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性、随缘、随喜,随遇而安。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大部分前往美国的蜂友们,或饱览美东的都市繁华,或驰骋美西的狂野海岸。但谈到Midwest(美国中西部),我猜不少人肯定满脸问号。Midwest这几个州素以玉米地、大牧场、大农村的形象著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但陌生,而且似乎找不出任何亮点。

九年前在芝加哥的求学经历,让我对Midwest这片土地尤其眷恋。她是一份格调,一种信仰,一片情怀。

长假前一个多月,我向太太禾老师建议,利用美国十年签证之便,重返这片我曾生活过三年的土地。正如《天佑美利坚》这首歌里所唱的”圣光穿透黑夜,从崇山峻岭,到广袤草原,奔向白浪翻滚的大洋”——Midwest的辽阔旷野,是理解美国精神的一个重要注脚。

我们将从风城芝加哥出发,途径威斯康星州美丽的农场和湖泊,抵达多年前心愿未了的全美最佳赏枫圣地——北密(Upper Peninsula of Michigan)。

北密,是个需要信仰充值的地方,但凡从中西部能租到车的大城市出发(芝加哥、麦迪逊、明尼阿波利斯),抵达北密最精彩之地,单程都需要800公里。虽路途遥远,但当看到北密一望无际的红枫、星罗棋布的瀑布和蔚蓝浩瀚的苏必利尔湖,你会说这一切太值了!

临行前夕,禾老师的闺蜜被我们的行程打动,强烈希望与我们同行。就这样,有了这么一场驱车奔驰一千余公里的锵锵三人行之旅。

D1-远涉重洋,风城初见

终于盼到了10月1日正国庆出发的日子!我们一行三人从上海、香港分别登机,准备飞越重洋。伴随着舷窗外的最后一缕暮色,满心期待地睡去。

入住简单修整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与风城芝加哥的邂逅之旅。

暮色四合时的街景,冷暖色调交织的美。

芝加哥第二高楼John Hancock Center,玻璃桁架包裹着的冷艳造型。

鸟瞰这座大湖畔拔地而起的城市。

向南眺望,主城区的大多数摩天大楼尽收眼底。

向西眺望,棋盘般的道路延伸至大平原远方,构成了一个经典视角。

向北眺望,蜿蜒的密歇根湖岸与灯火通明的城市宛如一体。

我曾在不少城市高点观景台看过夜景,有惊艳无比的,也有略显乏味的,芝加哥则显示出独特的多元素组合:独树一帜的建筑、齐整的道路规划、为都市带来灵气的大湖,可谓360度无死角。

第一天行程就在这梦幻般的夜景中落幕。

D2-都市揽胜,文艺满怀

次日一早,我们从市中心Loop南部的博物馆区(Musuem Campus)开始游览,这里是观赏芝加哥天际线的经典视角之一。

以蔚蓝的密歇根湖为前景,错落有致的天际线像一幅画卷般在眼前舒展开来,从南到北,能够清晰地看到最著名的几幢高楼:Willis Tower,Trump Tower,John Hancock Center。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在这里形成奇妙的和谐,共振出风城的别样风貌。

早上九点的博物馆区小半岛上,看不到几个游客,只有市民们在慢跑或遛狗,一派闲适富足又活力四射的景象。这也让芝加哥与美国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多了几份安逸清静的本地氛围。

在湖边流连良久后,我们前往水族馆(Shedd Aquarium),门口的标志充满了童趣。

这个渔民抱着大胖鱼的雕塑,莫名喜感,我们调侃地命名为“丰收的喜悦”。

水族馆不!排!队!果然芝加哥不是十一出行的热门目的地。

水族馆体验上佳,陈列和动线设计都让整个游览过程非常顺畅。内部按照实景营造了亚马逊丛林等多个小规模的生态系统,匠心独具,色彩斑斓的小生物们让人目不暇接。

小鱼们:Keep swimming, keep keep swimming…

大家好,跟大家介绍一下,我是一只长著模特长腿的水鸟。

哎,又是思考蛙生的一天…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看什么看?没见过男人怀孩子的吗!

三人成众,三鳄成个啥?喂!最右边那位,没说要带你玩!

