教堂于1602年奠基,1637年落成,教堂在欧洲巴罗克式建筑中溶入了东方建筑的某些特点。当时,该教堂在华南一带非常著名,许多外国传教士都来这里研修教义,学习中国文化,同时把西方文化带到东方来。教堂曾经历过三次火灾,但屡焚屡建,直到1835年1月26日的最后一场大火,吞噬了整座建筑物,只留下一堵门壁,因形状似中国的牌坊而被当地人称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过澳门”是当地十分流行的话。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
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议事亭前地

民政总署

妈阁庙景区

澳门博物馆

博物馆的行政大楼虽然位于炮台之外,但是通过一条贯穿外墙,设有电动扶梯的隧道与展览馆大楼相连。楼内设有行政及技术人员办公室、博物馆藏品仓库、修复室、工场、电脑部、保安中心及演讲厅等等。此外,在炮台范围内,还有一个旧有的地下小室,是介绍大炮台历史的长期展览室。参观博物馆后,游客可到馆外的炮台,那里地方宽敞,游客们可以怀着愉快的心情在那里漫步,俯瞰整个澳门的景色。

葡京酒店

葡京酒店(Hotel LisboaMacau)是位于中国澳门南湾友谊大马路西南端的一间赌场酒店,坐落于市中心,被誉为中国澳门的“象征”,是其首间五星级酒店。
葡京酒店由建筑师甘洺(Eric Cumine)负责设计,于1970年6月11日落成启用,建筑风格独特。该酒店由中国澳门旅游娱乐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并与富利达国际酒店集团共同管理营运。
葡京酒店经过三十多年不断扩建之后,现由三幢啡黄与白色相间相连建筑物组成,包括:东座(旧翼)、西座(新翼)两幢酒店大楼,其主建筑为一个圆筒型的葡萄牙风格建筑物,远看形状像一个鸟笼,另东、西座各有一附翼大楼与圆形主建筑物彼此相连。葡京娱乐场则位处酒店正门左侧,为一座5层高圆形建筑物。 2002年起整幢酒店外墙加设大型变色灯饰及霓虹灯招牌,旧翼附翼面向友谊大马路一边顶层设有大型萤幕。
入夜时分从对岸的凼仔亦可清晰看到其发出的光线。

葡京酒店附近的英皇酒店

葡京酒店


交通情况:
酒店坐落于市中心,地址::澳门葡京路2-4号,地利。
葡京酒店设有来往酒店与口岸的接驳专巴服务。接驳专巴服务设有以下2条路线:
1.葡京关闸口岸
2.葡京外港码头

新濠影汇

新濠影汇总投资达32亿美元,定位为好莱坞电影主题的综合性娱乐休闲度假村。在新濠影汇建筑群正中,高130米的“影汇之星”成为亚洲最高的摩天轮,以及澳门新地标。
新濠的战略重点将会转向吸引来自内地及亚洲的中产阶级来澳门消费,并探索除博彩之外的多元化旅游娱乐产业。
澳门特区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指出,澳门博彩业已进入调整期,将通过调控和监管,引导博彩业健康发展。“即将进行的博彩业中期检讨工作会邀请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有序构建非博彩行业的统计系统,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他表示。

巴黎人综合度假村

巴黎人综合度假村的特点是呈现“巴黎风情和风貌”,其室内外设有超过20个仿效世界闻名的巴黎地标,如法式酒店门廊、凯旋门、花园、喷泉、迷宫及水池,室内则有以巴黎歌剧院风格设计的外墙、大堂喷泉、漫步长廊及铜制的海神喷泉等,并按巴黎当地原建筑物二分之一比例兴建的巴黎铁塔。


交通情况:
主要景点的距离如下:
距离关闸11公里,可乘巴黎人免费穿梭巴士或出租车约16分钟
距澳门国际机场2.7公里,可乘巴黎人免费穿梭巴士或出租车约6分钟
距离横琴莲花口岸1.1公里,可乘巴黎人免费穿梭巴士或出租车约3分钟
距离澳门外港客运码头10公里,可乘出租车约15分钟
距氹仔市市中心7.2公里,可乘出租车约10分钟
距大三巴牌坊10公里,可乘出租车约15分钟

威尼斯人度假村

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占地1,050万平方尺,设有3,000间豪华套房,以意大利威尼斯水乡以及著名雕像为建筑特色,并参考著名的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作为设计蓝本,是一座超级大型的度假式酒店。
在坊间经常俗称为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威尼斯人、威记等。度假村酒店由威尼斯人澳门所持有及营运,其建筑特式依照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酒店以威尼斯水乡为主题,酒店范围内是充满威尼斯特色拱桥、小运河及石板路。由于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的概念是源于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因此一直被视为后者的复制版。
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的特色将会在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再度展现,包括豪华套房、主题购物中心、高阶餐厅、表演厅、运动场,以及亚洲其中一个最大的会议展览中心等。


交通情况:
机场 距澳门国际机场 2.11公里
码头 距 澳门渔人码头 4.90公里
市中心 距澳门新葡京酒店 5.12公里、澳门友谊大马路巴士站、5.28公里
会展中心 距澳门赛马场 1.62公里、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 0.25公里
步行街 距澳门大三巴牌坊 6.23公里 、澳门文化中心 4.94公里

