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日趋稳定,不少朋友都在制定返校或出游计划,但却担心密闭的机舱会增加传染风险。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现在坐飞机真的那么危险吗?5月6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表示:有证据表明,病毒在飞机上传播的风险很低!

1.机舱内病毒不易传播

  国际航协同时指出,有数项资料说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新冠肺炎病毒并未引发多起机舱内传染,因为空中旅行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不同。机舱内的物理环境(包括机舱布局、空气流通方式等)就使得病毒不易传播。

机舱布局方面:旅客在飞行途中,面部朝向均为同一方向,只有为数不多的面对面互动机会,座椅靠背也为机舱内向前或向后传输制造了障碍。

机舱空气流通方式方面:从机舱天花板到地板的气流,其实大大降低了机舱内向前或向后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加上气流速度很快,且与其他室内环境中空气流通方式不同,不利于飞沫传播

在飞机空调系统作用下,客舱空气约每3分钟更换一次,比其他室内环境流速高得多,乘客所能呼吸的空气量大约是所需要呼吸空气量的80倍

2.通风系统能过滤掉病毒

另外,国际航协同时指出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能够阻挡99.97%的细菌和病毒群颗粒的通过),配合高效的新鲜空气循环系统,机舱空气堪比医院手术室的空气质量。

国际航协认为,机舱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本就很小,支援旅客进行面部保护将可进一步降低感染概率,另外近期可通过有效措施让机舱环境更加安全清洁,确保旅客能够安心旅行。

另外,国际航协不支援“中间座位”空置的强制社交隔离措施。如果依然希望与大人保持距离,我们建议您可在机场柜台购买一人多座服务。

3.加大汽滤更换频率

航司依据《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指定了消毒方案,并根据此在每个航程结束之后进行消毒工作。航后清洁作业时要求使用消毒剂擦拭客舱门周边、小桌板、扶手以及洗手间等乘客接触较多的区域。飞机结束全天飞行回到基地后,还要做预防消毒。

另外,航司还加大了高效颗粒空气过滤器的更换频率,其能阻挡99.97%的细菌和病毒群颗粒的通过,还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4.确保安全服务

航司按照防疫要求严格做好工作人员自身防护,防患于未然,阻断客舱内的疫情传播渠道。机组人员出发前检测体温,执行航班期间乘务员全程佩戴口罩、手套。

5.优化转机流程

值机环节采用“一关一开”的开放模式,拓宽柜台间旅客和员工的接触距离。

在登机环节,工作人员将根据座位号分排邀约旅客,减少排队距离,主动引导旅客通过自助装置登机。

行李提取区域利用环绕转盘布置行李推车,工作人员通过转盘小喇叭广播提醒旅客“一车一人”,减少旅客聚集

6.简化餐食

对国内航班及中短程国际航班,全舱全时段调整为纸袋餐(或一次性包装盒餐)和小支瓶饮品

7.做好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

机场整体环境比较宽敞,只要合理佩戴医用卫生口罩,就能实现基本防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长途旅行最好多准备几个已用卫生口罩,以便及时更换,减少细菌滋生,

携带消毒用品

由于飞机上对乘客携带的物品有严格的规定,很多细菌用品无法携带。建议根据安检要求,随身携带含有酒精的小型免洗洗手液、消毒溼巾和棉片,以便清洁双手和可能触碰到的地方。主动开启客舱座位上方的空调阀门,加速空气流动。

常洗手,少走动

若手上沾染了可见的污渍,必须直接用流动水洗手,使用的清洁产品,酒精含量至少要超过60%,尽量不要在飞机上来回走动,减少不需要的接触。

选择靠窗座位

有研究指出,飞机上靠近过道位置的乘客离开座位频率远高于坐在靠窗座位的乘客,同时他们的感染疾病的比例也更高。乘机时,尽量选择靠窗的座位,如果选不到靠窗座位建议尽量分散来坐,相互间隔出空位。

减少饮食

在飞机上,尽量避免摘下口罩进食。如果一定要吃,务必清洗双手,不要用双手直接接触食物。与身边旅客错峰用餐,减少飞沫传播的可能,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