粑粑,粑粑,我刚去拉了一坨粑粑…外面有好多人类在看我耶。

我们足足逛了两小时,除了数不清的大鱼缸,还有4D电影和海星抚触等互动专案,真是其乐无穷啊!

魔鬼鱼(Stingrey)抚触是最受欢迎的互动专案,巨大的水池里游弋著几十条扁身长尾的魔鬼鱼,抚过它们的脊背,凉凉滑滑的触感很新奇。

午餐在水族馆旁的餐车吃Chicago Style Hotdog。和纽约热狗需要大量淋上番茄酱和蛋黄酱不同,芝加哥特色热狗以醃黄瓜和酸辣椒提味,吃起来酸爽清新不腻口,别有风味。

十一期间芝加哥的天气格外明媚,中午温度高达27度,并没有传说中无处不在的凛冽寒风,简直让人误以为在暖洋洋的加州。分享著薯片,我们一路从水族馆穿过格兰特公园,往千禧公园方向进发。

穿过绿树如茵的公园,进入Loop的中心地带,一路的街景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吸引人。伊利诺伊州以印第安人伊利诺伊部落之名命名,格兰特公园前的路口上,两座印第安人雕塑昂首对望,造型充满张力。背景中新古典式的优雅建筑和现代派的摩天大厦交错耸立,大红的可口可乐运输车,衬托出美国摩登都市的活力节奏。

铁轨从鳞次栉比的楼群中穿行而过,巨型的钢铁结构和暖黄色的街灯,为这个城市平添一份蒸汽朋克的工业感。

66号公路的起点指示牌。这条美国的母亲之路从芝加哥横穿美国到洛杉矶的圣莫妮卡海滩,我们去年在终点路牌下兴奋留影,虽然无法
自驾
驰骋66号公路全程,能够集齐这一头一尾,已经在心中画下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漫步街头,惬意!

芝加哥艺术馆门口威武的大狮子。节日庆典或城中球队夺冠时,人们会为大狮子穿起特制的应景衣裳,戴上花冠,自成一道风景。

芝加哥美术馆藏品惊人,除了绘画,还有雕塑、建筑、工艺设计等不同门类的展品,逛上一天也不为过。印象派爱好者一定会爱上美术馆二楼,接连几个展厅,满满都是印象派大佬的画作,大大的满足!

徜徉在满屋子的雷诺阿和皮萨罗画作中,温暖的色彩、柔美的女性姿态仿佛凝固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让人久久驻足。

芝加哥美术馆的几件镇馆之宝其一:《雨天的巴黎街道》。原画尺寸超大,可以近距离观看笔触细节和精妙的色彩变化,可以从不同视角揣摩画家的构图技巧—我想,这就是我们要逛美术馆、而不是在印刷品和电子萤幕上观赏名画的原因。

旅美俄裔画家夏加尔的彩色玻璃,一共四扇,以激情的笔触和幻梦般的视觉表现力歌颂了夏加尔心目中的美国,坐在它面前仔细端详,能看到对美国历史、芝加哥天际线、文化艺术成就的狂草式的描绘,一大片动人心魄的蓝色让人沉醉。

必看的馆藏珍品:爱德华·霍普的《夜鹰》。描绘都市夜行人的孤寂,无人能出其右。

又一件镇馆之宝:点彩派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细细看上几分钟,简直是一堂生动的色彩理论课。

拉斐尔前派画家罗塞蒂,给笔下人物打光超级美,胜过各种美颜修图术。

心满意足的看画人。

终于来到芝加哥的地标“大豆豆”—云门。难以置信的无缝焊接,如外太空一般似真亦幻的美感。

绕着大豆子走上一圈,各个角度的形态不同,映出的城市景致也不同,捉摸不透,趣味无穷。

站在大豆子下的拱门内部抬头看,像一个向内吸聚能量的虫洞。

来芝加哥怎能不尝深盘披萨?Giordano’s是各大旅游攻略推荐的连锁餐厅,非高峰时段无需排队,氛围休闲友好。

由于今天的游览任务还没完成,而中份以上的披萨需要半小时左右的准备时间,我们叫了两份个人Size,结果一吃倾心,完全被征服,后面路上几天都心心念念那浓郁的干酪和厚实的馅料,直接导致我们在重返芝加哥时再次义无反顾地奔向深盘披萨店,这个放在后文再说。