妈阁庙

妈祖阁坐落在澳门半岛的西南面,沿岸修建,背山面海,石狮镇门,飞簷凌空,是澳门的三大禅院之一。
澳门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蹟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年 (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位于澳门的西南方。主要建筑有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殿堂。庙内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称能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难,于是福建人与当地人商议在现址立庙祀奉。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澳门议事厅前地

议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俗称“喷水池”,是澳门的一个广场,位居澳门半岛中区,面积3,700平方米,是澳门四大广场之一。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议事亭前地北连板樟堂前地,南临新马路,南阔北窄,呈狭长的三角形,为热闹的商业及文化活动区。


澳门玫瑰圣母堂(如下图)
玫瑰圣母堂的历史跌宕起伏。1644年,一位支援西班牙、反对葡萄牙的军官在弥撒时被谋杀。1707年,圣多明我会会士联合教皇反对当时澳门的主教。当地士兵企图强迫驱逐他们时,修士们锁上教堂的大门达三天之久,并向士兵投掷石块。1834年,禁教命令强制执行,教堂一度被政府用作军营、马棚和办公室。
圣母玫瑰堂于1997年进行大规模地修缮,其一至三楼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馆藏有大量油画、雕塑和宗教器物,展示了数百年来罗马天主教教堂在亚洲的历史。
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祀玫瑰圣母 (Our Lady of the Rosary),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1990年代及在2006年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圣堂旁的钟楼改建为圣物宝库,展出澳门教区的文物;而现在此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不少在澳画家曾经对其进行描绘。


澳门仁慈堂(如下图)
位于澳门议事亭前地旁边的仁慈堂大楼内的博物馆,为澳门慈善机构仁慈堂的物业。仁慈堂博物馆于2001年12月14日正式揭幕,展出了大部份来自仁慈堂值理会主席飞安达的私人珍藏。其中不乏天主教会珍贵的宗教用品,直接反映了天主教在亚洲地区传教时的历史。其中最珍贵的展品当属用玻璃柜严加保护的《澳门仁慈堂章程》的手抄本原件。这也是仁慈堂现存最早期也是储存最好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仁慈堂和澳门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黑沙海滩

 黑沙海滩顾名思义,沙是黑色的,位于路环岛。黑沙湾沙滩宽约一公里,沙细而匀,呈黑色,是为澳门地区最大的天然海滨浴场,是人们郊游、划船和游泳的好去处。堤岸上种植了很多松树,岸边曾发掘出4000多年前的陶制品,说明澳门当时就有先民在活动。
黑沙的特色在于黝黑、幼滑的细沙,海滩因而得名。据说,黑色的细沙是由于海洋特定环境形成的黑色次生矿海绿石所致。海绿石受海流影响,被搬运至近岸,再经风浪携带到海滩,使原来洁白明净的白沙滩,变成迷人神祕的黑沙滩。
堤岸上种植了很多松树,岸边曾发掘出4000多年前的陶制品,说明澳门当时就有先民在活动。黑沙海滩独特的韵味。漫步沙滩,听海浪,看松树,教人乐而忘返,“黑沙踏浪”遂被评为澳门八景之一。
 每逢假日周末及盛夏时节,黑沙海滩游人如鲫,热闹非常。海滩入口附近是黑沙公园。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线中国香港、广东珠海和中国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区域内,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中国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与江海直达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34]东西人工岛汲取“蠔贝”元素,寓意珠海横琴岛盛产蠔贝。香港口岸的整体设计富于创新,且美观、符合能源效益。旅检大楼采用波浪形的顶篷设计,为了支撑顶篷,旅检大楼的支柱呈树状,下方为圆锥形,上方为枝杈状展开。[35]最靠近珠海市的收费站设计成弧形,前面是一个钢柱,后面有几根钢索拉住,就像一个巨大的锚。大桥水上和水下部分的高差近100米,既有横向曲线又有纵向高低,整体如一条丝带一样纤细、轻盈,把多个节点串起来,寓意“珠联璧合”
2018年10月19日,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有限公司正式释出穿梭巴士票价,港珠线与港澳线同价,以人民币计算;日间正价票价为58元,时间为每日06:00-23:59;夜间正价票价为63元,时间为每日00:00-05:59;儿童、老人等可购买5折优惠票。运营初期,繁忙时段车辆为5至10分钟一班,夜间为15-30分钟一班,并视客流量调整班次时间。支援多种方式付款,乘客在珠海口岸可以使用人民币、微信或支付宝、银联卡或VISA/MASTER卡支付购票,3岁或以下不占座位的幼童免费;可购买优惠票价的人员包括不足12岁或身高不足1.2米儿童、伤健人士和65岁及以上老人,车票按正价五折优惠。
2018年10月21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释出了《港珠澳大桥通行指南》,对大桥路线、车辆通行、三地口岸通关、通行收费、安全保障、配套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作为连线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不仅代表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援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大桥工程的技术及装置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
(注:本篇文字部分源自网络及相关资料)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