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越南行,撕开了一条零下三十多年的阴影
第一次发帖,手生,排版很烂,抱歉了。
如有兴趣,可移步微信公众号:hefengluzhu669


85年的某个清晨,年少的我,送别一群和我一样年轻的少年奔赴“前线”。越南、老山、猫耳洞,就是从那个时候知道并记住的。
送别时人群中有呜咽声,我心里也很难过,大家都知道“再见”意味着什么。


记得当年和战士们的信,被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栏里。那些信,离硝烟很近,同学们觉得从那里可以望见战争。
30多年前的记忆,像被猫抓过的一道痕迹,留在我的身体里。
后来因为他们复原,大多回了老家,我毕业,彼此都换了地址,从此失去联络。偶尔想起,不免有些遗憾。
我不知道是我健忘,还是我们对战争有些讳莫如深,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战争,对它的印象,在岁月流逝中,越来越模糊。今天写下来,权当一次纪念吧。


越南是我第一次踏出国门的国度,所以出发前有两重担忧。第一是没出过远门,方方面面的无知(但这个很快就自行消退了,我不是一个人出行,九戒事先替大家准备好了一切)。第二重就是战争留给我的阴影。我担心敌意无法预料地冒出来。后来的旅行中,尽可能通过我的言行,让他们看到一个普通中国人民的良善,和友好。
十多天的旅行,充其量是一次管中窥豹。我只能像临帖那样,把我的所见写出来。所闻甚少,我的嘴巴配不上我的耳朵,一个不会说,一个听不懂。耳朵除了听海,就是晒太阳。


去过的人说起越南,都会说“穷”。乍一看,楼没咱们的高,马路没咱们的宽,从河内到胡志明市,高大上的宾馆、商场并非随处可见。马路上的“马”全是摩托车。商铺挤挤挨挨,人行道塞满摩托车,人必须蛇形。卖吃食的摊点随处可见,咖啡店多得让你随时都想停下来,端起一杯,坐一只小板凳,喜欢望啥就望啥。


越南,由北到南,让我感觉走到哪里,都像是把你丢进滚烫的生活。
人在旅途,有一个功能被我用烂了——发几张不一样的朋友圈。可有些东西,朋友圈发不出来,来不及拍,也拍不到。


离开河内那晚,去街边一家小店吃饭,我跟着他们叫“漏斗丝”(面条)。和龙须面一样细,80粉那么黑,汤好喝到你想把它喝完。在我付钱时,那位小男孩微笑着,身体向前,双手接过钱,像是我施舍他一样。笑容和神情让我有点意外。
越南人收钱直接揣兜或放抽屉,不照紫外光,也不在手里摩挲。据说越南没假币。而且听说,之前他们收人民币的,因为收过假币,现在不收了。搬起石头绕一圈,还是砸了自己的脚。


来越南,有一点非常重要——算数不好的人一定要慎言慎行。越盾我见过的最小面值是500VND,最大500,000.00VND。一碗面条如果30000VND的话,他们标价30K(1K=1000),合人民币大约10元。我们每天高频次地在越盾和人民币之间转换,几十万上百万的开销让我们头大。一群人经常茫然地看着体育老师,九戒三下五除二,只消几分钟,分分厘厘便一清二楚。数学不好的同学,以后再不要抹黑体育老师了。要怪只能怪没人告诉你,这世上有一种货币叫越盾,它要求你的数学必须过四级。
如果有一种货币让你的大脑像一个掉光珠子的算盘,那必然是越南盾。


在越南,很少看见穿制服的人,心里疑惑,他们都去哪了?十字路口、公园等,难得看见警察的身影。我们到河内那天,正好路过他们的“马拉松”表演现场,台上、马路上都是表演和围观的人群,没人维持秩序。和我们习惯了被“管”一样,他们大概习惯了自我约束。

越南的食物味道寡淡,蔬菜生吃,小青桔顶替醋调味。由北到南,口味逐渐加重。米粉和炒米饭是他们的家常饭。第一次在河内吃饭,我担心我的中国胃受不了,凭著残留在犄角旮旯的单词和手势,让他们把菜煮熟,后来见所有的饭馆如此,只好入乡随俗。神奇的是,无一人闹肚子。而且很多饭馆看起来并不十分卫生。
行走在相同肤色的人中间,加上食物相对比较可口,让人恍惚置身国内。当然除了语言。不知道越南的英语怎么教授的,在这个国家,司机、服务员、导游、小商贩,都会说英语。

至于住,价格比国内便宜。个人首推青年旅舍与民宿。我喜欢青年旅舍的环境和氛围,民宿比较安静,更像家。这次有两位小朋友同行,她们在吃住方面很在行,给我们带来了好几次小惊喜。大叻的小别墅,让我从一个别墅的艳羡者变成了体验者。

行前的准备工作,诸如签证、电话卡都是九戒替大家在某宝搞定,办签证发护照和本人照片(电子版)即可,225元/每人。电话卡17天,36元。含100分钟话费,60G流量,无需实名登记。十多天没接到一条诈骗短信(有也看不懂,但确实没有)、一个骚扰电话。保险是鬼鬼买的,境外险,90几好像。
最头疼的是收拾行李。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想带的东西咋那么多。由于返程是廉价机票,随身行李不能超过7公斤,临出发一称,超重。再一次精简。到头来发现真没多少是必须的。学会减法很重要。

谢谢浏览,待续。。。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