饱足后继续闲逛扫街。

拍摄过《蝙蝠侠:黑暗骑士》飙车戏的地下通道,芝加哥曾经黑帮横行,是哥谭市的原型,虽然后来好莱坞普遍将纽约作为哥谭的模版,直到让电影系列攀上新高度的诺兰导演选择芝加哥摄制大量实景,完美还原了故事中那种阴云笼罩的氛围。

我们选择了Shoreline公司的游轮,沿河游览芝加哥的代表性建筑。从密歇根大道北上船,游客不多,只坐了甲板上座位的一半儿,解说爷爷知识丰富、业务娴熟,串词写的颇有趣味性,游览全程大约一个半小时,非常推荐。

曾经的地产大亨特朗普在芝加哥留下的地标。

“玉米棒子”Marina City,设计理念很先锋。

下班时间繁忙的跨河铁桥。

从前的全球最高楼西尔斯大厦,现已改名成威利斯大厦,仍然是西半球最高楼。

你们拍照,我拍你们。

从高楼鸟瞰或从博物馆区远观天际线,有一种身处事外的旁观者视角,保持了距离美和神祕感;然而从芝加哥河上仰角观看这个城市,却有确确实实身临其境的感受,移步换景,视野内巨大钢筋水泥的城市和奔忙的人群融为一体,更能体味到都市的脉动。

今天是红叶报告日,蹲守着等报告,果然红叶开始渐渐红了,对北密
自驾
行越来越期待了!
“October has arrived and it finally feels like fall! The cooler temperatures are leading to more color in the region, with the highest amount of change in northern Wisconsin. Color change there is high (61% – 80% change). ……”

D3-启程乡野,引擎轰鸣

这天一早,我特意安排时间回到母校,在校园、食堂、教学楼和学生活动中心转悠了一圈,也算是追忆逝水年华了,套用一句网红语:出走九年,愿归来仍是少年。

校园地处芝加哥市中心以西,从这个角度遥望威利斯大厦和Loop南部的天际线,也别有一番景致。

今天的重头戏是登顶威利斯大厦103层观景平台Skydeck。为了避开人潮,我们赶早十点开门前抵达,使用芝加哥City Pass从快速通道进入,事实证明这是个正确的决策,基本上全程无排队无等候,顺畅无比!

这天多云,还下起了濛濛细雨,我们不免对103层的天气状况有些担忧。

这一带的街景,仿佛身处曼哈顿。

作为当天第一批到达观景层的游客,我们直接冲进透明玻璃“小盒子”,畅享五分钟拗造型时间。我们离开时,这里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克服恐惧,站上透明平台。

老徐非要来个倒立,想必很刺激!

天气时阴时雨,远方的密歇根湖上蒸腾起一层薄雾,失去了晴天里蔚蓝的色彩。远眺特朗普大厦和汉考克大厦,有种宋词里“雾失楼台”的意境。

接下来我们开启
自驾
游模式。在市中心的Hertz门店顺利提到福特的Expedition
SUV
(来美国必开美国肌肉车!),直奔下一站密尔沃基,直接杀到哈雷摩托车博物馆。

密歇根湖畔的老牌工业城市密尔沃基早在20世纪初美国工业大发展时期就是内燃机的主产地,创立于此的哈雷机车以优秀的效能、肌肉感的外形,以及它所隐喻的狂放不羁的生活方式,引领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种文化符号。我们一行中虽然没有哈雷车主或者摩托车狂热爱好者,但是能来到原产地膜拜,已经令我们心潮澎湃。

不少哈雷车主开着爱车来朝觐圣地。

我们幸运地遇上了哈雷博物馆每周二的门票半价日,仅需十美元。以展品的丰富程度,这个价格可以说非常良心。

进馆首件展品是初代哈雷。

二楼展馆全面底展示了哈雷的发展脉络,既有实物展出,也有设计图、老照片等历史原件,还可以通过录音来感受不同版本哈雷引擎的轰鸣。

一楼展厅展出了数十辆不同年代不同款型的哈雷摩托车,充满工业风格的空间中,车队气势浩大,恰到好处的灯光烘托出车身上每一个维护得锃亮的细节,让我们不禁惊呼:“帅气!”

这个展厅的主题是哈雷对美国当代文化的影响,展品有包括《魔鬼终结者》在内多部电影中出现过的哈雷车款,众多电影明星曾经使用过的机车夹克等物品,还有不同年代的哈雷海报,复古的色彩勾勒出哈雷摩托车作为一个视觉符号的冲击力。

博物馆三楼是一个不对外开放的仓库区,我们隔着铁门窥探储存了上百辆哈雷的库房,深感震撼。

博物馆贴心地准备了多款车型,供大家一骑为快!

离开时看到正在愉快交流的车主和工作人员。哈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文化小圈子,也是全球车友彼此拉近距离的黏合剂。

博物馆厂房式的外型,粗粝狂野,与密尔沃基城的工业气息非常契合。

出城路上,我们特意去拍摄了密尔沃基美术馆外观。洁白的材质,灵动的姿态,宛若一艘出海的航船,又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鸿雁,显示出这个硬汉系工业城市柔软细腻的一面。

是日我们夜宿肖诺镇(Shawano)。由于芝加哥距离最终目的地北密有近800公里路程,我们费尽心思找到这个合适的中转站作为往返途中的歇脚点。本以为威斯康星这个农业州的普通小镇并无甚特色,只是单纯看中这套温馨的湖边小屋民宿,没想到这个镇子自有其可爱之处,让我们难得地体验了地道纯正的美国中西部乡村生活,留下了诸多美好鲜活的回忆。

起居室是典型的美式风格,迈步即可走到亲水湖岸。

镇中心有家非常正宗的墨西哥菜,自家做的Salsa酱辣度正好,玛格丽特好喝又大杯,服务生热情友好,我们在这愉快地饱餐了两顿。

镇上的沃尔玛是饭后散步好去处,到处洋溢着万圣节前夕的气氛,各种型号和种类的南瓜、蠢萌的充气小人颇为有趣。

沃尔玛能买枪和十字弩等重武器也是一大奇观,农业林业为主的威斯康星果然是民风彪悍。

D4-北上赏秋,旷野无垠

这一天恰逢中秋节,肖诺湖的清晨晴朗无云。国内此时已是中秋月圆夜,在此起彼伏的节日祝福声中,我们在后院放飞无人机,鸟瞰秋日童话般的湖畔风光。

昨夜一场大雨,让今年暖秋下迟迟不愿变色的叶子们簌簌发抖了一整晚,终于在树冠尖尖上绽放了色彩。

这番景色让我们备受鼓舞。出发前频繁检视天气和红叶预报,得知今年秋色姗姗来迟,红叶渲染程度低于预期,再加上芝加哥连日高温,让我们对北上的旅途甚是担心。好在老天眷顾,用一场痛快淋漓的秋雨,浇灭了我们内心的忧虑,重新点燃了希望的火光!

果不其然,一驶出肖诺镇进入野外,油画般的色彩让我们嗷嗷叫了起来。

如果说这次旅程的前半段是在大都市中寻觅早秋刚刚到来的踪迹,那么后半段就是在漫山遍野的秋色中感悟秋的真谛,体会那种天地之间初聚的萧索之气,鲜艳色彩中自带的清冷气质,远离人群,远离尘嚣,伴着秋日高远清朗的晴空和远方依稀的群山,一路向北。

漫山红叶映衬著腾空而起的Mavic,真是激动人心的画面。

穿过威斯康星北部,即将进入北密。一路乡野气息浓郁,从分布稀疏的乡镇、质朴的小木屋、大型农机具、随处可见的皮卡和ATV中不难看出本地居民充满野趣的生活方式。

终于进入“纯净密歇根”州界!觅秋之旅即将再掀高潮。

邦德瀑布(Bond Falls)是北密秋色的浓缩精华。它隐匿在主路下的山谷中,静静等待着有缘人的探访。

邦德瀑布是远近闻名的摄影爱好者必去之地,小径上有不少带着相机专程前来拍摄的美国游客,也有闲来遛狗的本地居民,热情地指点我们哪个角度取景最好。

水声隆隆,水量比我们此前预期的要大得多,据当地人说是近年秋季见过最大的水量。

与日本赏红叶赏的是那一丝透露出禅意的侘寂之气不同,美国中西部赏秋,感受的是天地的辽阔、土地的恩赐,在渐渐沉寂下来的万物中品味成熟和完满,在收获的喜悦中准备迎接接踵而来的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一年的劳作即将结束,秋天带来的不仅有美景、瓜果,还有一种圆融的智慧。

沿着台阶可以爬到瀑布顶端,奔腾的水流如脱缰野马。

离开邦德瀑布,我们直奔豪猪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是北密知名度最高的赏秋地。

森林公园入口处有块标识了“世界尽头”End of the Earth的酷炫路牌。

和蠢萌的吉祥物大熊合影,不要问我为啥豪猪山没有造一只蠢萌的迎客豪猪,我也不知道。

这里就是End of the Earth!道路在前方急转,看上去似乎已到陆地尽头、跌入苏必利尔湖。

初中地理课背诵的五大湖中最大的苏必利尔湖,真的如大海一般广阔、如大海一般蔚蓝!湖的对岸是加拿大,两国国界在湖中平分。

豪猪山森林公园的名片—云之湖(Lake of the Clouds)。红叶季到达巅峰时,这个静谧的高山湖泊像是安睡在华丽的锦缎中,景色十分梦幻。然而当我们亲眼看到它的真容时,内心的感受却有些复杂:也许是苏必利尔湖带来的暖溼气流推迟了叶子变色,大片绿色中错杂着星星点点的红叶,这天的云之湖显然并未呈现最完美的面貌,或许再晚来一个星期,景色将大不同。

要知道,我们为了看到红叶鼎盛时的云之湖,费了很大精力提前检视天气和第一手的红叶情报,还多次计划调整上豪猪山的日期。虽然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但不可否认,这种预期落差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站在期待已久的云之湖前,心情略复杂的我。

不过旅程之美不在于终点,而在于一路而来的惊喜和欢乐。我们很快收拾好心情,沿着密林小径下了山,驱车沿湖而行,奔赴今晚的住处霍顿(Houghton)。

正所谓惊喜永远在路上,北上霍顿的路途中,我们竟然发现路边的红叶渐入佳境,在密度和色彩上都远超云之湖,甚至超过邦德瀑布周边,各种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树木都不仅是羞羞答答地红了树冠,而是大方地穿上了一身深红或灿金色。大家的心情再度雀跃起来。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希冀的北密秋景。

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我们完全随机地挑选了一条丛林小径,沿着未铺设柏油的土路向林中开去。没想到仅仅深入树林两百米左右,两旁的红叶已呈现盛放的状态。

我们舍不得离开这片远离尘嚣的仙境,放出无人机,拍摄到的画面更是让大家惊呼连连,这分明是大自然的调色盘被打翻了,才渲染出如此绚烂夺目的色彩。

像是一簇簇浪漫的烟火盛开在天空中,肆意绽放的色彩刺痛了视网膜。

中秋夜,我们回顾起这一天起起伏伏的心情和完美结束的行程,酣然入眠。

D5-秋入佳境,醉人心脾

今天又是红叶报告日,虽然还未到达最Peak的红叶观赏点,但大片的High Color已经让我们很满足了!
“Fall colors are really picking up now in northern Wisconsin and the western Upper Peninsula in Michigan. These locations are reporting high color (61% – 80% change)……”


这天我们在北密清冷的空气中醒来,共同研究后决定取消原定前往半岛尽头铜港镇(Copper Harbor)的行程。理由是担心昨天云之湖的状况重演,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心满意足的秋景和红叶,何不多花点时间醉心于这片美景,正可谓是:

秋色连天起,秋云枕水生。

离开这幢非常满意的民宿后,我们按图索骥,前往霍顿河口的国家公园。

这里是霍顿河(Houghton Canal)注入苏必利尔湖的地方,一片萧瑟的滩涂,不知被湖水冲刷了几千年的礁石,孤零零的灯塔,狂风中滑翔的海鸟,组成了一幅天涯海角般的图景。

把美国肌肉车放在这荒凉的自然环境下,瞬间带出一种勇闯天涯的味道。

一场秋雨一层凉,仅仅又过了一夜,沿着同路返程时,我们发现红叶的面积和色泽更加理想了,已经接近Peak的状态。由于对昨天傍晚误入的那条小路实在念念不忘,我们再次回到那个湖旁的小路口,转弯进入。这一次,我们索性决定脱离主路,沿小路穿过这片森林(Baraga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

开启无限自拍模式。

从北密回到威斯康星的途中,一路所到之处都已入秋。

今晚我们再次入住肖诺镇的湖边小屋。旅途中看到家家户户门口的万圣节创意装饰,觉得十分有趣,因此我建议增加余兴节目—DIY南瓜灯,获得了热烈的响应。

说干就干。从沃尔玛收获三美元一颗的大南瓜和雕刻图样、工具、蜡烛,我们就在客厅里开始了倒腾,分工实施各步骤,再由手工达人我统一做微调和修饰,最终效果拔群!

嘿嘿傻笑着的南瓜灯被我们留在了肖诺的小屋。

D6-田园乐活,重返芝城

今天云层很厚,失去了明净天空的衬托,湖畔秋景有些失色,再次为我们已经完成最关键的红叶之旅感到欣慰。

离开前,与寄宿两晚的湖边小屋合影。

隔壁人家准备的户外派对场地和万圣节装饰。经过三天的小镇生活,我们非常欣赏美国中西部的慢节奏,甚至还有些羡慕。

接下来这个有趣的地方可是名副其实的私家推荐(敲黑板)!这个位于威斯康星州中部的Little Farmers农场,是传承了一百多年的家庭农场。主人经营有方,把家传产业发展成一个结合了观光、体验、购物和教育的综合性农家乐。丰收的秋季正是前来游览的最佳时节,遍地大南瓜让游客们笑意满盈,随手一拍,每个镜头里凸显著最纯正的秋季元素。

这天遇到小学生集体秋游,还有不少孩子在家长们的带领下来亲近土地、学习农牧业知识、挑选万圣节的大南瓜,农场上充满了欢乐和童趣。

按个头算价钱!

农场上的烘焙屋值得一试,除了时令的南瓜派,还有威斯康星特产苹果制成的苹果派、苹果酒,做法都是朴实的农家烹饪风格,尝一口,果然苹果清甜、南瓜香软。

返回芝加哥市内前,我们根据本地美食推荐,前往芝加哥西北部卫星城Buffalo Grove的著名深盘披萨店Lou Malnati’s解馋。想到一离开芝加哥,深盘披萨再难寻,大家一致决定不顾热量再痛快吃一顿。

这一款是老店的经典款,果然名不虚传,从饼皮、馅料到干酪都恰到好处,揉在一起可谓天作之合。我们摸著圆滚滚的肚皮,满足地笑开了花。

芝加哥的最后一晚,我们特意安排去感受公牛队的主场氛围。当天是季前赛第一场,客队是密尔沃基雄鹿,联合中心体育馆的外墙上早早投出了两队的标志。

由于周五晚上交通拥堵,我们在比赛第二节中段入场,场内正在进行Kiss Cam,气氛热烈。季前赛主要目的在于磨合队伍,比赛并不激烈,我们也不算球迷,因此关注点几乎不在比赛上,而是现场火热的氛围和花样百出的娱乐秀,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一个全场参与的大Party。

来到联合中心球场,怎能不来看看公牛队之神——乔丹雕像。

主场球队不负众望取得胜利,我们的旅程也即将划下句号。

最后看一眼夜色中的威利斯大厦。芝加哥,我们会再来的!

行程安排

制定美国中部的行程,最难之处是如何避免无聊的一直开车。都说美国地大物博,从芝加哥北上到北密,仅穿越了一个威斯康星州,但车程可以匹敌纵贯一个大英帝国。所以,在旅途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景点很有必要。

D1:上海/香港——芝加哥
晚餐后登360Chicago

D2:芝加哥
水族馆、艺术馆、千禧公园、芝加哥河游船、海军码头

D3:芝加哥——密尔沃基——肖诺小镇(Shawano, WI)
UIC校园、威利斯大厦Skydeck、西北大学(路过)、密尔沃基哈雷机车博物馆、密尔沃基美术馆(路过)、然后就是一路向北,开车开车!

D4:肖诺小镇(Shawano, WI)——伊格尔里弗小镇(Eagle River, WI)——进入北密——霍顿小镇(Houghton, MI)
邦德瀑布、豪猪山国家森林公园,继续往北,开车开车!

D5:霍顿小镇(Houghton, MI)——巴拉加(Baraga)国家森林保护区——长湖小镇(Long Lake, WI)——肖诺小镇(Shawano, WI)
今天的原计划是从霍顿小镇出发,再往北,前往北密的Copper Harbor(铜港小镇),但鉴于红叶的程度不乐观;霍顿的临河B&B特别棒,想多住一会儿;另外,在昨天的路途中发现一片特别红的红叶林,查地图发现叫巴拉加国家森林保护区,于是临时改变计划,决定睡个大懒觉,午后出发去这片红叶林,然后往回开。后来发现,这个临时决定非常正确,开着4×4福特征服者在这片未经开发的森林小道中驰骋,简直太有趣了!

D6:肖诺小镇——马隆小镇(Malone, WI)——芝加哥
今天的主要任务还是不停地开车开车,在马隆小镇稍作停留,那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农场乐园,可以采摘苹果和南瓜。然后,向南返回芝加哥。晚上在芝加哥有一场NBA季前赛等待我们去观看。

D7:芝加哥——上海
为了蹭热度,在芝加哥的最后一天,特地选了LadyM蛋糕店所在的社群Arlington Heights,也方便第二天去机场。

关于红叶

我知道,到了秋天,北密的叶子就会红了。但是具体什么时候红,红到什么程度?其实每年都有差别。通过网络搜寻,查到了几个不错网站,我觉得最好用的是Foliage Network://www.foliagenetwork.com/。这个网站会记录美国中西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的红叶变化,其中中西部、东北部都是经典的赏秋路线,历史资料也很详细,可追溯到2008年。此外,网站还会推荐赏红叶的路线,以及沿途餐饮、住宿,可以说是赏秋必备工具书。

根据过去5年的记录,十月初的红叶程度并不乐观。尤其是2015年,可能是天气太热,到了十月还是一大片绿油油的。但是行程已订,时间没办法更改,只能每天巴望着Midwest的冷空气尽早到来。9月4日,红叶报道正式开始,每隔几天我都会去看下最新报道,看到地图上黄色、橙色逐渐丰富起来,简直像中了乐透彩票般激动。

今年的冷空气来的特别早,在9月18日就黄了一片,但到了9月下旬,一波气温回升,拖慢了红叶变色程序。好在,当我们出发前,9月28日的红叶报告给了我们一剂强心针——威斯康星州的小部分地方已经进入High Color了!多亏了这第一手的红叶情报,我们得以乘兴出发、尽兴而归!

后记

Midwest的红叶之旅对我而言宛若一坛陈酿,尘封九年的夙愿,如今终得以成真,历久弥香。出行前一个月,我天天都会检视气象预报和红叶程度报告,甚至做梦都会梦见漫步在北密的红叶森林中。

正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叶不迷人人自迷。这次旅程中,既有无比期待后的淡淡失落,也有意料之外的连连惊喜,这种变化无常和峰回路转又何尝不是旅行的迷人之处呢。就像当年被命名为中西部的土地实际上却是在如今美国的中北部,你永远不会知道将在下一个转角遇到怎样的风景,也无法用别人的眼睛和镜头来代替自己的内心去看世界,何不怀着随性、随缘的心态踏上每一次旅途——这或许就是我所能悟到的秋的玄机!

**全文完**

***********我是分隔线*************
推荐本蜂的另外两篇游记:


《从青翠乡村到苍凉悬崖–纵贯不列颠岛 | 英国自驾
6日,伦敦市内3日》
2万阅读数达成!最满意的一篇作品,超详细的行程攻略,带长辈
自驾
出行必看,传送门:
//www.mafengwo.cn/i/7154261.html



《<权力的游戏>实景探访 | 亚得里亚海上明珠克罗地亚深度
自驾

权游粉丝看过来!超多剧照实景采风,小国深度游,景美人少的克国请抓紧前往,传送门:
//www.mafengwo.cn/i/6209489.html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